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試卷類型:A2025年陜西省延安市甘泉縣中考一模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為第一部分(選擇題)和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全卷共4頁,總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領到試卷和答題卡后,請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筆簽字筆,分別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同時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涂對應的試卷類型信息點。3.請在答題卡上各題的指定區域作答,否則作答無效。4.考試結束,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第一部分 (選擇題 共24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2道選擇題,每題2分,計24分)1.下圖是一位同學繪制的有關戰國時期歷史發展的思維導圖。圖中①處應填寫的正確內容是( )A.周平王遷都洛邑 B.社會生產力發展C.齊桓公稱霸中原 D.百家爭鳴的出現2.下面的歷史時間軸是根據著名史學家許倬云的《萬古江河》中有關中華文化圈的斷代制作而成。在“中國的中國”時期,統治者為有效統治地方采取的措施是( )A.分封制 B.郡縣制 C.行省制 D.科舉制3.歷史評價是指對歷史現象和歷史事實進行態度與價值的評判表述。下列選項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A.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B.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權分六部C.明朝滅亡后,吳三桂引清軍入關D.《紅樓夢》是中國古代最優秀的長篇小說4.“(1860年)所有廟宇、宮殿、古遠建筑,舉國仰為神圣莊嚴之物,和其中歷代收藏,富有皇家風味,精美華麗,足資紀念的物品,都一齊付之一炬,化為劫灰了……這些建筑,都足以表彰往日的技術和風格,唯一無二,世上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和它們比擬。”這些皇家建筑被毀于(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5.“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研究歷史的重要方法和原則。以下史實論述的觀點是( )①19世紀中后期,洋務派發起洋務運動;②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宣布實行變法; ③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響應革命;④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A.中國面臨嚴重內憂外患的局面B.中國人民的救亡圖存C.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D.中國邊疆地區出現嚴重危機6.歷史地圖蘊含了豐富的歷史信息。觀察下面兩幅戰役地圖,從中能提取到這兩場戰役的相同點有( )①都發生在1937年 ②都由八路軍組織發起③都發生在華北地區 ④都是由彭德懷指揮的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7.為了改變下圖反映狀況,建國初期我國實施了( )中國與印度、美國的鋼產量和發電量的比較 項目中國(1952年產量)印度(1950年產量)美國(1950年產量)鋼產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發電量(人均)2.76千瓦時10.9千瓦時2 949千瓦時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一五計劃 D.“大躍進”運動8.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區報》發表鄧小平在深圳等南方地區視察的長篇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這兩篇文章都( )A.主張要貫徹科學發展觀 B.提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C.體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轉移 D.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9.人類早期文明最先誕生于亞非地區的大河流域。下列有關成就搭配正確的是( )A.古代印度文明:種姓制度和佛教B.古代埃及文明:金字塔和楔形文字C.古代中國文明:分封制度和《太陽歷》D.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漢謨拉比法典》和象形文字10.下圖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程。對相關史事表述正確的是( )A.①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 ④共產主義從空想到科學B.②共產主義從理論到實踐 ③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C.①第一個資產階級政治綱領 ③確立了高度集中的蘇聯模式D.②社會主義陣營空前強大 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潮11.下圖反映了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末英國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比例變化。據此可知,當時英國( )A.城市化進程加快 B.貧富分化逐漸加劇C.生產力發展迅速 D.環境污染日益嚴重12.西方某次改革的主要內容可以用“3R”來概括:Recovery(復興)、Relief(救濟)、Reform(改革)。這三項內容的共同特征是( )A.采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抗爭方式B.推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C.允許私人資本家經營中小企業D.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調整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共36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計36分)13.(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圖A 東漢形勢圖 圖B材料二 唐代是封建社會體育文化的發展高峰,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體育活動都處處可見。從體育項目看,唐代不僅傳承了蹴鞠、緣竿、馬術、摔跤(相撲)、棋類……而且還出現了馬球、象棋等新的體育項目,據文獻記載,太宗皇帝是引進馬球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民俗體育方面,如秋千、斗雞、踏春、賽龍舟也在城鄉蓬勃開展……有些項目遠播朝鮮、日本、東亞、西亞,甚至歐洲,出現了以唐朝為文化中心的傳播流。——摘編自王俊齊《唐代體育文化史》(1)材料一圖A政權的建立者是________;(1分)漢代_______的發明,(1分)使書寫的載體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也為書法藝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圖B畫作是宋代________(人物)所畫,(1分)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和繁華景象。奧林匹亞神廟中的___________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1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唐代體育文化發展的表現,(2分)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發展的原因。(2分)(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2分)14.(11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美國)歷史上其實有兩個建國的時刻,第一個在1776年,第二個在1787—1788年。《獨立宣言》是第一個時刻的“開創性”文件,憲法是第二個時刻的“開創性”文件。前者非常激進,將主權確立在個體之中,將政府描述為與此抵觸的力量,反抗政府則是自然的行為。后者是一個保守的文件,將主權確立于“人民”這個集體當中,將政府定位為自由的重要保護者而非敵人,認為社會平衡比個人自由更具價值。——摘編自約瑟夫·J.埃利斯《美國創世記》圖A 《拿破侖法典》(1)依據材料一,歸納兩個文件的“開創性”體現在哪里 (1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圖A文件的歷史意義。(2分)材料二 大事年表 1921年列寧實施新經濟政策1929年美國股票價格暴跌,隨后開始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1933年羅斯福實行“新政”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1936年蘇聯頒布新憲法20世紀50年代蘇聯赫魯曉夫改革20世紀80年代后期蘇聯戈爾巴喬夫改革199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大事年表中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爆發的根源是什么 (1分)并指出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性事件。(1分)(3)請從下列兩個觀點中任選一個(用序號表示),并從材料二歷史時間軸中選擇相互關聯的史事對所選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觀點:①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也可以相互借鑒 ②同樣社會制度的國家也可以走不同道路 我選擇的觀點: 選擇史事: (2分) 闡述或說明:(4分) 15.(15分)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啟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新征程。現邀請你就“新征程”開啟探究。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鞏固新政權】材料一人民企盼已久的新中國成立了。中華大地呈現出萬象更新的局面。同時,在黨和人民面前,新中國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困難:面臨著外部侵略的威脅;祖國大陸尚未完全解放;全國還有約2/3地區的農民被束縛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面對如此復雜的形勢和嚴峻的考驗,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滿懷信心地迎接挑戰,開始了建設新中國的偉大斗爭。——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簡史》(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黨和國家為應對“如此復雜的形勢和嚴峻的考驗”在政治、經濟、軍事三個方面采取的措施。(3分)并分析“經濟措施”實施后,我國農村土地所有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1分)【 ① 】材料二 鞍山大型軋鋼廠天津盛錫福帽廠掛上公私合營后的新廠牌王進喜(1923—1970)圖1圖2圖3(2)依據材料二,指出圖2事件中的“創舉”。(1分)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圖1與圖2之間的關系。(1分)請你在①處,為材料二中3幅圖片擬一個恰當的小標題。(1分)(要求:觀點鮮明、語言凝練)。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一幅圖,對所擬定的小標題加以說明。(1分)【挫折與反思】材料三 圖4西方發達國家發展是一個“串聯式”的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是建立在亞非拉國家的“痛苦”之上的現代化。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時間。中國要后來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來,就不可能沿著西方發達國家現代化發展過程亦步亦趨,必須發揮后發優勢,立足中國實際,走自己的路,全面推進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只有遵循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才能實現現代化的神話,克服了資本主義現代化所固有的先天性弊端,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現代化的全新選擇,開辟了后發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嶄新道路,展現了人類社會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摘編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3)依據材料三,分析圖4事件造成的影響及教訓。(1分)依據材料三,概括中國式現代化模式的影響。(1分)并結合所學知識,對比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式現代化的區別。(1分)【轉折與騰飛】材料四 鄧小平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鄧小平同志主導下,決定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這標志著在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鄧小平同志為政治核心的領導集體,標志著中國“以階級斗爭為綱”年代的結束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新時期的開始。因此,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發生的事情,是一個重大的政治變動。正由于有了這一重大的政治變動,才有了中國的改革開放。 ——摘編自李君如《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與經驗》圖5(4)依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5會議召開的思想基礎。(1分)依據材料四,談談如何理解“1978年歷史在這里轉折”。(1分)綜合上述,談談你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探索“新征程”的歷程的感悟。(2分)2025年陜西省延安市甘泉縣中考一模歷史試卷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B B D B B C C D A B A D13.(1)劉秀(光武帝);(1分)造紙術;(1分)張擇端;(1分)宙斯像。(1分)(2)表現:體育活動范圍廣;體育項目多樣;體育項目既有傳承又有創新;民俗體育蓬勃發展;體育文化對外傳播。(答對任意兩點2分)原因:唐朝時期經濟繁榮,國家統一穩定;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兼容并包),充滿活力;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融合加強;中外文化交流頻繁;統治者的推動。(答對任意兩點2分)(3)做法: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做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實踐者;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樹立文化自信,努力開拓創新等。(符合題意,觀點正確,言之有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得2分)14.(1)體現:《獨立宣言》強調主權在民,注重個體權利,賦予民眾反抗政府的正當性;1787年美國憲法強調國家的集體概念,肯定政府管理和維護社會秩序的必要性和合理性。(1分)歷史意義:《拿破侖法典》整理了法國大革命以來的立法成果;成為很多國家的民法的參照藍本。(2分)(2)根源: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或“生產的社會化同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1分)標志性事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分)(3)【示例一】我選擇的觀點:①選擇史事:列寧實施新經濟政策;羅斯福實行“新政”。(2分)闡述或說明:1921年,為了恢復和發展生產,蘇俄實施新經濟政策,以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實行自由貿易等,借鑒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部分要素,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1933年,為了應付日益嚴峻的經濟大危機,羅斯福實施新政,采用國家干預手段扭轉經濟形勢。通過制定法令對市場秩序進行控制,對生產銷售進行宏觀調控,借鑒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部分理念,開創了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使美國經濟緩慢恢復過來,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因此,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在經濟建設中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以促進自身的發展。(4分)【示例二】我選擇的觀點:②選擇史事:蘇聯頒布新憲法;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2分)闡述或說明:1936年,蘇聯頒布新憲法,標志著蘇聯模式的形成。該模式實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計劃經濟體制,排斥市場調節。蘇聯模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促進了蘇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但隨著時間推移,蘇聯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嚴重體制障礙。199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結合本國國情,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使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蘇聯和中國都是社會主義國家,但蘇聯走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道路,中國則探索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道路。因此同樣社會制度的國家也可以走不同的發展道路,各國在制定政策時要依據本國國情,尋求適合本國的發展模式。(4分)15.(1)政治:西藏和平解放;(1分)經濟:土地改革;(1分)軍事:抗美援朝。(1分)變化: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轉變為農民土地所有制。(1分)(2)“創舉”:實行公私合營,采取贖買政策。(1分)關系:圖1鞍山大型軋鋼廠的建設為圖2公私合營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經濟支持。(1分)小標題: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示例)。(1分)以圖1為例說明:鞍山大型軋鋼廠是“一五”計劃的重要成果,“一五”計劃的實施,開始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體現了我國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探索。(1分)(3)影響:導致國民經濟出現嚴重困難。(1分)教訓:經濟建設要遵循客觀規律,不能急于求成。中國式現代化模式的影響: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現代化的全新選擇,開辟了后發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嶄新道路,展現了人類社會現代化的光明前景。(任意一點1分)區別: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面推進現代化,克服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先天性弊端,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西方式現代化是“串聯式”發展,建立在對亞非拉國家的掠奪之上。(1分)(4)思想基礎: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1分)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1分)感悟:中國共產黨具有與時俱進、勇于創新的精神;中國共產黨始終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帶領中國人民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在發展過程中,要善于總結經驗教訓,不斷調整發展策略。(任意兩點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