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 學年九年級學業水平質量監測(三)歷史(考試時間:70 分鐘 試卷滿分:75 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選擇題:本題共 1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如圖是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銅牌飾,其中一類是鏤空的幾何紋裝飾,與天山北路青銅牌飾很相似。另一類是具有動物紋因素的裝飾,與二里頭文化和齊家文化有關。這體現了( )三星堆銅牌飾 天山北路青銅牌飾A.天山文化傳播廣泛 B.當時民眾往來頻繁C.文化的融合與創新 D.民間交流日益頻繁2.某班以“縱橫諸子,辯思天下”為主題開展討論會,收集到以下言論。這些言論反映出“諸子百家”共同的思想主張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兼相愛,交相利。”——墨子A.和諧共處 B.崇尚節儉 C.以民為本 D.無為而治3.祖沖之在圓周率研究中延續劉徽“割圓術”的極限思維,以正六邊形為起點,逐步計算到正 24576邊形,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并創造性提出“密率”355/113這一高效分數近似值。這體現出祖沖之( )A.依賴個人毅力突破計算極限 B.重視實用技術忽略理論研究C.繼承了前人成果并有所創新 D.在天文歷法方面的成就巨大4.四大發明是中國對世界的重大貢獻,也是一張耀眼的中國名片。李華同學整理了印刷術的發展歷程,從中可以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 )時期 發展階段 具體描述目前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咸通九年(868年)印制唐朝 雕版印刷術起源的《金剛經》。當時人們在木板上雕刻圖文,然后涂墨印刷雕版印刷術全盛、 雕版印刷技術更加成熟,出現了許多大規模的官刻和私刻書宋朝活字印刷術發明 籍。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用膠泥制成活字排版印刷王禎改進活字印刷術,發明木活字,并創造轉輪排字盤,提元朝 活字印刷術改進高排版效率。還使用錫活字印刷現代 激光打印 從平面打印向 3D立體打印發展A.延續創新 B.注重總結 C.以民為本 D.傳播世界5.圖片是具象化的歷史。下列四幅圖片可以用來研究宋元時期( )圖 1:宋代《貨郎圖》 圖 2:北宋“交子”銅版拓片 圖 3:南宋紙幣銅版拓片 圖 4:元朝海運示意圖A.政治制度的發展 B.科技取得的成就C.手工業發展狀況 D.商業貿易的繁榮6.李華同學根據張豈之主編的《中國歷史》整理出下面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歷史演進(部分)”表。依據表中信息,橫線處可填寫的實物史料是( )時期 表現 典型實物史料魏晉南北 北魏統治者大力推崇儒家文化,倡導學習經學,設太學,效仿中原王《北魏帝王出御圖》朝時期 朝成熟的管理制度。鮮卑拓跋部與漢族逐漸形成了共同的價值觀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松贊干布為妻。唐穆宗長隋唐時期 唐蕃會盟碑慶年間,唐蕃訂立友好盟約遼宋夏金 澶淵之盟簽訂之后,宋遼在邊界開設榷場,雙方通過貿易各取所需。契丹雞冠壺元時期 遼、西夏政權隨著自身漢化程度的加深,逐漸萌生了對“中國”的認同中央政府對歷代達賴和班禪進行冊封,設置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明清時期務;設置伊犁將軍。增強了各族人民的政治認同A.錦衣衛印 B.金奔巴瓶 C.急遞鋪令牌 D.《步輦圖》7.1843年,魏源編寫了《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1847年徐繼畬撰成了中國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瀛寰志略》,率先突破天朝意識;1859年洪仁玕寫成主張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的《資政新篇》。這表明鴉片戰爭后( )A.中國近代新聞出版業有所發展 B.晚清政府加強海防建設C.有識之士主動探索救國新出路 D.國人民族意識空前高漲九年級(1)班同學以“國共兩黨關系的變化”為主題制作了下面的圖文信息表,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項目 相關內容遺址文獻 ⑤《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⑥《論聯合政府》⑦《對日寇的最后一戰》歌曲 ⑧《國民革命歌》⑨《松花江上》⑩《黃河大合唱》 《義勇軍進行曲》8.上表中的遺址能夠為研究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提供實物依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9.小明同學聚焦“第二次國共合作”,尋找具有內在聯系的一組材料。下列選項中符合小明要求的一組是( )A.①—⑨ B.②— C.③—⑤ D.⑥—④10.1992年,對外開放的地域又向縱深推進,相繼開放了重慶、武漢等沿江城市,滿洲里等陸地邊境城市和昆明、烏魯木齊等內地省會和自治區首府,并實施靈活的鼓勵外商投資的區域經濟政策。隨后幾年,又陸續開放了一大批符合條件的內陸市縣。我國形成了“點—線—面—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這里的“點”意指( )A.設立經濟特區 B.開放大連等沿海城市C.設立浦東新區 D.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11.下面對四幅宣傳畫所反映事件的解說,正確的是( )宣傳畫中的新中國歷史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A.圖一和圖三反映的政策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B.圖三和圖四展示了新中國建設過程中的曲折和失誤C.圖三在圖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公有化程度D.圖一和圖四由于工作中心偏移未取得任何建設成就12.1804年頒布的某部法律文獻是現代民法的開端。它以羅馬法為藍本,運用法律形式把剛剛形成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規則直接“翻譯”成法的語言。它所反映的首先是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商品經濟和民主政治的客觀要求。這部文獻( )A.成為很多國家民法的參照藍本 B.限制國王權力,確立議會權力至上C.使美國成為一個聯邦制共和國 D.鼓舞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志13.九年級(1)班的同學按時間整理了歐洲國家歷史上的重要條約(如下表)。據此可推知,他們研究的主題是( )·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簽訂條約規定以大西洋上的一條經線為界,(新發現的土地)線以東歸葡萄牙,線以西歸西班牙所有。·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后,歐洲各國簽訂了《巴黎條約》,解決了歐洲列強之間的爭端,確立了英國在北美和印度的主導地位。·1884—1885年,在柏林召開會議簽署了《柏林會議總議定書》,規定列強在非洲的土地必須以“有效占領”為基礎,而不僅是宣布主權。A.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 B.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建立C.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過程 D.歐洲國家早期的三角貿易14.下面兩幅圖呈現的人口變化,根本上是因為( )英、法、德、美各國的人口增長 英國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比例的變化A.工業革命的推動 B.社保制度的健全C.生態環境的改善 D.生育觀念的轉變15.1974年,在發展中國家只有 5%的兒童沒有患過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癥)、破傷風、麻疹、百日咳、肺結核等疾病。到 1995年,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努力下,全球兒童的免疫接種覆蓋率接近 80%,每年挽救了 300多萬兒童的生命。這反映了( )A.發展中國家的醫療條件很差 B.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得到發展C.國際組織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D.聯合國的宗旨得到很大實現第Ⅱ卷二、非選擇題(本題共 4 道大題,其中 16 題 8 分,17 題 12 分,18 題 8 分,19 題 17 分,共 45 分)16.(8分)科技創新·啟智增慧。九年級(1)班同學開展項目化學習,請你參與完成。【項目名稱】技耀華夏·逐光而行【項目目標】通過舉辦校園科技文化節活動,了解中國科技發展史,傳承創新精神,增強文化自信。【項目任務】任務一 一組同學以“科技發明·汲取智慧”為主題,設計了如下校園文化墻。校園科技文化墻在華夏文明長河中,古代科技成就熠熠生輝,它們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更是社會進步的基石。圖二 唐代的筒車繪圖 圖三 漢代造紙流程圖圖一 西周何尊及銘圖四 古代火藥制作圖文拓片成就介紹:商周時期工匠們已能準確地成就介紹:東漢時期,掌握銅、錫、鉛的比蔡倫改進造紙術。他以例去制作各種器具。樹皮、麻頭、破布等為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成就介紹: 原料,成本低廉。這一 成就介紹:時的青銅器,銘文中創舉推動文化傳播,彰有“宅茲中國”的記顯古人巧用廢料、創新載。這是目前所見工藝的智慧與創造力。“中國”一詞最早的實物見證。任務二 二組同學以“科技人物·傳承精神”為主題,制作了下面讀書宣傳海報。校園讀書推薦會在中國現代科技史上,科技人物群星璀璨,他們不僅是物質文明的創造者,還是精神文明的傳承者。推薦理由: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為全書名: 書名: 推薦理由: 書名: 推薦理由:球瘧疾防治作出巨《屠呦呦傳》 ①《袁隆平傳》 ①______ ②《鄧稼先傳》 ②______大貢獻。她是中國首位獲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展現了中國科學家的智慧和力量。(1)請根據上面文化墻中的圖文信息,分別為圖二、圖四古代發明成就撰寫介紹。(4分)(2)請根據上面海報信息,分別為①②處人物傳記寫出推薦理由。(4分)17.(12分)筑牢國防·維護安全。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秦朝建立后,中國的國家形態開始步入以領土作為判定國家類屬,以封建制為主要社會形態的傳統國家時期,國防的對象也隨之轉變為對秦朝邊陲構成安全威脅的周邊游牧部落和少數民族。為抵御外敵入侵,重建、修繕、連綴和延伸強大的防御體系、再輔之以“徙民實邊”等手段。秦始皇三十三年(前 214年)末取得伐“百越”的最后勝利,同年,在這里正式設置三郡。——何鋒《中國國防教育史綱》材料二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全國軍民奮起抗戰。1945年 8月 15日,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這是百年中國國防史上十分壯麗輝煌的篇章。1950年,中國根據朝鮮政府的請求,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歷時兩年九個月,迫使其于 1953年 7月 27日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軍威與國威,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熱忱,促進了國防建設現代化建設,積累了用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豐富經驗。——何鵬程《探索中國精神:大國筋骨是這樣煉成的》材料三◆1949年:華東軍區海軍宣告成立◆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宣布成立◆1956年:中國仿制生產的殲—5戰斗機首飛成功◆1959年:自行研制了 59式中型坦克◆1983年: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開始在海軍服役◆2006年:赴黎巴嫩維和部隊清排地雷等 1.5萬余枚……◆2012年: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上成功起降◆2013年:赴馬里維和工兵分隊修建道路 2900米……◆2015年:第二炮兵部隊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1)材料一中,秦朝為鞏固國防采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措施有何影響?(4分)(2)根據材料二,結合史實說明抗日戰爭與抗美援朝戰爭在推動國防建設方面的相同之處。(2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新中國國防事業發展的特點并分析其發展的原因。(4分)(4)綜上所述,你如何看待國防事業與國家發展的關系?(2分)18.(8分)跌宕起伏、曲折前進。人世間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業,世界歷史總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過程中前進的。(1)根據下面的整理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應對圖中③④危機發生時的解決方法。用具體史實加以闡釋。(4分)【整理歸納——見證社會發展】(2)根據下面兩組圖片并結合所學,任選一組說明這些歷史人物是如何推動社會發生改變的?(4分)【觀察圖片——解讀杰出人物】圖一 秦始皇 圖二 漢武帝 圖一 華盛頓 圖二 林肯19.(17分)大國崛起·重塑格局。大國力量的消長影響著國際政治平衡,導致了新的權力中心的形成,從而推動了國際格局的演變。【中國道路·特色創新】(1)根據下面示意圖呈現的三個階段的史實,簡述近代中國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歷程。(4分)【世界中心·交替轉移】(2)根據下列圖文信息,分析世界科學中心在第二次和第五次分別轉移至英國和美國的原因。(8分)從歷史地理學的角度來看,學者們早已指出科技革命與經濟發展的地域關系,那就是科學中心與經濟中心的轉移緊密相關。1500年以來五次世界科學中心轉移的順序依次為:意大利(1504—1610年)—英國(1660—1750年)—法國(1760—1840年)—德國(1875—1920年)—美國(1920年至今)。——摘編自張瑾《試析中西科技發展的差異及成因(1500—1900年)》世界科學中心的轉移示意圖【大國責任·命運與共】(3)請從下面表格中選擇三例相互關聯的史事,結合所學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5分)時間 事件1919—1922年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形成1937年 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42年 1月 1日 《聯合國家宣言》簽署1942年 7月—1943年 2月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1945年 2月 雅爾塔會議召開1947年 杜魯門主義出臺1955年 萬隆會議召開1967年 歐洲共同體成立1991年 蘇聯解體2012年 中國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2024—2025 學年九年級學業水平質量監測(三)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 15 小題,每小題 2分,共 3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A C A D B C A C A11 12 13 14 15B A C A C二、非選擇題:本題共 4 道大題,其中 16 題 8分,17 題 12 分,18 題 8 分,19 題 17 分,共45 分。16.(8分)【答案】(1)圖二:筒車是隋唐時期發明的灌溉工具,其以水流為動力,把水從低處汲到高處,保證農田灌溉;是一種不需要人力驅動的提水器械,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推動了農業生產發展;它體現了古人對水利的巧妙利用,凝聚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2分)圖四: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廣泛用于軍事上是宋元時期,火藥的使用改變了戰爭方式,揭開了世界軍事史上熱兵器時代的序幕;火藥的發明彰顯了古人對炭、硫、硝物質性能的深入認識和巧妙利用,體現了非凡的智慧與創造力;火藥被傳入歐洲為歐洲資產階級戰勝封建主義提供了有力的武器,推進了世界歷史進程。(2分)(2)①:20世紀 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圍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20世紀 90年代中國的雜交水稻被推廣到國外,為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2分)②:20世紀 50年代鄧稼先從美國留學回國后,接受研制原子彈的任務,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夜以繼日地工作,終于成功;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原子彈的成功爆炸,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2分)17.(12分)【答案】(1)措施: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修筑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軍事防御工程長城;攻占百越,統一百越,設置桂林、南海、象等郡;向南越等地移民等;(答出任意一點得 1分,共 2分)影響: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促進了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等。(答出任意一點得 1分,共 2分)(2)相同點:戰爭的勝利都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都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人民踴躍參軍參戰,壯大了反侵略隊伍的力量,提升了國防力量;都打破了美、日不可戰勝的神話,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了民族尊嚴;都使隊伍得到了錘煉,積累了用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豐富經驗等。(答出任意 2點得 2分)(3)特點:國防建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科技含量不斷提高;自主化水平越來越高;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構建了聯合作戰體系;兵種不斷完善,武器裝備由仿制到自主研發;展現大國責任與國際擔當等。(答出任意任意 2點,共 2分)原因:黨和國家重視與支持;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與科學家的奉獻精神;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科技強軍”戰略的提出推動了國防現代化的建設;人民的支持等。(答出任意任意 2點,共 2分)(4)關系:國防事業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關系到國家安全和穩定,直接影響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國家發展需要國防力量的強大等。(答出任意任意 2點,共 2分)18.(8分)【答案】(1)③:羅斯福實行新政。面對經濟危機引起了政治危機,1933年,羅斯福實行新政,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2分)④:建立國際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 1月 1日,美、英、蘇、中等 26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這一聯盟的建立大大加強了國際反法西斯力量,各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相互支援,協同作戰,逐漸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2分)(2)示例一:選擇圖一秦始皇、圖二漢武帝。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全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政治上開創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對歷代王朝影響深遠。(2分)漢武帝從思想、政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面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開創了大一統的盛世局面,使西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2分)示例二:選擇圖一華盛頓:華盛頓領導了美國獨立戰爭,贏得了美國的獨立,制訂了《1787年美國憲法》,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是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成為“美國國父”。(2分)圖二人物林肯:1862年林肯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成為南北戰爭的轉折點林肯的主要功績是通過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2分)19.(17分)【答案】(1)甲午中日戰爭后,面對嚴重的民族危機,康有為等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制度,通過改良來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然而,改良道路在中國未能成功;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則主張向美國學習,通過暴力革命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但是革命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竊取,證明資產階級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國民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學習俄國攻打中心城市,1927年先后發動了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等,最終都失敗了;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從中國革命實際出發,率領工農革命軍向農村進軍,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根據地的序幕,走出了符合國情的井岡山革命道路。(任意回答兩點即可,得 4分)(2)第二次: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的工商業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為地處大西洋沿岸的英國發展資本主義提供了便利的條件;英國進行罪惡的“三角貿易”,積累了大量資本,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變革奠定了物質基礎;英國通過早期殖民擴張,在世界各地奪取了大片殖民地,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為技術變革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逐步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技術的革新提供了制度保障;牛頓的科學成就使人類對自然界的理解更為深刻,推動了英國科學技術的進步;等等。(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得 4分)第五次:美國通過南北戰爭,廢除了黑人奴隸制,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革新創造了條件;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涌現出新技術和新發明,在電力領域走在世界前列,促進了美國經濟實力的提升和科技的領先;兩次世界大戰的戰場都遠離美國本土,同時美國通過出售軍火,大發戰爭橫財,客觀上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革新;二戰后,美國積極拓展世界市場,應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產技術,刺激了經濟的繁榮與科技的發展;等等。(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得 4分)(3)【示例】觀點:大國的責任與擔當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1分)論述:中國在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在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下,堅持抗戰,牽制了日軍的主力,緩解了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的壓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面對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美、英、蘇、中等 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這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保障;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世界格局和發展大勢,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思想理念,主張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這有利于促進當今國際問題的解決與國際新秩序的建立。(3分)總之,大國要承擔自身的責任,為維護世界和平作貢獻。(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史答案.pdf 山西省朔州市部分學校2025年5月中考模擬歷史試卷(PDF版,含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