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學段學科:語文第一學段課題名稱: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3課《紙船和風箏》一、教學設計思路及五育融合點說明1.教學內容分析《紙船和風箏》是部編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篇課文講了一個通俗易懂、充滿溫情的童話故事。本文共有11個自然段,是本冊書中第一篇全文不注音的課文,旨在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自主識字,自主閱讀,培養學生獨立識字和自主閱讀的能力。課文緊扣“紙船和風箏”,層層推進故事的發展,先是松鼠和小熊因紙船和風箏成了好朋友,后來因一點小事而吵架,最后又是紙船和風箏讓他們倆和好如初。紙船和風箏傳遞著兩個好朋友的真情和友愛,是他們友誼的見證。2.學情分析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一年多的語文學習,使得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具備了自主識字和閱讀不注音課文等基本的語文學習能力。學生能借助以往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大膽猜讀生字,分享交流猜讀方法。對于這篇課文的學習,學生應是有著濃厚的興趣的,并喜歡模仿各種語氣、神態、動作進行朗讀和表演,能結合簡單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在朗讀中表達自己的感受。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欲望可以得以張揚。二、教學目標1.隨文認識“箏、鼠、折、漂、扎”5個生字,會寫“紙、祝、哭”3個字;2.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區分“漂”與“飄”;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故事內容,體會松鼠和小熊之間的快樂情感;4.繼續學習默讀,感受友誼帶來的快樂。三、教學重點1.識字、寫字,理解詞語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之間的快樂情感。四、教學難點繼續學習默讀,感受友誼帶來的快樂。五、教學準備1.;2.紙船、風箏、小熊、松鼠和小房子的貼圖。六、教學過程(要有設計意圖)(一)談話導入1. 小朋友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份禮物,看,這是什么?(出示圖片“紙船”),指導學生讀準“紙船”,“紙船”是什么意思?(用紙折的船),它出現在哪里?(水里)指導書寫“紙”。(右邊不能多一點,師范寫)2.看,這又是什么?(出示圖片“風箏”),指導學生讀準“風箏”(輕聲詞語),隨機認讀生字“箏”(識字方法:形聲字、字理)。它出現在哪里?(天上)3.紙船和風箏,一個在水里,一個在天上,它們到底發生了什么事?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生齊讀課題)4.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設計意圖】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引人入勝的圖片開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再者讀完課題后,讓孩子們質疑,這也是有意去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學貴于疑。這樣的導入,就滲透了智育目標。(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1.小朋友們,趕快打開課本第102頁,自由地去讀一讀吧!想一想,課文講了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學習要求:(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2)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反饋。(1)現在老師要考考你們,課文里講了誰?(板書:松鼠、小熊),出示圖片,隨機認讀生字“鼠”。(圖片,象形字)(2)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分行出示,指名填空、齊讀。)①松鼠住在( ),小熊住在( )。②( )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③可是有一天,他們( ),他們都很( )。④后來,在( )的幫助下,他們( )。師: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11自然段),我們用了幾句話把這個故事說清楚的?(4句話)師小結:剛才我們用這樣的幾句話說出了這個故事的內容,學會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設計意圖】隨文識字“鼠”,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識字方法識字,并讓學生初步感知故事內容,用幾句話把故事說清楚。通過句子的形式,引導學生把說故事內容,我想這對于學生今后歸納能力的培養還是有很大必要的,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滲透了智育。(三)學習第一至六自然段,感悟松鼠和小熊的交友過程1.學習第一自然段(1)現在我們一起到小熊和松鼠家看看。請你們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小熊和松鼠的家在哪?請用“——”畫出來。(自由讀 指名答 齊讀)哇,這么多小朋友都知道了。這里有些什么呢?(這里有高高的山,清清的水,茂密的樹林,綠綠的小草,還有美麗的花兒),根據板畫指導看圖,引導按順序說;學生回答。什么樣的山?(高高的山)師評價語:(你把山說具體了;你很會觀察;你能抓住特點來觀察)(2)學生讀書,匯報。這兒好美??!這么美的地方誰住啊?(小熊和松鼠)誰能根據這句話的意思把他們的家貼在合適的位置?(師出示句子:“松鼠住在山頂,小熊住在山腳?!?,生貼圖)你們瞧,這就是小熊和松鼠的家。(3)這么美的地方,請你們美美地讀一讀第一自然段。(齊讀)【設計意圖】借助簡筆畫指導學生看圖,引導抓住事物的特點按順序觀察圖畫;讓學生親自貼卡片,再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以讀代講,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教師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悟,充分體現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在讀與說的教學中,把智育、美育融合滲透,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觀察和表達能力。2.學習第二至六自然段這兩只小動物,一個住在高高的山頂,一個住在矮矮的山腳,他們是怎么成為好朋友的?請大家用默讀的方式讀讀二至六自然段,到課文中去找找答案吧!指名回答,出示:“紙船和風箏讓他們倆成了好朋友?!?br/>★學習第2、4自然段(1)我們先來看看小松鼠是怎么做的?誰來讀一讀這個自然段?(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讀)(2)出示句子:松鼠折了一只紙船,放在小溪里。(先出示)A.學習“折”, 提醒讀音,“折”翹舌音。B.松鼠折了什么?(出示,讀“折紙船”),松鼠會折紙船,你會折什么?拓展:折( )(評價語:你的手真巧啊!)C.折這些要用到身體的哪個部位?(手,所以“折”是提手旁)(3)那小熊又是怎么做的?出示:小熊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風箏。A.學習 “扎”,提醒讀音, “扎”平舌音。出示詞語:扎風箏,用紙、竹子很細心地把風箏捆在一起。所以“扎”也是表示手的動作。B. 拓展:扎( )(引導說完整句,如誰幫我扎什么?)(4) 對比,朗讀指導:A紙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門口。B風箏,乘著風,飄呀飄,飄到松鼠的家門口。A.松鼠折了一只紙船,紙船怎么樣?(出示句子:紙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門口。)指名讀,小組讀。B.出示修改過的句子:紙船漂到了小熊家門口。老師把句子改這樣,好不好?為什么?(漂啊漂,漂很久,畫面很美;意思不同,情境很美。)C.再次出示句子:紙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門口。(齊讀,評價:紙船漂得好遠,漂得好美。)D.師:小熊扎了一只風箏,風箏,生接:乘著風,飄哇飄,飄到松鼠的家門口。(出示)你有沒有放過風箏,風箏怎么樣?(朗讀指導,評價:你的風箏好美??!飄得好遠?。?br/>(5)區別“漂”和“飄”。A.在小朋友們讀書的過程中,老師聽到有兩個字(馬上出示),它們都讀什么呀?你發現了什么?(讀音相同,是形聲字)誰能教教老師區分這兩個字?(引導孩子說出部首,理解“漂”是在水上漂,“飄”是在風里飄)B.練習區分“漂”和“飄”。小朋友們會區分了,那你們會用它們嗎?為什么這么填?①彩旗( )揚在操場四周。②一只只小船( )浮在水面上 。③秋天到了,枯黃的樹葉( )落下來。C.教師小結:“漂”與“飄”是同音字,表示的意思卻不一樣,所以它們的形旁不同。我們的漢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個有心人,一定會發現漢字更多的秘密。【設計意圖】課文在表達上有許多相似的段落,在教學時把結構相似的段落放在一起,讓學生更好地發現課文的整齊有序,突出了松鼠和小熊之間的友誼。隨文識字教學,邊學習課文,邊引導孩子自主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學習生字,力求識用結合,讓學生快快樂樂識字。教學“漂”與“飄”,結合具體的語境,先讓學生對比句子,感悟“漂哇漂”的意思,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感悟紙船漂動的樣子。接著,區分“漂”與“飄”,這不再是難點,而是對孩子們已有知識的一種鞏固和遷移,實現準確運用的目標。★學習第三、五自然段(體會松鼠和小熊高興的心情) 它們倆收到對方的禮物,高興嗎?你怎么知道的?(生:三、五自然段)、出示: 小熊拿起紙船一看,樂壞了。紙船里放著一個小松果,松果上掛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祝你快樂!” 松鼠一把抓住風箏的線一看,也樂壞了。風箏上掛著一個草莓,風箏的翅膀上寫著:“祝你幸福!”(自由讀)1.學習“樂壞了”①試著帶著高興的心情自己讀讀,并用○圈出寫了松鼠和小熊高興的心情的詞語?(自由讀、指名答)②咦?樂壞了?(出示壞的解釋)平時我們怎么給“壞”組詞的?(壞人,壞蛋,破壞)同學們說的這幾個詞語都是一些令人不滿或者不高興的人或事?!皦摹弊衷谧值淅镉羞@幾種意思,在課文里屬于哪一種呢?(壞:①令人不滿的 ②東西受了損傷 ③害人的方法 ④表示程度深,非常,極)③哇,小熊和松鼠收到禮物都樂壞了!它們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同桌各選一個句子說一說。出示句子:小熊樂得_____________。(指名說,各兩個孩子說)松鼠樂得_____________。④平時有什么事情讓你樂壞了?請你說一說。我_____________,樂壞了。(不說人了,可不可以說別的?)_________,樂壞了。⑤聽了你們說了這么多句子,老師也樂壞了,要跟你們一起讀課文。老師讀第一自然段,女生讀關于松鼠的自然段,男生讀關于小熊的自然段。最后一自然段,我們一起來?。◣熒献骼首x)2.出示課堂練習,指名回答。師:你們把課文讀得這么美,那課文你讀懂了嗎?老師要來考考你們!【設計意圖】本板塊,讓學生直接圍繞“樂壞了”學習課文,一進入文本就帶著情感學習,明白“樂”,想象“樂”,思考“樂”,表達“樂”。讓學生從體會到感悟再到最后通過朗讀得以表達,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使抓住表達感情的關鍵詞句,聚焦情感的設計意圖得以體現。聚焦“樂壞了”,引導學生體會友誼帶來的快樂,明白紙船和風箏傳遞的是友誼。在教學中滲透德育,讓德育在語文課程中“隨風入夜,潤物無聲”,讓學生在自我感悟中受到思想道德和美好品質的教育。(四)書寫指導1.出示要寫的字:“祝、哭”,齊讀2.比較這兩個字的異同。(同:都有“口”,異:結構不同,“口”的位置不同,大小不同。)3.提醒易錯筆畫:“?!笔且伦峙?;“哭”(哭的時候兩只眼睛會流眼淚,這兩只眼睛就是這兩個口,這一點就是眼淚,所以別丟了“點”。)4.師范寫“哭”,生書空。5.生練寫6.展示評價【設計意圖】書寫的指導,可謂細致入微。特別是易錯字,通過關鍵筆畫的指導及根據字形進行形象生動的比喻,引導學生書寫正確的漢字,強化了學生的書寫能力。(五)教師小結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同桌交流、指名說)2.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兩只可愛的小動物,是誰呢?(松鼠和小熊),是什么讓他們倆成了好朋友?(紙船和風箏),后來又發生了什么事呢?下節課我們再來學習。【設計意圖】分享收獲主要是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大膽展示自己,提高學生們的學習參與度,實現全員參與,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機會,享受學習的樂趣。最后師生合作小結,借助板畫回顧這節課所學的內容,通過小熊和松鼠之間用紙船和風箏傳遞友誼的故事,感受友誼的珍貴,并提出問題,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七、板書設計23 紙船和風箏八、教學評價設計(一)我會選(填序號)①漂流 ②飄蕩1.山頂上再也看不到 的 風箏,小溪里再也看不到 的紙船了。①漂 ②飄2.彩旗( )揚在操場四周。3.一只只小船( )浮在水面上 。4.秋天到了,枯黃的樹葉( )落下來。(二)讀一讀,比一比,選擇正確的說法,在后面畫“√”。紙船漂到了小熊家門口。紙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門口。1.第二句加上“漂哇漂”,意思沒有變化。( )2.第二句加上“漂哇漂”,讓我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紙船順水漂的情景,感覺很有趣。同時還說明從山頂到山腳的距離有點遠。( )(三)說一說1.我_____________,樂壞了。2._________,樂壞了。九、教學反思(對本課的特點和教學成效進行思考和分析)《紙船和風箏》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文章以生動的語言,向小朋友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藍藍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紙船和風箏帶去的問候、祝福、諒解和濃情,真正成了維系、發展他們友誼的橋梁和紐帶。在第一課時的課堂教學中第一次大膽嘗試隨文識字教學,邊學習課文,邊利用多種識字方法學習生字,學習課文時有效利用多媒體和板畫為學生創設情境,通過圖片、朗讀讓學生展開想象,感受小松鼠和小熊之間的快樂情感。反思這節課的成敗,我想,無論是在實踐新的教學理念,還是在注重語文訓練,我都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成功之處在以下幾點:1.充分挖掘五育因素,使五育并舉落到實處在《紙船和風箏》這課的教學中,充分挖掘五育因素,創造性地開展教學,使五育并舉真正落到實處。如在隨文識字和引導學生說故事內容等方面,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力,這里融入了智育教學;借助簡筆畫指導學生看圖,梳理故事內容,在教學中滲透美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小熊和松鼠之間用紙船和風箏傳遞友誼的故事,感受友誼的珍貴,引導學生體會友誼所帶來的快樂,在課文的品讀、感悟中滲透了德育,讓學生受到了美好品質的教育,從而實現立德樹人。2.實物揭題,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對直觀、形象的事物比較感興趣,為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在導入課題的時候充分利用板貼直接出示紙船和風箏的圖片揭示了課題,直觀形象,激發了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興趣。3.符合低段教學要求,字詞學習落實到位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教學環節。傳統的教學方法比較枯燥、單調,而且,當學生遇到形近字、同音字時更是容易混淆,經常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我在教學“飄”和“漂”時,這兩個字雖是同音字,但字義卻不同。我將區分這兩個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孩子們因為有了前面知識的積累,馬上發現了這兩個字的不同,有的說:我發現“飄”和“漂”這兩個字都有一個“票”字。有的說:我發現第一個“漂”和水有關,第二個“飄”和風有關。于是我隨機結合具體的語境,出示句子:體會了“飄與漂”的不同含義,并根據這兩個字的偏旁編口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識字興趣。4.充分利用簡筆畫,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在教學《紙船和風箏》這課時,孩子們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后,為了更好地讓孩子理解山腳和山頂,我便在黑板上簡單勾畫出他們的位置。同時,讓一個小朋友把板貼“小松鼠”和“小熊”送回家,孩子們興趣高漲,學得主動,效果很好。5.設置感人情境,學生情感得到熏陶我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多次設置情境,使學生始終處于豐富的情感體驗之中。 教學一開始就通過精美的創設出了美麗的童話世界,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為后面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6.入“情”誦讀,層層感悟以讀為本,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讀是理解文字、體會情感的紐帶。“語文教學要回歸到讀上,所有的創新都應建立在讀好的基礎上。” (1)把“讀”貫穿始終,讀中感悟,以悟促讀如抓住了文中的幾句重點句①“紙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門口?!?②“風箏乘著風,漂哇漂,漂到了小松鼠家門口?!币龑W生想象畫面,使學生讀出了意,讀出了形,讀出了情,讀出了味。 (2)教學中抓住關鍵詞,體驗情境如抓住“樂壞了”,通過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拓展想象“什么時候你樂壞了”,體驗情境,然后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不足之處:整堂課下來,同桌合作學習環節較少,今后要重視課堂中的同桌合作學習訓練,為中高年級的小組合作學習做準備。總之,通過這次《紙船和風箏》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讓我深入研讀教材,精心備課,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在教學中能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將五育并舉真正落到實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