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基礎過關第二 力第十一講 簡單機械 第1課時 杠桿知識點1 杠桿定義 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 轉動的 棒五要素 支點:杠桿可以繞其轉動的點O動力: 的力F1阻力: 的力F2動力臂:從 到 的距離l1阻力臂:從 到 的距離l2固定點 硬 使杠桿轉動 阻礙杠桿轉動 支點O 動力F1作用線 支點O 阻力F2作用線 力臂的畫法:①確定支點O;②從支點作力的作用線的垂線;③用“雙箭頭”表示出 這段距離(即力臂),標上l1或l2。知識點2 杠桿的平衡條件(1)杠桿平衡:杠桿在動力和阻力的作用下 。(2)杠桿平衡條件: 。(施加在杠桿上的兩個力,一個力讓杠桿順時針轉,另一個力讓杠桿逆時 針轉,才有可能讓杠桿處于平衡狀態)靜止(或勻速轉動)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大于 小于 費距離 小于 大于 省距離 (3)等臂杠桿:動力臂 阻力臂,動力 阻力,既不省力也 不省距離等于 等于 知識點4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實驗裝置圖(2)實驗操作①將杠桿固定在鐵架臺上,調節杠桿兩端平衡螺母,使杠桿在 位置保持平衡;②給杠桿兩側掛鉤碼,移動鉤碼的位置,使杠桿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讀出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數值填入表格中;③改變動力、動力臂的大小,相應調節阻力、阻力臂,再多做幾次實 驗。水平 (3)注意事項①實驗前讓支點處于杠桿中央,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避免 杠桿自重對實驗造成的影響;②實驗中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直接讀取 ;③杠桿的調節(實驗前平衡螺母左高 調;實驗過程中不能再調節平 衡螺母)。力臂的長度左 核心考點1 力臂的定義例1圖CA. F1<F2C. F1力臂小于s1 D. F2方向沿OO'線向下解題思路:理解力臂的定義是什么,作用力、力臂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掌握力臂的畫法。[練習]如圖是手臂的簡化圖,手托住重物時,肌肉對前臂的拉力沿圖中ab 線 。練習圖(1)在圖中畫出重物對手的壓力的示意圖。(4)根據公式 判斷肌肉對前臂的拉力 (選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重物對手的壓力。F1l1=F2l2 大于 (3)畫出拉力的力臂。(2)畫出肌肉對前臂的拉力方向。核心考點2 杠桿平衡條件例2:圖1中以O為支點的輕質杠桿原來處于水平靜止狀態,現同時施加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F1、F2。例2圖(1)畫出圖中F1的力臂l1。此時杠桿能否保持平衡?(1)不能保持平衡。(2)若F3的方向如圖2所示,畫出此時F3的力臂。此時杠桿有保持平衡的可 能嗎?若能平衡,請分析杠桿平衡時F1、F3的大小關系。(2)有可能平衡,當滿足平衡條件F1l1=F3l3,杠桿可以平衡。由題圖知l1>l3,故F1<F3。例2:圖1中以O為支點的輕質杠桿原來處于水平靜止狀態,現同時施加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F1、F2。例2圖解題思路:判斷杠桿平衡的正確思維過程應該是(1)先判斷作用在杠桿上 的兩個力,是否一個力讓杠桿順時針轉,另一個力讓杠桿逆時針轉;(2) 用杠桿平衡條件公式分析杠桿是否平衡。[練習](2021 廣州)如圖所示,O為蹺蹺板的支點,小朋友對蹺蹺板的作用 力F=120 N,大人對蹺蹺板的作用力F'=100 N(圖中未畫出),蹺蹺板水 平靜止。練習圖(1)在圖中畫出F的力臂l。(2)F'的作用點可能在 (選填“A”“B”或“C”),方向豎直(選填“向上”或“向下”)。C 向上 核心考點3 杠桿平衡條件及應用 判斷杠桿的類型例3:如圖1所示,質量分布均勻的圓柱體木棒左端與支點O連接,繞 O轉動時,棒所受摩擦可忽略不計。棒右端受到豎直向上的拉力F1 而 保持靜止。 例3圖(1)把該木棒看作杠桿,則此杠桿是否處于平衡狀態?,依據是 。是 杠桿保持靜止 省力例3:如圖1所示,質量分布均勻的圓柱體木棒左端與支點O連接,繞 O轉動時,棒所受摩擦可忽略不計。棒右端受到豎直向上的拉力F1 而 保持靜止。例3圖(2)如圖,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Gl,因為l1>l,所以F1<G。所以此杠桿為省力杠桿。(3)若將豎直拉力的作用點移至木棒中心處,且棒仍靜止于同一位置,把 此時的拉力記為F2 , 如圖2所示。則F2與F1是否相等? (選填 “是”或“否”)。若以F2 為杠桿的動力,木棒所受的重力為阻力,則此 杠桿為 (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 杠桿。否 等臂 例3:如圖1所示,質量分布均勻的圓柱體木棒左端與支點O連接,繞 O轉動時,棒所受摩擦可忽略不計。棒右端受到豎直向上的拉力F1 而 保持靜止。例3圖等臂= 例3:如圖1所示,質量分布均勻的圓柱體木棒左端與支點O連接,繞 O轉動時,棒所受摩擦可忽略不計。棒右端受到豎直向上的拉力F1 而 保持靜止。例3圖(4)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2l2=Gl,因為l2=l,所以F2=G;又因為F3l3=Gl,而F3=F2=G,所以l3=l2。解題思路:掌握判斷杠桿平衡的正確思維過程;理解力臂的概念,通過 比較力臂的長短來判斷杠桿的類型;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公式F1l1=F2l2, 依據題目所給的條件,判斷出力臂的變化。[練習1](2016廣州)如圖所示,不計質量的硬桿處于水平靜止狀態。練習1圖(1)O為支點,畫出FA的力臂lA。(2)撤去FA,在B點施加力FB,硬桿仍可保持水平靜止狀態。若FB大小等 于FA,則FB的力臂lB lA(選填“>”“=”或“<”)。(要求寫出分 析過程)= (2)分析:在A點施加力FA時,杠桿處于靜止狀態,則FAlA=Gl;在B點施加力FB時,杠桿仍然處于靜止狀態,則FBlB=Gl。所以FAlA=FBlB,又FA=FB,故lA=lB。[練習2](2022廣州節選)如圖1是貨車貨箱的尾板,可等效成圖2中以O為支 點的杠桿,處于水平靜止,尾板自重為G、受到繩的拉力F1(忽略繩重)。練習2圖(1)在圖2中畫出F1的力臂l;(2)繩長一定,繩按圖3方式懸掛,尾板仍處于水平靜止,則此時尾板受到 繩的拉力F2 F1(選填“>”“=”或“<”)。= 1. (2024 廣州)如圖甲,質量不計的晾曬架鉤在支撐物上,掛上衣服后, 晾曬架可看成以O為支點的杠桿,圖乙是其簡化圖,晾曬架上A、B、C、 D四點在同一水平線上。第1題圖根據F1l1=F2l2,動力臂l1(OA)和阻力F2(B點受到衣服的拉力)不變時,阻力臂越短,動力就越小 4 (2)請在圖乙中:①畫出B點受到衣服的拉力F的示意圖;②畫出拉力F的 力臂l。1. (2024 廣州)如圖甲,質量不計的晾曬架鉤在支撐物上,掛上衣服后, 晾曬架可看成以O為支點的杠桿,圖乙是其簡化圖,晾曬架上A、B、C、 D四點在同一水平線上。第1題圖2. (2022廣東)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第2題圖(1)小明安裝好杠桿后,發現其左端下沉,如圖甲所示,為使杠桿在水平 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節。右 豎直向下 2 2. (2022廣東)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第2題圖(3)課后,小明制作了一個簡易杠桿,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在 它兩邊恰當位置分別放上不同數量的同種硬幣,使其在水平位置再次平 衡,如圖丙所示,則力臂l1∶l2 = 。 若兩邊同時各取走一枚硬 幣,則杠桿的 端將下沉。2∶1 右 2. (2022廣東)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第2題圖3. (2023廣州)圖1中工人用工具搬運石頭,該工具可簡化成圖2中杠桿 AB,移動支架,可使支點O在AB間移動。桿水平靜止,忽略桿重。第3題圖(1)人對桿的壓力為F1,繩對桿的拉力為F2,F1、F2豎直向下。①在圖2中畫出F1的力臂l1;②F2的力臂l2= (用F1、F2、l1表示)。 (2)同一石頭仍懸掛在桿B端,人對桿A端的壓力方向不變,只通過移動支 點O使該壓力變小,桿仍保持水平靜止,支點O應向 (選填“A”或 “B”)端移動。B 3. (2023廣州)圖1中工人用工具搬運石頭,該工具可簡化成圖2中杠桿 AB,移動支架,可使支點O在AB間移動。桿水平靜止,忽略桿重。第3題圖4. 如圖所示,以硬尺上某位置為支點O,在尺上掛一重3 N的物體M,尺 在豎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保持水平靜止,尺的質量不計。第4題圖(1)O在 dm刻度線處。(2)畫出F的力臂l。1 2.4 7.2 分析: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0.6 m=G×0.2 m,代入F=2.4 N,可計算得G=7.2 N。不能 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5 N,而硬棒的重力G=7.2N,超出測力計的量程 第5題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