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歷史學科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安徽卷)04(滿分70分,歷史、道德與法治考試時間共120分鐘)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答案 D A A C B D A D C D A B B C C一、單項選擇(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戰國策》記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由材料可知(D)A.商鞅制定的法律得到了百姓支持B.商鞅側重軍事和經濟改革C.商鞅變法損害權貴利益,難以推行D.商鞅嚴格執法,強力推行改革2.《魏書》記載,大臣高閭認為夏商周三代疆域不大,實行封禪(古代帝王在泰山祭告天地的儀式),勸孝文帝也舉行封禪大典。孝文帝卻認為南方荊州和揚州尚未歸順,不欲封禪。由此可見,孝文帝(A)A.胸懷國家統一大志 B.打擊藩鎮割據勢力C.推動北方人口南遷 D.學習漢族政治制度3.宋朝民間“耕讀傳家”的風氣濃厚,農村人在冬閑時,送孩子入學,下面《村童鬧學圖》描繪的就是“冬學書”的場景。在宋代,這樣的場景是一個熱門繪畫題材。這主要是由于(A)A.重文輕武政策推動 B.南北經濟趨于平衡C.社會階層流動頻繁 D.民族之間關系融洽4.“元代戲曲的地位提高,成為一種主要的藝術形式,部分原因是科舉中止,使才子們無法求取功名,轉而在以往不屑一顧的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娛形式上下功夫。”材料意在說明元代戲曲興盛的原因是(C)A.行省制度的推行 B.商品經濟的發展C.國家政策的影響 D.科舉考試的需要5.如下表可知,明清時期的統治者追求的是(B)明成祖:“夫天下一統,華夷一家,何有彼此之間?” 康熙帝:“朕視四海一家、中外一體。” 雍正帝:“滿洲、漢軍、漢人,朕俱視為一體并無彼此分別。”A.政治清明與文化昌盛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C.成為富強的世界性大國D.兼容并包的社會風氣6.下圖為《明朝形勢圖(1433年)》,據圖可知(D)A.長城成為明朝與韃靼的政權部族界B.中國的現代版圖在明朝已完全形成C.漢族、蒙古族、女真族建立的政權同時并存D.南海諸島、小琉球等都是明朝疆域的一部分7.1945年4月,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毛澤東同志代表中國無產階級和中國人民,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理論,創造地應用于中國”。能夠印證這一結論的是(A)A.“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形成B.“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開展C.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確立D.“發展才是硬道理”論斷的提出8.據南通籍老戰士陳雪章回憶,因土改翻身,他的父親積極響應黨和政府保家衛國的號召,送其參軍。接著,他到達接近戰爭前沿的遼寧安東參加訓練。他將參與的“戰爭”是(D)A.百團大戰 B.淮海戰役C.渡江戰役 D.抗美援朝9.20世紀70年代后期,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開始用“建設思維”“發展思維”審視世界和研判外部環境,在國際社會中盡可能多地爭取朋友,重塑了中國的利益觀。下列能夠與此印證的是(C)A.與蘇聯建立外交關系B.參加萬隆會議C.與美國建立外交關系D.參加日內瓦會議10.“歐洲一體化有著深遠的文化思想淵源,二戰后,幾千年來的統一夢想逐步付諸實踐。”這里的“文化思想淵源”是(D)A.西歐中世紀大學教育B.西歐中世紀封君封臣和莊園制度C.阿拉伯文化和伊斯蘭教D.古羅馬文化和基督教11.新航路開辟后,美洲的煙草、可可、馬鈴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帶回歐洲,后來又傳到其他地區;麥子、水稻、甘蔗、葡萄等則隨歐洲移民一起進入美洲。這說明新航路的開辟(A)A.加快了世界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B.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C.給歐洲帶回了財富D.使美洲遭到殘酷掠奪12.“由于日本具有向偉大的中國文化世界借用某些東西的悠久傳統,因而,19世紀在同樣地借用西方世界的東西時,發生的沖突較少、痛苦較小”。材料中日本“借用西方世界的東西”(B)A.推動日本進入封建社會B.擺脫淪為西方殖民地的危機C.造成日本閉關鎖國局面D.成為資本主義第二經濟大國13.1944年6月6日,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跨越英吉利海峽,在法國西海岸搶灘登陸,攻下了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五處海灘。此后,280余萬盟國大軍涌入了淪陷的法國。此次軍事行動(B)A.成為二戰的重要轉折點B.成功開辟歐洲第二戰場C.拉開太平洋戰爭的序幕D.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滅亡14.從1960年到1988年,西方國家的政府支出類型發生了變化,從傳統的國防、公共行政和一般經濟服務支出轉向醫療、教育和轉移支付(社會保障和社會援助支付、商業補貼和政府債務利息的社會福利支出)。這表明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C)A.財政負擔不斷加重 B.經濟持續高度繁榮C.注重緩和社會矛盾 D.階級矛盾徹底消除15.傳統上,服務具有“不可儲存性”,這決定了服務具有“不可遠距離貿易”的屬性。……現代服務不斷被編碼為可以通過跨境提供的數字化產品,該部分服務獲得“可存儲、可貿易”特點,拓展了服務跨境貿易的范圍。這意在說明(C)A.網絡安全問題日益突出B.貿易保護主義阻礙經濟發展C.科技革命助力全球貿易D.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形成二、辨析改錯(8分)16.水陸交通的建設,推動歷史發展。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該題前的【 】內正確的畫“√”;錯誤的畫“×”,并加以改正。【×】(1)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開鑿靈渠,溝通了長江和錢塘江兩大水系。改正:“錢塘江”改為“珠江”。【×】(2)宋朝時期,海上交通范圍拓展,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改正:“宋朝”改為“元朝”。【√】(3)1825年,英國人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試車,標志人類進入鐵路時代。改正:【×】(4)1957年,南京長江大橋通車,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跨越長江的大橋。改正:“南京長江大橋”改為“武漢長江大橋”。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五四運動以來的一百多年,是中國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續奮斗、凱歌前行的一百多年,是中國青年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的一百多年。時代 青年擔當 青年表現五四運動時期 點燃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激情 巴黎和會上,中國遭遇嚴重外交失敗,這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慨。在國內,首先站出來的是愛國學生。1919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學生匯集在天安門前,喊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呼吁全國工商各界一齊行動抗日戰爭時期 發出抗日救亡的最強音 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取得了一系列戰果,鼓舞了全國軍民的信心。延安成為令人向往的革命圣地,“到延安去”成為當時一切懷抱救國理想的知識青年的共同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 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人朝氣蓬勃,是全社會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創造性的群體(1)概述五四運動中青年學生有責任與擔當的行動表現。(4分)表現:民族危難之際首先站出來;民族危難之際緊密團結;3 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匯集,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宣傳愛國思想;呼吁全國人民(工商各界)一齊行動。(任答兩點即可,4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可同等給分)(2)結合所學,分析抗日戰爭時期知識青年“到延安去”的原因。(4分)原因:愛國熱情(懷抱救國理想);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延安是革命圣地;根據地建設成就的吸引);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戰役勝利的鼓舞;《論持久戰》對抗戰勝利信心的增強。(任答兩點即可,4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可同等給分)(3)列舉當代青年在接續奮斗、強我中華中應具有的優秀品質。(2分)優秀品質:愛黨愛國;自立自強;奮發向上;志向高遠;責任擔當;追求真理等等。(任答一點即可,2分。答案開放,圍繞接續奮斗、強我中華中應有的優秀品質進行說明,三觀正確,符合時代要求。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可同等給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對黃金、白銀渴求的驅使下,歐洲從美洲、非洲大量搜刮黃金和白銀。16—17世紀,由于大量黃金、白銀的流入,歐洲的貨幣存量顯著增加,但歐洲根本無法完全保留住它所獲得的這些金銀。這主要是由于歐洲長期以來在與近東、遠東的國際貿易中處于貿易逆差的地位,逆差的部分主要是用現金,尤其是用白銀去支付的。于是,白銀大量流向東方。(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黃金、白銀在世界范圍內的流動情況并分析其產生的影響。(4分)流動情況:黃金、白銀自美洲、非洲流向歐洲,之后又從歐洲流向近東、遠東各地。(2分)影響:為歐洲帶來大量財富,加速歐洲資本原始積累;對非洲、美洲黃金、白銀的掠奪,加劇了歐洲殖民擴張,給殖民地人民帶來災難;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東方經濟的發展。(任答一點即可,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材料二 1816年,英國率先推行金本位制。在金本位制期間,英鎊成為國際經濟交往尤其是國際貿易的主要計價貨幣和結算貨幣。……1931年七八月,英國被迫宣布停止英鎊對黃金的兌換,更是在9月21日宣布放棄金本位制,這標志著以英鎊代替黃金充當國際本位貨幣時代的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英鎊的國際貨幣地位被美元取代。(2)根據材料二,指出英鎊地位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變化的原因。(4分)變化:英鎊的國際地位不斷下降。(2分)原因:兩次世界大戰嚴重削弱了英國的實力;美國的崛起。(任答一點即可,2分)(3)請用一句話表述上述材料內容的主題線索。(2分)主題線索:貨幣折射社會發展變化。(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四、活動與探究(12分)19.中華文明的發展與延續,具有諸多的突出特征。閱讀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動。特征概括 闡釋統一與 連續 角度:政治制度 秦始皇統一后,創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成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此后各朝代不斷完善這一政治制度,如隋唐時期創立的__①__,從人才選拔角度加強中央集權;元朝設立行省制,開創近代省制的開端,這些都強化了中央集權,有力的保障了統一,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繼承與 創新 A交往與 交融 B和平與 友好 角度:對外交往 中華文明以“和”為貴,在外交方面也始終秉承和平交往的理念。明代國力強盛,鄭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__②__沿岸,以和平交往的方式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并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偉大貢獻(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表格中的空白處內容。(4分)①:科舉制。(2分)②:紅海。(2分)(2)結合所學知識,從A、B兩項特征中任選一個,并選取一個角度加以闡釋。(要求:選擇一個角度,史實準確,邏輯清晰,文字通順。8分)A角度:科技發明。東漢時期,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紙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北宋匠人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提高了印刷效率,對世界文明產生重大影響;北宋末年,中國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阿拉伯商人將指南針傳到歐洲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唐朝末年,火藥開始運用到軍事領域,中國發明的火藥和火器傳入歐洲后,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B角度:民族交往。東漢時,光武帝允許少數民族內遷,緩和了民族矛盾;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促進了吐蕃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唐太宗得到周邊各族的擁戴,被尊奉為各族的“天可汗”。(A、B任選其一,8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歷史學科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安徽卷)04(滿分70分,歷史、道德與法治考試時間共120分鐘)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答案 D A A C B D A D C D A B B C C一、單項選擇(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戰國策》記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由材料可知(D)A.商鞅制定的法律得到了百姓支持B.商鞅側重軍事和經濟改革C.商鞅變法損害權貴利益,難以推行D.商鞅嚴格執法,強力推行改革2.《魏書》記載,大臣高閭認為夏商周三代疆域不大,實行封禪(古代帝王在泰山祭告天地的儀式),勸孝文帝也舉行封禪大典。孝文帝卻認為南方荊州和揚州尚未歸順,不欲封禪。由此可見,孝文帝(A)A.胸懷國家統一大志 B.打擊藩鎮割據勢力C.推動北方人口南遷 D.學習漢族政治制度3.宋朝民間“耕讀傳家”的風氣濃厚,農村人在冬閑時,送孩子入學,下面《村童鬧學圖》描繪的就是“冬學書”的場景。在宋代,這樣的場景是一個熱門繪畫題材。這主要是由于(A)A.重文輕武政策推動 B.南北經濟趨于平衡C.社會階層流動頻繁 D.民族之間關系融洽4.“元代戲曲的地位提高,成為一種主要的藝術形式,部分原因是科舉中止,使才子們無法求取功名,轉而在以往不屑一顧的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娛形式上下功夫。”材料意在說明元代戲曲興盛的原因是(C)A.行省制度的推行 B.商品經濟的發展C.國家政策的影響 D.科舉考試的需要5.如下表可知,明清時期的統治者追求的是(B)明成祖:“夫天下一統,華夷一家,何有彼此之間?” 康熙帝:“朕視四海一家、中外一體。” 雍正帝:“滿洲、漢軍、漢人,朕俱視為一體并無彼此分別。”A.政治清明與文化昌盛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C.成為富強的世界性大國D.兼容并包的社會風氣6.下圖為《明朝形勢圖(1433年)》,據圖可知(D)A.長城成為明朝與韃靼的政權部族界B.中國的現代版圖在明朝已完全形成C.漢族、蒙古族、女真族建立的政權同時并存D.南海諸島、小琉球等都是明朝疆域的一部分7.1945年4月,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毛澤東同志代表中國無產階級和中國人民,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理論,創造地應用于中國”。能夠印證這一結論的是(A)A.“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形成B.“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開展C.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確立D.“發展才是硬道理”論斷的提出8.據南通籍老戰士陳雪章回憶,因土改翻身,他的父親積極響應黨和政府保家衛國的號召,送其參軍。接著,他到達接近戰爭前沿的遼寧安東參加訓練。他將參與的“戰爭”是(D)A.百團大戰 B.淮海戰役C.渡江戰役 D.抗美援朝9.20世紀70年代后期,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開始用“建設思維”“發展思維”審視世界和研判外部環境,在國際社會中盡可能多地爭取朋友,重塑了中國的利益觀。下列能夠與此印證的是(C)A.與蘇聯建立外交關系B.參加萬隆會議C.與美國建立外交關系D.參加日內瓦會議10.“歐洲一體化有著深遠的文化思想淵源,二戰后,幾千年來的統一夢想逐步付諸實踐。”這里的“文化思想淵源”是(D)A.西歐中世紀大學教育B.西歐中世紀封君封臣和莊園制度C.阿拉伯文化和伊斯蘭教D.古羅馬文化和基督教11.新航路開辟后,美洲的煙草、可可、馬鈴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帶回歐洲,后來又傳到其他地區;麥子、水稻、甘蔗、葡萄等則隨歐洲移民一起進入美洲。這說明新航路的開辟(A)A.加快了世界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B.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C.給歐洲帶回了財富D.使美洲遭到殘酷掠奪12.“由于日本具有向偉大的中國文化世界借用某些東西的悠久傳統,因而,19世紀在同樣地借用西方世界的東西時,發生的沖突較少、痛苦較小”。材料中日本“借用西方世界的東西”(B)A.推動日本進入封建社會B.擺脫淪為西方殖民地的危機C.造成日本閉關鎖國局面D.成為資本主義第二經濟大國13.1944年6月6日,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跨越英吉利海峽,在法國西海岸搶灘登陸,攻下了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五處海灘。此后,280余萬盟國大軍涌入了淪陷的法國。此次軍事行動(B)A.成為二戰的重要轉折點B.成功開辟歐洲第二戰場C.拉開太平洋戰爭的序幕D.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滅亡14.從1960年到1988年,西方國家的政府支出類型發生了變化,從傳統的國防、公共行政和一般經濟服務支出轉向醫療、教育和轉移支付(社會保障和社會援助支付、商業補貼和政府債務利息的社會福利支出)。這表明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C)A.財政負擔不斷加重 B.經濟持續高度繁榮C.注重緩和社會矛盾 D.階級矛盾徹底消除15.傳統上,服務具有“不可儲存性”,這決定了服務具有“不可遠距離貿易”的屬性。……現代服務不斷被編碼為可以通過跨境提供的數字化產品,該部分服務獲得“可存儲、可貿易”特點,拓展了服務跨境貿易的范圍。這意在說明(C)A.網絡安全問題日益突出B.貿易保護主義阻礙經濟發展C.科技革命助力全球貿易D.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形成二、辨析改錯(8分)16.水陸交通的建設,推動歷史發展。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該題前的【 】內正確的畫“√”;錯誤的畫“×”,并加以改正。【×】(1)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開鑿靈渠,溝通了長江和錢塘江兩大水系。改正:“錢塘江”改為“珠江”。【×】(2)宋朝時期,海上交通范圍拓展,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改正:“宋朝”改為“元朝”。【√】(3)1825年,英國人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試車,標志人類進入鐵路時代。改正:【×】(4)1957年,南京長江大橋通車,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跨越長江的大橋。改正:“南京長江大橋”改為“武漢長江大橋”。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五四運動以來的一百多年,是中國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續奮斗、凱歌前行的一百多年,是中國青年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的一百多年。時代 青年擔當 青年表現五四運動時期 點燃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激情 巴黎和會上,中國遭遇嚴重外交失敗,這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慨。在國內,首先站出來的是愛國學生。1919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學生匯集在天安門前,喊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呼吁全國工商各界一齊行動抗日戰爭時期 發出抗日救亡的最強音 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取得了一系列戰果,鼓舞了全國軍民的信心。延安成為令人向往的革命圣地,“到延安去”成為當時一切懷抱救國理想的知識青年的共同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 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人朝氣蓬勃,是全社會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創造性的群體(1)概述五四運動中青年學生有責任與擔當的行動表現。(4分)表現:民族危難之際首先站出來;民族危難之際緊密團結;3 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匯集,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宣傳愛國思想;呼吁全國人民(工商各界)一齊行動。(任答兩點即可,4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可同等給分)(2)結合所學,分析抗日戰爭時期知識青年“到延安去”的原因。(4分)原因:愛國熱情(懷抱救國理想);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延安是革命圣地;根據地建設成就的吸引);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戰役勝利的鼓舞;《論持久戰》對抗戰勝利信心的增強。(任答兩點即可,4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可同等給分)(3)列舉當代青年在接續奮斗、強我中華中應具有的優秀品質。(2分)優秀品質:愛黨愛國;自立自強;奮發向上;志向高遠;責任擔當;追求真理等等。(任答一點即可,2分。答案開放,圍繞接續奮斗、強我中華中應有的優秀品質進行說明,三觀正確,符合時代要求。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可同等給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對黃金、白銀渴求的驅使下,歐洲從美洲、非洲大量搜刮黃金和白銀。16—17世紀,由于大量黃金、白銀的流入,歐洲的貨幣存量顯著增加,但歐洲根本無法完全保留住它所獲得的這些金銀。這主要是由于歐洲長期以來在與近東、遠東的國際貿易中處于貿易逆差的地位,逆差的部分主要是用現金,尤其是用白銀去支付的。于是,白銀大量流向東方。(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黃金、白銀在世界范圍內的流動情況并分析其產生的影響。(4分)流動情況:黃金、白銀自美洲、非洲流向歐洲,之后又從歐洲流向近東、遠東各地。(2分)影響:為歐洲帶來大量財富,加速歐洲資本原始積累;對非洲、美洲黃金、白銀的掠奪,加劇了歐洲殖民擴張,給殖民地人民帶來災難;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東方經濟的發展。(任答一點即可,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材料二 1816年,英國率先推行金本位制。在金本位制期間,英鎊成為國際經濟交往尤其是國際貿易的主要計價貨幣和結算貨幣。……1931年七八月,英國被迫宣布停止英鎊對黃金的兌換,更是在9月21日宣布放棄金本位制,這標志著以英鎊代替黃金充當國際本位貨幣時代的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英鎊的國際貨幣地位被美元取代。(2)根據材料二,指出英鎊地位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變化的原因。(4分)變化:英鎊的國際地位不斷下降。(2分)原因:兩次世界大戰嚴重削弱了英國的實力;美國的崛起。(任答一點即可,2分)(3)請用一句話表述上述材料內容的主題線索。(2分)主題線索:貨幣折射社會發展變化。(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四、活動與探究(12分)19.中華文明的發展與延續,具有諸多的突出特征。閱讀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動。特征概括 闡釋統一與 連續 角度:政治制度 秦始皇統一后,創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成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此后各朝代不斷完善這一政治制度,如隋唐時期創立的__①__,從人才選拔角度加強中央集權;元朝設立行省制,開創近代省制的開端,這些都強化了中央集權,有力的保障了統一,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繼承與 創新 A交往與 交融 B和平與 友好 角度:對外交往 中華文明以“和”為貴,在外交方面也始終秉承和平交往的理念。明代國力強盛,鄭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__②__沿岸,以和平交往的方式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并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偉大貢獻(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表格中的空白處內容。(4分)①:科舉制。(2分)②:紅海。(2分)(2)結合所學知識,從A、B兩項特征中任選一個,并選取一個角度加以闡釋。(要求:選擇一個角度,史實準確,邏輯清晰,文字通順。8分)A角度:科技發明。東漢時期,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紙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北宋匠人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提高了印刷效率,對世界文明產生重大影響;北宋末年,中國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阿拉伯商人將指南針傳到歐洲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唐朝末年,火藥開始運用到軍事領域,中國發明的火藥和火器傳入歐洲后,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B角度:民族交往。東漢時,光武帝允許少數民族內遷,緩和了民族矛盾;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促進了吐蕃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唐太宗得到周邊各族的擁戴,被尊奉為各族的“天可汗”。(A、B任選其一,8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安徽卷)04(原卷版)docx.docx 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安徽卷)04(解答版)docx.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