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1張PPT)14.2 歐姆定律第十四章 歐姆定律逐點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歐姆定律及其理解運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知識點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知1-講1提出問題 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有什么關系?實驗步驟(1)斷開開關,按電路圖(圖1)連接電路。知1-講(2)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調到阻值最大處,閉合開關,調節 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到適當位置,記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3)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調到不同位置來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記錄電表的示數。重復以上操作,獲得多組數據。知1-講實驗數據 如表格所示。實驗次數 電阻/Ω 電壓/V 電流/A1 5 1 0.22 1.5 0.33 2 0.4知1-講分析與論證(1)數學方法: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電壓增加幾倍,電流增加幾倍。但是每次電壓與電流的比值不變。數學上稱電流與電壓成正比。(2)圖像法:利用數學上的“描點法”,在坐標圖中畫出電流隨電壓變化的圖像,如圖2所示。知1-講實驗結論 在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知1-講特別提醒1. 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電阻要一定,所以研究對象選定值電阻,而不能選燈泡,因為燈絲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 本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1)保護電路。(2)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知1-講實驗要點實驗過程中運用了控制變量法,即保持電阻不變,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進行對比實驗。知1-講易錯提醒實驗結論不能說成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電阻一定時,導體兩端的電壓與通過導體的電流成正比。前者缺少了正比成立的條件“電阻一定”,后者混淆了結論的因果關系。知1-練例 1在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的關系時, 小明設計了圖3甲電路。電源電壓恒為3 V,R為定值電阻。知1-練解題秘方:判斷電路故障時,如果電流表沒有示數,電路故障通常為斷路;如果正確連接在電路中的電壓表示數接近于電源電壓,表明電壓表到電源的兩端沒有斷路,則跟電壓表并聯的那部分電路有斷路。知1-練(1)連接電路時,開關S應處于______狀態;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處于_________處。解析:為保護電路,連接電路時,開關S 應處于斷開狀態,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 應處于阻值最大處。斷開最大阻值知1-練(2)閉合開關S,發現電壓表示數接近3 V,電流表指針幾乎不偏轉,移動滑片P的過程中,兩表示數均無變化。已知導線、儀表均完好,且接觸良好,則故障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解析:閉合開關,電流表無示數,則電路中出現了斷路,而電壓表的示數接近3 V,說明電壓表與電源是連通的,那么出現的故障可能是電阻R斷路。電阻R斷路知1-練(3)排除故障后,閉合開關S,小明改變電阻R兩端的電壓,進行了多次實驗,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實驗次數 1 2 3 4電壓表示數U/V 1.0 1.5 2.0 2.5電流表示數I/A 0.10 0.15 0.20 0.25知1-練①請根據表中數據,在圖乙中用描點法畫出導體中的電流I與導體兩端電壓U的關系圖像。解析:根據實驗所得數據,畫出導體中的電流I與導體兩端電壓U 的關系圖像如圖4所示。解:如圖4所示。知1-練②分析數據可得:當導體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______。解析:由表格數據知,各組電壓與電流的比值為定值,或由 I-U 圖像可知,當導體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正比知1-練(4)在此實驗中改變電阻R兩端的電壓是通過改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實現的。解析:實驗中通過改變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來改變電阻R兩端的電壓。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知1-練1. 圖甲是“探究電流與電壓關系”的實驗電路。(1)檢查發現連接的電路中有一根導線連接錯誤,請在圖中連接錯誤的那根導線上打“×”,并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電路連接正確。解:如圖所示。知1-練(2)電路接通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該移至最_______(填“左”或“右”)端。(3)閉合開關后,發現電流表示數幾乎為零,電壓表示數接近于電源電壓,則故障可能是待測電阻發生了_______ (填“短路”或“斷路”)。左斷路知1-練(4)排除故障后,閉合開關,改變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記錄實驗數據見表。表中空白處電壓如圖乙所示,該示數是_____V。請根據表中數據得出結論: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_______(填“正比”或“反比”)。電壓U/V 0.6 1.2 1.8 3.0電流I/A 0.12 0.24 0.36 0.48 0.602.4正比知2-講知識點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2提出問題 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有什么關系?實驗步驟(1)斷開開關,按電路圖(如圖5)連接電路。知2-講(2)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調到阻值最大處,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到適當位置,記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3)斷開開關,換接不同阻值的電阻,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壓表示數保持不變,記錄電流表的示數。更換不同的電阻,重復以上操作,獲得多組電流隨電阻變化的數值,記錄到表格中。知2-講實驗數據 如表格所示。實驗次數 電壓/V 電阻/Ω 電流/A1 2 5 0.42 10 0.23 15 0.13知2-講分析與論證分析實驗數據,作I-R圖像或I-圖像,得出實驗結論。方法一:在如圖6所示的坐標中描點畫圖。根據圖像并結合表中數據可得出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反比。知2-講方法二:在如圖7所示的坐標中描點畫圖。每個點都在延長線通過原點的直線上,根據圖像可直接認定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反比。知2-講實驗結論:當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知2-講操作點撥1. 實驗中,換接不同阻值的電阻時,應當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得電壓表示數保持不變,在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時,眼睛應當盯著電壓表。2. 調節滑片的方向的基本方法是換大電阻就把滑片往大的方向調;換小的電阻就把滑片往小的方向調。知2-講特別提醒滑動變阻器在本實驗中的作用:(1) 保護電路。(2)使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知2-講深度理解如圖7所示的方法更好,由圖像可認定電壓一定時,電流I 和電阻的倒數成正比,則電壓一定時,電流I和電阻R成反比。由數學知識可知,圖6所示的圖線可以認定電阻越大,電流越小,而不能直接認定兩者成反比。知2-練“探究導體中電流跟電阻的關系”的實驗中,實驗器材有電源(6 V),電流表、電壓表、定值電阻(5 Ω、10 Ω、20 Ω 各一個)、開關、滑動變阻器和導線若干。例 2知2-練解題秘方:連接電路或改正電路時,對電流表、電壓表既要注意串聯或并聯是否恰當,還要注意選擇適當的量程。根據實驗數據總結結論的兩種思路:一是根據表格中數據計算出“電壓與電流的比值”或“電流與電阻的乘積”進行總結;二是根據實驗數據描點畫圖,根據圖像的特征進行總結。知2-練(1)根據圖8甲電路圖,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乙的實物連接完整(要求連線不得交叉)。解:如圖9 所示。知2-練(2)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發現電流表有示數,電壓表示數為零,故障原因可能是定值電阻_______。解析:閉合電路后發現電流表有示數,則電路未斷路,電壓表示數為零,定值電阻兩端無電壓,則可能是定值電阻短路。短路知2-練(3)實驗中依次接入三個定值電阻,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保持電壓表示數不變,記下電流表的示數,利用描點法得到圖丙所示的電流I隨電阻R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可以得出結論:當______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______比。電壓反知2-練解析:由圖丙知,IR=0.1 A×20 Ω =…=0.4 A×5 Ω,故可以得出結論:當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電阻成反比。知2-練(4)上述實驗中,小強用R=5 Ω的電阻做完實驗后,保持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不變,接著換成R=10 Ω 的電阻接入電路,閉合開關,他應向_____端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A知2-練解析:將定值電阻由5 Ω 改接成10 Ω,電阻增大,探究電流與電阻的實驗中應控制定值電阻兩端電壓不變,應增大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電阻,所以滑片應向A 端移動。知2-練2. 如圖所示,小明利用 4 節新干電池,阻值分別為 10 Ω、20 Ω、30 Ω、40 Ω、50 Ω 的定值電阻,銘牌上標有“20 Ω 1 A”的滑動變阻器等實驗器材“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知2-練(1)小明將10 Ω 的定值電阻接入電路中,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為4 V, 讀出并記錄電流表示數;保持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位置不變, 把10 Ω 的定值電阻換成20 Ω 的定值電阻后, 直接閉合開關, 電壓表的示數將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 V,此時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在原來基礎上向_____(填“ 左”或“右”)端移動,直到電壓表的示數再次達到4 V,記錄電流表的示數。大于左知2-練(2)當小明將50 Ω 定值電阻接入電路時,無論怎樣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都無法使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為4 V, 則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即可)。所選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或電源電壓過大)知3-講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理解31. 歐姆定律 通過導體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1)表達式:I=。變 形式:U=IR、R=。知3-講(2)公式中各符號代表的物理量及單位。符號 物理量 單位U 電壓 伏特(V)R 電阻 歐姆(Ω)I 電流 安培(A)知3-講2. 歐姆定律的適用范圍適用于純電阻電路。目前只要求知道,在電動機正常工作時,歐姆定律不能用于含有電動機電路的計算。知3-講深度理解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和導體兩端的電壓、導體中的電流無關。導體的電阻大小等于電壓與電流的比值,即R=。知3-練由I=變形可得R=,以下理解正確的是( )A. 導體的電阻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B. 導體的電阻跟通過它的電流成反比C. 當導體兩端的電壓為0時,導體的電阻為0D. 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跟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導體的電流無關例 3知3-練解題秘方:由公式分析兩個物理量間的關系,不能僅從數學角度分析,還要結合物理量間存在的具體關系來分析。解析: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只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有關,與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無關。當導體兩端的電壓為0時,導體的電阻不為0。答案:D知3-練3. 在學過歐姆定律后,同學們有以下認識,其中正確的是( )A. 電阻中有電流時,它兩端一定有電壓B. 歐姆定律揭示了導體中的電壓與電流、電阻的關系C. 當電阻一定時,導體兩端的電壓與通過導體的電流成正比D. 根據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R=可知:導體的電阻隨電壓和電流的變化而變化A知4-講知識點運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4對于一個導體,只要知道電壓、電流和電阻中的兩個量,就可以利用歐姆定律公式求出第三個量。知4-講1. 公式運用的三種類型(1)直接運用公式求流過導體的電流。(2)運用變形式U=IR求導體兩端的電壓。(3)運用變形式R=求導體的電阻。知4-講2. 運用歐姆定律公式時要注意以下三點(1)注意三個量的同一性:即在運用公式進行計算時,要注意三個量的對應關系,不能張冠李戴。(2)注意三個量單位的統一性:公式中的三個物理量必須使用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電壓→ 伏特(V),電流→安培(A),電阻→歐姆(Ω)。知4-講(3)注意三個量的同時性:例如,在同一電路中,由于滑動變阻器滑片的移動,接入電路的電阻變化,總電阻的變化會導致電流與部分電路電壓的變化,應用公式時,三個量要是同一時刻的。知4-講易錯提醒如圖10所示,如果計算定值電阻R2的阻值,只能用R2=來計算,而不能用R2=或R2=來計算。知4-講技巧點撥電學計算口訣:電學計算有訣竅,畫圖標量不可少;量的關系細細找,列式計算答寫好。知4-練[中考·吉林] 在如圖11所示的電路中,R1的阻值是30Ω,閉合開關S,電流表A1的示數是0.2 A,電流表A的示數是0.5 A。求:(1)電源電壓。(2)電阻R2的阻值。例 4解:由電路圖可知,R1與R2并聯,電流表A測干路電流,電流表A1測R1支路的電流。(1)因為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且等于電源電壓,所以,由I=可得,電源電壓U=I1R1=0.2 A×30 Ω=6 V。知4-練(2)因為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所以,通過R2的電流I2=I-I1=0.5 A-0. 2 A=0.3 A,則電阻R2的阻值R2===20 Ω。知4-練知4-練4. 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兩端電壓U=5 V 保持不變,電阻R1=2 Ω,當開關S閉合時,電壓表示數為2 V。求:知4-練(1)電流表的示數I。(2)電阻R2兩端的電壓U2。由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知,電阻R2兩端的電壓U2=U-U1=5 V-2 V=3 V。知4-練(3)電阻R2的阻值。歐姆定律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電流與電阻的關系結論歐姆定律理解內容表達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