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八下·洞頭期中)建模是學習科學的一種方法,下列不屬于模型的是( )A.歐姆定律B.甲烷分子結構C.溫州軌道標識D.空氣成分【答案】C【知識點】模型與符號【解析】【分析】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者復雜的事物;符號可以是文字,圖像,聲音,手勢,數字等形式,通過人們共同的理解和約定,將其與特定的概念,對象和行為聯系起來;所有的標志都是符號;【解答】A、電流的計算公式屬于模型,選項正確;B、甲烷分子結構屬于模型,選項正確;C、溫州軌道標識屬于符號,不屬于模型,選項錯誤;D、空氣成分含量圖屬于模型,選項正確;故選C。2.(2024八下·洞頭期中)下列四幅圖中,磁感線的方向、磁極名稱標注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B【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磁場和磁感線【解析】【分析】任何一個磁體都有兩個磁極,分別是N極和S極,我們把一直指南的一級叫南極;一直指北的一極叫做北極;在磁體的外圍,磁感線總是從N極出發,回到S極;【解答】A. 圖中的左端應該為N極,右端為S極,故A不符合題意;B. 圖中的左端為N極,右端為S極,故B符合題意;C.圖中磁感線應該從N極出發,回到磁鐵的S極,故C不符合題意;D.圖中磁感線應該從N極出發,回到磁鐵的S極,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024八下·洞頭期中)人們常用成熟的香蕉與其他來成熟的水果放一起,是因為成熟的香蕉會釋放一種氣體乙烯,它能夠加快其他水果成熟。請完成下面小題。3.乙烯作為催熟劑,其化學式為C2H4,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保持乙烯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乙烯分子B.乙烯分子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C.乙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8克D.乙烯是由碳原子和氫分子構成的4.乙烯(C2H4) 中碳的化合價為( )A.-2 B.-4 C.+2 D.+45.乙烯是一種可燃性氣體,需要在干燥、通風、避光的地方存放,并與氧氣、氧化劑等物質隔離。乙烯完全燃燒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生成了3種物質B.丙是混合物C.反應前后,分子、原子的種類均不變D.反應中,甲、乙兩種物質的分子個數為1:4【答案】3.A4.A5.B【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0;單質的化合價為0;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物種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或者離子構成的;在化學變化中,原子的個數,種類和質量不變,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3.A 乙烯由乙烯分子構成,則保持乙烯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乙烯分子,選項正確;B 乙烯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選項錯誤;C 乙烯的相對分子質量=12×2+1×4=28,選項錯誤;D 乙烯是由乙烯分子構成的,選項錯誤;故答案為:A。4.化合物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乙烯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故填A。5.A 由圖可知,該反應是乙烯與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邪惡該反應生成了2種物質,選項錯誤;B 由圖可知,丙中含有二氧化碳、水和氧氣三種物質,是混合物,選項正確;C 由圖可知,該反應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則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發生變化,而原子的種類不變,選項錯誤;D 由圖可知,反應中,甲、乙兩種物質的分子個數比=2:3,選項錯誤,故填B。6.(2024八下·洞頭期中)如圖所示為一森林俯視圖,某探險小組進入森林后在Q處迷失方向,為走出森林,他們借助指南針來辨別方向,指南針靜止時的指向如圖所示,那么他們正確的前進方向是沿著指南針所在位置的( )A.E方向 B.F方向 C.G方向 D.H方向【答案】B【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物體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斷方法;磁場和磁感線【解析】【分析】科學上把小磁針靜止時N極的指向為磁場方向;任何一個磁體都有兩個磁極,分別是N極和S極,我們把一直指南的一級叫南極;一直指北的一極叫做北極;在磁體的外圍,磁感線總是從N極出發,回到S極;【解答】指南針在靜止時,指南針的N極指向北方,S極指向南方,故可根據出口在Q點的位置和此時指南針的指向可判斷出應向F 點方向行走,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7.(2024八下·洞頭期中)電與生活息息相關,科學安全用電尤為重要,下列各種做法中符合安全用電原則的是( )A.保持電器金屬外殼接地良好 B.用濕布擦拭電燈C.在高壓線附近放風箏 D.插座超負荷工作【答案】A【知識點】安全用電原則【解析】【分析】安全用電的總原則:不靠近高壓帶電體,不接觸低壓帶電體;接地線是安全線,它與用電器的金屬外殼相連;【解答】A.有金屬外殼的用電器要接地線,以防觸電,故A符合題意;B.用濕布擦拭電燈,有可能使電流通過水傳到人體上,使人體觸電,故B不符合題意;C.安全用電的原則: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在高壓線下放風箏會有高壓電弧觸電的危險,絕緣層破損了的導線仍然使用,容易發生觸電事故,故C不符合題意;D.平時家庭電路中切不可使插座超負荷,否則用電器總功率過大,會造成電流過大,使電路發生危險,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8.(2024八下·洞頭期中)2022年9月,溫州朔門古港遺址的發現重現了溫州“千年商港”的盛況,經碳-14測定該遺址建于東晉時期。碳-14是碳-12的一種同位素,下列關于同位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A.碳-14 和碳-12 的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相同的格子B.碳-14和碳-12的主要區別是電子數不同C.碳-14的中子數是6D.碳-14和碳-12的化學性質不同,所以碳-14能測遺址年代而碳-12不能【答案】A【知識點】元素的概念【解析】【分析】同位素原子是指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同種原子的統稱;相對原子質量等于質子數加中子數;【解答】A、碳-14 和碳-12 的質子數相同,都屬于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相同的格子,選項正確;B、碳-14和碳-12的質子數都為6,主要區別是中子數不同,選項錯誤;C、碳-14的質子數為6,則其中子數=14 6=8,選項錯誤;D、碳-14和碳-12的中子數不同,所以碳-14能測遺址年代而碳-12不能,選項錯誤;故答案為:A。9.(2024八下·洞頭期中)由于原子的實際質量很小,如果人們用它們的實際質量來計算的話那就非常的麻煩,因此國際上規定采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來表示原子、分子的質量關系.已知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銀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8,若銀原子的實際質量為m,則氧原子的實際質量可表示為( )A. B.3m C. D.【答案】C【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作為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用公式表示為: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將數據代入公式計算即可.【解答】解:根據公式: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已知“銀原子的實際質量為m”和“銀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8”,將可設碳原子的實際質量為x.則108= ,解得x= ,則設相對原子質量為16的一個氧原子的實際質量為y,則16= ,解得y= .故選C.10.(2024八下·洞頭期中)《史記秦始皇本紀》有載,“(皇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水銀又名汞,如圖是汞的部分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汞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B.汞在常溫下是液態C.汞元素的中子數為80 D.汞的元素符號是 Ag【答案】B【知識點】元素周期表11.(2024八下·洞頭期中)如圖是四位同學對某化學式意義的描述,他們描述的化學式是( )A.Zn B.CO C.H2O D.N2【答案】D【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12.(2024八下·洞頭期中)無線充電是一種增加手機續航時間的方式,無線充電的技術原理是:電流流過充電座的“送電線圈”產生變化的磁場,手機中的“受電線圈”靠近該變化磁場時就會產生感應電流,給智能手機充電,下圖與“受電線圈”中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和規律【解析】【分析】在閉合電路中,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產生感應電流的現象叫做電磁感應現象;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和電流的大小,線圈的匝數和有無鐵芯有關;【解答】根據題意知道,手機的線圈,能將底座產生的變化的磁場轉化為電流給手機電池充電,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工作的。A.圖中是奧斯特實驗,說明電流周圍存在磁場,故A不符合題意;B.圖中是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的實驗,故B不符合題意。C.圖中是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能夠產生感應電流,是電磁感應現象,故C符合題意;D.圖中是探究磁場對電流的作用,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3.(2024八下·洞頭期中)如圖所示是某家庭電路的一部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為了用電安全,應在甲處安裝開關,乙處安裝電燈B.若保險絲熔斷,說明電路中一定存在短路C.空調插入三.插座后,它與家中其他用電器串聯D.正常狀況下,用試電筆接觸A點,氖管不會發光【答案】D【知識點】家庭電路的故障分析;測電筆的使用;安全用電原則【解析】【分析】 家庭電路一般由兩根進戶線(也叫電源線)、電能表、閘刀開關(現一般為空氣開關)、保險設備(空氣開關等其他類型符合標準的熔斷器)、用電器、插座、導線、開關等組成(大多為并聯,少數情況串聯) 。【解答】A.為了保證用電安全,開關應與被控制用電器串聯且連接在火線和用電器之間。由圖知道,乙處先連接火線,則乙處應安裝開關,甲處應安裝電燈,故A錯誤;B.家庭電路中電流過大會使保險絲熔斷,可能是電路出現短路,也可能是用電器的總功率過大造成的,故B錯誤;C.家庭電路中各用電器間互不影響,空調連入三孔插座后與其它用電器是并聯的,故C錯誤;D.由圖知道,A點在零線上,正常狀況下,用試電筆接觸A點時氖管不發光,故D正確。故答案為:D。14.(2024八下·洞頭期中)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下掛一條形磁鐵,條形磁鐵下面放置一通電螺線管,當條形磁鐵從左向右水平拉過時,彈簧測力示數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是下列選項中哪一個( )A. B.C. D.【答案】A【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15.(2024八下·洞頭期中)電梯為居民上下樓帶來很大的便利,出于安全考慮,電梯設置了超載自動報警系統,電梯廂底層裝有壓敏電阻R1,R2為保護電阻。K為動觸點,A、B為靜觸點,當出現超載情況時,電梯停止運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梯工作時電磁鐵的上端為N極B.電磁鐵磁性的強弱與電流的大小有關C.電梯未超載時動觸點K與靜觸點B接觸D.電梯超載時報警說明壓敏電阻的阻值隨壓力增大而增大【答案】B【知識點】電路的動態分析;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16.(2024八下·洞頭期中)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質,科學家把所有的已知元素科學有序地排列起來,得到元素周期表。請閱讀下列元素周期表(部分),并按要求作答。(1)第11號與第17號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生活中常用的調味品,構成該物質的微粒是 。(2)下列各組元素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有 (填字母)。A.. C 和 Ne B.Ne 和 Na C.Al和Si D.F 和Cl【答案】(1)鈉離子和氯離子(2)D【知識點】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同一列的元素他們的化學性質相似,因為他們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解答】由圖可知,11號元素為鈉元素,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形成鈉離子,17號元素為氯元素,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形成氯離子,則兩種元素組成的物質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故填鈉離子和氯離子或Na+、Cl-。A 同一縱行中的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相似,C和Ne位于同一橫行,不位于同一縱行,其化學性質不相似,選項錯誤;B Ne 和 Na不位于同一縱行,其化學性質不相似,選項錯誤;C Al和Si位于同一橫行,不位于同一縱行,其化學性質不相似,選項錯誤;D F 和Cl位于同一縱行,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其化學性質相似,選項正確故答案為:D(1)由圖可知,11號元素為鈉元素,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形成鈉離子,17號元素為氯元素,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形成氯離子,則兩種元素組成的物質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故填鈉離子和氯離子或Na+、Cl-。(2)A 同一縱行中的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相似,C和Ne位于同一橫行,不位于同一縱行,其化學性質不相似,選項錯誤;B Ne 和 Na不位于同一縱行,其化學性質不相似,選項錯誤;C Al和Si位于同一橫行,不位于同一縱行,其化學性質不相似,選項錯誤;D F 和Cl位于同一縱行,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其化學性質相似,選項正確,故填D。17.(2024八下·洞頭期中)鐵是一種重要的金屬元素,早在公元前2000年人們就已經廣泛應用于生活中,地殼中的鐵礦含量頗豐,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圖是地殼中的元素含量(質量分數)圖。根據題意,回答下列問題(1)其中表示鐵元素的是 (填字母)。(2)根據地殼中元素含量圖可推測鐵的化合物的可能是 (寫出一種化學式即可)(3)鐵在人體中也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參與合成血紅蛋白,因此人們常需要通過攝食補充,洞頭羊棲菜就含有豐富的鐵 (填“分子”“原子”或“元素”)【答案】(1)D(2)Fe2O3(3)元素【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解析】【分析】地殼中前五號元素分別是氧、硅、鋁、鐵、鈣;氧化物是指只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解答】(1)地殼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順序是氧、硅、鋁、鐵、該,由圖可知,其中表示鐵元素的是D,故填D。(2)鐵元素在化合物中顯正價,由圖可知,地殼中的元素顯負價的為氧元素,所以根據地殼中元素含量圖可推測鐵的化合物的可能是鐵的氧化物,如Fe2O3或Fe3O4,故填Fe2O3或Fe3O4。(3)洞頭羊棲菜就含有豐富的鐵,這里的鐵指的是物質的組成,用元素來描述,故填元素。故答案為:(1)D(2)Fe2O3(3)元素(1)地殼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順序是氧、硅、鋁、鐵、該,由圖可知,其中表示鐵元素的是D,故填D。(2)鐵元素在化合物中顯正價,由圖可知,地殼中的元素顯負價的為氧元素,所以根據地殼中元素含量圖可推測鐵的化合物的可能是鐵的氧化物,如Fe2O3或Fe3O4,故填Fe2O3或Fe3O4。(3)洞頭羊棲菜就含有豐富的鐵,這里的鐵指的是物質的組成,用元素來描述,故填元素。18.(2024八下·洞頭期中)項目學習小組擬設計一個電動遮光簾:通過電動機帶動遮光簾自動上升與下降,使得室內亮度適宜,如圖甲所示。小組同學設計的電路如圖乙所示,單刀雙擲開關S與“1”相連時遮光簾上升,與“2”相連時遮光簾下降。他們制作的產品評價表如下。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遮光簾上升和下降時速度都可調 遮光簾只有上升時速度可調或只有下降時速度可調 遮光簾上升和下降時速度都不可調指標二 撥動一次開關,就能控制遮光簾自動上升或下降,且能自動停止 撥動開關能控制遮光簾自動上升或下降,但需要再次撥動開關才能停止 撥動開關,遮光簾無法上升或下降(1)通過切換單刀雙擲開關S,可以改變電動機轉向的原因是 。(2)將單刀雙擲開關S與“1”連接,將滑動變阻器向右移動時,電動機轉速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3)對模型測試時,其“指標一”為優秀。結合評價表,判斷該模型的“指標二”評價等級為 。【答案】改變通過電動機中的電流方向;減小;合格【知識點】電流表、電壓表在判斷電路故障中的應用;電路的動態分析【解析】【分析】電動機的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受力方向和磁場方向和電流方向有關,只改變其中一個影響因素,受力方向發生改變;【解答】(1)由于上下的電源正負極相反,通過切換單刀雙擲開關S可改變電流的方向,故可以改變電動機轉向的原因是改變通過電動機中的電流方向;(2)將單刀雙擲開關S與“1”連接,將滑動變阻器向右移動時,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變大,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的電流變小,電動機轉速減小。(3)對模型測試時,其“指標一”為優秀。撥動開關能控制遮光簾自動上升或下降,不能自動停止,需要再次撥動開關才能停止,故為合格。故答案為:(1)改變通過電動機中的電流方向(2)減小(3)合格19.(2024八下·洞頭期中)為破解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史料一: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并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從而建立了西瓜模型。史料二: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如下現象:①絕大多數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②有小部分a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③有極少部分a粒子被彈了回來。從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史料三:1913年,丹麥科學家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運動。(1)史料一中湯姆生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他的推測依據是 。(2)根據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數據,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繪制圖像如圖所示。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數據是 、用圖甲中的字母表示)段曲線:(3)從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過程中,我們發現 (可多選)A.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推翻了湯姆生對原子內部結構的所有觀點B.湯姆生、盧瑟福等科學家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和想象建構原子模型C.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D.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4)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原子的結構的認識逐漸深入,如圖是現代氫原子的結構模型圖,其中“●”、“○”和“ ”分別表示電子、中子、質子,請你依據氫原子的結構模型,繪制鋰—7原子的結構模型圖。 (至少表示出其中的3點信息)【答案】(1)原子不顯電性(2)絕大多數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3)B;C(4)【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 原子結構模型發展是指從1803年道爾頓提出的第一個原子結構模型開始,經過一代代科學家不斷地發現和提出新的原子結構模型的過程。 原子電中性,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負電的核外電子構成的;【解答】(1) 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根據原子不顯電性,他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故填原子不顯電性。(2)根據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數據,絕大多數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故填絕大多數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3)A 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認為原子是西瓜模型,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并沒有推翻了湯姆生對原子內部結構的所有觀點,選項錯誤;B 湯姆生、盧瑟福等科學家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和想象建構原子模型,選項正確;C 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選項正確;D 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但并沒有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選項錯誤,故填BC。(4)鋰—7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3個質子和4個中子,核外有3個電子,故其原子的結構模型圖畫為。故答案為:(1)原子不顯電性(2)絕大多數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3)BC(4)(1)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根據原子不顯電性,他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故填原子不顯電性。(2)根據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數據,絕大多數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故填絕大多數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3)A 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認為原子是西瓜模型,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并沒有推翻了湯姆生對原子內部結構的所有觀點,選項錯誤;B 湯姆生、盧瑟福等科學家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和想象建構原子模型,選項正確;C 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選項正確;D 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但并沒有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選項錯誤,故填BC。(4)鋰—7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3個質子和4個中子,核外有3個電子,故其原子的結構模型圖畫為。20.(2024八下·洞頭期中)油炸食品因其口感香脆而廣受喜愛,網傳一鍋新鮮的食用油只能使用7次,7次后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質含量就會超標,這一說法是否科學,某專業團隊以油品中的極性物質(一種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國家標準值為不超過27%)為指標進行研究。取2kg大豆油,每次炸400g雞排,實驗結果如表。(“8次速率”是指油炸8次過程中,極性物質含量提升的平均速率。)極性物質含量 油炸溫度/℃ 油炸次數 8次速率/min0次 4次 7次 8次150 11.5% 14.6% 16.6% 17.3% 0.07%190 11.5% 15.2% 17.1% 17.6% 0.25%(1)結合實驗結果說一說油炸溫度對極性物質含量變化是否有影響? (2)為使實驗結論更具可靠性,你認為該團隊還應該做哪些研究 。(舉一例即可)(3)實驗發現,經過27次油炸后,油中極性物質含量將超過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值。油炸過程中隨著次數增多,油的顏色逐漸變深,炸出的食物色澤也逐漸變深、口感逐漸變硬。關于油炸食品安全問題,請你再提出一個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答案】在油炸次數相同的情況下,油溫變化對極性物質總量的變化影響不大,但極性物質的平均變化速率隨油溫升高而增大;不同油品油炸7次后,油中極性物質含量是否超標;油的顏色深淺是否與油中極性物質含量有關【知識點】用心觀察與拓展觀察力;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解析】【分析】 科學探究的六個基本過程分別是問題提出、假設提出、實驗設計、數據處理與分析、結論與驗證以及推廣與應用。 這些過程相互交織,相輔相成,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只有通過嚴謹的科學探究過程,科學家才能獲得準確的實驗結果和科學的解釋,從而促進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解答】(1)在油炸次數相同的情況下,油溫變化對極性物質總量的變化影響不大,但極性物質的平均變化速率隨油溫升高而增大。(2)為使實驗結論更具可靠性,該團隊還應該做的研究:不同油品油炸7次后,油中極性物質含量是否超標。(3)油的顏色深淺是否與油中極性物質含量有關。故答案為:(1)在油炸次數相同的情況下,油溫變化對極性物質總量的變化影響不大,但極性物質的平均變化速率隨油溫升高而增大(2)不同油品油炸7次后,油中極性物質含量是否超標(3)油的顏色深淺是否與油中極性物質含量有關21.(2024八下·洞頭期中)我國風能資源豐富,風力發電產業正逐步發展成為新興產業。風力發電機包含風力系統和發電系統兩部分。某科學小組設計制作簡易風力發電機使小燈泡發光,正常照明下燈泡亮度介于100勒到350 勒之間。(1)【發電系統】圖甲為發電系統核心部分,風力發電機產生的電流為 (填“直流電”或“交流電”);(2)【風力系統】風力系統的主體部分為風葉。小組成員設計了橫截面如圖乙所示三種形狀的風葉。為了測定哪一種形狀的風葉發電效果最好,同學們利用電風扇(圖丙)、小燈泡、電流表、發電機、導線、等進行了如下的實驗,請完成實驗步驟:①在發電機上裝上A 形狀的風葉,將發電機、小燈泡與電流表組成串聯電路:②把電風扇放在發電機前面0.5米處,并調好高度及方向,使電風扇正對發電機正面,閉合電風扇的開關并把調檔旋鈕轉到第三檔(轉速最大):③閉合實驗電路開關 讀出電流表示數;④ :⑤比較所測得的數據,確定哪種型號的風葉效果最好改進:為了實驗更具有科學性,在本實驗中三種扇葉的 應相同(寫出一種即可)。(3)【安裝調試與評價】為了評價小組制作的風力發電機,同學們設計了如下評價量表。請在表格中填寫相應的評價指標。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材料 材料環保且成本低 材料環保但成本高 材料不環保且成本高發電效果 ① ② ③ 發電最低風速 小于等于4m/s 大于4m/s 小于 8m/s 大于等于 8m/s【答案】(1)交流電(2)將A形狀風葉依次換成B形狀、C形狀的風葉,重復以上步驟;面積(3)燈泡亮;發光但較暗;不發光【知識點】發電機的構造和原理【解析】【分析】電動機的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受力方向和磁場方向和電流方向有關,只改變其中一個影響因素,受力方向發生改變;【解答】(1)圖1為發電系統核心部分,圖中是金屬環,沒有改變輸出電流的方向,所以線圈不能朝一個方向連續運動下去,風力發電機產生的電流為交流電。(2)④將A形狀風葉依次換成B形狀、C形狀的風葉,重復以上步驟。⑤[2]小組成員設計了橫截面如圖乙所示三種形狀的風葉,應控制它們面積都相同。(3)評價指標為發電效果,優秀:燈泡亮;合格:發光但較暗;待改進:不發光。故答案為:(1)交流電(2)將A形狀風葉依次換成B形狀、C形狀的風葉,重復以上步驟;面積(3)燈泡亮;發光但較暗;不發光(1)圖1為發電系統核心部分,圖中是金屬環,沒有改變輸出電流的方向,風力發電機產生的電流為交流電。(2)④[1]將A形狀風葉依次換成B形狀、C形狀的風葉,重復以上步驟。⑤[2]小組成員設計了橫截面如圖乙所示三種形狀的風葉,應控制它們面積都相同。(3)[1][2][3]評價指標為發電效果,優秀:燈泡亮;合格:發光但較暗;待改進:不發光。22.(2024八下·洞頭期中)為了研究“電磁鐵磁性的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小明利用電源、電流表、開關、滑動變阻器 導線、細鐵釘、指針(帶刻度)、電磁鐵(用漆包線制作的一個電磁鐵,每20匝抽出一個接線端)等器材,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1)與甲圖實驗方案相比,乙圖實驗方案的優點是 ;(2)乙圖中要使指針所指示數變大,則應將滑動變阻器滑片向 移動(選填“左”或“右”)。(3)小明利用圖乙實驗裝置研究電磁鐵磁性與線圈匝數關系的實驗,當線圈匝數從20匝換成80匝后,接下來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答案】(1)當電流變化較小時也能反映電磁鐵磁性強弱的變化(2)左(3)將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動直至電流表示數與線圈匝數為20匝時的電流相同【知識點】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解析】【分析】影響電磁鐵磁性的因素:電流強度:電磁鐵的磁場強度與通過線圈的電流強度成正比。匝數:線圈的匝數越多,磁場強度越大。導體材料:導體的材料也會影響電磁鐵的磁性。鐵芯的大小和形狀: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之一;【解答】(1)與甲圖實驗方案相比,乙圖串聯一個電流表,電流變化較小時指針偏轉,故實驗方案的優點是當電流變化較小時也能反映電磁鐵磁性強弱的變化。(2)將滑動變阻器滑片P向左滑動時,連入電路中的電阻減小,電流增大,電磁鐵的磁性增強,對鐵塊的吸引力增大,會使指針所指示數變大。(3)利用圖乙實驗裝置研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關系的實驗,應控制電流大小不變,當線圈匝數從20匝換成80匝后,線圈的電阻變大,實驗時應保持電流大小不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應減小,所以接下來應該進行的操作是:將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動直至電流表示數與線圈匝數為20匝時的電流相同。故答案為:(1)當電流變化較小時也能反映電磁鐵磁性強弱的變化(2)左(3)將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動直至電流表示數與線圈匝數為20匝時的電流相同(1)與甲圖實驗方案相比,乙圖串聯一個電流表,電流變化較小時指針偏轉,故實驗方案的優點是當電流變化較小時也能反映電磁鐵磁性強弱的變化。(2)將滑動變阻器滑片P向左滑動時,連入電路中的電阻減小,電流增大,電磁鐵的磁性增強,對鐵塊的吸引力增大,會使指針所指示數變大。(3)利用圖乙實驗裝置研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關系的實驗,應控制電流大小不變,當線圈匝數從20匝換成80匝后,線圈的電阻變大,實驗時應保持電流大小不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應減小,所以接下來應該進行的操作是:將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動直至電流表示數與線圈匝數為20匝時的電流相同。23.(2024八下·洞頭期中)有一種磁性非金屬材料叫鐵氧體,某同學研究鐵氧體的磁性與溫度的關系。他在恒溫箱頂部固定一個鐵氧體,然后在鐵氧體下方放一磁鐵,實驗現象如圖甲(a)所示,然后改變恒溫箱的溫度,觀察到的現象如圖甲 (b)、(c)所示。(1)根據圖甲(a)、(b)和(c)及相關條件可以歸納得出結論: 。(2)自動電飯鍋就應用到了以上結論,圖乙為自動電飯鍋的原理圖。信息1:煮飯時,按下開關通過傳動杠桿推動永磁體向上移動,且使電飯鍋電源開關閉合(觸點接觸)電路接通,電飯鍋開始發熱工作;信息2:當鍋內米飯煮熟后,會自動切斷電源(兩觸點彼此分離),從而停止加熱,防止飯燒焦。請你根據題中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釋此電飯鍋在米飯煮熟前能持續加熱,米飯煮熟后,能自動停止加熱的原理。【答案】(1)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鐵氧體的磁性越弱(2)自動電飯鍋安裝在發熱盤(鍋底)中央的溫控器內部裝有鐵氧體、永磁體、彈簧等元件。煮米飯時,按下開關通過傳動杠桿推動永磁體向 上移動,且使電飯鍋電源開關閉合(觸點接觸)電路接通,電飯鍋開始發熱工作;當鍋底的溫度升高到某溫度時,鐵氧體磁性減弱到吸不住永磁體,永磁體向下落下推動杠桿,彈簧片被彈回后,金屬觸電分開,加熱元件停止工作。【知識點】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解析】【分析】當電流通過電阻時,電流做功而消耗電能,產生了熱量,這種現象叫做電流的熱效應。 實踐證明,電流通過導體所產生的熱量和電流的平方,導體本身的電阻值以及電流通過的時間成正比。 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鐵氧體的磁性越弱,磁性是指物體具有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解答】(1)由圖知道,鐵氧體與磁鐵有吸引現象,溫度升高后,磁鐵下落,說明磁性變弱,由此可判斷;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鐵氧體的磁性越弱。(2)自動電飯鍋安裝在發熱盤(鍋底)中央的溫控器內部裝有鐵氧體、永磁體、彈簧等元件。煮米飯時,按下開關通過傳動杠桿推動永磁體向 上移動,且使電飯鍋電源開關閉合(觸點接觸)電路接通,電飯鍋開始發熱工作;當鍋底的溫度升高到某溫度時,鐵氧體磁性減弱到吸不住永磁體,永磁體向下落下推動杠桿,彈簧片被彈回后,金屬觸電分開,加熱元件停止工作。(1)由圖知道,鐵氧體與磁鐵有吸引現象,溫度升高后,磁鐵下落,說明磁性變弱,由此可判斷;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鐵氧體的磁性越弱。(2)自動電飯鍋安裝在發熱盤(鍋底)中央的溫控器內部裝有鐵氧體、永磁體、彈簧等元件。煮米飯時,按下開關通過傳動杠桿推動永磁體向 上移動,且使電飯鍋電源開關閉合(觸點接觸)電路接通,電飯鍋開始發熱工作;當鍋底的溫度升高到某溫度時,鐵氧體磁性減弱到吸不住永磁體,永磁體向下落下推動杠桿,彈簧片被彈回后,金屬觸電分開,加熱元件停止工作。24.(2024八下·洞頭期中)人體缺乏維生素C(簡寫“Vc”)就會患壞血病。右圖為某種“維生素 C” (片劑)的說明書的一部分,(其中碳原子的個數被隱去,用x表示)根據提供的信息問答下列問題:(1)“Vc”化學式中x為 。(2)220克“Vc”中含氧元素多少克? (寫出具體的計算過程)(3)若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補充“Vc”50mg。當“Vc”完全由圖中“維生素C”來補充時,則每次至少服用 片。【答案】(1)6(2)解:220克“Vc”中含氧元素的質量=220克××100%=120克答:220克“Vc”中含氧元素的質量為120克。(3)5【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25.(2024八下·洞頭期中)近年來,溫州將游泳項目納入體育中考。若同學在練習游泳時沒有做好熱身,可能會發生溺水的危險。為此某科學興趣小組開展制作防溺水裝置的項目化學習。【項目名稱】制作自動防溺水手環。【相關資料】如圖甲是智能識別防溺水手環裝置的示意圖,當心跳傳感器檢測到人體脈搏心率大于100次/分鐘,同時裝置達到設定的水深h時,系統即判定為溺水,立即啟動氣囊救生裝置,打開液體氣瓶對救生氣囊充氣,帶動人體浮出水面。【方案設計】小組同學討論后,利用磁性開關和壓敏電阻對防溺水手環的智能識別電路部分進行設計,要求當磁性達到一定值時,氣囊救生裝置中的磁性開關自動閉合。(1)【器材選擇】根據上述要求,該興趣小組的同學從實驗室選擇所需器材,其中,電源電壓 U1恒為 2伏,滑動變阻器規格為“2 安 100 歐”,磁性開關是一種常開型開關如圖乙,該開關在沒有外力作用的情況下處于打開狀態,當有人撥動開關按鈕或由自動裝置控制開關撥動時,開關閉合。要想實現防溺水手環的功能,他們選擇的壓敏電阻 R1 的阻值大小隨壓力大小變化的圖像應為A. B.C. D.(2)【項目調試】該組同學組裝好電路后開始測試,閉合開關 S,發現當壓敏電阻受到的壓力為5N時,氣囊救生裝置開始工作,已知滑動變阻器Rp=40Ω,計算此時使磁性開關剛閉合時電流為多大?(心跳傳感器與電磁鐵的電阻忽略不計) (寫出具體的計算過程)(3)【項目評價與反思】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該氣囊救生裝置不到限定深度h便啟動了,可以如何改進電路? (任寫兩種方法)【答案】(1)D(2)0.02A(3)增大滑動變阻器的電阻【知識點】電路的動態分析【解析】【分析】電磁繼電器是一種電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統(又稱輸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統(又稱輸出回路),通常應用于自動控制電路中,它實際上是用較小的電流、較低的電壓去控制較大電流、較高的電壓的一種“自動開關”。【解答】(1)當磁性達到一定值時,氣囊救生裝置中的磁性開關自動閉合,說明深度增大時,壓力增大,磁性增強,電路中電流增大,故電阻減小,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2)當壓敏電阻受到的壓力為5N時,根據D圖知道,壓敏電阻R1=60Ω,滑動變阻器Rp=40Ω,電路的總電阻電路中的電流(3)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該氣囊救生裝置不到限定深度h便啟動了,說明壓敏電阻較大時,電流達到了動作電流,故應減小電流,即增大滑動變阻器的電阻。故答案為:(1)D(2)0.02A(3)增大滑動變阻器的電阻(1)當磁性達到一定值時,氣囊救生裝置中的磁性開關自動閉合,說明深度增大時,壓力增大,磁性增強,電路中電流增大,故電阻減小,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2)當壓敏電阻受到的壓力為5N時,根據D圖知道,壓敏電阻R1=60Ω,滑動變阻器Rp=40Ω,電路的總電阻電路中的電流(3)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該氣囊救生裝置不到限定深度h便啟動了,說明壓敏電阻較大時,電流達到了動作電流,故應減小電流,即增大滑動變阻器的電阻。1 / 1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八下·洞頭期中)建模是學習科學的一種方法,下列不屬于模型的是( )A.歐姆定律B.甲烷分子結構C.溫州軌道標識D.空氣成分2.(2024八下·洞頭期中)下列四幅圖中,磁感線的方向、磁極名稱標注正確的是( )A. B.C. D.(2024八下·洞頭期中)人們常用成熟的香蕉與其他來成熟的水果放一起,是因為成熟的香蕉會釋放一種氣體乙烯,它能夠加快其他水果成熟。請完成下面小題。3.乙烯作為催熟劑,其化學式為C2H4,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保持乙烯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乙烯分子B.乙烯分子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C.乙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8克D.乙烯是由碳原子和氫分子構成的4.乙烯(C2H4) 中碳的化合價為( )A.-2 B.-4 C.+2 D.+45.乙烯是一種可燃性氣體,需要在干燥、通風、避光的地方存放,并與氧氣、氧化劑等物質隔離。乙烯完全燃燒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生成了3種物質B.丙是混合物C.反應前后,分子、原子的種類均不變D.反應中,甲、乙兩種物質的分子個數為1:46.(2024八下·洞頭期中)如圖所示為一森林俯視圖,某探險小組進入森林后在Q處迷失方向,為走出森林,他們借助指南針來辨別方向,指南針靜止時的指向如圖所示,那么他們正確的前進方向是沿著指南針所在位置的( )A.E方向 B.F方向 C.G方向 D.H方向7.(2024八下·洞頭期中)電與生活息息相關,科學安全用電尤為重要,下列各種做法中符合安全用電原則的是( )A.保持電器金屬外殼接地良好 B.用濕布擦拭電燈C.在高壓線附近放風箏 D.插座超負荷工作8.(2024八下·洞頭期中)2022年9月,溫州朔門古港遺址的發現重現了溫州“千年商港”的盛況,經碳-14測定該遺址建于東晉時期。碳-14是碳-12的一種同位素,下列關于同位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A.碳-14 和碳-12 的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相同的格子B.碳-14和碳-12的主要區別是電子數不同C.碳-14的中子數是6D.碳-14和碳-12的化學性質不同,所以碳-14能測遺址年代而碳-12不能9.(2024八下·洞頭期中)由于原子的實際質量很小,如果人們用它們的實際質量來計算的話那就非常的麻煩,因此國際上規定采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來表示原子、分子的質量關系.已知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銀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8,若銀原子的實際質量為m,則氧原子的實際質量可表示為( )A. B.3m C. D.10.(2024八下·洞頭期中)《史記秦始皇本紀》有載,“(皇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水銀又名汞,如圖是汞的部分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汞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B.汞在常溫下是液態C.汞元素的中子數為80 D.汞的元素符號是 Ag11.(2024八下·洞頭期中)如圖是四位同學對某化學式意義的描述,他們描述的化學式是( )A.Zn B.CO C.H2O D.N212.(2024八下·洞頭期中)無線充電是一種增加手機續航時間的方式,無線充電的技術原理是:電流流過充電座的“送電線圈”產生變化的磁場,手機中的“受電線圈”靠近該變化磁場時就會產生感應電流,給智能手機充電,下圖與“受電線圈”中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 B.C. D.13.(2024八下·洞頭期中)如圖所示是某家庭電路的一部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為了用電安全,應在甲處安裝開關,乙處安裝電燈B.若保險絲熔斷,說明電路中一定存在短路C.空調插入三.插座后,它與家中其他用電器串聯D.正常狀況下,用試電筆接觸A點,氖管不會發光14.(2024八下·洞頭期中)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下掛一條形磁鐵,條形磁鐵下面放置一通電螺線管,當條形磁鐵從左向右水平拉過時,彈簧測力示數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是下列選項中哪一個( )A. B.C. D.15.(2024八下·洞頭期中)電梯為居民上下樓帶來很大的便利,出于安全考慮,電梯設置了超載自動報警系統,電梯廂底層裝有壓敏電阻R1,R2為保護電阻。K為動觸點,A、B為靜觸點,當出現超載情況時,電梯停止運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梯工作時電磁鐵的上端為N極B.電磁鐵磁性的強弱與電流的大小有關C.電梯未超載時動觸點K與靜觸點B接觸D.電梯超載時報警說明壓敏電阻的阻值隨壓力增大而增大16.(2024八下·洞頭期中)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質,科學家把所有的已知元素科學有序地排列起來,得到元素周期表。請閱讀下列元素周期表(部分),并按要求作答。(1)第11號與第17號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生活中常用的調味品,構成該物質的微粒是 。(2)下列各組元素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有 (填字母)。A.. C 和 Ne B.Ne 和 Na C.Al和Si D.F 和Cl17.(2024八下·洞頭期中)鐵是一種重要的金屬元素,早在公元前2000年人們就已經廣泛應用于生活中,地殼中的鐵礦含量頗豐,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圖是地殼中的元素含量(質量分數)圖。根據題意,回答下列問題(1)其中表示鐵元素的是 (填字母)。(2)根據地殼中元素含量圖可推測鐵的化合物的可能是 (寫出一種化學式即可)(3)鐵在人體中也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參與合成血紅蛋白,因此人們常需要通過攝食補充,洞頭羊棲菜就含有豐富的鐵 (填“分子”“原子”或“元素”)18.(2024八下·洞頭期中)項目學習小組擬設計一個電動遮光簾:通過電動機帶動遮光簾自動上升與下降,使得室內亮度適宜,如圖甲所示。小組同學設計的電路如圖乙所示,單刀雙擲開關S與“1”相連時遮光簾上升,與“2”相連時遮光簾下降。他們制作的產品評價表如下。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遮光簾上升和下降時速度都可調 遮光簾只有上升時速度可調或只有下降時速度可調 遮光簾上升和下降時速度都不可調指標二 撥動一次開關,就能控制遮光簾自動上升或下降,且能自動停止 撥動開關能控制遮光簾自動上升或下降,但需要再次撥動開關才能停止 撥動開關,遮光簾無法上升或下降(1)通過切換單刀雙擲開關S,可以改變電動機轉向的原因是 。(2)將單刀雙擲開關S與“1”連接,將滑動變阻器向右移動時,電動機轉速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3)對模型測試時,其“指標一”為優秀。結合評價表,判斷該模型的“指標二”評價等級為 。19.(2024八下·洞頭期中)為破解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史料一: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并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從而建立了西瓜模型。史料二: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如下現象:①絕大多數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②有小部分a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③有極少部分a粒子被彈了回來。從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史料三:1913年,丹麥科學家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運動。(1)史料一中湯姆生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他的推測依據是 。(2)根據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數據,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繪制圖像如圖所示。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數據是 、用圖甲中的字母表示)段曲線:(3)從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過程中,我們發現 (可多選)A.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推翻了湯姆生對原子內部結構的所有觀點B.湯姆生、盧瑟福等科學家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和想象建構原子模型C.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D.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4)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原子的結構的認識逐漸深入,如圖是現代氫原子的結構模型圖,其中“●”、“○”和“ ”分別表示電子、中子、質子,請你依據氫原子的結構模型,繪制鋰—7原子的結構模型圖。 (至少表示出其中的3點信息)20.(2024八下·洞頭期中)油炸食品因其口感香脆而廣受喜愛,網傳一鍋新鮮的食用油只能使用7次,7次后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質含量就會超標,這一說法是否科學,某專業團隊以油品中的極性物質(一種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國家標準值為不超過27%)為指標進行研究。取2kg大豆油,每次炸400g雞排,實驗結果如表。(“8次速率”是指油炸8次過程中,極性物質含量提升的平均速率。)極性物質含量 油炸溫度/℃ 油炸次數 8次速率/min0次 4次 7次 8次150 11.5% 14.6% 16.6% 17.3% 0.07%190 11.5% 15.2% 17.1% 17.6% 0.25%(1)結合實驗結果說一說油炸溫度對極性物質含量變化是否有影響? (2)為使實驗結論更具可靠性,你認為該團隊還應該做哪些研究 。(舉一例即可)(3)實驗發現,經過27次油炸后,油中極性物質含量將超過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值。油炸過程中隨著次數增多,油的顏色逐漸變深,炸出的食物色澤也逐漸變深、口感逐漸變硬。關于油炸食品安全問題,請你再提出一個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21.(2024八下·洞頭期中)我國風能資源豐富,風力發電產業正逐步發展成為新興產業。風力發電機包含風力系統和發電系統兩部分。某科學小組設計制作簡易風力發電機使小燈泡發光,正常照明下燈泡亮度介于100勒到350 勒之間。(1)【發電系統】圖甲為發電系統核心部分,風力發電機產生的電流為 (填“直流電”或“交流電”);(2)【風力系統】風力系統的主體部分為風葉。小組成員設計了橫截面如圖乙所示三種形狀的風葉。為了測定哪一種形狀的風葉發電效果最好,同學們利用電風扇(圖丙)、小燈泡、電流表、發電機、導線、等進行了如下的實驗,請完成實驗步驟:①在發電機上裝上A 形狀的風葉,將發電機、小燈泡與電流表組成串聯電路:②把電風扇放在發電機前面0.5米處,并調好高度及方向,使電風扇正對發電機正面,閉合電風扇的開關并把調檔旋鈕轉到第三檔(轉速最大):③閉合實驗電路開關 讀出電流表示數;④ :⑤比較所測得的數據,確定哪種型號的風葉效果最好改進:為了實驗更具有科學性,在本實驗中三種扇葉的 應相同(寫出一種即可)。(3)【安裝調試與評價】為了評價小組制作的風力發電機,同學們設計了如下評價量表。請在表格中填寫相應的評價指標。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材料 材料環保且成本低 材料環保但成本高 材料不環保且成本高發電效果 ① ② ③ 發電最低風速 小于等于4m/s 大于4m/s 小于 8m/s 大于等于 8m/s22.(2024八下·洞頭期中)為了研究“電磁鐵磁性的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小明利用電源、電流表、開關、滑動變阻器 導線、細鐵釘、指針(帶刻度)、電磁鐵(用漆包線制作的一個電磁鐵,每20匝抽出一個接線端)等器材,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1)與甲圖實驗方案相比,乙圖實驗方案的優點是 ;(2)乙圖中要使指針所指示數變大,則應將滑動變阻器滑片向 移動(選填“左”或“右”)。(3)小明利用圖乙實驗裝置研究電磁鐵磁性與線圈匝數關系的實驗,當線圈匝數從20匝換成80匝后,接下來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23.(2024八下·洞頭期中)有一種磁性非金屬材料叫鐵氧體,某同學研究鐵氧體的磁性與溫度的關系。他在恒溫箱頂部固定一個鐵氧體,然后在鐵氧體下方放一磁鐵,實驗現象如圖甲(a)所示,然后改變恒溫箱的溫度,觀察到的現象如圖甲 (b)、(c)所示。(1)根據圖甲(a)、(b)和(c)及相關條件可以歸納得出結論: 。(2)自動電飯鍋就應用到了以上結論,圖乙為自動電飯鍋的原理圖。信息1:煮飯時,按下開關通過傳動杠桿推動永磁體向上移動,且使電飯鍋電源開關閉合(觸點接觸)電路接通,電飯鍋開始發熱工作;信息2:當鍋內米飯煮熟后,會自動切斷電源(兩觸點彼此分離),從而停止加熱,防止飯燒焦。請你根據題中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釋此電飯鍋在米飯煮熟前能持續加熱,米飯煮熟后,能自動停止加熱的原理。24.(2024八下·洞頭期中)人體缺乏維生素C(簡寫“Vc”)就會患壞血病。右圖為某種“維生素 C” (片劑)的說明書的一部分,(其中碳原子的個數被隱去,用x表示)根據提供的信息問答下列問題:(1)“Vc”化學式中x為 。(2)220克“Vc”中含氧元素多少克? (寫出具體的計算過程)(3)若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補充“Vc”50mg。當“Vc”完全由圖中“維生素C”來補充時,則每次至少服用 片。25.(2024八下·洞頭期中)近年來,溫州將游泳項目納入體育中考。若同學在練習游泳時沒有做好熱身,可能會發生溺水的危險。為此某科學興趣小組開展制作防溺水裝置的項目化學習。【項目名稱】制作自動防溺水手環。【相關資料】如圖甲是智能識別防溺水手環裝置的示意圖,當心跳傳感器檢測到人體脈搏心率大于100次/分鐘,同時裝置達到設定的水深h時,系統即判定為溺水,立即啟動氣囊救生裝置,打開液體氣瓶對救生氣囊充氣,帶動人體浮出水面。【方案設計】小組同學討論后,利用磁性開關和壓敏電阻對防溺水手環的智能識別電路部分進行設計,要求當磁性達到一定值時,氣囊救生裝置中的磁性開關自動閉合。(1)【器材選擇】根據上述要求,該興趣小組的同學從實驗室選擇所需器材,其中,電源電壓 U1恒為 2伏,滑動變阻器規格為“2 安 100 歐”,磁性開關是一種常開型開關如圖乙,該開關在沒有外力作用的情況下處于打開狀態,當有人撥動開關按鈕或由自動裝置控制開關撥動時,開關閉合。要想實現防溺水手環的功能,他們選擇的壓敏電阻 R1 的阻值大小隨壓力大小變化的圖像應為A. B.C. D.(2)【項目調試】該組同學組裝好電路后開始測試,閉合開關 S,發現當壓敏電阻受到的壓力為5N時,氣囊救生裝置開始工作,已知滑動變阻器Rp=40Ω,計算此時使磁性開關剛閉合時電流為多大?(心跳傳感器與電磁鐵的電阻忽略不計) (寫出具體的計算過程)(3)【項目評價與反思】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該氣囊救生裝置不到限定深度h便啟動了,可以如何改進電路? (任寫兩種方法)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模型與符號【解析】【分析】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者復雜的事物;符號可以是文字,圖像,聲音,手勢,數字等形式,通過人們共同的理解和約定,將其與特定的概念,對象和行為聯系起來;所有的標志都是符號;【解答】A、電流的計算公式屬于模型,選項正確;B、甲烷分子結構屬于模型,選項正確;C、溫州軌道標識屬于符號,不屬于模型,選項錯誤;D、空氣成分含量圖屬于模型,選項正確;故選C。2.【答案】B【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磁場和磁感線【解析】【分析】任何一個磁體都有兩個磁極,分別是N極和S極,我們把一直指南的一級叫南極;一直指北的一極叫做北極;在磁體的外圍,磁感線總是從N極出發,回到S極;【解答】A. 圖中的左端應該為N極,右端為S極,故A不符合題意;B. 圖中的左端為N極,右端為S極,故B符合題意;C.圖中磁感線應該從N極出發,回到磁鐵的S極,故C不符合題意;D.圖中磁感線應該從N極出發,回到磁鐵的S極,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答案】3.A4.A5.B【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0;單質的化合價為0;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物種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或者離子構成的;在化學變化中,原子的個數,種類和質量不變,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3.A 乙烯由乙烯分子構成,則保持乙烯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乙烯分子,選項正確;B 乙烯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選項錯誤;C 乙烯的相對分子質量=12×2+1×4=28,選項錯誤;D 乙烯是由乙烯分子構成的,選項錯誤;故答案為:A。4.化合物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乙烯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故填A。5.A 由圖可知,該反應是乙烯與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邪惡該反應生成了2種物質,選項錯誤;B 由圖可知,丙中含有二氧化碳、水和氧氣三種物質,是混合物,選項正確;C 由圖可知,該反應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則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發生變化,而原子的種類不變,選項錯誤;D 由圖可知,反應中,甲、乙兩種物質的分子個數比=2:3,選項錯誤,故填B。6.【答案】B【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物體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斷方法;磁場和磁感線【解析】【分析】科學上把小磁針靜止時N極的指向為磁場方向;任何一個磁體都有兩個磁極,分別是N極和S極,我們把一直指南的一級叫南極;一直指北的一極叫做北極;在磁體的外圍,磁感線總是從N極出發,回到S極;【解答】指南針在靜止時,指南針的N極指向北方,S極指向南方,故可根據出口在Q點的位置和此時指南針的指向可判斷出應向F 點方向行走,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7.【答案】A【知識點】安全用電原則【解析】【分析】安全用電的總原則:不靠近高壓帶電體,不接觸低壓帶電體;接地線是安全線,它與用電器的金屬外殼相連;【解答】A.有金屬外殼的用電器要接地線,以防觸電,故A符合題意;B.用濕布擦拭電燈,有可能使電流通過水傳到人體上,使人體觸電,故B不符合題意;C.安全用電的原則: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在高壓線下放風箏會有高壓電弧觸電的危險,絕緣層破損了的導線仍然使用,容易發生觸電事故,故C不符合題意;D.平時家庭電路中切不可使插座超負荷,否則用電器總功率過大,會造成電流過大,使電路發生危險,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8.【答案】A【知識點】元素的概念【解析】【分析】同位素原子是指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同種原子的統稱;相對原子質量等于質子數加中子數;【解答】A、碳-14 和碳-12 的質子數相同,都屬于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相同的格子,選項正確;B、碳-14和碳-12的質子數都為6,主要區別是中子數不同,選項錯誤;C、碳-14的質子數為6,則其中子數=14 6=8,選項錯誤;D、碳-14和碳-12的中子數不同,所以碳-14能測遺址年代而碳-12不能,選項錯誤;故答案為:A。9.【答案】C【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作為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用公式表示為: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將數據代入公式計算即可.【解答】解:根據公式: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已知“銀原子的實際質量為m”和“銀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8”,將可設碳原子的實際質量為x.則108= ,解得x= ,則設相對原子質量為16的一個氧原子的實際質量為y,則16= ,解得y= .故選C.10.【答案】B【知識點】元素周期表11.【答案】D【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12.【答案】C【知識點】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和規律【解析】【分析】在閉合電路中,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產生感應電流的現象叫做電磁感應現象;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和電流的大小,線圈的匝數和有無鐵芯有關;【解答】根據題意知道,手機的線圈,能將底座產生的變化的磁場轉化為電流給手機電池充電,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工作的。A.圖中是奧斯特實驗,說明電流周圍存在磁場,故A不符合題意;B.圖中是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的實驗,故B不符合題意。C.圖中是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能夠產生感應電流,是電磁感應現象,故C符合題意;D.圖中是探究磁場對電流的作用,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3.【答案】D【知識點】家庭電路的故障分析;測電筆的使用;安全用電原則【解析】【分析】 家庭電路一般由兩根進戶線(也叫電源線)、電能表、閘刀開關(現一般為空氣開關)、保險設備(空氣開關等其他類型符合標準的熔斷器)、用電器、插座、導線、開關等組成(大多為并聯,少數情況串聯) 。【解答】A.為了保證用電安全,開關應與被控制用電器串聯且連接在火線和用電器之間。由圖知道,乙處先連接火線,則乙處應安裝開關,甲處應安裝電燈,故A錯誤;B.家庭電路中電流過大會使保險絲熔斷,可能是電路出現短路,也可能是用電器的總功率過大造成的,故B錯誤;C.家庭電路中各用電器間互不影響,空調連入三孔插座后與其它用電器是并聯的,故C錯誤;D.由圖知道,A點在零線上,正常狀況下,用試電筆接觸A點時氖管不發光,故D正確。故答案為:D。14.【答案】A【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15.【答案】B【知識點】電路的動態分析;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16.【答案】(1)鈉離子和氯離子(2)D【知識點】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同一列的元素他們的化學性質相似,因為他們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解答】由圖可知,11號元素為鈉元素,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形成鈉離子,17號元素為氯元素,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形成氯離子,則兩種元素組成的物質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故填鈉離子和氯離子或Na+、Cl-。A 同一縱行中的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相似,C和Ne位于同一橫行,不位于同一縱行,其化學性質不相似,選項錯誤;B Ne 和 Na不位于同一縱行,其化學性質不相似,選項錯誤;C Al和Si位于同一橫行,不位于同一縱行,其化學性質不相似,選項錯誤;D F 和Cl位于同一縱行,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其化學性質相似,選項正確故答案為:D(1)由圖可知,11號元素為鈉元素,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形成鈉離子,17號元素為氯元素,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形成氯離子,則兩種元素組成的物質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故填鈉離子和氯離子或Na+、Cl-。(2)A 同一縱行中的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相似,C和Ne位于同一橫行,不位于同一縱行,其化學性質不相似,選項錯誤;B Ne 和 Na不位于同一縱行,其化學性質不相似,選項錯誤;C Al和Si位于同一橫行,不位于同一縱行,其化學性質不相似,選項錯誤;D F 和Cl位于同一縱行,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其化學性質相似,選項正確,故填D。17.【答案】(1)D(2)Fe2O3(3)元素【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解析】【分析】地殼中前五號元素分別是氧、硅、鋁、鐵、鈣;氧化物是指只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解答】(1)地殼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順序是氧、硅、鋁、鐵、該,由圖可知,其中表示鐵元素的是D,故填D。(2)鐵元素在化合物中顯正價,由圖可知,地殼中的元素顯負價的為氧元素,所以根據地殼中元素含量圖可推測鐵的化合物的可能是鐵的氧化物,如Fe2O3或Fe3O4,故填Fe2O3或Fe3O4。(3)洞頭羊棲菜就含有豐富的鐵,這里的鐵指的是物質的組成,用元素來描述,故填元素。故答案為:(1)D(2)Fe2O3(3)元素(1)地殼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順序是氧、硅、鋁、鐵、該,由圖可知,其中表示鐵元素的是D,故填D。(2)鐵元素在化合物中顯正價,由圖可知,地殼中的元素顯負價的為氧元素,所以根據地殼中元素含量圖可推測鐵的化合物的可能是鐵的氧化物,如Fe2O3或Fe3O4,故填Fe2O3或Fe3O4。(3)洞頭羊棲菜就含有豐富的鐵,這里的鐵指的是物質的組成,用元素來描述,故填元素。18.【答案】改變通過電動機中的電流方向;減小;合格【知識點】電流表、電壓表在判斷電路故障中的應用;電路的動態分析【解析】【分析】電動機的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受力方向和磁場方向和電流方向有關,只改變其中一個影響因素,受力方向發生改變;【解答】(1)由于上下的電源正負極相反,通過切換單刀雙擲開關S可改變電流的方向,故可以改變電動機轉向的原因是改變通過電動機中的電流方向;(2)將單刀雙擲開關S與“1”連接,將滑動變阻器向右移動時,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變大,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的電流變小,電動機轉速減小。(3)對模型測試時,其“指標一”為優秀。撥動開關能控制遮光簾自動上升或下降,不能自動停止,需要再次撥動開關才能停止,故為合格。故答案為:(1)改變通過電動機中的電流方向(2)減小(3)合格19.【答案】(1)原子不顯電性(2)絕大多數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3)B;C(4)【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 原子結構模型發展是指從1803年道爾頓提出的第一個原子結構模型開始,經過一代代科學家不斷地發現和提出新的原子結構模型的過程。 原子電中性,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負電的核外電子構成的;【解答】(1) 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根據原子不顯電性,他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故填原子不顯電性。(2)根據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數據,絕大多數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故填絕大多數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3)A 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認為原子是西瓜模型,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并沒有推翻了湯姆生對原子內部結構的所有觀點,選項錯誤;B 湯姆生、盧瑟福等科學家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和想象建構原子模型,選項正確;C 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選項正確;D 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但并沒有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選項錯誤,故填BC。(4)鋰—7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3個質子和4個中子,核外有3個電子,故其原子的結構模型圖畫為。故答案為:(1)原子不顯電性(2)絕大多數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3)BC(4)(1)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根據原子不顯電性,他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故填原子不顯電性。(2)根據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數據,絕大多數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故填絕大多數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3)A 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認為原子是西瓜模型,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并沒有推翻了湯姆生對原子內部結構的所有觀點,選項錯誤;B 湯姆生、盧瑟福等科學家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和想象建構原子模型,選項正確;C 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選項正確;D 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但并沒有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選項錯誤,故填BC。(4)鋰—7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3個質子和4個中子,核外有3個電子,故其原子的結構模型圖畫為。20.【答案】在油炸次數相同的情況下,油溫變化對極性物質總量的變化影響不大,但極性物質的平均變化速率隨油溫升高而增大;不同油品油炸7次后,油中極性物質含量是否超標;油的顏色深淺是否與油中極性物質含量有關【知識點】用心觀察與拓展觀察力;觀察結果的記錄與分析【解析】【分析】 科學探究的六個基本過程分別是問題提出、假設提出、實驗設計、數據處理與分析、結論與驗證以及推廣與應用。 這些過程相互交織,相輔相成,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只有通過嚴謹的科學探究過程,科學家才能獲得準確的實驗結果和科學的解釋,從而促進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解答】(1)在油炸次數相同的情況下,油溫變化對極性物質總量的變化影響不大,但極性物質的平均變化速率隨油溫升高而增大。(2)為使實驗結論更具可靠性,該團隊還應該做的研究:不同油品油炸7次后,油中極性物質含量是否超標。(3)油的顏色深淺是否與油中極性物質含量有關。故答案為:(1)在油炸次數相同的情況下,油溫變化對極性物質總量的變化影響不大,但極性物質的平均變化速率隨油溫升高而增大(2)不同油品油炸7次后,油中極性物質含量是否超標(3)油的顏色深淺是否與油中極性物質含量有關21.【答案】(1)交流電(2)將A形狀風葉依次換成B形狀、C形狀的風葉,重復以上步驟;面積(3)燈泡亮;發光但較暗;不發光【知識點】發電機的構造和原理【解析】【分析】電動機的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受力方向和磁場方向和電流方向有關,只改變其中一個影響因素,受力方向發生改變;【解答】(1)圖1為發電系統核心部分,圖中是金屬環,沒有改變輸出電流的方向,所以線圈不能朝一個方向連續運動下去,風力發電機產生的電流為交流電。(2)④將A形狀風葉依次換成B形狀、C形狀的風葉,重復以上步驟。⑤[2]小組成員設計了橫截面如圖乙所示三種形狀的風葉,應控制它們面積都相同。(3)評價指標為發電效果,優秀:燈泡亮;合格:發光但較暗;待改進:不發光。故答案為:(1)交流電(2)將A形狀風葉依次換成B形狀、C形狀的風葉,重復以上步驟;面積(3)燈泡亮;發光但較暗;不發光(1)圖1為發電系統核心部分,圖中是金屬環,沒有改變輸出電流的方向,風力發電機產生的電流為交流電。(2)④[1]將A形狀風葉依次換成B形狀、C形狀的風葉,重復以上步驟。⑤[2]小組成員設計了橫截面如圖乙所示三種形狀的風葉,應控制它們面積都相同。(3)[1][2][3]評價指標為發電效果,優秀:燈泡亮;合格:發光但較暗;待改進:不發光。22.【答案】(1)當電流變化較小時也能反映電磁鐵磁性強弱的變化(2)左(3)將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動直至電流表示數與線圈匝數為20匝時的電流相同【知識點】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解析】【分析】影響電磁鐵磁性的因素:電流強度:電磁鐵的磁場強度與通過線圈的電流強度成正比。匝數:線圈的匝數越多,磁場強度越大。導體材料:導體的材料也會影響電磁鐵的磁性。鐵芯的大小和形狀: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之一;【解答】(1)與甲圖實驗方案相比,乙圖串聯一個電流表,電流變化較小時指針偏轉,故實驗方案的優點是當電流變化較小時也能反映電磁鐵磁性強弱的變化。(2)將滑動變阻器滑片P向左滑動時,連入電路中的電阻減小,電流增大,電磁鐵的磁性增強,對鐵塊的吸引力增大,會使指針所指示數變大。(3)利用圖乙實驗裝置研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關系的實驗,應控制電流大小不變,當線圈匝數從20匝換成80匝后,線圈的電阻變大,實驗時應保持電流大小不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應減小,所以接下來應該進行的操作是:將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動直至電流表示數與線圈匝數為20匝時的電流相同。故答案為:(1)當電流變化較小時也能反映電磁鐵磁性強弱的變化(2)左(3)將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動直至電流表示數與線圈匝數為20匝時的電流相同(1)與甲圖實驗方案相比,乙圖串聯一個電流表,電流變化較小時指針偏轉,故實驗方案的優點是當電流變化較小時也能反映電磁鐵磁性強弱的變化。(2)將滑動變阻器滑片P向左滑動時,連入電路中的電阻減小,電流增大,電磁鐵的磁性增強,對鐵塊的吸引力增大,會使指針所指示數變大。(3)利用圖乙實驗裝置研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關系的實驗,應控制電流大小不變,當線圈匝數從20匝換成80匝后,線圈的電阻變大,實驗時應保持電流大小不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應減小,所以接下來應該進行的操作是:將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動直至電流表示數與線圈匝數為20匝時的電流相同。23.【答案】(1)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鐵氧體的磁性越弱(2)自動電飯鍋安裝在發熱盤(鍋底)中央的溫控器內部裝有鐵氧體、永磁體、彈簧等元件。煮米飯時,按下開關通過傳動杠桿推動永磁體向 上移動,且使電飯鍋電源開關閉合(觸點接觸)電路接通,電飯鍋開始發熱工作;當鍋底的溫度升高到某溫度時,鐵氧體磁性減弱到吸不住永磁體,永磁體向下落下推動杠桿,彈簧片被彈回后,金屬觸電分開,加熱元件停止工作。【知識點】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解析】【分析】當電流通過電阻時,電流做功而消耗電能,產生了熱量,這種現象叫做電流的熱效應。 實踐證明,電流通過導體所產生的熱量和電流的平方,導體本身的電阻值以及電流通過的時間成正比。 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鐵氧體的磁性越弱,磁性是指物體具有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解答】(1)由圖知道,鐵氧體與磁鐵有吸引現象,溫度升高后,磁鐵下落,說明磁性變弱,由此可判斷;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鐵氧體的磁性越弱。(2)自動電飯鍋安裝在發熱盤(鍋底)中央的溫控器內部裝有鐵氧體、永磁體、彈簧等元件。煮米飯時,按下開關通過傳動杠桿推動永磁體向 上移動,且使電飯鍋電源開關閉合(觸點接觸)電路接通,電飯鍋開始發熱工作;當鍋底的溫度升高到某溫度時,鐵氧體磁性減弱到吸不住永磁體,永磁體向下落下推動杠桿,彈簧片被彈回后,金屬觸電分開,加熱元件停止工作。(1)由圖知道,鐵氧體與磁鐵有吸引現象,溫度升高后,磁鐵下落,說明磁性變弱,由此可判斷;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鐵氧體的磁性越弱。(2)自動電飯鍋安裝在發熱盤(鍋底)中央的溫控器內部裝有鐵氧體、永磁體、彈簧等元件。煮米飯時,按下開關通過傳動杠桿推動永磁體向 上移動,且使電飯鍋電源開關閉合(觸點接觸)電路接通,電飯鍋開始發熱工作;當鍋底的溫度升高到某溫度時,鐵氧體磁性減弱到吸不住永磁體,永磁體向下落下推動杠桿,彈簧片被彈回后,金屬觸電分開,加熱元件停止工作。24.【答案】(1)6(2)解:220克“Vc”中含氧元素的質量=220克××100%=120克答:220克“Vc”中含氧元素的質量為120克。(3)5【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25.【答案】(1)D(2)0.02A(3)增大滑動變阻器的電阻【知識點】電路的動態分析【解析】【分析】電磁繼電器是一種電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統(又稱輸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統(又稱輸出回路),通常應用于自動控制電路中,它實際上是用較小的電流、較低的電壓去控制較大電流、較高的電壓的一種“自動開關”。【解答】(1)當磁性達到一定值時,氣囊救生裝置中的磁性開關自動閉合,說明深度增大時,壓力增大,磁性增強,電路中電流增大,故電阻減小,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2)當壓敏電阻受到的壓力為5N時,根據D圖知道,壓敏電阻R1=60Ω,滑動變阻器Rp=40Ω,電路的總電阻電路中的電流(3)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該氣囊救生裝置不到限定深度h便啟動了,說明壓敏電阻較大時,電流達到了動作電流,故應減小電流,即增大滑動變阻器的電阻。故答案為:(1)D(2)0.02A(3)增大滑動變阻器的電阻(1)當磁性達到一定值時,氣囊救生裝置中的磁性開關自動閉合,說明深度增大時,壓力增大,磁性增強,電路中電流增大,故電阻減小,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2)當壓敏電阻受到的壓力為5N時,根據D圖知道,壓敏電阻R1=60Ω,滑動變阻器Rp=40Ω,電路的總電阻電路中的電流(3)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該氣囊救生裝置不到限定深度h便啟動了,說明壓敏電阻較大時,電流達到了動作電流,故應減小電流,即增大滑動變阻器的電阻。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