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下19《紫藤蘿瀑布》教學設計教學目標語言建構與運用:品析文章語句,體會作者筆下紫藤蘿花的特點。思維發展與提升: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方法寫景狀物,表達真情實感。審美鑒賞與創造:通過整合同類信息理清作者的游蹤,體會本文采用定點換景、視角轉換的角度表現游蹤的特點。文化傳承與理解: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和熱愛生活的情趣。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對紫藤蘿瀑布的細膩描寫,品味文章含蓄雋永的語言,理解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態度。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展示紫藤蘿花的圖片,介紹紫藤蘿這種植物:紫藤蘿是一種攀援纏繞性大藤本植物,每逢花期,一串串碩大的花穗垂掛枝頭,紫中帶藍,燦若云霞,如夢如幻 。今天,讓我們跟隨作家宗璞的腳步,一起去欣賞她筆下那如詩如畫的《紫藤蘿瀑布》。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宗璞,當代女作家,原名馮鐘璞 ,她的作品多以細膩的筆觸和深刻的思考著稱?!蹲咸偬}瀑布》寫于1982年5月,當時作者的小弟身患絕癥,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看到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寫成此文。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 教師配樂范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字音、節奏和語氣,同時在腦海中勾勒出文中描繪的畫面。2. 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文章圍繞紫藤蘿瀑布寫了哪些內容?可分為幾個部分?明確:文章圍繞紫藤蘿瀑布,按照“賞花—憶花—悟花”的順序,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 - 6段)描寫眼前盛開的紫藤蘿花,展現花的美麗繁盛;第二部分(7 - 9段)回憶十多年前紫藤蘿花的稀落,與眼前的花形成對比;第三部分(10 - 11段)由紫藤蘿花的盛衰感悟到生命的哲理。(教師板書:賞花、憶花、悟花)四、精讀課文,品味語言(一) 分組討論,賞析“賞花”部分(1 - 6段)1、文中的紫藤蘿花有什么特點?通過哪些方面體現這個特點的?明確:盛花形、花色、花香、花姿2、作者在介紹紫藤蘿的時候采用了什么寫作順序?明確: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花瀑——花穗——花朵)3、作者是從哪些角度描寫紫藤蘿花的?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二)自主學習,賞析“憶花”部分(7 - 9段)作者回憶起十多年前的紫藤蘿花,那時的花是怎樣的?與眼前的花形成怎樣的對比?這樣寫有什么作用?明確:十多年前的紫藤蘿花稀落、伶仃,甚至被拆掉,與眼前盛開的生機勃勃的紫藤蘿花形成鮮明對比。通過對比,突出了紫藤蘿花頑強的生命力,為下文作者感悟生命的哲理做鋪墊。(三)共同探究,賞析“悟花”部分(10 - 11段) 作者從紫藤蘿花的盛衰中感悟到了什么?如何理解“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 花和人在生命的歷程中都會遭遇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永不停息的。紫藤蘿花歷經劫難后依然能燦爛盛放,人生也應如此,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挫折,都要保持對生命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望,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這是文章的主旨句,點明了作者對生命的深刻思考和積極態度。五、深入探究,體會情感1. 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的情感在文中是如何變化的?明確:作者最初看到紫藤蘿花時,被花的美麗和繁盛所吸引,心情是驚喜、贊嘆的;回憶起十多年前紫藤蘿花的不幸遭遇,心中充滿了感慨和對過去的傷痛;最后從紫藤蘿花的重新盛開中獲得啟示,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心情變得寧靜、喜悅,充滿了對生命的熱愛和對未來的信心。2. 作者的情感變化與紫藤蘿花的盛衰有怎樣的聯系?明確:作者的情感變化是隨著對紫藤蘿花的觀察和思考而產生的?;ǖ姆笔⒁l了作者的驚喜和贊嘆,花的過去讓作者感慨傷痛,而花的重新盛開又使作者獲得了生命的感悟,心情變得寧靜喜悅。作者借紫藤蘿花的盛衰,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這就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宗璞的《紫藤蘿瀑布》,通過初讀課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結構;通過精讀課文,品味了文章優美的語言,學習了作者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和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深入探究了作者的情感變化,領會了文章蘊含的生命哲理。 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態度,善于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感悟美,同時,當我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夠像紫藤蘿花一樣,頑強不屈,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出絢麗的光彩!板書設計紫藤蘿瀑布花形——猶如瀑布 賞花——如人生的美好熱鬧花色——熱烈沉靜 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花香——朦朧長久 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