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第六章 力與運動第二節(jié) 彈力情 境 導 入第二節(jié)彈力做一做輕壓一把直尺,使它發(fā)生形變,然后撤去壓力,你觀察到什么現象?這種現象與彈力有關,今天我們就來探究其中的奧秘。新 課 探 究第一節(jié)彈力一、認識彈力做一做用力分別壓縮、拉伸彈簧,拉橡皮筋,松手后,物體能否恢復原狀?在受力時會發(fā)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作彈性。這種形變稱為彈性形變。都能恢復原狀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做一做像這些物體形變后不能自動地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作塑性。這種形變稱塑性形變。用力擠壓橡皮泥;面團加工食品;陶土加工過程中。當人們松手后,物體能否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彈力我們拉長彈簧、壓彎彈簧、拉橡皮筋時,可以感受到它們對手有力的作用。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想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作彈力。條件彈力的施力物體:指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想一想在水平地面上,有兩個籃球剛好接觸,它們之間有沒有彈力呢?它們與地面間有沒有彈力呢?這兩個籃球之間沒有彈力。盡管剛好接觸,但是兩個籃球間沒有發(fā)生形變,所以沒有彈力。兩個籃球與地面之間有彈力。因為籃球與地面都要發(fā)生形變(很小,我們看不到),所以有彈力。它們與地面間有沒有彈力呢?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想一想F支F壓分析杯子放在水平木板上時,杯子和木板間的彈力方向。杯子對木板的壓力使木板向下發(fā)生形變,木板對杯子的支持力 F支 的方向向上。木板對杯子的彈力使杯子向上發(fā)生形變,杯子對木板的壓力 F壓 的方向向下。彈力的方向與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辨析:下圖中哪些物體間的作用力屬于彈力?可見:壓力、推力、拉力、支持力等都屬于彈力,彈力廣泛地存在于生活中。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做一做彈性限度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彈簧不能完全復原。所以,使用彈簧時不能超過它的彈性限度,否則會使彈簧損壞。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二、彈簧測力計你有沒有發(fā)現?在生活中,用力拉同一根彈簧時,用的力越大,彈簧伸的越長。下面一起探究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受到的拉力的關系。想一想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探究實驗彈簧伸長量與所受拉力大小的關系輕質彈簧、幾個質量相同的鉤碼(每個鉤碼施加的拉力為 0.5 N)、刻度尺、鐵架臺。將彈簧的一端掛在鐵架臺上,讓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測出彈簧自然伸長狀態(tài)時的長度 L0,即原長。將鉤碼掛在彈簧的下端,在靜止時測量彈簧的總長度 L,填寫在表格里。改變所掛鉤碼的數量,重復前面的過程。L0L實驗器材實驗步驟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彈簧原長L0(cm) 拉力F(N) 彈簧長度L(cm) 彈簧的伸長量△L= L- L0(cm)12.56 0.5 12.96 0.41.0 13.36 0.81.5 13.76 1.22.0 14.16 1.62.5 14.56 2.03.0 14.96 2.4(每個鉤碼對彈簧的拉力均為 0.5 N)實驗數據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根據實驗數據,以拉力為橫坐標,彈簧的伸長量為縱坐標,畫出彈簧伸長量ΔL 與彈簧受到的拉力 F 的關系圖像。實驗結論數據處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的大小成正比。超過彈性限度后,彈簧不能恢復原狀。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主要由彈簧、刻度盤、指針、掛鉤等組成。掛鉤拉桿單位刻度盤彈簧指針彈簧測力計構造原理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圓桶式測力計平板式測力計物理實驗室常用的彈簧測力計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彈簧秤握力計生活中常見的彈簧測力計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現在力的大小為:0 ~ 5 N0.2 N2.8 N彈簧測力計的量程與分度值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最小分度值: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做一做 練習使用彈簧測力計1. 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并認清它的每個小格表示多少牛。2. 檢查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如果不在,應該把指針調節(jié)到零刻度線上。3. 用力拉彈簧測力計的掛鉤,分別使指針指到 1 N、3 N、5 N 的位置,感受 1 N、 3 N、 5 N 的力。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做一做 練習使用彈簧測力計4. 測量身邊小物體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①把文具袋懸掛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測量出文具袋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 F1=______。②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拖動桌面上的文具袋,測量文具袋對彈簧測力的拉力 F2=_______。2.8 N1.4 N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5. 總結使用彈簧測力計時應該注意的幾點操作要求①使用前,沿彈簧中心軸線方向輕輕來回拉動掛鉤幾次,放手后觀察指針是否能回到原來指示的位置,以檢查指針、彈簧和外殼之間是否有過大的摩擦。再觀察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的位置,如果不是,則需調零。②測量前,明確量程和分度值。被測力不能大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以免損壞彈簧測力計,最好對被測量預先估測。③測量時,拉力的方向應沿彈簧中心軸線方向,以免掛鉤桿與外殼之間產生過大的摩擦。④讀數時,視線應與彈簧測力計刻度盤垂直。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倒掛使用測量的力沒有通過彈簧中心軸線想一想:彈簧測力計倒掛使用時,測量值偏大還是偏小?6. 彈簧測力計使用的錯誤方法彈簧測力計倒掛使用時,測量值偏大,因為彈簧測力計的外殼也對彈簧有拉力。當堂達標第二節(jié)彈力1. 下列關于形變和彈力說法正確的是( )A.橡皮筋具有塑性B.橡皮泥具有彈性C.只有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才產生彈力D.物體的彈性形變可無限大C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當堂達標情境導入課堂小結2. 下列不屬于彈力的是( )A.手握瓶子的壓力B.繩子對物體的拉力C.磁體對大頭針的吸引力D.地面對桌子的支持力C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當堂達標情境導入課堂小結3.下列關于彈力的說法錯誤的是( )A.只有彈簧、橡皮筋等物體才可能產生彈力B.在彈性限度內,彈力的大小只與形變的程度有關C.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不一定產生彈力D.落地彈起的籃球,在離開地面之后才能恢復原狀A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當堂達標情境導入課堂小結4.觀察如圖所示的儀器,寫出觀察結果:(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能否用它來測量 6 N 的力?_____________。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 0~5 N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是 0.2 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 2.8 N不能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當堂達標情境導入課堂小結5.對 A、B 兩根彈簧進行研究,記錄它們受到拉力 F 的大小和它們的伸長量,得到圖甲拉力 F 和彈簧伸長量的圖像。用 A、B 彈簧做成外形相同的測力計,如圖乙所示。與 B 彈簧相比,用 A 彈簧做的測力計( )CA.量程相同,精確度相同B.量程較大,精確度會較低C.量程較小,精確度會較高D.量程較大,精確度會較高課 堂 小 結第二節(jié)彈力彈性:物體受力發(fā)生形變,不受力能自動恢復原狀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大小成正比作用:測量力的大小的器材彈力: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塑性:物體形變后,不能自動地恢復到原來的形狀使用方法方向:與物體發(fā)生形變的方向相反,與接觸面垂直大小:與彈性、形變的程度有關彈力④讀:讀數時,視線應與彈簧測力計刻度盤垂直①看:看清量程和分度值②調:把指針調到零刻度線上③測:測量時,拉力的方向沿彈簧中心軸線方向彈力彈簧測力計彈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