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歷史學科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寧夏卷)02(解答版)(滿分:45分 時間:30分鐘)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得分答案 B A A A B B D D C A D C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1分,共12分)1.“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唐朝詩人張籍在《涼州詞》中,采用以聲傳影的藝術手法,描述了一支商隊經由河西走廊前往西域的畫面。這一畫面反映的是(B)A.蒙恬北擊匈奴 B.絲綢之路貿易C.玄奘西行天竺 D.甘肅行省設置2.下表是某歷史學習小組呈現的一個探究成果,可以推斷該小組探究的主題是中國古代(A)戰國時期的鐵農具 漢代的耬車 唐朝的曲轅犁 宋朝的秧馬A.農業用具的創新 B.交通工具的演變C.社會習俗的變化 D.紡織技術的進步3.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當清朝的主要力量應付來自東南海疆的英法聯軍時,俄國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俄國“攫取的利益”主要是(A)A.侵占大片領土 B.索要巨額賠款C.增開通商口岸 D.獲得領事裁判權4.1895—1898年,梁啟超主筆的《時務報》在15個省和國外設有分銷處67所,銷量過萬。這表明(A)A.維新思想廣泛傳播 B.三民主義思潮興起C.清朝統治土崩瓦解 D.文學革命應運而生5.從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秋收起義到工農武裝割據,從《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到《黃河大合唱》的傳唱。如果給上述史實提煉一個主題,較為合理的是(B)A.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B.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展C.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 D.人民解放戰爭走向勝利6.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以蘇聯幫助興建的156個項目為中心,先后施工1萬多個工業項目,鋼鐵、煤炭、電力、機械制造等各個領域快速發展,捷報頻傳。蘇聯大規模援助中國的直接原因是(B)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抗美援朝戰爭的影響C.三大改造的進行 D.中國加入華約組織7.在我國對外開放的進程中,“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有利于我國經濟進入全球市場”的是(D)A.興辦深圳經濟特區 B.開放陸地邊境城市C.建立上海浦東新區 D.加入世界貿易組織8.歷史史實指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歷史觀點是分析歷史事實的看法和態度。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觀點的是(D)A.5世紀,本州中部興起的大和政權基本實現了統一B.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孝德天皇即位C.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D.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9.有人對《蒙娜麗莎》推崇備至,也有人認為蒙娜麗莎并不好看。從歷史的角度和審美的角度審視,這幅畫的價值主要體現在(C)A.能夠反映資本主義萌芽 B.可以印證古典文化復興C.充分呈現人文主義精神 D.足以凸顯理性主義追求10.下表為近代世界發生的部分重大歷史事件。它們反映的主題是(A)時間 事件 主要內容1689年 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 擴大議會權力,限制王權1787年 美國制定1787年憲法 實行聯邦制、共和制1791年 法國制憲議會制定憲法 基本落實《人權宣言》原則A.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 B.國王“統而不治”C.反抗君主專制統治的勝利 D.國家統一的實現11.下圖是創作于1919年的一幅漫畫(圖中一個巨頭正手執圓規指向歐洲大陸),根據圖中的信息推斷,漫畫作者旨在(D)《三巨頭》A.肯定“三巨頭”維護歐洲秩序B.揭露“三巨頭”結成軍事同盟C.諷刺“三巨頭”操縱國際聯盟D.譴責“三巨頭”推行強權政治12.學校談古論今社團圍繞“現代世界的基本特點”開展探究學習,搜集整理了如下資料,他們探究的是(C)領域 相關資料政策 網絡強國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國家大數據戰略科技 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生活 移動支付、共享出行、電子商務、智慧城市A.從國際組織看世界多極化 B.從跨國公司看經濟全球化C.從創新驅動看社會信息化 D.從區域特色看文化多樣化二、材料解析題(本題共2小題,共18分)13.(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時代 報道內容摘編第一階段 (1949—1971年) 新中國建立初期,我國與部分建交國家進行動物交流。1957年開始,作為國禮,大熊貓被先后贈予蘇聯、朝鮮。1958年,美國民間機構委托奧地利商人用一批非洲動物與中國交換大熊貓,美國政府拒絕大熊貓入境,稱之為“Communist panda”(共產主義熊貓)第二階段 (1972—1992年) 1972年以后,我國政府先后向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墨西哥、西班牙和聯邦德國贈送大熊貓。大熊貓展示出了驚人的魅力,成為最受歡迎的形象。西方主流媒體出現“Panda diplomacy”(熊貓外交)一詞,并多以rare(珍稀)、cuddly(可愛)、goodwill(好運)形容熊貓,稱其為中國人民的友好大使第三階段 (1992年至今) 1992年以來,大熊貓逐漸成為更具代表性的中國文化形象。媒體及文化產品中大量出現熊貓形象:我國影片中大熊貓的形象更突出勇敢、堅強、無私無畏等民族精神;好萊塢《功夫熊貓》系列則承載個人奮斗、個人英雄主義等“美國夢”典型元素;“iPanda熊貓頻道”直播平臺在全世界擁有大量粉絲。大熊貓更成為了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2018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吉祥物原型——整理自趙麗君、鄭保衛《國家形象視角的“熊貓外交”研究》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第一階段至第二階段“熊貓外交”反映了中美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請從多方面分析上述變化出現的原因。(4分)變化:中美關系從敵對到走向正常化。(2分)原因:中國方面: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中蘇關系惡化,應對來自蘇聯的威脅;解決臺灣問題,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需要;中國的經濟發展需要寬松的國際環境。美國方面:在美、蘇爭霸的戰略態勢中呈現守勢;孤立中國政策失敗;深陷越戰;“滯脹”危機的影響等。國際方面:國際格局的變化,多極化趨勢的發展(或西歐、日本的崛起,在資本主義陣營形成美、日、歐三足鼎立的局面)。(4分,從兩個角度中各選一點,言之成理即可)(2)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說明“熊貓外交”的意義。(2分)意義:加強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友好關系;提高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和聲譽,傳播了中國文化;推動了國際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等。(2分,答出任意一點,言之成理即可)14.(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8世紀60年代之后,英格蘭的西北部,伯明翰、曼徹斯特等新興工業化城市興起。在這些興起的城市中,成打的煙筒冒著滾滾的黑煙,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特別是化學工業中的廢氣排放,對人的肺部極為有害。工廠建立后,各種廢棄物、垃圾不斷排入河流中,也造成了嚴重的河流污染。機器工業的發展加大了對煤和鐵的需求,礦山資源被人們毫無顧忌地大肆開采,所有的這些行為都打破了持續百年的生態平衡,生態環境開始惡化。——摘編自魯運庚《英國工業革命與環境問題的產生》材料二 中國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70年的探索1949—1978年 環境壓力尚未達到嚴重的妨礙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健康的程度。這一時期中國處于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非正式政策時期1979—1991年 1979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1982年,開始設環境保護部門。1983年,環境保護被列為基本國策。總體而言,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要求面前,環境保護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視1992—2012年 1992年6月,在里約峰會上,中國政府簽署了《環境與發展宣言》。1996年,頒布《國務院關于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2003年,提出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這一時期經濟發展仍優先于環保,處于“邊污染邊治理、邊治理邊污染”階段2013年后 2017年12月,印發《“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從源頭處來約束經濟發展的生態環境資源邊界,助推高質量發展——摘編自鞠昌華《中國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70年的探索》(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8世紀60年代后英國生態環境開始惡化的原因。(2分)原因:工業革命的進行;當時的英國人缺乏環保觀念;資產階級盲目開發礦產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等。(任意兩點即可,2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關系的演變歷程,(2分)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90年代以來促進中國環境保護進程加快的有利因素。(4分)演變歷程:從重經濟輕環保向環保與經濟并重轉變;從經濟發展缺乏環保的約束向經濟發展承擔環保責任轉變。(任意一點即可,2分)有利因素:國家環保政策和法規的引導;民眾環保意識日益增強,可持續發展成為人們的共識;環境和生態問題引起世界高度關注;中國締結了一系列國際環境保護公約等。(任意兩點即可,4分)(3)綜合上述材料,請你為生態文明建設擬一條宣傳標語。(2分)宣傳標語:綠色與生命時時相伴,生態與文明息息相關;鎖住黑龍保藍天,治理污水護家園。(任意一點即可,2分)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歷史學科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寧夏卷)02(解答版)(滿分:45分 時間:30分鐘)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得分答案 B A A A B B D D C A D C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1分,共12分)1.“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唐朝詩人張籍在《涼州詞》中,采用以聲傳影的藝術手法,描述了一支商隊經由河西走廊前往西域的畫面。這一畫面反映的是(B)A.蒙恬北擊匈奴 B.絲綢之路貿易C.玄奘西行天竺 D.甘肅行省設置2.下表是某歷史學習小組呈現的一個探究成果,可以推斷該小組探究的主題是中國古代(A)戰國時期的鐵農具 漢代的耬車 唐朝的曲轅犁 宋朝的秧馬A.農業用具的創新 B.交通工具的演變C.社會習俗的變化 D.紡織技術的進步3.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當清朝的主要力量應付來自東南海疆的英法聯軍時,俄國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俄國“攫取的利益”主要是(A)A.侵占大片領土 B.索要巨額賠款C.增開通商口岸 D.獲得領事裁判權4.1895—1898年,梁啟超主筆的《時務報》在15個省和國外設有分銷處67所,銷量過萬。這表明(A)A.維新思想廣泛傳播 B.三民主義思潮興起C.清朝統治土崩瓦解 D.文學革命應運而生5.從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秋收起義到工農武裝割據,從《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到《黃河大合唱》的傳唱。如果給上述史實提煉一個主題,較為合理的是(B)A.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B.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展C.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 D.人民解放戰爭走向勝利6.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以蘇聯幫助興建的156個項目為中心,先后施工1萬多個工業項目,鋼鐵、煤炭、電力、機械制造等各個領域快速發展,捷報頻傳。蘇聯大規模援助中國的直接原因是(B)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抗美援朝戰爭的影響C.三大改造的進行 D.中國加入華約組織7.在我國對外開放的進程中,“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有利于我國經濟進入全球市場”的是(D)A.興辦深圳經濟特區 B.開放陸地邊境城市C.建立上海浦東新區 D.加入世界貿易組織8.歷史史實指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歷史觀點是分析歷史事實的看法和態度。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觀點的是(D)A.5世紀,本州中部興起的大和政權基本實現了統一B.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孝德天皇即位C.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D.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9.有人對《蒙娜麗莎》推崇備至,也有人認為蒙娜麗莎并不好看。從歷史的角度和審美的角度審視,這幅畫的價值主要體現在(C)A.能夠反映資本主義萌芽 B.可以印證古典文化復興C.充分呈現人文主義精神 D.足以凸顯理性主義追求10.下表為近代世界發生的部分重大歷史事件。它們反映的主題是(A)時間 事件 主要內容1689年 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 擴大議會權力,限制王權1787年 美國制定1787年憲法 實行聯邦制、共和制1791年 法國制憲議會制定憲法 基本落實《人權宣言》原則A.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 B.國王“統而不治”C.反抗君主專制統治的勝利 D.國家統一的實現11.下圖是創作于1919年的一幅漫畫(圖中一個巨頭正手執圓規指向歐洲大陸),根據圖中的信息推斷,漫畫作者旨在(D)《三巨頭》A.肯定“三巨頭”維護歐洲秩序B.揭露“三巨頭”結成軍事同盟C.諷刺“三巨頭”操縱國際聯盟D.譴責“三巨頭”推行強權政治12.學校談古論今社團圍繞“現代世界的基本特點”開展探究學習,搜集整理了如下資料,他們探究的是(C)領域 相關資料政策 網絡強國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國家大數據戰略科技 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生活 移動支付、共享出行、電子商務、智慧城市A.從國際組織看世界多極化 B.從跨國公司看經濟全球化C.從創新驅動看社會信息化 D.從區域特色看文化多樣化二、材料解析題(本題共2小題,共18分)13.(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時代 報道內容摘編第一階段 (1949—1971年) 新中國建立初期,我國與部分建交國家進行動物交流。1957年開始,作為國禮,大熊貓被先后贈予蘇聯、朝鮮。1958年,美國民間機構委托奧地利商人用一批非洲動物與中國交換大熊貓,美國政府拒絕大熊貓入境,稱之為“Communist panda”(共產主義熊貓)第二階段 (1972—1992年) 1972年以后,我國政府先后向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墨西哥、西班牙和聯邦德國贈送大熊貓。大熊貓展示出了驚人的魅力,成為最受歡迎的形象。西方主流媒體出現“Panda diplomacy”(熊貓外交)一詞,并多以rare(珍稀)、cuddly(可愛)、goodwill(好運)形容熊貓,稱其為中國人民的友好大使第三階段 (1992年至今) 1992年以來,大熊貓逐漸成為更具代表性的中國文化形象。媒體及文化產品中大量出現熊貓形象:我國影片中大熊貓的形象更突出勇敢、堅強、無私無畏等民族精神;好萊塢《功夫熊貓》系列則承載個人奮斗、個人英雄主義等“美國夢”典型元素;“iPanda熊貓頻道”直播平臺在全世界擁有大量粉絲。大熊貓更成為了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2018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吉祥物原型——整理自趙麗君、鄭保衛《國家形象視角的“熊貓外交”研究》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第一階段至第二階段“熊貓外交”反映了中美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請從多方面分析上述變化出現的原因。(4分)變化:中美關系從敵對到走向正常化。(2分)原因:中國方面: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中蘇關系惡化,應對來自蘇聯的威脅;解決臺灣問題,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需要;中國的經濟發展需要寬松的國際環境。美國方面:在美、蘇爭霸的戰略態勢中呈現守勢;孤立中國政策失敗;深陷越戰;“滯脹”危機的影響等。國際方面:國際格局的變化,多極化趨勢的發展(或西歐、日本的崛起,在資本主義陣營形成美、日、歐三足鼎立的局面)。(4分,從兩個角度中各選一點,言之成理即可)(2)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說明“熊貓外交”的意義。(2分)意義:加強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友好關系;提高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和聲譽,傳播了中國文化;推動了國際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等。(2分,答出任意一點,言之成理即可)14.(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8世紀60年代之后,英格蘭的西北部,伯明翰、曼徹斯特等新興工業化城市興起。在這些興起的城市中,成打的煙筒冒著滾滾的黑煙,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特別是化學工業中的廢氣排放,對人的肺部極為有害。工廠建立后,各種廢棄物、垃圾不斷排入河流中,也造成了嚴重的河流污染。機器工業的發展加大了對煤和鐵的需求,礦山資源被人們毫無顧忌地大肆開采,所有的這些行為都打破了持續百年的生態平衡,生態環境開始惡化。——摘編自魯運庚《英國工業革命與環境問題的產生》材料二 中國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70年的探索1949—1978年 環境壓力尚未達到嚴重的妨礙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健康的程度。這一時期中國處于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非正式政策時期1979—1991年 1979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1982年,開始設環境保護部門。1983年,環境保護被列為基本國策。總體而言,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要求面前,環境保護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視1992—2012年 1992年6月,在里約峰會上,中國政府簽署了《環境與發展宣言》。1996年,頒布《國務院關于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2003年,提出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這一時期經濟發展仍優先于環保,處于“邊污染邊治理、邊治理邊污染”階段2013年后 2017年12月,印發《“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從源頭處來約束經濟發展的生態環境資源邊界,助推高質量發展——摘編自鞠昌華《中國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70年的探索》(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8世紀60年代后英國生態環境開始惡化的原因。(2分)原因:工業革命的進行;當時的英國人缺乏環保觀念;資產階級盲目開發礦產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等。(任意兩點即可,2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關系的演變歷程,(2分)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90年代以來促進中國環境保護進程加快的有利因素。(4分)演變歷程:從重經濟輕環保向環保與經濟并重轉變;從經濟發展缺乏環保的約束向經濟發展承擔環保責任轉變。(任意一點即可,2分)有利因素:國家環保政策和法規的引導;民眾環保意識日益增強,可持續發展成為人們的共識;環境和生態問題引起世界高度關注;中國締結了一系列國際環境保護公約等。(任意兩點即可,4分)(3)綜合上述材料,請你為生態文明建設擬一條宣傳標語。(2分)宣傳標語:綠色與生命時時相伴,生態與文明息息相關;鎖住黑龍保藍天,治理污水護家園。(任意一點即可,2分)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寧夏卷)02(原卷版).docx 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寧夏卷)02(解答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