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九章 簡單機械第二節(jié) 滑輪情 境 導 入第二節(jié)滑輪旗桿頂部上的滑輪除了杠桿之外,滑輪也是一種常見的簡單機械,它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大家在生活中見過滑輪嗎?使用滑輪有什么特點呢?健身器材上的滑輪起重機上的滑輪新 課 探 究第二節(jié)滑輪一、定滑輪與動滑輪定滑輪:使用時,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定滑輪。使用定滑輪時,有什么特點?使用定滑輪是否省力(或更費力)?使用定滑輪是否省距離(或需要移動更大的距離)?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探究定滑輪的特點實驗器材:鐵架臺、定滑輪、細線、鉤碼、刻度尺、彈簧測力計設計實驗如圖所示,把定滑輪固定在鐵架臺上,鉤碼掛在細線的一端;彈簧測力計掛在細線的另一端,用力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向下勻速運動。記錄拉力的大小、鉤碼上升的距離、拉力移動的距離及拉力的方向。G拉力F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G①用彈簧測力計直接測出鉤碼的重力G。②使用定滑輪緩緩提升鉤碼,記錄整個過程中拉力的大小F、鉤碼上升的距離h物、拉力移動的距離s繩及拉力的方向。進行實驗h物Fs繩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③改變拉力的方向:F1F2F3④改變鉤碼的重力,重復上述實驗。分別沿豎直方向拉升、斜著拉升、水平拉升鉤碼,觀察拉力F1、 F2、 F3、的大小。把實驗數(shù)據(jù)記入表格中。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鉤碼重G/N 鉤碼移動方向 鉤碼移動距離h/m 拉力F/N 拉力方向 拉力移動距離s/m1.5 豎直向上 0.3 1.5 豎直向下 0.31.5 豎直向上 0.3 1.5 斜向下 0.31.0 豎直向上 0.4 1.0 豎直向下 0.4分析論證①拉力與重力的大小關系:F=G,即使用定滑輪不省力。②拉力的方向:可以改變。③拉力(繩末端)移動距離s繩與鉤碼上升高度h物的關系:s繩=h物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使用定滑輪不省力; 不省距離,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實驗結論可以改變力的方向是指:拉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或不同)。物體運動方向拉力方向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動滑輪:工作時,軸隨著物體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動滑輪使用動滑輪時,有什么特點?使用動滑輪是否省力(或費力)? 使用動滑輪是否省距離(或需要移動更大的距離)?起重機的動滑輪用動滑輪拉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探究使用動滑輪的特點實驗器材:鐵架臺、動滑輪、細線、鉤碼、刻度尺、彈簧測力計設計實驗如圖所示,把繩子一端固定在鐵架臺上,另一端通過動滑輪掛在測力計的掛鉤上;鉤碼掛在動滑輪的軸上,用力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勻速運動。記錄整個過程中用力大小、鉤碼升高的距離及拉力移動的距離。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①用彈簧測力計直接測出鉤碼的重力G。②使用彈簧測力計緩緩豎直向上拉動滑輪提升鉤碼,記錄整個過程中用力大小F、鉤碼升高的距離h及拉力移動的距離s。③將測量結果填入表格。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重復上述實驗過程。進行實驗FhsG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①拉力與重力的關系:F<G,即使用動滑輪省力。若不計動滑輪的重力及摩擦力時,則拉力:F=G/2。②拉力的方向:不能改變。③拉力(繩末端)移動距離s與鉤碼上升高度h的關系:s繩=2h物。物重G/N 物體移動方向 物體移動距離h/m 拉力F/N 拉力方向 拉力移動距離s/m2 豎直向上 0.3 1.1 豎直向上 0.62 豎直向上 0.3 1.2 豎直向上 0.61.0 豎直向上 0.2 0.6 豎直向上 0.4分析論證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實驗結論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 但不改變力的方向,且費距離。拉力(繩末端)移動的距離s是物體上升高度h的2倍: s拉=2h物。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二、滑輪組滑輪組: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滑輪組。滑輪組有什么特點?我們知道: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動滑輪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能否得到這樣一種機械,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呢?想一想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由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滑輪組有幾種組合?這樣的組合各有什么特點?甲乙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這兩種繞線方法有什么不同?1.繩子的起點 2.拉力的方向 3.拉力的大小 4.移動的距離 想一想甲乙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想一想①繩端的固定點不同:甲固定在動滑輪的軸上,乙固定在定滑輪的軸上。②拉力的方向不同:甲通過動滑輪向上,乙通過定滑輪向下。甲乙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使用該滑輪組省力費距離。圖中的重物由三段繩子通過動滑輪吊著,若物體升高的距離為h時,則每段繩子都要縮短h,三段繩子縮短的距離都要被拉力拉走,所以拉力移動的距離為s=3h分析動滑輪受力可知,四個力平衡:F1+F2+F=G物因為同一根繩子上的力相等:F1=F2=F所以3F=G物FF1F2G①③②結 論拉力移動的距離:s=3h分析滑輪組的省、費力與省、費距離的情況(忽略繩重、摩擦和動滑輪重力)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使用該滑輪組省力費距離。圖中的重物由二段繩子通過動滑輪吊著,若物體升高的距離為h時,則每段繩子都要縮短h,所以拉力移動的距離為2h。 ②FG①結 論拉力移動的距離為s=2h分析滑輪組的省、費力與省、費距離的情況(忽略繩重、摩擦和動滑輪重力)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利用兩個定滑輪和兩個動滑輪,可以怎樣繞繩子呢?試一試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FF討論:這兩種繞線方法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FF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結論:n為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shù)。討 論當堂達標第二節(jié)滑輪1.小剛站在地面上想要緩慢提升重物,在圖中畫出一種可行的細繩繞系方案。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當堂達標情境導入課堂小結2.在圖中用線代表繩子,將三個滑輪連成省力的滑輪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繩使重物升起,且繞線符合圖中要求。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當堂達標情境導入課堂小結3. 用如圖所示的滑輪將重3 N的物體A勻速提升10 cm,如果動滑輪的重為1N,忽略摩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 拉力F=1.5 NB. 拉力F=2 NC. 繩子向上移動的距離為10 cmD. 繩子向上移動的距離為5 cmB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當堂達標情境導入課堂小結4.分別用圖中所示的裝置甲和乙把同一重物吊到同一高度時( ?。?br/>A.用裝置甲吊起重物比用裝置乙省力B.用裝置乙吊起重物比用裝置甲省力C.用裝置甲或裝置乙吊起重物所用拉力相同D.用裝置乙吊起重物,動力移動的距離比用裝置甲小B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當堂達標情境導入課堂小結5. 如圖所示,用大小為500 N的拉力F 通過滑輪組將重為800 N的物體勻速提升10 cm,不計繩重與摩擦,拉力F 移動的距離為 cm,動滑輪重力是 N。20200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當堂達標情境導入課堂小結6.如圖所示,用20 N的拉力向上拉動繩子,使重為50N的物體5s內勻速升高5 m(不計繩重和摩擦)。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15 mB. 動滑輪重為10 NC. 物體上升的速度為1 m/sD. 繩子自由端拉動的速度為6 m/sD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當堂達標情境導入課堂小結7. 如圖所示,在繩子自由端拉力F 作用下重為20N的物體沿水平面以0.01 m/s的速度勻速行駛20s,受到的摩擦力為30N。拉力F= N,繩子自由端拉動的速度 m/s。(忽略繩子和滑輪的重力及輪與軸、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100.03課 堂 小 結第二節(jié)滑輪滑輪定滑輪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省力費距離,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實質是省力杠桿不省力,不費距離,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實質是等臂杠桿滑輪組動滑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