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上海市高考歷史模擬預測押題卷一.材料題(共3小題)1.(2025 青浦區二模)2025年《哪吒2:魔童鬧?!窓M空出世,作品展現了中國動畫人的匠心與創新。以下讓我們對這部國漫一探究竟。探究一:本片主角哪吒全稱那羅鳩婆,其形象在民間深入人心,明代兩部小說對其故事的記載頗具意味。《西游記》載: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吃之魂,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封神演義》載:哪吒跪訴前情,被父親將泥身打碎,只得來見太乙真人,望祈憐救。真人將蓮花勒下瓣兒,……(1)結合上述兩部作品的描述,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雙選)A.哪吒形象在同一時期的文學作品中保持一致B.哪吒重塑肉身的情節反映了佛教的文化觀念C.《封神演義》強調哪吒原為佛教的護法神靈D.哪吒形象是外來宗教與本土宗教文化的融合探究二:針對本片多處打斗場景,海內外眾多觀眾直呼過癮,并期待后續佳作問世。申公豹用雷公鞭劈結界時爆出的火花效果酷炫。李靖劈開章魚將軍六把刀時,刀刃斷裂軌跡遵循物理邏輯,畫面充滿力學美感。無量仙翁的樹根囚籠,融合水墨與賽博朋克風格。(2)海內外眾多觀眾的表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雙選)A.新媒體技術助力影片觀影效果B.觀眾不認同傳統動漫創作理念C.影片迎合全球觀眾的審美偏好D.國產動漫的創作空間愈發狹窄探究三:針對本片人物塑造和經典臺詞,海內外眾多觀眾津津樂道。人物塑造:闡教最高領袖元始天尊長期閉關,致使無量仙翁獨攬玉虛宮大權,其以“匡扶正道”為名,煉化妖獸為仙丹、鎮壓龍族。 經典臺詞: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轉這乾坤!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已經一讓再讓,……既然他們要我們的命,那我們就用這條命給他們拼了!(3)影片借助人物塑造和經典臺詞,隱喻了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哪些弊端?探究四:針對本片多處細節融入,廣大中國觀眾好評如潮。看守哪吒的結界獸以三星堆金面銅人頭像為原型。殷夫人的青銅劍再現戰國圓首雙箍風格。哪吒前往玉虛宮時,仙鶴飛舞的空靈畫面致敬宋徽宗《瑞鶴圖》。天元鼎背景音樂融入蒙古呼麥。片頭曲采用貴州侗族大歌。(4)結合影片對上述細節的處理,從歷史的視角概括中國觀眾普遍給予好評的理由。探究五:據DeepSeek預測,《哪吒2》的票房最終有望刷新動畫電影紀錄,并大概率躋身全球票房前五。面對一路狂飆的熱度,也有部分網友表示應當理性對待片中劇情改編。影片將申公豹塑造為正面角色進行“洗白”,卻將闡教變身反派,將融合南極仙翁形象的無量仙翁塑造成邪惡形象,這與道教文化中的角色定位不符,有可能會誤導兒童青少年評判善惡的價值觀。哪吒的“暴走”被認為借鑒了日本動漫常見的情緒化表達。(5)綜合上述材料,聯系所學,從歷史的角度談談你對國漫走向全球熱潮的認識。2.(2022 楊浦區二模)達 伽馬的航行及認識某學習小組同學在研究新航路開辟這一事件時,對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和達 伽馬的航行路線圖容易搞混。所以,他們首先找到了統編教材練習冊的地圖(如圖)。(1)他們發現的迪亞士的船隊只到達了(1) ,而達 伽馬的船隊最終到達了(2) 。(填空)研究地圖后,他們有一個疑惑,為什么迪亞士和達 伽馬的船隊的航行路線不是重合,而是有相當大的區別?為此,他們先找到了教材,教材只敘述了兩支船隊到達的地點,并沒有講述路線差別的原因。于是他們繼續尋找相關書籍,終于在麥克尼爾著《世界史》第十八章“地理大發現及其世界影響”中找到了答案:(如下)材料一“導航仍然是不精確的,因為直到航行計時器發明(1760年),精確確定地球經度(東——西)的方法還未知。緯度(南——北)的方法可以通過找到正午太陽與地平線之間的角度測量出來。1497年達 伽馬在不見陸地的情況下航行了97天,但是仍然準確航行。他知道他的目的地(非洲西南端)的緯度,因為迪亞士在探險行情中已經測量并記錄了這一地點的緯度。通過向大西洋深處航行,那里沒有來自魚群的危險,但多風且風力更強大,達 伽馬安全到達他意向中的著陸點的緯度,比他沿海岸航行快捷得多。然后,他調轉船頭向東,直到預想的海岸出現于視線之中。”——麥克尼爾著《世界史》(2)《世界史》章節標題“地理大發現及其世界影響”的表述體現歷史視角是( )(單選)A.唯物史觀B.革命視角C.社會史視角D.歐洲中心論(3)麥克尼爾如何解釋達 伽馬的船隊沒有完全遵循迪亞士船隊的路線?研究小組同學對上文中“達 伽馬在不見陸地的情況下航行了97天”這一航海事跡表示欽佩,進而對開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和船員都表達了敬意。他們也找到了后世贊揚達 伽馬的材料:(如下)材料二 葡萄牙文學中的“全國史詩”,就有相當一部分在描寫達 伽馬的遠航。——李海陽:《我眼中的航海精神一致敬達 伽馬》(注:如1571年發表的史詩《盧濟塔尼亞人之歌》,其內容尤其集中在達 伽馬的海上探險,在史詩中達 伽馬代表了葡萄牙民族。)但是,研究小組同學在《企鵝全球史》(2012年第六版)中找到了關于一則關于西方人在印度洋活動的描述文字:(如下)材料三 首批抵達印度海岸的探險家很快開始襲擊亞洲商船,折磨并屠殺其船員和乘客,掠奪貨物,將毀壞的商船付之一炬。……葡萄牙人蓄意侵擾阿拉伯人的基地,破壞他們在東非創建的商貿網,使沿紅海和中東到東地中海威尼斯商人手中的香料成本大增。(4)結合所學,歸納以上材料二和三對達 伽馬等人航?;顒拥挠^點,并說明理由?3.(2025 上海二模)近代以來,留學運動在全世界范圍內展開。論規模之宏大、人數之眾多、地域之廣泛、影響之深遠,應當說以中國為最。一波又一波的留學熱潮時起時伏,但總體上呼嘯向前。這是中華民族覺醒的表現,也是中國走向世界的步伐。以目的地而論,可分美國、日本、蘇俄與西歐。以路徑而論,可分政府主導與民間主導兩大類:政府主導包括官派公費、庚款留學等,民間主導包括私人自費、企業或富人資助、黨派組織、勤工儉學等。材料一【注:為避免重復,每一波的留學人數等具體情況可參照材料三】近代中國的第一波留學熱潮,出現在洋務運動時期。近代中國的第二波留學熱潮,始于甲午戰爭失敗后,到辛亥革命前。近代中國的第三波留學熱潮,持續時間較長。鑒于大批中國學生留日,美國感到必須與之爭奪中國留學資源,以擴大美國對中國的影響。1908年,美國國會通過議案,決定將1000多萬美元的庚子賠款還給中國,作為中國向美國派遣留學生的經費。近代中國的第四波留學熱潮,是留法勤工儉學。這一創舉,使留學人選從沿海擴展到內地、從富庶家庭擴展到貧寒子弟,也加深了內地進步青年與上海這座沿海大都市的聯系。近代中國的第五波留學熱潮,是留學蘇俄。共產國際高度重視在遠東各國培養領導干部。材料二:一部中國近代留學史,大半部與上海有關。無論是留學歐洲,還是美國、日本、蘇俄,近代中國的留學生大多從上海出發。無論是出國學習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還是工程技術、管理科學,歸國后很多也留在上海發展。——以上均選自《解放日報》2024.12.3第12版熊月之《近代中國五波留學熱潮》一文材料三:中國近代留學生情況統計簡表階段 留學方向和群體 人數 留學生代表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拓荒階段 留美幼童學生群 1872年起4批共120人 唐紹儀、詹天佑等福州船政學堂留歐學生群 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 嚴復、馬建忠等甲午戰爭到民初:覺醒、救亡、革命階段 涌向日本的留學群 推算在22000人以上 宋教仁、蔣介石、魯迅、陳獨秀等留學歐美學生群 到辛亥革命前至少在600人左右 孫中山、蔡元培等民初到20世紀20年代末:自由發展階段 留美學生群 推算人數達5362人 聞一多、梁思成等赴法勤工儉學學生群 共計有1700名以上 周恩來、鄧小平等留蘇的政治家群 總計在1600人左右 劉少奇、鄧小平等留日學生群 當在20000人以上 郭沫若、李大釗等留歐學生群 當在5000人以上 李四光、朱德等——選自周棉著《近代中國留學生群體的形成、發展、影響之分析與今后趨勢之展望》(1)兩位作者對于留學開始階段有著不同的稱謂:“第一波熱潮”與“拓荒階段”,你更認同哪一種稱謂?結合材料和所學,請說明理由。(2)從材料一、三可見第二階段涌向日本的留學人數最多,請你結合所學說明緣由。(3)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民國初年留學方向有什么新的動向?出現這種新動向的原因以及對中國歷史發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為什么近代留學生大多是從上海出發的?(5)綜合以上材料與所學,你如何看待中國近代五波留學熱潮?二.解答題(共1小題)4.(2024 上海)傳統中國在數千年的發展中積累了有關圍家治理的豐富思想和基本經驗,形成獨特的治理模式。材料一:起源于戰國,推行秦漢至明清的古代官僚行政管理,其權力運作的基本過程,可以分為皇帝支配、中央官僚行政、地方官僚行政三個部分。與權力運作過程相關聯的官僚自身管理機制和施政手段,又包括更政、整肅、公文流通和胥史幕僚四個方面。——李治安等《中國古代官僚政治》材料二:御史臺,掌糾察官邪,肅式綱紀。大事則廷辨(朝堂集議),小事則奏彈(上奏、彈劾)。——(元)脫脫《宋史》材料三:夫道理之先在乎行教化……制禮以端其俗,立樂以和其心,此皆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唐)杜佑《通典》材料四:因時制治,設刑憲(法律)以為之防,欲使惡者知懼而善者獲寧,傳所謂(古人云)獄者(刑罰)萬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養育辭生者也。——(明)劉惟謙等《進大明律表》(1)材料一中的“古代官僚行政管理”產生的時代背景有 A.井田制全面推廣B.宗法血緣關系不斷鞏固C.貴族等級分封制逐漸解體D.君主權力逐步加強(2)①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概括宋代監察制度的特點。②根據材料一、二,分析“糾察官邪”,對“古代官僚行政管理”的作用。(3)根據材料三、四,分別概括法律與教化在傳統國家治理中的作用。(4)綜合材料并結合所學,你如何看待傳統中國的國家治理模式?2025屆上海市高考歷史模擬預測押題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材料題(共3小題)1.(2025 青浦區二模)2025年《哪吒2:魔童鬧海》橫空出世,作品展現了中國動畫人的匠心與創新。以下讓我們對這部國漫一探究竟。探究一:本片主角哪吒全稱那羅鳩婆,其形象在民間深入人心,明代兩部小說對其故事的記載頗具意味。《西游記》載: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吃之魂,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封神演義》載:哪吒跪訴前情,被父親將泥身打碎,只得來見太乙真人,望祈憐救。真人將蓮花勒下瓣兒,……(1)結合上述兩部作品的描述,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BD (雙選)A.哪吒形象在同一時期的文學作品中保持一致B.哪吒重塑肉身的情節反映了佛教的文化觀念C.《封神演義》強調哪吒原為佛教的護法神靈D.哪吒形象是外來宗教與本土宗教文化的融合探究二:針對本片多處打斗場景,海內外眾多觀眾直呼過癮,并期待后續佳作問世。申公豹用雷公鞭劈結界時爆出的火花效果酷炫。李靖劈開章魚將軍六把刀時,刀刃斷裂軌跡遵循物理邏輯,畫面充滿力學美感。無量仙翁的樹根囚籠,融合水墨與賽博朋克風格。(2)海內外眾多觀眾的表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C (雙選)A.新媒體技術助力影片觀影效果B.觀眾不認同傳統動漫創作理念C.影片迎合全球觀眾的審美偏好D.國產動漫的創作空間愈發狹窄探究三:針對本片人物塑造和經典臺詞,海內外眾多觀眾津津樂道。人物塑造:闡教最高領袖元始天尊長期閉關,致使無量仙翁獨攬玉虛宮大權,其以“匡扶正道”為名,煉化妖獸為仙丹、鎮壓龍族。 經典臺詞: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轉這乾坤!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已經一讓再讓,……既然他們要我們的命,那我們就用這條命給他們拼了!(3)影片借助人物塑造和經典臺詞,隱喻了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哪些弊端?探究四:針對本片多處細節融入,廣大中國觀眾好評如潮。看守哪吒的結界獸以三星堆金面銅人頭像為原型。殷夫人的青銅劍再現戰國圓首雙箍風格。哪吒前往玉虛宮時,仙鶴飛舞的空靈畫面致敬宋徽宗《瑞鶴圖》。天元鼎背景音樂融入蒙古呼麥。片頭曲采用貴州侗族大歌。(4)結合影片對上述細節的處理,從歷史的視角概括中國觀眾普遍給予好評的理由。探究五:據DeepSeek預測,《哪吒2》的票房最終有望刷新動畫電影紀錄,并大概率躋身全球票房前五。面對一路狂飆的熱度,也有部分網友表示應當理性對待片中劇情改編。影片將申公豹塑造為正面角色進行“洗白”,卻將闡教變身反派,將融合南極仙翁形象的無量仙翁塑造成邪惡形象,這與道教文化中的角色定位不符,有可能會誤導兒童青少年評判善惡的價值觀。哪吒的“暴走”被認為借鑒了日本動漫常見的情緒化表達。(5)綜合上述材料,聯系所學,從歷史的角度談談你對國漫走向全球熱潮的認識。【分析】本題考查了中國古代史綜合,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1)本題是多項選擇題。時空是當代中國。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佛教對生死輪回的看法深刻而獨特,強調生命的流動性和因果報應,哪吒重塑肉身、起死回生的情節符合了佛教的因果主張,B項正確;根據材料,哪吒在《西游記》中是佛教人物,在《封神演義》中是道教人物,體現了外來佛教和本土道教的交流融合,D項正確;根據材料,《西游記》中,哪吒被佛教救活,《封神演義》中被道教人物太乙真人救活,“保持一致”說法錯誤,排除A項;根據材料“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可知,《西游記》記載佛救了哪吒,體現了哪吒原為佛教的護法神靈,《封神演義》體現的是道教形象,排除C項。故選BD項。(2)新媒體技術是依托新的技術支撐體系出現的媒體形態,影片中涉及多種特效技巧,體現出科技與電影文化的結合,A項正確;根據材料“海內外眾多觀眾直呼過癮,并期待后續佳作問世”可知,海內外觀眾對影片具有高度評價,“不認同”說法錯誤,排除B項;根據材料“……爆出的火花效果酷炫……遵循物理邏輯,畫面充滿力學美感……融合水墨與賽博朋克風格”可知,哪吒電影打斗情節采用了多種風格,迎合了不同群體觀眾的喜好,C項正確;結合當代影視行業的發展狀況和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可知,未來國產電影的創作空間較為廣闊,排除D項。故選AC項。(3)弊端:據材料“闡教最高領袖元始天尊長期閉關,致使無量仙翁獨攬玉虛宮大權”可知,權力缺乏監督導致濫用;據材料“其以‘匡扶正道’為名”可知,社會道德淪喪;據材料“煉化妖獸為仙丹、鎮壓龍族”“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轉這乾坤!”可知,階層固化導致普通民眾難以改變命運(或社會階層流動受阻);據材料“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轉這乾坤!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已經一讓再讓,……既然他們要我們的命,那我們就用這條命給他們拼了!”結合世界當今局勢可知,在世界格局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國家或群體,面對不合理的國際秩序(如經濟不平等、政治霸權、文化霸權等),選擇通過反抗和抗爭來爭取自身權利和發展空間等。(4)理由:據材料“……三星堆金面銅人頭像為原型……再現戰國圓首雙箍風格?!戮此位兆凇度瘊Q圖》……融入蒙古呼麥……采用貴州侗族大歌”可知,細節融入了中國文化遺產的元素,增強了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其他答案可從視覺觀感、整體結構、互動性等角度作答,分析影片和觀眾的內在聯系,如細節融入既豐富了影片的視覺效果,又增加了觀影的趣味性和互動性;細節與影片的整體風格相得益彰,體現了制作者的匠心與創新。(4)認識:據材料二“申公豹用雷公鞭劈結界時爆出的火花效果酷炫。李靖劈開章魚將軍六把刀時,刀刃斷裂軌跡遵循物理邏輯,畫面充滿力學美感。無量仙翁的樹根囚籠,融合水墨與賽博朋克風格”可知,新媒體技術助力打造影片特效、視覺奇觀,提升畫面觀感,推動國漫掀起全球熱潮,刷新票房新記錄;據材料三“人物塑造……致使無量仙翁獨攬玉虛宮大權……經典臺詞:……我命由我不由天……既然他們要我們的命,那我們就用這條命給他們拼了!”可知,影片借助人物塑造、臺詞表述、細節融入等,揭示人類社會在倫理道德、權力結構、政治樣態、國際格局、手工技藝、宗教融合、文化傳承等層面具備的優勢與暴露的不足;據材料四“……三星堆金面銅人頭像為原型……再現戰國圓首雙箍風格?!戮此位兆凇度瘊Q圖》……融入蒙古呼麥……采用貴州侗族大歌”可知,創作者別具匠心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融入影片,使其成為全球觀眾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又如創作者以技術賦能不僅提升了影片的制作水準,也為中國文化符號在全球傳播提供了重要保障,有助于進一步增強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國人的文化自信;據材料五“影片將申公豹塑造為正面角色進行“洗白”,卻將闡教變身反派,將融合南極仙翁形象的無量仙翁塑造成邪惡形象,這與道教文化中的角色定位不符,有可能會誤導兒童青少年評判善惡的價值觀。哪吒的“暴走”被認為借鑒了日本動漫常見的情緒化表達”可知,影片雖贏得了全球電影消費市場的巨大成功,但仍應關注角色塑造與傳統文化的背離、劇情改編與傳統價值觀的沖突、現代創新與觀眾認同的平衡、外來元素借鑒與本土文化削弱等問題。既要保留傳統文化的精髓,也要善用現代科技創新求變。讓世界回響中國文化的獨特旋律,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全球舞臺的無限生機與活力。故答案為:(1)BD。(2)AC。(3)權力缺乏監督導致濫用;社會道德淪喪;階層固化導致普通民眾難以改變命運(或社會階層流動受阻);在世界格局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國家或群體,面對不合理的國際秩序(如經濟不平等、政治霸權、文化霸權等),選擇通過反抗和抗爭來爭取自身權利和發展空間等。(4)細節融入了中國文化遺產的元素,增強了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細節融入既豐富了影片的視覺效果,又增加了觀影的趣味性和互動性;細節與影片的整體風格相得益彰,體現了制作者的匠心與創新。(任意兩點)(5)本小題蘊含的思維品質大體可分為四層。層級一:從現代信息技術賦能影視制作的角度建立認識。如新媒體技術助力打造影片特效、視覺奇觀,提升畫面觀感,推動國漫掀起全球熱潮,刷新票房新記錄。層級二:從以影入史的角度建立認識。如影片借助人物塑造、臺詞表述、細節融入等,揭示人類社會在倫理道德、權力結構、政治樣態、國際格局、手工技藝、宗教融合、文化傳承等層面具備的優勢與暴露的不足。層級三:從影片創作者意圖的角度建立認識。如創作者別具匠心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融入影片,使其成為全球觀眾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又如創作者以技術賦能不僅提升了影片的制作水準,也為中國文化符號在全球傳播提供了重要保障,有助于進一步增強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國人的文化自信。層級四:從理性反思的角度建立認識。如影片雖贏得了全球電影消費市場的巨大成功,但仍應關注角色塑造與傳統文化的背離、劇情改編與傳統價值觀的沖突、現代創新與觀眾認同的平衡、外來元素借鑒與本土文化削弱等問題。既要保留傳統文化的精髓,也要善用現代科技創新求變。讓世界回響中國文化的獨特旋律,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全球舞臺的無限生機與活力。【點評】本題考查了中國古代史綜合,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2022 楊浦區二模)達 伽馬的航行及認識某學習小組同學在研究新航路開辟這一事件時,對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和達 伽馬的航行路線圖容易搞混。所以,他們首先找到了統編教材練習冊的地圖(如圖)。(1)他們發現的迪亞士的船隊只到達了(1) 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而達 伽馬的船隊最終到達了(2) 印度西海岸(卡里庫特) 。(填空)研究地圖后,他們有一個疑惑,為什么迪亞士和達 伽馬的船隊的航行路線不是重合,而是有相當大的區別?為此,他們先找到了教材,教材只敘述了兩支船隊到達的地點,并沒有講述路線差別的原因。于是他們繼續尋找相關書籍,終于在麥克尼爾著《世界史》第十八章“地理大發現及其世界影響”中找到了答案:(如下)材料一“導航仍然是不精確的,因為直到航行計時器發明(1760年),精確確定地球經度(東——西)的方法還未知。緯度(南——北)的方法可以通過找到正午太陽與地平線之間的角度測量出來。1497年達 伽馬在不見陸地的情況下航行了97天,但是仍然準確航行。他知道他的目的地(非洲西南端)的緯度,因為迪亞士在探險行情中已經測量并記錄了這一地點的緯度。通過向大西洋深處航行,那里沒有來自魚群的危險,但多風且風力更強大,達 伽馬安全到達他意向中的著陸點的緯度,比他沿海岸航行快捷得多。然后,他調轉船頭向東,直到預想的海岸出現于視線之中?!?br/>——麥克尼爾著《世界史》(2)《世界史》章節標題“地理大發現及其世界影響”的表述體現歷史視角是( D )(單選)A.唯物史觀B.革命視角C.社會史視角D.歐洲中心論(3)麥克尼爾如何解釋達 伽馬的船隊沒有完全遵循迪亞士船隊的路線?研究小組同學對上文中“達 伽馬在不見陸地的情況下航行了97天”這一航海事跡表示欽佩,進而對開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和船員都表達了敬意。他們也找到了后世贊揚達 伽馬的材料:(如下)材料二 葡萄牙文學中的“全國史詩”,就有相當一部分在描寫達 伽馬的遠航。——李海陽:《我眼中的航海精神一致敬達 伽馬》(注:如1571年發表的史詩《盧濟塔尼亞人之歌》,其內容尤其集中在達 伽馬的海上探險,在史詩中達 伽馬代表了葡萄牙民族。)但是,研究小組同學在《企鵝全球史》(2012年第六版)中找到了關于一則關于西方人在印度洋活動的描述文字:(如下)材料三 首批抵達印度海岸的探險家很快開始襲擊亞洲商船,折磨并屠殺其船員和乘客,掠奪貨物,將毀壞的商船付之一炬?!咸蜒廊诵钜馇謹_阿拉伯人的基地,破壞他們在東非創建的商貿網,使沿紅海和中東到東地中海威尼斯商人手中的香料成本大增。(4)結合所學,歸納以上材料二和三對達 伽馬等人航海活動的觀點,并說明理由?【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新航路的開辟。第一問,解答本題需要掌握新航路開辟的主要線路;第二問,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從不同史觀看待新航路開辟的影響;第三問,解答本題需要掌握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第四問,解答本題需要掌握達 伽馬等人航?;顒?。【解答】(1)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迪亞士的船隊到達非洲最南端好望角;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達 伽馬船隊到達了印度西海岸(卡里庫特)。(2)根據材料對于“地理大發現及其世界影響”可知,其遵循了歐洲中心論,D項正確。(3)原因:根據材料“導航仍然是不精確的,因為直到航行計時器發明(1760年),精確確定地球經度(東—西)的方法還未知”可知,導航不精確,只知目的地(非洲西南端)的緯度,不知經度。(4)根據材料“葡萄牙文學中的‘全國史詩’,就有相當一部分在描寫達 伽馬的遠航?!笨芍?,材料二觀點贊揚達 伽馬的遠航,因為他開拓了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線,有利于葡萄牙的海外貿易和殖民掠奪。根據材料“首批抵達印度海岸的探險家很快開始襲擊亞洲商船,折磨并屠殺其船員和乘客,掠奪貨物,將毀壞的商船付之一炬”“破壞他們在東非創建的商貿網,使沿紅海和中東到東地中海威尼斯商人手中的香料成本大增?!笨芍?,材料三觀點否定達 伽馬的遠航,因為達 伽馬等人航海活動給東方帶來沉重的災難,破壞了阿拉伯人和威尼斯商人的正常貿易。故答案為:(1)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印度西海岸(卡里庫特)。(2)D。(3)導航不精確,只知目的地(非洲西南端)的緯度,不知經度。(4)材料二觀點贊揚達 伽馬的遠航,因為他開拓了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線,有利于葡萄牙的海外貿易和殖民掠奪。材料三觀點否定達 伽馬的遠航,因為達 伽馬等人航?;顒咏o東方帶來沉重的災難,破壞了阿拉伯人和威尼斯商人的正常貿易。【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新航路的開辟,考查考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和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素養。3.(2025 上海二模)近代以來,留學運動在全世界范圍內展開。論規模之宏大、人數之眾多、地域之廣泛、影響之深遠,應當說以中國為最。一波又一波的留學熱潮時起時伏,但總體上呼嘯向前。這是中華民族覺醒的表現,也是中國走向世界的步伐。以目的地而論,可分美國、日本、蘇俄與西歐。以路徑而論,可分政府主導與民間主導兩大類:政府主導包括官派公費、庚款留學等,民間主導包括私人自費、企業或富人資助、黨派組織、勤工儉學等。材料一【注:為避免重復,每一波的留學人數等具體情況可參照材料三】近代中國的第一波留學熱潮,出現在洋務運動時期。近代中國的第二波留學熱潮,始于甲午戰爭失敗后,到辛亥革命前。近代中國的第三波留學熱潮,持續時間較長。鑒于大批中國學生留日,美國感到必須與之爭奪中國留學資源,以擴大美國對中國的影響。1908年,美國國會通過議案,決定將1000多萬美元的庚子賠款還給中國,作為中國向美國派遣留學生的經費。近代中國的第四波留學熱潮,是留法勤工儉學。這一創舉,使留學人選從沿海擴展到內地、從富庶家庭擴展到貧寒子弟,也加深了內地進步青年與上海這座沿海大都市的聯系。近代中國的第五波留學熱潮,是留學蘇俄。共產國際高度重視在遠東各國培養領導干部。材料二:一部中國近代留學史,大半部與上海有關。無論是留學歐洲,還是美國、日本、蘇俄,近代中國的留學生大多從上海出發。無論是出國學習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還是工程技術、管理科學,歸國后很多也留在上海發展。——以上均選自《解放日報》2024.12.3第12版熊月之《近代中國五波留學熱潮》一文材料三:中國近代留學生情況統計簡表階段 留學方向和群體 人數 留學生代表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拓荒階段 留美幼童學生群 1872年起4批共120人 唐紹儀、詹天佑等福州船政學堂留歐學生群 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 嚴復、馬建忠等甲午戰爭到民初:覺醒、救亡、革命階段 涌向日本的留學群 推算在22000人以上 宋教仁、蔣介石、魯迅、陳獨秀等留學歐美學生群 到辛亥革命前至少在600人左右 孫中山、蔡元培等民初到20世紀20年代末:自由發展階段 留美學生群 推算人數達5362人 聞一多、梁思成等赴法勤工儉學學生群 共計有1700名以上 周恩來、鄧小平等留蘇的政治家群 總計在1600人左右 劉少奇、鄧小平等留日學生群 當在20000人以上 郭沫若、李大釗等留歐學生群 當在5000人以上 李四光、朱德等——選自周棉著《近代中國留學生群體的形成、發展、影響之分析與今后趨勢之展望》(1)兩位作者對于留學開始階段有著不同的稱謂:“第一波熱潮”與“拓荒階段”,你更認同哪一種稱謂?結合材料和所學,請說明理由。(2)從材料一、三可見第二階段涌向日本的留學人數最多,請你結合所學說明緣由。(3)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民國初年留學方向有什么新的動向?出現這種新動向的原因以及對中國歷史發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為什么近代留學生大多是從上海出發的?(5)綜合以上材料與所學,你如何看待中國近代五波留學熱潮?【分析】本題考查了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1)本題是背景題、特點題。時空是近代中國。看法:根據題意要求,如認同“拓荒階段”。理由:根據材料“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拓荒階段”“留美幼童學生群”“福州船政學堂留歐學生群”“1872年起4批共120人”“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和所學可知,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期間,中國留學處于起步探索階段,留美幼童和福州船政學堂留歐學生開啟了中國近代官派留學先河,在教育理念、知識學習等方面都具有開創性意義。如認同“第一波熱潮”。理由:根據材料“近代中國的第一波留學熱潮,出現在洋務運動時期”“1872年起4批共120人”“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和所學可知,洋務運動時期,中國主動向西方派遣留學生,規模雖不算大,但涉及軍事、技術等領域,對近代化進程有重要推動作用,掀起了留學的熱潮,為后續留學運動奠定基礎。(2)本題是背景題。時空是近代中國。緣由:根據材料“近代中國的第二波留學熱潮,始于甲午戰爭失敗后,到辛亥革命前”和所學可知,甲午戰敗,中國民族危機加深,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走向富強,成為中國學習榜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距離中國近,留學成本較低;日本政府采取吸引中國留學生的政策。(3)本題是特點題、影響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新動向:根據材料“近代中國的第五波留學熱潮,是留學蘇俄”“留蘇的政治家群”“總計在1600人左右”可知,留學蘇俄。原因:根據材料“共產國際高度重視在遠東各國培養領導干部”可知,共產國際重視在遠東培養領導干部;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內革命形勢發展需要,進步青年希望學習蘇俄革命經驗。作用:根據材料“共產國際高度重視在遠東各國培養領導干部”“劉少奇、鄧小平等”可知,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領導骨干,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展。(4)本題是背景題。時空是近代中國。原因:根據材料“無論是留學歐洲,還是美國、日本、蘇俄,近代中國的留學生大多從上海出發。無論是出國學習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還是工程技術、管理科學,歸國后很多也留在上海發展”并結合所學,可從經濟、地理和西方文化影響等方面分析,如上海是近代中國的經濟中心,商業繁榮,有充足資金支持留學;上海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交通便利,便于留學生出國;上海受西方文化影響大,開放程度高,信息流通快,利于接觸留學相關信息。(5)本題是認識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近代中國的第一波留學熱潮,出現在洋務運動時期”“留美幼童學生群”“福州船政學堂留歐學生群”可知,洋務運動時期留學為學習西方技術,挽救民族危亡;根據材料“近代中國的第二波留學熱潮,始于甲午戰爭失敗后,到辛亥革命前”“甲午戰爭到民初:覺醒、救亡、革命階段”可知,甲午戰后留日熱潮是向日本學習富強之路;根據材料“留美學生群”“聞一多、梁思成等”“留歐學生群”“李四光、朱德等”可知,留美、留歐等熱潮促進了中國在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發展;根據材料“赴法勤工儉學學生群”“周恩來、鄧小平等”“留蘇的政治家群”“劉少奇、鄧小平等”可知,留法勤工儉學和留蘇熱潮為中國革命培養人才。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近代五波留學熱潮是時代的產物,反映了不同時期中國社會的需求。留學熱潮促進了西學東漸,傳播了先進思想和知識,推動中國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近代化進程;留學生歸國后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根據材料“無論是留學歐洲,還是美國、日本、蘇俄,近代中國的留學生大多從上海出發。無論是出國學習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還是工程技術、管理科學,歸國后很多也留在上海發展”可知,但留學熱潮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部分留學生回國后難以完全適應國內環境,且留學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和部分富裕家庭。故答案為:(1)認同“拓荒階段”。理由: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期間,中國留學處于起步探索階段,留美幼童和福州船政學堂留歐學生開啟了中國近代官派留學先河,在教育理念、知識學習等方面都具有開創性意義。認同“第一波熱潮”。理由:洋務運動時期,中國主動向西方派遣留學生,規模雖不算大,但涉及軍事、技術等領域,對近代化進程有重要推動作用,掀起了留學的熱潮,為后續留學運動奠定基礎。(2)緣由:甲午戰敗,中國民族危機加深,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走向富強,成為中國學習榜樣;日本距離中國近,留學成本較低;日本政府采取吸引中國留學生的政策。(3)新動向:留學蘇俄。原因:共產國際重視在遠東培養領導干部;國內革命形勢發展需要,進步青年希望學習蘇俄革命經驗。作用: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領導骨干,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展。(4)原因:上海是近代中國的經濟中心,商業繁榮,有充足資金支持留學;上海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交通便利,便于留學生出國;上海受西方文化影響大,開放程度高,信息流通快,利于接觸留學相關信息。(5)看待: 中國近代五波留學熱潮是時代的產物,反映了不同時期中國社會的需求。洋務運動時期留學為學習西方技術,挽救民族危亡;甲午戰后留日熱潮是向日本學習富強之路;留美、留歐等熱潮促進了中國在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發展;留法勤工儉學和留蘇熱潮為中國革命培養人才。留學熱潮促進了西學東漸,傳播了先進思想和知識,推動中國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近代化進程;留學生歸國后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但留學熱 潮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部分留學生回國后難以完全適應國內環境,且留學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和部分富裕家庭。【點評】本題考查了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二.解答題(共1小題)4.(2024 上海)傳統中國在數千年的發展中積累了有關圍家治理的豐富思想和基本經驗,形成獨特的治理模式。材料一:起源于戰國,推行秦漢至明清的古代官僚行政管理,其權力運作的基本過程,可以分為皇帝支配、中央官僚行政、地方官僚行政三個部分。與權力運作過程相關聯的官僚自身管理機制和施政手段,又包括更政、整肅、公文流通和胥史幕僚四個方面。——李治安等《中國古代官僚政治》材料二:御史臺,掌糾察官邪,肅式綱紀。大事則廷辨(朝堂集議),小事則奏彈(上奏、彈劾)。——(元)脫脫《宋史》材料三:夫道理之先在乎行教化……制禮以端其俗,立樂以和其心,此皆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唐)杜佑《通典》材料四:因時制治,設刑憲(法律)以為之防,欲使惡者知懼而善者獲寧,傳所謂(古人云)獄者(刑罰)萬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養育辭生者也。——(明)劉惟謙等《進大明律表》(1)材料一中的“古代官僚行政管理”產生的時代背景有 CD A.井田制全面推廣B.宗法血緣關系不斷鞏固C.貴族等級分封制逐漸解體D.君主權力逐步加強(2)①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概括宋代監察制度的特點。②根據材料一、二,分析“糾察官邪”,對“古代官僚行政管理”的作用。(3)根據材料三、四,分別概括法律與教化在傳統國家治理中的作用。(4)綜合材料并結合所學,你如何看待傳統中國的國家治理模式?【分析】(1)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官僚政治,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2)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監察制度,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3)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法律與教化,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4)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官僚政治,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解答】(1)材料中的“古代官僚行政管理”指的是官僚政治,背景是血緣政治的瓦解,因而是井田制的破產和宗法血緣關系的不斷削弱,故排除AB,選擇CD。(2)①根據材料總結御史臺官員的職責,根據所學知識分析諫官的職責,指出二者的聯系和區別即可。②結合材料一對官僚政治系統的分類和材料二對御史臺官員職責的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行政官員的相關職責即可,注意是分析對古代官僚行政管理的作用,起到制約、監督、糾錯的具體作用,展開分析即可。(3)根據材料內容,分別進行概括即可,教化則是為了為天下立下“道理”,達成“先王政治”,法律則是要“因時制治”,“禁暴止邪”,進行概括即可。(4)根據材料內容,評價我國古代的官僚政治和教化、法律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評價時需要結合所學內容,并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評價,一方面評價該制度的積極方面,另一方面,評價該制度維護封建統治的本質,看到道德和教化背后的階級性即可。故答案為:(1)CD。(2)①御史臺負責監察制度,糾察官員,并負責召集廷辯和上奏、彈劾;諫官負責規勸皇帝,匡補皇帝的過失,擁有封駁權力;二者都是宋代監察制度的組成部分,分別針對官員和皇帝,互不統屬,各自相對獨立,但又是監察制度的組成部分。②對行政官僚加以監督;對行政官僚增加糾錯能力和糾錯機制;對官僚制度加以制約,防止其危害皇權維護朝廷的政治平衡;限制皇帝支配的官僚權力,避免皇權對政治穩定的破壞;提高決策的科學性;維護政治默契和政治約定。(3)教化:對天下實行教化;提高統治的合法性;維護社會穩定。法律:使作惡的人能夠害怕刑法從而不犯罪;使善良的人由此獲得安全;禁止統治者任意對百姓進行刑殺;養育百姓。(4)傳統中國的國家治理模式是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政治,其中核心是古代官僚政治,由行政、軍事、監察三部分構成核心;輔之以道德教化和法律規范。傳統中國國家治理模式是相對完整的封建政治制度,政治運轉的中心能確保能規范權力運作方式,保持政治穩定和平衡,促進國家治理得良性化。輔之以的道德和教化能保證社會穩定,減少社會治理成本。為后世國家治理提供了參考和典范。但需要注意的是,傳統中國的國家治理模式仍然是統治階級壓迫被統治階級的一種模式,核心是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剝削和壓迫,是統治階級為維持封建統治的做法,其法律和教化帶有鮮明的“愚民性”和階級性,需要在當代政治現實中批判。【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進,學生需掌握中國政治制度的演進歷程、趨勢。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