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二歷史(人教版)試題內容與范圍:選擇性必修三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日本學者西鳩定生對漢文化圈界定:“‘東亞世界’是以中國文明的發生及發展為基軸而形成的…構成這個歷史的文化圈,即‘東亞世界’的諸要素,大略可歸納為:一、漢字文化;二、儒教;三、律令制;四、佛教等四項…因而共通性并非抹殺民族特質,相反是民族性的特質以中國文明為媒介從而具備了共通性。”該學者意在強調()A.漢文化成為東亞世界的官方文化B,東亞世界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C.東亞世界有共同的文化心理認同D.漢文化促進東亞世界文化發展與交流2.宋代市民的妝容材料以天然為主,如花草、樹葉、礦物等。妝容風格以自然、清雅為基調,追求五官的自然美,色彩也以淡雅為主,不喜濃妝艷抹。由此可見,宋代市民對美的認識()A.受到理學觀念的影響B.充滿了商品經濟的氣息C.深受佛教教義的制約D.反映了自我意識的覺醒3.在古埃及神話中,人死后靈魂要通過冥界主宰的審判,善人將得到永生,作惡之人將被怪物吃掉;在古希臘神話中人死后靈魂也要被冥王審判,靈魂圓滿的人到福地,有罪的人到懲罰之地。據此可知,這兩大文明()A.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B.思想文化上交流頻繁C.都注重道德的教化引領D.具有相同的文化源頭期中考試高二歷史第1頁共7頁4.亞里士多德《詩學》中指出,“悲刷是…借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到陶治。”古雅典戲劇《俄狄浦斯王》主人公俄狄浦斯被“神示”預言殺父娶母。他熱愛邦國,為民除掉女妖,追查殺害前任國王的兇手,但發現自己就是兇手,并沒有擺脫預言,最終刺瞎雙眼自我放逐。這反映了古希臘悲劇()A,適應了城邦政治的發展B,深刻影響了公民的生活C.體現出神權思想的主導D.促進民眾自我意識發展5.下列圖片的流動路線與雅利安人的形成有關的是(06.下面是1870年6月13日美國《哈潑斯周刊》刊登的漫畫《“華工彗星”》。漫畫中的中國勞工像一顆熾熱的彗星,橫穿天空,地面上是對其“感興趣”的多個黨派在對準、凝視著“華工彗星”,而工人們則對其顯示出敵意。該漫畫折射出赴美華工()期中考試高二歷史第2頁共7頁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二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內容與范圍:選必三第1-6單元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答案】D【解析】西鳩定生指出東亞世界以中國文明為基軸,通過漢字、儒教、律令制、佛教等要素形成共通性,但強調這種共通性并未消除民族特性,而是以中國文明為蝶介促使各民族在保持自身特質的基礎上形成文化聯結,其目的是強調中國文明作為媒介推動了東亞各地文化的互動與發展,故選D項:題干未提及漢文化成為東亞各國官方文化,僅強調其作為文化媒介的作用,排除A項:材料強調以中國文明為基軸形成共通性,未突出多元一體格局,排除B項;材料強調文化要素的共通性而非心理認同的統一性,排除C項。2.【答案】A【解析】理學強調“存天理,滅人欲”,這影響了宋代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審美,使得市民妝容呈現材料天然、風格清雅、色彩淡雅為主的風格,不喜濃妝艷抹,故選A項:宋代市民妝容追求自然淡雅,未體現商品經濟的商業氣息、繁華濃艷的特點,排除B項;佛教雖在宋代有一定影響,但其教義強調超脫世俗,與市民妝容追求自然美并無直接關聯,且材料未涉及宗教元素,排除C項:宋代市民妝容的淡雅風格是遵循理學規范下的社會共識,未體現突破傳統束縛的個體意識,排除D項。3,【答案】C【解析】題千材料指出古埃及和古希臘神話均強調死后審判,善者得永生或福地,惡者受懲罰,其核心是通過神判機制引導人們行善避惡,古埃及的瑪亞特真理觀與古希臘的厄琉西斯秘儀均將道德行為與死后歸宿直接關聯,反映出社會通過神話強化道德規范,維護倫理秩序,故選C項:古埃及與希臘神話雖涉及宗教元素,但題干側重點在于審判標準中的道德因素而非宗教儀式或信仰體系,排除A項:古埃及文明屬北非尼羅河流域,希臘文明屬愛琴海區域,兩者文化起源不同且材料未提及交流互動,排除B項:古埃及文明早于希臘文明數千年,希臘神話部分元素雖受埃及影響,但整體屬于獨立發展,不存在相同源頭,排除D項。4.【答案】D【解析】俄狄浦斯的悲劇通過展現個人在命運面前的掙扎與自我覺醒,引導觀眾反思人的局限性與自主性,主人公雖竭力反抗預言,卻因追查真相而直面自身罪孽,最終以自我懲罰實現靈魂凈化,這種對人性矛盾的深刻揭示促使觀眾在情感共鳴中審視自我,進而推動個體意識的覺醒,故選D項:城邦政治的發展強調集體利益與制度完善,但悲劇的核心是個人命運與人性探討,未直接關聯城邦治理機制,排除A項;悲劇雖通過公共演出影響公民,但題干未提及具體對生活習俗或行為規范的塑造作用,排除B項:神示預言是情節推動要素,但俄狄浦斯自主追查和選擇體現了人的理性與責任,排除C項。5,【答案】A【解析】雅利安人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游牧民族也就是印歐人,約在公元前2000年至前1600年間,雅利安人逐步南遷,一支進入伊朗高原,一支進入印度次大陸,選項A的路線呈現出從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向伊朗高原、印度次大陸方向的遷徙走向,符合雅利安人的遷徙流動路線,故選A項:結合所學可知,B為阿拉伯商人活動示意圖,排除B項:結合所學可知,C為鄭和下西洋航行圖,排除C項:結合所學可知,D為亞歷山大帝國形勢圖,排除D項。期中考試高二歷史參考答案第1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歷史答案.pdf 河北省邯鄲六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