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 基礎過關第二 力第十一講 簡單機械 第2課時 滑輪 機械效率改變力的方向 力 距離 改變力的方向 (4)圖4,斜面是一種費距離但 力的簡單機械。斜面高度一定時,斜 面越長越 力。省 省 (3)圖3,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n段繩子承擔物重,提起物體所用的力 就是物重的 (不計摩擦及動滑輪、繩重等)。n分之一 知識點2 機械效率(1)有用功W有:直接對物體做的功;額外功W額:克服機械本身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力等因素的影響而多做的 一些功(不可避免的);總功W總:利用機械所做的功,即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用公式表達 為 。W總=W有+W額 有用功 總功 小于 1 知識點3 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1)實驗裝置圖(2)實驗原理: (3)實驗操作①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鉤碼的重力G,組裝滑輪組,分別記下鉤碼和繩端 的位置;②緩慢勻速向上拉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升高,讀出測力計示數F,用刻度 尺測量鉤碼上升高度h和繩端移動的距離s;③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計算出有用功、總功、機械效率;④改變鉤碼數量,重復以上實驗。(4)交流反思提高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方法:①減少繩與滑輪之間的摩擦;②減小動滑 輪的重力;③增加物重。核心考點1 定滑輪 動滑輪例1:(1)如圖1,物體M重1 000 N,直接勻速豎直提升M時需要的拉力F = N。例1圖1 000 (2)①小明想利用滑輪來勻速豎直提升相同的物體M,但小明能夠施加的 最大拉力是600 N,應選用圖2中的 (選填“甲”或“乙”)圖,請畫 出繩子的繞法;②理論分析:不考慮阻力、滑輪重和繩子重時,所需要的拉力是 N;乙 500 動滑輪有一定的重力,繩子和滑輪之間存在摩擦,使得拉力變大 例1圖解題思路:區分動滑輪和定滑輪的特點,通過對物體受力分析來判斷繩 端拉力的大小,題目未說明時需要考慮“滑輪的軸與輪之間的摩擦、繩 重和動滑輪重”的影響。圖1 圖2練習圖50 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水平方向物體所受拉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它們大小相等(2)利用圖2中的動滑輪水平拉動物體M,使它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 動,畫出繩子的繞法。圖1 圖2練習圖核心考點2 機械效率的理解例2:(2023廣州改編)用滑輪組進行“一瓶水提升一個人”活動,如圖, 水瓶勻速直線下降10 m,使人勻速升高0.5 m,水瓶對繩a的拉力為F1= 30 N,繩b對人的拉力為F2=480 N。此過程:例2圖總功 W總=Fs 300 有用功 W有=Gh 240 (3)根據公式 可計算滑輪組機械效率η= 。80% 例2:(2023廣州改編)用滑輪組進行“一瓶水提升一個人”活動,如圖, 水瓶勻速直線下降10 m,使人勻速升高0.5 m,水瓶對繩a的拉力為F1= 30 N,繩b對人的拉力為F2=480 N。此過程:例2圖解題思路:要知道機械效率的定義,能分析情境中哪個力做有用功還是 總功,會代入公式簡單計算。從能量的轉化和轉移角度認識效率,清楚 輸入的總能量流向是怎樣的。練習圖A. 總功較大 B. 有用功較小C. 額外功較大 D. 機械效率較低B核心考點3 滑輪組和斜面機械效率的計算例3:如圖所示,利用滑輪組勻速拉動A物體,使它向右移動一段距離s。例3圖(1)要求人對滑輪組繩端施加的拉力向左,請在圖中畫出符合要求的最省 力的繞線方式。(2)已知A物體重為G,拉動過程中繩a對物體的拉力為F1,滑輪組的繩端 處所受人的拉力為F2,請選用上述各量的符號,列出此過程中以下各量 的表達式:利用滑輪組拉物體時總功W總= ;有用功W有 = ;A所受的摩擦力f= ;額外功W額外= ;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 。2F2s F1s F1 2F2s-F1s 例3:如圖所示,利用滑輪組勻速拉動A物體,使它向右移動一段距離s。例3圖解題思路:根據題意“拉力向左”“最省力”畫出滑輪組的繞線;對物 體受力分析,根據做功的定義W=Fs來計算情境中的有用功、總功和機 械效率。[練習1](2018廣州)小明用圖中的動滑輪勻速拉動水平地面上的物體A,測 出A移動的距離s、水平拉力F和A的重力G。練習1圖不能 補充步驟:用測力計水平拉著物體A做勻速直線運動,記下測力計示數F',由二力平衡條件可知,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2)若A在10 s內運動了4 m,A的速度為 。0.4 m/s [練習1](2018廣州)小明用圖中的動滑輪勻速拉動水平地面上的物體A,測 出A移動的距離s、水平拉力F和A的重力G。練習1圖[練習2]如圖所示,在10 s內,阿橦用繩a把重為100 N的物體甲從A點豎直 向上勻速拉至B點;阿萌用繩b以平行于斜面的拉力把重也為100 N的物體 乙沿斜面從C點勻速拉至與B點等高的D點。A、B之間的高度差H為1.2 m, C、D之間的距離為2 m。練習2圖(1)求此過程中繩a 對甲的拉力所做的功WAB以及繩a對甲做功的功率P甲;解:(1)因為甲勻速上升,所以F甲=G=100 N,而s甲=H=1.2 m,WAB=F甲s甲=100 N×1.2 m=120 J[練習2]如圖所示,在10 s內,阿橦用繩a把重為100 N的物體甲從A點豎直 向上勻速拉至B點;阿萌用繩b以平行于斜面的拉力把重也為100 N的物體 乙沿斜面從C點勻速拉至與B點等高的D點。A、B之間的高度差H為1.2 m, C、D之間的距離為2 m。練習2圖(2)若此過程中,繩a對甲的拉力所做的功為WAB,繩b對乙的拉力所做的 功為WCD,根據現有條件,能否判斷WCD 與WAB 的大小關系?如不能, 請說明原因;如能,請寫出分析過程。(2)能。由題知,甲、乙所受重力大小相等,上升的高度也相等,所以利用斜面把乙從C點拉至D點的過程中,所做的有用功大小等于WAB。而WCD為同一過程中人所做的總功。因為有用功必然小于總功,故可知WAB<WCD。A. F1一定大于F2 B. F1一定小于F2C. W2一定大于W1 D. 只有F2 大于F1,W2 才大于W1C第2題圖AF甲 F乙 F丙 F丁 GM GN5.5 N 12 N 5.5 N 8 N 5 N 10 NA. 甲的機械效率比丙的大B. 乙、丁的機械效率相同C. 使用丙提升物體M時省力D. 實驗測得的數據無法算出機械效率第3題圖A4. (2016廣州)(1)圖中測力計示數為 N。第4題圖1.2 (2)小明猜測:“圖中滑輪組提升的物體越輕,機械效率越高”,設計實 驗檢驗其猜測,并填寫實驗報告。①實驗目的: 。②實驗步驟(若需要可補充器材):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提升物體重力的關系 a.在動滑輪掛鉤上掛1個鉤碼,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所掛鉤碼的重力,鉤碼的重力用G表示,繩子自由端所受拉力用F表示,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用s表示,鉤碼上升的高度用h表示;b.仍然用原滑輪組,保持裝置不變,依次改變動滑輪上所掛鉤碼的個數,仿照步驟a再做2次實驗,記錄率,得出結論。5. (2022廣州節選)如圖,工人將重500 N的貨物推入靜止的貨柜中(忽略空 氣阻力,g取10 N/kg)。在斜面上貨物受到沿斜面向上250 N的推力F1,從 P點勻速運動到Q點用時4 s。求此過程:第5題圖(1)F1的功率;解:(1)F1所做的功W1=F1 s1=250 N×2 m=500 JF1的功率(2)斜面的機械效率。(2)斜面的有用功W有=Gh=500 N×0.5 m=250 J斜面的機械效率5. (2022廣州節選)如圖,工人將重500 N的貨物推入靜止的貨柜中(忽略空 氣阻力,g取10 N/kg)。在斜面上貨物受到沿斜面向上250 N的推力F1,從 P點勻速運動到Q點用時4 s。求此過程:第5題圖6. (2024廣州)如圖,吊車在建筑工地進行作業時,由支腿將吊車撐起并 脫離地面,吊臂上的滑輪組在1 s內,將重為9×103 N的建筑材料沿豎直 方向勻速提升1 m,滑輪組上鋼絲繩自由端受到的拉力F為5×103 N。第6題圖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 (2)求鋼絲繩自由端的移動速度;解:(2)由圖可得n=3,s繩=3 h=3×1 m=3 m鋼絲繩自由端的移動速度6. (2024廣州)如圖,吊車在建筑工地進行作業時,由支腿將吊車撐起并 脫離地面,吊臂上的滑輪組在1 s內,將重為9×103 N的建筑材料沿豎直 方向勻速提升1 m,滑輪組上鋼絲繩自由端受到的拉力F為5×103 N。第6題圖(3)求拉力F的功率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解:(3)拉力F的功率P=Fv繩= 5×103 N×3 m/s =1.5×104 W滑輪組的有用功W有=Gh=9×103 N×1 m=9×103 J滑輪組的總功W總=Fs繩=5×103 N×3 m=1.5×104 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6. (2024廣州)如圖,吊車在建筑工地進行作業時,由支腿將吊車撐起并 脫離地面,吊臂上的滑輪組在1 s內,將重為9×103 N的建筑材料沿豎直 方向勻速提升1 m,滑輪組上鋼絲繩自由端受到的拉力F為5×103 N。第6題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