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課 動蕩變化中的春秋時期 2024-2025學年人教2024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同步課件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課 動蕩變化中的春秋時期 2024-2025學年人教2024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同步課件

資源簡介

(共43張PPT)
第5課 動蕩變化中的春秋時期
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
人教2024版 七年級上冊歷史【精做課件】
授課教師:********
班 級:********
時 間:********
第 5 課 動蕩變化中的春秋時期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學生能準確說出春秋時期的起止時間,清晰闡述周王室衰微的具體表現,如土地、人口減少,對諸侯控制力下降等。
詳細列舉春秋時期的主要霸主及稱霸過程,深入分析各諸侯國爭霸戰爭的原因和影響,培養歸納歷史事件的能力。
理解春秋時期在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出現的新變化,如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私田的出現、學術思想的活躍等,提升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研讀歷史文獻、分析地圖和考古資料,培養學生從多種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讀歷史的能力。
運用角色扮演、小組辯論等活動,讓學生模擬春秋時期的歷史場景,提高學生的歷史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引導學生繪制春秋時期政治格局演變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構建歷史時空觀念,梳理歷史發展脈絡。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春秋時期動蕩局勢下,人們為尋求變革和發展所展現出的智慧與勇氣,培養學生積極應對挑戰的精神。
認識到爭霸戰爭對社會帶來的雙重影響,理解和平與發展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戰爭觀。
體會春秋時期文化繁榮對中國歷史發展的深遠意義,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的表現和諸侯爭霸的原因、過程及影響。
春秋時期經濟、文化領域的新變化及其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
(二)教學難點
深入分析春秋時期社會動蕩變化背后的深層次原因,理解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關系。
正確評價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的歷史作用,培養學生全面、辯證看待歷史事件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史料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3 分鐘)
播放電視劇《東周列國 春秋篇》的精彩片段,展現諸侯紛爭、戰爭頻繁的場景,提問學生:“同學們,視頻中呈現的是一個戰火紛飛、動蕩不安的時代,大家知道這是我國歷史上的哪個時期嗎?在這個時期又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導致社會如此動蕩變化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動蕩變化中的春秋時期?!?br/>(二)新課講授
周王室衰微(10 分鐘)
表現:展示西周末年到春秋時期周王室控制區域的地圖對比,結合《史記》等文獻資料,講解周王室土地面積不斷縮小,人口減少,財政收入匱乏。引導學生分析周王室衰微在政治上的表現,如諸侯不再聽從周天子的號令,不按時朝貢,王室權威喪失。通過舉例說明,如鄭莊公與周王室的 “繻葛之戰”,周天子軍隊戰敗,進一步凸顯周王室的衰微。
原因: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周王室衰微的原因,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分析。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言,教師進行總結,包括長期的戰爭消耗、分封制的弊端、土地制度的變化等因素,導致周王室實力逐漸衰落,無法維持對全國的有效統治。
諸侯爭霸(15 分鐘)
原因:結合周王室衰微的背景,引導學生思考諸侯爭霸的原因。教師總結,由于周王室失去對諸侯的控制,各諸侯國為了爭奪土地、人口、資源和霸權,紛紛展開爭霸戰爭;同時,一些強大的諸侯國希望通過爭霸,提高自己在諸侯國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主要霸主及爭霸過程:分別介紹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等主要霸主的爭霸事跡。展示相關的歷史地圖,講解齊桓公任用管仲改革,發展經濟,增強軍事力量,提出 “尊王攘夷” 口號,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晉文公通過城濮之戰,大敗楚軍,確立了霸主地位;楚莊王問鼎中原,使楚國勢力達到鼎盛。通過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分別扮演諸侯、謀士等角色,模擬爭霸過程中的決策和對話,加深對歷史事件的理解。
影響: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辯論,主題為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的利與弊”。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搜集資料,闡述觀點。教師在辯論過程中進行引導和點評,最后總結諸侯爭霸戰爭一方面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造成社會生產的破壞;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客觀上推動了統一的趨勢。
社會變化(12 分鐘)
經濟變化:展示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圖片、考古遺址資料,講解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時期農業生產的重大變革,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促進了私田的開墾。引導學生分析私田的出現對土地制度和社會經濟結構產生的影響,如井田制逐漸瓦解,土地私有制開始出現,新興地主階級逐漸形成。
文化變化:介紹春秋時期學術思想的活躍局面,講述孔子、老子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張。通過展示儒家、道家經典著作的片段,引導學生理解這些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遠影響。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春秋時期文化繁榮的原因”,教師總結包括社會動蕩促使人們思考、教育的發展、文化交流的加強等因素。
社會階層變化:講解隨著經濟和政治的變革,社會階層也發生了變化,貴族階層逐漸衰落,士階層崛起。介紹士階層在政治、文化等領域發揮的重要作用,如為各國君主出謀劃策,推動學術思想的傳播等。
(三)課堂小結(3 分鐘)
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社會變化之間的關系。強調春秋時期是一個動蕩變化的時期,這些變化為中國歷史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通過提問的方式,如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原因是什么?”“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對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 幫助學生鞏固重點知識。
(四)課堂練習(5 分鐘)
春秋時期開始于( )
A. 公元前 770 年 B. 公元前 1046 年 C. 公元前 2070 年 D. 公元前 1600 年
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是( )
A. 晉文公 B. 楚莊王 C. 齊桓公 D. 秦穆公
春秋時期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標志是( )
A. 青銅農具的使用 B. 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C. 水利工程的興修 D. 翻車的發明
下列關于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影響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 給人民帶來了災難 B. 加快了統一步伐
C. 促進了民族融合 D. 維護了周王室的統治
春秋時期,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墨子
教師巡視學生做題情況,統一講解答案,針對學生的錯誤進行重點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
(五)作業布置(1 分鐘)
課后查閱資料,了解更多春秋時期的歷史故事,選擇一個故事進行整理,下節課進行分享。
以 “我眼中的春秋時期” 為題,寫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談談自己對春秋時期動蕩變化的認識和感受。
五、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包含圖片、視頻、地圖、文字資料等)
相關歷史書籍、文獻資料
春秋時期文物復制品、圖片
思維導圖制作工具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探究春秋時期的歷史,但在小組辯論環節,部分學生辯論思路不夠清晰,對歷史觀點的闡述不夠準確。今后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辯論技巧和歷史分析能力的指導,提前提供更充分的資料,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歷史事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案已呈現春秋時期教學內容,若你對教學環節時長分配、案例選取等方面有不同想法,歡迎隨時溝通。
5
課堂檢測
4
新知講解
6
變式訓練
7
中考考法
8
小結梳理
學習目錄
1
復習引入
2
新知講解
3
典例講解
1.了解春秋時期的歷史背景和發展過程,理解歷史事件的內在聯系和影響。(唯物史觀)
2 . 通過歷史文獻和古代文化知識的學習,了解春秋時期的歷史真相,培養學生的歷史實證能力。(史料實證)
3.掌握春秋時期的時間和空間背景,了解春秋時期在中國古代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時空觀念)
4.通過學習春秋時期的歷史,理解歷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歷史解釋)
5.了解春秋時期的歷史人物和故事,感受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家國情懷)
西周末年,周幽王為博褒妃一笑,不顧眾臣反對,竟數次無故點燃邊關告急用的烽火臺,使各路諸侯,長途跋涉,匆忙趕去救駕。結果,被戲而回。幽王從此便失信于諸侯,最后,當邊關真的告急之時,他點燃烽火卻再也沒人趕來救他了!不久,周幽王便死于刀下,亡了西周。那么西周滅亡后,歷史又是怎樣發展的呢?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中國歷史進入東周時期。
東周
春秋
戰國
770BC-476BC
475BC-221BC
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
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前770
前722
前481
前476
前660
前591
春秋時期爭霸戰爭數據
共戰92次
共戰172次
共戰219次
動蕩!
鄭莊公的九鼎八簋
前1046—前771
前770—前476
東周
春秋
前475—前221
戰國
西周


《戰國策》為西漢劉向編訂的國別體史書,記述了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歷史。
《春秋》為魯國編年體史書,記載了從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歷史,相傳由孔子修訂而成。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將國都從鎬京東遷洛邑,我國歷史從此進入東周時期。
王室衰微
1.王室衰微的含義
名稱 土地 兵力 財力、人口 天子與諸侯關系
西周
閱讀西周和東周王室實力對比表,你能得出怎樣的結論?
東周
結論
直轄
方圓千里
直轄
方圓百里
直轄
14萬人
直轄
幾千人
人口眾多,
資源豐富
人口所剩無幾,
財力減少
天子在政治上
處于最高地位
天子成為傀儡,
依靠強大的諸侯
面積縮小
經濟薄弱
政治地位下降
兵力下降
2.王室衰微的表現
沒權
沒地
沒臣
沒錢
設置縣、郡,委派官員管理
周天子僅管轄洛邑一帶
不聽從王命,各自為政
不再定期向周王室繳納貢賦
層層分封土地和人口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向周王定期繳納貢賦
西周·分封制
東周·分封制逐步瓦解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王室衰微的表現:
(1)分封制逐步瓦解。
(2)周王室權威明顯削弱,漸漸失去對各地諸侯的控制。
(3)諸侯國日益強大,各自為政,也不再定期朝覲天子和向周王室繳納貢賦,導致周王室財政入不敷出,困難重重。
王室衰微
材料研讀
周天子:你們能不能別打了……
諸侯們:你管不著……
諸侯爭霸
結果
材料 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諸侯之長)。
——《史記·周本紀》
春秋時期,諸侯取代周王室操縱了國家政治,使得整個國家處于什么樣的狀態?
狀態: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國家處于分裂割據的狀態。
王室衰微
(1)春秋諸侯爭霸的原因:
周王室衰落;各諸侯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2)目的:
(3)口號:
想一想:諸侯爭霸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的名義進行?
(1)周王室雖然衰微,但仍具有天下“共主”的名分,打著“尊王”的口號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2)當時少數民族勢力發展,威脅中原華夏諸國,打著“攘夷”旗號充當保護色,能贏得華夏諸國的認同。
追逐自身的利益。
“尊王攘夷”(尊敬王室,排除夷狄)。
諸侯爭霸
說法1: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荀子》
說法2: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
——《史記》
晉文公
齊桓公
秦穆公
楚莊王
吳王闔閭
越王勾踐
諸侯爭霸
成語典故:一鳴驚人(楚莊王)
楚莊王于公元前614年繼位。他繼位三年,不發號令,終日郊游圍獵,沉迷于酒色,并下令:“有敢諫者,死無赦!”大夫伍舉冒死進諫,喝得正痛快的楚莊王很不高興。伍舉請他猜謎語“有一只鳥停在宮殿內,三年不飛不鳴,這是什么鳥?。俊鼻f王答:“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 于是,莊王罷淫樂,親理朝政,并舉伍舉、蘇從擔任要職,穩定了政局,發展了生產,從而為楚國的爭霸奠定了基礎。
?—前591年在位
晉楚之戰,楚莊王躍升為中原霸主
楚莊王爭霸
諸侯爭霸
成語典故:
臥薪嘗膽(勾踐)
吳越爭霸
吳王闔閭重用孫武、伍子胥等人,于公元前506年統兵伐楚,吳軍攻進楚都郢。伍子胥為父兄報仇,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公元前496年,吳軍揮師南進伐越,越王勾踐率兵迎戰,吳王闔閭因傷逝世。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為父報仇,興兵敗越,勾踐求和。吳王拒絕了伍子胥聯齊滅越的建議,迫使越王勾踐向他稱臣。齊國轉兵向北進擊,大敗齊軍,成為小霸。
勾踐十年臥薪嘗膽,公元前473年,趁夫差在中原會盟內部空虛之時消滅吳國,夫差羞憤自殺。此后勾踐北上與齊晉會盟于徐,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個霸主。
越王勾踐劍
勾踐臥薪嘗膽
諸侯爭霸
材料一 春秋初,大小諸侯國有一百四十余,經過三百年的兼并和戰爭,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齊、燕……十幾個大國、強國。
——《文物春秋戰國史》
根據材料,分析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影響。
積極影響
(1)有利于國家的局部統一。
諸侯爭霸
根據材料,分析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影響。
材料二 諸侯國在爭霸的過程中不斷地擴展自己的轄地,吞滅了周圍的戎狄部族。這些地區的戎夷部族,迅速與華夏文化融合,成為華夏族的一員,對華夏文明的穩定、發展作出貢獻。
——《簡明春秋史》
材料三 春秋戰國期間的混戰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過程,各諸侯國為了不被吞并,紛紛實行改革來提高自己的國力,著名的有楚國的吳起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
積極影響:
(2)為民族交融創造了契機。
積極影響:
(3)各諸侯國變法圖強,推動社會變革。
諸侯爭霸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
材料四 據《春秋》記載,242年間,列國進行的戰爭共483次。這些軍事行動和朝聘盟會實際上是大國對小國的掠奪?!送?,小國人民還得為大國統治者服兵役和勞役。
——朱紹侯《中國古代史(上)》
消極影響
給社會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
諸侯爭霸
1.農業發展的表現
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
犧 (xī ) 尊
宗廟之犧(作祭品用的牛)為畎(quǎn)畝(田間,田地)之勤。
——《國語·晉語》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河姆渡人使用的耒耜
商周時期的青銅
春秋時期鐵制農具
笨重,使用不方便
硬度不夠,不夠鋒利,不耐用
造價昂貴,韌性不好,易斷
鋒利、韌性好、耐用、造價低廉
青銅時代
鐵器時代
石器時代
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鐵犁牛耕的意義:
(1)使農業的深耕細作、山林的開發、耕地的擴大都具備了條件。
(2)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之一,人類社會由青銅時代進入鐵器時代。
材料 農,天下之大業也;鐵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則用力少而得作多。
——《鹽鐵論·水旱》
思考: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與之前相比有何好處?
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2.手工業發展的表現












手工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分工更加細致,鑄銅業、冶鐵業、紡織業、煮鹽業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發展。
煮鹽業
紡織業
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3.商業發展的表現
產品的增加,使商業活動逐漸活躍起來,各諸侯國統治者對經濟活動提供一定的鼓勵和保護,金屬貨幣在當時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使用。
齊桓公“宮中七市”。
——《戰國策·東周》
商品交換市場
農業
手工業
商業
促進
促進
促進
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1. [2024·合肥模擬]平王東遷后,周王名義上保留了“天下共
主”的地位,實際上號令不了諸侯,有的諸侯公然和周王
進行戰爭;有的諸侯名義上打著“尊王”的旗幟,實際是
要把周王控制在自己的手里。這反映出當時( C )
A. 等級制度森嚴 B. 封建王朝產生
C. 分封制遭破壞 D. 生產水平提高
C
2
3
4
5
6
7
1
2. [教材素材]按照周禮規定,青銅鼎的使用數量有嚴格的區
分,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但春秋時,鄭國國君使用
九鼎八簋,以后一些諸侯競相仿效。這反映了( B )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九鼎八簋
B
A. 鑄銅業興起 B. 周王室衰微
C. 經濟得到發展 D. 分封制瓦解
2
3
4
5
6
7
1
3. [2024年1月濟南期末]他采納管仲的建議,改革內政,發
展生產,訓練軍隊;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號令諸
侯,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八笔? B )
A. 周文王 B. 齊桓公
C. 楚莊王 D. 秦穆公
B
2
3
4
5
6
7
1
4. 如圖反映了春秋時期怎樣的社會狀況( A )
春秋時期銅胄
A
勾踐劍(上)與夫差矛(下)
A. 社會動蕩不安 B. 青銅業發達
C. 軍事實力強盛 D. 經濟水平高
2
3
4
5
6
7
1
5. [2024年1月蘇州期末]赤狄(鬼方后裔)各部雖然盛極一時,
但是它們彼此互不統屬,所以它們實際上處在中原各國的
包圍之中。春秋時期,赤狄被晉國各個擊破,其人口和地
盤盡入晉國。至此,古老的鬼方完全被華夏族征服。由此
可知,春秋時期( D )
D
A. 專制集權取代封邦建國
B. 兼并戰爭破壞了分封制
C. 華夏諸侯完成國家統一
D. 征服戰爭推動民族交融
2
3
4
5
6
7
1
點撥:根據材料“春秋時期,赤狄被晉國各個擊破,其人
口和地盤盡入晉國。至此,古老的鬼方完全被華夏族征
服”可知,春秋時期各諸侯混戰,當時中原的“諸夏”與
周邊的“戎”“狄”“蠻”“夷”等長期交往,為民族交
融創造了契機,D正確。春秋時期未出現專制集權,排除
A;材料沒有涉及分封制,排除B;春秋時期我國處于分
裂狀態,沒有完成國家統一,排除C。
2
3
4
5
6
7
1
6. 春秋史書《國語》中有“宗廟之犧為畎畝之勤”(原來在
宗廟中用于祭祀的牲口,現在已經成為田里工作的主要力
量)和“惡金(鐵)以鑄鋤、夷、斤、 ,試諸壤土”(制造
鐵農具來耕田)的記載。這說明當時( A )
A. 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
B. 商業活動很活躍
C. 手工業規模不斷擴大
D. 周王室地位下降
A
2
3
4
5
6
7
1
7. 李華學完本課后,繪制了下面的思維導圖。其中①處可填
寫( C )
A. 朝代更替 B. 國家統一
C. 社會變化 D. 戰亂頻繁
C
2
3
4
5
6
7
1
1. 《荀子》中寫道:“雖在僻陋之國,威動天下,五伯是
也?!薄肮数R桓、晉文、楚莊、吳闔閭、越勾踐,是皆僻
陋之國也,威動天下,強殆中國?!蓖ㄟ^上述材料可以獲
取的信息是( B )
B
A. 諸侯之間爭霸戰爭的結果
B. 春秋時期的政治局勢
C. 諸侯國位置影響經濟發展
D. 爭霸戰爭爆發的原因
2
3
1
點撥:根據題干和所學可知,“五伯”“齊桓、晉文、楚
莊、吳闔閭、越勾踐”指的是春秋時期的五位霸主,體現
了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的政治局勢,B正確。題
干僅強調諸侯之間爭霸出現的幾位霸主,爭霸的結果是有
些諸侯國被消滅,強大的諸侯國疆域不斷擴張,國家趨向
統一,排除A;題干提及稱霸的諸侯國地理位置偏僻,但
沒有提及經濟發展情況,排除C;諸侯爭霸戰爭爆發的原因是王室衰微,諸侯國勢力崛起,題干強調的是春秋時期出現的霸主,排除D。
2
3
1
2. 歷史解釋是歷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之一。對下表所含的
歷史內容,解釋最為準確的是( D )
舊石器
時代 新石器
時代 青銅時代 鐵器時代
打制石
器 磨制石
器 青銅器 鐵農具、牛耕
采集漁
獵 原始農
業 奴隸和奴隸主階級,
井田 私田,新興地主
階級
2
3
1
A. 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經歷了漫長的蒙昧時期
B. 國家的產生標志人類社會由蒙昧進入文明
C. 統治力量的變化引起了社會生產力的變革
D. 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推動社會變化發展
答案:D
2
3
1
點撥:題干中的“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銅
器”“鐵農具、牛耕”都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生產力發
展的標志,體現了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推動了社會變化
發展,D正確。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已經不再是蒙昧時
期,排除A;材料主要體現了生產力的提升,沒有體現國
家的產生和統治力量的變化,排除B、C。
2
3
1
3. [史料實證、時空觀念]春秋時期被稱作“動蕩”的時期。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農業 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大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手工
業 春秋時期,煮鹽業、冶鐵業、漆器制作等都有所發展。齊國的絲織品、楚國的漆器等水平很高
材料一:
2
3
1


(1)材料一中三項內容之間有何內在聯系?(2分)
答案:農業、手工業的發展,使產品數量不斷增加,商業
活動逐漸活躍,促進了金屬貨幣的使用。
2
3
1
材料二:周王勢力變化表
西
周 周王室直接管轄從
鎬京到洛邑方圓約
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
轄的軍隊共
14個師 人口眾
多,資源
豐富 天子在政
治上有最
高的地位

周 東周初年,王室直
接管轄方圓約600
里的土地,往后越
來越少,最后只有
方圓約百里的土地 周平王東遷
后,精銳部
隊逐漸被諸
侯瓜分 直轄的人
口所剩無
幾,財
力、物
力、兵源
減少 天子在政
治上成了
傀儡,不
得不依靠
強大的諸
侯國
2
3
1
(2)從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周王的哪些勢力發生了變化?這些變
化反映了什么實質?(4分)
答案:變化:人口、土地、兵力、財力、物力等。
實質:周王室衰微,諸侯有很大的勢力。
2
3
1
材料三:春秋時期,山東諸小國為齊所并,河北、山西諸小
國為晉所并,江淮、漢水諸小國為楚所并,西北諸小國為秦
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個國家,縮減成十幾個國家。周邊的
蠻、夷、戎、狄不斷襲擾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號
召,與之進行斗爭……華夏族與其他民族彼此犬牙交錯,雜
居共處。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有
什么重要影響。(4分)
2
3
1
答案: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
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與此同時,中原的“諸夏”
在同周邊的戎、狄、蠻、夷等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
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
2
3
1
農業鐵制
農具、
牛耕出現
經濟
發展
手工業規模
不斷擴大
分封制
瓦解
社會
變革
諸侯爭霸
商業活動
逐漸活躍
促進局部統一
促進民族融合
給人民帶來災難
王室衰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东省| 晋城| 嘉善县| 天镇县| 修水县| 贵德县| 夏河县| 南木林县| 电白县| 天柱县| 固始县| 米林县| 安丘市| 宜都市| 辽阳县| 高清| 孝感市| 深泽县| 兴仁县| 怀宁县| 曲周县| 沭阳县| 鹿邑县| 西昌市| 贞丰县| 旺苍县| 廉江市| 玉林市| 青田县| 奉新县| 红桥区| 阜平县| 怀集县| 军事| 札达县| 德清县| 韶山市| 榆林市| 和林格尔县| 邮箱| 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