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5課 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2024-2025學年人教2024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同步課件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5課 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2024-2025學年人教2024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同步課件

資源簡介

(共62張PPT)
第15課 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人教2024版 七年級上冊歷史【精做課件】
授課教師:********
班 級:********
時 間:********
第 15 課 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學生能夠精準闡述秦漢時期在科技、文化等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如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九章算術》的數學成就、張仲景和華佗的醫學貢獻、司馬遷與《史記》、道教和佛教的興起與傳播等。
深入理解這些成就對中國及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如造紙術對文化傳播的推動作用、《史記》對史學和文學發展的深遠影響等。
培養學生閱成書背景與內容:展示《九章算術》的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介紹《九章算術》最晚成書于東漢時期,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數學著作。這本書總結了春秋戰國以來的數學成就,全書共有 246 個數學問題及其解答,涉及到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計算問題,包括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章內容。舉例說明書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如在方田章中,講述了各種形狀田地面積的計算方法;在粟米章中,涉及到不同谷物之間按比例交換的計算等,讓學生了解《九章算術》的實用性和先進性。
歷史地位與影響:組織學生討論《九章算術》的歷史地位和影響,教師總結:《九章算術》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對中國數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此后中國的算術著作大多按照它的體例撰寫。同時,它也對世界數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書中的一些數學方法和理論在古代就傳播到了朝鮮、日本等國家,對這些國家的數學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史學巨著 ——《史記》(12 分鐘)
作者與成書背景:介紹《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偉大史學家,他出身于史官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立志繼承父業,撰寫一部通史。但司馬遷因李陵之禍遭受宮刑,身心受到極大摧殘。然而,他忍辱負重,發憤著書,最終完成了史學巨著《史記》。講述司馬遷撰寫《史記》的艱難歷程,如他為了收集資料,走遍了大江南北,考察歷史遺跡,訪問歷史老人,讓學生感受司馬遷堅毅頑強、忍辱負重、嚴謹修史的精神。
體例與內容:展示《史記》的相關圖片和目錄,講解《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紀傳體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來記述歷史的一種體例,包括本紀(記載帝王事跡)、世家(記載諸侯和重要人物事跡)、列傳(記載各類人物事跡)、表(用表格形式編排歷史大事)、書(記載各種典章制度)五個部分。《史記》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長達 3000 多年的史事,記錄了古代帝王將相、英雄豪杰、學者文人等眾多人物的歷史活動,內容豐富,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舉例說明《史記》中一些著名的人物傳記,如《項羽本紀》《李廣列傳》等,讓學生了解紀傳體的特點和《史記》的豐富內容。
價值與影響: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史記》的價值和影響,教師引導學生從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教師總結:在史學方面,《史記》為后世史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范例,它的紀傳體體例被歷代史學家所沿用,成為編寫正史的主要體例;它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記載客觀公正,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為后人研究古代歷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在文學方面,《史記》語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具有極高的文學造詣,被魯迅譽為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后世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許多文學作品都從《史記》中汲取了創作靈感。
宗教的興起 —— 道教與佛教(10 分鐘)
道教的興起:展示道教名山青城山、武當山等的圖片,介紹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產生于東漢末年。當時社會動蕩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人們渴望找到一種精神寄托。道教主張修身養性,煉制丹藥,以求得道成仙,這種思想迎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長生不老的追求。介紹道教的主要教派,如張角創立的太平道和張陵創立的五斗米道,講解道教的一些代表形象,如 “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太白金星”“城隍”“土地公” 等,讓學生了解道教的基本信仰和特點。
佛教的傳入與傳播:展示佛教創始人喬達摩 悉達多(釋迦牟尼)的圖片,介紹佛教產生于古代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張騫通西域后,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西漢末年,佛教開始在中國內地傳播,到東漢明帝時,佛教逐步在社會上傳播開來。展示河南洛陽白馬寺的圖片,講解白馬寺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相傳東漢明帝派人去西域求佛,回來時用白馬馱著佛經、佛像等,因此將這座寺院命名為白馬寺。介紹佛教的一些代表形象,如如來佛、觀世音、阿彌陀佛等,講解佛教的基本教義,如 “四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輪回轉世” 等,讓學生了解佛教的主要內容。組織學生討論佛教在中國得以傳播的原因,教師總結:佛教教義中的一些思想,如因果報應、生死輪回等,能夠給處于苦難中的人們帶來精神慰藉;同時,佛教得到了一些統治者的支持和提倡,也促進了它的傳播。佛教的傳入對中國的文化、藝術、哲學等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如佛教的石窟藝術(如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等)成為中國藝術寶庫中的瑰寶,佛教的思想也融入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之中。
(三)課堂小結(5 分鐘)
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通過思維導圖或板書的形式,梳理秦漢時期在科技(造紙術、醫學、數學)、文化(史學、宗教)等領域的重要成就及其影響。強調秦漢時期科技文化的繁榮是當時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融合以及對外交流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引導學生從秦漢時期科技文化成就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文化自信,鼓勵學生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四)課堂練習(5 分鐘)
展示精心設計的練習題,題型包括選擇題、填空題、材料分析題等,例如:
選擇題:東漢時期,改進造紙術的是( )A. 蔡倫 B. 張仲景 C. 華佗 D. 司馬遷
填空題: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 ),作者是( );東漢末年,被后世尊稱為 “醫圣” 的是( ),他的醫學著作是( )。
材料分析題:閱讀材料 “這部著作總結了春秋戰國以來的數學成就,涉及到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計算問題,包括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章內容。” 請回答:材料中提到的 “這部著作” 是什么?它在我國數學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練習完成后,教師公布答案并進行詳細講解,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題能力。
(五)布置作業(2 分鐘)
完成課后相關練習題,進一步加深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選擇秦漢時期的一項科技或文化成就,查閱資料,寫一篇 500 字左右的小論文,闡述其對中國或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寫作的能力。
教學方法呈現秦漢時期科技與文化,你可對內容詳略、活動形式提出調整意見,讓其更貼合你的教學需求 。
5
課堂檢測
4
新知講解
6
變式訓練
7
中考考法
8
小結梳理
學習目錄
1
復習引入
2
新知講解
3
典例講解
1.知道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的基本史實。理解華佗發明“麻沸散”的意義和張仲景被稱為“醫圣” 的原因,知道《九章算術》的地位。( 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
2 . 掌握《史記》的作者、體例、內容及其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知道道教興起和佛教傳入及其發展狀況,理解宗教得以傳播的原因及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時空觀念、唯物史觀)
3.認識到秦漢時期我國科技在世界的領先地位和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史料實證、家國情懷)
探尋中華文明
連綿不絕奧秘
古埃及
古巴比倫
古印度
古中國
埃及紙草
歐洲羊皮紙
中國以紙作為新的書寫材料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它又是如何發明的呢?
居延漢簡
馬王堆漢墓帛書
左邊這幅畫描繪的是西漢文學家東方朔向漢武帝上奏本的情景。圖上兩個人抬著的一捆捆竹簡,就是東方朔的奏本。這個奏本用了三千片竹簡,需兩個人才能抬動。為了輕便,后來人們又用帛寫字,但帛價錢很貴,不能大量使用。隨著文化的發展,讀書、寫字對書寫材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經過反復試驗,人們終于造出紙張。
古埃及:紙草
古印度:貝葉
歐洲:羊皮
古巴比倫:泥版
紙發明、流傳前世界各地的書寫材料
紙發明、流傳前世界各地的書寫材料
中國:龜甲、獸骨、青銅器、絲帛、竹簡
材料:武帝時,齊人有東方生名朔,以好古傳書,愛經術,多所博觀外家之語。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公車令兩人共持舉其書,僅然能勝之。
——《史記·滑稽列傳》
竹木簡。笨重且體積大,不利于運輸攜帶,不利于文化傳播。
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莊子·天下》
學富五車
考古學家在陜西、甘肅等多地發現西漢時期的麻紙,有的紙上面還有文字或地圖。
時間
改進者
原料
優點
東漢時
宦官蔡倫
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植物纖維為原料造紙
紙的質量大大提高。這種紙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于推廣
點擊播放視頻
紙的發明,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場革命,大大方便了人們的書寫。它便利了典籍的流傳,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
影響
材料:到19世紀時,中國發明的造紙術
已傳遍世界五洲列國,走完了它傳遍全球的
千年萬里歷程。回顧這段歷史,造紙術最初
從中國傳到中亞、西亞和北非的阿拉伯世界,
再通過阿拉伯地區傳到歐美各國和大洋洲,
使各國都能分享這一發明成果,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
——潘吉星《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源流、外傳與世界影響》
18世紀法國紙廠內景
中國的造紙術不斷外傳,成為文化傳播、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造紙術的發明和傳播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
材料:現存中國古代最早的醫書是《黃帝內經》,其編寫時間可能開始于戰國時期,至西漢最后寫定。其書分兩部分,《素問》用陰陽五行之說闡釋生理病理現象及治療原則,《靈樞》記述針刺之法。東漢時問世的《神農本草經》,記載藥物365種,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藥物學著作。
——張帆《中國古代簡史》
張仲景和華佗
《黃帝內經》
神醫扁鵲
神農嘗百草
材料: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
哀乎!趨世之士,馳競浮華,不固根本,忘軀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東漢]張仲景《傷寒論·序》
人們追逐金錢、榮譽和地位,不關注民生,不重視研究醫藥和醫術。他認為這種現象蘊藏著巨大的社會危機。為改變這種狀況,他虛心向名醫求教,廣泛收集民間藥方,認真進行臨床實踐,寫成《傷寒雜病論》,發展了“治未病”的思想,開創了中醫臨床理論體系。
他心系百姓疾苦,為方便百姓就醫而開堂問診。后人為贊美他的醫術精湛,頌揚他的醫德高尚而尊其為“醫圣”。
東漢末年,張仲景在談到撰寫《傷寒雜病論》的背景時說:
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
——《傷寒論·序》
材料反映了張仲景怎樣的精神?
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勇于創新的開拓意識、救死扶傷的優良醫德。
材料: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積在內,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三國志·魏書·方技傳》
擅長針灸、發明“麻沸散”、精通外科手術。
麻沸散
“麻沸散”是華佗發明的、用于外科手術的麻醉藥,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劑,比西方發明的麻藥早一千多年。華佗發明的麻沸散的處方后來失傳了。
五禽戲
華佗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活動姿態,創編出了“五禽戲”,幫助人們強身健體。
總結了東漢以前的數學知識,內容包括解決實際問題的算術、代數、幾何等,是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數學著作。
《九章算術》
材料:今有垣高九尺。瓜生其上,蔓日長七寸。瓠生其下,蔓日生一尺。問幾何日相逢?瓜、瓠各長幾何?
——《九章算術·盈不足》
它注重應用,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從《九章算術》中題目的選材角度看,它有什么特點?
總結了關中地區的農業生產經驗,提出改良土壤、適度施肥、合理密植等農業生產方法。
《氾勝之書》
張仲景 華佗
年代
成就
地位
東漢末年
東漢末年
①寫成《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
②發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預防疾病
①擅長用針灸、湯藥治病
②能實施外科手術
③發明了“麻沸散”
④創編“五禽戲”,幫助人們強身健體
他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被后世稱為“醫圣”
被稱為“外科鼻祖”“外
科圣手”和“神醫”
合作探究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漢朝太史令司馬談之子。
少年受業——司馬遷早年受學于孔安國、董仲舒。
壯年游歷——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體裁: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內容: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的史事。
材料: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西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司馬遷的理想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司馬遷寫史,極重調查訪問,決不光從“金匱石室”里找死資料,也不像鄭樵(宋代史學家)說的只是“局蹐于七八種書”,而是行腳上路,采訪人物,訪查古跡,收集散逸的傳說逸聞。這種收集資料的方法,是歷史研究常見的田野調查法。
“田野調查”指所有實地參與現場的調查研究工作,也稱“田野研究”,是考古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是研究工作開展之前,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資料的前置步驟。
很多成語典故出自《史記》,例如“破釜沉舟”“一以當十”等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查一查,還有哪些成語典故出自《史記》?
臥薪嘗膽、紙上談兵、負荊請罪、毛遂自薦、一言九鼎、約法三章等。
材料: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西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完成《史記》的創作。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頑強不屈的精神。胸懷天下、秉筆直書、追求真理的史家精神。
面對艱難挫折、身心摧殘,毫不畏懼的精神;為了理想和正義,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
素養啟示
史學價值:
司馬遷愛憎分明,秉筆直書,對我國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文學價值:
《史記》文筆優美,所記人物形象生動,在文學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列舉三個秦漢時期的科技代表人物,并分別說明你選擇的理由。
①蔡倫:他改進了造紙工藝。其造出的紙原料易找,質優價廉,易于推廣。此后紙的使用日益普遍,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傳,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②張仲景:他是東漢末年的名醫,寫成《傷寒雜病論》一書,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他還發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被后世譽為“醫圣”。③華佗:他是東漢末年的名醫,不僅擅長用針灸、湯藥為人治病,而且能實施外科手術;他還發明了“麻沸散”,創編出“五禽戲”。
材料: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當言未及得言,不知淚下一何翩翩。“屬累君兩三孤子,莫我兒饑且寒,有過慎莫笪苔,行當折搖,思復念之!”亂曰:抱時無衣,襦復無里。閉門塞牖,舍孤兒到市。道逢親交,泣坐不能起。從乞求與孤兒買餌。對方啼泣,淚不可止:“我欲不傷悲不能已。”探懷中錢持授交。入門見孤兒,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復爾耳,棄置勿復道!”
——[宋]郭茂倩編撰《樂府詩集》
道教和佛教
《婦病行》描述了病婦臨終前對丈夫的囑咐及丈夫面對無力贍養遺孤這一現實的愧疚與悲哀,充分反映了當時平民百姓的生活疾苦,是來自社會最底層的呻吟呼號。
東漢末年,極度苦難的人民需要尋找精神上的寄托,為道教的興起提供了土壤。
材料:這一時期軟弱無力的政府根本無力抑制社會的兩極分化,門閥世族擴展勢力,高居人上,而在社會底層,人身依附的現象屢見不鮮。人們不再信任儒家關于社會和政治秩序的理論,社會各階層都寄希望于宗教拯救和超度靈魂。人們不僅信奉道教,也轉向新近傳入中國的佛教,后者大大發展了中國的思想和宗教觀。
——[美]伊佩霞著,趙世瑜等譯《劍橋插圖中國史》
道教不是老子創立的,它是尊奉黃帝和老子,借用了老子“道”的名義。張角創立了太平道;張陵創立了五斗米道。道教之所以得到了廣泛歡迎,傳播很快,主要原因是:①當時社會黑暗,人民生活極度困苦,需要尋找精神上的寄托;②其傳道手段迎合了貧苦民眾的需要,例如通過幫助百姓治病來傳道,對貧苦民眾有很大吸引力。
時間、發源地:
約公元前6世紀,古代印度。
創始人:
喬達摩·悉達多,又稱釋迦牟尼。
主張:
眾生平等,迎合了貧苦民眾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
材料:絲綢之路從西方帶到中國的文化,最為突出的是宗教。佛教自西漢哀帝時傳入中國,逐漸發展,在隋唐達到鼎盛,絲綢之路功不可沒。唐高僧如玄奘等人沿絲綢之路前往天竺取經、講學,帶回印度佛經657部;義凈等人沿海路去往天竺,帶回佛經400部。與此同時,天竺僧人也紛紛赴華交流、講學。這些都促進了佛教在亞洲東部的傳播發展。
——蔡穎《路通千載——略論絲綢之路與中西文化交流》
佛教的傳入,豐富了中國文化,在社會、思想、文學以及建筑、雕刻、繪畫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開始傳入:
兩漢之際,佛教傳入中國。
廣泛傳播:
東漢明帝時,西域的僧人運載佛經到洛陽,得到上層統治階級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會上傳播開來。
河南洛陽白馬寺
1. [2024·湛江一模]中國傳統造紙工藝隨著我國同世界各地的
交流而傳播到四面八方,為當地人民帶去了文化的理想
“載體”——紙。為我國造紙工藝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人
物是( B )
A. 司馬遷 B. 蔡倫
C. 張仲景 D. 華佗
B
2
3
4
5
6
7
8
1
2. [2024·重慶月考]某班同學為體驗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發明的
工藝流程,進行了以下實踐活動。這項發明( B )
A. 對作戰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
B. 推動了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C. 促進了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
D. 發展了中醫學的治療理論
B
2
3
4
5
6
7
8
1
3. [2024年1月廣州期末]這本醫學著作提出在診斷上要辨證
分析病情,然后對癥治療,發展了“治未病”的思想,奠
定了我國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它是( C )
A. 《黃帝內經》 B. 《神農本草經》
C. 《傷寒雜病論》 D. 《水經注》
C
2
3
4
5
6
7
8
1
4. [2023·雅安中考]他重視醫療體育,創編了一套保健運動體
操“五禽戲”,幫助人們強身健體。他是( D )
A. 司馬遷 B. 蔡倫
C. 張仲景 D. 華佗
D
2
3
4
5
6
7
8
1
5. [2023·眉山中考]最晚成書于東漢時期的數學著作《九章算
術》中提到了很多多面體體積的算法,主要是有關筑堤、
造臺、開河、掘窖的體積問題,以及谷倉、米囤、糧窖的
容量問題。由此可知中國古代( B )
B
A. 數學家多出身于農民家庭
B. 數學知識與農業生產相關
C. 數學普及促進農業的發展
D. 科舉制促進了數學的進步
2
3
4
5
6
7
8
1
6. [2023·內江中考]近代國學大師梁啟超評論下圖著作的創作
者是“史界太祖、中國通史之創始者”。享有這一崇高聲
譽的歷史人物是( A )
A. 司馬遷 B. 張仲景
C. 霍去病 D. 董仲舒
A
2
3
4
5
6
7
8
1
7. 東漢末期,土地兼并嚴重,士大夫與宦官矛盾重重,張角
以東漢中晚期成書的《太平清領書》中“人間地位的平等
和財富的平均”為教義,創立太平道,并以治病的方式傳
道,得到廣大貧苦百姓的支持。這說明了道教產生的
( B )
A. 原因 B. 背景
C. 影響 D. 過程
B
2
3
4
5
6
7
8
1
8. 佛教的傳入在社會、思想、文學以及建筑、雕刻、繪畫等
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列著名景點中,與佛教相關的是
( C )
A. 四川成都青城山 B. 秦始皇陵兵馬俑
2
3
4
5
6
7
8
1
   
C. 河南洛陽白馬寺 D. 山東曲阜孔廟
答案:C
2
3
4
5
6
7
8
1
1. 列表法是學習歷史的常用方法。李華同學以“秦漢時期的
科技著作”為主題整理出下面的表格,據此可以得出的結
論是( A )
2
1
著作 主要內容
《傷寒雜
病論》 總結了多種疾病的癥候,提出在診斷上要辨證
分析病情,然后對癥治療
著作 主要內容
《九章算
術》 總結了東漢以前的數學知識,內容包括解決實
際問題的算術、代數、幾何等
《氾勝之
書》 總結了關中地區的農業生產經驗,提出改良土
地、適度施肥、合理密植等農業生產方法
2
1
A. 中國古代科技注重實用性
B. 中國古代科技注重相互借鑒
C. 中國古代科技重點服務農業
D. 中國古代科技水平領先世界
答案:A
2
1
2. [2024年1月東營期末]西漢司馬遷撰寫的《史記》,記述
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的史事。他在書中記錄了帝
王將相的歷史活動,還為許多下層人物寫了傳記。他不虛
美,不隱惡,真實、生動地再現了三千余年的歷史。這反
映出司馬遷( C )
C
A. 守衛家國的愛國情懷
B. 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
C. 秉筆直書的史家素養
D. 個性浪漫的創作風格
2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冀州市| 斗六市| 凤凰县| 平遥县| 从化市| 通江县| 明星| 咸宁市| 厦门市| 河西区| 乐安县| 嵊州市| 南木林县| 上犹县| 安乡县| 拜城县| 建昌县| 突泉县| 濉溪县| 黄石市| 太仆寺旗| 乌审旗| 通辽市| 邮箱| 万州区| 阿坝县| 阳谷县| 霍州市| 凤凰县| 新津县| 武宁县| 陇南市| 丰原市| 厦门市| 茂名市| 阳西县| 贵定县| 搜索| 弥勒县| 云浮市| 莱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