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講 實驗: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一、實驗目的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二、實驗原理電流通過原線圈時在鐵芯中激發磁場,由于電流的大小、方向在不斷變化,鐵芯中的磁場也在不斷變化。變化的磁場在副線圈中產生感應電動勢,副線圈中就存在輸出電壓。本實驗通過改變原、副線圈匝數,探究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三、實驗器材兩個多用電表、學生電源(低壓交流電源)、開關、可拆變壓器、導線若干。四、實驗步驟1.按如圖所示的電路圖連接好電路,將兩個多用電表調到交流電壓擋,并記錄兩個線圈的匝數。2.打開學生電源,閉合開關,讀出兩個電表的電壓值,并記錄在表格中。3.保持原線圈的電壓、匝數不變,多次改變副線圈的匝數,記錄下每次的副線圈匝數和對應的電壓值。4.保持原線圈的電壓、副線圈的匝數不變,多次改變原線圈的匝數,記錄下每次的原線圈匝數和副線圈的電壓值。五、數據記錄與處理次數 1 2 3 4 …n1/匝n2/匝n1∶n2U1/VU2/VU1∶U2六、實驗結論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的電壓之比等于原、副線圈的匝數之比。七、注意事項1.在改變學生電源電壓、線圈匝數前均要先斷開開關,再進行操作。2.為了保證人身安全,學生電源的電壓不能超過12 V,且通電時不能用手接觸裸露的導線和接線柱。3.為了保護多用電表,使用交流電壓擋測電壓時,先用最大量程擋試測,大致確定被測電壓后再選用合適的擋位進行測量。八、誤差分析1.由于漏磁,通過原、副線圈的每一匝的磁通量不嚴格相等造成誤差。2.原、副線圈有電阻,原、副線圈中的焦耳熱損耗造成誤差。3.鐵芯中有磁損耗,產生渦流,造成誤差。4.電表的讀數存在誤差。考點一 基礎性實驗[例1] 【實驗原理與誤差分析】 (2024·河北張家口模擬)某同學準備做“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實驗,他在實驗室準備了可拆變壓器(如圖甲所示)、低壓交流電源、多用電表、開關和導線若干。甲(1)為實現探究目的,保持原線圈輸入的電壓一定,通過改變原、副線圈匝數,測量副線圈上的電壓。這個探究過程采用的科學探究方法是 。 A.控制變量法 B.等效替代法C.整體隔離法 D.理想實驗法(2)該同學認真檢查電路無誤后,其中一次測量電壓時選擇2.5 V擋位,多用電表讀數如圖乙所示,此時電表讀數為 V。 乙(3)某次實驗中線圈N1接“0”“4”,線圈N2接“2”“14”,測得線圈N1兩端的電壓U1=2.30 V,線圈N2兩端的電壓U2=7.60 V,分析可知 (選填“N1”或“N2”)是原線圈。 (4)實驗發現原、副線圈電壓比與匝數比不相等,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 (1)A (2)2.00 (3)N2 (4)見解析【解析】 (1)為實現探究目的,保持原線圈輸入的電壓一定,通過改變原、副線圈匝數,測量副線圈上的電壓。這個探究過程采用的科學探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2)測交流電壓時選擇2.5 V擋位,此時電表讀數為U=2.00 V。(3)若某次實驗中用匝數n1=400匝、n2=1 200匝的線圈,測得線圈N1兩端的電壓U1=2.30 V,線圈N2兩端的電壓U2=7.60 V,匝數之比近似等于電壓之比,則有=,按U1=2.30 V 解得N2兩端的電壓U2=6.90 V<7.60 V,結合變壓器不是理想的,存在漏磁、發熱等原因,則N2一定是原線圈,N1是副線圈。(4)變壓器不是理想的,可能存在漏磁、線圈存在電阻產生焦耳熱等問題。[例2] 【數據處理與實驗操作】 (2024·河北石家莊二模)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器材做“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實驗。甲(1)該同學按圖乙連接電路,變壓器左側線圈的接線柱0、8與學生電源的“穩壓6 V”接線柱相連。閉合開關,用多用電表測得右側線圈的0、4接線柱之間的電壓為 。 A.0 B.3.0 V C.6.0 V D.12.0 V(2)正確連接電路后,變壓器選用左側0、2接線柱和右側0、4接線柱進行實驗,用多用電表測得左側0、2之間的電壓為U1,右側0、4之間的電壓為U2,數據如表所示,可判斷學生電源接在了 (選填“左側0、2”或“右側0、4”)接線柱上。 實驗次數 1 2 3 4 5U1/V 1.00 1.90 3.00 4.00 4.80U2/V 2.10 4.00 6.10 8.20 10.00(3)實驗室中還有一個變壓器,如圖丙所示。現要測量A、B線圈的匝數,實驗步驟如下:①取一段漆包線,一端與A線圈上端接線柱相連,順著原來的繞制方向在變壓器的鐵芯上再繞制n匝線圈,漆包線另一端與交流電源一端相連,A線圈下方接線柱與交流電源另一端相連接。②用多用電表的交流電壓擋先后測出交流電源兩端的電壓U0和B線圈的輸出電壓U。③用多用電表的交流電壓擋測出A線圈兩端的電壓U1。如果把該變壓器看作理想變壓器,則A、B線圈的匝數nA= ,nB= 。(均用題中給出的字母表示) 【答案】 (1)A (2)右側0、4 (3) 【解析】 (1)變壓器是根據互感現象進行工作的,由題圖乙可知,原線圈連接的電壓為直流電壓,因此副線圈兩端的電壓為0。(2)由于有漏磁,副線圈測量電壓一定小于理論值,所以U1為副線圈,可判斷學生電源接在了右側0、4接線柱上。(3)根據理想變壓器電壓比等于匝數比,有=,=,解得nA=,nB=。考點二 創新性實驗[例3]【實驗目的的創新】 (2023·重慶卷,12)一興趣小組擬研究某變壓器的輸入和輸出電壓之比,以及交流電頻率對輸出電壓的影響。題圖甲為實驗電路圖,其中L1和L2為變壓器的原、副線圈,S1和S2為開關,P為滑動變阻器RP的滑片,R為電阻箱,E為正弦式交流電源(能輸出電壓峰值不變、頻率可調的交流電)。(1)閉合S1,用多用電表交流電壓擋測量線圈L1兩端的電壓。滑片P向右滑動后,與滑動前相比,電表的示數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2)保持S2斷開狀態,調整E輸出的交流電頻率為50 Hz,滑動滑片P,用多用電表交流電壓擋測得線圈L1兩端的電壓為2 500 mV時,用示波器測得線圈L2兩端電壓u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乙所示,則線圈L1兩端與L2兩端的電壓比值為 (保留3位有效數字)。 (3)閉合S2,滑動P到某一位置并保持不變。分別在E輸出的交流電頻率為50 Hz、1 000 Hz的條件下,改變R的阻值,用多用電表交流電壓擋測量線圈L2兩端的電壓U,得到U-R關系曲線如圖丙所示。用一個阻值恒為20 Ω的負載R0替換電阻箱R,由圖丙可知,當頻率為1 000 Hz時,R0兩端的電壓為 mV;當頻率為50 Hz時,為保持R0兩端的電壓不變,需要將R0與一個阻值為 Ω的電阻串聯。(均保留3位有效數字) 丙【答案】 (1)變大 (2)12.6 (3)270 7.78【解析】 (1)閉合S1,滑動變阻器RP是分壓式接法,滑片P向右滑動后,用多用電表交流電壓擋測量線圈L1兩端的電壓,線圈L1兩端的電壓增大,因此與滑動前相比,電表的示數變大。(2)保持S2斷開狀態,調整E輸出的交流電頻率為50 Hz,用多用電表交流電壓擋測得線圈L1兩端的電壓為U1=2 500 mV。線圈L2兩端電壓u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題圖乙所示,由u-t圖像可得,線圈L2兩端電壓為U2== mV,則線圈L1兩端電壓與L2兩端的電壓比值為=≈12.6。(3)閉合S2,滑動P到某一位置并保持不變。由 U-R關系曲線可得,當頻率為1 000 Hz,負載電阻R0=20 Ω時,R0兩端的電壓為UR0=270 mV。當頻率為50 Hz時,由U-R關系曲線可得線圈L2兩端的電壓為U′=375 mV。要保持R0兩端的電壓不變,需給R0串聯一電阻,此串聯電阻阻值為R串== Ω≈7.78 Ω。[例4] 【數據處理的創新】 (2024·廣東江門期末)如圖甲所示,實驗室內有一變壓器,匝數標記位置模糊不清,但結構和功能是完好的,某同學利用該變壓器進行匝數的探究實驗,M、N是原線圈的兩個接線柱,P、Q是副線圈的兩個接線柱。(1)實驗室有下列器材:A.變壓器B.開關、導線若干C.0~40 V直流輸出電源D.0~40 V交流輸出電源E.多用電表(2)選用的電源是 (選填“C”或“D”)。 (3)為了保證人身安全,所用輸入電壓不要超過 (選填“12 V”“40 V”或“220 V”)。 (4)該同學將M、N端接在所選電源正確位置后,多用電表紅、黑表筆接在變壓器P、Q端測量輸出電壓UPQ,調節輸入電壓UMN,得到多組數據。(5)作出UMN-UPQ圖像,如圖乙所示,橫、縱坐標的截距分別為a、b,則匝數比= (用a、b表示),匝數比的測量值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實值。 【答案】 (2)D (3)12 V (5) 大于【解析】 (2)變壓器的原理是電磁感應,需使用交流電源,故選用的電源是0~40 V交流輸出電源。(3)人體安全電壓上限為36 V,為了保證人身安全,所用輸入電壓不要超過12 V。(5)根據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線圈匝數的關系,匝數比為==;由于變壓器存在漏磁,測得的UPQ偏小,則匝數比的測量值大于真實值。(滿分:30分)1.(6分)(2024·福建廈門三模)某同學在“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實驗中使用的可拆變壓器如圖甲所示,圖中各接線柱對應的數字表示倍率為“×100”的匝數。(1)除圖甲中的器材外,下列器材中還需要的是 。(多選) 干電池 條形磁體A B低壓交流電源 多用電表C D直流電壓表 直流電流表E F(2)變壓器鐵芯的結構和材料是 。 A.整塊不銹鋼鐵芯B.整塊硅鋼鐵芯C.絕緣的硅鋼片疊成(3)若操作過程中橫鐵芯沒有與豎直鐵芯對齊,原線圈輸入電壓為U1=4 V,匝數為n1=200匝,改變副線圈匝數n2,測量副線圈兩端的電壓U2,得到U2-n2圖像如圖乙所示,則可能正確的是圖線 (選填“a”“b”或“c”)。 【答案】 (1)CD (2)C (3)c【解析】 (1)在“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實驗中,使用的是低壓交流電源,所以不需要干電池,磁場是利用了電流的磁效應,所以也不需要條形磁體,測量線圈兩端的電壓需要使用多用電表的交流電壓擋,不需要直流電壓表和直流電流表。(2)變壓器鐵芯的結構和材料是絕緣的硅鋼片疊成。(3)操作過程中橫鐵芯沒有與豎直鐵芯對齊,則可能導致漏磁,使得輸出電壓偏小,則有>,則可能正確的是圖線c。2.(6分)(2024·遼寧撫順期中)某興趣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可拆變壓器進行“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實驗。(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多選) A.變壓器工作時,通過鐵芯導電把電能由原線圈輸送到副線圈B.變壓器工作時在原線圈上將電能轉化為磁場能,在副線圈上將磁場能轉化為電能C.理想變壓器的輸入功率等于輸出功率,沒有能量損失D.變壓器副線圈上不接負載時,原線圈兩端電壓為零(2)實際操作中將電源接在原線圈的“0”和“800”兩個接線柱之間,測得副線圈的“0”和“400”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壓為3.0 V,則可推斷原線圈的輸入電壓可能為 。 A.3 V B.5.5 V C.6.0 V D.6.5 V(3)圖乙為某電學儀器原理圖,圖中變壓器為理想變壓器。左側虛線框內的交流電源與串聯的定值電阻R0可等效為該電學儀器電壓輸出部分,該部分與一理想變壓器的原線圈連接;一可變電阻R與該變壓器的副線圈連接,原、副線圈的匝數分別為n1、n2(右側實線框內的電路也可以等效為一個電阻)。在交流電源的電壓有效值U0不變的情況下,調節可變電阻R的過程中,當= 時,R獲得的功率最大。 【答案】 (1)BC (2)D (3)()2【解析】 (1)變壓器工作時在原線圈上將電能轉化為磁場能,在副線圈上將磁場能轉化為電能,故A錯誤,B正確;理想變壓器忽略能量損失,原線圈輸入功率等于副線圈輸出功率,故C正確;副線圈上不接負載時同樣有電壓,故原線圈兩端電壓不為零,故D錯誤。(2)若是理想變壓器,則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為=,當變壓器的原線圈接“0”和“800”兩個接線柱、副線圈接“0”和“400”兩個接線柱時,可知原、副線圈匝數比為2∶1,副線圈電壓為3.0 V,則原線圈電壓應該為6.0 V;但實際操作中,需要考慮能量損失,則原線圈所接電壓大于6.0 V。(3)將R0當作電源內阻,設外電路等效電阻為R′,當內、外電阻相等時,即R′=R0,此時輸出功率最大,由R′=()2R得出=()2。3.(9分)(2024·山東青島期末)某同學利用自耦變壓器探究降壓時“變壓器原、副線圈兩端的電壓與匝數關系”的實驗,變壓器結構圖如圖甲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過程中為了安全選用學生電源供電,連接電路時,應該將學生電源 (選填“直流”或“交流”)接線柱和自耦變壓器的 (選填“A、B”或“C、D”)接線柱相連接。 (2)在測量變壓器副線圈上電壓時,選用了多用電表進行測量,如果某次實驗測得副線圈上的電壓大約為6 V,則多用電表選擇開關應該旋至圖乙中的 擋;正確選擋并開始實驗,刻度盤指針如圖丙,讀數為 V。 丙(3)實驗時保持變壓器原線圈輸入電壓不變,調節旋鈕P的位置并記錄數據,從所得數據發現原、副線圈電壓比總是略大于對應匝數比,造成這一誤差的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條即可) 【答案】 (1)交流 A、B (2)交流10 V 6.4 (3)見解析【解析】 (1)變壓器工作需接交流電源,為確保實驗安全,實驗中要求原線圈匝數大于副線圈匝數,讓副線圈上得到較低的電壓,故電源連接自耦變壓器的A、B接線柱。(2)實驗測得副線圈上的電壓大約為6 V,則多用電表擋位選擇交流10 V擋;由題圖丙可知,讀數為6.4 V。(3)主要原因是變壓器不是理想變壓器,有漏磁現象、鐵芯內有渦流發熱、導線和線圈有電阻發熱等能量損耗,使副線圈兩端電壓偏低。4.(9分)(2024·廣東汕頭二模)某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可拆變壓器進行“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實驗。 a b(1)該實驗中變壓器原線圈接線柱接入學生電源應該選擇 (選填“A”或“B”)接法。 A Bc(2)實驗開始前,某同學沒有使用鐵芯組裝變壓器,而是直接將一個線圈接入電源,另外一個線圈接電壓表,保持電源輸入電壓、兩個線圈接入的匝數不變,逐漸將兩個線圈相互靠近的過程中,觀察到電壓表的讀數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在正確組裝變壓器后,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利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副線圈的電壓U2與原線圈電壓U1、原線圈的匝數n1、副線圈的匝數n2的關系,將實驗數據分別繪制成d、e、f三幅圖像,實驗結果有誤的是 (選填“甲”“乙”或“丙”)同學。 (4)興趣小組在某次實驗中選擇廠家標注匝數 nA=200匝的線圈A作為原線圈,廠家標注匝數nB=100匝的線圈B作為副線圈,分別接入不同輸入電壓U1,測得對應的輸出電壓U2得到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分析下列可能的原因,你認為正確的有 。(多選) 實驗次數 nA/匝 nB/匝 U1/V U2/V1 200 100 8.2 4.02 200 100 6.1 2.93 200 100 4.0 1.9A.原、副線圈的電壓的頻率不相等B.變壓器線圈中有電流通過時會發熱C.鐵芯在交變磁場的作用下會發熱D.穿過副線圈的磁通量大于原線圈的磁通量【答案】 (1)B (2)變大 (3)乙 (4)BC【解析】 (1)由題圖c可知,A為直流接法,B為交流接法,而要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則必須使用交流電壓。(2)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E=n=nS,可知,越靠近通電線圈,接入電壓表的線圈所處的磁場就越強,產生的感應電動勢就越大,因此電壓表的讀數變大。(3)根據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可得U2=,可知U2-U1圖像與U2-n2圖像均為過原點的傾斜直線,而U2-n1圖像應為雙曲線,因此實驗結果有誤的為乙同學。(4)由表中數據可知,原、副線圈的匝數比小于原、副線圈中的電壓之比,即有電能的損失。變壓器不會改變電壓的頻率,故A錯誤;根據電流的熱效應可知,當有電流通過線圈時,線圈會發熱,從而造成電能的損失,故B正確;鐵芯在交變磁場中會產生渦流,而根據電流的熱效應可知鐵芯會發熱,從而造成電能的損失,故C正確;因為鐵芯對磁場的約束不嚴密,因此,穿過副線圈的磁通量一定小于原線圈的磁通量,即磁通量有損失,故D錯誤。(第14頁)第4講 實驗: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一、實驗目的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二、實驗原理電流通過原線圈時在鐵芯中激發磁場,由于電流的大小、方向在不斷變化,鐵芯中的磁場也在不斷變化。變化的磁場在副線圈中產生感應電動勢,副線圈中就存在輸出電壓。本實驗通過改變原、副線圈匝數,探究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三、實驗器材兩個多用電表、學生電源(低壓交流電源)、開關、可拆變壓器、導線若干。四、實驗步驟1.按如圖所示的電路圖連接好電路,將兩個多用電表調到交流電壓擋,并記錄兩個線圈的匝數。2.打開學生電源,閉合開關,讀出兩個電表的電壓值,并記錄在表格中。3.保持原線圈的電壓、匝數不變,多次改變副線圈的匝數,記錄下每次的副線圈匝數和對應的電壓值。4.保持原線圈的電壓、副線圈的匝數不變,多次改變原線圈的匝數,記錄下每次的原線圈匝數和副線圈的電壓值。五、數據記錄與處理次數 1 2 3 4 …n1/匝n2/匝n1∶n2U1/VU2/VU1∶U2六、實驗結論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的電壓之比等于原、副線圈的匝數之比。七、注意事項1.在改變學生電源電壓、線圈匝數前均要先斷開開關,再進行操作。2.為了保證人身安全,學生電源的電壓不能超過12 V,且通電時不能用手接觸裸露的導線和接線柱。3.為了保護多用電表,使用交流電壓擋測電壓時,先用最大量程擋試測,大致確定被測電壓后再選用合適的擋位進行測量。八、誤差分析1.由于漏磁,通過原、副線圈的每一匝的磁通量不嚴格相等造成誤差。2.原、副線圈有電阻,原、副線圈中的焦耳熱損耗造成誤差。3.鐵芯中有磁損耗,產生渦流,造成誤差。4.電表的讀數存在誤差。考點一 基礎性實驗[例1] 【實驗原理與誤差分析】 (2024·河北張家口模擬)某同學準備做“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實驗,他在實驗室準備了可拆變壓器(如圖甲所示)、低壓交流電源、多用電表、開關和導線若干。甲(1)為實現探究目的,保持原線圈輸入的電壓一定,通過改變原、副線圈匝數,測量副線圈上的電壓。這個探究過程采用的科學探究方法是 。 A.控制變量法 B.等效替代法C.整體隔離法 D.理想實驗法(2)該同學認真檢查電路無誤后,其中一次測量電壓時選擇2.5 V擋位,多用電表讀數如圖乙所示,此時電表讀數為 V。 乙(3)某次實驗中線圈N1接“0”“4”,線圈N2接“2”“14”,測得線圈N1兩端的電壓U1=2.30 V,線圈N2兩端的電壓U2=7.60 V,分析可知 (選填“N1”或“N2”)是原線圈。 (4)實驗發現原、副線圈電壓比與匝數比不相等,可能的原因是 。 [例2] 【數據處理與實驗操作】 (2024·河北石家莊二模)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器材做“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實驗。甲(1)該同學按圖乙連接電路,變壓器左側線圈的接線柱0、8與學生電源的“穩壓6 V”接線柱相連。閉合開關,用多用電表測得右側線圈的0、4接線柱之間的電壓為 。 A.0 B.3.0 V C.6.0 V D.12.0 V(2)正確連接電路后,變壓器選用左側0、2接線柱和右側0、4接線柱進行實驗,用多用電表測得左側0、2之間的電壓為U1,右側0、4之間的電壓為U2,數據如表所示,可判斷學生電源接在了 (選填“左側0、2”或“右側0、4”)接線柱上。 實驗次數 1 2 3 4 5U1/V 1.00 1.90 3.00 4.00 4.80U2/V 2.10 4.00 6.10 8.20 10.00(3)實驗室中還有一個變壓器,如圖丙所示。現要測量A、B線圈的匝數,實驗步驟如下:①取一段漆包線,一端與A線圈上端接線柱相連,順著原來的繞制方向在變壓器的鐵芯上再繞制n匝線圈,漆包線另一端與交流電源一端相連,A線圈下方接線柱與交流電源另一端相連接。②用多用電表的交流電壓擋先后測出交流電源兩端的電壓U0和B線圈的輸出電壓U。③用多用電表的交流電壓擋測出A線圈兩端的電壓U1。如果把該變壓器看作理想變壓器,則A、B線圈的匝數nA= ,nB= 。(均用題中給出的字母表示) 考點二 創新性實驗[例3]【實驗目的的創新】 (2023·重慶卷,12)一興趣小組擬研究某變壓器的輸入和輸出電壓之比,以及交流電頻率對輸出電壓的影響。題圖甲為實驗電路圖,其中L1和L2為變壓器的原、副線圈,S1和S2為開關,P為滑動變阻器RP的滑片,R為電阻箱,E為正弦式交流電源(能輸出電壓峰值不變、頻率可調的交流電)。(1)閉合S1,用多用電表交流電壓擋測量線圈L1兩端的電壓。滑片P向右滑動后,與滑動前相比,電表的示數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2)保持S2斷開狀態,調整E輸出的交流電頻率為50 Hz,滑動滑片P,用多用電表交流電壓擋測得線圈L1兩端的電壓為2 500 mV時,用示波器測得線圈L2兩端電壓u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乙所示,則線圈L1兩端與L2兩端的電壓比值為 (保留3位有效數字)。 (3)閉合S2,滑動P到某一位置并保持不變。分別在E輸出的交流電頻率為50 Hz、1 000 Hz的條件下,改變R的阻值,用多用電表交流電壓擋測量線圈L2兩端的電壓U,得到U-R關系曲線如圖丙所示。用一個阻值恒為20 Ω的負載R0替換電阻箱R,由圖丙可知,當頻率為1 000 Hz時,R0兩端的電壓為 mV;當頻率為50 Hz時,為保持R0兩端的電壓不變,需要將R0與一個阻值為 Ω的電阻串聯。(均保留3位有效數字) 丙[例4] 【數據處理的創新】 (2024·廣東江門期末)如圖甲所示,實驗室內有一變壓器,匝數標記位置模糊不清,但結構和功能是完好的,某同學利用該變壓器進行匝數的探究實驗,M、N是原線圈的兩個接線柱,P、Q是副線圈的兩個接線柱。(1)實驗室有下列器材:A.變壓器B.開關、導線若干C.0~40 V直流輸出電源D.0~40 V交流輸出電源E.多用電表(2)選用的電源是 (選填“C”或“D”)。 (3)為了保證人身安全,所用輸入電壓不要超過 (選填“12 V”“40 V”或“220 V”)。 (4)該同學將M、N端接在所選電源正確位置后,多用電表紅、黑表筆接在變壓器P、Q端測量輸出電壓UPQ,調節輸入電壓UMN,得到多組數據。(5)作出UMN-UPQ圖像,如圖乙所示,橫、縱坐標的截距分別為a、b,則匝數比= (用a、b表示),匝數比的測量值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實值。 (滿分:30分)1.(6分)(2024·福建廈門三模)某同學在“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實驗中使用的可拆變壓器如圖甲所示,圖中各接線柱對應的數字表示倍率為“×100”的匝數。(1)除圖甲中的器材外,下列器材中還需要的是 。(多選) 干電池 條形磁體A B低壓交流電源 多用電表C D直流電壓表 直流電流表E F(2)變壓器鐵芯的結構和材料是 。 A.整塊不銹鋼鐵芯B.整塊硅鋼鐵芯C.絕緣的硅鋼片疊成(3)若操作過程中橫鐵芯沒有與豎直鐵芯對齊,原線圈輸入電壓為U1=4 V,匝數為n1=200匝,改變副線圈匝數n2,測量副線圈兩端的電壓U2,得到U2-n2圖像如圖乙所示,則可能正確的是圖線 (選填“a”“b”或“c”)。 2.(6分)(2024·遼寧撫順期中)某興趣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可拆變壓器進行“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實驗。(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多選) A.變壓器工作時,通過鐵芯導電把電能由原線圈輸送到副線圈B.變壓器工作時在原線圈上將電能轉化為磁場能,在副線圈上將磁場能轉化為電能C.理想變壓器的輸入功率等于輸出功率,沒有能量損失D.變壓器副線圈上不接負載時,原線圈兩端電壓為零(2)實際操作中將電源接在原線圈的“0”和“800”兩個接線柱之間,測得副線圈的“0”和“400”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壓為3.0 V,則可推斷原線圈的輸入電壓可能為 。 A.3 V B.5.5 V C.6.0 V D.6.5 V(3)圖乙為某電學儀器原理圖,圖中變壓器為理想變壓器。左側虛線框內的交流電源與串聯的定值電阻R0可等效為該電學儀器電壓輸出部分,該部分與一理想變壓器的原線圈連接;一可變電阻R與該變壓器的副線圈連接,原、副線圈的匝數分別為n1、n2(右側實線框內的電路也可以等效為一個電阻)。在交流電源的電壓有效值U0不變的情況下,調節可變電阻R的過程中,當= 時,R獲得的功率最大。 3.(9分)(2024·山東青島期末)某同學利用自耦變壓器探究降壓時“變壓器原、副線圈兩端的電壓與匝數關系”的實驗,變壓器結構圖如圖甲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過程中為了安全選用學生電源供電,連接電路時,應該將學生電源 (選填“直流”或“交流”)接線柱和自耦變壓器的 (選填“A、B”或“C、D”)接線柱相連接。 (2)在測量變壓器副線圈上電壓時,選用了多用電表進行測量,如果某次實驗測得副線圈上的電壓大約為6 V,則多用電表選擇開關應該旋至圖乙中的 擋;正確選擋并開始實驗,刻度盤指針如圖丙,讀數為 V。 丙(3)實驗時保持變壓器原線圈輸入電壓不變,調節旋鈕P的位置并記錄數據,從所得數據發現原、副線圈電壓比總是略大于對應匝數比,造成這一誤差的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條即可) 4.(9分)(2024·廣東汕頭二模)某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可拆變壓器進行“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實驗。 a b(1)該實驗中變壓器原線圈接線柱接入學生電源應該選擇 (選填“A”或“B”)接法。 A Bc(2)實驗開始前,某同學沒有使用鐵芯組裝變壓器,而是直接將一個線圈接入電源,另外一個線圈接電壓表,保持電源輸入電壓、兩個線圈接入的匝數不變,逐漸將兩個線圈相互靠近的過程中,觀察到電壓表的讀數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在正確組裝變壓器后,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利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副線圈的電壓U2與原線圈電壓U1、原線圈的匝數n1、副線圈的匝數n2的關系,將實驗數據分別繪制成d、e、f三幅圖像,實驗結果有誤的是 (選填“甲”“乙”或“丙”)同學。 (4)興趣小組在某次實驗中選擇廠家標注匝數 nA=200匝的線圈A作為原線圈,廠家標注匝數nB=100匝的線圈B作為副線圈,分別接入不同輸入電壓U1,測得對應的輸出電壓U2得到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分析下列可能的原因,你認為正確的有 。(多選) 實驗次數 nA/匝 nB/匝 U1/V U2/V1 200 100 8.2 4.02 200 100 6.1 2.93 200 100 4.0 1.9A.原、副線圈的電壓的頻率不相等B.變壓器線圈中有電流通過時會發熱C.鐵芯在交變磁場的作用下會發熱D.穿過副線圈的磁通量大于原線圈的磁通量(第14頁)(共48張PPT)高中總復習·物理第4講 實驗: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一、實驗目的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二、實驗原理電流通過原線圈時在鐵芯中激發磁場,由于電流的大小、方向在不斷變化,鐵芯中的磁場也在不斷變化。變化的磁場在副線圈中產生感應電動勢,副線圈中就存在輸出電壓。本實驗通過改變原、副線圈匝數,探究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三、實驗器材兩個多用電表、學生電源(低壓交流電源)、開關、可拆變壓器、導線若干。四、實驗步驟1.按如圖所示的電路圖連接好電路,將兩個多用電表調到交流電壓擋,并記錄兩個線圈的匝數。2.打開學生電源,閉合開關,讀出兩個電表的電壓值,并記錄在表格中。3.保持原線圈的電壓、匝數不變,多次改變副線圈的匝數,記錄下每次的副線圈匝數和對應的電壓值。4.保持原線圈的電壓、副線圈的匝數不變,多次改變原線圈的匝數,記錄下每次的原線圈匝數和副線圈的電壓值。五、數據記錄與處理次數 1 2 3 4 …n1/匝n2/匝n1∶n2U1/VU2/VU1∶U2六、實驗結論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的電壓之比等于原、副線圈的匝數之比。七、注意事項1.在改變學生電源電壓、線圈匝數前均要先斷開開關,再進行操作。2.為了保證人身安全,學生電源的電壓不能超過12 V,且通電時不能用手接觸裸露的導線和接線柱。3.為了保護多用電表,使用交流電壓擋測電壓時,先用最大量程擋試測,大致確定被測電壓后再選用合適的擋位進行測量。八、誤差分析1.由于漏磁,通過原、副線圈的每一匝的磁通量不嚴格相等造成誤差。2.原、副線圈有電阻,原、副線圈中的焦耳熱損耗造成誤差。3.鐵芯中有磁損耗,產生渦流,造成誤差。4.電表的讀數存在誤差。[例1] 【實驗原理與誤差分析】 (2024·河北張家口模擬)某同學準備做“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實驗,他在實驗室準備了可拆變壓器(如圖甲所示)、低壓交流電源、多用電表、開關和導線若干。甲(1)為實現探究目的,保持原線圈輸入的電壓一定,通過改變原、副線圈匝數,測量副線圈上的電壓。這個探究過程采用的科學探究方法是 。 A.控制變量法 B.等效替代法C.整體隔離法 D.理想實驗法A【解析】 (1)為實現探究目的,保持原線圈輸入的電壓一定,通過改變原、副線圈匝數,測量副線圈上的電壓。這個探究過程采用的科學探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2)該同學認真檢查電路無誤后,其中一次測量電壓時選擇2.5 V擋位,多用電表讀數如圖乙所示,此時電表讀數為 V。 乙2.00【解析】(2)測交流電壓時選擇2.5 V擋位,此時電表讀數為U=2.00 V。(3)某次實驗中線圈N1接“0”“4”,線圈N2接“2”“14”,測得線圈N1兩端的電壓U1=2.30 V,線圈N2兩端的電壓U2=7.60 V,分析可知 (選填“N1”或“N2”)是原線圈。 N2(4)實驗發現原、副線圈電壓比與匝數比不相等,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及解析】 (4)變壓器不是理想的,可能存在漏磁、線圈存在電阻產生焦耳熱等問題。[例2] 【數據處理與實驗操作】 (2024·河北石家莊二模)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器材做“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實驗。(1)該同學按圖乙連接電路,變壓器左側線圈的接線柱0、8與學生電源的“穩壓6 V”接線柱相連。閉合開關,用多用電表測得右側線圈的0、4接線柱之間的電壓為 。 A.0 B.3.0 VC.6.0 V D.12.0 VA甲【解析】 (1)變壓器是根據互感現象進行工作的,由題圖乙可知,原線圈連接的電壓為直流電壓,因此副線圈兩端的電壓為0。(2)正確連接電路后,變壓器選用左側0、2接線柱和右側0、4接線柱進行實驗,用多用電表測得左側0、2之間的電壓為U1,右側0、4之間的電壓為U2,數據如表所示,可判斷學生電源接在了 (選填“左側0、2”或“右側0、4”)接線柱上。 右側0、4實驗次數 1 2 3 4 5U1/V 1.00 1.90 3.00 4.00 4.80U2/V 2.10 4.00 6.10 8.20 10.00【解析】 (2)由于有漏磁,副線圈測量電壓一定小于理論值,所以U1為副線圈,可判斷學生電源接在了右側0、4接線柱上。(3)實驗室中還有一個變壓器,如圖丙所示。現要測量A、B線圈的匝數,實驗步驟如下:①取一段漆包線,一端與A線圈上端接線柱相連,順著原來的繞制方向在變壓器的鐵芯上再繞制n匝線圈,漆包線另一端與交流電源一端相連,A線圈下方接線柱與交流電源另一端相連接。②用多用電表的交流電壓擋先后測出交流電源兩端的電壓U0和B線圈的輸出電壓U。③用多用電表的交流電壓擋測出A線圈兩端的電壓U1。如果把該變壓器看作理想變壓器,則A、B線圈的匝數nA= ,nB= 。(均用題中給出的字母表示) [例3] 【實驗目的的創新】 (2023·重慶卷,12)一興趣小組擬研究某變壓器的輸入和輸出電壓之比,以及交流電頻率對輸出電壓的影響。題圖甲為實驗電路圖,其中L1和L2為變壓器的原、副線圈,S1和S2為開關,P為滑動變阻器RP的滑片,R為電阻箱,E為正弦式交流電源(能輸出電壓峰值不變、頻率可調的交流電)。(1)閉合S1,用多用電表交流電壓擋測量線圈L1兩端的電壓。滑片P向右滑動后,與滑動前相比,電表的示數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變大【解析】 (1)閉合S1,滑動變阻器RP是分壓式接法,滑片P向右滑動后,用多用電表交流電壓擋測量線圈L1兩端的電壓,線圈L1兩端的電壓增大,因此與滑動前相比,電表的示數變大。(2)保持S2斷開狀態,調整E輸出的交流電頻率為50 Hz,滑動滑片P,用多用電表交流電壓擋測得線圈L1兩端的電壓為2 500 mV時,用示波器測得線圈L2兩端電壓u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乙所示,則線圈L1兩端與L2兩端的電壓比值為 (保留3位有效數字)。 12.6(3)閉合S2,滑動P到某一位置并保持不變。分別在E輸出的交流電頻率為50 Hz、1 000 Hz的條件下,改變R的阻值,用多用電表交流電壓擋測量線圈L2兩端的電壓U,得到U-R關系曲線如圖丙所示。用一個阻值恒為20 Ω的負載R0替換電阻箱R,由圖丙可知,當頻率為1 000 Hz時,R0兩端的電壓為 mV;當頻率為50 Hz時,為保持R0兩端的電壓不變,需要將R0與一個阻值為 Ω的電阻串聯。(均保留3位有效數字) 2707.78丙[例4] 【數據處理的創新】 (2024·廣東江門期末)如圖甲所示,實驗室內有一變壓器,匝數標記位置模糊不清,但結構和功能是完好的,某同學利用該變壓器進行匝數的探究實驗,M、N是原線圈的兩個接線柱,P、Q是副線圈的兩個接線柱。(1)實驗室有下列器材:A.變壓器B.開關、導線若干C.0~40 V直流輸出電源D.0~40 V交流輸出電源E.多用電表(2)選用的電源是 (選填“C”或“D”)。 D【解析】 (2)變壓器的原理是電磁感應,需使用交流電源,故選用的電源是0~40 V交流輸出電源。(3)為了保證人身安全,所用輸入電壓不要超過 (選填“12 V”“40 V”或“220 V”)。 12 V【解析】 (3)人體安全電壓上限為36 V,為了保證人身安全,所用輸入電壓不要超過12 V。(4)該同學將M、N端接在所選電源正確位置后,多用電表紅、黑表筆接在變壓器P、Q端測量輸出電壓UPQ,調節輸入電壓UMN,得到多組數據。大于1.(6分)(2024·福建廈門三模)某同學在“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實驗中使用的可拆變壓器如圖甲所示,圖中各接線柱對應的數字表示倍率為“×100”的匝數。(1)除圖甲中的器材外,下列器材中還需要的是 。(多選) CD干電池 條形磁體A B低壓交流電源 多用電表C D直流電壓表 直流電流表E F【解析】 (1)在“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實驗中,使用的是低壓交流電源,所以不需要干電池,磁場是利用了電流的磁效應,所以也不需要條形磁體,測量線圈兩端的電壓需要使用多用電表的交流電壓擋,不需要直流電壓表和直流電流表。(2)變壓器鐵芯的結構和材料是 。 A.整塊不銹鋼鐵芯B.整塊硅鋼鐵芯C.絕緣的硅鋼片疊成【解析】 (2)變壓器鐵芯的結構和材料是絕緣的硅鋼片疊成。C(3)若操作過程中橫鐵芯沒有與豎直鐵芯對齊,原線圈輸入電壓為U1=4 V,匝數為n1=200匝,改變副線圈匝數n2,測量副線圈兩端的電壓U2,得到U2-n2圖像如圖乙所示,則可能正確的是圖線 (選填“a”“b”或“c”)。 c2.(6分)(2024·遼寧撫順期中)某興趣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可拆變壓器進行“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實驗。(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多選) A.變壓器工作時,通過鐵芯導電把電能由原線圈輸送到副線圈B.變壓器工作時在原線圈上將電能轉化為磁場能,在副線圈上將磁場能轉化為電能C.理想變壓器的輸入功率等于輸出功率,沒有能量損失D.變壓器副線圈上不接負載時,原線圈兩端電壓為零BC【解析】 (1)變壓器工作時在原線圈上將電能轉化為磁場能,在副線圈上將磁場能轉化為電能,故A錯誤,B正確;理想變壓器忽略能量損失,原線圈輸入功率等于副線圈輸出功率,故C正確;副線圈上不接負載時同樣有電壓,故原線圈兩端電壓不為零,故D錯誤。(2)實際操作中將電源接在原線圈的“0”和“800”兩個接線柱之間,測得副線圈的“0”和“400”兩個接線柱之間的電壓為3.0 V,則可推斷原線圈的輸入電壓可能為 。 A.3 V B.5.5 V C.6.0 V D.6.5 VD3.(9分)(2024·山東青島期末)某同學利用自耦變壓器探究降壓時“變壓器原、副線圈兩端的電壓與匝數關系”的實驗,變壓器結構圖如圖甲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過程中為了安全選用學生電源供電,連接電路時,應該將學生電源 (選填“直流”或“交流”)接線柱和自耦變壓器的 (選填“A、B”或“C、D”)接線柱相連接。 交流A、B【解析】 (1)變壓器工作需接交流電源,為確保實驗安全,實驗中要求原線圈匝數大于副線圈匝數,讓副線圈上得到較低的電壓,故電源連接自耦變壓器的A、B接線柱。(2)在測量變壓器副線圈上電壓時,選用了多用電表進行測量,如果某次實驗測得副線圈上的電壓大約為6 V,則多用電表選擇開關應該旋至圖乙中的 擋;正確選擋并開始實驗,刻度盤指針如圖丙,讀數為 V。交流10 V【解析】 (2)實驗測得副線圈上的電壓大約為6 V,則多用電表擋位選擇交流10 V擋;由題圖丙可知,讀數為6.4 V。6.4丙(3)實驗時保持變壓器原線圈輸入電壓不變,調節旋鈕P的位置并記錄數據,從所得數據發現原、副線圈電壓比總是略大于對應匝數比,造成這一誤差的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條即可) 【答案及解析】 (3)主要原因是變壓器不是理想變壓器,有漏磁現象、鐵芯內有渦流發熱、導線和線圈有電阻發熱等能量損耗,使副線圈兩端電壓偏低。4.(9分)(2024·廣東汕頭二模)某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可拆變壓器進行“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實驗。Ba b(1)該實驗中變壓器原線圈接線柱接入學生電源應該選擇 (選填“A”或“B”)接法。A Bc【解析】 (1)由題圖c可知,A為直流接法,B為交流接法,而要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則必須使用交流電壓。A Bc(2)實驗開始前,某同學沒有使用鐵芯組裝變壓器,而是直接將一個線圈接入電源,另外一個線圈接電壓表,保持電源輸入電壓、兩個線圈接入的匝數不變,逐漸將兩個線圈相互靠近的過程中,觀察到電壓表的讀數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變大(3)在正確組裝變壓器后,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利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副線圈的電壓U2與原線圈電壓U1、原線圈的匝數n1、副線圈的匝數n2的關系,將實驗數據分別繪制成d、e、f三幅圖像,實驗結果有誤的是 (選填“甲”“乙”或“丙”)同學。 乙(4)興趣小組在某次實驗中選擇廠家標注匝數 nA=200匝的線圈A作為原線圈,廠家標注匝數nB=100匝的線圈B作為副線圈,分別接入不同輸入電壓U1,測得對應的輸出電壓U2得到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分析下列可能的原因,你認為正確的有 。(多選) 實驗次數 nA/匝 nB/匝 U1/V U2/V1 200 100 8.2 4.02 200 100 6.1 2.93 200 100 4.0 1.9A.原、副線圈的電壓的頻率不相等B.變壓器線圈中有電流通過時會發熱C.鐵芯在交變磁場的作用下會發熱D.穿過副線圈的磁通量大于原線圈的磁通量BC【解析】 (4)由表中數據可知,原、副線圈的匝數比小于原、副線圈中的電壓之比,即有電能的損失。變壓器不會改變電壓的頻率,故A錯誤;根據電流的熱效應可知,當有電流通過線圈時,線圈會發熱,從而造成電能的損失,故B正確;鐵芯在交變磁場中會產生渦流,而根據電流的熱效應可知鐵芯會發熱,從而造成電能的損失,故C正確;因為鐵芯對磁場的約束不嚴密,因此,穿過副線圈的磁通量一定小于原線圈的磁通量,即磁通量有損失,故D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三章 第4講 實驗 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pptx 第十三章 第4講 實驗 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學生版).docx 第十三章 第4講 實驗 探究變壓器原、副線圈電壓與匝數的關系(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