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試題(三)歷 史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春秋時期,社會經濟有很大發展。尤其是春秋后期,新的生產工具和耕作方式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新的生產工具和耕作方式”是指A.鐵制農具和耬車 B.曲轅犁和牛耕 C.鐵制農具和牛耕 D.曲轅犁和耬車2.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吃粽子、蒸包子、劃龍舟等習俗反映的傳統節日是A.清明節 B.中秋節 C.元宵節 D.端午節3.《漢書·食貨志》記載:“漢興……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駟(chún sì四匹馬的毛色一樣),而將相或乘牛車。”針對上述情況,西漢初年統治者為恢復經濟發展推行了A.約法三章政策 B.方田均稅政策 C.休養生息政策 D.均田免賦政策4.漢代的冶鐵技術處于世界前列。右圖是東漢南陽太守杜詩發明的利用水力鼓風冶鐵的工具,它是A.耬車 B.水排C.翻車 D.筒車5.下面是中國漢字“馬”的演變圖,其中獨創楷書的人是A.王羲之 B.鐘繇 C.李斯 D.胡昭6.漢朝時,朝廷設置管理機構管轄西域地區。唐朝時,政府在此處設置的管理機構是A.渤海郡王 B.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C.懷仁可汗 D.西域都護7.唐朝的科舉還有“外邦人”的參與,越南的姜公輔、大食國(阿拉伯)的李彥生、朝鮮的崔致遠、日本的阿倍仲麻呂等人都考取了中國的進士。此材料旨在說明當時科舉制度A.正式確立的經過 B.考試內容廣泛 C.選拔對象的開放 D.選拔程序公開8.一位歷史老師在講解某知識點時,出示了下列三幅圖片。這位老師講解的主題最有可能是唐朝A.繁榮的經濟 B.和諧的民族關系 C.多彩的文學藝術 D.豐富的社會生活9.遼宋夏金元時期,各民族之間經濟和文化趨同性逐漸加強。元朝建立之后,進入中原的契丹人、金人都被稱為漢人,正體現了這種趨同性。材料說明了這一時期A.各族間實現長久和平 B.社會經濟繁榮C.民族交融的趨勢加強 D.中外交流頻繁10.《元史·地理志》記載:“元有天下,薄海內外,人跡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材料說明A.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國的驛站 B.元代海上交通發達C.元代海外貿易興盛 D.元代航海技術發達11.抓關鍵詞來掌握知識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與“洋務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收復新疆”兩個關鍵詞有關的歷史人物是A.曾國藩 B.奕祈 C.左宗棠 D.張之洞12.從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秋收起義到工農武裝割據,從《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到《黃河大合唱》的傳唱。如果給上述史實提煉一個主題,較為合理的是A.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B.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展C.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 D.人民解放戰爭走向勝利13.下列關于中國軍隊抗戰的表述,對應正確的是A.淞滬會戰———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B.臺兒莊戰役——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C.武漢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D.第三次長沙會戰——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產14.抗戰勝利后,中國面臨“兩種命運”的抉擇。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堅定地實行耕者有其田,使人民看清是誰代表著他們的利益,應該跟著誰走。劉少奇指出,這是爭取戰爭勝利最基本的一環,有決定意義的一環。這里,有決定意義的“一環”是A.中國共產黨提出民主革命綱領B.中國共產黨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C.中國共產黨領導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D.解放區軍民自衛反擊,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15.下列這組圖片反映的主題是A.維新思想的傳播 B.社會習俗的變遷 C.近代教育的發展 D.新聞事業的發展16.一年一度的“兩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兩會”指的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這段文字反映了我國的A.科技文化成就 B.生態文明建設 C.日常生活變化 D.民主政治建設17.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涌現出了一批“感動中國”的英雄模范人物。王進喜、焦裕祿、雷鋒、鄧稼先成為這個時代的典型和象征。他們身上共同體現了A.開天辟地、立黨為公的精神 B.不怕犧牲、樂觀主義的精神C.保家衛國、英雄主義的精神 D.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18.右圖是 1949—1984 年我國糧食產量統計圖,其中1956年和1978年糧食產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運動和農業合作化運動B.農業合作化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C.人民公社化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D.農業合作化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你所了解的2050年的“中國夢”是A.全面建成小康社會B.基本實現現代化C.基本解決溫飽問題D.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0.1949—1954年,與中國建交的亞非國家只有5個,都是周邊國家。到1964年前,與中國建交的亞非國家已達24個,其中多數主動與中國簽訂了友好條約。這一變化主要是因.為中國A.堅定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 B.提出并踐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D.恢復了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21.某同學在進行歷史研究性學習時,搜集到了“穆罕默德、安拉、穆斯林”等信息。據此判斷,該同學研究性學習的內容與下列哪一宗教有關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蘭教 D.猶太教22.他一生創作30多部戲劇和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被譽為“文學巨匠”。他是A.但丁 B.彼特拉克 C.莎士比亞 D.達·芬奇23.在德意法西斯已相繼覆滅之際,美、英、蘇三國首腦召開會議,商討對戰后德國的處置問題等,并宣告盟國將予日本以最后打擊,直至停止抵抗。該會議是A.華盛頓會議 B.雅爾塔會議 C.波茨坦會議 D.萬隆會議24.1951到1973年之間,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其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這期間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主觀原因是A.亞太經合組織的促進 B.獲得美國的積極扶持C.歐盟提供的廣闊市場 D.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25.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多年來,中國向44個最不發達國家提供免關稅待遇,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30%,讓全世界共享中國發展紅利。這說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A.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B.適應了文化多樣化趨勢C.維護了國際和平與安全 D.推進了社會信息化建設二、非選擇題(第26 題16分,第27 題18分,第28 題16分)26.某學校歷史興趣小組開展了主題為“探尋宋代的海外貿易與豐富多彩的市民生活”的項目式學習活動,并制作了展板。請依據以下展板內容,回答問題。展板一:海派宋韻——摘編自高雅婷、代謙《河流上的繁榮:宋朝水路運輸與海外貿易》(1)依據展板一,指出兩宋時期海外貿易收入的發展趨勢,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6分)展板二:宋韻生活(2)依據展板二,列舉兩例北宋市民生活豐富多彩的具體表現。(4分)展板三:循史探因資料1:北宋全國墾田面積變化表時間 畝數開寶九年(976年) 2.9億余畝至道二年(996年) 3.1億余畝天禧五年(1021年) 5.2億余畝資料2:(開封)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東京夢華錄》資料3:(遼)與朝廷和好年深,蕃漢人戶休養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斗。——[宋]蘇轍《欒城集》(節選)(3)依據展板三,分析北宋市民生活豐富多彩的原因。(6分)27.近代百年,風云變幻,面對民族危機,國共兩黨有合作有對峙,書寫了那個時代最厚重的歷史篇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24年1月,國共兩黨合作正式形成……孫中山擬定的最重要措施,是在黃埔建立一個訓練軍官的軍事學校,進行標準化的軍事訓練和向學生灌輸共同的革命思想。——費正清《劍橋臺灣當局史》(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的目的是什么 黃埔軍校的建立見證了國共關系史上的什么大事 (4分)材料二:(盧溝橋事變后)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之際,國共兩黨再度合作。團結一致,同仇敵愾成為中華民族共識……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就以民族根本利益為重,顧全大局,摒棄前嫌。早在1936年處理西安事變時,中國共產黨就力主和平解決。·——《光明日報》:《抗戰時期的民族精神》(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國共兩黨再次合作”的原因,并寫出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4分)材料三:陳毅曾說過,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3)依據材料三的圖文信息,指出中國共產黨能夠戰勝國民黨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對此,你能得出什么認識 (4分)材料四: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任后一直對“九二共識”采取模糊避談的態度,得以連任后她接受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的訪問,談到兩岸關系時態度相當強硬,充斥著“臺獨”的狂妄言論,將兩岸關系拉入“冰封”。(4)依據所學知識回答,造成現在臺灣與大陸分離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中“九二共識”指的是什么共識 (4分)(5)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探究,你能得出哪些有關國共關系的感悟或認識 (2分)28.資本主義在產生與發展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問題。某校九年級(1)班對資本主義產生與發展中的問題與各國的應對措施展開探究,請你參與。材料一:獨立戰爭使北美13個殖民地擺脫了英國的統治,聯合起來組建了一個新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并推動了以后歐洲革命和拉美獨立解放運動的高漲……16—18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共掠奪黃金250萬公斤,白銀1億公斤。葡萄牙殖民者僅在18世紀就從巴西掠奪了價值10億美元的黃金和金剛石。——摘自齊世榮《世界史》(1)依據材料一,分析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獨立運動高漲的原因。(4分)材料二:美國宣布獨立的時候,奴隸制在全部13個州都是合法的。到1804年,至少北方各州都已經開始著手廢除奴隸制。1858年,林肯宣稱“不能永遠保持半奴隸半自由狀態”。1862年,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適用于10個叛亂州的奴隸。——摘自(英)安德魯·瑪爾《世界史》(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出現“半奴隸半自由狀態”的原因,并簡述《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對南北戰爭進程產生的影響。(4分)材料三:如下表地主方案很簡單,一切土地歸地主,農民方案很簡單,高價贖買,就能得到土地專制的制度原封不動,且錯綜復雜,政府熱情推廣,給予農奴以賞賜的自由。無論從哪一方面去研究1861年的改革,我們都可以發現,這是一條在假裝向前行進的道路中最具有欺騙性的道路。 ——摘編自波波夫《俄國1861年“偉大改革”的內幕》(3)依據材料三圖表中的信息,指出這一時期俄國面臨的社會危機。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為什么說“這是一條最具欺騙性的道路” (4分)材料四:由于日本有向偉大的中國文化和世界借用某些東西的悠久傳統……過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國知識”為口號,適應了經過挑選的中國文化的某些方面,現在(19世紀中后期),日本又以“東方道德、西方技藝”為口號,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東西。———摘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4)依據所學知識回答,材料四中“日本向西方借用東西”這件事指什么 (2分)(5)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什么樣的改革才能夠促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2分)2025 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試題(三)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1--5 CDCBB 6-10 BCCCA 11-15 CBBCC 16-20 DDDDC 21-25 CCBDA二、非選擇題(第26 題16 分,第27 題 18分,第28 題16 分)26.(1)宋代海外貿易收入整體呈上升趨勢。(2分)經濟重心南移;政府鼓勵海外貿易,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造船和航海技術進步,海上交通發達;宋代商業貿易繁榮,成為海外貿易的重要支撐。(4分,每點 2分,任答兩點即可)(2)城市居民可以去瓦子等文化娛樂場所;商業活動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為市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學讀書,可以參加科舉考試等。(4分,每點2分,任答兩點即可)(3)北宋墾田面積不斷擴大;北宋商業繁榮,商品經濟發展;遼宋之間出現相對和平局面。(6分,每點2分,需答出三點)27.(1)培養政治和軍事人才,創建革命軍,挽救中國的危亡。(2分)北伐戰爭。(2分)(2)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2分)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分)(3)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2分)得民心者得天下等。(2分,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4)解放戰爭后期國民黨敗退臺灣。(2分)“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共識。 (2分)(5)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等。(2分,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28.(1)美國獨立戰爭的推動;殖民者掠奪了美洲大量的財富。(4分,每點2分,需答出兩點)(2)南北不同經濟形式并存(北方是資本主義經濟,南方是種植園經濟)。(2分)調動了農民和黑人奴隸的積極性.他們踴躍參軍作戰,扭轉了北方軍隊在戰場上的被動局面。(2分)(3)農奴暴動次數迅速增長,階級矛盾激化,威脅沙皇專制統治。(2分)因為俄國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農奴獲得了自由,但農奴為獲得自由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被剝奪的一無所有。(2分,符合題意,意思接近即可酌情給分)(4)明治維新。(2分)(5)適合本國國情,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等。(2分,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