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九年級學業水平評估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個小題,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安新莊遺址位于今唐山市遷安縣安新莊村南,該遺址出土了大量器物,石器主要有斧、鏟、錛、鑿、刀、球、杵、石鏃、石網梭、石網墜、石紡輪等,骨器主要有骨針、骨錐和骨鏃等,另外還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造型古樸的黑陶和彩陶器皿。據此可以做出的推測是A.原始農業興起 B.階級分化嚴重C.原始社會瓦解 D.早期國家產生2.西漢思想家、政論家賈誼著有《過秦論》,專門論述秦王朝的過失。事實上當時討論亡秦過失,并以之作為新王朝統治的歷史借鑒,可以稱之為一種社會思潮。以下體現西漢統治者“順應此思潮”的行為是A.解除王國威脅,強化中央集權 B.尊崇儒術,使其成為正統思想C.實行鹽鐵官營,加強經濟掌控 D.主張清靜無為,采取休養生息政策3.下圖為唐、宋時期經濟分布圖。據圖可知,從唐到宋A.手工業的種類增多 B.糧食作物的地位有所下降C.經濟重心逐漸南移 D.政府重視發展海外貿易4.錢穆在《國史新論》中闡述:“明代皇帝命令必先分別發與六部尚書,又在每一部尚書之下都設有專門的咨議顧問之類,謂之六部給事中,他們有權反駁皇帝命令,只要他們不同意,可以把皇帝上諭原封退回。清代不僅把這封駁權取消了,而且清代皇帝命令也不必一定經過尚書。關于兵事,可以直接發送于前方統帥,不經兵部。關于財務,可以直接發送于某一地方之行政首長,不經戶部。”這表明,明清時期A.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B.國家決策逐漸公開C.中央機構權力分化 D.君主專制不斷強化5.1899年8月23日,[美]約翰·S.皮尤創作了如下漫畫,標題是《PUTTINGHIS FOOT DOWN》(堅決反對)。漫畫中人物的腳下是中國地圖(Map of China),圍繞地圖的歐洲五國(德、意、英、俄、法)正準備用剪刀裁剪中國地圖,遠處的奧匈帝國皇帝正在磨刀霍霍。而中間站立者則是試圖阻止這一行動的美國總統。美國“堅決反對”的原因是A.美國與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 B.美國力圖開拓中國市場C.美國力圖維護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D.美國力圖維護自身的霸主地位6.下表摘自于《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標語口號研究》一書。根據表格內容可以推斷時期 口號戰爭初期(1945.9——1946.6) 反對內戰,爭取和平防御時期(1946.6——1947.6) 積極防御,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反攻時期(1947.6——1948.9) 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決戰時期(1948.9——1949.10) 將革命進行到底A.國民黨始終處于被動地位B.中國共產黨制定了靈活的戰略戰術C.人民群眾是中國共產黨堅強的后盾D.政治宣傳是中國共產黨最終取勝的主要因素7.1954年7月,毛澤東闡述了“中間地帶”思想,認為在美蘇冷戰的大背景下,新興的東南亞國家戰略意義重大。之后劉少奇闡述了中共中央對萬隆會議的新看法,認為“擴大和平區域和抵制美國組織侵略性軍事集團的陰謀,中立國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中國參加萬隆會議“立場必須堅定,策略必須靈活,態度必須友好”。由此可見,中國參加萬隆會議A.基于東南亞國家的重要戰略地位 B.目的是推動萬隆會議的順利進行C.促進了與東南亞國家的友好合作 D.有效抵制了美國對中立國的陰謀8.下圖為1978年和1987年全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各經濟成分所占比重圖。圖示占比變化反映出A.計劃經濟調控作用增強B.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C.人民的就業觀念尚未發生改變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以確立9.《全球通史》一書中寫到:“他們借來了中央集權制,但是允許世襲貴族保有大地產,又限制了天皇的權力;他們借來了漢字,但又發展出自己的文字系統;他們借來了儒家學說,但是修改了其道德標準,以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同時還保留了神道教的存在;他們以長安為榜樣,先后在奈良和京都建立了新的京城,但是無論寺院、閣樓、神龕或庭院,都確實無誤的具有本土特征。”據此判斷,作者闡述的是大化改新的A.背景 B.內容 C.影響 D.特點10.恩格斯在1895年為《法蘭西階級斗爭》寫的導言強調:“歷史表明我們也曾經錯了,我們當時所持的觀點只是一個幻想。歷史……不僅消除了我們當時的迷誤,而且還完全改變了無產階級進行斗爭的條件。歷史清楚的表明,當時歐洲經濟發展狀況還遠沒有成熟到可以消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程度。”由此可見,恩格斯A.畢生致力于無產階級斗爭 B.認為歐洲工人運動是錯誤的C.對無產階級斗爭進行重要反思 D.謀求在經濟發展成熟后建立無產階級專政11.1933年5月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羅斯福認為它“涉及低成本水力發電,洪水控制,和重新造林,并將創造20萬個工作崗位,這是政府進行過的最大的一次實驗”。其中在周邊農村成立電氣化管理局,制定低價電費,有效緩解了農村無電缺電狀況。材料中的“實驗”應是A.計劃經濟 B.重視民生 C.政府干預 D.社會保障12.關于雅爾塔會議,蔣介石1945年2月在日記中寫道:“但有痛憤與自省而已……果已賣華乎 ……果爾,則此次抗倭戰爭之理想恐成夢幻矣!”;4月寫到:“關于旅順問題,寧可被俄占領,而決不能以租借名義承認其權利。……”;6月再寫:“今日國際交涉無所謂公理與情感,只有實力與利害關系,更無是非可言。”由此可見,雅爾塔會議A.埋下了冷戰的種子 B.體現了大國的強權C.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情緒 D.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 這一時期,北方與西北各族紛紛遷入黃河中下游。隨著各少數民族勢力不斷強大,中原各國紛紛拉攏,許以婚姻者比比皆是。秦襄公妹繆嬴出嫁西戎豐王,晉獻公娶戎女狐姬,晉文公娶狄女季隗,晉國大夫趙襄子娶西戎女,趙襄子姐出嫁北狄代君等……這種現象進一步加速了文化碰撞。隨著時間的推移,屢屢被強調的夏夷限域觀念逐漸淡化,大部分少數民族部分或完全地融入華夏民族之中。中山原為‘白狄別種’,但從出土遺跡、遺物來看,它的文化基本上已和中原各國相同。—摘編自劉舉、顧麗華《從民族融合看春秋戰國中原地區收繼婚俗的興衰》(1)依據材料一,概括劃線部分的“這種現象”指什么 (2分)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出現的歷史背景。(2分)材料二 經過魏孝文帝的改革,鮮卑文化逐漸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鮮卑人穿的小袖袍,因其實用與時尚廣受漢族人的喜愛,漢族傳統的飲食中添加了食羊飲酪,傳統的床榻變成胡床,騎馬之風逐漸盛行。……隋唐五代時期的人們在文化面貌上呈現出帶有濃厚鮮卑族特征的豪爽氣勢,大部分中原人都追求親臨沙場、建功立業的偉大志向,也有很多中原人體現出對行走江湖的向往。……中原地區的民族觀念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大漢族主義”觀念不斷受到沖擊,到隋唐時期,隋文帝強調“華夷同重”,唐太宗主張“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摘編自李慧《魏晉至隋唐時鮮卑文化對中原地區的影響研究》(2)依據材料二,概括魏孝文帝改革對后世產生了哪些影響 (4分)(3)綜合上述材料、問題,歸納中華文化發展過程中呈現的趨向。(2分)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1892年,愛國華僑張弼士受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啟發,在煙臺創辦了張裕釀酒公司(后邊簡稱“張裕”),它是近代中國第一家工業化葡萄酒企業。但近現代的“張裕”發展幾經浮沉,直到改革開放后逐漸走上發展正軌,尤其是1992年“張裕”獲得外貿進出口自主權,這是在成立百年之后再次實現與全球市場的對接,其后“張裕”如魚得水。可以說,百年“張裕”代代傳承,是中外融合、中西合璧的結果。以下為張弼士及其后人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大事記(部分)。時間 事件1896年 聘請奧籍釀酒師哇務解決技術問題,進口優質葡萄苗并完成品種改良。(今天我國90%的葡萄品種都是“張裕”引進并選育)1911年 11月,第一任經理張成卿(張弼士侄子)參加辛亥革命山東首義并被推選為煙臺軍政府財政官。(另外,辛亥革命前后,張弼士多次籌集巨資支持孫中山革命)1915年 張裕葡萄酒在美國召開的萬國博覽會上一舉斬獲四枚金獎,享譽世界。1932年 各國爭奪中國市場,“張裕”同國外企業展開激烈競爭,海外市場也受到嚴重影響。1941年 被日本管制、掠奪,并企圖改為生產軍用汽油,“張裕”奄奄一息。1945年 10月國民黨當局接收“張裕”,隨意砍伐導致葡萄園破壞嚴重,梯田的石頭被拆去修工事,工廠的設備也丟失不少。1956年 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給“張裕”特批專款用于提高質量、科研和工藝流程的改進。(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張裕”的建立體現了近代化探索的哪一方案 (2分)并依據材料概括“張裕”發展歷程中的特點。(4分)(2)百年“張裕”的發展歷程,不僅是民族工業的縮影,也是近代以來社會變遷的縮影。請從表格中任選一個史事,結合所學簡要說明這一史事是如何反映“社會變遷”的。(8分)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許多國家的工人階級,紛紛以俄國為榜樣開展斗爭。1918年,芬蘭工人赤衛隊占領首都赫爾辛基,建立了芬蘭人民代表委員會,政權轉入工人階級手中;1919年匈牙利工人階級通過革命斗爭推翻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同年在德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立了巴伐利亞(省)蘇維埃政權。……“走俄國人的路”,也曾經被一些落后國家的革命者和革命政黨看作……有效途徑,中國的五四運動、朝鮮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三一”人民起義也是在這個期間發生的。——摘編自趙曜《十月革命的世界歷史意義》(1)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材料一中所列舉的“斗爭”的性質。(4分)材料二 20世紀30年代,面對法西斯的戰爭威脅,蘇聯在國聯內外大聲疾呼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1941年,蘇聯同英國簽訂了關于在對德戰爭中共同行動的協定,隨后宣布接受美英“大西洋憲章”精神,為蘇美英聯盟關系的建立排除了障礙。蘇德開戰之時,德軍總兵力約850萬人左右,用于侵略蘇聯的約460萬人。到1944年蘇德戰場牽制了153—201個最精銳的德國師,占德軍總數的63—77%,整個大戰中德國武裝力量共損失1360萬人,其中1000萬人損失在蘇德戰場。不僅如此,蘇聯聲援過埃塞俄比亞人民反抗意大利法西斯的斗爭,并從道義、經濟、軍事上支援過西班牙人民反抗德意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對遭到日本侵略的中國也給予道義上的同情和政治軍事上的某種支持。蘇聯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爭取人類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摘編自李舒琴《蘇聯與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2)依據材料二,概括蘇聯為推動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卓越貢獻。(6分)(3)綜合以上材料、問題,歸納不同時期蘇俄(聯)的發展在推動世界歷史進程方面有何共同影響 (2分)2024—2025學年度九年級學業水平評估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A D C D B B A B D C C B二、非選擇題13.(10分)(1)歷史現象:中原民族和少數民族聯姻。(評分說明:2分,意思相近即可)歷史背景: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或回答各諸侯國為了在爭霸戰爭中取得優勢地位等類似表述)。(評分說明:2分,意思相近即可)(2)豐富了中華民族(漢族)的物質與文化生活(推動漢族衣食住行習慣的改變);有利于民族性格的塑造(推動后世文化面貌的變化);推動了開明民族政策的形成(推動中原民族觀念的變化);有利于民族交融等。(評分說明:4分,回答任意兩點、意思相近即可)(3)多元一體;各民族文化不斷交融。(評分說明:2分,任意一點、意思相近即可)14.(14分)(1)方案:實業救國;發展實業(評分說明:2分,任意一點、意思相近即可)特點:開創性;曲折性;歷史延續性(經營時間長);中西結合等。(評分說明:4分,回答任意兩點、意思相近即可)(2)示例1:1896年聘請奧籍釀酒師哇務解決技術問題,進口優質葡萄苗并完成品種改良。(評分說明:2分)說明: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興起,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成為中國近代化探索的主要方向。張弼士創辦張裕釀酒公司,聘請奧籍釀酒師哇務解決技術難題,并引進歐洲優質葡萄苗進行品種改良。這一主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做法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不僅推動了中國葡萄酒產業的現代化,還為現代水果種植業(農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評分說明:6分,意思相近即可)示例2:第一任經理張成卿(張弼士侄子)參加辛亥革命山東首義并被推選為煙臺軍政府財政官(或辛亥革命前后,張弼士多次籌集巨資支持孫中山革命)。(評分說明:2分)說明:20世紀初,隨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風起云涌,最終爆發了辛亥革命。張成卿不僅擔任張裕釀酒公司首任經理,還積極參加山東首義并被推選為煙臺軍政府財政官(或張弼士多次籌集巨資支持孫中山革命)。其做法體現了民族資本家關心國家命運的時代責任意識,不僅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展,也為民族企業參與社會變革樹立了榜樣。(評分說明:6分,意思相近即可)15.(12分)(1)無產階級革命(或社會主義革命);民族解放運動。(評分說明:每點2分,共4分)(2)積極推動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牽制、消滅大量德國軍隊;積極支持其他國家的反法西斯斗爭。(評分說明:每點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3)深刻影響了世界政治格局。(評分說明:2分,意思相近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