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下25《挑山工》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文化自信:學習挑山工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崇高品質,體會他的偉大人格。語言運用: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理解挑山工的話所蘊含的哲理。審美創造: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要一心向著目標出發,專心致志,一往無前。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研讀描寫挑山工語言、動作的語句,感受挑山工的品質;理解挑山工話語中蘊含的哲理。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如何借挑山工的事來闡明道理,學會在寫作中運用借事說理的方法。三、教學方法朗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學法四、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1.展示泰山雄偉壯觀的圖片,提問學生:“同學們,泰山是五岳之首,風景壯美,吸引了無數游客。如果要登上泰山,你們會選擇怎樣的方式呢?”學生自由發言。2.教師引入:“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肩挑重物,一步一步穩穩地向上攀登,他們就是挑山工。今天,就讓我們跟隨馮驥才先生的腳步,走進《挑山工》,去認識這些特殊的人?!?br/>(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詞多讀幾遍。2.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利用多媒體出示生字詞,指名認讀,正音。通過形近字比較(如“泰”和“秦”)、聯系生活實際(如“平衡”)等方式理解詞語意思。3.思考并回答:課文主要寫了關于挑山工的哪些事?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引導歸納:課文寫了“我”在泰山上看到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長,但速度并不慢,以及“我”與一位挑山工交談,從他的話中受到啟發的事。(三)深入研讀,感受品質1.聚焦動作描寫,感受挑山工的艱辛與堅持。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描寫挑山工登山動作的句子,如“他們走的路線是折尺形的,從臺階左側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級,到了臺階右側,就轉過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側再轉回來?!?br/>引導學生思考:挑山工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這樣走有什么好處和困難?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總結:走折尺形路線能使掛在扁擔前頭的東西不碰在臺階上,還可以省些力氣,但這樣走會使路程加長,更耗費時間和體力,體現出挑山工工作的艱辛以及他們為了完成任務的堅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讀出挑山工登山的艱難與不易。2.品味語言描寫,體會挑山工的哲理與品質。找出挑山工說的話:“我們哪里有近道,還不是和你們一條道?你們走得快,可是你們在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停下來唄!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么隨便,高興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就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分角色朗讀“我”與挑山工的對話,其他學生思考:從挑山工的話語中,你體會到了他怎樣的品質?學生交流發言,教師點撥:挑山工的話樸實而富有哲理,體現出他們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目標專一的品質。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挑山工這些話的理解,進一步感受挑山工的品質對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啟示。(四)總結升華,拓展延伸1.教師總結:這篇課文通過描寫挑山工登山的情景,以及“我”與挑山工的對話,讓我們感受到了挑山工堅韌不拔、腳踏實地的品質,也明白了無論做什么事,只要認定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2.拓展延伸: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人具有像挑山工這樣的品質,鼓勵學生用一段話描寫出他們的特點。五、布置作業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2.以“讀《挑山工》有感”為題,寫一篇讀后感,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借事說理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六、板書設計 25挑山工動作描寫:折尺形路線 艱辛 堅持語言描寫:腳踏實地 目標專一 堅持不懈 哲理: 認定目標,不懈努力,就能成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