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建平縣實驗中學 2024~2025學年度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試題
考生注意:
1 .滿分 100分,考試時間 90分鐘。
2 .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 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 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 0. 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 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3 .本卷命題范圍:選擇性必修三前四單元。
一、選擇題:本題共 30小題,每小題 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 要求的。
1 .齊家文化距今約 4000年,分布于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等地。出土的陶器器型以雙耳大罐、高領 雙耳罐為主;玉器有琮、璧等禮器與環、珠、綠松石等裝飾品;銅器以紅銅為主,有錐、刀、斧等; 石器則有磨制的石斧等。這集中反映了齊家文化
A. 發展形態的趨同性 B. 地域傳播的局限性
C. 文明內涵的豐富性 D. 發展程度的先進性
2 .墨子主張 “ 不辟親疏 ” ,即愛人與用人不能以 “ 親親 ” 為標準,應完全消除親與疏的差別,真正做到 一視同仁。 “ 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 由此可知,墨子的觀點
A. 提倡 “ 尚賢” 的政治主張 B. 有助于社會和諧與穩定
C. 重視孝在倫理中的作用 D. 與儒家核心思想相一致
3 .按照《史記》分類,世家是寫王侯家世的一種傳記。《史記》不僅把孔子的歷史寫入世家,還評價說: “ 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 ” 這說 明,《史記》
A. 提倡學術爭鳴 B. 打破傳統禮制桎梏
C. 宣揚華夏認同 D. 受到主流思想影響
4 .隋唐以前,端午節習俗南北有異。南方賽龍舟吃粽子,北方禁火佩戴百索綬帶(辟邪彩帶)。至唐則
立法規定端午放假一天,食粽和佩戴百索綬帶漸為全國固定習俗。這種變化說明,唐代
A. 國家統一助推文化認同 B. 南北文化習俗趨向固定
C. 端午節習俗來源于官方 D. 傳統習俗迎合市民生活
5 .唐代服飾寬衣大油、色彩鮮艷,多用來表現自己的情感和個性;宋代服飾修長、纖細、淡雅樸素,向
著 “ 禁欲” 的方向發展。宋代服飾變化的原因是
A. 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 B. 商品經濟的發展催生了淡雅之風
C. 社會成員身份逐漸趨于平等 D. 儒家思想的變化影響了審美觀念
6 .王陽明曾說:“ 良知之在人心,無問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 視人猶己,視國猶家” “ 夫人者, 天地之心,天地萬物,本吾一體者也。” 這些體現出王陽明的思想
A. 拋棄了傳統的儒家學說 B. 隱含著一定的平等觀念
C. 受到西學東漸思潮影響 D. 抨擊了封建專制的腐朽
7 .萬歷后期至明末,耶穌會士輸入中國的西學中科學技術占了大部分,如天文、歷算、物理、地理、
火器鑄造技術、水利、建筑、地圖測繪等。傳教士介紹的光學知識和望遠鏡曾震驚了當時的中國學術
【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 歷史卷參考答案 第 4頁(共4頁)】 5432B
界。這表明
A. 中國傳統科技遭受到巨大沖擊 B. 西學東漸有利于開拓中國人的視野
C. 新航路開辟推動中西文化互鑒 D. 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的因素大大增加
8 .茶馬占道是中國西南地區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互市興于唐宋,盛于明清。藏族聚居區和
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 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這說明
A. 互市推動對外貿易發展 B. 茶馬古道促進了人口遷移
C. 跨區域間貿易來往密切 D. 重農抑商政策存在著弊端 9 .下表為中國與朝鮮、日本、越南的文化比較,該表最能佐證
國家 文字 政治、經濟制度 教育制度 歷法 節日、習俗
中國 漢字 中央集權制、三省六部 制、均田制、租庸調制 科舉制 麟德歷、大衍歷 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
朝鮮 語文 三省六部制、田柴科制 科舉制 新年、端午節、秋夕(中秋節)等
日本 服名 中央集權制、班田制、 租庸調制 貢舉制 儀風歷(麟德 歷)、大衍歷 元旦、春分/秋分(清明節)、 敬老節(重陽節)等
越南 喃字 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 科舉制 協紀歷 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
A. 中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 B. 隋唐文化各個方面都領先于世界
C. 科舉制度對世界的影響深遠 D. 中國文明為世界發展作出了貢獻
10 .嚴復說: “ 自由者,各盡其天賦之能事,而自承之功過者也 · · · · · · 故言自由,則不可以不明
平等,平等而后有自主之權;合自主之權,于以治一群之事者,謂之民主。” 此觀點
A. 否定了清末新政改革 B. 推動了洋務運動興起
C. 開啟了新思潮的先河 D. 具有民主啟蒙的作用
11. 1876年,浙海關稅務司文書李圭參加美國萬國博覽會后寫道,博覽會 “ 原以昭友誼,廣人才,尤在 擴充貿易 ” ,而國人出外甚少, “ 多以無益視之 ” ,若能明了西人辦會之意, “ 亟亟焉圖維之,上 可以裕國,下可以利民” 。李圭的言行表明
A. 希望政府實行 “ 中體西用” 政策 B. 認為國人亟需重視對外交流
C. 美國已是世界工廠和貿易中心 D. 中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12.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宣布 “ 廢除舊歷,普用國歷 ” 。然而普通民眾乃至自命為知識分子的人也 “ 隨俗浮沉,不作除舊布新之念 ” 。各種消費、娛樂、交往、祭祀等活動均依舊歷進行。這主要緣 于
A. 西學的科學性值得推敲 B. 民眾文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C. 傳統文化具有深厚底蘊 D. 國民政府政令缺乏強制性
13. 20世紀末以來,河西走廊一帶的北朝至隋唐時期的墓葬中,出土了許多帶有中亞、西亞風格的金銀 器,還出土了很多波斯銀幣、東羅馬金幣及仿制品,這些金銀器上印有當地國王、王后、宗教等信 息。這些考古發現印證了
A. 絲綢之路的發展 B. 東羅馬帝國的擴張
C. 波斯帝國的興盛 D. 東西方往來的開啟
14 .在距今約 4000年的兩河流域阿卡德王朝,書吏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是在行政、司法、經濟等領域
【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 歷史卷參考答案 第 4頁(共4頁)】 5432B
負責書寫文件的官吏,掌握著楔形文字的識讀與書寫,還了解數學計算與法律條文,其中不少人可 晉升到高級職位,材料反映了當時
A. 完善的官僚選拔機制的形成 B. 中央集權的君主制國家建立
C. 文書成為國家管理重要手段 D. 楔形文字凸顯當地文化成就
15 .公元前 5000年到公元前300年間,西亞北非地區出現了世界上較早的文明,先后興起了埃及人、巴 比倫人、亞述人、迦勒底人和波斯人的強大帝國,他們已經有了文字,在藝術、科學和社會組織方面 也相當進步。該地區人類早期文明的發展主要得益于
A. 地理和氣候條件優越 B. 地域及部落間戰爭的頻繁
C. 國家組織能力的強大 D. 商貿活動和人口遷徙頻繁
16 .阿拉伯煉金術是公元 7世紀出現的一種煉金方法,它借鑒了中國道家的煉丹術,并改進了金屬純化、 融化和晶化的方法,修正了亞里士多德關于金屬構成的學說。后來,阿拉伯的煉金術著作傳入歐洲, 被歐洲的化學家視為經典,材料可用來說明,阿拉伯帝國是
A. 西亞最早最繁榮的帝國 B. 近代科技革命的發源地
C.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 D. 希臘化時代的典型代表 17 .如表是 “ 希臘三賢” 的體育思想。他們的體育思想
蘇格拉底 提醒雅典人要不懈地提高身體素質, “ 體育教育 · · · · · · 讓他們從小就開始接受, 而且,體育訓練應該十分小心,并且要終其一生” 。
柏拉圖 提倡進行簡單而樸素的身體鍛煉,認為青年人,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應該嚴格地受 到音樂與體育的教育,借以成為優秀的衛國者,
受里士多德 認為 “ 體育鍛煉有助于培養人的勇敢 ” ,“ 顯然預先應把兒童交給體育教師和角力教 師,這些人分別能造就兒童的體質和教給他們身體方面的本領” 。
A. 豐富了人文主義的教育思想 B. 增強了雅典的軍事力量
C. 推動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榮 D. 利于實現男女政治平等
18 .據記載:拜占庭帝國時期, “ 利奧六世(886-912年在位) 曾熱心保護米凱爾三世時著名的賢人 ”
“ 君士坦丁七世時(912-959年在位),組織學者收集古典作品,編纂百科全書及抄寫名著” 。這說 明拜占庭帝國
A. 人才培養的方案明晰 B. 兼收并蓄了古代文化
C. 成為了世界文化中心 D. 文化發展有政治保障
19 .印度門閥等級制度森嚴,故佛學中說有一種人沒有佛性;中國人說 “ 人皆可以為堯舜 ” ,認為人人
都有佛性。佛教中有輪回之說,認為今生修行的成就可做來世修行的根基,如此歷助修行,積漸始能 成佛;中國人卻說此生中可以 “ 頓悟成佛” ,這說明,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A. 動搖了儒家的正統地位 B. 出現了本土化特色
C. 贏得了廣大民眾的認可 D. 受到傳統文化抵制
20 .美國學者伯恩斯、拉爾夫在所著《世界文明史》中說到:“ 在白人踏上美洲幾個世紀前,危地馬拉、
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經擁有幾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較高的文化。” 該學者意在說明古 代美洲
A. 文化水平比較高 B. 瑪稚歷對西方影響深遠
C. 文字無法被釋讀 D. 擁有發達的封建制文明
【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 歷史卷參考答案 第 4頁(共4頁)】 5432B
21 .印加帝國實行人口遷移制度,將新近被征服的有反叛傾向的部落遷往內地,而以可靠部落的人口取而 代之,還將最忠誠的勇敢部落的人口遷移到邊關據點。印加帝國的人口遷移制度
A. 有利于鞏固帝國的統治 B. 保障了印加文明的輝煌
C. 推動了行政體系的完善 D. 改變了美洲的人口結構
22 .墨西哥的斗牛起源于西班牙的斗牛。愛爾蘭和英國的木鞋舞,傳到美國衍化成踢踏舞。古巴黑人仍
保留著非洲祖先的古老傳說。巴西民間口頭文學中經常可以尋覓到來自安哥拉、剛果和莫桑比克的黑 人傳統遺痕。材料體現了
A. 各洲之間隔閡的消除 B. 美洲人口數量的增加
C. 黑人奴隸貿易的盛行 D. 文化的交融與互鑒
23 .新航路開辟后的 100年間,隨著歐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減少90%以 上,與此同時,歐洲人大批來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為奴隸販賣到美洲。這意味著
A. 橫跨太平洋的貿易網絡形成 B. 多元文明格局的平衡被打破
C. 美洲族群混合程度世界最高 D. 美洲地區社會發展進程停滯
24 .新航路開辟后,從東方進口的奢侈品在英國掀起了奢侈消費浪潮,這些進口的異域風情的奢侈品引
發了政治家和經濟政策制定者的焦慮,但也使得英國消費者對這些物品提供的更高級、更文明的生 活方式著迷,新的家內物品和裝飾品市場不斷發展。據此推知,當時
A. 東西方的文化交流擴大 B. 地理大發現推動思想解放
C. 商品流通推動生產創新 D. 歐洲社會孕育轉型的力量
25 .在 15世紀后,生活在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開始了在美洲的殖民活動。來自西班牙和
葡萄牙的白人移民被稱作半島人,處于最上層;美洲出生,父母都是白人移民的人,被稱為克里奧
爾人,一直受到歧視。半島人與當地的印第安婦女結合,混血后代被稱為梅斯蒂索人。葡萄牙人與 非洲人的混血后代,被稱為穆拉托人,處于底層。這表明,殖民活動
A. 改變人口結構和分布 B. 改變世界人文地理格局
C. 促進文明交流與交融 D. 促成世界文化多元發展
26. 16世紀,在歐洲許多油畫作品中能看到中國瓷器的影子。 18世紀,英國上流社會普遍使用中式風格的 藝術品來裝飾飲茶的環境。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美國西部牛仔電影的風行,在舊金山、薩拉熱窩、 北京的街頭,穿著牛仔褲的人隨處可見。這些現象說明
A. 各洲人民生活習慣趨同 B. 世界貿易格局發生改變
C. 商品流動推進文化交流 D. 工業革命引發生活變遷
27. 19世紀 40-70年代,大量 “ 契約華工” 輸入拉美地區,后定居當地,逐漸形成華商階層。在聚居區, 經營小商品和手藝,辦華人學校、報紙,也介紹居住國文化習俗。據此可說明,華工群體
A. 促進了地區文化的交流碰撞 B. 改變了當地的商業經營模式
C. 推動了拉美主流文化的形成 D. 建立了社區基層的管理方式
28 .美國國會通過了( 1950年戰爭難民法修正案》,該修正案擴大了戰爭難民的范圍,將難民進入德國,
奧地利西方三國占領區的截止日期推遲到 1949年 1月 1 日,這樣做的目的是接納在 1918年法律規定 的 1945年 12月 22 日之后逃入西占區的東歐國家難民。該修正案
A. 解決了歐洲的難民危機 B. 滲透了冷戰思維
C. 阻滯了東歐經濟的發展 D. 維護了歐洲和平
29. 20世紀 80年代,為最止社會上的重利風氣,在新加坡政府的號召下,新加坡各界廣泛宣傳儒家倫理
【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 歷史卷參考答案 第 4頁(共4頁)】 5432B
道德,圖書館建立了專門介紹孔子思想的書櫥,《南洋商報》等各大華文報刊發表了大量關于儒學倫 理的社論,國際儒學研究會等機構也紛紛成立。上述舉措意在
A. 塑造新的社會價值觀 B. 構建新加坡文化的多樣性
C. 提升華人的社會地位 D. 抵制西方社會的文化滲透
30. 20世紀 80年代以來,許多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在發達國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發達國家工作。 他們作為移民中的 “ 知識精英” ,在跨國公司的國際業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狀況說明了
A. 交通發達為移民奠定基礎 B. 國際勞務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C. 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移民潮 D. 全球勞動力流動呈現新趨勢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 3小題,共40分。
31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幼量赴美后,受到西方現代文明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少留學生脫下長袍穿上西裝,參加 各種體育運動、社交活動,有些學生甚至剪掉發辨。在清政府看來,穿西服辱沒了中國士大夫的身份, 參加各種健身運動是不守規矩,剪發更是對朝廷的不忠。
曾國藩、李鴻章的留學計劃本來就遭到保守派勢力的強烈不滿,幼童赴美后的種種 “ 西化 ” 表 現更給了他們攻擊和發難的借口。
-摘編自成林萍(中國第一次官派留學運動
材料二 陳獨秀之所以歌頌西方文化,抨擊中國文化,目的在提倡民主政治與科學精神,助勉青 年為此兩大目標奮斗,趕上世界潮流,專制與迷信為民主、科學之敵,必須首先排除。辟斥偶教是為 發展民主政治,辟斥鬼神是為發展科學精神,而于前者尤不遺余力。因為專制思想已根深蒂固,儒家 學說為其最大憑借,所以反對孔子學說特別激烈。
摘編自郭延以《近代中國史綱)
(1)根據材料一、二井結合所學知識,簡要敘述近代中國思想啟蒙的歷程,并分析其影響。(10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對待東西方文化態度截然不同的原因 何在。(4分)
32 .地中海地區是古代文明產生和發展的重要區域,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閱讀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各地近乎隔絕的地理多中心,決定了希臘的經濟多中心。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地臨近尼 羅河流域和兩河流域,這就使得古希臘文明非常容易受到上述兩地文明的影響。許多古希臘的哲學家 和史學家都曾游歷埃及、巴比倫、印度等國家,考察學習,吸納精華,化為自己的文化。希臘半島的 諸多天然良港將古希臘的各個城邦用大海連接了起來,也成為古希臘對外殖民和海外貿易的有利因素, 古希臘的經濟結構也由封閉的農業經濟轉向開放的商品經濟。古希臘文明對西方文明的形成作出了巨 大的貢獻,可以說,古希臘文明雖然在四大古文明之后產生,但其重要性卻是不這多讓的。
-摘編自《論古希臘文明的貢獻》
材料二 拜占庭文化直接繼承了古希臘羅馬的文化遺產,兼收并蓄早期基督教和古代東方諸文化, 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體系。它內容豐富,體系完備,發展水平較高,對中古歐洲發揮了積極作用,加速 了斯拉夫各民族國家的發展,并形成了以東正教為核心的東歐世界。拜占庭文化還對周圍其他民族的 文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推動了中古時期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西方能夠發生文藝復興,希臘、羅馬古 典文化能在西南歐重新生根發芽,正是依托于拜占庭這座希臘文化漫長流變征途中的金橋。
【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 歷史卷參考答案 第 4頁(共4頁)】 5432B
-摘編自《拜占庭文化)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自然地理環境對古希臘文明產生的影響。(4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括拜占庭文化的特點和影響。(10分)
33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茶葉的社會史
1607年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一艘商船將一船茶葉從澳門運往爪哇,型年,這批茶葉運框歐 洲。
1661年 嗜好飲茶的葡萄牙公主凱顯琳綜給英王查理二帶為皇后,開啟英國飲茶風尚。
17世紀末 珍貴的茶葉,用從中國進口的瓷器裝好,擺在歐洲富裕家庭議事間的展示架上, 人們逐漸開始把糖和牛奶加到茶水里。
18世紀 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支配世界茶葉貿易,并賺取了巨額利潤。
19世紀 30,40年代 下午茶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社義方式和時尚的象征,是英國女士們日常生活不可缺 少的部分。
19世紀 茶已經成為工薪階層和中下階層全天佳餐的標準飲料,那些給工人供應答水的及 主,發現工人的狀態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19世紀 60.70年代 英、俄等國在漢口及附近地區建立工廠,利用蒸汽機等技術就近加工生產國際市 場需要的茶葉產品。
20世紀初 法國設計師設計的女裝有雜糅了日本和服樣式的午茶便裝。
1920年 中國茶葉出口跌至谷底,僅 2. 5萬噸不到,而印度茶葉出口接近 14萬噸,接近中 國出口總量的六倍。
1960年代 每天數以百萬計的茶色從機械化加工線上流出,茶葉變得越來題普通和便宜。
1978年后 中國茶葉產量從 1976年五億多磅猛增至 1985年的十億磅,重新躋身于茶葉出口 大國之列。
-摘編自[英]簡 · 佩蒂格魯、[美]布魯斯 · 理查德森 《茶的社會史:茶與商貿、文化和社會的融合》

從材料中提取兩條以上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 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
建平縣實驗中學 2024~2025學年度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 歷史 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
一、選擇題:本題共 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 要求的。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D A D B B C D D B C A C D
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 歷史卷參考答案 第 4頁(共4頁)】
5432B
答案 C A D B A A D B C A C A B A D
1 .C 根據材料可知,題干描述了齊家文化出土的陶器、玉器、銅器、石器的多樣性,這表明該文化在物 質方面具有豐富的文明內涵。各種器物的多樣性反映了當時齊家文化在禮儀、裝飾、工具等各方面的發 展和應用,這些都顯示出文明內涵的豐富性,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齊家文化與其他地區文化的發展演 變,不能得出發展形態的趨同性,排除 A項;材料未涉及齊家文化向其他地區的傳播,不能得出地域傳 播的局限性的結論,排除 B項;材料未涉及齊家文化與其他地區文化的比較,不能得出發展程度的先進 性,排除 D項。
2 .B 據題干 “ 不辟親疏 ” “ 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 ” 可知,墨子主張兼愛,消除親疏、貴賤的分 別,同等地去愛所有的人,這有助于社會和諧與穩定,B項正確;墨子主張 “ 尚賢 ” ,強調賢能之人應 被選拔和重用,不符合題意,排除 A項;材料強調墨子的兼愛思想,并非強調重視孝的作用,排除 C項;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但是主張仁愛有等級,墨子主張同等地去愛所有的人,排除 D項。
3 .D 根據材料可知,《史記》不僅把孔子寫入世家,還評價孔子為 “ 學者宗之 ” “ 可謂至圣矣 ” ,這說 明《史記》推崇儒學,這與儒學當時為主流意識形態相關,D項正確;《史記》推崇孔子,意在加強儒 學在各類思想流派中的獨尊地位,而非提倡學術爭鳴,排除 A項;《史記》把孔子的歷史寫入世家,體 現尊師重教,與傳統禮制并不沖突,排除 B項;材料體現對儒學的認同,儒學認同不等于 “ 華夏認同” , 排除 C項。
4 .A 根據材料可知,隋唐以前端午節習俗分南北是因為南北朝時期,南北對峙,唐朝統一后,政府統一 放假,并且食粽和佩戴百索綬帶漸為全國固定習俗,說明國家統一對于端午習俗的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利于文化認同,A項正確;材料僅表明端午節食粽和佩戴百索綬帶逐漸成為固定習俗,并非所有的南 北文化習俗趨向固定,排除 B項 ;材料并未涉及端午節習俗來源的相關信息,無法得出端午節習俗來源 于官方的結論,排除 C項;材料沒有涉及市民需求的信息,無法得出傳統習俗迎合市民生活,排除 D項。
5 .D 根據材料 “ 唐代服飾寬衣大袖、色彩鮮艷,多用來表現自己的情感和個性;宋代服飾修長、纖細、 淡雅樸素,向著 “ 禁欲 ” 的方向發展 ” 可知,宋代服飾向著 “ 禁欲 ” 的方向發展,是因為宋朝時期人 們受到了理學的影響,理學主張 “ 存天理,滅人欲” 等思想,逐漸影響到宋代服飾風格,D項正確;宋 朝通過一系列專制集權的措施,使得國家對社會的控制逐漸加強,排除 A項;商品經濟發展會促使文化 世俗化,而宋代服飾變化的原因是受到了理學的影響,排除 B項;在封建社會下,社會成員身份是不平 等的,排除 C項。
6 .B 根據材料 “ 良知之在人心,無關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可知,王陽明認為無論圣人還是愚人, 人心中都有相同的良知,這隱含著在道德認知層面上的平等觀念;“ 視人猶己,視國猶家” “ 夫人者, 天地之心,天地萬物,本吾一體者也 ” 強調了人與人、人與萬物的一體性,進一步淡化了等級差別, 也體現出平等觀念,B項正確;王陽明的心學是對傳統儒家學說的繼承與發展,并非拋棄,排除 A項; 王陽明生活的時代,西學東漸思潮尚未對其思想產生明顯影響,排除 C項;材料中王陽明的言論主要圍 繞心性和道德觀念,沒有涉及對封建專制腐朽的抨擊,排除 D項。
7 .B 根據題干可知,明朝中后期,隨著外國傳教士來華,西方科學技術傳入中國,西學東漸有利于開拓 中國人的視野,B項正確;中國傳統科技并未遭受到巨大沖擊,排除 A項;題干沒有體現中西文化的互 鑒,無法得出新航路開辟推動中西文化互鑒的結論,排除 C項;西學東漸為傳統科技注入了一定的活力, 但并沒有有力地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的轉型,排除 D項。
8 .C 根據 “ 藏族聚居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 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 ” 可知,材料反映茶馬古道促進了藏族聚居區與
【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 歷史卷參考答案 第 4頁(共4頁)】 5432B
川滇等地跨區域的貿易往來,故 C正確;材料反映的是中國內地的貿易,不是對外貿易,排除 A;材料 信息沒有涉及人口遷移,排除 B;材料信息與重農抑商政策無關,排除 D。
9 .D 根據材料可知,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家在政治經濟制度、教育制度、歷法、節日習俗等方面受到 中國的影響,說明的是中國文明為世界發展作出了貢獻,D項正確;文明發展各有優劣,僅從中國文化 在亞洲的傳播情況來看,無法得出中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的說法,排除 A項;隋唐文化在各個方面 領先世界的說法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 B項;材料不光涉及科舉制的影響,還有政治制度、歷法、 節日習俗等方面,排除 C項。
10 .D 根據材料可知,嚴復的觀點強調自由與平等,這種思想在當時的中國社會具有重要的啟蒙意義。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嚴復對自由、平等的闡述是在民族危機加深的背景下對救亡道路的探索,沖擊了傳 統的封建思想觀念,具有民主啟蒙的作用,D項正確;嚴復主要是在闡述自由、平等與民主的關系等思 想理論,未涉及否定清末新政改革的相關信息,排除 A項;嚴復屬于資產階級維新派,而洋務運動屬于 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兩者不符,排除 B項;新思潮在鴉片戰爭后就已經開 始出現,如林則徐、魏源等地主階級抵抗派 “ 師夷長技以制夷” 思想等,開啟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排除 C項。
11 .B 根據材料 “ 原以昭友誼,廣人才,尤在擴充貿易 ” “ 亟亟焉圖維之,上可以裕國,下可以利民 ” 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李圭對美國萬國博覽會給予高度評價,批評國人 “ 出外甚少 ” 以及對博 覽會的漠視,這表明李圭認為國人亟需重視對外交流, B項正確;材料是讓政府重視對外交流,未涉 及治理國家的手段,排除 A項;美國舉辦一屆博覽會不能說明其代替了英國世界工廠地位,排除 C項; 鴉片戰爭后,中國已經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而且材料中李圭批評了國人 “ 出外甚少” ,排除 D項。
12 .C 根據材料 “ 普通民眾乃至自命為知識分子的人也 “ 隨俗浮沉,不作除舊布新之念',各種活動均 依舊歷進行” 和所學知識可知,舊歷在中國傳承已久,與傳統文化緊密相連,傳統文化具有深厚底蘊, 深刻影響著民眾生活,所以即便政府推行新歷,民眾仍習慣按舊歷行事,C項正確;國歷(公歷)是 科學的計時方式,西學也有其科學性,A項說法錯誤;材料現象主要是傳統文化的影響,而非民眾文 化水平問題,排除 B項;南京國民政府宣布 “ 廢除舊歷,普用國歷” ,說明政令有一定強制性,排除 D 項。
13 .A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在河西走廊一帶 “ 出土了許多帶有 中亞、西亞風格的金銀器,還出土了很多波斯銀幣、東羅馬金幣及仿制品 ” ,可以印證絲綢之路的不 斷發展,A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東羅馬帝國的擴張,排除 B項;波斯銀幣的出土無法證實波斯是否 興盛,排除 C項;漢代時期,東西方往來就已開啟,排除 D項。
14 .C 材料中提到書吏在行政、司法和經濟等國家管理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掌握文字、數學和法律等 知識,并負責書寫文件,說明文書在國家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成為國家管理的重要手段,C項正確; 材料未涉及古代西亞官員如何選拔的,不能得出完善的官僚選拔機制的形成,排除 A項;材料未涉及 此地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也未涉及君主掌握的權力問題,不能得出中央集權的君主制國家建立,排除 B項;材料涉及的是文書對國家管理的重要性,未涉及楔形文字對文化發展的作用,排除 D項。
15 .D 根據材料 “ 公元前 5000年到公元前300年間,西亞北非地區出現了世界上較早的文明 ” 并結合所 學可知,西亞北非地區是商貿往來、人口遷徙的活躍地區,西亞北非地區商貿活動和頻繁的人口遷徙, 促進了區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D項正確;地理和氣候條件是影響人類早期文明發展的因素之一 ,但 并不是主要原因,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文明受地理和氣候條件的影響逐漸有限,排除 A項;頻繁 的戰爭會對文明造成破壞,雖然一定程度上會促進文明的交流,但不是促進人類早期文明發展的主要
【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 歷史卷參考答案 第 4頁(共4頁)】 5432B
原因,排除 B項;西亞北非地區是商貿往來、人口遷徙的活躍地區,商貿活動和頻繁的人口遷徙是促 進該地區文明發展的主要原因,商貿活動、人口遷徙更多的是自發行為,國家組織能力一定程度上會 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C項。
16 .C 材料提到阿拉伯煉金術借鑒了中國的煉丹術,并對亞里士多德的金屬構成學說進行了修正,表明 阿拉伯人在繼承和改進東西方文化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阿拉伯煉金術著作傳到歐洲后又影響了 歐洲的化學家,充分體現出阿拉伯帝國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的橋梁作用,C項正確;材料只涉及 阿拉伯帝國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上的作用,沒有涉及阿拉伯帝國本身發展的情況,不能得知其是西亞最 繁榮的帝國,排除 A項;近代科技發源于歐洲,并非阿拉伯帝國,排除 B項;阿拉伯帝國建立的時間 晚于希臘化時代,且 D項與史實不符,排除。
17 .A 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作用題、本質題。據本題時 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希臘時期。根據表格信息可以看出, “ 希臘三賢 ” 都主張要加強體育鍛煉,提 高身體素質。這體現了他們對人的重視,所以他們的主張實際上是豐富了人文主義的教育思想,A項正確; 僅根據他們的思想主張并不一定能夠增強雅典的軍事力量,更不一定是雅典民主政治繁榮的推動力,排除 B、C兩項;古希臘時期并沒有實現男女平等,此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 D項。故選 A項。
18 .D 材料體現的是政府對文化發展的保護,即文化發展有政治保障,D項正確;材料與人才培養方案無 關,排除 A項;材料強調的是政府對文化發展的保護,非兼收并蓄了古代文化,排除 B項; “ 成為了 世界文化中心” 夸大了拜占庭帝國的地位,排除 C項。
19 .B 據材料可知,在佛教流傳到中國后,中國人在傳播佛學時明顯加入了中國思想傾向,使佛教思想 近于老莊,頗容易被接受,這體現了佛教本土化發展的特色,B項正確;材料中沒有論述佛學發展動搖 儒家地位的信息,排除 A項;材料沒有講述民眾完全接受佛教,排除 C項;材料信息表明佛學受到中國 傳統思想的影響而不是抵制,排除 D項。
20 .A 根據材料 “ 在白人踏上美洲幾個世紀前,危地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經擁有幾乎 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較高的文化 ” 可知,題干說明歐洲白人入侵美洲之前,美洲 “ 已經擁有幾乎具有 一切文明特征的較高的文化” ,即古代美洲文化水平比較高,A項正確;該學者意在說明古代美洲文化 水平比較高,未體現瑪雅歷對西方影響深遠,排除 B項;該學者意在說明古代美洲文化水平比較高, 未涉及文字釋讀,排除 C 項;當時美洲是奴隸制文明而非封建制,排除 D項。
21 .A 根據材料和所學可知,印加帝國的人口遷移制度將被征服的有反叛傾向的部落、可靠部落和勇敢部 落的人口進行遷徙,這有利于推動整個印加帝國部落間、地區間的交流,強化對帝國的統治,A項正 確;印加文明最終走向湮沒,排除 B項;人口遷移制度不屬于國家行政管理制度,排除C項;改變了 美洲的人口結構主要是因為歐洲殖民入侵,排除 D項。
22 .D 據本題材料 “ 墨西哥斗牛由西班牙斗牛發展而來,西歐木鞋舞傳到美國衍化成踢踏舞,古巴黑人 保留非洲古老傳說和巴西民間口頭文學中有非洲黑人傳統的遺痕 ” ,反映了近代以來,不同文化傳入 美洲并有所交融,D項正確; “ 消除” 了各洲之間的隔閡的說法太絕對,排除 A項;材料主旨是不同文 化傳入美洲后的交融與互鑒,而不是美洲人口數量的增加,排除 B項;材料未涉及黑人奴隸貿易的盛 行,排除 C項。
23 .B 新航路開辟后,印第安人減少,非洲人被強迫帶到美洲,這說明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多元文明的平 衡被打破,歐洲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 B正確;題干主旨與A無關,排除;題干中沒有對不同地區的 族群混合程度進行比較,排除 C;新航路開辟后,美洲發展較快,排除 D。
24 .C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
【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 歷史卷參考答案 第 4頁(共4頁)】 5432B
空是新航路開辟后的世界。據材料可知,因為 “ 從東方進口 ” 的奢侈品在英國掀起了奢侈消費浪潮, 所以 “ 新的家內物品和裝飾品市場不斷發展 ” ,并結合所學可推知當時商品流通推動生產創新,C項 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商品流通推動生產創新,不是強調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地理大發現對 “ 思想文化” 的影響,以及歐洲的社會轉型,排除 A、 B、 D三項。故選C項。
25 .A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 是 15世紀后(西班牙、葡萄牙、美洲)。據材料可知,半島人從西班牙、葡萄牙遷移到美洲,這種背 景下克里奧爾人、梅斯蒂索人、穆拉托人誕生,說明美洲的族群混合改變了人口構成和分布,A項正確; 以美洲的變化得出世界改變的結論,以偏概全,排除 B項;促進文明交流與交融是殖民活動的意義, 材料不能體現,排除 C 項;材料主要反映了殖民活動改變了人口結構和分布,材料不能體現殖民活動 促成世界文化多元發展,排除 D項。故選 A項。
26 .C 據題干 “ 16世紀,在歐洲許多油畫作品中能看到中國瓷器的影子。 18世紀,英國上流社會普遍使 用中式風格的藝術品來裝飾飲茶的環境 ” 說明中國藝術品傳到歐洲同時傳播了中國文化,材料 “ 20世 紀中葉以來,隨著美國西部牛仔電影的風行,在舊金山、薩拉熱窩、北京的街頭,穿著牛仔褲的人隨 處可見 ” 說明西方商品帶來西方牛仔文化,由此可知商品流動推進文化交流,因此 C選項符合題意; 各洲人民生活習慣趨同不符合史實,A項錯誤;材料主旨是商品和文化在東西方的交流而不是世界貿 易格局發生改變,B項錯誤;工業革命是 18世紀,與材料時空不符, D項錯誤。
27 .A 根據材料 “ 在聚居區,經營小商品和手藝,辦華人學校、報紙,也介紹居住國文化習俗。” 可知, 華人在拉美地區,既宣傳中國文化,也介紹居住國文化,這有利于促進地區文化的交流碰撞,A項正 確;材料僅涉及華商階層的形成信息,無法得出當地的商業經營模式發生改變的結論,排除 B項;材 料強調的是華工群體對拉美文化的影響,未涉及拉美主流文化的形成信息,排除 C項;材料未涉及華
工在拉美地區建立社區基層的管理方式,與題意無關,排除 D項。
28 .B 美國國會通過《1950年戰爭難民法修正案》,目的是接納在 1948年法律規定的 1945年 12月 22 日 之后逃入西占區的東歐國家難民。東歐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所以這種做法實際上滲透了冷戰思維, B項正確;A項錯在 “ 解決了” ,排除;C項 “ 阻滯了” 說法過于絕對,排除;這種做法不利于歐洲的 和平,排除 D項。
29 .A 根據材料可知,為遏制新加坡社會上的重利風氣,新加坡號召宣傳儒家倫理道德,目的是塑造新的 社會價值觀以抵制社會上的重利風氣,A項正確;材料僅涉及儒家思想在政府推動下的發展,未涉及 文化的多樣性,排除 B項;宣傳儒家思想與提升華人地位無必然聯系,排除 C項;材料只涉及宣傳儒家 思想,但未涉及對西方文化的態度是抵制,排除 D項。
30 .D 根據材料內容可知,20世紀 80年代以來,伴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移民中的 “ 知識精英” 的移民增 多,說明全球勞動力流動呈現新趨勢,D項正確;材料強調了在移民中 “ 知識精英” 的移民增加,A項 說法本身正確,但是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國際勞務市場形成于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排除 B項;材 料強調的是全球勞動力市場結構變化,這是伴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發達國家的產業升級而出現的變 化,C項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故選 D項。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 3小題,共40分。
31 .( 1)歷程:1898年,維新派與頑固派的論戰,掀起維新思潮; 1905年后革命派與保皇派的論戰以及 辛亥革命的開展推動民主、共和觀念的傳播;1915年新文化運動和 1919年五四運動,動搖封建思想的 統治地位,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6分)
影響:啟迪有識之士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為改造舊社會不懈斗爭;推動政治向民主化的方向發展,
【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 歷史卷參考答案 第 4頁(共4頁)】 5432B
如維新變法倡導君主立憲,辛亥革命倡導民主共和;解放思想,激發國人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推動 革命向新民主主義轉變。(4分,答出2點)
(2)原因:近代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背景決定了完成近代化是歷史賦予的任務;西方思想蘊含著 實現近代化任務的鑰匙,因此實現近代化就是不斷向西方學習的過程;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禮教秩序的 精神支柱,只有否定儒家思想才能動搖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否定君主專制,開啟民智。(4分,答 出 2點)
32 .( 1)影響:小國寡民,城邦林立;農業不發達,重視開放型商品經濟;文化開放包容,廣泛吸收外 來文化;重視殖民活動,具有擴張性。(4分,答出2點)
(2)特點:傳承性;包容性、開放性;文化成就高;影響廣泛深遠。(4分,答出2點)
影響:傳承保留了古希臘羅馬文化;推動了中古歐洲的發展;促進了文化交流;為文藝復興提供了條 件。(6分,答出3點)
33 .示例:論題:茶葉的傳播影響英國的生產和生活(2分)
闡述:1661年,嗜好飲茶的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王查理二世為皇后,開啟英國飲茶風尚。 17世紀 末,珍貴的茶葉,用從中國進口的瓷器裝好,擺在歐洲富裕家庭議事間的展示架上,人們逐漸開始把 糖和牛奶加到茶水里。這些信息說明, 17世紀末,英國上流社會興起飲茶風,飲茶是身份的象征。 18 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支配世界茶葉貿易,并賺取了巨額利潤。可知茶葉貿易促進英國資本主義 發展。 19世紀工業革命期間,茶已經成為工薪階層和中下階層全天佐餐的標準飲料。那些給工人供應 茶水的雇主,發現工人的狀態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體現了飲茶在英國社會各階層中得到普及。 19 世紀 60、 70年代,英、俄等國在漢口及附近地區建立工廠,利用蒸汽機等技術就近加工生產國際市場 需要的茶葉產品,說明茶葉的傳播推動生產和技術革新與推廣。(8分)
總之,英國飲茶人員有上流社會,中產階級和百姓,茶葉的傳播影響英國人生活,茶葉的傳播也推動 了英國生產和技術發展。(2分)
【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 歷史卷參考答案 第 4頁(共4頁)】
5432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干县| 尼玛县| 达孜县| 大渡口区| 和硕县| 南部县| 漯河市| 安阳市| 兴安盟| 九寨沟县| 宁城县| 红安县| 永清县| 六安市| 大邑县| 田东县| 孟连| 陇南市| 黄龙县| 册亨县| 蒙山县| 大安市| 和静县| 林州市| 盘山县| 桓台县| 镇宁| 五莲县| 武义县| 神农架林区| 射洪县| 固安县| 灵川县| 渝北区| 台湾省| 山丹县| 剑阁县| 永定县| 延边| 吉首市| 万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