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 《游山西村》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教學內容分析《游山西村》是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第四篇課文《古代詩歌五首》中的一首古詩,本單元教材是圍繞“哲理之思”這一專題編排的。本單元教學要求是:體會如何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景狀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發對社會人生的感悟。單元教學建議是:運用比較的方法閱讀,分析作品之間的相同或不同之處,以拓展視野,加深理解。《游山西村》不僅寫了詩人觀景的所見所聞,還寫了從觀察事物中得到的啟示。詩人以一個“游”字作為貫穿全詩的主線,生動地描繪了農村的人情美、自然美、風俗美,抒發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喜愛、向往之情學習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詩歌基礎,步驟可以為:誦讀—理解—體悟。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誦讀來理解詩歌的內容,再進一步領悟詩人所要表達的詩情學習目標確定1、品讀重點詞語,感受鄉親們的淳樸熱情,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以及其深沉的愛國之情 2、理解“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嘗試加以運用學習重點難點通過分析意象,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境。 2、感知詩人在描寫田園風光背后蘊含的憂國情,愛國心。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激趣導入教師活動1 播放vlog視頻,引出《游山西村》學生活動1 觀看并說說出游記錄的內容活動意圖說明:通過學生熟悉的視頻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破與經典的隔膜環節二預習檢測 自主探學 發現問題:教師活動2 請同學上臺利用希沃的投屏展示自己導學案的完成情況,并對第二、三題進行講解,糾正易錯讀音。學生活動2 展示導學案中字音、翻譯題型活動意圖說明 學生自主解決基礎問題。環節三:合作助學解決問題教師活動3 這首詩題目為“游山西村”。游字交代了這首詩的題材,這是一首記游詩,游的地方正是浙江省紹興市三山旁的西村,所以我們讀的時候正確的節奏為:游/山/西村。大家思考一下如果然你去西村游玩,你會寫些什么在你的文章中呢? 請同學們找找看在這首詩中作者描繪了那些意象?這些意象分別有什么特點,其中又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感情呢?請同學們思考討論這個問題,思考完畢以四人為一組合作討論,待會請大家以小組的形式展示你們的討論成果。學生活動3 學生回答:意象。農家、雞豚、臘酒、山、水、柳、花、簫鼓、月、門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示討論成果。 資料補充:中年的陸游生活在南宋,政治腐敗,官場黑暗,滿腔的愛國熱情無處可施,中年的魯迅生活在軍閥混戰、封建割據的落后社會里,對祖國前途懷著深沉的憂慮。他們都是汲汲于理想,卻報國無門,因此只能從民間、鄉村生活中汲取溫暖和力量,從而暫時排遣內心的憂國之情。活動意圖說明 通過分析意象,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情歸納小結課堂檢測 賞析完全詩,我們可以看到在這首詩中,陸游記敘了一次愉快的出游經歷,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的農村風光圖,但詩歌背后卻蘊含著一種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熱忱,也讓我們看到宋詩情景理交融的藝術特色。板書設計游山西村 陸游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基礎作業:背誦課文,并用楷書默寫。 進階作業:想象你就是陸游,嘗試將本詩改為一篇游記。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希沃課件制作,人物資料補充教學反思與改進本節課成功點:課前布置了導學案讓學生進行充分預習,課中利用了小組合作的模式,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在組內積極發言,課后利用希沃游戲對課堂內容進行檢測。總的來說整堂課采用了視頻、音樂、游戲等多種信息技術,以誦讀來貫穿整首詩歌,這是我的設計亮點所在。 改進點:小組合作時間有些短,學生說的少,老師說得多,語速過快等,課后我也進行了反思,希望能把小組合作落實到實處,再給學生多一些的時間,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后續在進行小組合作時應將合作討論的時間具體,并利用希沃進行倒計時,此外根據學生的展示情況對課堂時間的安排再合理調整,把難點講透。易于理解的部分,學生回答后,不再做過多補充。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得與失以及改進部分進行的思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