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5月14日2024一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末質量檢測高二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個小題3分,共48分)題號124568910答案ADCOABABD題號111213141516答案小AOA二、非選擇題(4個小題,共52分)17.【答案】(12分)(1)特點:內容多樣,涉及不同領域;借助官方力量推動其傳播;受眾有限,局限于中國社會上層:存在局限,一些近代科學最新成果未能傳入中國。(6分)(2)原因①中國文化優勢,儒家經典等中國精神文化成果具有吸引力。②傳教士推動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渠道。③歐洲處于社會變革前夕,強烈需要借助外部因素汲取發展的力量。(6分)18.【答案】(16分)(1)中國:重視倫理道德;崇尚家國情懷(或集體觀念),輕個體價值;主張中庸和諧:講求結局圓滿。(任答2點,4分)西方:凸顯人性情感;推崇個人奮斗(或個體意識),重個體價值:主張斗爭反抗:體現悲劇色彩。(任答2點,4分)(2)中國:農耕社會的相對穩定性:早期文明多元一體特征與大一統的政治取向:宗法制度與儒家文化的影響。(任答2點,4分)希臘:商業貿易活動的獨立性;以海島自然環境為基礎:小國寡民的城邦政治:古希臘人文精神的作用。(任答2點,4分)19.【答案】(12分)(1)成功因素:政府支持:民間私人資本的支持:種植技術的進步:交通運輸便利:工業革命后機器的投入使用:新的商業經營方式出現(股份公司等)。(任答2點,4分)(2)原因:美元作為金融武器和制裁工具損害了美國的國際信譽:美歐的金融政策造成通貨膨張爆發和金融市場動蕩:美國在國際投資貿易中打壓競爭對手:世界面臨發展、安全、環境等全球性挑戰。(任答2點,4分)史實:2010年,中國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三大成員,僅次于美國和日本;2015年,中國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2016年,人民幣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任答2點,4分)答案第1頁,共2頁20.【答案】(12分)示例一:論題:人類早期文明由分散孤立走向聯系擴展。論述:受自然地理環境和生產力水平限制,早期文明各自獨立發展。尼羅河流域誕生了古埃及文明,出現了象形文字、金字塔等文化成就。印度河流域誕生了古印度文明,產生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等文化成就。古希臘產生了哲學。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各文明區不斷擴展并逐漸相互連接,促進了帝國的興起。崛起于西亞的波斯帝國建立起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促進西亞、北非和希臘文明的交流。亞歷山大東征滅亡了波斯帝國,將希臘的文化傳播到埃及和西亞。人類文明之間的聯系不斷增強,文明之間相互吸收借鑒。綜上所述,人類文明在擴展中不斷交流,促進了文化圈的形成:示例二:論題:帝國的建立和統一的思想促進了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論述:中國自秦漢起建立了龐大的帝國,漢武帝罷黜百家,尊崇儒術,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此后,中國歷史雖然出現過政權并立,但統一多民族國家是主要趨勢。伴隨著國力強盛,中國的社會制度和思想文化傳播到朝鮮、日本等地,這些國家也將儒學作為官學。中華文化深刻影響東亞各國,東亞文化圈不斷發展。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處于混戰狀態。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依靠傳教和軍事征服基本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后經過不斷對外擴張,建立起地跨亞歐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國,伊斯蘭教和阿拉伯文化也在被征服地區廣泛傳播,西亞一一北非文化圈不斷發展。綜上所述,力量強大的帝國在擴張過程中會通過多種方式傳播其文化,輻射帶動周邊文化,促進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評分標準:評分項論題與論證材料與史實敘事與邏輯分數水平1無論題、無論證。沒有使用史實,史實錯誤僅羅列史實。0一4分論題不甚清晰;論敘述連貫通水平2能提取材料信息或使證不合理。用所學知識。順。58分論題明確:論證能在所學知識與材料水平3致、合理。言簡意信息間建立聯系,史敘述結構完9—12分賅實充分(至少3條論整。表達清晰據)答案第2頁,共2頁3.下圖是某一時期人口南遷示意圖。據圖示信息,這次遷徙東海南海人可南遷方向A.夯實了南方政治經濟重心的地位B.初步實現了對南方地區的開發C.奠定了南方經濟文化中心的基礎D.推動了中國大一統局面的形成4.巴格達被攻陷后,各種火器大量傳人阿拉伯地區,后傳入西方。在十三、四世紀時,西方都稱中國為“契丹”,他們把中國的火器稱為“契丹火槍”、“契丹火炮”。與“契丹火槍”傳播直接相關的事件是A.馬可·波羅的來華之旅B.蒙古軍隊的第二次西征C.蒙古軍隊的第三次西征D.列班·掃馬的歐洲之行5.明末清初某商號賬本載:“四月,收漢口客會票三張,兌付松江布款計銀五百兩;九月,與杭商合本采閩茶二千斤,息約四分,立契分紅;另支紋銀百兩購湖絲,委蘇匠成綢。”該賬本說明當時A.商業信用推動跨地域資本整合B.賦役白銀化促使農產品商品化C.專業化生產利于商業資本聚集D.商貿的繁榮驅動貿易網絡擴張6.19世紀后期,西方列強加緊侵略中國西南邊疆,將鐵路修筑作為侵略手段。不同群體反應各異,如下所示,下述言論共同反映了騰越、臨安民俗最為強悍,此次洋員過境,幾釀事端。現在英法勘云貴總督奏報路各員,大有即勘即辦之意,紳商士庶均難安枕。我滇路線,南已被法人劫取,西又為英所垂誕…若我再不筑成此云南留越學生路,以取四川援助,吾恐法人朝發夕至,我既無相當之自備。廣西鐵路,當時諸人士奔走號呼,唇焦舌散,發為此議者,蓋起于廣西咨議局防患也。A.列強對華資本輸出增加B.民眾交通主權意識增強C.近代鐵路建設阻力重重D.地方政府維護國家主權7.20世紀80年代初,香港電視名篇《上海灘》以清朝末年民國初年我國中部、東部破產小生產者和農民青年闖上海為背景。青年失業,毒賭走私成為邊緣人生計的收容所。在租界里,政界商界黑幫皆登舞臺,連續劇以黑幫仇殺為主線,輔以男女主角的曲折愛情。該劇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該劇側面反映出A.城市治理的新課題B.政治局勢動蕩不安C.愛情甜蜜卻無順境D.列強侵略人民窘困【高二歷史試卷第2頁(共6頁)】8.計量史學主要是用數據分析和量化方法來研究歷史問題。以下表格據孫璐、孫增德等相關文章數據編制,用來分析1900一1940年間中國近代留學生選擇專業的趨勢及原因,正確選項是時間工程醫學法律教育農業1900—191035%15%10%20%20%1911一192025%20%15%25%15%1921一193020%25%20%30%5%1931一194015%30%25%25%5%A.工程專業比例下降反映了中國工業發展停滯B.醫學專業比例上升與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相關C.法律專業選擇減少是因向西方學習轉向文化D.農業專業持續冷門是因留學生忽視農村問題9.新中國成立初期,各級政府接管了帝國主義在華的各類幼兒教育機構,接辦了全國的私立幼兒園并將其改為公立,教育部門、工廠、機關、部隊和街道辦紛紛創辦幼兒園,農村生產合作社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幼兒教育。這說明當時新中國幼兒教育A.已經形成完整體系B.配合國家工業化建設C.積極借鑒蘇聯經驗D.具有社會主義的屬性10.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智慧糧庫"建設。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建成智能化糧庫1300余座,中央儲備糧科技儲糧覆蓋率達98%,糧食儲存損耗率降至1%以下。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實現了糧情監測、智能通風、低溫儲糧等全流程數字化管理。這些舉措A.創新運用科技手段戰勝了饑餓威脅B.擴大了國家糧食儲備的總量規模C.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技術支撐D.提升了糧食市場的宏觀調控能力11.有史家認為,這片土地見證了人類歷史的諸多關鍵節點:從農業的起源到鐵器的最早冶煉,從印歐人的遷徙到絲路商旅的往來,從帝國的爭霸到文明的興替…至今仍是全球地緣政治的熱點地區。“這片土地”是指A.巴爾干半島B.小亞細亞C.兩河流域D.伊朗高原12.公元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西部的漢志地區再次成為溝通東西方貿易的重要商道,漢志重鎮麥加城因集市興盛而吸引了各部族前來參加賽詩會、朝拜克爾白神廟等文化活動,最終成為伊斯蘭教第一圣城。麥加的興盛表明A.商路變遷影響文化活動B.地理優越利于城市發展C.經濟發展決定宗教興衰D.文教興盛推動民族融合13.14世紀,黑死病在歐洲的多次肆虐直接導致歐洲的人口迅速減少,很多耕地荒廢,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5世紀末期才開始慢慢改善;從16世紀開始,歐洲農業生產力得到逐步釋放。歐洲農業生產力釋放的主要原因是A.工業革命提高了社會生產力B.歐洲普遍推行重商主義政策C.文藝復興運動對人性的解放D.中世紀的莊園經濟逐步瓦解【高二歷史試卷第3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河南省三門峽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期末質量檢測歷史答案(圖片版).pdf 河南省三門峽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期末質量檢測歷史試卷(圖片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