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第八章 認識國家素養提升 探討建設大壩的利弊情 境 導 入人們為了開發利用河流,在許多河流上建設了大壩。大壩的建設帶來了諸多效益,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三峽大壩溪洛渡大壩伊泰普大壩新 課 探 究素養提升探討建設大壩的利弊尼羅河全長 6 670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歷史上,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洪水淹沒下游兩岸土地,留下的淤泥形成肥沃的土壤。單擊此處添加標題文本內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尼埃及羅河河谷附近種植的棉花、小麥、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形成了“綠色走廊”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析地索因尼羅河上游流經熱帶草原氣候區,降水分干、濕兩季,濕季降水多,尼羅河水位上漲。尼羅河為沿岸人們生活和生產提供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平坦的地形、便利的交通,為埃及創造燦爛的古文明和發展現代經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說明在沙漠廣布的埃及境內形成一條“綠色走廊”的原因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尼羅河納賽爾水庫是阿斯旺大壩建成后形成的巨大人工湖,蓄水能力1 689億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積3 240平方千米,并把大面積洪泛區改造成灌溉區。水庫的形成,導致幾十萬人被迫調遷,幾個重要的考古學地點被放棄或最終移向更高的地方。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辯證分析利1納賽爾水庫為埃及提供了穩定水源,發展水產養殖2大壩下游減少了洪水的威脅,擴大了灌溉面積3阿斯旺大壩發電量巨大,為埃及和鄰國提供豐富的電力4提高尼羅河通航能力,發展旅游業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辯證分析弊1在入海口處,尼羅河三角洲海岸線遭受侵蝕, 面積縮小, 海水倒灌,地下水變咸,土壤鹽堿化加劇2在大壩下游,沿河耕地因淤泥減少,土壤肥力下降3大壩影響了魚類的洄游,造成沙丁魚幾乎絕跡4庫區淹沒大量土地,導致大量居民和文物古跡搬遷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明理悟道由于大壩設計的時候對環境保護的認識不足,大壩建成后在對埃及的經濟起了巨大推動作用的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大壩使泥沙滯留于庫區,使下游喪失了大量富有養料的泥沙沃土,土壤肥力喪失殆盡。如今埃及是世界上最依賴化肥的國家。1水壩嚴重擾亂了尼羅河的水文。原先富有營養的泥沙沃土沿著尼羅河沖進地中海,養活了在尼羅河入海處產卵的沙丁魚。如今沙丁魚已近乎絕跡。2這對此后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大型水壩建設工作起了警示作用。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長江三峽明理悟道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01防洪長江中下游洪澇頻繁。工程可使其下游荊江地區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02發電是世界最大的水電站和清潔能源生產基地,為節能減排做出了重要貢獻03航運三峽工程結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歷史,使“黃金水道”通航條件進一步改善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人文影響淹沒地上古跡和聚落環境影響地質風險生態環境受到破壞水庫截水導致下游干旱和入海口海水侵蝕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從大壩對環境的影響來看,有利影響多在長江中下游沿線和地區,不利影響則多在庫區沿線和地區。因此三峽大壩建成后的生態治理以上游庫區保護為重點,同時兼顧下游生態系統惡化治理。1建立統一的庫區生態環境監測和突發性事故應急系統2加大對三峽上游長江天然林和水土保持力度3保護瀕危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新課探究情境導入課堂小結生態保護高效排沙移民安置三峽工程在設計時特別強調了生態保護措施。例如,建立魚類繁殖場就是一個創新舉措。政府和相關部門制定了詳盡的計劃,確保受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不降低,同時為他們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和社會保障三峽工程采納了高效的排沙技術,可以有效控制大壩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積情況,保持河流的自然流動狀態,避免因泥沙沉積引發的生態失衡。長江三峽的智慧課 堂 小 結素養提升探討建設大壩的利弊析地索因——建設目的建設大壩的利弊辯證分析——利弊共存明理悟道——人地協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