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3張PPT) 基礎過關第二 力第六講 運動和力 第1課時 力知識點1 力(1)力的概念:力是 的作用,用符號F表示。(2)力的單位是 ,符號 。(3)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的,施力物體同時也是 物體。物體對物體 牛頓 N 相互 受力 (4)力的作用效果:形狀 運動狀態 快慢(速度大小) 方向(5)力的三要素: 、 、 。(6)力的示意圖(如圖所示)大小 方向 作用點 知識點2 彈力(1)彈性形變:撤去外力后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這種形變稱為彈性 形變。(2)彈力概念:物體由于發生 而產生的力,通常所說的拉 力、壓力、推力和支持力都屬于彈力。(3)彈力產生條件:物體相互 并發生 。彈性形變 接觸 擠壓 (4)彈力方向和作用點:彈力方向與物體發生形變的方向 ;彈力 作用點在兩物體的接觸面處。相反 (5)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和讀數原理 在 內,彈簧受到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 就 使用前 ①看清 和 ;②檢查并使彈簧測力計 的指針對準 (水平方向使用要在水平方向調 零,豎直方向使用要在豎直方向調零);③輕輕拉動掛鉤 幾次,防止彈簧被外殼卡住使用時 ①使彈簧測力計的伸長方向與所測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線 上;②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允許超過它的 ;③等指針穩定后再讀數,視線與刻度板表面垂直彈性限度 越長 分度值 量程 零刻度 量程知識點3 重力(1)概念:由于 而使物體受到的力,用字母 表示, 重力的施力物體是 。地球的吸引 G 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大小 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它的 成正比;重力公式:G= 。其中g取9.8 N/kg,它表示質 量為1 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9.8 N。粗略計算時,g可 取 N/kg 重力 示意 圖方向 作用點 物體的 。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 重心在它的 上質量 mg 10 豎直向下重心 幾何中心 (3)應用:用鉛垂線確定豎直方向(利用重力的方向 )。豎直向下 知識點4 摩擦力(1)概念: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趨勢 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 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2)產生條件:①兩個物體 ,且相互擠壓;②接觸面 (若 接觸面“光滑”則無摩擦力);③兩物體間發生 (或有相對運 動趨勢)。阻礙 接觸 粗糙 相對運動 (3)方向:與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 。(4)滑動摩擦力影響因素:① 。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壓力越大, 摩擦力 ;② 。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接觸面 越粗糙,摩擦力 。相反 壓力 越大 接觸面粗糙程度 越大 (5)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 、使接觸面變 、變滾動為滑 動(如急剎車、汽車打滑)。減小摩擦的方法:減小 、使接觸面 變 、變滑動為滾動、使接觸面分離(如機器部件加潤滑油;形成 氣墊、磁懸浮)。(6)摩擦力的利用與防止:摩擦利用,人走路是利用鞋底與地面間的摩擦 等;摩擦防止,機器工作時,要減少部件間產生的摩擦等。壓力 粗糙 壓力 光滑 核心考點1 重力例1:小明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吊起一個質量為460 g的物體A,彈簧測力計 與物體均處于靜止狀態。(g取10 N/kg)例1圖(1)在圖中,對物體A進行受力分析。(用 代替物體A)(2)用兩種方法判斷物體受到的重力大小,并寫出判斷依據或計算過程。方法一: ;G=mg=0.46 kg×10 N/kg=4.6 N 通過受力分析可知,由于物體靜止,所以物體受到的重力與拉力平衡,G=F拉=4.6 N 例1:小明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吊起一個質量為460 g的物體A,彈簧測力計 與物體均處于靜止狀態。(g取10 N/kg)解題思路:利用公式G=mg可求物體的重力;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根 據物體的狀態判斷物體受到的重力與拉力平衡,所以G=F。[練習](2024廣州節選)如圖,某同學將籃球擲向地面,經過甲位置后碰到 地面,接著向上反彈經過乙位置,忽略空氣的作用力。練習圖(1)籃球直徑為24.6 (選填“mm”“cm”或“dm”),質量為0.6 kg,g取10 N/kg,則該籃球受到的重力為 N。(2)請在圖中乙位置畫出籃球的受力示意圖。cm 6 核心考點2 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和讀數例2:某同學在豎直懸掛的彈簧下加鉤碼,探究“彈簧伸長量與拉力的關 系”,下表是該同學收集的實驗數據。拉力F/N 0 0.5 1.0 1.5 2.0 2.5彈簧總長度L/cm 6.0 7.5 9.0 10.5 12.0 13.5彈簧伸長量ΔL/cm 0 1.5 3.0 4.5 6.07.5例2圖(1)豎直懸掛鉤碼后彈簧被拉長了,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 。形狀 (2)幫助該同學補充填寫上表的空白。(3)根據表中數據描點,在如圖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畫出彈簧伸長量與拉 力的關系圖。(4)分析實驗數據或根據彈簧伸長量與拉力的關系圖,你可得到的結 論: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其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例3: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此時的讀數為 ,在生活中,該彈 簧測力計 (選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用來測量質量為2 g的物塊所受到的重力。例3圖1.2 N 不可以 解題思路:彈簧測力計使用前應先進行調零,還要看它分度值和量 程,質量2 g的物體重力為0.02 N,遠小于此測力計的分度值0.2 N, 故不能使用。[練習]如圖甲所示,把彈簧測力計的一端固定,用力拉另一端,圖中彈簧 測力計的示數為 N;若將彈簧測力計從固定端取下,兩端各施加一 個2 N的拉力使彈簧測力計靜止,如圖乙所示,則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是 N(圖中未畫出)。練習圖3 2 核心考點3 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判斷例4:(2022廣州節選)如圖1,工人將重500 N的貨物推入靜止的貨柜中。 在貨柜的同一水平底面上,貨物受到水平向右100 N的推力F,從A點勻 速運動到B點用時1 s,在B點撤去F,貨物持續運動0.5 s停在D點。(忽略 空氣阻力,g取10 N/kg)例4圖(1)用“·”表示貨物,在方框中畫出貨物在C點的受力示意圖;(2)貨物到A點時為計時起點,在圖2中畫出0~1.2 s貨物所受摩擦力的大 小隨時間變化的圖像。解題思路:(1)受力分析的正確邏輯是“一重二彈三摩擦力”,由0~1 s 貨物做勻速直線運動可得到摩擦力大小f=F=100 N,摩擦力的方向與物 體運動方向相反;(2)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間的壓力和粗糙程度有 關,撤去F后摩擦力大小不變。練習圖DA. 滑行時冰對a鞋的摩擦力向右B. 蹬冰時冰對b鞋的摩擦力向左C. a鞋底是橡膠會滑得更遠D. a鞋底是塑料會滑得更遠核心考點4 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例5:如圖1所示是“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例5圖水平 勻速直線摩擦力 (2)在某次實驗中正確拉動彈簧測力計,其指針位置如圖2所示,則物塊所 受的滑動摩擦力f1為 N;若物塊向右加速運動時,所受的滑動摩 擦力為f2,則摩擦力f2 f1(選填“>”“=”或“<”)。1.6 = 例5:如圖1所示是“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例5圖(3)分析圖1甲、乙可知,在 相同時, 越大, 滑動摩擦力越大。接觸面粗糙程度 壓力 (4)分析圖1甲、丙,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 <F3 ,說明 一定 時, ,滑動摩擦力越大。壓力 接觸面越粗糙 例5:如圖1所示是“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例5圖(5)實驗拓展:有同學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關系,實驗設 計如圖3甲、乙所示,數據記錄如下表。(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放置方式 木塊對木板的壓力/N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N 滑動摩擦力/N①平放 10 4.0 4.0②側放 10 4.0 4.0比較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 。無關 (6)實驗創新:小麗發現上述實驗操作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并不穩定,于 是改進了實驗裝置,如圖3丙所示。改進后,小麗 (選填“一 定”或“不一定”)要勻速拉動木板。因為拉動長木板時,木塊對長木板 的壓力 ,兩接觸面間的粗糙程度 ,所以接觸面間的滑 動摩擦力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不一定 不變 不變 不變 解題思路: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間的壓力和粗糙程度有關,與物體 的運動速度及接觸面積無關。1. (2023廣東)如圖所示,書靜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請在O點畫出書受到的 重力G和支持力F支的示意圖。第1題圖2. (2020廣州)電磁鐵通電后,小磁針N極轉至如圖所示位置,此時鐵塊在 水平桌面上靜止并受到電磁鐵吸引。以點表示鐵塊,在方框內畫出鐵塊 受到的摩擦力的示意圖。第2題圖3. 如圖所示,把一個質量分布均勻的小球用繩子懸掛起來,將小球拉到 一定高度穩定后松手。畫出小球在擺動過程中經過P點時所受力的示意 圖。(忽略空氣阻力)第3題圖解:雞蛋的質量m=50 g=0.05 kg,雞蛋受到的重力G=mg=0.05 kg×10 N/kg=0.5 N不變 變小 A. 引體向上 B. 做俯臥撐C. 舉啞鈴 D. 原地蹬自行車D6. (2024廣州)實驗小組在探究彈簧伸長量(x)與彈簧受到拉力(F)關系的實 驗中,得到如圖甲所示的F-x關系圖像(圖線記為a)。第6題圖N/cm 0.5 N/cm (2)把這根彈簧截去一部分,剩余部分彈簧的k是否會發生變化?實驗小組 的同學對此產生了興趣并提出了各自的猜想。甲同學:因為是同一根彈簧,所以k不變。乙同學:因為彈簧變短了,所以k變小。丙同學:因為彈簧變短了,所以k變大。6. (2024廣州)實驗小組在探究彈簧伸長量(x)與彈簧受到拉力(F)關系的實 驗中,得到如圖甲所示的F-x關系圖像(圖線記為a)。第6題圖為驗證猜想,他們對剩余部分彈簧進行如下探究:①把彈簧懸掛在豎直的刻度尺旁,靜止時如圖乙,則此時彈簧長度 為 cm;②在彈簧下端掛上鉤碼,某次彈簧靜止時如圖丙所示,每個鉤碼的重力 為0.5 N,則彈簧下端受到鉤碼的拉力F= N,此時彈簧的伸長量 x= cm;3.0 2.5 2.50 彈簧受到的拉力F/N 0 1.0 2.0 3.0 4.0 5.0彈簧的伸長量x/cm 0 1.00 2.00 3.00 4.00 5.00⑤比較圖線a、b,可以判斷 (選填“甲”“乙”或“丙”)同學的猜 想是正確的。丙 ③多次改變懸掛鉤碼的數量,實驗數據記錄如表;④根據表中的數據,請在圖甲中描點,并畫出F-x圖像(對應圖線記為 b);7. (2023 廣州)小明計劃制作一個簡易彈簧測力計,要求:①測量范圍為 0~30 N;②分度值為1 N;③用木板M做刻度板;④相鄰兩刻度線之間 的距離相等且適當大一些。為了滿足上述要求,小明對已有的四根彈簧做了如下測試:如圖1,把彈簧掛在豎直木板M上,測出彈簧原長l0;如圖2,把30 N的重 物掛在彈簧下端,測出彈簧總長l。測試結果如表。請你幫小明選擇一根 最合適的彈簧,并說明不選其他三根的理由。第7題圖 彈簧代號 甲 乙 丙 丁l0/cm 2.00 4.00 4.00 8.00l/cm 20.00 22.00 6.10 35.00取走重物后彈簧能否恢復原狀 不能 能 能 能應選用乙彈簧制作一個簡易彈簧測力計。不選用其他三根彈簧的理由:(1)甲彈簧在取走重物后不能恢復原狀,超出彈性限度,不能選取。(2)丙彈簧掛了30N的重物后,伸長量Δl=2.10cm,形變量太小,不滿足相鄰兩刻度線之間的距離適當大一些的要求,不能選取。(3)丁彈簧最終長度為35cm,大于木板長度30cm,超出刻度板范圍,不能選取。8. (2023 廣州改編)物體A重5 N,如圖1,A在水平拉力F1作用下,在水平 面從M勻速直線運動到N用時3 s;如圖2,在A上放置一個鉤碼,A在水平 拉力F2作用下,在另一水平面從P勻速直線運動到Q用時2 s。第8題圖(1)在MN,PQ段,A的速度分別為v1、v2,A所受摩擦力分別為f1、f2,則 v1 v2,f1 f2。(以上兩空均選填“>”“=”或“<”)< > 水平面MN更粗糙。滑動摩擦力與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A對水平面MN的壓力更小,但是A與MN間的滑動摩擦力更大,因此水平面MN更粗糙。 8. (2023 廣州改編)物體A重5 N,如圖1,A在水平拉力F1作用下,在水平 面從M勻速直線運動到N用時3 s;如圖2,在A上放置一個鉤碼,A在水平 拉力F2作用下,在另一水平面從P勻速直線運動到Q用時2 s。第8題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