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特合題目要求的。請按要求在答題卡上作答。1.在環太湖流域(南方),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良渚文化時期的聚落群,這些聚落群大多建在人工夯筑的土臺之上,土臺距地面一般都在六七米以上。這反映了(A.地理環境對早期人類生活的影響B.原始部落聯盟的發展過程C.新石器時期南方手工業開始出現D.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征2.西漢前期,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在此背景下以司馬相如為代表的文學家,創作出辭藻華麗、恢宏大氣的漢賦,充分展現了漢代大一統王朝的文化自信與審美追求。這體現了()A.西漢政府重視文化事業的發展B.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C.西漢時期對外交往的開放包容D.生產力決定著生產關系3、據《海錄碎事》記載,宋代“果州、合州(今重慶合川)等無平田,農人于山垅起伏間為防,潴(積聚)雨水,用植粳糯(種植水稻),謂之田,俗名雷鳴田(梯田的一種),蓋言待雷雨而后有水也”。這反映出()A.合州等地農業的發達B.農業種植技術的進步C因地制宜的勞動智慧D.宋代經濟的快速發展4.歷史地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工具,觀察地圖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學習歷史。下圖為《清朝疆域圖》(1820年),據圖可知()烏里雅蘇臺,”是維蘇 伊京師北京打@都城省級駐所來定今圈界A.清朝時期南海諸島還未隸屬中央政權B.清朝在地方上統一實行行省制度C.現代中國的版圖在清朝時己基本奠定D.中俄邊界在清朝前期已劃分清楚歷史試題卷第1頁共6頁5.小魯同學對漢字的發展演變很有興趣,下圖是他對“史”字演變過程進行的總結。這充分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甲附文金文小城棚體A.連續性B.創新性C.包容性D.和平性6.某班同學編排了一出歷史劇,劇中的主人公有這樣一段臺詞:“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他們歷史劇的主題應該是()A.反抗侵略B.思想解放C.變法圖強D.政治革命7.全民族抗戰時期,周恩來和南方局的其他領導在重慶時常對國民黨中堅持抗戰、堅持團結和進步的愛國人士進行耐心地宣傳、解釋關于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政策。這一舉措旨在()A.兜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B.推動達成第二次國共合作C.建立敵后抗日民主政權D.調動工人階級抗戰積極性8.觀察下圖的時間軸,該歷史時期的階段特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土地改蘋法》須布: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草和國成立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基本完成抗美援朝戰爭結束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底1953年A社會主義的建立和發展B.生產關系的變革C.新生政權的成立和鞏固D.民族關系的發展9.論從史出是研究歷史的重要方法,小巴同學搜集了如下史實,據此推斷他想論述的觀點是()◆1980平,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1984年,中國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青島、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1985年,中國又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1992年,對外開放的地域又向縱深推進,相繼開放了重慶、武漢等沿江城市,滿洲里等陸地邊境城市和昆明、烏魯木齊等內地省會和自治區首府。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B.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從沿海地區開始C.改革開放提高了中國的綜合國力D.中國對外開放呈現循序漸進的特點10.綜合實踐學習活動“探究文明成就,走進歷史世界”正在開展,下列序號所指區域對應文明成就正確的是(的亞文明古④歷史試題卷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