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中考歷史模擬預測卷一.選擇題(共17小題)1.(2024秋 廣信區期末)“法典的頒布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充滿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達米亞人試圖通過編制完備的法典來消除各種潛在的沖突。”據此可知,古巴比倫( )A.用法律調節社會關系 B.形成了嚴格等級制度C.有著發達的商品經濟 D.建立奴隸制專制統治2.(2023秋 廬陽區校級期中)“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羅門,凈行也。二曰剎帝利,王種也。三曰吠奢,商賈也。四曰戍陀羅,農人也。”《大唐西域記》中記錄的是( )A.中國的分封制度 B.埃及的法老制度C.印度的種姓制度 D.雅典的民主制度3.(2024秋 長安區月考)下列屬于古代非洲地區文明的是( )A.楔形文字 B.佛教 C.金字塔 D.儒略歷4.(2024 臨沂模擬)凱撒是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他公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巨頭同盟,隨后出任高盧總督,花了八年時間征服了高盧全境(大約是現在的法國),還襲擊了日耳曼和不列顛。公元前49年,他率軍占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于一身,實行獨裁統治并制定了《儒略歷》。凱撒執政于( )A.羅馬城邦時期 B.羅馬共和國時期C.羅馬帝國時期 D.西羅馬帝國時期5.(2023秋 盤州市期末)奠定歐洲民法基礎的《羅馬民法大全》由四部法律文獻組成。下列對應正確的選項是( )A.《查士丁尼法典》——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B.《法理概要》——歷代羅馬法學家的論文及著作C.《法學匯纂》——查士丁尼執政時期的法律D.《新法典》——指導學習法律的文獻6.(2024秋 凌海市期中)如圖描繪了中世紀大學課堂教學的場景,對于圖片及其反映內容解讀正確的是( )A.圖片描繪的場景大約發生在11世紀B.課堂教學內容完全擺脫了基督教的控制C.城市的自由與自治為大學誕生提供了條件D.設立大學的目的是滿足選拔官吏的需要7.(2024 鄆城縣三模)學完《第五單元走向近代》后,某同學制作了思維導圖(如圖),其中“?”處應是( )A.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產生和發展B.莊園經濟的發展C.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D.基督教的興起和傳播8.(2024秋 鯉城區校級期末)新航路開辟后,原產于美洲的馬鈴薯由于產量高、種植易、烹制簡單等原因,在17世紀末成為愛爾蘭人的主食,并使愛爾蘭人口快速增長。這說明了新航路開辟( )A.豐富了愛爾蘭飲食結構B.推動了工業革命的到來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D.推動了人口的快速增長9.(2023 深圳模擬)“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美國革命的一個直接后果,但它要解決的問題卻不同于美國革命,而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出一轍。”這段話重在強調法國大革命( )A.實現了國家獨立B.確立了與英國相同的政體C.打敗了反法聯盟D.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10.(2022秋 新興縣期末)第六條: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這個材料的出處應該是來自( )A.英國 B.法國 C.意大利 D.美國11.(2025 天津校級模擬)如圖為1840﹣1920年英國農業人口變化示意圖,導致圖中所示變化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掠奪 B.資產階級革命C.牛頓創立經典力學 D.工業化12.(2021秋 紅古區校級期末)19世紀中期的一部著作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論證了被剝削的無產者不斷壯大,將用暴力推翻資本主義制度,未來屬于工人階級。這部著作是( )A.《人權宣言》 B.《共產黨宣言》C.《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D.《權利法案》13.(2022 寶豐縣模擬)2017年10月24日,中共十九大在《國際歌》的歌聲中落下大幕。這首歌的詞作者是( )A.馬克思 B.恩格斯C.狄蓋特 D.歐仁 鮑狄埃14.(2025 泉州模擬)19世紀初,拉丁美洲土生白人貴族在美洲各地成立秘密革命團體,聯合下層群眾,喊出“我不是西班牙人,我是美洲人”,反抗殖民統治。這反映拉丁美洲( )A.土生白人成為統治階級B.民族意識進一步增強C.殖民統治體系已經瓦解D.革命理念的廣泛傳播15.(2024秋 沭陽縣期末)如圖《1887﹣1897年俄國石煤、石油、鑄鐵、生鐵產量統計圖》所示現象得益于( )A.彼得一世改革的實行 B.農奴制改革的推行C.十月革命的爆發 D.集體化政策的實施16.(2024 臨沂)閱讀表格(來源:依據2023年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內容制作),結合所學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比表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間 1914﹣1918年 1939﹣1945年交戰雙方 同盟國與協約國 法西斯國家與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戰場 歐洲戰場 歐洲西線戰場、北非戰場、歐洲東線戰場、太平洋戰場、中國戰場關鍵戰役 凡爾登戰役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結果 以同盟國的失敗而結束 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勝利而結束A.每間隔二十五年就會爆發一次世界大戰B.兩次大戰的交戰雙方都是帝國主義國家C.亞洲地區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D.兩次大戰的結束都與核武器的使用相關17.(2023 南樂縣一模)一戰后,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法軍元帥福煦預言:“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果然,約20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福煦預言如此準確的原因是( )A.福煦得到了各國的內部消息,了解各國的動向B.該體系緩和了美日之間的關系,使雙方休戰約20年C.該體系懲治德國,刺激了福煦的野心,世界大戰爆發D.該體系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二.材料題(共2小題)18.(2024秋 長安區期中)在人類走向近代的歷程中,英國曾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常常領風氣之先。某校九年級(1)班以“走向近代的英國”為主題展開了探究活動。【市場經濟發展】材料一:英國的租地農場出現得最早,也最典型。在租地農場,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經營資本;經濟實力較強的實際經營者承租土地,提供種子、牲畜、農具和其余資本,使用少量雇傭工人來耕種土地。到16世紀末,英國已出現一個“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階層,土地所有者、租地農場主、雇工之間彼此簽訂契約,按規定的比例分配產品……英國的手工業尤其是毛紡織業迅速發展,促進英國開拓海外市場……——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世紀晚期,英國農村和城市出現了哪些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以及它們的共同點。【思想文化解放】材料二:新航路開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占據了歐洲至亞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線。英國、荷蘭等國為發展海上貿易,開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緯度地區尋找通往亞洲的航路。1497年,英國卡伯特父子發現了一塊“新發現的大陸”,即紐芬蘭……1578年,英國人德雷克到達美洲南端的一個岬角,即合恩角。這些航海探險,進一步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在主要航線之外,開辟了眾多重要的新航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通過海上航線建立了直接聯系。 圖2(2)材料二中圖1人物是哪場運動的代表人物?該運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請列舉一部他的代表作。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圖1和圖2的關系。【世界市場出現】材料三:英國商船從英國的港口出發,將火器、機械制品和酒等物品運往非洲傾銷;在非洲擄獲黑奴,運往美洲,賣給當地種植園主;再購進殖民地盛產的蔗糖、煙草等產品運往英國。——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3)材料三反映的是英國殖民者的哪一貿易活動?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該活動的特點及性質。請你從世界一體化的角度說出英國商船活動的積極作用。(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促使英國乃至整個歐洲走向近代的有利條件。19.(2023秋 杏花嶺區校級期中)各具特色的大國崛起之路,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英國的現代化歷史堪稱全球現代化的經典模式。以1500年為開端,在外部世界的影響和內部因素的作用下,以海外殖民、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一波又一波的歷史浪潮終于把英國推上了世界現代化的前沿,造就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模型。——周穗明《現代化:歷史、深化與反思》(1)根據材料一,結合史實,說明英國是如何成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模型”。材料二:現在,我已經完成了賦予我的使命,我將退出這個偉大的舞臺,并且向莊嚴的國會告別。在它的命令之下,我奮戰已久。我謹在此交出委任并辭去我所有的公職。 ——1783年華盛頓辭職演說 依照憲法和法律聯邦是不可分割的;我將盡我所能,務使聯邦法律在所有各州得到忠實貫徹,這是憲法本身明文規定責成我這樣做的。 ——1861年林肯總統就職演說(2)根據材料二中兩位總統的演說,分別簡述他們為美國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材料三:在社會的巨大壓力下,亞歷山大二世批準廢除農奴制的“法令”和“宣言”,農民獲得了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權。之后,俄國從農奴制社會逐步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大約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島國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堅船利炮的脅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機。出人意料的是,它將此作為自己棄舊圖新、迎頭趕上的歷史機遇,并最終使自己成為東方世界第一個擺脫西方大國的欺凌、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大國崛起》解說詞(3)根據材料三,結合改革措施分析俄國是如何推動資本主義發展的,并歸納俄日改革的共同影響。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中考歷史模擬預測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7小題)1.(2024秋 廣信區期末)“法典的頒布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充滿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達米亞人試圖通過編制完備的法典來消除各種潛在的沖突。”據此可知,古巴比倫( )A.用法律調節社會關系 B.形成了嚴格等級制度C.有著發達的商品經濟 D.建立奴隸制專制統治【分析】本題考查《漢謨拉比法典》和古巴比倫文明,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法典的頒布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充滿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達米亞人試圖通過編制完備的法典來消除各種潛在的沖突。”據此可知,古巴比倫用法律調節社會關系,維護統治秩序。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制定了《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形成了嚴格等級制度的是古印度,排除B;題干材料不能說明古巴比倫有著發達的商品經濟,排除C;題干材料不能體現古巴比倫建立奴隸制專制統治,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漢謨拉比法典》和古巴比倫文明,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2023秋 廬陽區校級期中)“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羅門,凈行也。二曰剎帝利,王種也。三曰吠奢,商賈也。四曰戍陀羅,農人也。”《大唐西域記》中記錄的是( )A.中國的分封制度 B.埃及的法老制度C.印度的種姓制度 D.雅典的民主制度【分析】考查古印度的種姓制度。【解答】根據材料“曰婆羅門,凈行也。二曰剎帝利,王種也。三曰吠奢,商賈也。四曰戍陀羅,農人也”可知,反映的是印度的種姓制度。結合所學可知,雅利安人在進入古代印度后,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第一等級婆羅門、第二等級剎帝利、第三等級吠舍、第四等級首陀羅。種姓制度各等級界限森嚴,高低貴賤有別,下一等級的人沒資格從事高一等級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故C項正確;材料與中國的分封制度、埃及的法老制度和雅典的民主制度無關,排除ABD。故選:C。【點評】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識記能力,掌握古印度種姓制度的相關史實。3.(2024秋 長安區月考)下列屬于古代非洲地區文明的是( )A.楔形文字 B.佛教 C.金字塔 D.儒略歷【分析】本題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金字塔是古埃及的象征。古埃及位于非洲東北角。故C符合題意;楔形文字是位于西亞的兩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排除A;佛教是位于南亞的古印度的文明成果,排除B;儒略歷是位于歐洲的古羅馬的文明成果,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屬于古代非洲地區文明的是金字塔。4.(2024 臨沂模擬)凱撒是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他公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巨頭同盟,隨后出任高盧總督,花了八年時間征服了高盧全境(大約是現在的法國),還襲擊了日耳曼和不列顛。公元前49年,他率軍占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于一身,實行獨裁統治并制定了《儒略歷》。凱撒執政于( )A.羅馬城邦時期 B.羅馬共和國時期C.羅馬帝國時期 D.西羅馬帝國時期【分析】本題考查羅馬共和國的興衰,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公元前49年,曾經擔任過羅馬執政官和地方總督的凱撒,率領軍隊進攻羅馬城,打敗對手,控制了元老院。后來,元老院任命他為終身獨裁官。公元前44年,凱撒被謀殺。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故凱撒執政于羅馬共和國時期。ACD選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羅馬共和國的興衰,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5.(2023秋 盤州市期末)奠定歐洲民法基礎的《羅馬民法大全》由四部法律文獻組成。下列對應正確的選項是( )A.《查士丁尼法典》——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B.《法理概要》——歷代羅馬法學家的論文及著作C.《法學匯纂》——查士丁尼執政時期的法律D.《新法典》——指導學習法律的文獻【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查士丁尼法典》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羅馬民法大全》的相關史實。【解答】據所學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528年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529年,委員會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A項對應正確,符合題意;委員會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為《法學匯纂》,BC項對應錯誤,排除;編成指導學習法律的文獻是《法理概要》,D項對應錯誤。排除。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羅馬民法大全》的相關史實。6.(2024秋 凌海市期中)如圖描繪了中世紀大學課堂教學的場景,對于圖片及其反映內容解讀正確的是( )A.圖片描繪的場景大約發生在11世紀B.課堂教學內容完全擺脫了基督教的控制C.城市的自由與自治為大學誕生提供了條件D.設立大學的目的是滿足選拔官吏的需要【分析】本題考查大學的興起,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中世紀時期,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與特權,成為自由城市,這為大學誕生提供了條件。故C正確;12世紀西歐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排除A;大學的課程設置有神學,說明大學課堂教學內容仍受基督教會影響,排除B;中世紀大學興起的目的是培養人才,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大學的興起,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圖片說明城市的自由與自治為大學誕生提供了條件。7.(2024 鄆城縣三模)學完《第五單元走向近代》后,某同學制作了思維導圖(如圖),其中“?”處應是( )A.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產生和發展B.莊園經濟的發展C.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D.基督教的興起和傳播【分析】本題考查資產階級的萌芽,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步入近代”學科思維導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中?號處是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產生和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產生和發展推動西歐文藝復興興起;西班牙和葡萄牙開始探尋新航路;新航路開辟以后,西歐國家開始殖民掠奪。故A符合題意;推動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出現的是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產生和發展,不是莊園經濟的發展、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基督教的興起和傳播,排除BC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資產階級的萌芽,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推動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出現的是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產生和發展。8.(2024秋 鯉城區校級期末)新航路開辟后,原產于美洲的馬鈴薯由于產量高、種植易、烹制簡單等原因,在17世紀末成為愛爾蘭人的主食,并使愛爾蘭人口快速增長。這說明了新航路開辟( )A.豐富了愛爾蘭飲食結構B.推動了工業革命的到來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D.推動了人口的快速增長【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新航路開辟的意義,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解答】從材料“新航路開辟后,原產于美洲的馬鈴薯由于產量高、種植易、烹制簡單等原因,在17世紀末成為愛爾蘭人的主食,并使愛爾蘭人口快速增長”和所學知識可知,原產于美洲的馬鈴薯在愛爾蘭的種植和成為主食這一過程,說明愛爾蘭飲食結構發生變化,A正確;新航路開辟與工業革命的到來并沒有直接的因果聯系。工業革命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手工工場的發展、市場需求的擴大等,B錯誤;材料體現不出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C錯誤;題干明確指出是馬鈴薯使愛爾蘭人口快速增長,而不是新航路開辟直接推動了人口的快速增長,新航路開辟只是為馬鈴薯從美洲傳播到愛爾蘭創造了條件,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新航路開辟的意義,考查閱讀材料的能力和對基本歷史事件特征的再認再現能力。9.(2023 深圳模擬)“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美國革命的一個直接后果,但它要解決的問題卻不同于美國革命,而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出一轍。”這段話重在強調法國大革命( )A.實現了國家獨立B.確立了與英國相同的政體C.打敗了反法聯盟D.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分析】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出一轍”說明法國大革命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故題干材料重在強調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故D符合題意;法國大革命前,法國已經獨立,排除A;法國確立了民主共和制,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排除B;題干材料強調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不是打敗反法聯盟,排除C。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0.(2022秋 新興縣期末)第六條: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這個材料的出處應該是來自( )A.英國 B.法國 C.意大利 D.美國【分析】本題考查《人權宣言》的相關內容,掌握基礎知識。【解答】A.1689年英國頒布了《權利法案》,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法律基礎,不符合題意,排除A。B.根據材料“第六條: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可知,這是法國的《人權宣言》,提倡人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故B正確。C.1861年意大利王國建立,實現君主立憲制,排除C。D.美國獨立戰爭時期頒布了《獨立宣言》,不符合題意,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調動應用所學知識,準確識記《人權宣言》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11.(2025 天津校級模擬)如圖為1840﹣1920年英國農業人口變化示意圖,導致圖中所示變化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掠奪 B.資產階級革命C.牛頓創立經典力學 D.工業化【分析】本題考查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根據材料“1840﹣1920年英國農業人口變化示意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1840年開始,英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呈現下降趨勢。這是因為英國開啟了工業革命,在19世紀中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完成了工業化,實現了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業人口逐漸轉化為從事工業的工人,D項正確;英國從17世紀下半葉開始與荷蘭、法國等發生了一系列殖民戰爭,時間上與圖表所示時間不符,排除A項;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于1640年,結束于1688年,時間上與圖表所示時間不符,排除B項;牛頓創立經典力學是屬于自然科學領域,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2.(2021秋 紅古區校級期末)19世紀中期的一部著作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論證了被剝削的無產者不斷壯大,將用暴力推翻資本主義制度,未來屬于工人階級。這部著作是( )A.《人權宣言》 B.《共產黨宣言》C.《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D.《權利法案》【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共產黨宣言》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意義的相關史實。【解答】1848年(19世紀中期),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在倫敦正式出版。《共產黨宣言》肯定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工人階級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他們相對日益貧困。《共產黨宣言》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建立無產階級自己的政黨,即共產黨,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從此,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并蓬勃發展。據題干及所學知識可知,這部著作是《共產黨宣言》,選項B符合題意;《人權宣言》頒布于1789年(18世紀),排除A;《解放黑人奴隸宣言》不符合題意,排除C;《權利法案》頒布于1689年(17世紀),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共產黨宣言》的相關史實。13.(2022 寶豐縣模擬)2017年10月24日,中共十九大在《國際歌》的歌聲中落下大幕。這首歌的詞作者是( )A.馬克思 B.恩格斯C.狄蓋特 D.歐仁 鮑狄埃【分析】本題以2017年10月24日,中共十九大在《國際歌》的歌聲中落下大幕為依托,考查《國際歌》.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巴黎公社失敗后,為了紀念巴黎公社運動,公社社員鮑狄埃懷著滿腔熱血寫下了一首詩,名為《英特耐雄納爾》,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起來,砸碎舊世界的鎖鏈,狄蓋特譜了曲,這就是著名的《國際歌》,后來《國際歌》唱遍全世界,成為了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戰歌。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國際共運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作用。14.(2025 泉州模擬)19世紀初,拉丁美洲土生白人貴族在美洲各地成立秘密革命團體,聯合下層群眾,喊出“我不是西班牙人,我是美洲人”,反抗殖民統治。這反映拉丁美洲( )A.土生白人成為統治階級B.民族意識進一步增強C.殖民統治體系已經瓦解D.革命理念的廣泛傳播【分析】本題考查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以及亞非拉人民的抗爭,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根據材料可知,《人權宣言》在拉美地區印刷出版,拉美出現秘密結社,出現“我不是西班牙人”“我是美洲人”等口號,“美洲人”新觀念在形成,這些現象都說明拉美地區受到18世紀啟蒙運動的影響,民族意識正在覺醒,促使民族意識進一步增強,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到土生白人成為統治階級,排除A項;1990年,納米比亞的獨立,標志著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排除C項;材料僅僅涉及到拉美地區民族意識的覺醒,并未具體提到革命理念的廣泛傳播,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以及亞非拉人民的抗爭,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5.(2024秋 沭陽縣期末)如圖《1887﹣1897年俄國石煤、石油、鑄鐵、生鐵產量統計圖》所示現象得益于( )A.彼得一世改革的實行 B.農奴制改革的推行C.十月革命的爆發 D.集體化政策的實施【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以及影響,解題的關鍵是正確識讀題干圖示。【解答】彼得一世的改革發生在17世紀末18世紀初,與材料時間不相符,排除A項;根據材料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19世紀后半期到19世紀末,俄國的煤、鐵、石油等產量都迅速增加,結合所學可知,1861年俄國推行農奴制改革,使得大量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為俄國工業發展提供大量勞動力,促進其發展,B項正確;十月革命發生在1917年,材料現象之后,排除C項;蘇俄在列寧的領導下實行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實施開始于1921年春,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以及影響。16.(2024 臨沂)閱讀表格(來源:依據2023年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內容制作),結合所學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比表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間 1914﹣1918年 1939﹣1945年交戰雙方 同盟國與協約國 法西斯國家與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戰場 歐洲戰場 歐洲西線戰場、北非戰場、歐洲東線戰場、太平洋戰場、中國戰場關鍵戰役 凡爾登戰役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結果 以同盟國的失敗而結束 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勝利而結束A.每間隔二十五年就會爆發一次世界大戰B.兩次大戰的交戰雙方都是帝國主義國家C.亞洲地區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D.兩次大戰的結束都與核武器的使用相關【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兩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解題關鍵在于加強對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解答】據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包括歐洲西線戰場、北非戰場、歐洲東線戰場、太平洋戰場、中國戰場”可知,亞洲地區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C正確;材料只是對兩次世界大戰的描述,不能說明每間隔二十五年就會爆發一次世界大戰,排除A;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交戰雙方是法西斯國家與反法西斯同盟,不都是帝國主義國家,排除B;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和核武器無關,排除D。故選:C。【點評】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和識記兩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17.(2023 南樂縣一模)一戰后,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法軍元帥福煦預言:“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果然,約20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福煦預言如此準確的原因是( )A.福煦得到了各國的內部消息,了解各國的動向B.該體系緩和了美日之間的關系,使雙方休戰約20年C.該體系懲治德國,刺激了福煦的野心,世界大戰爆發D.該體系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分析】本題考查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福煦預言如此準確的原因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因為它是建立在戰勝國瓜分戰敗國,強國瓜分弱國基礎上的,不僅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而且還加深了戰敗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隨著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力量對比的消長和矛盾的加劇,必然導致一場新的帝國主義戰爭。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福煦預言如此準確的原因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二.材料題(共2小題)18.(2024秋 長安區期中)在人類走向近代的歷程中,英國曾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常常領風氣之先。某校九年級(1)班以“走向近代的英國”為主題展開了探究活動。【市場經濟發展】材料一:英國的租地農場出現得最早,也最典型。在租地農場,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經營資本;經濟實力較強的實際經營者承租土地,提供種子、牲畜、農具和其余資本,使用少量雇傭工人來耕種土地。到16世紀末,英國已出現一個“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階層,土地所有者、租地農場主、雇工之間彼此簽訂契約,按規定的比例分配產品……英國的手工業尤其是毛紡織業迅速發展,促進英國開拓海外市場……——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世紀晚期,英國農村和城市出現了哪些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以及它們的共同點。【思想文化解放】材料二:新航路開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占據了歐洲至亞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線。英國、荷蘭等國為發展海上貿易,開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緯度地區尋找通往亞洲的航路。1497年,英國卡伯特父子發現了一塊“新發現的大陸”,即紐芬蘭……1578年,英國人德雷克到達美洲南端的一個岬角,即合恩角。這些航海探險,進一步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在主要航線之外,開辟了眾多重要的新航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通過海上航線建立了直接聯系。 圖2(2)材料二中圖1人物是哪場運動的代表人物?該運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請列舉一部他的代表作。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圖1和圖2的關系。【世界市場出現】材料三:英國商船從英國的港口出發,將火器、機械制品和酒等物品運往非洲傾銷;在非洲擄獲黑奴,運往美洲,賣給當地種植園主;再購進殖民地盛產的蔗糖、煙草等產品運往英國。——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3)材料三反映的是英國殖民者的哪一貿易活動?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該活動的特點及性質。請你從世界一體化的角度說出英國商船活動的積極作用。(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促使英國乃至整個歐洲走向近代的有利條件。【分析】本題考查資產階級的萌芽、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三角貿易、第一次工業革命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1)根據材料一“英國的租地農場出現得最早,也最典型。在租地農場,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經營資本;經濟實力較強的實際經營者承租土地,提供種子、牲畜、農具和其余資本,使用少量雇傭工人來耕種土地。到16世紀末,英國已出現一個‘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階層,土地所有者、租地農場主、雇工之間彼此簽訂契約,按規定的比例分配產品……英國的手工業尤其是毛紡織業迅速發展,促進英國開拓海外市場……”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晚期,英國農村和城市出現的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分別是租地農場、集中的手工工場。它們的共同點有都存在雇傭關系;產品都面向市場;都是資本主義性質。(2)材料二中圖1人物是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該運動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他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等。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1和圖2的關系是文藝復興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鼓勵人們積極探索,敢于冒險,實現人生價值,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精神動力。(3)材料三反映的是英國殖民者的三角貿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活動的特點是血腥性;殘酷性;野蠻性。性質是血腥的資本原始積累。英國商船活動的積極作用是早期殖民掠奪有助于世界市場的逐漸形成。(4)綜合上述材料可知,促使英國乃至整個歐洲走向近代的有利條件包括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發展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文藝復興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早期殖民掠奪客觀上有助于歐洲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故答案為:(1)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租地農場、集中的手工工場。共同點:都存在雇傭關系;產品都面向市場;都是資本主義性質。(2)運動:文藝復興運動。核心思想:人文主義。代表作:《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等。關系:文藝復興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鼓勵人們積極探索,敢于冒險,實現人生價值,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精神動力。(3)活動:三角貿易。特點:血腥性;殘酷性;野蠻性。性質:血腥的資本原始積累。積極作用:早期殖民掠奪有助于世界市場的逐漸形成。(4)有利條件: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發展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文藝復興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早期殖民掠奪客觀上有助于歐洲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資產階級的萌芽、文藝復興、新航路的開辟、三角貿易、第一次工業革命等相關史實。19.(2023秋 杏花嶺區校級期中)各具特色的大國崛起之路,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英國的現代化歷史堪稱全球現代化的經典模式。以1500年為開端,在外部世界的影響和內部因素的作用下,以海外殖民、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一波又一波的歷史浪潮終于把英國推上了世界現代化的前沿,造就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模型。——周穗明《現代化:歷史、深化與反思》(1)根據材料一,結合史實,說明英國是如何成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模型”。材料二:現在,我已經完成了賦予我的使命,我將退出這個偉大的舞臺,并且向莊嚴的國會告別。在它的命令之下,我奮戰已久。我謹在此交出委任并辭去我所有的公職。 ——1783年華盛頓辭職演說 依照憲法和法律聯邦是不可分割的;我將盡我所能,務使聯邦法律在所有各州得到忠實貫徹,這是憲法本身明文規定責成我這樣做的。 ——1861年林肯總統就職演說(2)根據材料二中兩位總統的演說,分別簡述他們為美國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材料三:在社會的巨大壓力下,亞歷山大二世批準廢除農奴制的“法令”和“宣言”,農民獲得了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權。之后,俄國從農奴制社會逐步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大約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島國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堅船利炮的脅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機。出人意料的是,它將此作為自己棄舊圖新、迎頭趕上的歷史機遇,并最終使自己成為東方世界第一個擺脫西方大國的欺凌、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大國崛起》解說詞(3)根據材料三,結合改革措施分析俄國是如何推動資本主義發展的,并歸納俄日改革的共同影響。【分析】(1)根據材料,結合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作答。(2)根據材料的信息,結合美國的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的相關史實作答。(3)根據材料信息,結合俄國1861年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維新的知識推斷出答案。【解答】(1)根據材料中“海外殖民、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結合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歷程,推斷出英國成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模型”的過程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體,實現政治民主化,為工業化發展掃清障礙;通過殖民擴張,掠奪資金原料,占據海外市場;兩次工業革命中新技術、新發明應用于工業生產,創造了巨大生產力,實現經濟上的工業化和市場化;隨著工商業發展,人口從農村流向城市,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等。(2)根據材料信息“我的使命”“憲法和法律聯邦是不可分割的”,結合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的史實推斷出華盛頓的貢獻使美國獲得了民族獨立,制定美國1787年憲法;確立聯邦制共和制;開創了美國總統連任不超過兩屆的范例;林肯的貢獻使美國維護了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3)根據材料信息,結合俄國1861年改革的內容可知,改革廢除了農奴制,農奴成為“自由人”,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巨額的份地贖金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又積累了大量資金。俄國從此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根據俄國1861年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維新比較可知,兩國的改革都成為了轉折點,兩國從此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故答案為:(1)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體,實現政治民主化,為工業化發展掃清障礙;通過殖民擴張,掠奪資金原料,占據海外市場;兩次工業革命中新技術、新發明應用于工業生產,創造了巨大生產力,實現經濟上的工業化和市場化;隨著工商業發展,人口從農村流向城市,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等。(2)在華盛頓的領導下,美國獲得獨立,制定美國1787年憲法;確立聯邦制共和制;開創了美國總統連任不超過兩屆的范例;在林肯的領導下,南北戰爭后,美國維護了統一。(3)俄國農奴制改革廢除了農奴制,農奴成為“自由人”,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巨額的份地贖金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又積累了大量資金。俄國從此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共同影響:改變了兩國的社會性質,俄日從此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點評】本題考查英國的工業革命、美國獨立和南北戰爭、俄國的1861年改革、日本的明治維新等考點,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