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3月鞏固練習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3月鞏固練習試卷

資源簡介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3月鞏固練習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17小題,每小題2分,共34分)
1.(2025八下·龍崗月考)下面是小明同學在線上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時看到的某會議上的選舉投票箱及簡介,該投票箱見證的歷史是 (  )
參與選舉投票的黨派: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人民救國會、九三學社、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等等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
D.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
【答案】D
【知識點】人民政協
【解析】【分析】據題干“參與選舉投票的黨派: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人民救國會、九三學社、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等等”,結合所學可知,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全體會議召開,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人民救國會、九三學社、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等民主黨派出席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初步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故選D項。
材料反映的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沒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排除A項。
21世紀初,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相關歷史知識。
2.(2025八下·龍崗月考)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掌全國政權的黨,擔負起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新國家、新社會的重任,使黨可以運用國家政權凝聚全國力量,解放并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富強。這表明新中國的成立 (  )
A.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 B.深刻影響了世界格局
C.為社會主義革命創造條件 D.增強了世界和平力量
【答案】C
【知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解析】【分析】據題干“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掌全國政權的黨……黨可以運用國家政權凝聚全國力量,解放并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富強”,結合所學可知,新中國的成立,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共產黨成為執政黨,能夠運用國家政權凝聚全國力量,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說明新中國的成立為社會主義革命創造條件,故選C項。
材料強調了共產黨可以運用國家政權凝聚全國力量,解放并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富強,沒有體現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擴大,排除A項。
材料強調了共產黨可以運用國家政權凝聚全國力量,解放并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富強,沒有涉及新中國成立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排除B項。
材料強調了共產黨可以運用國家政權凝聚全國力量,解放并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富強,沒有提及新中國成立增強了世界和平力量,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新中國的成立,試題難度不大,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3.(2025八下·龍崗月考)“它是西藏由貧窮落后走向文明進步的偉大轉折,西藏人民永遠擺脫帝國主義的侵略,與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在祖國大家庭里走上了團結、進步、發展的光明大道?!边@一評論是基于西藏 (  )
A.開始屬于中央管轄 B.實現和平解放
C.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D.農奴獲得解放
【答案】B
【知識點】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據題干“它是西藏由貧窮落后走向文明進步的偉大轉折,西藏人民永遠擺脫帝國主義的侵略……”,結合所學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合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西藏在祖國大家庭里走上了團結、進步、發展的光明大道,故選B項。
元朝設立宣政院,管理西藏軍民事務,標志西藏開始屬于中央管轄,排除A項。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排除C項。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百萬農奴翻身獲得解放,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西藏和平解放,試題難度不大,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4.(2025八下·龍崗月考)以下資料充分證明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源于 (  )
紀錄片《鴨綠江不會忘記》的片段
丹東市市民為前線志愿軍制作戰物資從這里源源不斷地運前線。
在抗美援朝期間,“男女老少齊動手,家家戶戶做炒面”,工人片段 們喊著“工廠即戰場,作衣物,機器即槍炮”的口號,往朝鮮醫務工作者組織大批醫療隊支援前線。
A.志愿軍的英勇作戰 B.正確的戰略和戰術
C.全國人民上下一心 D.國際社會大力援助
【答案】C
【知識點】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據題干“丹東市市民為前線志愿軍制作戰物資從這里源源不斷地運前線”“男女老少齊動手,家家戶戶做炒面”“工廠即戰場,作衣物,機器即槍炮”,結合所學可知,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為了支援戰爭、支援前線,祖國人民叫響“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的口號,全國上下開展了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運動,各族人民舉國同心支撐起這場事關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偉大抗爭,說明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源于全國人民上下一心,故選C項。
志愿軍的英勇作戰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A項。
正確的戰略和戰術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B項。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源于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團結一致,未有國際社會大力援助,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抗美援朝戰爭。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抗美援朝戰爭的相關史實。
5.(2025八下·龍崗月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沒收地主的土地、耕畜、農具、多余的糧食及其在農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財產不予沒收;保護中農(包括富裕中農在內)的土地及其他財產,不得侵犯;原耕農民租入的土地抽出分配時,應給原耕農民以適當的照顧。這樣做 (  )
A.使農民真正成為土地主人 B.提高了農村的生產力水平
C.有利于減少改革中的阻力 D.使土地私有制變為公有制
【答案】C
【知識點】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義
【解析】【分析】據題干“……但地主的其他財產不予沒收”“保護中農(包括富裕中農在內)的土地及其他財產,不得侵犯”“原耕農民租入的土地抽出分配時,應給原耕農民以適當的照顧”,結合所學可知,為有利于恢復和發展生產,新中國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注意維護地主的正當權益,保存中家富農的經濟利益不受損害,以減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故選C項。
土地改革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使農民真正成為土地主人,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A項。
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使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排除B項。
土地改革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并未實現土地公有制,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以土地改革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6.(2025八下·龍崗月考)八年級同學圍繞“一五”計劃展開探究,以下是他們搜集的相關史料,這表明“一五”計劃成功的原因是 (  )
·工人階級深入開展增產節約勞動競賽,努力增加生產,提高產品質量。
·農民階級積極向國家交售糧棉,供應各種農副產品。
·高等學校和各類專業技術學校的畢業生服從國家分配,奔赴各地的工廠礦山。
A.廣大人民群眾的鼎力支持 B.我國工業化基礎條件優越
C.黨和國家領導人正確領導 D.政策實施過程中及時調整
【答案】A
【知識點】第一個五年計劃
【解析】【分析】據題干“工人階級深入開展增產節約勞動競賽,努力增加生產,提高產品質量”“農民階級積極向國家交售糧棉,供應各種農副產品”“高等學校和各類專業技術學校的畢業生服從國家分配,奔赴各地的工廠礦山”可知,工人增產節約、農民積極交糧、學生奔赴工廠礦山,說明各界群眾紛紛努力生產,鼎立支持祖國建設,是“一五”計劃成功的主要原因,故選A項。
建國之初,我國工業化基礎薄弱,工業生產比較落后,排除B項。
黨和國家領導人正確領導是工“一五”計劃成功的原因之一,但材料未有相關信息體現,排除C項。
材料反映了群眾鼎立支持是“一五”計劃成功的重要原因,并未政策實施過程中及時調整,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7.(2025八下·龍崗月考)歷史實物承載著史學信息。小琦同學上網搜索發現了如下歷史實物圖片及相關報道。由此可知,小琦學習的內容是 (  )
袁老伯回憶道:“1953年我剛被分配到金山縣供銷社,社里一連幾天都在討論這件事。沒多久就是選舉的日子了,從沒見過劇場里能有那么多人,一個個拿著選民證排隊,進了劇場就給你的證上敲個章,就是這個“已選',說明已參加選舉?!?br/>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C.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優越性 D.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答案】A
【知識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解析】【分析】據題干“袁功釪的第一張選民證”“1953年我剛被分配到金山縣供銷社,社里一連幾天都在討論這件事……”,結合所學可知,1953年底,新中國進行了第一次全國規模的基層選舉,選舉產生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為1954年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準備,地熱能以小琦同學學習的內容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故選A項。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與題干時間“1953年”不符,排除B項。
1953年開始,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行農業生產合作,走集體化道路,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
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確立,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8.(2025八下·龍崗月考)毛澤東說:“如果我們不能······解決農業合作化的問題······我們就不能解決年年增長的商品糧食和工業原料的需要同現時主要農作物一般產量很低之間的矛盾,我們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事業就會遇到絕大的困難?!边@說明開展農業合作化 (  )
A.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業生產關系 B.徹底摧毀封建土地制度
C.是為適應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 D.能夠提升我國工業水平
【答案】C
【知識點】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解析】【分析】據題干“如果我們不能······解決農業合作化的問題·····我們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事業就會遇到絕大的困難”可知,毛澤東的講話說明,解決農業合作化問題,實現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是為了解決社會主義工業化面臨的商品糧食和原料需要的問題,以適應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故選C項。
農業合作化運動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業生產關系,與材料內容描述不符,排除A項。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徹底摧毀封建土地制度,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
開展農業合作化,走集體化道路,為工業化提供原料和市場,但并不能直接提升工業水平,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以農業合作化運動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9.(2025八下·龍崗月考)歷史課堂上,老師繪制了如下結構示意圖幫助學生學習。據此可知,“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的關系是 (  )
A.互為因果,繼承發展 B.相輔相成,目標一致
C.兩不相擾,獨立發展 D.相互矛盾,方向背離
【答案】B
【知識點】工業化起步;第一個五年計劃;農業、手工業合作化;公私合營
【解析】【分析】據題干“社會主義工業化”“社會主義改造”并結合所學可知,一化是主體,屬于生產力的發展,而三改是兩翼,是生產關系的變革,材料說明工業化是主體,三改造是兩翼,二者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目標一致,缺一不可,故選B項。
一化與三改并舉,生產力發展與生產關系變革同步進行,不存在因果繼承關系,排除A項。
一化與三改并舉,生產力發展與生產關系變革同步進行,并非兩不相擾,獨立發展,排除C項。
一化與三改并舉,生產力發展與生產關系變革同步進行,二者并非相互矛盾,方向背離,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思維導圖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的相關史實。
10.(2025八下·龍崗月考)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表的選項中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  )
選項 史實 推論
A 第一個五年計劃各項經濟建設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
B 1954年,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贖買政策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中的創舉
C 1966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 經濟的發展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
D “大躍進”運動推動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經濟建設必須遵循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工業化起步;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解析】【分析】據題干“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結合所學可知,1954年,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行“和平贖買政策”,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中的偉大創舉,由此說明B項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故選B項。
第一個五年計劃各項經濟建設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說明工業化建設取得初步成效,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的標志是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故A項史實與結論錯誤,排除A項。
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說明正確的政策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故C項史實與結論不符,排除C項。
“大躍進”運動嚴重地破壞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說明經濟建設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故D項史實與結論錯誤,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社會主義改造。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社會主義改造的相關史實。
11.(2025八下·龍崗月考)歌曲是時代的最強音。以下是摘自歌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部分歌詞。這體現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  )
改變中國命運的一九七八,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意義重大。 改革開放的步伐就在此刻出發, 那場偉大覺醒從此復興我中華。 ......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時代的洞察, 這場歷史轉折孕育巨大的變化。
A.使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B.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
C.是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D.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答案】C
【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解析】【分析】據題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的步伐就在此刻出發,那場偉大覺醒從此復興我中華”,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故選C項。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但并未實現偉大復興,排除A項。
1949年,新中國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與十一屆三中全會無關,排除B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非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形成,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2.(2025八下·龍崗月考)下面是鄧小平同志在1978年召開的一次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一段講話。鄧小平同志的這段講話 (  )
實事求是,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
A.實現了黨工作中心的轉移 B.推動了思想領域的撥亂反正
C.為農民致富開辟一條新路 D.實現了軍隊組織架構的重塑
【答案】B
【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
【解析】【分析】據題干“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實事求是,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鄧小平右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打破了長期以來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束縛,解放了思想,推動了思想領域的撥亂反正,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指導,故選B項。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轉移,排除A項。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農民致富開辟一條新路,排除C項。
實現了軍隊組織架構的重塑是我國軍隊改革的成果,與材料中鄧小平的講話不符合,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鄧小平關于實事求是的講話。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相關史實。
13.(2025八下·龍崗月考)實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崗村迎來大豐收,整個生產隊糧食總產量達13.3萬斤,相當于1955-1970年產量的總和。到1980年,鳳陽縣的糧食總產量比1979年又增長14.2%,許多農戶實現了“一年翻身”。這說明“大包干” (  )
A.改變了農村土地所有制 B.掀起了農業合作化的高潮
C.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D.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C
【知識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解析】【分析】據題干“實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崗村迎來大豐收,整個生產隊糧食總產量達13.3萬斤,相當于1955-1970年產量的總和……”,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了糧食產量,說明“大包干”適應了當時農村實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故選C項。
“大包干”下,農民獲得生產經營自主權,并未改變了農村土地所有制,排除A項。
1955年,全國農村掀起了農業合作化的高潮,推動了社會主義改造,排除B項。
1952年底,土地改革運動基本完成,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14.(2025八下·龍崗月考)國營企業早期改革也是以在全國廣泛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為主要特征的。實行經濟責任制,絕大部分試點企業選擇了“盈虧包干”的辦法,很快將其推向全國。這表明 (  )
A.我國的所有制結構發生改變 B.承包責任制的實施效果有異
C.國營企業改革逐漸陷入僵化 D.城市改革受到農村改革啟發
【答案】D
【知識點】國有企業改革
【解析】【分析】據題干“國營企業早期改革也是以在全國廣泛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為主要特征的……”,結合所學可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果,因此,國營企業早期改革在全國廣泛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明顯是借鑒了農村改革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經驗,故選D項。
國營企業的經濟責任制,增強了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并未發展企業所有制結構,排除A項。
材料強調了國企改革推廣了“盈虧包干”的辦法,并未說明承包責任制的實施效果,排除B項。
國營企業早期改革實行“盈虧包干”辦法,擴大了企業的經營權,增強了企業的活力,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以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5.(2025八下·龍崗月考)下面兩幅漫畫反映了20世紀60年代和21世紀初人們日常生活發生的變化。據此分析,該變化是由于我國( ?。?br/>A.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 B.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
C.“大躍進”持續推進 D.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
【答案】A
【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20世紀60年代和21世紀初人們日常生活發生的變化”“光有錢買不了東西”“握著錢不知買啥東西”等及所學可得出,20世紀60年代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實行計劃經濟,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開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A符合題意;
依據已學可知,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是在1953年到1957年,“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在1958年,BCD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觀察漫畫,結合所學分析歸納的能力,解題時需要緊扣兩幅漫畫,然后再聯系時代背景去分析歸納。
16.(2025八下·龍崗月考)對于人口遷移現象,美國學者E.S.Lee提出了系統的人口遷移理論—“推拉理論”,其含義是“人們之所以從此地到彼地,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遷入地的拉力”。20世紀80年代,我國掀起了向東南沿海移民的熱潮,其拉力主要是 (  )
A.東南沿海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小
B.東南沿海靠近港澳臺,便于發展經濟
C.東南沿海設經濟特區,率先對外開放
D.內地經濟相對落后,就業機會較少
【答案】C
【知識點】對外開放;經濟特區;對外開放區的擴大
【解析】【分析】據題干“20世紀80年代,我國掀起了向東南沿海移民的熱潮”,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80年代,我國實施改革開放,設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大經濟特區,推行對外開放,引進外資和技術,推動了經濟發展,這種“遷入地的拉力”吸引了內地勞動力向東南沿海遷移,故選C項。
對外開放,沿海經濟發展是內地向東南沿海移民的主要拉力,與“文革”影響無關,排除A項。
“東南沿??拷郯呐_,便于發展經濟”是開辟經濟特區的重要原因,不屬于向沿海移民的拉力,排除B項。
“內地經濟相對落后,就業機會較少”是原居地的推力,不屬于遷入地的拉力,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以改革開放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7.(2025八下·龍崗月考)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糧票與油票,實行糧油商品敞開供應。從此,各種票證逐步淡出歷史舞臺,象征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新時代是指( ?。?br/>A.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代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
C.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代
D.社會主義道路探索時代
【答案】B
【知識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解析】【分析】本題的關鍵信息是“1993年”。1992年10月在北京舉行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此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新階段。因而“新時代”是指市場經濟時代,排除ACD,選項B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二、非選擇題
18.(2025八下·龍崗月考)新中國成立后的30年時間里,我們進行了社會改造,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建設和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閱讀下列材料,從不同角度認識這一階段的歷史。
視角1 經濟建設
材料一 1953—1957年年均工農業生產增長速度表
時間 工業增長速度 重工業增長速度 輕工業增長速度 農業增長速度
1953—1957年 18% 25.4% 12.8% 4.5%
(注:本表數字見《偉大的十年》)
材料二 1956—1976社會主義建設成就(部分)
時期 行業 成就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1956—1966年) 鋼鐵 武漢、包頭鋼鐵基地建成
石油 大慶、勝利、大港油田,原油實現自給
現代工業 電子工業、原子能工業、航天工業從無到有發展起來
交通水利 蘭新、蘭青、包頭鐵路;“人造天河”紅旗渠
科技 1964年A 爆炸成功; 1965年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文化大革命”時期
(1966-1976年) 國防科技 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B
農業 1973年,C 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
——根據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中國歷史》整理
視角2 民主政治建設
材料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
視角3 社會改革
材料四 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農業合作化運動,推動了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為企業的公私合營。
視角4 模范先鋒引領
材料五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在面對艱苦的社會建設環境時,涌現出如下模范人物:
(1)材料一反映我國經濟建設的什么事件?期間增長速度最快的是哪一行業?請舉出一例當時該行業的重要成就。
(2)請補充A、B、C空缺部分的內容。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單分析上述成就的取得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影響。
(3)根據材料三,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所蘊含的理念。該憲法對我國民主政治建設具有怎樣的意義?
(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三大改造引發了怎樣的社會變革?
(5)請從上面圖片中任選一幅(除示例外)。結合人物光輝事跡進行圖片解讀。這些人物身上共同體現了怎樣的時代精神?
【示例】
選擇:圖1。
解讀:圖中人物為焦裕祿,他于1962年任河南蘭考縣委書記后,以身作則,親自帶隊到災區,治理當地的內澇、風沙、鹽堿災害,患病后仍頑強堅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被人民稱頌為“黨的好干部”。
【答案】(1)實施“一五計劃”;
重工業: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沈陽飛機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
(2)A.(第一顆)原子彈、B.東方紅一號、C.袁隆平
評價:“一五計劃”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培養和積累了我國經濟、科技、文化建設的骨干人才及相關建設經驗。
(3)理念:人民民主(或權力屬于人民)。
意義: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4)社會變革:實現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
(5)【示例1】
選擇:圖2。
解讀:圖中人物為王進喜,他于1960年帶領鉆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其間跳進泥漿池,制服了井噴,使得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開鉆,被譽為“鐵人”。以他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現出來的艱苦創業精神,被譽為“鐵人精神”。
【示例2】選擇:圖3。解讀:圖中人物為雷鋒,他干一行愛一行,在每個崗位上都兢兢業業地工作,甘當革命的螺絲釘,默默無聞地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被稱贊為“解放軍好戰士”?!袄卒h精神”教育和影響了幾代中國人。時代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知識點】工業化起步;三大改造;第一個五年計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解析】【分析】(1)事件:據材料一“1953—1957年年均工農業生產增長速度表”,結合所學可知,1953—1957年,我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推動了工農業生產迅速增長。
行業:據材料一“1953—1957年年均工農業生產增長速度表”可知,重工業增長速度達25.4%,遠高于輕工業和農業,增長速度最快。主要原因是“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建成了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沈陽飛機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等一大批重工業基地。
(2)內容:據材料二“ 1956—1976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結合所學可知,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1973年,袁隆平 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
評價:結合所學可知,“一五計劃”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培養和積累了我國經濟、科技、文化建設的骨干人才及相關建設經驗。
(3)理念:據材料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所蘊含的理念是人民民主(或權力屬于人民)。
意義:據材料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結合所學可知,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4)據材料四“……農業合作化運動,推動了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為企業的公私合營”,結合所學可知,社會主義改造實現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
(5)本題為開放性試題,依據題意任選一幅圖片,結合人物光輝事跡進行圖片解讀。要求史實正確,解讀清晰即可。如
選擇:圖2。
解讀:圖中人物為王進喜,他于1960年帶領鉆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其間跳進泥漿池,制服了井噴,使得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開鉆,被譽為“鐵人”。以他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現出來的艱苦創業精神,被譽為“鐵人精神”。
選擇:圖3。
解讀:圖中人物為雷鋒,他干一行愛一行,在每個崗位上都兢兢業業地工作,甘當革命的螺絲釘,默默無聞地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被稱贊為“解放軍好戰士”?!袄卒h精神”教育和影響了幾代中國人。時代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故答案為:(1)實施“一五計劃”;重工業: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沈陽飛機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2)A.(第一顆)原子彈、B.東方紅一號、C.袁隆平評價:“一五計劃”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培養和積累了我國經濟、科技、文化建設的骨干人才及相關建設經驗。(3)理念:人民民主(或權力屬于人民)。意義: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4)社會變革:實現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5)【示例1】選擇:圖2。解讀:圖中人物為王進喜,他于1960年帶領鉆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其間跳進泥漿池,制服了井噴,使得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開鉆,被譽為“鐵人”。以他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現出來的艱苦創業精神,被譽為“鐵人精神”?!臼纠?】選擇:圖3。解讀:圖中人物為雷鋒,他干一行愛一行,在每個崗位上都兢兢業業地工作,甘當革命的螺絲釘,默默無聞地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被稱贊為“解放軍好戰士”?!袄卒h精神”教育和影響了幾代中國人。時代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一五計劃”。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一五計劃”的相關歷史知識。
(2)本題主要考查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的相關史實。
(3)本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4)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社會主義改造,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5)本題為開放性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19.(2025八下·龍崗月考) 經過70多年的發展,我國經濟體量已經穩居世界第二。閱讀下列材料,了解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歷程,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圖說農村變革】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曾先后四次變革、調整農村生產關系。以下四幅圖片再現了這四次變革與調整的情節。
材料二 【漫畫說國企改革】
材料三 【梳理開放進程】
經過15年的艱苦談判,我國于2001年11月10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此為標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段覈鴮ν忾_放以加入世貿組織為標志進入新階段》(《南方經濟》2003.5)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材料四 【數據說中國成就】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下列數據展示改革開放的部分成果。1978年我國的經濟總量僅居于世界第10位,2010年以來我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1)問題一:按照政策調整的先后順序給圖片排序(只寫序號)結合所學知識,說說農村生產關系的四次變革、調整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2)問題二:認真閱讀以上三幅漫畫,請從所有制結構、管理體制、分配制度任選一個角度說說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3)問題三:讀“我國改革開放時空示意圖”,20世紀90年代前后我國形成怎樣的對外開放格局?根據材料三,我國對外開放實施“走出去”戰略以什么事件為標志?十九大后,我國對外開放的建設重點是什么?
(4)問題四:根據材料四的數據并結合所學知識,以“改革開放·飛速發展”為主題,自擬一個觀點,加以闡釋或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
【答案】(1)排序:②④①③
啟示: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國情,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要保護人民群眾利益,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調整政策,促進經濟發展等
(2)①所有制結構:從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②管理體制: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
③分配制度: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選擇其中一項即可。
(3)格局: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事件: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重點: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
(4)示例: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率先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推開,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國有企業經過改革,擁有了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企業經濟效益、職工收入有了提高,克服了“大鍋飯”的弊病;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活力。
1980年,我們對外開放,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深圳從小漁村,變成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城市,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2010年以來,我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經濟增長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綜上所述,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知識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國有企業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開放區的擴大
【解析】【分析】(1)排序: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可知,①人民公社好,1958年;②《土地改革法》,1950年;③農民領取承包合同書,1978年;④農民申請加入合作社會,1953年。由此可知,按照政策調整的先后順序給圖片排序正確的是②④①③。
啟示:結合所學可知,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國情,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要保護人民群眾利益,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調整政策,促進經濟發展等。
(2)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從所有制結構、管理體制、分配制度任選一個角度說說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注意史實正確,表達清晰即可。據材料二“圖一生產經營”,結合所學可知,第一幅漫畫反映我國管理體制的變化,即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據材料二“圖二”“我們一起辦廠,放心,我不會虧待你們”等,結合所學可知,第二幅漫畫反映了分配體制的改革變化,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據材料二“圖三”“公有制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結合所學可知,漫畫三反映了我國所有制結構的變化,即從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3)格局:據材料三“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等,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90年代前后我國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事件:據材料三“我國于2001年11月10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此為標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結合所學可知,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我國對外開放實施“走出去”戰略形成。
重點:據材料三“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結合所學可知,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召開,習近平倡導“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4)本題為觀點論述試題。依據題意,以“改革開放·飛速發展”為主題,自擬一個觀點,加以闡釋或說明。觀點:據材料四“1978年我國的經濟總量僅居于世界第10位,2010年以來我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結合所學知識,可提取觀點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其次是論述觀點:圍繞所提取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以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格局等基本史實展開分析闡述,言之成理即可。最后總結升華,強調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故答案為:(1)排序:②④①③。啟示: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國情,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要保護人民群眾利益,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調整政策,促進經濟發展等。(2)①所有制結構:從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②管理體制: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 ③分配制度: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選擇其中一項即可。(3)格局: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事件: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重點: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4)示例: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率先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推開,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國有企業經過改革,擁有了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企業經濟效益、職工收入有了提高,克服了“大鍋飯”的弊??;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活力。1980年,我們對外開放,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深圳從小漁村,變成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城市,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2010年以來,我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經濟增長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綜上所述,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建國后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建國后農村生產關系調整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相關史實。
(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相關史實。
(4)本題為觀點論述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 / 1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3月鞏固練習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17小題,每小題2分,共34分)
1.(2025八下·龍崗月考)下面是小明同學在線上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時看到的某會議上的選舉投票箱及簡介,該投票箱見證的歷史是 (  )
參與選舉投票的黨派: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人民救國會、九三學社、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等等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
D.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
2.(2025八下·龍崗月考)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掌全國政權的黨,擔負起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新國家、新社會的重任,使黨可以運用國家政權凝聚全國力量,解放并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富強。這表明新中國的成立 (  )
A.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 B.深刻影響了世界格局
C.為社會主義革命創造條件 D.增強了世界和平力量
3.(2025八下·龍崗月考)“它是西藏由貧窮落后走向文明進步的偉大轉折,西藏人民永遠擺脫帝國主義的侵略,與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在祖國大家庭里走上了團結、進步、發展的光明大道。”這一評論是基于西藏 (  )
A.開始屬于中央管轄 B.實現和平解放
C.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D.農奴獲得解放
4.(2025八下·龍崗月考)以下資料充分證明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源于 (  )
紀錄片《鴨綠江不會忘記》的片段
丹東市市民為前線志愿軍制作戰物資從這里源源不斷地運前線。
在抗美援朝期間,“男女老少齊動手,家家戶戶做炒面”,工人片段 們喊著“工廠即戰場,作衣物,機器即槍炮”的口號,往朝鮮醫務工作者組織大批醫療隊支援前線。
A.志愿軍的英勇作戰 B.正確的戰略和戰術
C.全國人民上下一心 D.國際社會大力援助
5.(2025八下·龍崗月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沒收地主的土地、耕畜、農具、多余的糧食及其在農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財產不予沒收;保護中農(包括富裕中農在內)的土地及其他財產,不得侵犯;原耕農民租入的土地抽出分配時,應給原耕農民以適當的照顧。這樣做 (  )
A.使農民真正成為土地主人 B.提高了農村的生產力水平
C.有利于減少改革中的阻力 D.使土地私有制變為公有制
6.(2025八下·龍崗月考)八年級同學圍繞“一五”計劃展開探究,以下是他們搜集的相關史料,這表明“一五”計劃成功的原因是 (  )
·工人階級深入開展增產節約勞動競賽,努力增加生產,提高產品質量。
·農民階級積極向國家交售糧棉,供應各種農副產品。
·高等學校和各類專業技術學校的畢業生服從國家分配,奔赴各地的工廠礦山。
A.廣大人民群眾的鼎力支持 B.我國工業化基礎條件優越
C.黨和國家領導人正確領導 D.政策實施過程中及時調整
7.(2025八下·龍崗月考)歷史實物承載著史學信息。小琦同學上網搜索發現了如下歷史實物圖片及相關報道。由此可知,小琦學習的內容是 (  )
袁老伯回憶道:“1953年我剛被分配到金山縣供銷社,社里一連幾天都在討論這件事。沒多久就是選舉的日子了,從沒見過劇場里能有那么多人,一個個拿著選民證排隊,進了劇場就給你的證上敲個章,就是這個“已選',說明已參加選舉?!?br/>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C.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優越性 D.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8.(2025八下·龍崗月考)毛澤東說:“如果我們不能······解決農業合作化的問題······我們就不能解決年年增長的商品糧食和工業原料的需要同現時主要農作物一般產量很低之間的矛盾,我們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事業就會遇到絕大的困難。”這說明開展農業合作化 (  )
A.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業生產關系 B.徹底摧毀封建土地制度
C.是為適應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 D.能夠提升我國工業水平
9.(2025八下·龍崗月考)歷史課堂上,老師繪制了如下結構示意圖幫助學生學習。據此可知,“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的關系是 (  )
A.互為因果,繼承發展 B.相輔相成,目標一致
C.兩不相擾,獨立發展 D.相互矛盾,方向背離
10.(2025八下·龍崗月考)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表的選項中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  )
選項 史實 推論
A 第一個五年計劃各項經濟建設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
B 1954年,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贖買政策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中的創舉
C 1966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 經濟的發展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
D “大躍進”運動推動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經濟建設必須遵循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A.A B.B C.C D.D
11.(2025八下·龍崗月考)歌曲是時代的最強音。以下是摘自歌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部分歌詞。這體現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  )
改變中國命運的一九七八,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意義重大。 改革開放的步伐就在此刻出發, 那場偉大覺醒從此復興我中華。 ......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時代的洞察, 這場歷史轉折孕育巨大的變化。
A.使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B.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
C.是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D.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2.(2025八下·龍崗月考)下面是鄧小平同志在1978年召開的一次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一段講話。鄧小平同志的這段講話 (  )
實事求是,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過去我們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勝利,是靠實事求是;現在我們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同樣要靠實事求是。
A.實現了黨工作中心的轉移 B.推動了思想領域的撥亂反正
C.為農民致富開辟一條新路 D.實現了軍隊組織架構的重塑
13.(2025八下·龍崗月考)實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崗村迎來大豐收,整個生產隊糧食總產量達13.3萬斤,相當于1955-1970年產量的總和。到1980年,鳳陽縣的糧食總產量比1979年又增長14.2%,許多農戶實現了“一年翻身”。這說明“大包干” (  )
A.改變了農村土地所有制 B.掀起了農業合作化的高潮
C.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D.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
14.(2025八下·龍崗月考)國營企業早期改革也是以在全國廣泛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為主要特征的。實行經濟責任制,絕大部分試點企業選擇了“盈虧包干”的辦法,很快將其推向全國。這表明 (  )
A.我國的所有制結構發生改變 B.承包責任制的實施效果有異
C.國營企業改革逐漸陷入僵化 D.城市改革受到農村改革啟發
15.(2025八下·龍崗月考)下面兩幅漫畫反映了20世紀60年代和21世紀初人們日常生活發生的變化。據此分析,該變化是由于我國(  )
A.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 B.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
C.“大躍進”持續推進 D.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
16.(2025八下·龍崗月考)對于人口遷移現象,美國學者E.S.Lee提出了系統的人口遷移理論—“推拉理論”,其含義是“人們之所以從此地到彼地,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遷入地的拉力”。20世紀80年代,我國掀起了向東南沿海移民的熱潮,其拉力主要是 (  )
A.東南沿海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小
B.東南沿??拷郯呐_,便于發展經濟
C.東南沿海設經濟特區,率先對外開放
D.內地經濟相對落后,就業機會較少
17.(2025八下·龍崗月考)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糧票與油票,實行糧油商品敞開供應。從此,各種票證逐步淡出歷史舞臺,象征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新時代是指( ?。?br/>A.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代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
C.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代
D.社會主義道路探索時代
二、非選擇題
18.(2025八下·龍崗月考)新中國成立后的30年時間里,我們進行了社會改造,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建設和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閱讀下列材料,從不同角度認識這一階段的歷史。
視角1 經濟建設
材料一 1953—1957年年均工農業生產增長速度表
時間 工業增長速度 重工業增長速度 輕工業增長速度 農業增長速度
1953—1957年 18% 25.4% 12.8% 4.5%
(注:本表數字見《偉大的十年》)
材料二 1956—1976社會主義建設成就(部分)
時期 行業 成就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1956—1966年) 鋼鐵 武漢、包頭鋼鐵基地建成
石油 大慶、勝利、大港油田,原油實現自給
現代工業 電子工業、原子能工業、航天工業從無到有發展起來
交通水利 蘭新、蘭青、包頭鐵路;“人造天河”紅旗渠
科技 1964年A 爆炸成功; 1965年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文化大革命”時期
(1966-1976年) 國防科技 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B
農業 1973年,C 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
——根據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中國歷史》整理
視角2 民主政治建設
材料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
視角3 社會改革
材料四 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農業合作化運動,推動了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為企業的公私合營。
視角4 模范先鋒引領
材料五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在面對艱苦的社會建設環境時,涌現出如下模范人物:
(1)材料一反映我國經濟建設的什么事件?期間增長速度最快的是哪一行業?請舉出一例當時該行業的重要成就。
(2)請補充A、B、C空缺部分的內容。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單分析上述成就的取得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影響。
(3)根據材料三,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所蘊含的理念。該憲法對我國民主政治建設具有怎樣的意義?
(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三大改造引發了怎樣的社會變革?
(5)請從上面圖片中任選一幅(除示例外)。結合人物光輝事跡進行圖片解讀。這些人物身上共同體現了怎樣的時代精神?
【示例】
選擇:圖1。
解讀:圖中人物為焦裕祿,他于1962年任河南蘭考縣委書記后,以身作則,親自帶隊到災區,治理當地的內澇、風沙、鹽堿災害,患病后仍頑強堅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被人民稱頌為“黨的好干部”。
19.(2025八下·龍崗月考) 經過70多年的發展,我國經濟體量已經穩居世界第二。閱讀下列材料,了解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歷程,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圖說農村變革】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曾先后四次變革、調整農村生產關系。以下四幅圖片再現了這四次變革與調整的情節。
材料二 【漫畫說國企改革】
材料三 【梳理開放進程】
經過15年的艱苦談判,我國于2001年11月10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此為標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我國對外開放以加入世貿組織為標志進入新階段》(《南方經濟》2003.5)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材料四 【數據說中國成就】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下列數據展示改革開放的部分成果。1978年我國的經濟總量僅居于世界第10位,2010年以來我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1)問題一:按照政策調整的先后順序給圖片排序(只寫序號)結合所學知識,說說農村生產關系的四次變革、調整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2)問題二:認真閱讀以上三幅漫畫,請從所有制結構、管理體制、分配制度任選一個角度說說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3)問題三:讀“我國改革開放時空示意圖”,20世紀90年代前后我國形成怎樣的對外開放格局?根據材料三,我國對外開放實施“走出去”戰略以什么事件為標志?十九大后,我國對外開放的建設重點是什么?
(4)問題四:根據材料四的數據并結合所學知識,以“改革開放·飛速發展”為主題,自擬一個觀點,加以闡釋或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人民政協
【解析】【分析】據題干“參與選舉投票的黨派: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人民救國會、九三學社、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等等”,結合所學可知,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全體會議召開,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人民救國會、九三學社、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等民主黨派出席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初步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故選D項。
材料反映的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沒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排除A項。
21世紀初,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相關歷史知識。
2.【答案】C
【知識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解析】【分析】據題干“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掌全國政權的黨……黨可以運用國家政權凝聚全國力量,解放并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富強”,結合所學可知,新中國的成立,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共產黨成為執政黨,能夠運用國家政權凝聚全國力量,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說明新中國的成立為社會主義革命創造條件,故選C項。
材料強調了共產黨可以運用國家政權凝聚全國力量,解放并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富強,沒有體現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擴大,排除A項。
材料強調了共產黨可以運用國家政權凝聚全國力量,解放并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富強,沒有涉及新中國成立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排除B項。
材料強調了共產黨可以運用國家政權凝聚全國力量,解放并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富強,沒有提及新中國成立增強了世界和平力量,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新中國的成立,試題難度不大,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3.【答案】B
【知識點】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據題干“它是西藏由貧窮落后走向文明進步的偉大轉折,西藏人民永遠擺脫帝國主義的侵略……”,結合所學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合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西藏在祖國大家庭里走上了團結、進步、發展的光明大道,故選B項。
元朝設立宣政院,管理西藏軍民事務,標志西藏開始屬于中央管轄,排除A項。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排除C項。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百萬農奴翻身獲得解放,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西藏和平解放,試題難度不大,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4.【答案】C
【知識點】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據題干“丹東市市民為前線志愿軍制作戰物資從這里源源不斷地運前線”“男女老少齊動手,家家戶戶做炒面”“工廠即戰場,作衣物,機器即槍炮”,結合所學可知,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為了支援戰爭、支援前線,祖國人民叫響“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的口號,全國上下開展了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運動,各族人民舉國同心支撐起這場事關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偉大抗爭,說明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源于全國人民上下一心,故選C項。
志愿軍的英勇作戰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A項。
正確的戰略和戰術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B項。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源于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團結一致,未有國際社會大力援助,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抗美援朝戰爭。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抗美援朝戰爭的相關史實。
5.【答案】C
【知識點】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義
【解析】【分析】據題干“……但地主的其他財產不予沒收”“保護中農(包括富裕中農在內)的土地及其他財產,不得侵犯”“原耕農民租入的土地抽出分配時,應給原耕農民以適當的照顧”,結合所學可知,為有利于恢復和發展生產,新中國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注意維護地主的正當權益,保存中家富農的經濟利益不受損害,以減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故選C項。
土地改革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使農民真正成為土地主人,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A項。
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使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排除B項。
土地改革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并未實現土地公有制,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以土地改革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6.【答案】A
【知識點】第一個五年計劃
【解析】【分析】據題干“工人階級深入開展增產節約勞動競賽,努力增加生產,提高產品質量”“農民階級積極向國家交售糧棉,供應各種農副產品”“高等學校和各類專業技術學校的畢業生服從國家分配,奔赴各地的工廠礦山”可知,工人增產節約、農民積極交糧、學生奔赴工廠礦山,說明各界群眾紛紛努力生產,鼎立支持祖國建設,是“一五”計劃成功的主要原因,故選A項。
建國之初,我國工業化基礎薄弱,工業生產比較落后,排除B項。
黨和國家領導人正確領導是工“一五”計劃成功的原因之一,但材料未有相關信息體現,排除C項。
材料反映了群眾鼎立支持是“一五”計劃成功的重要原因,并未政策實施過程中及時調整,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7.【答案】A
【知識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解析】【分析】據題干“袁功釪的第一張選民證”“1953年我剛被分配到金山縣供銷社,社里一連幾天都在討論這件事……”,結合所學可知,1953年底,新中國進行了第一次全國規模的基層選舉,選舉產生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為1954年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準備,地熱能以小琦同學學習的內容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故選A項。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與題干時間“1953年”不符,排除B項。
1953年開始,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行農業生產合作,走集體化道路,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
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確立,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8.【答案】C
【知識點】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解析】【分析】據題干“如果我們不能······解決農業合作化的問題·····我們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事業就會遇到絕大的困難”可知,毛澤東的講話說明,解決農業合作化問題,實現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是為了解決社會主義工業化面臨的商品糧食和原料需要的問題,以適應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故選C項。
農業合作化運動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業生產關系,與材料內容描述不符,排除A項。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徹底摧毀封建土地制度,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
開展農業合作化,走集體化道路,為工業化提供原料和市場,但并不能直接提升工業水平,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以農業合作化運動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9.【答案】B
【知識點】工業化起步;第一個五年計劃;農業、手工業合作化;公私合營
【解析】【分析】據題干“社會主義工業化”“社會主義改造”并結合所學可知,一化是主體,屬于生產力的發展,而三改是兩翼,是生產關系的變革,材料說明工業化是主體,三改造是兩翼,二者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目標一致,缺一不可,故選B項。
一化與三改并舉,生產力發展與生產關系變革同步進行,不存在因果繼承關系,排除A項。
一化與三改并舉,生產力發展與生產關系變革同步進行,并非兩不相擾,獨立發展,排除C項。
一化與三改并舉,生產力發展與生產關系變革同步進行,二者并非相互矛盾,方向背離,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思維導圖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的相關史實。
10.【答案】B
【知識點】工業化起步;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解析】【分析】據題干“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結合所學可知,1954年,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行“和平贖買政策”,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中的偉大創舉,由此說明B項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故選B項。
第一個五年計劃各項經濟建設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說明工業化建設取得初步成效,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的標志是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故A項史實與結論錯誤,排除A項。
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說明正確的政策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故C項史實與結論不符,排除C項。
“大躍進”運動嚴重地破壞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說明經濟建設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故D項史實與結論錯誤,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社會主義改造。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社會主義改造的相關史實。
11.【答案】C
【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解析】【分析】據題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的步伐就在此刻出發,那場偉大覺醒從此復興我中華”,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故選C項。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但并未實現偉大復興,排除A項。
1949年,新中國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與十一屆三中全會無關,排除B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非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形成,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2.【答案】B
【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
【解析】【分析】據題干“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實事求是,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鄧小平右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打破了長期以來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束縛,解放了思想,推動了思想領域的撥亂反正,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指導,故選B項。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轉移,排除A項。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農民致富開辟一條新路,排除C項。
實現了軍隊組織架構的重塑是我國軍隊改革的成果,與材料中鄧小平的講話不符合,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鄧小平關于實事求是的講話。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相關史實。
13.【答案】C
【知識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解析】【分析】據題干“實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崗村迎來大豐收,整個生產隊糧食總產量達13.3萬斤,相當于1955-1970年產量的總和……”,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了糧食產量,說明“大包干”適應了當時農村實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故選C項。
“大包干”下,農民獲得生產經營自主權,并未改變了農村土地所有制,排除A項。
1955年,全國農村掀起了農業合作化的高潮,推動了社會主義改造,排除B項。
1952年底,土地改革運動基本完成,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14.【答案】D
【知識點】國有企業改革
【解析】【分析】據題干“國營企業早期改革也是以在全國廣泛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為主要特征的……”,結合所學可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果,因此,國營企業早期改革在全國廣泛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明顯是借鑒了農村改革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經驗,故選D項。
國營企業的經濟責任制,增強了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并未發展企業所有制結構,排除A項。
材料強調了國企改革推廣了“盈虧包干”的辦法,并未說明承包責任制的實施效果,排除B項。
國營企業早期改革實行“盈虧包干”辦法,擴大了企業的經營權,增強了企業的活力,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以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5.【答案】A
【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中“20世紀60年代和21世紀初人們日常生活發生的變化”“光有錢買不了東西”“握著錢不知買啥東西”等及所學可得出,20世紀60年代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實行計劃經濟,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開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A符合題意;
依據已學可知,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是在1953年到1957年,“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在1958年,BCD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觀察漫畫,結合所學分析歸納的能力,解題時需要緊扣兩幅漫畫,然后再聯系時代背景去分析歸納。
16.【答案】C
【知識點】對外開放;經濟特區;對外開放區的擴大
【解析】【分析】據題干“20世紀80年代,我國掀起了向東南沿海移民的熱潮”,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80年代,我國實施改革開放,設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大經濟特區,推行對外開放,引進外資和技術,推動了經濟發展,這種“遷入地的拉力”吸引了內地勞動力向東南沿海遷移,故選C項。
對外開放,沿海經濟發展是內地向東南沿海移民的主要拉力,與“文革”影響無關,排除A項。
“東南沿??拷郯呐_,便于發展經濟”是開辟經濟特區的重要原因,不屬于向沿海移民的拉力,排除B項。
“內地經濟相對落后,就業機會較少”是原居地的推力,不屬于遷入地的拉力,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以改革開放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7.【答案】B
【知識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解析】【分析】本題的關鍵信息是“1993年”。1992年10月在北京舉行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此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新階段。因而“新時代”是指市場經濟時代,排除ACD,選項B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18.【答案】(1)實施“一五計劃”;
重工業: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沈陽飛機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
(2)A.(第一顆)原子彈、B.東方紅一號、C.袁隆平
評價:“一五計劃”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培養和積累了我國經濟、科技、文化建設的骨干人才及相關建設經驗。
(3)理念:人民民主(或權力屬于人民)。
意義: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4)社會變革:實現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
(5)【示例1】
選擇:圖2。
解讀:圖中人物為王進喜,他于1960年帶領鉆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其間跳進泥漿池,制服了井噴,使得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開鉆,被譽為“鐵人”。以他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現出來的艱苦創業精神,被譽為“鐵人精神”。
【示例2】選擇:圖3。解讀:圖中人物為雷鋒,他干一行愛一行,在每個崗位上都兢兢業業地工作,甘當革命的螺絲釘,默默無聞地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被稱贊為“解放軍好戰士”?!袄卒h精神”教育和影響了幾代中國人。時代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知識點】工業化起步;三大改造;第一個五年計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解析】【分析】(1)事件:據材料一“1953—1957年年均工農業生產增長速度表”,結合所學可知,1953—1957年,我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推動了工農業生產迅速增長。
行業:據材料一“1953—1957年年均工農業生產增長速度表”可知,重工業增長速度達25.4%,遠高于輕工業和農業,增長速度最快。主要原因是“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建成了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沈陽飛機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等一大批重工業基地。
(2)內容:據材料二“ 1956—1976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結合所學可知,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1973年,袁隆平 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
評價:結合所學可知,“一五計劃”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培養和積累了我國經濟、科技、文化建設的骨干人才及相關建設經驗。
(3)理念:據材料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所蘊含的理念是人民民主(或權力屬于人民)。
意義:據材料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結合所學可知,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4)據材料四“……農業合作化運動,推動了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為企業的公私合營”,結合所學可知,社會主義改造實現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
(5)本題為開放性試題,依據題意任選一幅圖片,結合人物光輝事跡進行圖片解讀。要求史實正確,解讀清晰即可。如
選擇:圖2。
解讀:圖中人物為王進喜,他于1960年帶領鉆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其間跳進泥漿池,制服了井噴,使得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開鉆,被譽為“鐵人”。以他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現出來的艱苦創業精神,被譽為“鐵人精神”。
選擇:圖3。
解讀:圖中人物為雷鋒,他干一行愛一行,在每個崗位上都兢兢業業地工作,甘當革命的螺絲釘,默默無聞地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被稱贊為“解放軍好戰士”?!袄卒h精神”教育和影響了幾代中國人。時代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故答案為:(1)實施“一五計劃”;重工業: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沈陽飛機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2)A.(第一顆)原子彈、B.東方紅一號、C.袁隆平評價:“一五計劃”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培養和積累了我國經濟、科技、文化建設的骨干人才及相關建設經驗。(3)理念:人民民主(或權力屬于人民)。意義: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4)社會變革:實現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5)【示例1】選擇:圖2。解讀:圖中人物為王進喜,他于1960年帶領鉆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其間跳進泥漿池,制服了井噴,使得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開鉆,被譽為“鐵人”。以他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現出來的艱苦創業精神,被譽為“鐵人精神”?!臼纠?】選擇:圖3。解讀:圖中人物為雷鋒,他干一行愛一行,在每個崗位上都兢兢業業地工作,甘當革命的螺絲釘,默默無聞地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被稱贊為“解放軍好戰士”。“雷鋒精神”教育和影響了幾代中國人。時代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一五計劃”。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一五計劃”的相關歷史知識。
(2)本題主要考查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的相關史實。
(3)本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4)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社會主義改造,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5)本題為開放性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19.【答案】(1)排序:②④①③
啟示: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國情,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要保護人民群眾利益,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調整政策,促進經濟發展等
(2)①所有制結構:從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②管理體制: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
③分配制度: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選擇其中一項即可。
(3)格局: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事件: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重點: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
(4)示例: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率先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推開,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國有企業經過改革,擁有了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企業經濟效益、職工收入有了提高,克服了“大鍋飯”的弊?。徽{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活力。
1980年,我們對外開放,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深圳從小漁村,變成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城市,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2010年以來,我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經濟增長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綜上所述,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知識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國有企業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開放區的擴大
【解析】【分析】(1)排序: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可知,①人民公社好,1958年;②《土地改革法》,1950年;③農民領取承包合同書,1978年;④農民申請加入合作社會,1953年。由此可知,按照政策調整的先后順序給圖片排序正確的是②④①③。
啟示:結合所學可知,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國情,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要保護人民群眾利益,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調整政策,促進經濟發展等。
(2)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從所有制結構、管理體制、分配制度任選一個角度說說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注意史實正確,表達清晰即可。據材料二“圖一生產經營”,結合所學可知,第一幅漫畫反映我國管理體制的變化,即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據材料二“圖二”“我們一起辦廠,放心,我不會虧待你們”等,結合所學可知,第二幅漫畫反映了分配體制的改革變化,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據材料二“圖三”“公有制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結合所學可知,漫畫三反映了我國所有制結構的變化,即從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3)格局:據材料三“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等,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90年代前后我國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事件:據材料三“我國于2001年11月10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此為標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結合所學可知,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我國對外開放實施“走出去”戰略形成。
重點:據材料三“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結合所學可知,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召開,習近平倡導“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4)本題為觀點論述試題。依據題意,以“改革開放·飛速發展”為主題,自擬一個觀點,加以闡釋或說明。觀點:據材料四“1978年我國的經濟總量僅居于世界第10位,2010年以來我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結合所學知識,可提取觀點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其次是論述觀點:圍繞所提取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以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格局等基本史實展開分析闡述,言之成理即可。最后總結升華,強調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故答案為:(1)排序:②④①③。啟示: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國情,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要保護人民群眾利益,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調整政策,促進經濟發展等。(2)①所有制結構:從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②管理體制: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 ③分配制度: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選擇其中一項即可。(3)格局: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事件: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重點: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4)示例: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率先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推開,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國有企業經過改革,擁有了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企業經濟效益、職工收入有了提高,克服了“大鍋飯”的弊病;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活力。1980年,我們對外開放,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深圳從小漁村,變成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城市,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2010年以來,我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經濟增長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綜上所述,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建國后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建國后農村生產關系調整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相關史實。
(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相關史實。
(4)本題為觀點論述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野县| 东至县| 固镇县| 舒城县| 金湖县| 周口市| 台中县| 湾仔区| 临猗县| 江北区| 新竹市| 安宁市| 营口市| 大新县| 如皋市| 舞钢市| 阿坝| 辽宁省| 吉安县| 济源市| 德庆县| 五华县| 剑川县| 大竹县| 洛浦县| 广南县| 平江县| 博罗县| 大庆市| 玛曲县| 黔西县| 天全县| 奈曼旗| 普安县| 南通市| 利津县| 汉寿县| 富民县| 临夏市| 宝鸡市| 张家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