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中考零模歷史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如果要考證“中國是世界農業起源地之一”這一結論,需要選取的證據是( )A.北京人遺址發現的灰燼、燒石和燒骨等 B.玉蟾巖遺址出土的稻谷C.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銅鼎 D.三星堆遺址出土青銅樹2.下圖是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敦煌壁畫),這一史事的深遠影響是( )A.聯絡大月氏與漢朝夾擊匈奴B.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C.設置北庭都護府,使中央政權完全統一西域D.促進中國與阿拉伯、波斯以及東非之間的貿易交流3.下表是拓跋宏即位后采取的措施,與此相關的改革是( )嚴禁鮮卑人同族通婚 遷都洛陽后,改國姓拓跋氏為元氏 鮮卑人遷洛,稱河南洛陽人,死后不得還葬北土 朝廷議政,不得用鮮卑語A.齊國管仲改革 B.秦國商鞅變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北宋王安石變法4.下面兩首詩反映了唐朝詩人杜甫生活年代的社會狀況。當時的統治者是( )憶昔(節選)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無家別(節選) 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A.唐高祖李淵 B.唐太宗李世民 C.女皇武則天 D.唐玄宗李隆基5.兩宋時,在泉州、廣州等地都有外國商人居住。他們集中的居住區,政府委派外國商人管理,這些管理人員要穿中國服裝。外商聚居的地方,還設立學校,專供他們的子弟受教育。這段材料反映了宋代( )A.海外貿易興盛 B.市民階層壯大 C.民族交往頻繁 D.重視科技文化6.我國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是( )A.伊犁將軍 B.駐藏大臣 C.宣政院 D.澎湖巡檢司7.這次會議無疑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次會議。這次會議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開始確立了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這次會議是( )A.遵義會議 B.中共一大 C.古田會議 D.中共七大8.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下列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B.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押蔣介石C.1924年李大釗、毛澤東等共產黨員參加國民黨一大D.1945年重慶談判為中國實現民主統一、和平建國帶來了一線曙光9.古代世界不同文明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杰出貢獻。下表反映出( )西亞 兩河流域 《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陰歷北非 尼羅河流域 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陽歷南亞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種姓制度、創造“阿拉伯數字”、佛教中國 黃河和長江流域 甲骨文、青銅器、干支紀日歐洲 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地區 《荷馬史詩》《十二銅表法》儒略歷A.古代文明各自封閉獨立 B.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征C.自然環境決定文明發展 D.東西方文化具有交融性10.13世紀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擺脫國王和領主的控制,城市貴族一般都是國王的支持者,這體現了自治城市的( )A.局限性 B.興起原因 C.取得過程 D.獲得手段11.19世紀三四十年代廣大工人為改善勞動和生活條件、提高政治地位積極進行斗爭,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他們迫切需要革命理論的指導,這一革命理論出自( )A.《權利法案》 B.《獨立宣言》 C.《人權宣言》 D.《共產黨宣言》12.某小組在進行探究性學習時收集了如下三幅圖片,據此判斷他們研究的是( )A.棉紡織業 B.交通 C.化學工業 D.新材料13.下面是某同學整理的歷史筆記,他學習的內容是(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物種起源》 《高老頭》 《復活》 《向日葵》A.希臘羅馬古典文化 B.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C.近代科學與文化 D.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14.二戰后,美、蘇雙方互相敵對,進而發展為兩大集團的全面冷戰對峙,兩極格局形成。與此結論相符的史實是( )A.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B.“歐洲復興計劃”的提出C.“東德”與“西德”分裂 D.“北約”和“華約”的建立15.2024年,中國對聯合國統計分組中幾乎全部國家和地區都有進出口記錄,其中,對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實現增長;2025年1月初,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樣機在開展首日即售罄,其生產的四足機器人占全球市場份額超60%。這組數據可以體現出( )A.中國主張建立新型國際關系 B.多極化的世界格局已經定型C.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加強 D.霸權主義威脅世界和平發展二、綜合題16.某班布置“中國文化發展”主題展板,并圍繞該主題進行探究性學習,請你參與完成。【文字篇】①刻有文字的商朝牛骨 ②統一文字【著作篇】(1)寫出【文字篇】①文字的名稱及地位或影響。②發生在哪一朝代?這一措施具有怎樣的作用?(2)請從【著作篇】中任選其一進行介紹。(要求:寫清著作朝代,作者,著作的地位或影響)17.某校學生展開研究性學習,請你參與完成。材料一材料二 1953年—1957年遼寧工業總產值及增長率單位:億元,%年份 工業總產值(按1952年價格) 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953年 58.7 29.61954年 65.6 11.81955年 71.8 9.51956年 101.3 41.11957年 117.1 15.6資料來源:《遼寧奮進四十年》(1949—1989),中國統計出版社,1989,第309—312頁材料三1980年,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 → 1984年,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青島、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 → 1985年,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隨后又把經濟開放區擴展到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及其他沿海地區一些市縣 → 1992年,開放重慶、武漢等沿江城市,滿洲里等陸地邊境城市和昆明、烏魯木齊等內地省會和自治區首府照片組:a袁隆平在田間觀察水稻 b屠呦呦在實驗室工作(1)請將材料一中①②③處內容補充完整。(2)材料二中數值的變化與當時中國實施的哪一舉措相關?根據示例,請你列舉一項這一時期遼寧取得的重大成就。(示例除外)示例:1953年,中國第一座無縫鋼管廠——鞍鋼無縫鋼管廠竣工投產。(3)材料三與我國實行的哪一政策相關?從材料三中寫出這一政策實施的特點。(寫出一點即可)(4)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新中國在建設中有哪些歷史經驗?(5)請從照片組中任選一位科學家進行介紹。(要求:寫出其姓名和突出貢獻)18.制度在不斷完善中發展。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示意圖解史】【文獻研史】材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有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1)結合所學知識,請將示意圖①②處補充完整。寫出與此示意圖相關的歷史事件。此后這一國家逐漸形成了怎樣的政治體制?(2)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我國實行的是什么樣的民族政策?這政策的實施具有怎樣的意義?(3)請以“制度創新是國家進步的重要動力”為觀點,以下史實中任選兩項加以論證。(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規范)郡縣制科舉制 封君封臣制 社會保障制度三、材料題19.民族危機發生的同時,中國人民在進行著不斷地抗爭。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危機下的中國】材料一:條約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 表格1:列強在華強租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情況表材料二 1929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波及日本,為了擺脫經濟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發動侵略戰爭。日本軍部勢力和關東軍下決心要制造事端,武裝奪取中國東北。材料三 事變后,東北各族民眾與未撤走的東北軍愛國官兵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侵略。1931年11月,在東北軍將領馬占山的指揮下,中國守軍抱著“與城偕亡”的決心,守衛黑龍江省會齊齊哈爾,在嫩江橋與日軍血戰,多次擊退強敵。但終因孤軍無援、傷亡過大而撤退。【1937年的中國】圖1 上海守軍奮起抗擊日軍 圖2 八路軍在平型關伏擊日軍(1)材料一呈現的條約內容與哪一場戰爭相關?材料一與表格具有怎樣的關系?(2)請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日本之后制造了哪一場事變?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軍民具有怎樣的精神?(3)從圖1、圖2中任選其一,介紹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要求:標注事件名稱,影響)《2025年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中考零模歷史試題》參考答案1.B2.B3.C4.D5.A6.D7.A8.D9.B10.A11.D12.B13.C14.D15.C16.(1)地位、影響: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影響。朝代:秦朝;作用:統一文字使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順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2)選擇《齊民要術》,朝代:北朝;作者:賈思勰;地位或影響: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對后世農學的發展有深遠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選擇《農政全書》,朝代:明朝;作者:徐光啟;地位或影響: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17.(1)補充:①洋務運動;②戊戌變法;③思想文化。(2)措施:第一個五年計劃;成就示例:1956年,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3)政策:對外開放政策;特點:從沿海到內地,逐步開放(或點、線、面結合,全方位開放等)。(4)經驗:堅持改革開放;重視科技創新;注重工業發展;堅持民族平等團結等。(5)選擇a: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對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也有重要貢獻。18.(1)①光榮革命;②《權利法案》;歷史事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政治體制:君主立憲制。(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意義: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3)示例:觀點:制度創新是國家進步的重要動力。論證:郡縣制,秦朝統一后推行郡縣制,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鞏固了國家統一,推動了國家的發展。科舉制,隋朝創立科舉制,通過考試選拔人才,打破門第限制,為社會各階層提供了晉升通道,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提高了官員文化素質,推動了教育和文化的發展,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選擇封君封臣制、社會保障制度進行合理論證也)19.(1)戰爭:甲午中日戰爭;關系:《馬關條約》的簽訂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表格1反映了列強在中國劃分租借地和“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的情況。(2)事變:九一八事變;精神:中國軍民具有英勇抗爭、不屈不撓的愛國精神。(3)選擇圖1:事件名稱:淞滬會戰;影響: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選擇圖2:事件名稱:平型關大捷;影響: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