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十一章 極地地區冰雪覆蓋的地區新 課 探 究地理位置位置:主要位于 以南南極圈范圍:南極洲及其周邊海域海陸位置:中間是陸地(南極洲大陸),按逆時針的方向,周圍海洋依次是太平洋、洋、 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印度大西南極地區新 課 探 究地理位置位置:主要位于 以北北極圈范圍:北冰洋的大部分及其沿岸的亞、歐、北美三洲的陸地和島嶼海陸位置:中間是海洋,按逆時針方向,周圍陸地依次是北美洲、 洲、 洲亞歐北美洲歐洲亞洲北極地區新 課 探 究極地地區自然環境海陸分布以陸地為主以海洋為主南極的大部分地區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平均厚度2000多米。所以南極大陸素有“冰雪高原”之稱南極地區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低于-25 ℃,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區。北極地區沒有南極地區那么寒冷,年平均氣溫為-10 ℃左右。那么為什么同樣處于地球的兩端,南極會比北極更冷呢 新 課 探 究自然環境降水量50毫米100~250毫米南極地區年降水量約50毫米,氣候干燥,被稱為“白色荒漠”。新 課 探 究自然環境風速17~18米/秒10米/秒南極地區年平均風速為17~18米/秒,有“風庫”之稱。新 課 探 究自然環境新 課 探 究自然環境暖季11月--次年3月僅7、8月冰天雪地的極地地區,生存著獨特的生物。每到暖季,成群的企鵝聚集在南極大陸沿海一帶,是南極地區亮麗的風景線。當太陽照射北半球的時候,北極出現暖季,照射南半球的時候,南極出現暖季。新 課 探 究代表動物企鵝北極熊新 課 探 究極地地區自然環境總結極地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嚴寒、多狂風、降水稀少新 課 探 究南極地區 北極地區地理位置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范圍主要 在 南 極 圈(66. 5°S)以南被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三大洋包圍包括南極洲及周邊海域主要 在 北 極 圈(66. 5°N)以北被亞洲、歐洲、北美洲三大洲包圍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周邊的亞、歐、北美三大洲部分地區知識總結南極地區 北極地區特點氣候自然資源代表動物居民以陸地為主以海洋為主酷寒、干燥、烈風,有“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風庫”之稱嚴寒,降水量大于南極固體淡水資源、礦產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煤、鐵等;企鵝北極熊無常住人口因紐特人知識總結拓展延伸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冷的原因①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北極地區絕大部分是海洋;②南極大陸平均海拔高;③南極地區被冰冷的海水環繞,北極地區有從較低緯度流入的溫度較高的海水。新 課 探 究科學考察的寶地PART 2科學考察的寶地20世紀2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先后派出科學考察隊,到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目前,已有多個國家在南極地區建立了70多個科學考察站。新 課 探 究極地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原始獨特的自然環境為科學家進行地質、冰川、海洋、生物、氣象、天文等領域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廣闊的天然實驗室。新 課 探 究南極地區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地上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海域及沿岸棲息著無數的海洋生物。新 課 探 究我國的極地科學考察新 課 探 究極地地區科學考察南極截至目前,我國已在南極地區建成了 、中山站、 、泰山站和秦嶺站。長城站昆侖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長城站長、中、泰、秦、昆按照離南極點的遠近簡單記憶:新 課 探 究秦嶺站極地地區科學考察北極黃河站中國在北極建成了黃河站新 課 探 究想一想: 在圖11.1上找出我國的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和秦嶺站。為什么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站的建站時間多選擇在2月?新 課 探 究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是南極地區的暖季,氣溫回升,并且有極晝,便于科學考察和施工建設。新 課 探 究活動:討論我國對極地地區科學考察的意義新 課 探 究地球這個大系統內的一切要素變化的跡象,如氣候變化、火山噴發、厄爾尼諾現象、人類活動甚至太陽活動等,都可以通過物理的或化學的變化“記錄”在南極冰蓋的積雪和冰川里。這樣,我們從南極的冰蓋上取雪樣或鉆冰芯,就如同醫生從人的耳朵上取一滴血一樣。醫生化驗血樣判斷人是否健康,我們就化驗雪樣判斷地球的健康狀況,而深層的冰芯則會告訴我們地球的歷史狀況。科學考察的意義新 課 探 究保護極地環境PART 3新 課 探 究極地地區主要環境問題舉例極地地區的生態環境極為脆弱,一旦遭到破壞,就難以自行恢復。隨著人類不斷深入涉足,極地地區不再是一片凈土,極地環境問題也日益顯現。極地地區的環境保護新 課 探 究保護極地地區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的共同責任,需要全球的通力合作。國際社會制定了《關于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北極環境保護戰略》等條例,保護人類共有的極地。新 課 探 究科學家一直警告,極地地區的氣候變暖趨勢比中緯度地區更明顯。隨著海冰越來越快地消融,北極熊的家園遭到破壞,北極熊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圖11.9為因食物短缺而撿食垃圾的北極熊。新 課 探 究活動:認識保護極地環境的重要性為保護北極熊的家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以“保護極地,人人有責”為主題,舉辦一場演講活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