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南充五中2024—2025學年度(下)七年級期中測試歷史試題(滿分:100分 時間:45分鐘)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鐘)圖示法是一種直觀形象的學習方法。用圖示法描繪隋朝大運河大致走向,貼切的是( ?。?br/>A. B. C. D.下列關于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的表述最準確的是( ?。?br/>A. 統治者貪圖享樂 B. 殘暴的統治 C. 大興土木工程 D. 國家財政困難貞觀年間,唐太宗曾對大臣說:“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唐太宗這段話可用以研究( )科舉取士制度 B. 藩鎮割據現象 C. 三省六部制度 D. 重文輕武政策“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遂亡一鏡矣。”這是唐太宗在誰去世后說的( )房玄齡 B.魏征 C.唐高祖 D.杜如晦“載初元二月,策問貢人于洛城殿 ……殿前試人自此始”。“殿前試人”這一考試形式的開創者是( )隋煬帝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生產工具的改進極大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下列生產工具出現于唐朝的是( ).秧馬 B. 鐵農具 C. 耬車 D. 曲轅犁“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是唐末農民大起義領袖黃巢的詩句。唐末農民起義( )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 B.推翻了唐朝的統治C.平定了安史之亂 D.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源遠流長的書畫歷史,傳承著中華文明。如圖所示繪畫精品見證了( ?。?br/>A.隋朝滅亡 B.后周的崛起 C.唐蕃友誼 D.錢謬治西湖唐詩《涼州行》中描述:“蕃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種禾黍。……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痹娋浞从沉水敃r社會( ?。?br/>經濟繁榮 B.民族交融 C.政治清明 D.文教昌盛“9世紀_____部眾離散,大多數西遷到今新疆地區,逐漸與當地民眾融合,成為維吾爾族先民的主體。”“_____”處應是( ?。?br/>突厥 B.南詔 C.靺羯 D.回鶻朝鮮半島上的國家和隋唐往來頻繁。其中哪個王朝派遣使節和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還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 )A. 日本 B. 新羅 C. 渤海國 D. 回紇唐代杰出的醫學家孫思邈醫德高尚,醫術高超,被譽為“藥王”,他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于是結合個人經驗撰成醫學巨著( ?。?br/>《本草綱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黃帝內經》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西安分會場節目《山河詩長安》,用AR技術虛擬唐朝某位著名詩人與今人將西安盛世大唐不夜城的景象展現在全國觀眾面前。其詩飄逸灑脫,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情懷,該詩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維有位歷史老師是個對聯迷,他寫了許多有關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帝王對聯,下列哪一對聯是描寫宋太祖的( ?。?br/>A.開明君主吸隋訓,貞觀之治創繁榮 B.武周政治得發展,無字之碑任后評C.調整政策呈開元,沉淫酒色誤王國 D.陳橋兵變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北宋宰相趙普曾提出“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下列體現北宋在經濟上“制其錢谷”措施的是( )A.將調兵權與統兵權分離 B.采用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C.設通判監督知州,以分知州的權利 D.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西夏統治者仿效唐宋制度,訂立官制,模仿漢字創制“方塊文字”,命人翻譯了大量的漢族書籍,對俘虜到的漢人一律重用,這些措施使西夏的社會生產有所發展。這些措施體現了( ?。?br/>A.澶淵之盟推動西北地區的發展 B.少數民族與漢族一直和平相處C.少數民族學習先進的中原文化 D.少數民族學習中原的生活方式金庸武俠小說著《射雕英雄傳》講述的是發生在南宋時期的故事,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給兩個未出世的孩子分別取名:郭靖和楊康并各贈一劍,丘處機此舉是讓孩子們勿忘國恥——靖康之恥。根據所學推斷當時的國恥是指( ?。?br/>A.金滅北宋 B.遼滅北宋 C.西夏滅北宋 D.蒙古滅南宋“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痹撛姺从车臅r代背景應該是( ?。?br/>宋遼對抗 B.南宋與金對峙 C.宋夏和議 D.北宋與金對峙不論以魏為正統,或以蜀為正統,從來沒有人把另外兩國排斥在中國之外;當宋、遼、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時,雖互為敵國,但也并不把對方排除在中國之外。這一觀點意在強調( )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B.中央集權不斷強化C.儒家思想的正統性 D.民族隔閡完全消失歷史史實是指客觀發生的歷史事實,歷史觀點是對歷史史實的認識。下列四個選項中,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A.宋遼議和促進了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 B.1127年,金軍攻占東京,北宋滅亡C.10世紀初,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 D.北宋與西夏議和,訂立宋夏和約二、綜合題(共60分)唐朝是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是當時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強國。(20分)材料一:材料二:他的西行之路,被現代人認為是一條由信念、堅韌和智慧澆鑄而成的求知之路,是一個民族胸襟開放、海納百川的真實寫照。材料三:在返日留唐的學生策動下,日本發生著名的大化改新。日本社會各階層也深受唐文化浸染,他們吟唱唐詩,雅好唐樂,發展“唐繪”,行唐禮,服唐服。——摘編自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材料四: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其強盛的國力和燦爛的文化吸引著周邊各國,成為他們競相學習的對象。……唐朝時,陸上、海上絲綢之路暢通,往來于絲路上的人們不再僅僅是商人,還有各國使者、留學生和尋求信仰理念的學者等?!瞥且粋€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時代”,它以博大胸懷接納外來文化,也以積極態度輸出中華先進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寫下光輝一頁。——摘編自卜憲群《中國通史(第3卷)·隋唐五代兩宋》材料一是哪座城市的平面圖?(2分)根據圖片并結合所學回答該城市由哪三部分構成(2分)材料二中的“他”是誰?(2分)他的一生與佛學密不可分,他為后世留下的經典著作是什么?(2分)根據材料三歸納日本受唐朝文化影響的表現。(2分)日本深受唐朝文化的浸染主要得益于哪些人群?(2分)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再舉出一例唐朝時中日交往的史實。(2分)根據材料四,概括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盛況空前的原因。(6分)鑒于往事,資于治道。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20分)【人才選拔】材料一 : 根據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決國家種種問題”的基本信條,隋唐時期把平等競爭機制引入選官制度,向社會各階層人才打開了入仕的大門。——摘編自張國安《中國古代文官選拔制度及其現代借鑒》【治國之道】材料二: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統治唐太宗 唐玄宗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虛心納諫 重用賢能,整頓吏治經濟 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 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文化 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 注重文教,編修經典【安邦之策】材料三: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宋太宗繼續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當時的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武將帶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陣圖”行軍布陣……材料一中的“選官制度”是什么?(2分)該制度創立的標志是什么?(2分)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該制度的創立有何意義?(2分)材料二中唐太宗和唐玄宗統治時期分別出現了什么盛世局面?(4分)根據材料二,歸納唐朝能夠出現這兩個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2分)材料三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2分)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實行這一政策產生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4分)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談談古代中國的治國理政有哪些經驗值得吸收借鑒。(2分)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與共,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共同推動了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分)材料一:唐太宗在處理民族關系方面有一套比較成熟的辦法。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與他們真心相待,與他們建立了深厚感情,贏得了他們的愛戴。他與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關系。由此保證了民族關系良性運行。——摘編自崔明德《中國民族關系十講》材料二:“大宋皇帝謹致誓書于大契丹皇帝闕下:共遵誠信,虔奉歡盟,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每歲以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br/>材料三:遼宋西夏時期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往,呈現出相互吸收的特點。在遼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漢文化。西夏王室同樣重視吸收漢族文化。雖然宋朝自以為是文化大國,但仍然吸收了遼夏的某些文化成分。——摘編自翁獨健《中國民族關系史綱要》材料四:一般來說,中原王朝和邊疆民族關系的發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中原政權覆滅,各邊疆地區少數民族進入中原;第二種是邊疆民族的強大導致其與中原王朝勢均力敵,形成割據分裂局面;第三種是統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強大,各邊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區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摘編自《歷史創新能力培養》材料一中,唐太宗處理民族關系的“比較成熟的辦法”指的是實行什么民族政策?(2分)這一政策為其贏得了怎樣的稱號?(2分)結合所學知識試舉一例唐朝民族交往的史實(2分)材料二涉及的盟約是哪兩個政權之間簽訂的?(2分)該盟約的名稱是?(2分)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該盟約的簽訂有什么積極影響?(2分)(3)依據材料三,指出遼宋西夏時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現出怎樣的特點。(2分)(4)依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唐、宋時期中原王朝與邊疆民族關系的發展分別屬于哪一種模式?(4分)綜合以上探究內容,談談這對當今民族關系的處理有何借鑒意義。(2分)參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D B C B C D A C B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B A D D C A B A A21(20分)(1)長安(2分);宮城、皇城、外郭城(2分)(2)玄奘(2分);《大唐西域記》(2分)(3)表現:發生大化改新;吟唐詩,喜歡唐朝繪畫、音樂;行唐禮;穿唐服(任一點2分)人群:遣唐使;留學生;留學僧(任一點2分)史實:鑒真東渡(2分)強盛的國力;文化昌盛;交通發達(或陸上、海上絲綢之路暢通);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外國使節和留學生傳播中華文明(任三點即可得6分)22(20分)(1)科舉制(2分)進士科的創立(2分)加強了朝廷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使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用人制度逐漸確立;擴大了統治基礎,對社會階層的流動起到積極作用;還顯著提高了整個官僚隊伍的文化素養。(任一點2分)(2)貞觀之治(2分);開元盛世(2分)善于用人;重視經濟發展;完善科舉制;關注民生(或減輕百姓負擔)(任一點2分)(3)崇文抑武(2分);積極: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造就了宋代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 (任一點2分)消極方面:但文臣掌兵,導致軍隊戰斗力減弱。政府機構重疊,辦事效率低下,同時也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支出。(任一點2分)要重視教育發展;要重視人才;要努力發展經濟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23(20分)(1)開明的民族政策(2分);被尊稱為“天可汗”(2分);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設置安西都護府(任一點2分,其它民族交往的史實也可以)(2)遼與北宋(2分)澶淵之盟(2分)使雙方邊境相對和平穩定;有利于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促進了民族間的交往與交融。(任一點2分)(3)相互吸收的特點(2分)(4)唐朝:第三種;宋朝:第二種(4分)(5)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加強民族間的交流(言之有理即可)(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