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蘇州市中考歷史二模模擬卷(五)一、單項選擇題:共24題,每題1分,共24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漢書·董仲舒傳》載:“臣愿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數考問以盡其材,則英俊宜可得矣。”武帝接受其建議,這A.推動儒學成為國家正統思想 B.加強了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C.打破了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 D.促進了百家爭鳴局面繁榮昌盛2.《蔡忠惠公文集》中寫道:“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詞進。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邊防大帥,文士也;天下轉運使,文士也;雖有武臣,蓋僅有也。”這一現象體現的統治策略是A.以法治國 B.重文輕武 C.重農抑商 D.無為而治3.西晉末年,北方漢族人往往選擇在鄉野之間依附宗族中的豪杰聚居,修建被稱為“塢”的小型寨堡。寨堡周圍往往既有險阻又有可以耕種和灌溉的土地。這一現象反映出當時北方A.政府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B.貧瘠地區得到開發C.戰亂頻繁、社會動蕩 D.人口大量向南遷移4.下圖所示是刻有錯金銘文的秦國銅虎符,銘文大意為:凡要調動50人以上的帶甲兵士,左符要與君王的右符符合,才能調動秦國軍隊。該文物上的銘文意在強調A.當時中外交流很頻繁 B.嚴格考核官員C.君主對軍權的絕對控制 D.手工技術高超5.下面是馬星馳先生所畫的漫畫《民氣一致之效果》,它揭示了五四運動初步勝利的主要原因是A.采取了武裝斗爭的方式 B.學生一起進行罷課斗爭C.社會各界群眾合力斗爭 D.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6.唐太宗在家訓《帝范·君體第一》中將其一生執政經驗進行高度濃縮,其中下圖所體現了唐太宗A.以民為本 B.勤儉節約 C.虛心納諫 D.廣納賢才7.12世紀建立了巴黎大學、牛津大學;13世紀出現了劍橋大學;14世紀又有羅馬大學、佛羅倫薩大學和維也納大學相繼建立起來。這些大學的名稱充分說明中世紀大學A.與城市的興起密切相關 B.享有完全自由和自治權C.受益于商品經濟的發展 D.滿足了社會分工的需要8.“它由一個內陸國家擴張成為一個瀕臨海洋的強國。它開始告別東方,走向西方;告別中古,走向近代;告別愚昧與落后,邁進現代化的門檻。”此觀點適合評價A.彼得一世改革 B.美國南北戰爭 C.日本明治維新 D.俄國十月革命9.“互聯網+”指的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即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滲透、融合,促使傳統行業改造升級,促生許多新興產業。材料反映“互聯網+”這種新質生產力A.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活方式 B.順應了經濟全球化潮流C.有利于傳統文化的與時俱進 D.促進了傳統行業更新換代10.《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第三十一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這為A.“一國兩制”的實行提供了憲法依據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提供依據C.《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奠定了基礎 D.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11.某歷史學習小組探究“中國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實,制作了如下表格,其中▲處可以填寫時期 史實春秋戰國時期 各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大規模民族交融秦漢時期 北擊匈奴,設置西域都護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A.文成公主入吐蕃 B.設置駐藏大臣C.北魏孝文帝改革 D.設置伊犁將軍12.九年級(1)班同學開展“看電影·悟歷史”主題活動。同學們觀看了《圣馬丁將軍傳》《章西女王》《喬治·華盛頓》《少年毛澤東》影片后,撰寫的影評題目最有可能是A.無產階級革命中偉大領袖 B.資本主義發展中的代表人物C.民族解放運動中的杰出人物 D.社會主義國家的卓越領導人13.李華同學在研究“政治制度與國家治理”這一專題時,搜集并整理了我國古代地方監察制度,其中橫線處應填寫的內容是時期 監察制度秦朝 皇帝派監御史,常駐郡縣以監察地方漢朝 全國分為十三個州部,設刺史代表皇帝監察地方官吏宋朝 設立 ,監督知州元朝 設立肅政廉訪使常駐地方,監察地方官吏明朝 十三道監察御史負責具體監察工作A.轉運使 B.通判 C.御史臺 D.丞相14.以下是某同學進行歷史復習時繪制的示意圖,“?”處應填寫的是A.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B.中國積極推進祖國統一C.致力于全球治理體系改革 D.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15.如圖是有關羅斯福新政的漫畫《圍著羅斯福跳舞》(WPA:公共事業振興署;PWA:公共工程管理局;AAA:農業調整法案)該漫畫表明新政A.瓦解了三權分立原則 B.健全了社會保障制度C.解決了農民就業問題 D.獲得了社會各界支持16.下圖說明兩宋時期A.海外貿易發達 B.文化交流頻繁 C.城市商業繁榮 D.造船技術先進17.下圖為中國郵政發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特種郵票,一套4枚。據此判斷該套郵票的主題為A.古人類的起源 B.中華文明探源 C.青銅文明燦爛 D.農耕技術成熟18.下表是某校排練的一部歷史課本劇的演出順序,據此推斷該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演出順序第一幕:秦朝暴政第二幕:戍邊遇雨第三幕:揭竿而起第四算:張楚政權A.武王伐紂 B.桂陵之戰 C.大澤鄉起義 D.吳越爭霸19.《史記,平準書》記載: “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材料反映出A.江南地區已經得到開發 B.當時社會動蕩統治腐敗C.漢初休養生息成效顯著 D.漢武帝加強了中央集權20.歷史上,總有一些仁人志士視死如歸,舍生取義。下面這些故事書中的主人公均為其中的典范,他們身上共同的精神品質是A.公正無私 B.自強不息 C.精忠報國 D.講信修睦21.下圖漫畫反映的歷史事件A.標志著美蘇冷戰的開始B.是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模運用C.標志著歐洲冷戰對峙局面的基本形成D.標志兩極格局最終形成22.它確立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基礎,這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開辟出的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無疑,它的完成結束了中國歷史上長達數千年的階級剝削制度,使占世界人口1/4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材料論述的“它”是A.新中國成立 B.土地改革 C.一五計劃 D.三大改造23.繪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時代的特征。九年級李明同學進行自主學習時收集到的繪畫,由此推斷他學習的主題最有可能是A.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B.民族團結與國家統一C.經濟特區的建設不斷加快 D.現代中國農村的巨變24.建筑承載了人類對美的追求。鑒賞下面兩處建筑,從中可以得出二者在建筑風格和藝術審美上A.融入了多種宗教元素 B.奠定了世界建筑學的基礎C.借鑒了東方建筑手法 D.表現出繼承基礎上的創新二、材料題:共3題,共26分。25.中西方政治文明的構建蘊含著國家治理與發展的智慧。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古代中國的政治智慧】材料一中國代的政治制度材料一中的圖一、圖二分別反映了我國古代哪個朝代的政治制度?請說明判斷理由。材料二經過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爭霸,到秦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建立起來。歷經漢魏至明清,皇帝與宰相之間的權勢此消彼長,中央與地方爭權斗爭接連不斷,最終皇權不斷強化,中央集權逐漸得到鞏固。中央集權制度作為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官僚政治與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傳統,無不與此有著密切的關系。——摘編自人教版歷史必修一(2)根據材料二,概括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趨勢。指出其歷史影響。【近代西方的順勢而為】材料三世界近代的政治制度(部分)由于查理一世等守舊勢力對新興資產階級參與政權的阻......英國進行了光榮革......建立了一種新的政治制......制度大大限制了君主權力,使英國走上一條全新的道路。——改編自錢乘旦《世界現代化歷程》美國革命不僅與英國殖民統治分離,而且是與整個舊世界專制主義分離。從1776年宣布獨立到1789年華盛頓就任總統。美國經過艱難的歷史探索和實驗,終于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道路。——趙曉蘭《美國的誕生》(3)根據材料三,分析兩國革命原因的不同之處。概括這兩場革命對兩國的共同影響。26.漫長的中世紀孕育了歐洲文明。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3、14世紀,租地農場出現,租地農場主成了這種農業工人的實際支配者,他們采用新的生產方式經營土地,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也是現代農業的最早發起人。城市中,隨著手工工場規模擴大,手工業者、商人成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取得了市民階級的法律地位和政治權利。——齊世榮《世界歷史》材料二隨著莊園制度的發展,農奴漸漸地受領主的司法權管轄。……有司法權的領主支配著佃戶的人身和財產,……甚至對他人擁有生殺大權。當時存在的莊園法庭,審理各種訴訟案件,……由當地全體居民出席,依習慣法判決。——布萊恩、西德尼《西歐中世紀史》材料三文藝復興運動就是高舉思想解放的旗幟,打破中世紀神學桎梏,使文化的各個領域從蒙昧主義、禁欲主義和神秘主義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創造了遠比千年中世紀更多、更絢麗多彩的成就,對人類文化寶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康天意《文明的狂飆疾進時代》材料四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在世界范圍開辟殖民地,販賣奴隸,依靠殖民戰爭和殖民地貿易進行資本積累和擴張。——馬克思《資本論》 “三角貿易”簡圖(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世紀晚期歐洲經濟領域出現的變化。試分析“農場主”與“農業工人”的關系。(2)根據材料二,指出西歐莊園具有哪一權力? 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莊園法庭的作用。(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文藝復興運動的指導思想。試指出它的實質。(4)根據材料四,填寫A處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三角貿易”給歐洲和非洲分別帶來的影響。27.【工業革命】材料一1750年至1900年各國工業生產發展占世界份額表(單位:%)份區域 1750 1830 1860 1900英國 1.9 9.5 19.9 18.5德意志 2.9 3.5 4.9 13.2美國 0.1 2.4 7.2 23.6中國 32.8 29.8 19.7 6.2——摘編自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材料二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自然科學的新發展,開始與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美國和德國走在其他國家的前面……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是這一時期的另一項重大成就。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成功地制造出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內燃汽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生產……19世紀70年代,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90年代意大利人馬可尼試驗無線電報取得了成功,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1830年英國工業生產在資本主義國家中居首位的主要原因。(2)根據材料二,歸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并列舉兩項這一時期的重要發明。2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積極投身到商品經濟中,他們的人身都是自由的。因而,市民在從事商品經濟的活動中,強烈地感受到獨立個人的價值,感受到占有財富的愉快。——摘編自王乃耀《文藝復興早期的佛羅倫薩經濟之考察》材料二伏爾泰于1764年說:“我所看到的一切,都為一場不可避免的革命播下了種子,而我不幸將不可能成為這場革命的見證人。法蘭西人凡事都落后,但現在總算趕上來了。這光明已漸漸散布開來,時機一到,革命就會立刻爆發。那時,定會是熱鬧非凡的。”——陳文海《法國通史》材料三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以來,極大推進了人類文明進程,不僅深刻改變了世界,也深刻改變了中國。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團結帶領人民經過長期奮斗,使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關注和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摘自徐志棟《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質和品格》(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市民的感受”是受到了當時什么思想的影響?材料二中伏爾泰所說的為“不可避免的革命播下了種子”的思想解放運動是什么?這場革命爆發不久,革命者通過哪一文件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等原則?(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什么?根據材料三分析馬克思主義能永葆生機活力的原因。(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思想解放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