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浦北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浦北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末試卷(含解析)

資源簡介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浦北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末試卷
一、選擇題(下列各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請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選定的答案標號涂黑。每小題2分,共36分)。
1.(2024八下·浦北期末)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是指中國實現了(  )
A.民族獨立 B.國家富強 C.小康社會 D.全國解放
2.(2024八下·浦北期末)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年10月,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戰場的司令員是(  )
A.毛澤東 B.彭德懷 C.劉少奇 D.周恩來
3.(2024八下·浦北期末)如圖是建國初期農民丈量分配土地的情形。圖中農民的行為的法律依據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共同綱領》
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D.《中國土地法大綱》
4.(2024八下·浦北期末)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攻堅之年。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是在(  )
A.1953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5.(2024八下·浦北期末)1956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農業合作化在全國基本實現。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運動
C.聯產承包 D.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6.(2024八下·浦北期末)在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熱年代,王進喜和焦裕祿等先進人物作出的共同貢獻是(  )
A.推進了現代化的進程 B.弘揚了艱苦奮斗的精神
C.實現了漫步太空夢想 D.改變了農業落后的面貌
7.(2024八下·浦北期末)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轉折”主要體現在(  )
A.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B.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C.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D.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已轉向了大中城市
8.(2024八下·浦北期末)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1984年對外開放的大事是(  )
A.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B.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
C.建立海南經濟特區 D.開放14個沿海城市
9.(2024八下·浦北期末)下列會議,與右邊這張知識卡片所記錄的內容相吻合的是(  )
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
10.(2024八下·浦北期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里的“中國道路”是指(  )
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B.社會主義道路
C.中國特色改革開放道路 D.改革開放道路
11.(2024八下·浦北期末)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下列省級行政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是(  )
A.廣東 B.山東 C.廣西 D.山西
12.(2024八下·浦北期末)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時間分別是(  )
A.1921年和1949年 B.1972年和1979年
C.1997年和1999年 D.2001年和2008年
13.(2024八下·浦北期末)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夙愿。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是(  )
A.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共同繁榮
B.堅持原則、排除阻力
C.“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
D.實施三通、互補互利
14.(2024八下·浦北期末)下列兩幅圖片均反映了同一個主題。這個主題是(  )
A.民族團結取得巨大成就 B.文學藝術取得巨大成就
C.外交戰線取得巨大成就 D.國防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15.(2024八下·浦北期末)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合作共贏
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求同存異
16.(2024八下·浦北期末)“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臺灣國民黨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這一決定出自(  )
A.第25屆聯合國大會決議 B.第26屆聯合國大會決議
C.第27屆聯合國大會決議 D.第28屆聯合國大會決議
17.(2024八下·浦北期末)它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和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這個“它”是指(  )
A.新中國的成立 B.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
C.抗美援朝戰爭 D.“兩彈一星”的成功
18.(2024八下·浦北期末)2008年后,我國鐵路運輸實現質的飛躍。到2021年底,我國高鐵營業里程達4萬千米,位居世界(  )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二、非選擇題(請把答案寫在答題卡對應的位置上。每小題13分,共39分)
19.(2024八下·浦北期末)關于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民主與法制建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為籌建新中國,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____隆重召開。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的作用。
——摘編自《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的目的、取得的重大成果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重要作用。結合所學知識,請在材料的空格內填上正確答案的序號。(①北平②北京③上海④萬隆)
材料二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確立的這一制度能夠成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因為它體現了國家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便利人民群眾行使自己的權力,從而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中國人民正是用這樣的根本政治制度來保證國家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中的“這一制度”是指什么?這一制度確立的標志是什么?根據材料二、簡述“這一制度”的重要意義。
材料三 我們要堅定制度自信,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毫不動搖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下去。
——摘編自《廣泛、真實、管用的民主》
(3)根據材料三、指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及中國式民主的特點。
20.(2024八下·浦北期末)八年級某歷史興趣小組準備舉辦一期新中國外交成果展。請你協助完成相關任務。
材料一 新中國是在美蘇冷戰的國際環境中誕生的,而美國在中國內戰中采取了“扶蔣反共”政策。基于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和一系列現實考慮,毛澤東提出“一邊倒”的方針,明確宣布中國站在以蘇聯為首的和平民主陣營之內。
——摘編自《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實踐與經驗》
(1)材料一中的“一邊倒”是指什么?根據材料一、簡述新中國采取“一邊倒”政策的背景。
材料二 1953年結束的抗美援朝戰爭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使新中國第一次登上國際外交舞臺,在全世界面前樹立了不懼強權的威武形象,成為中國重新走向大國之路的重要起點。
——摘編自《抗美援朝與中國外交及大國地位的確立》
(2)結合所學知識,2023年是抗美援朝勝利多少周年?根據材料二、指出抗美援朝勝利的重要意義。
材料三 “二戰”后,一大批亞非國家取得了獨立并加入了聯合國。沒有這些國家的支持,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難以想象的。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以后,中國的外交舞臺迅速擴大到了全世界。
——摘編自《中國重返聯合國的重大意義》
(3)根據材料三、分析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原因及對中國外交事業發展的影響。
材料四 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也是一場主場外交。冬奧中國年里的主場外交舞臺提供了展示我國外交理念、彰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契機。
——摘編自人民網
(4)根據材料四、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對于推動我國外交事業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21.(2024八下·浦北期末)某校八年級同學以“社會主義建設”為主題開展探究活動,請你幫助他們一起完成。
社會主義建設大事記(部分事件)
時間 事件
1956年底 ①____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②____階段。
1957年底 第一個五年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我國開始向③____邁進。
1956年 中國共產黨第④____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此次大會以后,我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
⑤____年 全國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9年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改革先從農村開始。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生產積極性也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獲得豐收,農民的生活有了改善。
1980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步伐。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興辦4個經濟特區。設立經濟特區,有利于我國擴大對外經濟交流,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
1992年 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發展才是硬道理。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1)根據上面這個表格,并結合所學知識,請在表格的空格內填上對應的內容。
(2)社會主義建設與探索并非一帆風順。結合所學知識,表格中哪兩個事件是失誤的探索?從這些失誤中,我們應當吸取哪些教訓?
(3)請從鳳陽小崗村改革、興辦經濟特區和鄧小平南方談話中任選一個事件來提煉觀點,并結合表格內容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有總結提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解析】【分析】由題干“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并依據所學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A符合題意;
新中國成立時,中國并未實現國家富強,排除B;
2021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排除C;
解放戰爭勝利,全國獲得解放,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新中國成立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新中國成立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答案】B
【知識點】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由題干“1950年10月,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戰場的司令員是”并結合所學可知,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年10月,根據中央決定,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B符合題意;
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都不是開赴朝鮮戰場的司令員,排除AC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抗美援朝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
3.【答案】C
【知識點】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建國初期農民丈量分配土地的情形。圖中農民的行為的法律依據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所以圖片中農民所作所為的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C符合題意;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排除A;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于1949年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簡稱《共同綱領》),排除B;
《中國土地法大綱》是解放區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據,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土地改革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
4.【答案】A
【知識點】第一個五年計劃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工業水平很低,基礎薄弱,而且門類不全,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制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53年開始執行,A符合題意;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排除B;
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排除C;
1958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一五計劃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
5.【答案】D
【知識點】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1956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農業合作化在全國基本實現”可知,1953年,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引導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農民踴躍參加合作社。至1956年底,國家基本完成了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D符合題意;
土地改革發生在1950—1952年,排除A;
人民公社化運動發生在1958年,排除B;
聯產承包發生在1978年后,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三大改造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
6.【答案】B
【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成就
【解析】【分析】由題干設問“王進喜和焦裕祿等先進人物作出的共同貢獻是”并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60年代,王進喜、焦裕祿、等先進人物作出的共同貢獻是弘揚了艱苦創業的精神。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涌現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等,他們身上都具有艱苦創業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B符合題意;
王進喜和焦裕祿等先進人物作出的共同貢獻是弘揚了艱苦奮斗精神不是推進了現代化的進程,排除A;
實現了漫步太空夢想是改革開放新時期取得的成就與題干人物無關,排除C;
一五計劃改變了農業落后的面貌,不符合題意,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社會主義建設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答案】B
【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可知,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由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十一屆三中全會成為實行改革開放和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是新中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我國的改革開放從此拉開序幕,B符合題意;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指的是1956-1976年的歷史,排除A;
新中國成立,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排除C;
1949年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向城市轉移,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答案】D
【知識點】對外開放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84年,中國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青島、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D符合題意;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排除A;
1985年,中國又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排除B;
1988年,海南經濟特區建立,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外開放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對外開放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
9.【答案】D
【知識點】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2022年中共二十大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的報告,D符合題意;
中共十七大是2007年召開,排除A;
中共十八大是2012年召開的,排除B;
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中共十九大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中共十九大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
10.【答案】A
【知識點】“中國夢”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立足中國國情,凝結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長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A符合題意;
社會主義道路不屬于中國道路,排除B;
中國特色改革開放道路、改革開放道路表述不正確,應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排除C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夢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中國夢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答案】C
【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由題干設問“下列省級行政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是”并依據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確定以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我國共建立了五個民族自治區,分別是1947年成立的內蒙古自治區、1955年成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58年成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年成立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和1965年成立的西藏自治區,C符合題意;
廣東、山東、山西都不是少數民族的主要居住區域,沒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排除AB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
12.【答案】C
【知識點】澳門回歸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依據這一構想,中國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港澳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C符合題意;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1949年新中國成立,排除A;
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排除B;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08年中國舉辦北京奧運會,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港澳回歸的知識。難度適中,熟記港澳回歸的時間即可作答。
13.【答案】C
【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
【解析】【分析】由題干設問“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是”并結合所學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帶來綜合國力的提高。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提出“一國兩制”的創造性構想。這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針對臺灣問題,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是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C符合題意;
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共同繁榮是民族政策,排除A;
堅持原則、排除阻力不是處理臺灣問題的方式,排除B;
2008年11月,兩岸舉行“三通”啟動儀式,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海峽兩岸交往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答案】D
【知識點】海、陸、空軍的建設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的“遼寧艦”“殲-20戰機”可知分別為我國的航空母艦和戰斗機,屬于國防建設的巨大成就,D符合題意;
材料中并未涉及與少數民族相關的內容,無法說明民族團結取得巨大成就,排除A;
文學藝術的巨大成就主要表現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等,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
材料屬于國防建設,不屬于外交戰線,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鋼鐵長城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鋼鐵長城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5.【答案】A
【知識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國的第一年里,與蘇聯等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A符合題意;
合作共贏是新時代的外交理念,排除B;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20世紀50年代我國提出的外交原則,排除C;
求同存異是1955年萬隆會議上提出的外交原則,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6.【答案】B
【知識點】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由題干“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臺灣國民黨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并結合所學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國的合法席位,這是中國外交事業的重大勝利,有利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B符合題意;
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是第26屆聯合國大會決議,不是第第25屆聯合國大會決議、第27屆聯合國大會決議、第28屆聯合國大會決議,排除AC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7.【答案】D
【知識點】“兩彈一星”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它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并結合所學可知,這里的“它”是指“兩彈一星”的成功。“兩彈一星”指的是原子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1964年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我國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1967年6月,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大大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力量,筑起共和國鋼鐵長城。D符合題意;
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排除A;
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屬于航天領域的成就,排除B;
抗美援朝戰爭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兩彈一星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兩彈一星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8.【答案】A
【知識點】衣食住行的變遷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到2021年全國高鐵營業里程達4.2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A符合題意;
到2021年底,我國高鐵營業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位,BCD都不是對我國高鐵營業里程世界位次正確描述,排除BC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衣食住行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衣食住行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
19.【答案】(1) 目的:籌建新中國。
成果: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作用:起臨時憲法的作用或臨時憲法。
會議地點:①北平。
(2) 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或人民代表大會。
確立的標志: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
重要意義:體現了國家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便利人民群眾行使自己的權力,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保證國家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3) 基本方略:依法治國。
特點:廣泛、真實、管用。
【知識點】人民政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四個全面”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根據材料“為籌建新中國”可知籌建新中國。根據材料“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可知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根據材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的作用”可知起臨時憲法的作用或臨時憲法。根據所學可知,1949 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召開,因此為①北平。
(2)本題考查第一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材料“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確立的這一制度能夠成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可知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或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所學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重要意義:根據材料“體現了國家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便利人民群眾行使自己的權力,從而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可知體現了國家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便利人民群眾行使自己的權力,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根據材料“中國人民正是用這樣的根本政治制度來保證國家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可知保證國家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3)本題考查黨的領導。基本方略:根據材料“我們要堅定制度自信,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可知依法治國。
特點:結合所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材料出處“《廣泛、真實、管用的民主》”可知為廣泛、真實、管用。
故答案為:
(1) 目的:籌建新中國。
成果: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作用:起臨時憲法的作用或臨時憲法。
會議地點:①北平。
(2)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或人民代表大會。
確立的標志: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
重要意義:體現了國家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便利人民群眾行使自己的權力,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保證國家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3)基本方略:依法治國。
特點:廣泛、真實、管用。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黨的領導等知識。難度較大,熟練掌握基礎知識,能夠將材料和所學知識相結合,分析、歸納材料信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方可作答。
20.【答案】(1) 一邊倒:倒向社會主義陣營。
背景:美國在中國內戰中采取了“扶蔣反共”政策,基于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和一系列現象考慮。
(2) 70周年;意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威望,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為新中國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3) 原因:一大批亞非國家取得了獨立加入了聯合國并支持中國。
影響: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4) 意義:展示我國和平外交理念,彰顯我國實力。
【知識點】抗美援朝;外交事業的發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中國的外交。根據材料“明確宣布中國站在以蘇聯為首的和平民主陣營之內”可知倒向社會主義陣營。
背景:根據材料“美國在中國內戰中采取了‘扶蔣反共’政策。基于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和一系列現實考慮”可知,美國在中國內戰中采取了“扶蔣反共”政策,基于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和一系列現象考慮。
(2)本題考查抗美援朝戰爭。根據時間2023-1953=70,可知為70周年;
意義:根據材料“抗美援朝戰爭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使新中國第一次登上國際外交舞臺,在全世界面前樹立了不懼強權的威武形象,成為中國重新走向大國之路的重要起點”可知,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威望;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為新中國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3)本題考查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根據材料“一大批亞非國家取得了獨立并加入了聯合國。沒有這些國家的支持,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難以想象的”可知,一大批亞非國家取得了獨立加入了聯合國并支持中國。
影響:根據材料“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以后,中國的外交舞臺迅速擴大到了全世界”可知,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結合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意義可知,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4)本題考查大國外交。根據材料“冬奧中國年里的主場外交舞臺提供了展示我國外交理念、彰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契機”可知,展示我國和平外交理念,彰顯我國實力。
故答案為:
(1) 一邊倒:倒向社會主義陣營。
背景:美國在中國內戰中采取了“扶蔣反共”政策,基于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和一系列現象考慮。
(2) 70周年;意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威望,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為新中國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3) 原因:一大批亞非國家取得了獨立加入了聯合國并支持中國。
影響: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4) 意義:展示我國和平外交理念,彰顯我國實力。
【點評】本題考查新中國的外交、抗美援朝、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大國外交等相關知識。難度較大,熟練掌握基礎知識,能夠將材料和所學知識相結合,分析、歸納材料信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方可作答。
21.【答案】(1)①三大改造;②初級;③社會主義工業化;④八;⑤1958。
(2)探索: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教訓:制定政策要立足國情、實事求是,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3)觀點: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論述:1992年初,鄧小平到南方視察。在視察過程中,他發表一系列重要談話,強調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結論: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由此可知,思想解放有利于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
【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前進;鄧小平理論;第一個五年計劃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三大改造和中共八大的知識。由題干表格并結合所學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我國開始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1956年,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此次大會以后,我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1958年,全國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2)本題考查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知識。由題干“全國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9年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并結合所學可知,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嚴重失誤。
教訓:結合所學可知,這些失誤是因為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狀況,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所致,所以,制定政策要立足國情、實事求是,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3)本題考查南方談話的知識。根據題干要求“請從鳳陽小崗村改革、興辦經濟特區和鄧小平南方談話中任選一個事件來提煉觀點,并結合表格內容加以論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由此可歸納出觀點為: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論述:學生可圍繞鄧小平南方談話的內容與影響進行論述,符合史實,言之有理即可,如:1992年初,鄧小平到南方視察。在視察過程中,他發表一系列重要談話,強調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結論: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此可知,思想解放有利于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
故答案為:
(1)①三大改造;②初級;③社會主義工業化;④八;⑤1958。
(2)探索: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教訓:制定政策要立足國情、實事求是,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3)觀點: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論述:1992年初,鄧小平到南方視察。在視察過程中,他發表一系列重要談話,強調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結論: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由此可知,思想解放有利于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
【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相關知識。難度較大,熟練掌握基礎知識,能夠將材料和所學知識相結合,分析、歸納材料信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方可作答。
(1)內容:由題干表格并結合所學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我國開始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1956年,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此次大會以后,我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1958年,全國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2)探索:由題干“全國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9年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并結合所學可知,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嚴重失誤。
教訓:結合所學可知,這些失誤是因為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狀況,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所致,所以,制定政策要立足國情、實事求是,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3)根據題干要求“請從鳳陽小崗村改革、興辦經濟特區和鄧小平南方談話中任選一個事件來提煉觀點,并結合表格內容加以論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由此可歸納出觀點為: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論述:學生可圍繞鄧小平南方談話的內容與影響進行論述,符合史實,言之有理即可,如:1992年初,鄧小平到南方視察。在視察過程中,他發表一系列重要談話,強調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結論: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此可知,思想解放有利于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
1 / 1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浦北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末試卷
一、選擇題(下列各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請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選定的答案標號涂黑。每小題2分,共36分)。
1.(2024八下·浦北期末)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是指中國實現了(  )
A.民族獨立 B.國家富強 C.小康社會 D.全國解放
【答案】A
【知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解析】【分析】由題干“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并依據所學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A符合題意;
新中國成立時,中國并未實現國家富強,排除B;
2021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排除C;
解放戰爭勝利,全國獲得解放,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新中國成立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新中國成立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2024八下·浦北期末)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年10月,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戰場的司令員是(  )
A.毛澤東 B.彭德懷 C.劉少奇 D.周恩來
【答案】B
【知識點】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由題干“1950年10月,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戰場的司令員是”并結合所學可知,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年10月,根據中央決定,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B符合題意;
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都不是開赴朝鮮戰場的司令員,排除AC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抗美援朝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
3.(2024八下·浦北期末)如圖是建國初期農民丈量分配土地的情形。圖中農民的行為的法律依據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共同綱領》
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D.《中國土地法大綱》
【答案】C
【知識點】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建國初期農民丈量分配土地的情形。圖中農民的行為的法律依據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所以圖片中農民所作所為的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C符合題意;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排除A;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于1949年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簡稱《共同綱領》),排除B;
《中國土地法大綱》是解放區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據,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土地改革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
4.(2024八下·浦北期末)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攻堅之年。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是在(  )
A.1953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答案】A
【知識點】第一個五年計劃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工業水平很低,基礎薄弱,而且門類不全,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制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53年開始執行,A符合題意;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排除B;
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排除C;
1958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一五計劃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
5.(2024八下·浦北期末)1956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農業合作化在全國基本實現。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運動
C.聯產承包 D.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答案】D
【知識點】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1956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農業合作化在全國基本實現”可知,1953年,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引導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農民踴躍參加合作社。至1956年底,國家基本完成了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D符合題意;
土地改革發生在1950—1952年,排除A;
人民公社化運動發生在1958年,排除B;
聯產承包發生在1978年后,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三大改造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
6.(2024八下·浦北期末)在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熱年代,王進喜和焦裕祿等先進人物作出的共同貢獻是(  )
A.推進了現代化的進程 B.弘揚了艱苦奮斗的精神
C.實現了漫步太空夢想 D.改變了農業落后的面貌
【答案】B
【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成就
【解析】【分析】由題干設問“王進喜和焦裕祿等先進人物作出的共同貢獻是”并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60年代,王進喜、焦裕祿、等先進人物作出的共同貢獻是弘揚了艱苦創業的精神。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涌現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等,他們身上都具有艱苦創業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B符合題意;
王進喜和焦裕祿等先進人物作出的共同貢獻是弘揚了艱苦奮斗精神不是推進了現代化的進程,排除A;
實現了漫步太空夢想是改革開放新時期取得的成就與題干人物無關,排除C;
一五計劃改變了農業落后的面貌,不符合題意,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社會主義建設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2024八下·浦北期末)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轉折”主要體現在(  )
A.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B.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C.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D.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已轉向了大中城市
【答案】B
【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可知,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由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十一屆三中全會成為實行改革開放和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是新中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我國的改革開放從此拉開序幕,B符合題意;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指的是1956-1976年的歷史,排除A;
新中國成立,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排除C;
1949年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向城市轉移,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2024八下·浦北期末)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1984年對外開放的大事是(  )
A.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B.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
C.建立海南經濟特區 D.開放14個沿海城市
【答案】D
【知識點】對外開放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84年,中國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青島、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D符合題意;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排除A;
1985年,中國又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排除B;
1988年,海南經濟特區建立,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外開放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對外開放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
9.(2024八下·浦北期末)下列會議,與右邊這張知識卡片所記錄的內容相吻合的是(  )
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
【答案】D
【知識點】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2022年中共二十大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的報告,D符合題意;
中共十七大是2007年召開,排除A;
中共十八大是2012年召開的,排除B;
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中共十九大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中共十九大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
10.(2024八下·浦北期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里的“中國道路”是指(  )
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B.社會主義道路
C.中國特色改革開放道路 D.改革開放道路
【答案】A
【知識點】“中國夢”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立足中國國情,凝結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長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A符合題意;
社會主義道路不屬于中國道路,排除B;
中國特色改革開放道路、改革開放道路表述不正確,應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排除C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夢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中國夢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2024八下·浦北期末)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下列省級行政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是(  )
A.廣東 B.山東 C.廣西 D.山西
【答案】C
【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由題干設問“下列省級行政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是”并依據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確定以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我國共建立了五個民族自治區,分別是1947年成立的內蒙古自治區、1955年成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58年成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年成立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和1965年成立的西藏自治區,C符合題意;
廣東、山東、山西都不是少數民族的主要居住區域,沒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排除AB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
12.(2024八下·浦北期末)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時間分別是(  )
A.1921年和1949年 B.1972年和1979年
C.1997年和1999年 D.2001年和2008年
【答案】C
【知識點】澳門回歸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依據這一構想,中國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港澳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C符合題意;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1949年新中國成立,排除A;
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排除B;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08年中國舉辦北京奧運會,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港澳回歸的知識。難度適中,熟記港澳回歸的時間即可作答。
13.(2024八下·浦北期末)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夙愿。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是(  )
A.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共同繁榮
B.堅持原則、排除阻力
C.“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
D.實施三通、互補互利
【答案】C
【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
【解析】【分析】由題干設問“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是”并結合所學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帶來綜合國力的提高。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提出“一國兩制”的創造性構想。這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針對臺灣問題,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是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C符合題意;
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共同繁榮是民族政策,排除A;
堅持原則、排除阻力不是處理臺灣問題的方式,排除B;
2008年11月,兩岸舉行“三通”啟動儀式,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海峽兩岸交往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海峽兩岸交往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2024八下·浦北期末)下列兩幅圖片均反映了同一個主題。這個主題是(  )
A.民族團結取得巨大成就 B.文學藝術取得巨大成就
C.外交戰線取得巨大成就 D.國防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答案】D
【知識點】海、陸、空軍的建設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的“遼寧艦”“殲-20戰機”可知分別為我國的航空母艦和戰斗機,屬于國防建設的巨大成就,D符合題意;
材料中并未涉及與少數民族相關的內容,無法說明民族團結取得巨大成就,排除A;
文學藝術的巨大成就主要表現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等,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
材料屬于國防建設,不屬于外交戰線,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鋼鐵長城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鋼鐵長城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5.(2024八下·浦北期末)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合作共贏
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求同存異
【答案】A
【知識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國的第一年里,與蘇聯等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A符合題意;
合作共贏是新時代的外交理念,排除B;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20世紀50年代我國提出的外交原則,排除C;
求同存異是1955年萬隆會議上提出的外交原則,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6.(2024八下·浦北期末)“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臺灣國民黨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這一決定出自(  )
A.第25屆聯合國大會決議 B.第26屆聯合國大會決議
C.第27屆聯合國大會決議 D.第28屆聯合國大會決議
【答案】B
【知識點】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由題干“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臺灣國民黨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并結合所學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國的合法席位,這是中國外交事業的重大勝利,有利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B符合題意;
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是第26屆聯合國大會決議,不是第第25屆聯合國大會決議、第27屆聯合國大會決議、第28屆聯合國大會決議,排除AC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7.(2024八下·浦北期末)它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和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這個“它”是指(  )
A.新中國的成立 B.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
C.抗美援朝戰爭 D.“兩彈一星”的成功
【答案】D
【知識點】“兩彈一星”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它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并結合所學可知,這里的“它”是指“兩彈一星”的成功。“兩彈一星”指的是原子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1964年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我國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1967年6月,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大大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力量,筑起共和國鋼鐵長城。D符合題意;
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排除A;
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屬于航天領域的成就,排除B;
抗美援朝戰爭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排除C。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兩彈一星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兩彈一星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8.(2024八下·浦北期末)2008年后,我國鐵路運輸實現質的飛躍。到2021年底,我國高鐵營業里程達4萬千米,位居世界(  )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答案】A
【知識點】衣食住行的變遷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到2021年全國高鐵營業里程達4.2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A符合題意;
到2021年底,我國高鐵營業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位,BCD都不是對我國高鐵營業里程世界位次正確描述,排除BC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衣食住行的知識。難度較低,掌握衣食住行的基本史實即可作答。
二、非選擇題(請把答案寫在答題卡對應的位置上。每小題13分,共39分)
19.(2024八下·浦北期末)關于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民主與法制建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為籌建新中國,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____隆重召開。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的作用。
——摘編自《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的目的、取得的重大成果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重要作用。結合所學知識,請在材料的空格內填上正確答案的序號。(①北平②北京③上海④萬隆)
材料二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確立的這一制度能夠成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因為它體現了國家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便利人民群眾行使自己的權力,從而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中國人民正是用這樣的根本政治制度來保證國家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中的“這一制度”是指什么?這一制度確立的標志是什么?根據材料二、簡述“這一制度”的重要意義。
材料三 我們要堅定制度自信,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毫不動搖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下去。
——摘編自《廣泛、真實、管用的民主》
(3)根據材料三、指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及中國式民主的特點。
【答案】(1) 目的:籌建新中國。
成果: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作用:起臨時憲法的作用或臨時憲法。
會議地點:①北平。
(2) 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或人民代表大會。
確立的標志: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
重要意義:體現了國家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便利人民群眾行使自己的權力,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保證國家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3) 基本方略:依法治國。
特點:廣泛、真實、管用。
【知識點】人民政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四個全面”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根據材料“為籌建新中國”可知籌建新中國。根據材料“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可知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根據材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的作用”可知起臨時憲法的作用或臨時憲法。根據所學可知,1949 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召開,因此為①北平。
(2)本題考查第一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材料“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確立的這一制度能夠成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可知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或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所學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重要意義:根據材料“體現了國家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便利人民群眾行使自己的權力,從而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可知體現了國家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便利人民群眾行使自己的權力,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根據材料“中國人民正是用這樣的根本政治制度來保證國家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可知保證國家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3)本題考查黨的領導。基本方略:根據材料“我們要堅定制度自信,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可知依法治國。
特點:結合所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材料出處“《廣泛、真實、管用的民主》”可知為廣泛、真實、管用。
故答案為:
(1) 目的:籌建新中國。
成果: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作用:起臨時憲法的作用或臨時憲法。
會議地點:①北平。
(2)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或人民代表大會。
確立的標志: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
重要意義:體現了國家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便利人民群眾行使自己的權力,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保證國家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3)基本方略:依法治國。
特點:廣泛、真實、管用。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黨的領導等知識。難度較大,熟練掌握基礎知識,能夠將材料和所學知識相結合,分析、歸納材料信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方可作答。
20.(2024八下·浦北期末)八年級某歷史興趣小組準備舉辦一期新中國外交成果展。請你協助完成相關任務。
材料一 新中國是在美蘇冷戰的國際環境中誕生的,而美國在中國內戰中采取了“扶蔣反共”政策。基于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和一系列現實考慮,毛澤東提出“一邊倒”的方針,明確宣布中國站在以蘇聯為首的和平民主陣營之內。
——摘編自《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實踐與經驗》
(1)材料一中的“一邊倒”是指什么?根據材料一、簡述新中國采取“一邊倒”政策的背景。
材料二 1953年結束的抗美援朝戰爭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使新中國第一次登上國際外交舞臺,在全世界面前樹立了不懼強權的威武形象,成為中國重新走向大國之路的重要起點。
——摘編自《抗美援朝與中國外交及大國地位的確立》
(2)結合所學知識,2023年是抗美援朝勝利多少周年?根據材料二、指出抗美援朝勝利的重要意義。
材料三 “二戰”后,一大批亞非國家取得了獨立并加入了聯合國。沒有這些國家的支持,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難以想象的。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以后,中國的外交舞臺迅速擴大到了全世界。
——摘編自《中國重返聯合國的重大意義》
(3)根據材料三、分析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原因及對中國外交事業發展的影響。
材料四 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也是一場主場外交。冬奧中國年里的主場外交舞臺提供了展示我國外交理念、彰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契機。
——摘編自人民網
(4)根據材料四、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對于推動我國外交事業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答案】(1) 一邊倒:倒向社會主義陣營。
背景:美國在中國內戰中采取了“扶蔣反共”政策,基于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和一系列現象考慮。
(2) 70周年;意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威望,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為新中國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3) 原因:一大批亞非國家取得了獨立加入了聯合國并支持中國。
影響: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4) 意義:展示我國和平外交理念,彰顯我國實力。
【知識點】抗美援朝;外交事業的發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中國的外交。根據材料“明確宣布中國站在以蘇聯為首的和平民主陣營之內”可知倒向社會主義陣營。
背景:根據材料“美國在中國內戰中采取了‘扶蔣反共’政策。基于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和一系列現實考慮”可知,美國在中國內戰中采取了“扶蔣反共”政策,基于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和一系列現象考慮。
(2)本題考查抗美援朝戰爭。根據時間2023-1953=70,可知為70周年;
意義:根據材料“抗美援朝戰爭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使新中國第一次登上國際外交舞臺,在全世界面前樹立了不懼強權的威武形象,成為中國重新走向大國之路的重要起點”可知,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威望;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為新中國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3)本題考查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根據材料“一大批亞非國家取得了獨立并加入了聯合國。沒有這些國家的支持,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難以想象的”可知,一大批亞非國家取得了獨立加入了聯合國并支持中國。
影響:根據材料“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以后,中國的外交舞臺迅速擴大到了全世界”可知,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結合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意義可知,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4)本題考查大國外交。根據材料“冬奧中國年里的主場外交舞臺提供了展示我國外交理念、彰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契機”可知,展示我國和平外交理念,彰顯我國實力。
故答案為:
(1) 一邊倒:倒向社會主義陣營。
背景:美國在中國內戰中采取了“扶蔣反共”政策,基于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和一系列現象考慮。
(2) 70周年;意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威望,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為新中國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3) 原因:一大批亞非國家取得了獨立加入了聯合國并支持中國。
影響: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4) 意義:展示我國和平外交理念,彰顯我國實力。
【點評】本題考查新中國的外交、抗美援朝、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大國外交等相關知識。難度較大,熟練掌握基礎知識,能夠將材料和所學知識相結合,分析、歸納材料信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方可作答。
21.(2024八下·浦北期末)某校八年級同學以“社會主義建設”為主題開展探究活動,請你幫助他們一起完成。
社會主義建設大事記(部分事件)
時間 事件
1956年底 ①____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②____階段。
1957年底 第一個五年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我國開始向③____邁進。
1956年 中國共產黨第④____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此次大會以后,我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
⑤____年 全國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9年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改革先從農村開始。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生產積極性也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獲得豐收,農民的生活有了改善。
1980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步伐。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興辦4個經濟特區。設立經濟特區,有利于我國擴大對外經濟交流,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
1992年 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發展才是硬道理。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1)根據上面這個表格,并結合所學知識,請在表格的空格內填上對應的內容。
(2)社會主義建設與探索并非一帆風順。結合所學知識,表格中哪兩個事件是失誤的探索?從這些失誤中,我們應當吸取哪些教訓?
(3)請從鳳陽小崗村改革、興辦經濟特區和鄧小平南方談話中任選一個事件來提煉觀點,并結合表格內容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有總結提升)
【答案】(1)①三大改造;②初級;③社會主義工業化;④八;⑤1958。
(2)探索: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教訓:制定政策要立足國情、實事求是,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3)觀點: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論述:1992年初,鄧小平到南方視察。在視察過程中,他發表一系列重要談話,強調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結論: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由此可知,思想解放有利于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
【知識點】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前進;鄧小平理論;第一個五年計劃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三大改造和中共八大的知識。由題干表格并結合所學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我國開始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1956年,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此次大會以后,我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1958年,全國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2)本題考查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知識。由題干“全國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9年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并結合所學可知,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嚴重失誤。
教訓:結合所學可知,這些失誤是因為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狀況,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所致,所以,制定政策要立足國情、實事求是,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3)本題考查南方談話的知識。根據題干要求“請從鳳陽小崗村改革、興辦經濟特區和鄧小平南方談話中任選一個事件來提煉觀點,并結合表格內容加以論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由此可歸納出觀點為: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論述:學生可圍繞鄧小平南方談話的內容與影響進行論述,符合史實,言之有理即可,如:1992年初,鄧小平到南方視察。在視察過程中,他發表一系列重要談話,強調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結論: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此可知,思想解放有利于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
故答案為:
(1)①三大改造;②初級;③社會主義工業化;④八;⑤1958。
(2)探索: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教訓:制定政策要立足國情、實事求是,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3)觀點: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論述:1992年初,鄧小平到南方視察。在視察過程中,他發表一系列重要談話,強調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結論: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由此可知,思想解放有利于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
【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相關知識。難度較大,熟練掌握基礎知識,能夠將材料和所學知識相結合,分析、歸納材料信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方可作答。
(1)內容:由題干表格并結合所學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我國開始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1956年,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此次大會以后,我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1958年,全國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2)探索:由題干“全國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9年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并結合所學可知,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嚴重失誤。
教訓:結合所學可知,這些失誤是因為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狀況,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所致,所以,制定政策要立足國情、實事求是,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3)根據題干要求“請從鳳陽小崗村改革、興辦經濟特區和鄧小平南方談話中任選一個事件來提煉觀點,并結合表格內容加以論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由此可歸納出觀點為: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論述:學生可圍繞鄧小平南方談話的內容與影響進行論述,符合史實,言之有理即可,如:1992年初,鄧小平到南方視察。在視察過程中,他發表一系列重要談話,強調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結論: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此可知,思想解放有利于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忠市| 永春县| 康乐县| 崇信县| 怀宁县| 曲阜市| 海丰县| 贵溪市| 建始县| 孟津县| 珲春市| 游戏| 浦城县| 漳浦县| 民乐县| 卓资县| 铜川市| 囊谦县| 泽普县| 扎兰屯市| 呼伦贝尔市| 临沧市| 连平县| 淄博市| 沭阳县| 环江| 祁连县| 山东| 北安市| 衡东县| 灵武市| 阿鲁科尔沁旗| 微山县| 天峨县| 天全县| 沾益县| 九龙坡区| 天门市| 东阿县| 赤峰市| 轮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