資源簡介 (共71張PPT)第一章 安培力與洛倫茲力3.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核心素養:1. 運用所學知識,能夠解釋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物理觀念)2. 通過理論分析掌握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周期、圓心角 等物理量.(科學思維)3. 探究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周期與哪些物理量有關.(科 學探究)4. 通過先實驗探究,再理論分析與推導的順序,既有豐富的感性材料,又有清晰的 理論依據,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科學態度與責任)第*頁研習任務一 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運動規律合作 討論1. 你還記得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條件嗎?試著總結一下.提示:①物體要受到一個始終與運動方向垂直的向心力作用;②向心力與物體的運動 方向在同一個平面內;③向心力與物體的運動方向垂直,不做功,不改變物體速度的 大小.2. 如果沿著與磁場垂直的方向發射帶電粒子,帶電粒子受到的洛倫茲力的方向怎 樣?洛倫茲力與帶電粒子的運動方向是否處于同一平面內?帶電粒子做什么運動?提示:如圖所示,洛倫茲力垂直速度方向,也垂直磁場方向,洛倫 茲力與粒子的運動方向在同一平面內,帶電粒子在這個平面內做勻 速圓周運動.教材 認知1. 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1)若v∥B,帶電粒子以速度v做勻速直線運動,其所受洛倫茲力F=0.(2)若v⊥B,此時初速度方向、洛倫茲力的方向均與磁場方向 ,粒子在垂 直于 方向的平面內運動.①洛倫茲力與粒子的運動方向 ,只改變粒子速度的 ,不改變粒子速 度的 .②帶電粒子在垂直于磁場的平面內做 運動, 提供向心力.垂直 磁場 垂直 方向 大小 勻速圓周 洛倫茲力 無關 要點 歸納1. 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公式2. 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周期公式研習 經典A. T增大 B. T減小C. R增大 D. R減小D名師點評 做這類題目時一定要牢記半徑公式和周期公式,看清楚帶電粒子的質量和電荷 量,善用控制變量法,抓住不變量判斷變化量,必要時把相關公式寫在題目空白處.對應 訓練B第*頁研習任務二 觀察帶電粒子的運動徑跡合作 討論如圖所示,可用洛倫茲力演示儀觀察運動電子在勻強磁場中的偏轉.(1)不加磁場時,電子束的運動軌跡如何?加上磁場時,電子束的運動軌跡如何?提示:(1)不加磁場時電子束的軌跡為一條直線,加磁場后電子束的徑跡是一個圓.(2)如果保持出射電子的速度不變,增大磁感應強度,軌跡圓半徑如何變化?如果 保持磁感應強度不變,增大出射電子的速度,圓半徑如何變化?提示:(2)當電子束出射速度不變,磁感應強度變大時,這個圓的半徑變小;當磁 感應強度不變,電子束出射速度變大時,這個圓的半徑變大.要點 歸納1. 洛倫茲力演示儀的構造(1)電子槍:可以發射電子束.(2)玻璃泡:內部充有稀薄的氣體,在電子束通過時能夠顯示電子的徑跡.(3)勵磁線圈:能夠在兩個線圈之間產生勻強磁場,磁場的方向與兩個線圈中心的 連線平行.2. 實驗現象(1)不加磁場時,電子束的徑跡是一條直線(圖甲).加磁場后電子束的徑跡是一個 圓(圖乙).(2)當電子束出射速度不變,磁感應強度變大時,這個圓的半徑變小.(3)當磁感應強度不變,電子束出射速度變大時,這個圓的半徑變大.3. 實驗結論帶電粒子以垂直磁場的方向射入,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其運動規律與理論推導 相吻合.研習 經典A. 甲圖中的電子束不受洛倫茲力B. 乙圖中的電子束不受洛倫茲力C. 甲圖中的電子束處在垂直紙面的磁場中D. 乙圖中的電子束處在平行紙面的磁場中A解析:甲圖中的電子束的軌跡沒有偏轉,說明不受洛倫茲力,故A正確;乙圖中的電 子束的軌跡發生偏轉,說明受洛倫茲力,故B錯誤;甲圖中的電子束的軌跡沒有偏 轉,說明不受洛倫茲力,電子束處在平行紙面的磁場中或處于磁感應強度為零的位 置,故C錯誤;乙圖中的電子束的軌跡是圓周,說明受洛倫茲力,電子束處在垂直紙 面的磁場中,故D錯誤.名師點評 解決此類問題時一定要清楚洛倫茲力演示儀的構造,洛倫茲力演示儀的兩個勵磁 線圈會產生垂直紙面的磁場,只要明確電子束的運動軌跡就可以確定電子束是否偏 轉,是否受力.對應 訓練BA. 勵磁線圈通以逆時針方向的電流,則能形成結構示意圖中的電子運動徑跡B. 勵磁線圈通以順時針方向的電流,則能形成結構示意圖中的電子運動徑跡C. 保持勵磁電壓不變,增加加速電壓,電子束形成圓周的半徑減小D. 保持加速電壓不變,增加勵磁電壓,電子束形成圓周的半徑增大第*頁研習任務三 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圓周運動合作 討論我們知道,在幾何中,只要確定了一個圓的圓心和半徑,這個圓就唯一確定了.帶電 粒子在勻強磁場中做圓周運動,我們應該如何確定粒子運動的軌跡呢?提示:要想確定粒子的運動軌跡,需要確定粒子做圓周運動的圓心和半徑.圓心在入 射速度的垂線、出射速度的垂線和軌跡弦的垂直平分線上,以上三條線中任意兩條線 的交點就是軌跡的圓心.粒子做圓周運動的半徑可以根據幾何關系或半徑公式求解.要點 歸納在研究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問題時,可以按照“找圓心,求半徑, 求角度,解未知”的思路進行.1. 找圓心——兩線定一“心”(1)圓心一定在垂直于速度的直線上.如圖甲所示,已知入射點P(或出射點M)的速度方向,可通過入射點和出射點作速 度的垂線,兩條直線的交點就是圓心.(2)圓心一定在弦的中垂線上.如圖乙所示,作P、M連線的中垂線,與任一速度的垂線的交點為圓心.(2)根據幾何知識求解,如圖所示.3. 求角度如圖所示,(1)帶電粒子射出磁場的速度方向與射入磁場的速度方向之間的夾角φ叫作偏向角, 偏向角等于圓弧AB對應的圓心角α,即α=φ.(2)圓弧AB所對應圓心角α等于弦AB與切線的夾角(弦切角)θ的2倍,即α=2θ.(3)相對的弦切角相等;相鄰的弦切角互補,即θ+θ'=180°.(4)進出同一直邊界時速度方向與該邊界的夾角相等,如圖所示.研習 經典B名師點評 在解決此類問題時要熟悉“找圓心,求半徑,解未知”三步曲,這三步要根據具 體情況來靈活使用,不一定每步都用到,也不一定有嚴格的先后順序.對應 訓練C. 2∶1B知識 構建第*頁課后提素養 深刻剖析 提升能力基礎 題組1. 判斷正誤.√×××××A. 1∶1∶2 B. 1∶3∶4C. 1∶1∶1DA. 若速率相等,則半徑必相等B. 若質量相等,則周期必相等C. 若動量大小相等,則半徑必相等D. 若動能相等,則周期必相等BC中檔 題組A. 運動軌跡的半徑是Ⅰ中的k倍B. 加速度的大小是Ⅰ中的k倍C. 做圓周運動的周期是Ⅰ中的k倍D. 做圓周運動的角速度與Ⅰ中的相等ACA3. 如圖所示,一個質量為m、帶負電荷、電荷量為q、不計重力的帶電粒子從x軸上的P點以速度v沿與x軸成60°的方向射入第一象限內的勻強磁場中,并恰好垂直于y軸射出第一象限.已知OP=a,求:(1)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的大小;(2)帶電粒子穿過第一象限所用的時間.第*頁課時作業(三)[基礎訓練]A. 它所受的洛倫茲力是恒定不變的B. 它的速度是恒定不變的C. 它的速度與磁感應強度B成正比D. 它的運動周期與速度的大小無關D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A. 1∶2,1∶2 B. 2∶1,2∶1C. 2∶1,1∶2 D. 1∶2,2∶1C123456789101112D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A. 1∶2 B. 2∶1D. 1∶1B123456789101112解析:畫出正、負電子在磁場中運動的軌跡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B123456789101112解析:根據題意作出正電荷運動的軌跡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A. 粒子帶正電,從B點射入B. 粒子帶負電,從B點射入C. 粒子帶正電,從A點射入D. 粒子帶負電,從A點射入B123456789101112A. 粒子帶正電C. 粒子做圓周運動的半徑為LD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8. 一個帶電荷量為+q,質量為m的粒子在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以初速度v0垂 直于磁場自A點開始運動,如圖所示,經時間t,粒子到達C點,求:(1)畫出粒子軌跡示意圖;答案:(1)見解析圖 解析:(1)軌跡示意圖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2)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周期和加速度大小a;123456789101112(3)連接AC與v0所在直線間的夾角θ.123456789101112[能力提升] A. 兩個電子在磁場中運動的軌跡半徑一定相同B. 兩個電子在磁場中運動的時間有可能相同C. 進入圓形區域的電子一定先飛離磁場D. 進入圓形區域的電子一定不會后飛離磁場ABD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A. 電子將向右偏轉B. 電子打在MN上的點與O'點的距離為dD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A. a、b兩帶電粒子的運動軌跡半徑之比為1∶2B. a、b兩帶電粒子的速度大小之比為2∶3C. a、b兩帶電粒子的質量之比為2∶3D. a、b兩帶電粒子的比荷之比為2∶3AC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12. 在如圖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標系Oxy中,有一個圓形區域的勻強磁場(圖中未畫 出),磁場方向垂直于Oxy平面,坐標原點為該圓形磁場區域的圓心.現有一質量為 m,帶電荷量為+q的帶電粒子(重力不計)從O點開始以初速度v沿x軸正方向進入磁 場,粒子經過y軸上P點時速度方向與y軸正方向夾角為θ=30°,已知OP=L,求:(1)磁感應強度的大小;123456789101112解析:(1)依題意,粒子運動軌跡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2)該圓形磁場區域的面積.1234567891011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