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3級高二學年下學期期中考試
歷 史 試 題
考試時間:75分鐘 分值: 100分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
1.根據國家文物局在京發布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新進展:從距今約5800年至約3500年可劃分為中華文明的古國時代,其中距今5800—5200年前后是古國時代第一階段,以西遼河流域的牛河梁遺址為代表。此成果將中華文明起源時間線向縱深推進了約五六百年,由此可知( )
A.對中華文明起源有了更深刻認識 B.古國時代中原成為中華文明的核心
C.歷史學發展取決于考古技術進步 D.牛河梁遺址表明中華文明已經形成
2.下圖為仰韶文化作品魚鳥紋彩陶壺。這可以用來說明,中國新石器時代( )
A.區域文明的交融 B.注重自然環境保護
C.勞動人民追求美 D.各地興起彩陶文化
3.晚商祖甲時期形成周祭制度,所祭祖先基本局限于歷任先王和有子為王的先妣,祭祀過程中更加注重儀式性和秩序性,至廩辛、康丁時期形成的祊祭制度則更加重視直系血統傳承。這一時期祭祀制度的變化表明( )
A.神權與王權緊密結合 B.生產力不斷發展促使祭祀簡化
C.分封制雛形開始出現 D.政治權力與政治結構日益穩固
4.西周季姬方尊銘文中有“畝臣”(指從事農業生產者)的記載。“畝臣”的首領名為“丁”,也是宗族之長,與其屬下的“友”都是同宗族的親屬。由此可見,西周時期( )
A.井田制下集體勞作瀕于瓦解 B.農業生產組織以血緣關系為紐帶
C.國家依靠宗族強化基層治理 D.形成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體系
5.中國在奴隸社會就有了射箭、摔跤、御車等體育競技比賽。但當時的體育競技并不重視比賽成績,而是強調比賽過程中禮儀規范能不能夠得到很好的展現。此時體育競技比賽的開展( )
A.體現了分封制管理效率 B.說明了體育源于戰爭的需要
C.凸顯了體育的教化功能 D.印證了儒家的社會主流地位
6.孔子曾受魯哀公宴請,并被賜以桃與黍??鬃印跋蕊埵蚨筻⑻摇保Ч刚溃骸笆蛘咚匝?擦拭、清洗)桃,非為食之也。孔子則回復道:“夫黍者,五谷之長,郊禮宗廟以為上盛。果有六屬而桃為下,祭祀不用,不登郊廟。丘聞之:君手以賤雪貴,不聞以貴雪賤?!边@反映出孔子( )
A.主張恢復傳統貴族的飲食方式 B.恪守以農為本的經濟理念
C.將禮樂思想與飲食實踐相結合 D.崇尚戒奢從簡的飲食文化
7.戰國晚期,楚國貴族集團中,原處于“士”之上層者(上士),因軍功而獲得了大量土地;處于“士”之下層者(下士),如皂人、輿人,也不乏因軍功而變為土地的持有者。這反映出當時楚國( )
A.貴族集團權勢增強 B.社會秩序有所變動 C.實行重農抑商政策 D.貴族政治趨于瓦解
8.《史記》中記載“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未足多”。下列與材料中的觀點相近的是( )
A.“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B.“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C.“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D.“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
9.下表關于秦朝懲罰未按時服徭役的記載表明( )
史料內容 來源
御中發征,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淬(責罵);六日到旬,貲一盾(罰1個盾的錢);過旬,貲一甲(罰1套盔甲的錢)。其得,及詣。水雨,除興(因下雨而延期,免除懲罰) 湖北云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簡《徭律》
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西漢]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
A.文獻史料不能客觀準確再現歷史事實 B.后出的史料更能反映歷史的真實面貌
C.判定歷史事實需要綜合多種不同史料 D.秦律嚴苛是史家出于政治目的的杜撰
10.秦漢時期的民族邊疆治理主要有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強調“仁德”,倡導感化;二是推廣農耕,改造或改變當地生產方式;三是移風易俗,大力進行華夏禮樂和習俗教育。這些措施( )
A.促進了少數民族政權的封建化 B.體現了羈縻政策因俗而治特點
C.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D.維護了宗藩關系的長期穩定性
11.《史記·平準書》記載“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余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據此推知( )
A.諸侯王國與朝廷矛盾基本解決 B.朝廷解決邊患的條件更加成熟
C.休養生息的政策將會持續推進 D.政府財政殷實的情況不斷強化
12.東漢時期,外戚、宦官干政現象很多,造成當時政治局面的黑暗。進入魏晉以后,這類現象明顯減少,外戚影響力依然存在,但在效力、持續時間上都遠不如前。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選官制度的發展演變 B.專制皇權的逐漸弱化
C.儒學士人的持續斗爭 D.監察制度的有效制約
13.劉秀推行“舉謠言”制度,中央派遣官員到地方上收集民間“謠言”,收集整理后上報中央,皇帝以此為依據獎懲地方官吏,并對民間“謠言”進行回應。這反映出當時( )
A.原始民主傳統影響根深蒂固 B.中央集權制度得到加強
C.以民為本治國理念受到推崇 D.政治統治重視社情民意
14.南北朝之前,“川”字只有“水道、河流”之意,而《魏書》所載牛川、寧川、敕勒川等地名中的“川”,則是鮮卑語“荒野、荒灘草原”的意思。于是,“川”字有了新的義項,并沿用至今。這主要反映出( )
A.北魏統一疆域范圍擴大 B.南北交流推動文字發展
C.民族交融豐富文化內涵 D.時代發展影響文學題材
15.下圖為北魏前期和后期中樞機構部分長官籍貫數量分布柱形圖。
圖示中官員籍貫數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門閥士族的影響 B.選官制度的變革 C.統治中心的變化 D.中樞機構的調整
16.韓國漁民在朝鮮半島西南部新安外方海域發現一艘沉船??脊殴ぷ髡咴谠摯习l掘出了兩萬多件青瓷和白瓷,兩千多件金屬制品、石制品和紫檀木,以及共重達28噸的800萬枚中國銅錢。船上還有刻著“慶元(寧波)”銘文的銅權和墨書“至治三年(1323年)”的木簡。該船及其遺物可印證( )
A.宋朝與高麗之間存在朝貢貿易 B.銅錢是海上絲綢之路主要商品
C.元代寧波是海上絲綢之路港口 D.商幫主導了中外大宗瓷器貿易
17.如表為元朝時中西交流的部分代表人物及其事跡,中西大規模交流得以實現的條件是( )
人物 事跡
普蘭諾·卡爾平尼 最早到達蒙古帝國時期的都城哈剌和林的歐洲人
列班·掃馬 先至伊兒汗國,后到歐洲,是最早訪問歐洲各國的中國旅行家
馬可·波羅 沿陸上絲綢之路來華,在中國游歷17年,曾任元朝官員
A.亞歷山大建立地跨歐亞非的帝國 B.元朝對內陸邊疆實施有效統治
C.蒙古西征打開了東西方交流通道 D.戚繼光重創倭寇穩定沿海形勢
18.古代中國女裝屬于直線裁剪的寬衣文化,而西方的女裝側重曲線裁剪的窄衣文化。兩種女裝的不同主要源于各自的哲學和美學觀念,下圖為民國時期一則廣告的畫報,該畫報反映了( )
A.民國時期國民思想解放 B.改良旗袍成為流行趨勢
C.廣告成為主要傳媒手段 D.資產階級文化傳入中國
19.1865年,曾國藩和李鴻章奉命恢復南京和常州大部分書院。1867年,閩浙總督吳棠開啟恢復閩浙兩省書院的計劃。此外,清政府還在南京、蘇州、揚州、杭州、武昌建立印刷所,大量印刷儒家經典和關于地方管理的書籍。對此現象的合理解釋是( )
A.書院教育開始得到統治者重視 B.洋務派通過書院教育推廣西學
C.江南逐漸成為文化教育的中心 D.清政府亟須重建戰后社會秩序
20.20世紀初,大量中國人前往東南亞務工,被稱為“三把刀”移民,“三把刀”即菜刀、剃刀和剪刀,意指當時華人謀生的主要行業是餐飲、理發和制衣類等行業。造成這一移民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當時( )
A.東南亞地區的工業發展陷于停滯 B.中國國內社會動蕩
C.西方列強加緊對東南亞經濟侵略 D.北洋政府政策支持
21.2025年,故宮博物院制作兒童類應用程序“皇帝的一天”,帶領兒童了解清代宮廷;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攜手百度啟動“百度AI秦始皇兵馬俑復原工程”,游客通過手機百度AR功能掃描相關觸發物就可以“喚醒”素始皇帝陵下沉睡的秦兵馬俑軍團,并可以利用DeepSeek端口進行具體史實的了解。這說明( )
A.博物館具有科學研究的職能 B.人工智能改變了生產方式
C.信息技術促進文化遺產保護 D.博物館擔負文化傳播使命
22.下列史料可用于研究( )
公元前255年,一位埃及養駝人給雇主寫信討薪,他說因為自己是一個“蠻族人”,“不懂希臘語”而被拖欠9個月報酬
公元前218年,埃及的希臘人伊多門努斯投訴同村的兩個埃及人灌溉時用水沖走了他田里的種子
公元前163年,馬其頓后裔托勒邁寫信給埃及總督,投訴塞拉皮翁神廟的一些面包師對他進行了暴力襲擊,他的助手哈爾邁斯遭到毆打
A.托勒密埃及的社會結構 B.羅馬統治下的埃及經濟
C.希臘化范圍的持續擴大 D.地中海區域的文明交流
23.2023年,法國普羅旺斯地區出土了一批13世紀的手抄本殘卷,其中一篇敘事詩描寫了騎士羅蘭為保衛領主榮譽,在決斗中不惜生命,并稱“我的劍為信仰與愛情而揮動”。詩中還提到羅蘭對一位貴族女性的傾慕,將其視為“比星辰更高貴的存在”。該材料可用于說明中世紀騎士文學( )
A.以市民階級的世俗價值觀為核心導向 B.反映民族國家形成中的政治統一訴求
C.批判了教會禁欲主義并倡導人性解放 D.融合宗教虔誠、封建忠誠與典雅愛情
24.有學者研究發現,16世紀以后來到墨西哥的歐洲人曾采用印第安人傳統的羽毛拼鑲的辦法制作天主教的偶像畫;在美洲一些地區的陶器、金銀制品上很容易找到印第安傳統工藝的痕跡。這些發現可印證,印第安文明具有( )
A.濃厚的本土性 B.較強的生命力 C.開放包容特性 D.獨特發展路徑
25.18世紀末,東方的茶葉和西印度群島種植園里的糖,成為英國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茶葉為英國人的生活增添了諸多雅趣,他們將糖與牛奶加入紅茶中,別具匠心地調制成英式紅茶。這表明( )
A.全球聯系的加強影響社會文化 B.亞非拉地區成為歐洲經濟附庸
C.商品的流動加速資本原始積累 D.工業革命加劇了社會階層分化
26.19世紀上半期,某一群體多為貴族軍官出身,他們深受歐洲進步思想影響,試圖以武裝起義的方式改變俄國現狀。對此,列寧評價道:“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狹小的 但是,他們的事業沒有落空?!边@一群體( )
①促進俄國思想啟蒙②推翻沙皇專制統治 ③贏得民眾廣泛支持 ④推動俄國社會轉型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7.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非洲葡語文學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從黑人感到自卑的情節,到白人對于自己沒有黑皮膚的愧疚。安哥拉白人詩人雅辛托就曾寫下“我的詩歌/是白人的我/騎在黑人的我身上/走過人生”這說明( )
A.非洲逐漸擺脫殖民主義的歷史影響 B.文化滲透伴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
C.后現代主義文學深受非洲民眾歡迎 D.非洲葡語文學蘊含了民族解放意識
28.一戰爆發后,拉美失去了許多市場和供應來源,許多國家紛紛改變以前的貿易方式,實行新的工業政策。例如,阿根廷和巴西因無法從英國購買機車零件和采礦機械,開始在本國制造。拉美經濟領域的工業化發展使中等階級進一步壯大。這種現象( )
A.推動拉美現代化變革風潮 B.使拉美改變了初級產品的生產和出口模式
C.使拉美由此擺脫列強控制 D.利于戰后拉美部分國家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29.如圖為木炭作品《炸彈商店》,是1942年4月英國畫家龐貝格在一個儲藏了萬噸炸藥的廢棄礦內創作的。該圖描繪的是黑暗的地下炸彈庫視如圖,畫面中密集堆放著炸彈,呈現了類似洞穴的內部空間。該作品意在( )
A.反思現代戰爭的毀滅性 B.推動和平運動的發展
C.展示英國軍事實力強大 D.表達戰爭必勝的決心
30.新加坡獨立后,政府根據父系血統將公民的種族身份分為四類:華裔、馬來裔、印度裔和其他族裔。個人的族裔會在身份證上顯示出來。政府還會通過教育、住房和其他公共政策保持并強化每個族裔獨有的特征。這反映出新加坡( )
A.多元文化和諧并存 B.努力維系自己的文化根脈
C.社會治理手段多樣 D.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
二、主觀題(三道題,共40分)
31. 茶馬古道(13分)
材料一 中唐之后,飲茶成風傳播到了塞外邊疆, “四夷飲茶一如中土,不可一日無茶。”唐代茶馬交易始于唐肅宗時期(756—761)。據封演《封氏聞見記》記載“往年回紇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初期的茶馬交易,還是作為對少數民族進貢的一種回贈,至唐德宗貞元年間(785-805),正式開始了商業性的茶馬交易。大唐用茶葉交換塞外突厥、回紇、吐蕃等民族的良馬,每年上萬匹。
——摘編自劉禮堂《西南茶馬古道》
材料二 清朝時期,茶馬古道在連接內地與西藏地區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中央王朝雖因戰馬需求降低使官方茶馬貿易逐漸萎縮,但為滿足藏區日益旺盛的飲茶需求,持續擴大四川的“南路邊茶” “西路邊茶”貿易規模,并在北勝州(今云南永勝縣)新設茶馬互市。另一方面,云南民間馬幫在自由貿易政策下成為發展古道貿易的重要力量,形成“以馬運茶”的局面,大量茶葉通過茶馬古道運往西藏。西藏地區的馬匹等物資也運往內地,實現了經濟上的互補……同時,清朝在西藏地方建政立制,任命官員,駐扎軍隊,鞏固國防,冊封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等大活佛,實施金瓶掣簽,通過加強對茶馬古道貿易的管理等方式,有力地促進了西藏與祖國內地各族人民之間的緊密聯系,增進了民族間的往來與文化交流。
——摘編自陳韜《西南茶馬古道:漢藏交融的千年大道》
(1)依據材料一, 概括唐代茶馬古道的作用。(6分)
(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分析清代茶馬古道發展的原因。(7分)
32.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在古代,希臘語一度成為地區性的國際語言。從公元前8世紀開始,隨著希臘人的足跡遍布地中海世界,希臘語逐漸成為地中海地區通用的學術和商業語言;公元前3世紀,希臘語的使用范圍曾一度遠達印度。羅馬帝國分裂后,希臘語曾成為拜占庭帝國的第一官方語言,直到公元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
——摘自人民出版社《話說世界:語言“殖民”》等
材料二 1539年,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簽發敕令,宣布以法語為國家語言,禁用拉丁語和其他方言。從此,法語真正成了法蘭西全民族的統一語言。17—18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和哲學家如伏爾泰、狄德羅等經常受歐洲各國朝廷邀請講學或當顧問,各國君王也以能與他們通信為榮,各國貴族及社會名流都以能講一口漂亮的法語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征。19世紀初,隨著法國在歐洲大地軍事征服的榮耀,法語從政治上確立了國際地位;與此同時,法語的傳播和應用也擴展到了東南亞和非洲甚至美洲的許多國家。
———摘編自高玲《法語的歷史變遷和語言地位》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代希臘語一度成為地區性國際語言的原因。(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16—19世紀推動法語地位不斷提升的原因。(9分)
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東北地區紅色文化資源分類(部分)
分類 簡述
遺址遺跡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中共奉天市委舊址、趙一曼被捕地、楊子榮剿匪遺址、侵華日軍731部隊遺址、楊靖宇將軍殉難地、平頂山慘案遭址、左子元部隊抗聯遺址、東北解放紀念碑、長春解放紀念碑等。
人物故居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李兆麟將軍故居、趙尚志將軍故居、陳云同志臨江舊居等。
紀念館所 東北烈士紀念館、撫順雷鋒紀念館、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園、“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抗美援朝紀念館、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遼沈戰役紀念館、中國工業博物館、鞍鋼博物館等。
紅色文獻 1936年8月出版的關于李延祿將軍等人的事跡《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一書,就詳細的講述了當時第四軍抗日的艱難。在東北地區的革命進程中,還出現了很多紅色報刊。比如陳為人等人宣傳革命的《哈爾濱晨光》,還有為宣傳中共方針,創于1925年8月的《東北早報》,此后還有《滿洲通訊》《北滿紅旗》《反日報》《救國報》《中國報》等為宣傳抗日和革命的報刊等。
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設計一條“東北地區紅色文化”旅游路線,并說明理由。(要求:至少選擇兩個紅色文化資源,主題清晰,理由充分)
歷史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A C D B C C B A C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B B D C C C C A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D B D A D B A D D
28 29 30
A A A
31.(1)推動了中原地區和邊疆民族地區貿易的發展;加強了唐朝與邊疆民族地區的政治交往;促進了飲茶文化在邊疆地區的傳播。(每點2分,共6分)
(2)清朝時期,國家統一,政治局面較為安定;清政府的政策支持;清政府對西藏地區實行有效的行政管轄;藏區對茶葉的需求日益旺盛。(1點2分,2點4分,3點6分,4點7分)
32.(1)原因:希臘城邦海外殖民的影響;地中海世界商業貿易發展的需要;亞歷山大遠征的影響;拜占庭帝國的長期存在;古代地中海地區文明交流的需要等。(任答3點)
(2)原因:法國王權的加強(或國家政策的推動);啟蒙運動的影響;拿破侖帝國在歐洲的擴張;海外殖民擴張的影響等。(任答3點)
33.示例:主題:勿忘國恥,弘揚抗戰精神之旅。(2分)
路線:“九一八”歷史博物館——1931年9月18日, 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侵占東北。九一八事變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熬乓话恕睔v史博物館生動再現了東北人民和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不屈不撓、浴血奮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歷史畫卷。(3分)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九一八事變發生次日,中國共產黨滿洲省委發表《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號召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該宣言證明,中共滿洲省委不僅是十四年抗戰的首倡者,也是抗戰的最早實踐者,該宣言更是中國共產黨在十四年抗戰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最早體現。(3分)
侵華日軍731部隊遺址——位于哈爾濱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是迄今為止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細菌戰遺址群,是日本軍國主義違背國際公約,用活人進行凍傷、細菌感染、毒氣實驗的大本營,是發動細菌戰爭的策源地,是日本對外侵略擴張、掠奪資源、踐踏主權的重要罪證,是開展和平教育、國防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記錄歷史、警示世人的重要陣地。(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县| 来安县| 紫金县| 奉化市| 英德市| 阳山县| 宜春市| 克东县| 龙井市| 丰镇市| 黄陵县| 古田县| 星座| 方正县| 天峻县| 永城市| 维西| 东莞市| 同仁县| 霍州市| 宁都县| 元阳县| 玉门市| 泽普县| 乌拉特后旗| 自治县| 达州市| 临武县| 芦溪县| 万荣县| 中宁县| 商水县| 嘉祥县| 西乌珠穆沁旗| 河西区| 绥芬河市| 陈巴尔虎旗| 永靖县| 文水县| 孙吴县| 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