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五單元《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2024-2025學年八年級歷史下學期期末復習選擇題專項訓練(含答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五單元《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2024-2025學年八年級歷史下學期期末復習選擇題專項訓練(含答案解析)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八年級歷史下學期期末復習選擇題專項訓練
第五單元《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1.中國海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海上軍種。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是( )
A.北海海軍 B.東海海軍 C.南海海軍 D.華東軍區海軍
2.下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五大兵種的肩章圖片,這些軍種出現的順序依次是( )
A.②①④③⑤ B.②③④①⑤ C.①②④③⑤ D.②③①④⑤
3.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是( )
A.遼寧艦 B.山東艦 C.福建艦 D.大連艦
4.觀察表所示中國軍費數據的變化,對此解讀最準確的是( )
年份 軍費(人民幣) GDP中軍費占比
1978 167億元 4.6%
1985 191億元 2.1%
1990 290億元 1.5%
2009 4805億元 1.4%
2019 11898億元 1.3%
表(注:GDP 即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國家經濟總量的一項指標)
A.國家注重國防建設 B.國家經濟飛速增長
C.軍費投入比例失調 D.富國與強軍的統一
5.下列圖片共同反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
A.敢打敢拼,戰績輝煌 B.實力增強,跨越重洋
C.鷹擊長空,戰略威懾 D.戰略裁軍,科技強軍
6.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迅速,實現了由單一軍種到諸軍兵種合成的轉變,武器裝備不斷向現代化邁進。下列圖片反映的建設成就屬于我國21世紀取得的是( )
①中國第一艘核潛艇 ②“遼寧艦” ③殲—20戰機 ④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火箭軍是中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它的前身是( )
A.海軍陸戰隊 B.第二炮兵部隊
C.戰略支援部隊 D.水面艦艇部隊
8.我國國防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力求在無人作戰、海上作戰、太空作戰等新型作戰領域和人工智能與無人系統、大數據、新材料、復雜系統、3D/4D打印、新能源、量子信息、合成生物學等前沿技術領域取得突破。這段文字強調( )
A.科技強軍 B.大力裁軍 C.加強軍民合作 D.發展導彈部隊
9.中共十八大以來,面對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我國的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下列屬于新形勢下強軍措施的有( )
①成立東、南、西、北和中部五大戰區
②提出“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強軍目標
③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新格局
④建立陸、海、空、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五大軍種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迅速,實現了由單一軍種到諸軍兵種合成的轉變,武器裝備不斷向現代化邁進。那么主要擔任我國核反擊任務的軍種是( )
A.陸軍 B.空軍 C.海軍 D.火箭軍
11.新中國成立之初,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并與我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是( )
A.印度 B.蘇聯 C.緬甸 D.朝鮮
12.1954年《中印兩國總理聯合聲明》提到“如果這些原則不僅適用于各國之間,而且適用于一般國際關系之中,它們將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堅固基礎”。“這些原則”指的是( )
A.互不干涉內政原則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求同存異”方針 D.“一個中國”原則
1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解決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原則,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周恩來在接見哪國代表團時首次提出的( )
A.美國 B.英國 C.印度 D.日本
14.194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成立大會上,周恩來說“中國一百年來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們不學他們。”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互相尊重的平等外交 B.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 D.互幫互助的團結外交
15.緬甸總理吳努曾表示:“中國好比大象,緬甸好比羔羊,大象會不會發怒,無疑會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膽。……很坦率地講,我們對大國是很恐懼的。”為消除其他國家的恐懼,中國提出( )
A.求同存異原則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改革開放決策 D.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16.2023年2月24日在俄烏沖突爆發一周年之際,中國外交部發布了12條對俄烏沖突的國家立場。中國立場的第一條就是尊重各國主權。中國這一立場是基于( )
A.對國際事務的主導地位 B.對國際規則的決定權力
C.對國際局勢的完全掌控 D.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7.在學習《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這一課時,小紅同學做了如下筆記,其中內容搭配最合理的是( )
A.面對世界——獨立自主;贏得世界——“求同存異”;感動世界——和平共處
B.面對世界——和平共處;贏得世界——“求同存異”;感動世界——獨立自主
C.面對世界——“求同存異”;贏得世界——獨立自主;感動世界——和平共處
D.面對世界——獨立自主;贏得世界——和平共處;感動世界——“求同存異”
18.1955年萬隆會議通過的“十項原則”是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引申和發展:1970年、1974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有關宣言都接受了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據此可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
A.提升了中國影響力和話語權 B.有利于解決各國間一切爭端
C.貫徹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19.下列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歷史事件按時間排序正確的是( )
①抗美援朝戰爭勝利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④一五計劃的完成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20.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結束了舊中國的屈辱外交,以嶄新的姿態步入國際舞臺,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請問20世紀50年代我國外交取得的成果有( )
①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②參加日內瓦國際會議;
③參加萬隆會議;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有一個會議的召開標志著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這個會議是1955年4月召開的( )
A.萬隆會議 B.華盛頓會議 C.雅爾塔會議 D.巴黎和會
22.1955~1961年,在短短的五六年的時間里,僅亞非地區新增同中國建交的國家就有十個。這一局面的出現主要是因為(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B.“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
C.中國重返聯合國 D.中美關系正常化
23.1955年在印度尼西亞召開的亞非會議,初步塑造了新中國的國際形象:新中國是一個以和平發展為主要價值取向的國家:新中國是一個主張求同存異的國家;新中國是一個為發展中國家主持正義的國家。這是因為中國( )
A.抗美援朝勝利提高了國際地位 B.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起來
C.參加并促進萬隆會議圓滿成功 D.積極開展參與多邊外交活動
24.在《萬隆會議的外交風云》圖片展上,展出了兩幅圖片(如圖),合適的配文是( )
A.中蘇友好關系的建立 B.周恩來與“求同存異”
C.中國“重返”聯合國 D.“新時期全方位外交”
25.探究“周恩來外交貢獻”時,張銘搜集到如下材料,可信程度最高的史料是( )
A.網絡空間文章《周恩來外交小故事》 B.學者的著作《周恩來文集》
C.中國外交部1949-1978年的文件檔案 D.紀錄片《周恩來外交風云》
26.1955年,針對萬隆會議上某些國家提出“和平共處”是“共產黨用的詞匯”的言論,周恩來說:“有人不喜歡‘共處’這個詞,那好,我們可以用《聯合國憲章》中的‘和平相處’這個詞。”這反映出當中國外交( )
A.以聯合國為中心 B.堅持獨立自主原則
C.以廣交朋友為宗旨 D.具有靈活性和務實性
27.同學們在自主學習時搜集了以下信息,為這組信息確定一個最恰當的主題( )
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 2001年中國加入WTO 2022年北京舉辦冬奧會
A.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B.“求同存異”的外交
C.對外開放格局不斷完善 D.世界展望中國發展
28.20世紀50年代,亞洲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以東北亞的朝鮮為焦點,一件以東南亞印尼的萬隆為中心……此后,亞洲和非洲的國家連續來北京做友好訪問。”可見兩件大事都推動了(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認可 B.亞非國家的崛起
C.亞洲成為新的世界中心 D.中國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29.2023年3月10日,在中國斡旋下,沙特和伊朗恢復外交關系,一些媒體用“世紀和解”“中東巨變”來形容其意義。這是“求同存異”方針的又一次靈活運用,“方針”是周恩來總理在1955年的一次國際會議上提出來的,這次會議( )
A.提高了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民族自信 B.標志著世界資本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
C.壯大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力量 D.體現了非洲國家民族民主運動高漲
30.周恩來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國棋手,在風云變幻的“圍剿”大棋局中縱橫捭闔、談笑風生。使新中國外交突破,中國朋友遍天下。下列表述與周恩來外交語言相符的是( )
A.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B.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C.越中情誼深,同志加兄弟 D.我們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
31.周恩來的個人外交魅力在國際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動中,與他有關的是
①簽訂《朝鮮停戰協定》 ②1954年6月訪問印度和緬甸
③在亞非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32.周恩來曾在萬隆會議上發言:“比之于工業高度發展的國家,我們還落后得很。正像其他的亞洲國家一樣,我們迫切地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我國獨立自主的經濟。”由此可見,萬隆會議的主題是( )
A.發展民族經濟與捍衛國家主權 B.維護國際公平與提高國際地位
C.建立社會保障與建設和平環境 D.傳承民族文化與推進文化交流
33.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飛越太平洋,在北京與中國總理周恩來完成手。從那一時刻起,“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這里的“另一個時代開始了”的含義是指( )
A.中美開始了長期對立 B.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C.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形成 D.兩極格局解體
34.如圖是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變化圖。導致圖中某一時段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激增的關鍵因素是(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B.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C.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D.中國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
35.20世紀70年代初,改善中美關系成為兩國共同的要求。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這表明(  )
A.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
B.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C.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36.根據下列圖片內容,提煉出一個最恰當的主題是( )
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發言 毛澤東會見尼克松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
A.偉大的歷史轉折 B.挑戰兩極格局
C.改革開放的歷程 D.外交事業發展
37.1956年,新中國頒布《初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大綱指出,“美國是戰爭世界上新的反動的和侵略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只有美國帝國主義利用戰爭發了橫財,成為最大的國際剝削者,成為世界反動勢力的主要堡壘。”可見,當時中美兩國( )
A.受到蘇聯威脅 B.繼續進行戰爭 C.致力于改善關系 D.處于敵對狀態
38.20世紀70年代,周恩來明確表示:“中國和美國之間沒有別的問題,關鍵問題就是臺灣問題。”因此,發展中美關系必須始終堅持( )
A.和平民主原則 B.睦鄰友好關系
C.合作共贏方針 D.一個中國原則
39.1978年12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指出:兩國將于明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認并建立外交關系,并于三月一日互派大使。這就開始了兩國關系的新的一章。材料中的“這”指的是( )
A.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 B.中日建交
C.中美建交 D.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40.尼克松就任美國總統時,越南戰爭的沉重負擔,國內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危機的加深,使美國在與蘇聯爭霸中日益處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決定要在中國“為自己找一個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于是尼克松( )
A.發動抗美援朝戰爭 B.立即叫停了美蘇冷戰
C.積極促成訪華行動 D.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41.《時代》周刊把1972年尼克松的中國之行稱為“漫長而刺激的旅行”,而不是稱之為“訪問”。其主要原因是,尼克松來華前( )
A.中美長期處于對立狀態 B.中國尚未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C.“文化大革命”剛剛開始 D.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42.2023年5月30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在北京會見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秦剛表示……拿特斯拉汽車來比喻,發展好中美關系,需要把準方向盤,沿著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正確方向前進……那么,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始于( )
A.1971年 B.1972年 C.1978年 D.1979年
43.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中美兩國關系開始緩和。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中美雙方同意:各國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應根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兩國關系和國際爭端。材料中兩國達成的共識( )
A.體現了平等互利的精神 B.體現了求同存異的精神
C.體現了機會均等的精神 D.體現了合作共贏的精神
44.上個世紀70年代,我國外交事業取得重大成就,屬于這一時期的外交成就有( )
①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③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④第26屆聯大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⑤田中訪華,中日建交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45.大型電視紀錄片《暖流》重在講述中日兩國關系斗則衰、和則榮的歷史與現實。新中國成立以來,中日兩國正式建交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
A.田中角榮訪華 B.“乒乓外交”
C.尼克松訪華 D.基辛格秘密訪華
46.20世紀70年代中期,中國引進法國、聯邦德國、日本三國技術,在上海、天津、四川、遼寧建成四大石化生產基地。這些建設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A.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B.第一個五年訐劃的實施
C.中國外交環境的緩和 D.經濟體制改革逐步開始
47.20世紀70年代,我國外交關系出現了三次重大突破,有人歸納為“復常揚眉笑”“跨洋釋前嫌”“鄰里泯恩仇”。其中的“復常揚眉笑”指的是( )
A.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B.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
48.世界見證,“運用國際機構,以促成全球人民經濟及社會之進展”的聯合國憲章精神歷久彌新,中國聲音在聯合國舞臺上越發響亮。回顧歷史,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會議是( )
A.第二十三屆聯合國大會 B.第二十四屆聯合國大會
C.第二十五屆聯合國大會 D.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
49.從1950年10月的第五屆聯合國大會起直到70年代,年年都有國家向大會提交議案,要求把被臺灣當局占據的聯合國席位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在美國的極力阻撓下,聯合國大會以“不列入議程”處理。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 )
A.中國與世界上180個國家建交
B.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兩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
50.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編織伙伴關系網絡,中國的朋友幾乎涵蓋了所有國家和地區。同時,中國積極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這反映出新時期我國外交的新格局是( )
A.獨立自主 B.和平共處
C.全方位外交 D.睦鄰友好
參考答案
1.D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部隊是華東軍區海軍建立,D項正確,ABC項不正確,可排除。故選D項。
2.A
【詳解】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人民陸軍建立于1927年8月1日;人民海軍成立于1949年4月;人民空軍成立于1949年11月;火箭軍成立于2015年12月;戰略支援部隊成立于2015年12月。故②①④③⑤正確,A項正確;其余三項不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
3.A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2012年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A項正確;航空母艦“山東艦”2019年交接入列,排除B項;福建艦是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排除C項;大連艦是驅逐艦,排除D項。故選A項。
4.D
【詳解】據表格看出,從1978年到2019年,我國的軍費迅速增長,但在GDP中的占比卻逐漸下降,這說明我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體現了我國富國與強軍的統一。D項正確;國家注重國防建設、國家經濟飛速增長說法片面,排除AB項;軍費投入比例失調說法錯誤,排除C項。故選D項。
5.B
【詳解】根據“中國艦隊參加‘環太軍演’、中國艦隊赴索馬里護航”可得出中國海軍能夠進行遠洋的航行,實力增強,B項正確;材料不能反映戰績如何,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海軍,不是空軍,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戰略裁軍,排除D項。故選B項。
6.B
【詳解】根據題意21世紀取得的成就可知,時間在2000年以后,2012年遼寧艦正式交付中國海軍;2019年殲-20戰機列陣人民空軍,B項正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于1970年12月26日下水,1974年8月1日服役,排除A項;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于1970年12月26日下水,1974年8月1日服役,排除C項;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于1964年,排除D項。故選B項。
7.B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2015年12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正式成立,它的前身是第二炮兵部隊。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火箭軍授予軍旗并致訓詞強調: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是中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B項正確;綜合上述分析可知,海軍陸戰隊、戰略支援部隊、水面艦艇部隊均不是火箭軍的前身,排除ACD項。故選B項。
8.A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我國國防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力求在無人作戰、海上作戰、太空作戰等新型作戰領域和人工智能與無人系統、大數據、新材料、復雜系統、3D/4D打印、新能源、量子信息、合成生物學等前沿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可知,材料主要說明的是科學技術在我國國防科技建設和武器裝備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體現的是科技強軍的重要性,A項正確;大力裁軍體現了軍隊改革發展的情況,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科技強軍的重要性,沒有涉及加強軍民合作和發展導彈部隊,排除CD項。故選A項。
9.D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面對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不斷推進。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習主席鄭重宣告:“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2014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福建古田召開,強調軍隊政治工作要為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提供堅強政治保證。201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五大戰區,即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構建軍隊聯合作戰體系。中國人民解放軍調整組建五大軍種,即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軍隊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實現革命性重塑,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①②③④符合題意,D項正確,ABC項不正確,可排除。故選D項。
10.D
【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人民解放軍共設置5大軍種,分別為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為了加強我國的國防力量,打破帝國主義的核壟斷,維護世界和平,火箭軍,主要擔負遏制他國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D項正確;陸軍、海軍、空軍都不是主要擔任我國核反擊任務的軍種,排除ABC項。故選D項。
11.B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10月2日,中蘇建立外交關系。蘇聯是第一個承認并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B項正確;印度、緬甸與中國建交是在1950年,不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排除AC項;朝鮮與中國建交是在1949年10月6日,不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排除D項。故選B項。
12.B
【詳解】根據“如果這些原則不僅適用于各國之間,而且適用于一般國際關系之中,它們將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堅固基礎”可知,題干中的“原則”反映的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世界和平與安全奠定了堅固基礎。B項正確;互不干涉內政原則屬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排除A項;“求同存異”方針是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的,排除C項;“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國解決臺灣問題的前提和基礎,排除D項。故選B項。
13.C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于1953年底由周恩來總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是在建立各國間正常關系及進行交流合作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得到中國、印度和緬甸政府共同倡導。“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這五項原則是中國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礎和完整體現,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接受,成為規范國際關系的重要準則。這個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C項正確;周恩來總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是美國、英國、日本代表團,排除ABD項。故選C項。
14.B
【詳解】依據“中國一百年來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們不學他們。”和所學知識,可知周恩來表示新中國外交不能奉行屈辱的外交政策,而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B項正確;1953年,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屬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內容之一,排除A項;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推動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排除C項;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不是互幫互助的團結外交,排除D項。故選B項。
15.B
【詳解】根據“緬甸總理吳努”“中國好比大象,緬甸好比羔羊,大象會不會發怒,無疑會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膽。……很坦率地講,我們對大國是很恐懼的。”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緬關系。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時,同上述兩國正式倡議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國際關系的基本原則,有利于緩解東南亞等國家對中國的偏見,B項正確;求同存異原則是在1955年亞非萬隆會議上提出的,排除A項;改革開放決策是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排除C項;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是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新戰略,排除D項。故選B項。
16.D
【詳解】據題干“2023年2月24日在俄烏沖突爆發一周年之際,中國外交部發布了12條對俄烏沖突的國家立場。中國立場的第一條就是尊重各國主權”和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中國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加強與聯合國的合作,為解決區域性爭端、維護世界和平和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D項正確;對俄烏沖突中國只是發表聲明希望當事方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問題,可知中國在國際事務的處理中并不是居于主導地位,排除A項;中國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可知中國并不希望掌握國際規則的決定權力,排除B項; 俄烏戰爭自爆發以來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對其局勢進行完全掌控,排除C項。故選D項。
17.D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對于新中國的外交,我們奉行的外交原則是:獨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周恩來與印度代表團會談時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后來這個原則成為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基本準則,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使得亞非一些國家放下成見,促進了新中國外交的發展,D項正確;A、B、C搭配錯誤,排除A、B、C項。故選D項。
18.D
【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萬隆會議、聯大的認可,這體現出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D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國際社會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認識,不是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影響,排除A項;“解決各國間一切爭端”說法太絕對,排除B項;題目材料只是表明國際社會贊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排除C項。故選D項。
19.D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①抗美援朝戰爭勝利是在1953年7月, ②西藏和平解放是在1951年, 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在1953年12月,④一五計劃的完成是在1957年,綜上所述,題干歷史事件按時間排序正確的是②①③④,D項正確;ABC的排序都不正確,排除ABC項。故選D項。
20.A
【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953年,中國政府同印度就西藏地方的關系問題進行談判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所以①符合題意;1954年,中國第一次以五大國身份參加日內瓦國際會議,所以②符合題意;1955年中國參加萬隆會議,周恩來在會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所以③符合題意。由此可知,①②③均屬于20世紀50年代我國外交取得的成果,A項正確;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所以④與題意不符,排除B、C、D項。故選A項。
【點睛】
21.A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團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亞非會議,即萬隆會議。這是亞非國家和地區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亞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國際會議。這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A項正確;1921年召開華盛頓會議,時間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1945年召開雅爾塔會議,時間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1919年召開巴黎和會,時間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
22.B
【詳解】根據材料“1955~1961年,在短短的五六年的時間里,僅亞非地區新增同中國建交的國家就有十個。”結合所學可知,1955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了在印尼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在會議上,周恩來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圓滿成功。中國代表團還積極開展會外交往,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故這一局面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B項正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首次提出是1953年,中國重返聯合國是1971年,中美關系正常化是1979年,均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CD項。故選B項。
23.C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55年,在印度尼西亞召開的亞非會議,新中國參加并促進萬隆會議圓滿成功,這就初步塑造了新中國的國際形象,新中國是一個以和平發展為主要價值取向的國家,新中國是一個主張求同存異的國家,新中國是一個為發展中國家主持正義的國家,C項正確;材料說的是亞非會議,不是說抗美援朝勝利提高了國際地位、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起來,排除AB項;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積極開展參與多邊外交活動,而材料說的是1955年,排除D項。故選C項。
24.B
【詳解】根據材料“《萬隆會議的外交風云》”結合所學可知,周恩來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B項正確;萬隆會議是亞非國家和地區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亞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國際會議,與中蘇友好關系的建立無關,排除A項;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排除C項;材料的時間是1955年,不符合“新時期”,也看不出全方位的外交,排除D項。故選B項。
25.C
【詳解】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在研究歷史時,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中國外交部1949-1978年的文件檔案屬于第一手史料,C項正確;網絡空間文章《周恩來外交小故事》、學者的著作《周恩來文集》、紀錄片《周恩來外交風云》 都帶有主觀性,不屬于第一手史料,排除ABD項。故選C項。
26.D
【詳解】從材料中可以看出,針對某些國家認為“和平共處”帶有共產黨的意識形態色彩而無法接受,中國提出可以修改為“《聯合國憲章》中的‘和平相處’這個詞”。這從一個側面表明當時中國外交靈活而務實,D項正確;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與題干中的時間不符,排除A項;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項;以廣交朋友為宗旨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
27.D
【詳解】根據所學分析材料信息可知,周恩來總理出席萬隆會議,屬于我國“求同存異”的外交,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反映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不斷完善,2022年舉辦冬奧會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最新發展,由此可知,這些信息的共同主題是世界展望中國發展,D項正確;材料沒有提及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排除A項;BC兩項過于片面,作為所有信息的主題并不恰當,排除BC兩項。故選D項。
28.D
【詳解】根據材料“一件以東北亞的朝鮮為焦點,一件以東南亞印尼的萬隆為中心……此后,亞洲和非洲的國家連續來北京做友好訪問。”這兩件大事指的是抗美援朝戰爭和萬隆會議,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國家安全,鞏固了新政權,為經濟建設贏得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萬隆會議上周恩來及時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兩件大事都推動了中國國際地位大大提高,D項正確;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戰爭結束,1953年12月31日周恩來總理在接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排除A項;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亞非拉掀起了轟轟烈烈獨立浪潮,他們反帝反殖民爭主權,幾十個國家取得了獨立,亞非拉國家崛起從此開始,排除B項;20世紀50年代,亞洲不是新的世界中心,兩件大事都推動亞洲成為新的世界中心的敘述錯誤,排除C項。故選D項。
29.A
【詳解】根據材料關鍵詞“1955年”“求同存異”“國際會議”并結合所學可知,這個會議是萬隆會議,其加強了亞非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聯系,有利于提高民族自信,A項正確;標志著世界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崩潰的是納米比亞的獨立,排除B項;萬隆會議主要參加的還是資本主義國家,而不是社會主義國家,排除C項;萬隆會議是關于亞非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會議,而不是非洲國家之間的會議,排除D項。故選A項。
30.D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在風云變幻的‘圍剿’大棋局中縱橫捭闔、談笑風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1955年召開的萬隆會議上,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與會各國的矛盾、分歧,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會議取得圓滿成功,“我們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是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的發言,D項正確;“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指的是清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余勢力,取消帝國主義在華一切特權,以鞏固新中國的獨立與主權,在此基礎上與愿遵守和平民主平等等原則的國家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關系,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排除B項;“越中情誼深,同志加兄弟”是越南胡志明主席對中越友誼的總結,排除C項。故選D項。
31.B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54年6月,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大力宣傳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5年,周恩來在亞非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B項正確;1953年彭德懷簽訂《朝鮮停戰協定》,排除AC項。故選B項。
32.A
【詳解】根據“我們迫切地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我國獨立自主的經濟。”可知,材料反映萬隆會議的主題是發展民族經濟與捍衛國家主權,A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提高國際地位,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及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排除C項;傳承民族文化與推進文化交流與萬隆會議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
33.B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會見毛澤東主席,并與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雙方在上海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中美兩國二十多年的對抗結束了,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這里的“另一個時代開始了”的含義是指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B項正確;中美開始了長期對立與題干不符合,排除A項;題干和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形成無關,美蘇兩大陣營形成在20世紀50年代,排除C項;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解體,排除D項。故選B項。
34.C
【詳解】據圖片可看出,20世紀70年代以后,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數量激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導致這一變化的關鍵因素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毛澤東會見了尼克松,周恩來與尼克松舉行了會談。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這刺激了其他國家紛紛與中國建交,C項正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1953年,排除A項;導致圖中某一時段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激增的關鍵因素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而不是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排除B項;中國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是改革開放以后,排除D項。故選C項。
35.C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C項正確;題干強調的是中美關系正常化,未反映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排除A項;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B項;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在1979年,排除D項。故選C項。
36.D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萬隆會議是中國積極發展與亞非國家友好關系的見證,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毛澤東會見尼克松是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中的重要外交活動,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是改革開放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的體現。因此,上述圖片內容均與外交事業的發展有關,D項正確;偉大的歷史轉折指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排除A項;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發生在多極化格局的背景下,排除B項;圖片體現的是外交活動,而不是改革開放,排除C項。故選D項。
37.D
【詳解】根據材料“美國是戰爭世界上新的反動的和侵略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只有美國帝國主義利用戰爭發了橫財,成為最大的國際剝削者,成為世界反動勢力的主要堡壘。”信息可以看出,當時中美兩國處于敵對狀態,D項正確;A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A項;據所學可知,1956年,中美處于敵對狀態,而沒有戰爭,排除B項;新中國成立后,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雙方敵對的狀態長達20多年,排除C項。故選D項。
38.D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中的“關鍵問題就是臺灣問題”可知,中美關系發展的前提是美國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D項正確;中美之間,一個中國原則是必須堅持、不能動搖的底線,和平民主原則、睦鄰友好關系、合作共贏方針都在這一原則之后,排除ABC項。故選D項。
39.C
【詳解】根據“兩國將于明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認并建立外交關系,并于三月一日互派大使”,根據所學可知,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C項正確;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標志著兩國關系正常化進程的開始,而且開啟新篇章的歷史事件發生在1979年,排除A項;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項;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在2001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40.C
【詳解】據題干“國內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危機的加深,使美國在與蘇聯爭霸中日益處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決定要在中國‘為自己找一個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和所學可知,美國為了改善這種不利的國際環境采取的措施是與中國改善外交關系,所以尼克松積極促成訪華行動,C項正確;抗美援朝戰爭不是發生在尼克松擔任總統時期,排除A項;尼克松并未叫停美蘇冷戰,排除B項;簽署《中美聯合公報》是在尼克松訪華之后,排除D項。故選C項。
41.A
【詳解】依據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之初,美國對中國采取軍事上威脅、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的措施,中美長期處于對立狀態;20世紀70年代,美蘇爭霸達到高潮。因美國深陷越南戰爭中,尼克松任總統后,為了保住美國的霸權地位,在對外戰略上實行了重大調整,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收縮,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故《時代》周刊把1972年尼克松的中國之行稱為“漫長而刺激的旅行”,A項正確;中國在1971年已經恢復聯合國合法的席位,排除B項;“文化大革命”1966年開始,并非選項所說的剛剛開始,排除C項;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排除D項。故選A項。
42.D
【詳解】根據題干的“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始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D項正確;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排除A項;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排除B項;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
43.B
【詳解】依據題干“各國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應根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兩國關系和國際爭端”可知,中美兩國達成的共識體現了求同存異的精神,“同”是指共同的國家利益訴求,“異”是指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等方面的不同,B項正確;平等互利屬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具體內容之一,不符合對題干整體的解讀,排除A項;機會均等是指平等獲得的生存與發展機會等,但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題干的主旨是強調在社會制度等方面差異的情況下“求同存異”,并不是強調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排除D項。故選B項。
44.B
【詳解】根據新中國的外交成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在1953年,不符合題意,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是在1979年;③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是在2001年,不符合題意;④第26屆聯大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符合題意;⑤田中訪華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符合題意。所以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
45.A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72年,田中角榮訪華,中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中日兩國外交出現轉折,A項正確;“乒乓外交”是中美兩國的外交大事件,排除B項;尼克松訪華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排除C項;基辛格訪華是為了打開中美交往的大門,排除D項。故選A項。
46.C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中的“20世紀70年代中期”,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時期,因為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也因為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緣故,中國的外交環境得到緩和,因此才得以從法國、聯邦德國、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引進技術,C項正確;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標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排除A項;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于1953年,超額完成于1957年,排除B項;經濟體制改革是中國內部的改革,對外開放才是引進來,排除D項。故選C項。
47.A
【詳解】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有三大外交成就,分別是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這里的“復常揚眉笑”是指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A項正確;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對應的應是“跨洋釋前嫌”,排除BD項;中日邦交正常化,對應的應是“鄰里泯恩仇”,排除C項。故選A項。
48.D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758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D項正確;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會議是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不是第二十三屆聯合國大會、第二十四屆聯合國大會、第二十五屆聯合國大會,排除ABC項。故選D項。
49.B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B項正確;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繼續破浪前行,取得一系列新進展,形成一大批新成果。這一年,中國的建交國總數上升至180個,排除A項;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排除C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是在20世紀50年代,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與材料“1971年”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50.C
【詳解】根據材料中“伙伴關系幾乎涵蓋了所有國家和地區”、“積極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說明中國對外積極開展全方位外交,C項正確;獨立自主是我國奉行的外交政策,排除A項;和平共處是我國倡導的外交原則,排除B項;睦鄰友好是指與鄰國或鄰家和睦相處,友好互往,與題干中“涵蓋了所有國家和地區”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汕尾市| 玛多县| 尉犁县| 双鸭山市| 灌阳县| 伊吾县| 眉山市| 武川县| 安图县| 南涧| 东光县| 乐都县| 慈利县| 阿拉善左旗| 黄平县| 余庆县| 正镶白旗| 汪清县| 盐津县| 思南县| 普定县| 东乌珠穆沁旗| 吉木乃县| 渝中区| 云浮市| 崇州市| 巢湖市| 伊金霍洛旗| 齐河县| 广汉市| 长沙县| 淮南市| 砀山县| 江川县| 龙游县| 老河口市| 天津市| 仪征市| 诸城市| 平顶山市| 高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