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押題卷】2025年北京市中考歷史模擬預測卷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押題卷】2025年北京市中考歷史模擬預測卷二(含解析)

資源簡介

2025年北京市中考歷史模擬預測卷
一.選擇題(共20小題)
1.(2025 九臺區一模)20世紀70年代,中國某遺址出土了骨器、陶器等生產工具、生活用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遺物、干欄式建筑構件等文物。該遺址是(  )
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河姆渡遺址 D.半坡遺址
2.(2025 福田區一模)古代的棺,指盛放死者的木制葬具;槨指套在棺外的木制封閉式結構。《莊子 雜篇》記載:“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與材料描寫的制度相符合的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宗法制 D.禮樂制
3.(2025 鎮平縣模擬)《道德經》記載:“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下列與材料體現的思想一致的是(  )
A.南轅北轍 B.禍福相依 C.唇亡齒寒 D.朝秦暮楚
4.(2024秋 梁溪區期末)秦朝在原有北方諸侯國長城的基礎上,修建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1987年,長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
A.彰顯王朝的強大國力
B.方便與少數民族貿易往來
C.加強對嶺南地區控制
D.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
5.(2022春 恩施市校級期中)和如圖人物無關的史實是(  )
A.建立唐朝
B.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治國觀點
C.合并州縣,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D.注意“戒奢從簡”,節制享受欲望
6.(2024春 五華縣期末)唐朝時期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動。這體現了唐朝社會的突出特點是(  )
A.貴族追求享樂 B.社會風氣開放
C.普遍重文輕武 D.文化專制盛行
7.(2024 和平區二模)“杭城(杭州)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據此可知(  )
A.南宋臨安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
B.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完成南移
C.宋代城市坊市界限被逐漸打破
D.宋代商業活動突破時間限制
8.(2024 茂名模擬)李治安提到:行省不是一般地方官府在某地域范圍內“畫地統民”,而蘊含著由中央派出,代表中央統轄“方面”的意思。這反映了元代(  )
A.優化邊疆治理 B.削弱行省權力
C.加強中央集權 D.強化君主專制
9.(2025 中山區模擬)下列歷史史實與結論的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
A.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引發英國發動鴉片戰爭
B.頒布《資政新篇》——太平天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C.北洋艦隊的建成——意味著中國海防走向近代化
D.1895年的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10.(2023秋 莆田期末)1912年1月10日,有“朕即國家”含義的黃龍旗被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該變化蘊含著(  )
A.復古逆流的興起 B.社會性質的改變
C.封建制度的結束 D.歷史發展的潮流
11.(2024 臨沂)“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不是8年(自1937年盧溝橋事變起),也不是14年(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而是自甲午戰爭開始的51年的時間。”(摘自《光明日報》,2014年7月29日)在這“51年的時間”里,中國抗戰的面貌煥然一新開始于(  )
A.中國同盟會成立 B.中國國民黨建立
C.國民革命軍建立 D.中國共產黨誕生
12.(2024 淮安三模)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請依照時間的先后順序為下列精神譜系排序(  )
①抗戰精神
②長征精神
③“兩彈一星”精神
④抗美援朝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3.(2024春 北海期末)1979年以來,深圳市的GDP持續增長并最終趕超香港。這主要得益于(  )
A.地理位置的優越 B.經濟特區的建立
C.“一國兩制”的實施 D.“兩岸三通”的實現
14.(2024秋 沙河口區期末)時間計量著人類發展史。以下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西羅馬帝國滅亡②北美獨立戰爭爆發③麥哲倫環球航行④蒸汽機成為主要動力來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15.(2024秋 撫順縣期末)如圖所示國家資產階級革命期間頒布的文獻是(  )
A.《權利法案》 B.《獨立宣言》
C.《人權宣言》 D.《拿破侖法典》
16.(2024 沅江市二模)2023年8月,成都大運會圓滿落幕,其主題“成就夢想”彰顯了新時代大學生的活力與擔當。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成就了人類“翱翔天空夢想”的發明家是(  )
A.卡爾 本茨 B.諾貝爾 C.萊特兄弟 D.福特
17.19世紀西歐三大先進思潮為馬克思主義的創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論來源,以下哪一個人物不是這三大思潮的代表人物?(  )
A.托馬斯 莫爾 B.傅立葉
C.黑格爾 D.亞當 斯密
18.(2024 滑縣三模)1962年,美國出臺《加速工程法》,通過資助經濟衰退地區建設公共設施,提供直接的就業機會。美國歷史上與該措施起到類似作用的是(  )
A.頒布《工業復興法》 B.推行“以工代賑”
C.整頓財政金融體系 D.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19.(2021 灤州市開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推行遏制社會主義的冷戰政策,蘇美雙方對抗不斷加劇,兩極格局逐漸形成。請問,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是(  )
A.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B.馬歇爾計劃實施
C.杜魯門主義出臺 D.北約組織成立
20.(2023秋 秦淮區月考)1960﹣1975年間西歐和北歐的GDP年平均增長率為2.6%﹣4.6%,而各類補助金和保險金的增長率則達到5.6%﹣9.1%。這些支出(  )
A.緩和階級矛盾 B.導致經濟衰退
C.減輕財政負擔 D.限制技術發展
二.材料題(共4小題)
21.(2021 黃石港區校級模擬)圖說歷史。
材料一:
材料二:
(1)圖一人物是哪一學派的創始人?他被后世尊為“萬世師表”,請寫出一點他在教育方面的貢獻。圖二人物被后世稱為“醫圣”,請寫出他的名字和著作。
(2)材料二兩幅圖片反映的是我國古代的什么歷史現象?怎樣評價這種現象?
22.(2022秋 碭山縣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報刊業是以近代印刷業的發展為物質基礎,伴隨外國資本主義入侵而傳入中國。19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知識分子仿效外國報紙,積極投入報界,引進“西學”,自辦報刊,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辦的漢口《昭文新報》、王韜主編的香港《循環日報》、容閣等創辦的上海《匯報》等。
——摘編自《中國編輯史》
材料二 19世紀末,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甲午中日戰爭以后,光緒帝下詔準許官民辦報,隨著清政府“言禁”“報禁”的開放,辦報出現了高潮,伴隨著資產階級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的開展,一些愛國知識分子紛紛以創辦報刊作為宣傳其思想的武器。
——摘編自《中國近代報刊史》
材料三 在隨后77年的時間里,《申報》歷經晚清、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三個時代,在報業巨子史量才的經營下,成為中國第一大報。《申報》刊載內容涵蓋國內外重大事件、時事評論、商品和服務類的廣告等,可謂巨細靡遺,涓流匯海。因此《申報》有著中國近現代史“百科全書”之稱。
——摘編自《小議<申報>對近代上海的影響》
(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近代報刊創辦主體的變化。
(2)根據材料二,概括我國近代報刊出現和發展的原因。
(3)根據材料三,概括申報的地位及特點。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近代報刊的發展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23.(2023秋 儋州期末)近代以來,中國在沉淪中飽受屈辱,在屈辱中抗爭探索,并一步步走向偉大復興。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近代中國的屈辱滄桑。
材料二:(探索之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逼近下,墜入屈辱、彷徨與困惑之中。為挽救民族危機,無數仁人志士不斷探索救國道路,走過了自救之路、維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遠。
材料三:(獨立解放之路)1927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后,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地認識到,蘇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經過艱難探索,中國共產黨終于找到了“城市﹣﹣農村﹣﹣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請回答:
(1)材料一的三幅圖片見證或刻畫了近代中國的屈辱歷程。圖一中的“廢墟”是哪次侵華戰爭造成的?哪一條約的簽訂表明清政府成為西方列強的“扯線木偶”?圖三表明當時中國社會性質最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材料二的“自救之路”“維新之路”分別指什么歷史事件?近代中國各階層無數仁人志士經歷了艱難探索,但復興之夢一次次破碎了。請指出近代中國復興之夢一次次破碎的根本原因。
(3)材料三中“正確的革命道路”的開創者是誰?這條道路是從哪里開始并發展起來的?
(4)從中國歷次近代化探索的挫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最終取得勝利,你得出什么結論?
24.(2024春 涼州區期中)請你仔細觀察《隋朝大運河》圖,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寫相應地名。并回答問題。
(1)運河兩端城市的現今名稱。
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2)運河四段的名稱。
C.    
D.    
E.    
F.    
(3)大運河是哪個皇帝在位時開通的?
(4)大運河開通在當時起到了什么作用?
(5)大運河開通對生態環境方面會有哪些影響?
2025年北京市中考歷史模擬預測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20小題)
1.(2025 九臺區一模)20世紀70年代,中國某遺址出土了骨器、陶器等生產工具、生活用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遺物、干欄式建筑構件等文物。該遺址是(  )
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河姆渡遺址 D.半坡遺址
【分析】本題考查河姆渡人,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他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他們還飼養家畜,會制造陶器、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會挖水井。故B符合題意;元謀人、北京人不會種植農作物,排除AB;半坡人種植粟,排除D。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反映的是河姆渡遺址。
2.(2025 福田區一模)古代的棺,指盛放死者的木制葬具;槨指套在棺外的木制封閉式結構。《莊子 雜篇》記載:“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與材料描寫的制度相符合的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宗法制 D.禮樂制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分封制是指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給諸侯等,建立諸侯國的制度,而且分封制可以往下層層分封,與棺槨的等級規定無關,排除A項;
井田制是土地制度,規定土地的分配和使用方式,和題干中喪葬等級內容不相關,排除B項;
宗法制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分配政治權力,維護政治聯系的制度,重點在血緣繼承關系,并非關于喪葬器具的等級規范,排除C項;
根據題干“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禮樂制度;周朝通過禮樂制度來規范貴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貴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貴賤長幼之間要有明顯的差別,材料反映周代墓葬通過棺槨的重數的反映墓主人身份地位,正是符合禮樂制度下的等級規范,D項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西周的分封制度。
3.(2025 鎮平縣模擬)《道德經》記載:“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下列與材料體現的思想一致的是(  )
A.南轅北轍 B.禍福相依 C.唇亡齒寒 D.朝秦暮楚
【分析】本題考查老子的思想主張,掌握基礎知識。
【解答】根據材料可知,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后互相接隨,反映了矛盾的對立與統一,體現了《道德經》中的辯證法的思想。禍福相依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體現了辯證法的思想,B項正確;南轅北轍是本想往南方走,卻駕著車往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不能體現辯證法的思想,排除A項;唇亡齒寒,比喻雙方息息相關,榮辱與共,不能體現辯證法的思想,排除C項;朝秦暮楚,比喻人反復無常,不能體現辯證法的思想,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識記老子的思想主張,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4.(2024秋 梁溪區期末)秦朝在原有北方諸侯國長城的基礎上,修建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1987年,長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
A.彰顯王朝的強大國力
B.方便與少數民族貿易往來
C.加強對嶺南地區控制
D.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秦長城的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A.秦長城與彰顯王朝的強大國力無關,排除A。
B.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與少數民族貿易往來,排除B。
C.嶺南地區實行封建郡縣制,設立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加強了對嶺南地區控制,排除C。
D.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抵御匈奴的進攻,秦始皇命大將蒙恬負責修筑長城。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全長一萬余里,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秦長城的知識。
5.(2022春 恩施市校級期中)和如圖人物無關的史實是(  )
A.建立唐朝
B.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治國觀點
C.合并州縣,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D.注意“戒奢從簡”,節制享受欲望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唐太宗的有關內容,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解答】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個兒子,他于626年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為“貞觀”。李世民親眼看到龐大的隋帝國在農民戰爭的風暴中迅速崩潰,受到極大的震撼。他為政期間,吸收隋亡教訓,勤政愛民;唐太宗認識到,只有虛心納諫,才能避免因君主個人的失誤而導致國家滅亡。所以他鼓勵臣下直言,并能從諫如流,把魏征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唐太宗認為治理好國家的關鍵是選賢用能,他知人善任,唯才是舉;唐太宗注意減少百姓服勞役的天數,并規定可以用繳納實物的辦法代替服役,使百姓能有更多的時間發展生產,經濟出現繁榮景象;唐朝還沿襲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對國家機構做了改革和整頓;沿用隋朝的科舉制,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其中以進士、明經兩科最為重要;唐太宗實行了開明的民族政策,使境內各民族“和同為一家”,被西北各個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促進漢藏友好交往;促進了中外經濟和文化交流,派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經精義。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被譽為“貞觀之治”。所以說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所以BCD都是正確的觀點;唐朝是李淵建立的,A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唐太宗的有關內容。
6.(2024春 五華縣期末)唐朝時期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動。這體現了唐朝社會的突出特點是(  )
A.貴族追求享樂 B.社會風氣開放
C.普遍重文輕武 D.文化專制盛行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唐朝社會的突出特點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唐朝時期的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當時的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據題干可知,這體現了唐朝社會的突出特點是社會風氣開放,B項正確;貴族與“唐朝時期一些婦女”不符,排除A項;重文輕武出現在宋朝而不是唐朝,排除C項;“文化專制盛行”在題干中未有體現,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唐朝社會開放的風氣的相關史實。
7.(2024 和平區二模)“杭城(杭州)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據此可知(  )
A.南宋臨安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
B.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完成南移
C.宋代城市坊市界限被逐漸打破
D.宋代商業活動突破時間限制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宋代商業的發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材料“買賣晝夜不絕”說明當時商業經營活動晝夜相接,突破了時間限制,D項正確;材料只提到杭州商業經營活動的狀況,不能說明其世界地位,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時間限制被打破,未體現坊市界限被打破,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宋代商業的發展,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2024 茂名模擬)李治安提到:行省不是一般地方官府在某地域范圍內“畫地統民”,而蘊含著由中央派出,代表中央統轄“方面”的意思。這反映了元代(  )
A.優化邊疆治理 B.削弱行省權力
C.加強中央集權 D.強化君主專制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元朝的行省制度等知識,重點掌握行省制度的目的以及作用。
【解答】元朝時期為了統治遼闊的疆域,實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設中書省、御史臺和樞密院,分別掌管行政、監察和軍事事務,在地方設立行中書省即行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行省不是一般地方官府在某地域范圍內“畫地統民”,而蘊含著由中央派出,代表中央統轄“方面”的意思,可見行省實際上是中央的派出機構,代表中央治理地方,因此可見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C項正確;題干旨在說明行省作為中央派出機構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沒有強調優化邊疆治理或削弱行省權力,排除AB項;行省制度涉及的主要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沒有體現強化君主專制,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元朝的行省制度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9.(2025 中山區模擬)下列歷史史實與結論的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
A.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引發英國發動鴉片戰爭
B.頒布《資政新篇》——太平天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C.北洋艦隊的建成——意味著中國海防走向近代化
D.1895年的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分析】本題考查公車上書的相關知識。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解答】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和梁啟超,邀請各省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圖強。史稱“公車上書”。這次上書,對清政府觸動不大,卻轟動了全國,從此,變法維新運動揭開了序幕,D符合題意;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引起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排除A;太平天國運動時期頒布《資政新篇》沒有使太平天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排除B;北洋艦隊建成,中國海防近代化逐漸發展起來,排除C。
故選:D。
【點評】注意識記戊戌變法的背景、內容及影響。
10.(2023秋 莆田期末)1912年1月10日,有“朕即國家”含義的黃龍旗被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該變化蘊含著(  )
A.復古逆流的興起 B.社會性質的改變
C.封建制度的結束 D.歷史發展的潮流
【分析】本題考查近代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據題干“黃龍旗被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可知,民國成立后,在紀年、國旗等方面均清除了帝王的因素,采用代表民國民主平等的元素,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故D正確;當時還沒有出現尊孔復古逆流,排除A;社會性質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B;民國成立不能說明徹底推翻封建制度,只是推翻封建帝制,排除C。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近代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現象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
11.(2024 臨沂)“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不是8年(自1937年盧溝橋事變起),也不是14年(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而是自甲午戰爭開始的51年的時間。”(摘自《光明日報》,2014年7月29日)在這“51年的時間”里,中國抗戰的面貌煥然一新開始于(  )
A.中國同盟會成立 B.中國國民黨建立
C.國民革命軍建立 D.中國共產黨誕生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掌握中國成立的意義。
【解答】結合所學知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D項正確;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排除A項;1912年,以同盟會為基礎,宋教仁聯合其他幾個政黨,建立了國民黨,同袁世凱進行斗爭,排除B項;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由中國國民黨在1925年創設領導,同時效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為北伐、抗戰、國共內戰的國民政府軍事主力,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2.(2024 淮安三模)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請依照時間的先后順序為下列精神譜系排序(  )
①抗戰精神
②長征精神
③“兩彈一星”精神
④抗美援朝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分析】本題考查紅軍長征、抗日戰爭的勝利及歷史意義、抗美援朝、“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①抗戰精神是在1931﹣1945年抗日戰爭中形成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②長征精神是紅軍在1934﹣1936年長征途中形成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③“兩彈一星”精神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形成的民族精神。
④抗美援朝精神是1950年抗美援朝開始后逐漸形成的。
所以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②①④③,即C項符合題意。排除ABD項。
故選:C。
【點評】記憶紅軍長征、抗日戰爭的勝利及歷史意義、抗美援朝、“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
13.(2024春 北海期末)1979年以來,深圳市的GDP持續增長并最終趕超香港。這主要得益于(  )
A.地理位置的優越 B.經濟特區的建立
C.“一國兩制”的實施 D.“兩岸三通”的實現
【分析】本題考查了對外開放,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1979年以來,深圳市的GDP持續增長并最終趕超香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0年,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并在進出口、減免稅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深圳在短短的幾年內,建設成為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城市,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B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經濟特區的建立促進深圳經濟發展,與深圳地理位置的優越無關,排除A項;“一國兩制”的實施對象是港澳臺地區,排除C項;2008年,海峽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兩岸三通”得以實現,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對外開放,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4.(2024秋 沙河口區期末)時間計量著人類發展史。以下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西羅馬帝國滅亡②北美獨立戰爭爆發③麥哲倫環球航行④蒸汽機成為主要動力來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分析】本題考查西羅馬帝國滅亡、美國獨立戰爭、新航路開辟、第一次工業革命。掌握這四個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
【解答】①西羅馬帝國滅亡是在476年;②北美獨立戰爭爆發于1775年;③麥哲倫環球航行開始于1519年;④蒸汽機成為主要動力來源開始于1785年。因此先后順序是①③②④。
故選:D。
【點評】本題以西羅馬帝國滅亡、美國獨立戰爭、新航路開辟、第一次工業革命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
15.(2024秋 撫順縣期末)如圖所示國家資產階級革命期間頒布的文獻是(  )
A.《權利法案》 B.《獨立宣言》
C.《人權宣言》 D.《拿破侖法典》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簽訂的文件。《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
【解答】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利,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起到鞏固作用,故A符合題意;《獨立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美國誕生,排除B;法國大革命中制憲議會頒布《人權宣言》,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權等基本原則,排除C;1804年拿破侖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為《拿破侖法典》,鞏固了革命果實,體現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則,后經多次修改,至今仍在法國實施,很多國家的民法都以它為參照藍本,排除D。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英法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重大事件的相關史實。
16.(2024 沅江市二模)2023年8月,成都大運會圓滿落幕,其主題“成就夢想”彰顯了新時代大學生的活力與擔當。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成就了人類“翱翔天空夢想”的發明家是(  )
A.卡爾 本茨 B.諾貝爾 C.萊特兄弟 D.福特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根據“成就了人類‘翱翔天空夢想’的發明家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試飛成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飛機,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夢想,C項正確;卡爾 本茨發明汽車,排除A項;諾貝爾發明現代炸藥,排除B項;福特最早采用流水線生產技術,最早發明飛機的是萊特兄弟,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7.19世紀西歐三大先進思潮為馬克思主義的創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論來源,以下哪一個人物不是這三大思潮的代表人物?(  )
A.托馬斯 莫爾 B.傅立葉
C.黑格爾 D.亞當 斯密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相關知識,重點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源等知識。
【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西歐三大先進思潮包括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其中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家,托馬斯 莫爾和傅立葉屬于空想社會主義者,而亞當 斯密是英國經濟學家、哲學家、作家,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亞當 斯密強調自由市場、自由貿易以及勞動分工,被譽為“古典經濟學之父”“現代經濟學之父”,與19世紀西歐三大先進思潮無關,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8.(2024 滑縣三模)1962年,美國出臺《加速工程法》,通過資助經濟衰退地區建設公共設施,提供直接的就業機會。美國歷史上與該措施起到類似作用的是(  )
A.頒布《工業復興法》 B.推行“以工代賑”
C.整頓財政金融體系 D.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分析】本題考查了羅斯福新政,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題干“1962年,美國出臺《加速工程法》,通過資助經濟衰退地區建設公共設施,提供直接的就業機會”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62年的《加速工程法》涉及國家為失業者或求職者提供就業機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與羅斯福新政中推行的“以工代賑”的措施如出一轍,都起到了緩解社會矛盾,減少就業壓力的作用,B項正確;A項是政府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而材料是政府通過建設公共設施來提供就業機會,排除A項;C項是政府整頓金融體系,而材料是政府通過建設公共設施來提供就業機會,排除C項;D項是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社會救濟機構,而材料是政府通過建設公共設施來提供就業機會,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閱讀材料分析材料和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作答。
19.(2021 灤州市開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推行遏制社會主義的冷戰政策,蘇美雙方對抗不斷加劇,兩極格局逐漸形成。請問,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是(  )
A.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B.馬歇爾計劃實施
C.杜魯門主義出臺 D.北約組織成立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的北約和華約的建立相關史實。
【解答】1949年,美、英、法等12個國家在華盛頓集會,簽訂《北大西洋公約》,建立了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形成了西方集體防御體系,以達到對抗蘇聯、稱霸世界的目的.1955年,蘇聯、捷克斯洛伐克等8國在華沙締結《華沙條約》,成立了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北約組織和華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美蘇兩極對峙局面的形成.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是華沙條約組織成立,選項A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的相關史實。
20.(2023秋 秦淮區月考)1960﹣1975年間西歐和北歐的GDP年平均增長率為2.6%﹣4.6%,而各類補助金和保險金的增長率則達到5.6%﹣9.1%。這些支出(  )
A.緩和階級矛盾 B.導致經濟衰退
C.減輕財政負擔 D.限制技術發展
【分析】本題考查了西方福利制度,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材料“1960﹣1975年間西歐和北歐的GDP年平均增長率為2.6%﹣4.6%,而各類補助金和保險金的增長率則達到5.6%﹣9.1%”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為了緩和社會矛盾,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調整政策,建立社會保障制度。隨著福利政策推行,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建立包括醫療保健服務、養老、住房、失業保險和教育等在內的社會保障制度。題干中1960﹣1975年間西歐和北歐隨著GDP增長,各類補助金和保險金支出不斷增加,是為了緩和階級矛盾,A項正確;各類補助金和保險金支出不斷增加,緩解階級矛盾,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不會導致經濟衰退,排除B項;各類補助金和保險金支出不斷增加與減輕財政負擔無關,排除C項;各類補助金和保險金支出不斷增加,不會限制技術發展,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西方福利制度,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材料題(共4小題)
21.(2021 黃石港區校級模擬)圖說歷史。
材料一:
材料二:
(1)圖一人物是哪一學派的創始人?他被后世尊為“萬世師表”,請寫出一點他在教育方面的貢獻。圖二人物被后世稱為“醫圣”,請寫出他的名字和著作。
(2)材料二兩幅圖片反映的是我國古代的什么歷史現象?怎樣評價這種現象?
【分析】本題以四張圖片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孔子、張仲景和民族融合,題目設計注重基礎性,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解答】(1)仔細觀察圖片并結合所學,圖一人物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他被后世尊為“萬世師表”,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他主張“有教無類”,認為人人都應該有接受教育的要機會,他創辦私學,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境貧富,廣收門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要求學生時常復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鼓勵學生要獨立思考,敢于堅持正確的意見,他說“當仁不讓于師”。圖二人物是張仲景,被后世稱為“醫圣”,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提出了“治未病”理論,提倡預防疾病,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后世尊稱他為“醫圣”。
(2)材料二兩幅圖片反映的是我國古代的民族融合;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間共同生活、彼此學習、通婚、共同發展、逐漸交融的過程,包括經濟生活、文化語言、風俗習慣、民族心理等趨向一致。民族融合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
故答案為:
(1)儒家;興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注意“因材施教”,“溫故而知新”等;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2)民族融合;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間共同生活、彼此學習、通婚、共同發展、逐漸交融的過程,包括經濟生活、文化語言、風俗習慣、民族心理等趨向一致。民族融合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把握孔子、張仲景和民族融合的相關知識。運用所學,具體分析作答。
22.(2022秋 碭山縣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報刊業是以近代印刷業的發展為物質基礎,伴隨外國資本主義入侵而傳入中國。19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知識分子仿效外國報紙,積極投入報界,引進“西學”,自辦報刊,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辦的漢口《昭文新報》、王韜主編的香港《循環日報》、容閣等創辦的上海《匯報》等。
——摘編自《中國編輯史》
材料二 19世紀末,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甲午中日戰爭以后,光緒帝下詔準許官民辦報,隨著清政府“言禁”“報禁”的開放,辦報出現了高潮,伴隨著資產階級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的開展,一些愛國知識分子紛紛以創辦報刊作為宣傳其思想的武器。
——摘編自《中國近代報刊史》
材料三 在隨后77年的時間里,《申報》歷經晚清、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三個時代,在報業巨子史量才的經營下,成為中國第一大報。《申報》刊載內容涵蓋國內外重大事件、時事評論、商品和服務類的廣告等,可謂巨細靡遺,涓流匯海。因此《申報》有著中國近現代史“百科全書”之稱。
——摘編自《小議<申報>對近代上海的影響》
(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近代報刊創辦主體的變化。
(2)根據材料二,概括我國近代報刊出現和發展的原因。
(3)根據材料三,概括申報的地位及特點。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近代報刊的發展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分析】本題考查近代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新聞出版業的發展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1)根據材料一“近代報刊業是以近代印刷業的發展為物質基礎,伴隨外國資本主義入侵而傳入中國。19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知識分子仿效外國報紙,積極投入報界,引進‘西學’,自辦報刊,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辦的漢口《昭文新報》、王韜主編的香港《循環日報》、容閣等創辦的上海《匯報》等”可知,中國近代報刊創辦主體的變化是由外國人創辦到中國人自主創辦。
(2)根據材料二“19世紀末,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甲午中日戰爭以后,光緒帝下詔準許官民辦報,隨著清政府‘言禁’‘報禁’的開放,辦報出現了高潮,伴隨著資產階級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的開展,一些愛國知識分子紛紛以創辦報刊作為宣傳其思想的武器”可知,我國近代報刊出現和發展的原因有外國資本主義入侵,民族危機加劇;政府政策的調整;先進人物的推動。
(3)根據材料三“在隨后77年的時間里,《申報》歷經晚清、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三個時代,在報業巨子史量才的經營下,成為中國第一大報。《申報》刊載內容涵蓋國內外重大事件、時事評論、商品和服務類的廣告等,可謂巨細靡遺,涓流匯海。因此《申報》有著中國近現代史‘百科全書’之稱”可知,申報的地位是近代中國第一大報(或《申報》有中國近現代史“百科全書”之稱)。特點是發行時間長、報道內容廣泛等。
(4)綜合上述材料可知,近代報刊的發展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是傳播了西方民主科學思想;促進了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推動了社會生活的近代化等。
故答案為:
(1)由外國人創辦到中國人自主創辦。
(2)外國資本主義入侵,民族危機加劇;政府政策的調整;先進人物的推動。
(3)地位:《申報》是近代中國第一大報(或《申報》有中國近現代史“百科全書”之稱)。特點:發行時間長、報道內容廣泛等。
(4)傳播了西方民主科學思想;促進了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推動了社會生活的近代化等。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近代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新聞出版業的發展等相關史實。
23.(2023秋 儋州期末)近代以來,中國在沉淪中飽受屈辱,在屈辱中抗爭探索,并一步步走向偉大復興。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近代中國的屈辱滄桑。
材料二:(探索之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逼近下,墜入屈辱、彷徨與困惑之中。為挽救民族危機,無數仁人志士不斷探索救國道路,走過了自救之路、維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遠。
材料三:(獨立解放之路)1927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后,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地認識到,蘇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經過艱難探索,中國共產黨終于找到了“城市﹣﹣農村﹣﹣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請回答:
(1)材料一的三幅圖片見證或刻畫了近代中國的屈辱歷程。圖一中的“廢墟”是哪次侵華戰爭造成的?哪一條約的簽訂表明清政府成為西方列強的“扯線木偶”?圖三表明當時中國社會性質最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材料二的“自救之路”“維新之路”分別指什么歷史事件?近代中國各階層無數仁人志士經歷了艱難探索,但復興之夢一次次破碎了。請指出近代中國復興之夢一次次破碎的根本原因。
(3)材料三中“正確的革命道路”的開創者是誰?這條道路是從哪里開始并發展起來的?
(4)從中國歷次近代化探索的挫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最終取得勝利,你得出什么結論?
【分析】本題以近代以來,中國在沉淪中飽受屈辱,在屈辱中抗爭探索,并一步步走向偉大復興為切入點,以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辛丑條約》內容以及影響、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以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的相關知識,題目設計注重基礎性,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解答】(1)仔細觀察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的三幅圖片見證或刻畫了近代中國的屈辱歷程。圖一中的“廢墟”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在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造成的;《辛丑條約》的簽訂,清政府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表明清政府成為西方列強的“扯線木偶”;圖三表明當時中國社會性質是最終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的“自救之路”“維新之路”分別指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近代中國各階層無數仁人志士經歷了艱難探索,但復興之夢一次次破碎了近代中國復興之夢一次次破碎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先進理論作指導,不能提出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3)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中“正確的革命道路”的開創者是毛澤東;這條道路是從井岡山開始并發展起來的。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認真分析中國的形勢,當機立斷,向農村進軍,到達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4)從中國歷次近代化探索的挫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最終取得勝利可知,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等。
故答案為:
(1)第二次鴉片戰爭;《辛丑條約》;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2)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沒有先進理論作指導,不能提出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3)毛澤東;井岡山。
(4)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等。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把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辛丑條約》內容以及影響、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以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的相關知識。運用所學,具體分析作答。
24.(2024春 涼州區期中)請你仔細觀察《隋朝大運河》圖,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寫相應地名。并回答問題。
(1)運河兩端城市的現今名稱。
A.涿郡指今  北京 
B.余杭指今  杭州 
(2)運河四段的名稱。
C.  永濟渠 
D.  通濟渠 
E.  邗溝 
F.  江南河 
(3)大運河是哪個皇帝在位時開通的?
(4)大運河開通在當時起到了什么作用?
(5)大運河開通對生態環境方面會有哪些影響?
【分析】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1)據圖片可知,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
(2)隋朝大運河自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3)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征發幾百萬人,從605年起,陸續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
(4)大運河開通,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促進了沿岸經濟的發展。
(5)大運河的開鑿,不會僅僅只是通航,在溝通水系的同時,也結合水利改造和開發,興利除弊,保護生態,沒有造成不良影響。而且在一些地區,特別是蘇南地區,依托運河,形成了錦繡江南。
故答案為:
(1)北京;杭州。
(2)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3)隋煬帝。
(4)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促進了沿岸經濟的發展。
(5)大運河的開鑿,不會僅僅只是通航,在溝通水系的同時,也結合水利改造和開發,興利除弊,保護生態,沒有造成不良影響。而且在一些地區,特別是蘇南地區,依托運河,形成了錦繡江南。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隋朝大運河等相關史實。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洮县| 扶风县| 安福县| 宁德市| 富裕县| 麟游县| 偏关县| 读书| 巴彦县| 娄烦县| 历史| 荔浦县| 肇州县| 和田市| 昌平区| 丁青县| 莆田市| 清水河县| 汝南县| 精河县| 乐平市| 英吉沙县| 安乡县| 平安县| 山阴县| 常州市| 五常市| 望奎县| 紫云| 尖扎县| 福泉市| 东源县| 安庆市| 景谷| 通江县| 登封市| 陇川县| 敖汉旗| 松阳县| 旌德县| 阳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