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3張PPT)第8課 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人教2024版 七年級上冊歷史【精做課件】授課教師:********班 級:********時 間:********第 8 課 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教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生能夠準確說出夏商周時期在青銅鑄造、甲骨文、天文歷法、醫學等方面的主要科技文化成就,如司母戊鼎的特點、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等。清晰闡述這些科技文化成就產生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意義,分析其對中國古代文明發展的重要作用,培養歸納總結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理解夏商周時期科技與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它們與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的聯系,提高綜合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青銅器、甲骨文等文物圖片和實物模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從圖像資料中提取歷史信息的能力。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和探究活動,分析夏商周時期科技文化成就的特點和價值,提升學生合作學習、表達觀點和邏輯思維的能力。引導學生閱讀相關歷史文獻和考古資料,培養學生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進行歷史推理和論證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夏商周時期科技文化的輝煌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體會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激發學生對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的探索興趣。認識到科技與文化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熱愛文化的意識。二、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夏商周時期青銅鑄造技術的發展和代表性青銅器。甲骨文的發現、特點及歷史意義。夏商周時期天文歷法和醫學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二)教學難點理解青銅鑄造技術與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的關系。從甲骨文的研究中解讀古代社會的歷史信息,培養學生的歷史解讀能力。三、教學方法講授法、直觀演示法、討論法、史料分析法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3 分鐘)展示一張司母戊鼎的高清圖片,提問學生:“同學們,看到這件氣勢恢宏的青銅器,你們是否好奇它誕生于哪個時期?在它背后又蘊含著怎樣的科技與文化奧秘?夏商周時期,我國的科技與文化取得了眾多輝煌成就,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段歷史,探索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二)新課講授青銅鑄造技術(15 分鐘)發展歷程:利用時間軸展示夏商周時期青銅鑄造技術的發展脈絡,講解夏朝時期是青銅時代的開端,出現了簡單的青銅工具和兵器;商朝時期青銅鑄造技術達到鼎盛,生產規模大,工藝精湛;西周時期,青銅器的種類更加豐富,造型和紋飾更加多樣化。代表性青銅器: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利簋等代表性青銅器的圖片和視頻資料,詳細介紹它們的造型特點、紋飾寓意和鑄造工藝。例如,講解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其造型莊嚴雄偉,紋飾精美,通過分析它的制作過程,讓學生體會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和智慧。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從青銅器的用途、紋飾等方面探討青銅器所反映的當時社會的等級制度和文化觀念。青銅文化的意義:引導學生思考青銅鑄造技術對夏商周時期社會發展的影響,教師總結青銅文化不僅是當時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還在政治、宗教、禮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是夏商周時期文明的重要象征。甲骨文(15 分鐘)發現與識別:講述甲骨文的發現故事,如清朝學者王懿榮發現甲骨文的過程,引起學生的興趣。展示甲骨文的圖片和實物資料,介紹甲骨文是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引導學生觀察甲骨文的形態,了解甲骨文的發現和識別對于研究商朝歷史的重要性。造字方法:通過具體的甲骨文文字實例,如 “日”“月”“人”“牛” 等,講解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活動,讓學生嘗試根據甲骨文的形態推測其含義,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歷史意義: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甲骨文的發現對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有哪些重要意義”,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言,教師總結甲骨文的發現為研究商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它是漢字的源頭,對中國文字的發展和傳承具有深遠影響,也為研究世界文字的發展演變提供了重要線索。天文歷法與醫學(10 分鐘)天文歷法:介紹夏商周時期在天文觀測和歷法制定方面的成就,如夏朝的《夏小正》是我國最早的歷法,記載了一年中每個月的物候、天象、氣象和農事活動等內容;商朝時期,人們已經能夠精確地記錄日食、月食等天文現象;西周時期,天文歷法進一步發展,確定了二十八宿等天文坐標體系。通過展示古代天文儀器的圖片和相關文獻記載,讓學生了解古人對天文現象的觀察和探索。醫學:講述夏商周時期醫學的發展情況,如商朝時期已經有了關于疾病的記載和簡單的治療方法,周朝時期出現了專業的醫生和醫學分科。介紹《周禮》中關于醫學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古代醫學發展與當時社會生活的關系。(三)課堂小結(3 分鐘)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利用思維導圖梳理夏商周時期在青銅鑄造、甲骨文、天文歷法和醫學等方面的科技文化成就,強調這些成就對中國古代文明發展的重要貢獻。通過提問的方式,如 “司母戊鼎有什么特點?”“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哪些?” 幫助學生鞏固重點知識。(四)課堂練習(5 分鐘)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是( )A. 四羊方尊 B. 利簋 C. 司母戊鼎 D. 青銅面具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是( )A. 金文 B. 甲骨文 C. 小篆 D. 隸書我國最早的歷法是( )A. 《夏小正》 B. 《太初歷》 C. 《授時歷》 D. 《大明歷》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不包括( )A. 象形 B. 會意 C. 轉注 D. 形聲夏商周時期的青銅文化反映了當時社會的( )A. 生產力水平和文化觀念 B. 對外交流情況C. 農業發展水平 D. 商業繁榮程度教師巡視學生做題情況,統一講解答案,針對學生的錯誤進行重點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五)作業布置(1 分鐘)課后查閱資料,了解更多關于夏商周時期科技文化的知識,選擇一項成就,寫一篇 300 字左右的介紹文章。嘗試用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創造幾個簡單的文字,并說明其含義。五、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包含圖片、視頻、文字資料等)青銅器、甲骨文等文物復制品或模型相關歷史書籍、文獻資料思維導圖制作工具六、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展示豐富的圖片、視頻和實物資料,學生對夏商周時期的科技文化成就有了直觀的認識和濃厚的興趣。但在小組討論環節,部分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討論深度不夠。后續教學中,應加強對小組討論的引導和組織,明確任務和要求,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充分表達,提高討論的質量和效果。這份教案涵蓋了夏商周時期科技與文化的教學內容。若你對教學環節設置、案例選取等方面有不同想法,歡迎隨時提出,我來進一步完善。5課堂檢測4新知講解6變式訓練7中考考法8小結梳理學習目錄1復習引入2新知講解3典例講解天文、歷法和醫學1.天文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摘自《詩經·十月之交》商朝甲骨文里有許多日食、月食的記載殷商武丁時期的一根卜骨,上面的刻辭為“旬壬申夕,月有食”。《詩經》中記載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日食,這是傳世文獻中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記錄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左傳·魯文公十四年》《春秋》中記載了公元前613年一顆彗星掃過北斗,有研究認為,這顆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2.歷法歷法:歷法是根據天象,以一定的單位對年、月、日的計量方法。相傳夏朝時就有了歷法夏歷法按月記錄了時令物候,用以指導農業生產活動商朝時,歷法逐漸完備一年分為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閏年增加一個月戰國時期,人們已經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天文、歷法和醫學相傳,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能用針刺、按摩、湯藥治療疾病。他發明了切脈診法,使用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戰國時期問世的《黃帝內經》,總結當時的醫學經驗,講述了人體內臟部位和血脈循行情況,介紹了針灸、按摩等治療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醫理論著作。3.醫學傳說中神農嘗百草,認識了一些治病藥物。天文、歷法和醫學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含義)甲骨文發現的地點是哪里?其發現者是誰?甲骨文記載的內容主要有什么?甲骨文的地位河南安陽,王懿榮。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閱讀教材第45—46頁的內容,勾畫重點并做好批注。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成熟文字。1.甲骨文甲骨文與青銅器商朝時期,人們常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對許多事情進行占卜,把記錄占卜情況的文字刻在甲骨上。這些文字被稱為“甲骨文”。甲骨文的發現甲骨文與青銅器商朝人認為,動物可以溝通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于是運用占卜之術,依靠動物骨骼的助力,與祖先進行溝通。“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 殷商時期,國王在處理大小事務之前,都要用甲骨進行占卜,祈問鬼神,事后將所問之事刻于甲骨上。甲骨文與青銅器造字特點: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甲骨文與青銅器惟殷先人,有典有冊。——《尚書》①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結繩記事口耳相傳傳說時代:口耳相傳原始刻畫符號甲骨文文明時代:文字記錄意義:甲骨文與青銅器②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發展的重要階段。意義:漢字發展的特點形象到抽象復雜到簡單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繁體簡體想一想,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有什么關系?甲骨文與青銅器青銅器,在古時被稱為“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他化學元素錫、鉛等的合金。剛剛鑄造完成的青銅器是金色的,但出土的青銅因為時間流逝和化學變化產生銹蝕后變為青綠色,因此被稱為青銅。商朝 出戟青銅觚2.青銅器甲骨文與青銅器鼎鬲(lì)簋(guǐ)盂敦猜猜我的用途食器青銅器的用途甲骨文與青銅器爵角斝(ji )觚(gū)尊猜猜我的用途酒器甲骨文與青銅器青銅矛鐵刃銅鉞(yuè)云雷紋矛青銅戈猜猜我的用途兵器甲骨文與青銅器青銅編鐃(náo)獸面紋雙面銅鼓編鐘猜猜我的用途樂器甲骨文與青銅器猜猜我的用途生產生活工具燈鏡鉞(農具)甲骨文與青銅器主要用于祭祀及軍事國之大事,在祀與戎(róng)——《左傳》特點一:數量眾多,種類豐富。甲骨文與青銅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觀察周代列鼎列簋制度一覽表,你有什么發現?王公貴族身份地位乃至國家權力的象征甲骨文與青銅器司母戊(wù)鼎133cm116cm79cm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特點二:制作工藝高超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長116厘米,口寬79厘米,重達832.84千克。殷代熔銅的坩鍋每個只能熔銅12.7公斤,鑄造該鼎需要60多個坩堝同時拌熔,二三百人同時操作。蕉葉形,紋理清晰四只大卷羊角精美的紋路“臻于極致的青銅典范”四羊方尊甲骨文與青銅器利簋金文/銘文/鐘鼎文材料一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利簋銘文【譯文】在一個吉利的甲子日早晨,周武王與商軍展開大戰,過了一夜就攻克了商都。材料二 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尚書·牧誓》【譯文】甲子日,天蒙蒙亮,周武王清晨率領軍隊來到商王城郊外的牧野之地,與眾將士盟誓。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利簋腹內銘文有何史料價值。相互印證了牧野之戰的存在歷史價值:青銅器是我們了解歷史的實物史料。銘文是文獻史料。二重證據法:實物史料與文獻史料相互印證。甲骨文與青銅器長江上游地區的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了數以千計的珍貴文物,有金杖、青銅樹、青銅面具和青銅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們展現了夏商時期豐富多彩的古蜀文明。三星堆遺址還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統的玉禮器和青銅容器,表明它與中原王朝具有密切關系。甲骨文與青銅器《詩經》和“楚辭”1.《詩經》閱讀教材第48頁的內容,批注重點。時間:內容:地位:意義:共有305篇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所收詩歌中,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頌美好愛情,有的頌揚勞動者勤勞勇敢,有的批判統治者剝削壓迫先秦時期我國現存第一部詩歌總集保存了豐富的先秦史料2.“楚辭”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華,采用楚國方言,用濃郁的情感和豐富的想象,創造出一種新體詩歌“楚辭”。代表:屈原《離騷》充分表達了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是千古傳誦的抒情長詩《詩經》和“楚辭”學史崇德屈原出身于楚國貴族,擔任重要官職,后來因遭到排擠而被流放。流放期間,他憂國憂民的心志從未改變。公元前278年,楚國都城被秦軍占領。屈原知道后無比悲憤,帶著至死不離開楚國的決心,于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屈原為國為民而死,人們用種種方式追思他。據說,每年的端午節就是為了懷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詩經》和“楚辭”1.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反映了二十四節氣有利于( B )A. 提高文化底蘊 B. 指導農業生產C. 提升教育水平 D. 開展水利建設B234567812. 李華同學在進行項目化學習時,整理了如下內容。據此可知,他學習的內容是( C ) 神農嘗百草 望、聞、問、切四診法 《黃帝內經》CA. 先秦農業發展 B. 先秦天文歷法C. 先秦醫學發展 D. 先秦文學成就234567813. [2024·連云港中考]“至于商朝的歷史,已大體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圍。”下列證據中,能夠佐證這一觀點且史料價值最高的是( A )A. 刻有記錄殷墟文字的甲骨B. 商湯滅夏的神話傳說C. 《史記·殷本紀》的記載D. 武王伐紂的歷史故事A234567814. [2024·江西中考]下圖是甲骨文中的“史”字:一個人手里拿一塊用來記錄的板,兩只腳叉開站著。指負責記錄事情的人。“史”字的造字方法是( A )A. 象形 B. 指事C. 形聲 D. 假借A234567815. 文物是鮮活的歷史。下面所示文物共同印證了商周時期( B )A. 社會經濟繁榮 B. 青銅工藝高超C. 中央權力集中 D. 出現最早文字B234567816. 河南安陽發掘的“婦好墓”中的玉器,其化學成分與新疆和田玉一致;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玉璋與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的玉璋有著驚人的相似。可知中國文明內部( D )A. 審美觀念一致 B. 南北差異巨大C. 中原文化領先 D. 有著密切聯系D234567817. [2024年1月成都期末]某作品的內容形象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時期中國的社會生活風貌。其中有對先祖創業的歌頌,也有對勞動者勤勞勇敢的描寫,以及對美好愛情和高尚情操的贊美。這部作品是( D )A. 《孟子》 B. 《韓非子》C. 《孫子兵法》 D. 《詩經》D234567818. [2023·婁底期末]“痛飲讀離騷,放開今古才子膽;狂歌吊湘水,照見江潭漁父心。”這副對聯所寫的人物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懷念。他是( A )A. 屈原 B. 墨子C. 孔子 D. 老子A234567811. [2024年1月東莞期末]在殷墟甲骨文發現以前,人們只能從有限的文獻記載中知道歷史上有個商王朝,而且這些文獻無一是成于商代的。殷墟甲骨文的發現,將大量的商人親手書寫、鐫刻的文字展現在學者面前,使商史與傳說時代分離而進入歷史時代。這說明( D )DA. 故事傳說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B. 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商朝開始C. 商朝最早奠定了國家的基本形態D. 甲骨文的發現使商朝歷史更加真實2341點撥:據題干可知,在甲骨文發現之前,人們只能從后世的文獻記載中知道商朝的存在,在甲骨文發現之后,商朝才真正進入“歷史時代”,因此甲骨文的發現使得商朝成為信史,D正確。材料的著重點在于論述甲骨文的發現對商朝成為信史的重要價值,而不是論述故事傳說的史料價值,排除A;材料論述的重點不是甲骨文本身的價值所在,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商朝的國家基本形態,排除C。23412. [2024年1月成都期末]四川廣漢三星堆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青銅容器,其制作工藝采用的是與中原青銅容器類似的鑄造法,其紋飾和裝飾性圖案與長江中游等地的青銅器相似。這一發現可以佐證( D )DA. 當時中外之間交流頻繁B. 巴蜀地區青銅冶煉技術高超C. 青銅器的種類豐富多樣D. 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征2341點撥:根據材料可知,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制品與中原地區的青銅器的制作工藝類似,這說明中華文明多元一體,D正確。青銅制品的確可以證明巴蜀地區的青銅冶煉技術高超,但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B;四川屬于中國,中外交流表述錯誤,排除A;考古研究只是證實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與中原地區的青銅器的制作工藝類似,不能體現出青銅器的種類豐富多樣,排除C。23413. 青銅器上刻的文字被古人稱為金文。金文從商代中晚期開始出現,數量較少;周代青銅器上文字數量明顯增加。金文的內容涉及祭祀典禮、政治、軍事、法律訴訟等方面。由此可推知金文的歷史價值在于( C )CA. 便于了解商周時期青銅器功能的變化B. 見證了中國古代文字發展的重要階段C. 提供了研究商周社會狀況的實物史料D. 凸顯了西周時期青銅鑄造業水平領先23414. 【項目化學習】文化符號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獨特文化的體現。下面是七年級同學以“先秦時期的文化符號”為主題開展項目化學習的成果展板,請你完成展板中的要求。2341展板一【推介文物——設計文化名片】(1)一組同學搜集文物圖片后,制作了下面的推介卡片。請按要求補全橫線處的內容。(4分)2341圖一名稱: 出土地點:河南安陽年代:商朝造字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等刻有文字的商朝牛骨 2341推介理由: 甲骨文是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成熟文字;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任答一點即可) 2341圖二名稱:何尊及銘文拓片出土地點:陜西寶雞年代: 器型:造型莊嚴厚重,紋飾精美,尊內底鑄有銘文122字西周 2341推介理由: 何尊銘文中有“宅茲中國”的記載,這是目前所見“中國”一詞最早的實物見證;說明當時青銅鑄造水平高超、工藝精美;是我們了解西周歷史的重要史料等。(任答一點即可) 2341展板二【閱讀經典——汲取文化智慧】(2)二組同學搜集了部分詩句,指出下列詩句分別反映出怎樣的思想內涵。(4分)2341九月筑場圃①,十月納②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夫,我稼既同③,上④入執宮功⑤。 ——《詩經·豳(bīn)風·七月》 ①場圃:農家種菜蔬和打谷的地方。②納:收藏。③同:收齊。④上:同尚,還得。⑤宮功:修繕宮室。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屈原《九歌·國殤》2341答案:《詩經》:關注現實;贊揚勞動者勤勞勇敢;批判統治者剝削壓迫等。(任答一點即可)屈原的詩歌:表達了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2341展板三【查閱典籍——增強文化自信】(3)三組同學翻閱歷史典籍,展示了下面的文化成就。請你解讀圖一人物的歷史地位及圖二著作的歷史價值。(2分)2341答案:圖一:相傳扁鵲是戰國時期的名醫,他發明了切脈診法,使用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圖二:戰國時期問世的《黃帝內經》,總結當時的醫學經驗,講述了人體內臟部位和血脈循行情況,介紹了針灸、按摩等治療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醫理論著作。2341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