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新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末綜合評價(時間:80分鐘 滿分:100分)班級:________ 學號: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績:________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隋朝制定“輸籍法”,命州縣官“大索貌閱”,將人口體貌與戶籍登記相比較,重新核定戶籍。通過全國性大規模地檢括戶口,查出大量的隱漏人口。這一舉措 ( )A.體現了賦役繁重刑罰嚴苛 B.加強了朝廷對地方的控制C.反映了商品經濟高度發展 D.表明法律制度已健全完善2.隋唐時期,全國范圍內的公私商船、南北雜貨都經過兩淮(泛指今江蘇、安徽兩省淮河南北的地區)商運樞紐運銷四方。廣州的犀角、象牙,兩湖(湖南、湖北)的稻米、木材,四川的蜀錦等都沿江而下,集散于江淮地區。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得益于 ( )A.安定的社會環境 B.絲綢之路的開辟C.手工業生產發達 D.大運河溝通南北3.唐太宗手下既有出身敵營的將領尉遲敬德,也有政敵的下屬魏征;既有落魄文人馬周,也有皇親國戚長孫無忌。這表明“貞觀之治”局面的出現得益于唐太宗 ( )A.虛心納諫 B.重視農業C.以民為本 D.唯才是舉4.某位同學推測下面這枚吉語花錢(錢幣上鑄有吉祥詞語,不流通)的出現不早于隋唐時期。以下可作為推測依據的是,隋唐時期 ( )A. 是繁榮開放的時代B.統一鑄造了五銖錢C.創立并完善科舉制D.沿用了圓形方孔錢5.小歷同學打算寫一篇有關“唐代經濟發展”的小論文(圖文版)。下列可用作當時經濟發展直接證據的插圖的是 ( )A.《唐蕃會盟碑》 B.《清明上河圖》C.《盛世滋生圖》 D.《三彩釉陶載樂駱駝》6.“限于當時的國力,節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貼,必須由自己在防區內自給自足地籌措招兵買馬、屯糧制械的費用。”這種做法的負面效應是明顯的,節度使對中央政府的離心力日漸增大。這一情形直接導致了 ( )A.黃巢起義 B.政治腐敗C.安史之亂 D.宦官專權7.據統計,唐代的少數民族宰相有二十四人,分別來自十五個民族。少數民族出身的將軍、節度使多不勝數,甚至《新唐書》還專辟《諸夷蕃將傳》,集中介紹少數民族出身的著名將領。由此可見,唐朝( )A.民族政策開明 B.社會風氣開放C.文學藝術多彩 D.中外交流頻繁8.某同學在收集關于大唐文化發展的資料時,發現了日本正倉院珍藏的《鳥毛立女屏風》,其中仕女的服飾、構圖與唐代的《簪花仕女圖》如出一轍(如下圖所示)。這體現了 ( )A.中日經濟的互補性 B.唐朝文化的影響力C.民族交融的重要性 D.日本文化的優越性9.680年,唐高宗頒布詔令,將詩歌創作引入科舉考試。從此,詩歌成為衡量才華的重要標準,更多的流行體裁,尤其是七言律詩,開始受人矚目。由此可見 ( )A.制度創新推動文化繁榮 B.經濟繁榮促進風氣開放C.文教發展促成崇文抑武 D.戲曲創作豐富民眾生活10.下圖所示內容是五代十國時期和北宋時期社會上出現的不同流行語。導致這一時期流行語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B.經濟重心已完成南移C.王安石變法的實施 D.崇文抑武方針的實行11.下面是關于中國古代某一歷史事件專題講座的提綱。據此判斷,該歷史事件可能是 ( )第一期 積貧積弱——農民起義頻發 第二期 募役均稅——促進經濟發展 第三期 編戶為保——統治秩序穩定 第四期 變法收效——財政收入增加A.范仲淹推行新政 B.杯酒釋兵權C.唐玄宗與“開元盛世” D.王安石變法12.與巨額的軍費開支相比,北宋與遼邊界的榷場貿易不僅讓北宋賺回了比歲幣更多的錢,而且還通過茶馬互市在經濟上開始制衡遼。據此可知,北宋借助榷場 ( )A.抓住了鞏固政權的契機 B.擴大了民族間商貿往來C.改變了積貧積弱的局面 D.提升了國家的軍事實力13.下面材料是對宋朝兩位英雄人物的描述,這兩位英雄人物身上體現的共同品質是 ( ) 岳飛一生廉潔正直,盡忠報國。有人問他:“天下何時太平?”岳飛答道:“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文天祥抗元兵敗被俘后,寧死不屈,寫下《正氣歌》。元世祖親自勸降,他嚴詞拒絕。刑場上,他面南而拜,從容就義。A.樂觀主義精神 B.艱苦奮斗精神 C.愛國主義精神 D.勇于創新精神14.元朝統一后,許多南方士人前往北方旅行考察。他們走訪孔子故里曲阜,漢唐故都長安、洛陽,北宋故都東京等地。這說明了 ( )A.南方缺少歷史文化資源 B.元朝統一加強南北聯系C.國內民族矛盾基本消除 D.南方士人社會地位提高15.元朝規定,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務必須呈報中書省,軍政要務則須呈報樞密院。沒有來自中央的詔旨,行省官員不能更改賦稅征收制度,不得調動軍隊。這表明行省制度 ( )A.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B.使地方官員喪失權力C.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D.不利于管轄遼闊疆域16.元朝使吐蕃地區直轄于宣政院,并巧妙地利用藏傳佛教來加強治理,執行了較全面的清查戶口、收取賦稅、駐守軍隊、建立官府、設置驛傳等工作。可見,元朝時 ( )A.西域正式歸屬于中國 B.國家疆域達到頂峰C.邊疆治理得到了加強 D.行政建制趨于完備17.據統計,宋代的工商業稅,如過稅(商品流通稅)、住稅(商品交易稅)、力勝錢(水路流通稅)等的稅收都有大幅度增加,已成為對宋代財政影響巨大的稅項之一。據此可知,宋代 ( )A.商品經濟活躍 B.財政負擔過重C.商人地位提升 D.娛樂活動豐富18.下面的詩句共同反映了宋元時期 ( )蒼官影里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 ——[宋]李邴《詠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貿易》 翡翠明珠載畫船,黃金腰帶耳環穿。自言家住波斯國,只種珊瑚不種田。 ——[元]馬祖常《絕句七首》其六A.驛站遍布全國 B.航海技術發達C.陸路交通發達 D.對外貿易興盛19.下面是我國古代印刷術發明情況表(部分)。據此可知,我國古代科技 ( )時期 概況隋唐 雕版印刷術出現北宋 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元 王禎用木活字印刷《旌德縣志》A. 在傳承中不斷發展 B.推動世界文明發展C.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D.注重文化教育發展20.朱元璋認為明朝的刑法難以達到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制定《大誥》。《大誥》擬罪唯朱元璋一人,官員擬罪須以《大誥》為依據,降一級。此措施體現了明朝 ( )A.追求法律平等 B.加強思想禁錮C.維護官員利益 D.強化君主專制21.《海外華人》中記載了鄭和對明仁宗的進諫:“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海上……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據此判斷,鄭和 ( )A.率領船隊擴大了對外貿易 B.洞察東南沿海邊疆的危機C.踐行天朝上國理念下西洋 D.具有海權思想和憂患意識22.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關于曼陀羅花的記載:“相傳此花笑采釀酒飲,令人笑;舞采釀酒飲,令人舞。予嘗試之,飲須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驗也。”這體現了李時珍 ( )A.重視傳統經驗的總結 B.選材著眼于現實生活C.實踐求證的科學精神 D.探索中不斷追求創新23.據下表可知,明朝中后期 ( )皇帝 在位時間 在位時表現明武宗 1505—1521年 不理政事,縱情享樂,到處游玩明世宗 1521—1567年 好神仙,疏于朝政明神宗 1572—1620年 奢侈浪費,長期不理朝政A. 財政危機加深 B.大臣結黨營私 C.政治日益腐敗 D.農民起義不斷24.1684年,清政府在臺灣設府駐兵之后,命人編修《臺灣府志》以“彰一統之盛”,并遷移大量閩南人到臺灣,還允許當地人通過科舉入仕為官。這些措施 ( )A.挫敗了外來勢力的入侵 B.消除了民族發展差異C.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一 D.打擊了西方殖民勢力25.為防止蒙藏貴族操控轉世靈童,乾隆時規定,轉世靈童必須通過駐藏辦事大臣主持的金瓶掣簽制度來確定。這一規定旨在 ( )A.明確駐藏辦事大臣的地位 B.加強中央對西藏的管轄C.尊重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 D.強化西藏政教合一體制26.順治年間,和尚函可隨身攜帶了一本記錄抗清志士事跡的書稿《變記》,被嚴刑折磨后流放;乾隆時,卓長齡著《憶鳴詩集》,其中“憶鳴”二字被認為是“追憶前明”,卓氏家族因此遭滅門之災。材料說明清朝 ( )A.文化專制嚴酷 B.實行八股取士C.建立廠衛制度 D.推行閉關鎖國27.康熙年間,清政府要求出海貿易者必須呈明地方官,登記姓名,發給執照,對船只的數量、水手人數、出口商品以及目的地等均有一定的限制。這表明,清政府 ( )A.放棄閉關自守政策 B.鼓勵民間對外交往C.重視民眾戶籍管理 D.嚴格限制對外貿易28.乾隆時,河南遭災荒,山西等地“富戶”聞風而來,乘機將農民土地低價購買,致使“富者日益其富”;湖廣地區也出現“田之歸于富戶者,大約十之五、六。舊時有田之人,今俱為佃耕之戶”。這折射出 ( )A.租佃關系逐漸興起 B.統治基礎已被嚴重動搖C.社會發展潛藏危機 D.人口增長導致耕地不足29.明中葉以后,江南地區的盛澤鎮鼎盛時期擁有萬戶人家,其中機工、曳花(提花織機上的提花工人)有數千人,煉坊、染坊等作坊的雇傭工人又有近千人。這說明,江南地區 ( )A.傳統經濟結構解體 B.官營手工業規模龐大C.新的經營方式出現 D.生產經營區域化出現30.《楊門女將》《海瑞罷官》《秦香蓮》等眾多受民眾歡迎的京劇劇目,都通過講述是非善惡、忠良奸佞的故事,生動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真善美。這些京劇劇目 ( )A.真實再現歷史場景 B.體現民眾的價值取向C.客觀評價歷史人物 D.著重刻畫人物的性格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小題14分,第32小題14分,第33小題12分,共40分。31.體育是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下面是唐代馬球競技概況。群體 競技活動帝王 唐太宗喜歡觀看西蕃人(胡人)打馬球。吐蕃迎娶金城公主時,當時還是臨淄王的李隆基與吐蕃進行馬球友誼賽,唐朝取勝。進士 新科進士劉覃跨馬打球,從武將手中搶回球場。婦女 “聚女騎驢擊球,制(制作)釧驢鞍,及諸服用。”材料二 下面是出土的三件宋代瓷器。宋磁州窯白釉黑彩童子蹴鞠紋枕 宋磁州窯白地黑花馬戲圖枕 宋代綠釉相撲俑材料三 清帝每年(在木蘭圍場)舉行的秋獵,實際上是一次軍事演習,其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娛樂消遣,而主要是使人練習騎射,達到練武的目的,提高軍隊士氣和戰斗力,以鞏固清王朝的統治。每次圍獵結束,全體在野外擺上所獵野味,點起堆堆篝火舉行野宴,并觀看馬技等體育表演。到木蘭行圍結束,全體回到避暑山莊,要舉行更隆重更盛大的塞宴。……清帝和隨從官員以及各族首領、蒙古王公等齊集一堂舉行慶功宴,招待遠道而來的貴賓,皇帝對有功人員還要論功行賞。——摘編自徐素卿《訪避暑山莊話體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代馬球競技反映出的時代風貌。(6分)(2)請從材料二中提取兩項歷史信息。(4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朝皇帝舉行秋獵的意義。(4分)32.城市是國家發展的縮影,更是時代變遷的印記。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唐都長安是我國封建時代城市建筑的集大成者,整體分為宮城、皇城、市(商品交易區)、坊(居民居住區),彼此區劃涇渭分明,開創了唐以后各朝代都城的建設先例;唐長安城形如棋盤,街道寬闊平整,交通布局合理,城市綠化、美化嚴格講究;城內東、西兩市是當時長安城商業經濟活動的中心;身著各種服裝的邊疆各族人民匯聚于此,每年都有大批外國客人來到長安。長安城面積約是同時期拜占庭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面積的7倍,是同期無與倫比的國際第一大都市。——摘編自張東明《世界都城建設的里程碑——記唐都長安》材料二 我國古代集鎮的演變表(局部)時期 材料 出處唐代 下莊鎮,在州城東,為秦漢治之地,故于此設鎮。阿育王寺咸通十年經幢石刻尚存,其列銜有下莊鎮使押衙程稔、鎮副使衙前總管何郊,皆軍鎮之官也。 《鄞縣通志》北宋 鄞縣舊有大嵩、橫溪兩稅場,奉化縣舊有公塘、白杜兩稅場,歲共計額錢五千六百余貫。 《寶慶四明志》清代 澛港鎮在縣西南十五里,境內鎮市惟此最大。多礱坊,為米糧聚販之所,商旅駢集。 《蕪湖縣志》余姚有小江布,今出彭橋。 《余姚縣志》材料三 2016年,中國古都學會評選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大同、成都為中國“十大古都”。(1)根據材料一,概括唐都長安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些特點形成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宋代以來集鎮發生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城鎮變化的影響。(4分)(3)從材料三中任選一座古都,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入選“十大古都”的理由。(4分)33.經濟重心南移是中國古代經濟格局的巨大變遷。某班圍繞“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分組開展專題研究,并依據各自研究角度搜集了如下素材。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組別 素材 研究角度第一組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 狀元籍貫分布統計表(部分) 教育發展第二組 人口分布第三組 北宋經濟重心的轉移在民族地區……具體表現在社會治理的漢化、經濟往來的禮邦化等方面。……生活化反映在民族飲食、民族服飾等方面,比如北方宮廷菜肴普遍被民眾接受。對于少數民族上層寫照最顯著的表現是少數民族社會管理日漸規范化、體系化,封建化程度不斷加深。……周邊少數民族效仿北宋互市在邊疆地區設立茶馬道,通過與北宋政府的談判,少數民族在經濟往來中日益禮邦化,推動了中國邊疆貿易的發展。 ——摘編自高欣、劉良《北宋經濟重心轉移對少數民族的影響》 民族交往(1)在第一、二組中任選一組,幫該小組撰寫一份簡要的研究報告。(8分。要求:標明研究角度,結合素材信息和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研究思路,結論明確)研究報告示例研究角度:民族交往研究思路:從組內搜集的素材看,經濟重心的南移使少數民族在社會生活和政治方面有所漢化,同時推動了邊疆貿易的發展。結合相關知識并深入分析可發現,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少數民族地區的封建化程度不斷加強,與中原地區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研究結論: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推動了中原地區與少數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2)除上述各小組的研究角度外,再為他們提供兩個研究角度。(4分)參考答案1.B 2.D 3.D 4.C 5.D 6.C 7.A 8.B 9.A 10.D 11.D 12.A 13.C 14.B 15.A 16.C 17.A18.D 19.A 20.D 21.D 22.C 23.C 24.C 25.B 26.A 27.D 28.C 29.C 30.B 31.(1)唐朝民族交融加深;尚武的社會風氣;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社會的開放與包容。(任答三點即可,6分)(2)宋代體育運動的類型多樣;體育元素是宋朝瓷器紋飾的重要素材;宋代制瓷技術水平高超。(任答兩點即可,4分)(3)提高軍隊的士氣和戰斗力,以鞏固清王朝的統治;籠絡人心;鞏固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任答兩點即可,4分)32.(1)特點:布局嚴整,規劃整齊;交通布局合理;注重城市的美化;商業繁榮,市、坊分開,區劃分明;城市面積大;是國際大都市。(任答兩點即可,4分)原因:唐朝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繁榮;開放的對外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任答一點即可,2分)(2)變化:經濟功能日益增強,軍事功能逐漸弱化;集鎮逐漸出現了專業分工。(任答一點即可,2分)影響: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加強城鄉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任答一點即可,2分)(3)【示例】選擇古都:西安。理由:西安歷史悠久,歷史上多個王朝定都于此。西漢時,長安成為絲綢之路的起點,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唐朝時長安是國際大都市。(任選一座城市,言之有理即可,4分)33.(1)【示例】研究角度:教育發展研究思路:從組內搜集的素材看,從唐朝開始,南方籍貫狀元的人數占比總體呈上升趨勢,到明、清時期,南方籍貫狀元的人數遠遠超過北方籍貫的狀元人數。結合相關知識并深入分析可發現,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南方經濟不斷發展,為教育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從而提高了南方士人的文化素養,使其在科舉考試中占據優勢。研究結論: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推動南方地區教育的發展。(任選一個研究角度作答即可,研究思路6分,研究結論2分,共8分)(2)農業發展;科技文化;交通發展。(任答兩個研究角度即可,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