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考押題卷】2025屆上海市高考歷史模擬預測練習卷四(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考押題卷】2025屆上海市高考歷史模擬預測練習卷四(含解析)

資源簡介

2025屆上海市高考歷史模擬預測押題卷
一.材料題(共4小題)
1.(2022 嘉定區二模)商貿變遷
(1)古代商路兩端往往連接著幾個重要文明區域,判斷圖中字母對應的大國是A.     B.     C.   
(2)陸上絲綢之路在東西方商業貿易中的重要性漸趨下降始于(單項選擇)    
A.西漢后期
B.唐中后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
(3)拜占庭帝國金幣在中國出土數量很多。右圖是在中國北魏(386﹣534)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國阿納斯塔修斯一世時期(491﹣518)的金幣。此枚金幣可以佐證的歷史現象是(單項選擇)    
A.拜占庭與西漢間有直接貿易往來
B.當時中外貿易結算必須使用金幣
C.拜占庭帝國壟斷了中外絲綢貿易
D.北魏時期與拜占庭貿易并未中斷
(4)人類社會的商貿活動從地方性行為擴大到跨國、跨大洲貿易,再發展到世界市場。世界市場最終形成時間是在(單項選擇)    
A.11﹣12世紀
B.15﹣16世紀
C.17﹣18世紀
D.20世紀初
隨著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國際貿易貨幣結算日益頻繁而復雜,推動了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一些國家的貨幣先后成為世界貨幣體系的中心。
(5)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中處于中心地位的幣種先后有哪些?
(6)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貨幣籃子中用于國際貿易結算和各國外匯儲備的幣種開始發生變化。特別是進入21世紀,歐元、日元、人民幣的影響日益上升。2009年,中國政府開始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2010年,中國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三大成員。結合所學知識,請談談你對19世紀以來國際貿易結算及各國外匯儲備中心幣種地位變化的認識。
2.(2024秋 青浦區校級期末)(1)14﹣19世紀,世界上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思想變革與社會變革,資本主義在全球范圍內擴展。
恩格斯說:“意大利人是現代歐洲各個民族中間的長子,是西方現代文化轉型中最先覺醒的民族?!边@主要是指意大利    
A.最早建立資本主義制度
B.率先開辟了新航路
C.首先倡導復興人文主義
D.最先開展了宗教改革
(2)啟蒙運動對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有重要作用,請將以下材料與思想家配對?!?   (填涂字母)
A.要防止濫用權力……各種權力既調節配合,又相互制約。
B.以社會契約方式建立起來的國家,其最高權力是屬于人民。
C.一個很開明的國家的國王,有無限的權力做好事,卻無力為非作歹。
①伏爾泰:   
②孟德斯鳩:   
③盧梭:   
(3)17﹣19世紀,世界主要國家往往以法律的形式建立資本主義制度、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請根據法律文獻的內容,在地圖上找出對應國家。
國家 法律文獻(節選)
① 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為非法權力
② 天皇召集帝國議會,命其開會、閉會、停會及解散眾議院
③ 人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的,在權利方面一律平等
④ 本憲法所授予的全部立法權均屬于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合眾國國會
⑤ 脫離了農奴依附身份的農民……可將份地贖買為私產,但須向地主繳納贖金
①    ②    ③    ④    ⑤   
(4)綜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思想變革與社會變革之間關系的認識。
3.(2024春 楊浦區校級期中)中國近代以來留學生情況統計簡表
階段 方向和群體 人數 留學生代表 官員選拔
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拓荒階段 留美幼童學生群 1872年起4批共120人 唐紹儀、詹天佑等 1905年清政府首次考察、任用留學生。金邦平等給予進士出身……曹汝霖等均著給予進士出身,按所習科學,以主事分部學習行走。陸宗輿等給予舉人出身,以內閣中書用。王守善等給予舉人出身,以知縣分省補用。 民國時期:《文官任用法草案》《考試法》《公務員任用條例》《公務員任用法》
福州船政學堂留歐學生群 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 嚴復、馬建忠等
甲午戰爭到民初:覺醒、救亡、革命階段 涌向日本的留學群 推算當在22000人以上 宋教仁、蔣介石、魯迅、陳獨秀等
留學歐美學生群 到辛亥革命前至少在600人左右 孫中山、蔡元培、竺可楨等
民初到20世紀20年代末:自由發展階段 留美學生群 推算人數達5362人 茅以升、聞一多、梁思成等
赴法勤工儉學學生群 共計有1700名以上 周恩來、聶榮臻、鄧小平等
留蘇的政治家群 總計在1600人左右 劉少奇、鄧小平、葉劍英等
留日學生群 當在20000人以上 郭沫若、蘇步青、李大釗等
留歐學生群 當在5000人以上 徐悲鴻、李四光、朱德等
——據周棉著《近代中國留學生群體的形成、發展、影響之分析與今后趨勢之展望》
(1)表格作者把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時期稱為留學的拓荒階段,他的主要依據是    
A.該時期留學人數較少影響小
B.留學生主要集中在歐美國家
C.留學活動處于開始起步階段
D.留學主要為了尋求救國之道
(2)根據表格,指出民國初年留學方向有什么新動向?出現這種新動向的原因以及對中國歷史發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根據材料與所學知識,你如何看待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留學情況。
4.(2024秋 房山區期中)諫議與納諫
材料一 給事中(門下省諫官)之職,凡制敕有不便于時者,得封奏之;刑獄有未合于理者,得駁正之。天下冤滯無告者,得與御史糾理之;有司選補不當者,得與侍中裁退之。
——白居易《鄭覃可給事中制》
材料二 唐代諫官進諫,有專用之紙,時稱“諫紙”,且有“月給諫紙”的制度。唐肅宗《令諫官言事制》云:“諫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陳時政得失。若不舉職事,當別有處分?!?br/>——摘編自傅紹良《唐詩中的“諫紙”“諫書”“諫草”與唐代諫議規范》
材料三 明萬歷十六年(1588年)某次經筵后,皇帝與內閣首輔申時行有一場討論,其大致內容如下:
皇帝:魏征此人如何?
首輔:魏征事唐太宗,能犯顏諫諍,賢臣也。
皇帝:魏征早年追隨李密,又追隨李建成,后來又侍奉唐太宗,忘君事仇之人,非賢也。
首輔:魏征所著《諫太宗十思疏》,至今也被視為正直之言,不可因人廢言。
皇帝:唐太宗弒兄屠弟、逼父退位,豈為賢德之君?
首輔:納諫一事為帝王盛美,故后世賢之。
皇帝:魏征大節已虧,縱有善言,亦是虛飾,何足采擇。
最終,皇帝決定經筵罷《貞觀政要》。
——摘編自樊樹志《重寫晚明史》
注:經筵是大臣定期為皇帝講授經史的活動,以“培養君德,成就帝業”。
《貞觀政要》記錄了唐太宗求諫納諫、任賢使能等德政,是明代經筵的重要內容。
(1)依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概括唐代諫官制度的特點和作用。
(2)閱讀材料三、簡述萬歷皇帝與內閣首輔的不同看法,并結合所學談談你的認識。
2025屆上海市高考歷史模擬預測押題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材料題(共4小題)
1.(2022 嘉定區二模)商貿變遷
(1)古代商路兩端往往連接著幾個重要文明區域,判斷圖中字母對應的大國是A.  唐  B.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  C. 阿拉伯帝國 
(2)陸上絲綢之路在東西方商業貿易中的重要性漸趨下降始于(單項選擇)  B 
A.西漢后期
B.唐中后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
(3)拜占庭帝國金幣在中國出土數量很多。右圖是在中國北魏(386﹣534)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國阿納斯塔修斯一世時期(491﹣518)的金幣。此枚金幣可以佐證的歷史現象是(單項選擇)  D 
A.拜占庭與西漢間有直接貿易往來
B.當時中外貿易結算必須使用金幣
C.拜占庭帝國壟斷了中外絲綢貿易
D.北魏時期與拜占庭貿易并未中斷
(4)人類社會的商貿活動從地方性行為擴大到跨國、跨大洲貿易,再發展到世界市場。世界市場最終形成時間是在(單項選擇)  D 
A.11﹣12世紀
B.15﹣16世紀
C.17﹣18世紀
D.20世紀初
隨著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國際貿易貨幣結算日益頻繁而復雜,推動了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一些國家的貨幣先后成為世界貨幣體系的中心。
(5)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中處于中心地位的幣種先后有哪些?
(6)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貨幣籃子中用于國際貿易結算和各國外匯儲備的幣種開始發生變化。特別是進入21世紀,歐元、日元、人民幣的影響日益上升。2009年,中國政府開始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2010年,中國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三大成員。結合所學知識,請談談你對19世紀以來國際貿易結算及各國外匯儲備中心幣種地位變化的認識。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絲綢之路、中西文化交流、新航路的開辟、世紀貨幣體系的形成等。第一問,解答本題需要掌握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第二問,解答本題需要掌握中西文化交流的相關知識;第三問,解答本題需要掌握拜占庭帝國時期的中西文化交流;第四問,解答本題需要掌握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第五問,解答本題需要掌握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的相關知識;第六問,解答本題需要掌握19世紀以來國際貿易結算及各國外匯儲備中心幣種地位變化的認識。
【解答】(1)根據材料所學知識可知,A為唐;B為東羅馬(拜占庭帝國);C為阿拉伯帝國。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北方少數民族的崛起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自唐中后期,陸上絲綢之路在東西方商業貿易中的重要性漸趨下降。
(3)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在中國北魏(386﹣534)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國阿納斯塔修斯一世時期(491﹣518)的金幣,可以說明北魏時期與拜占庭貿易并未中斷,D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是否是“直接貿易”,排除A項;“必須”一說絕對,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拜占庭帝國壟斷了中外絲綢貿易,排除C項。故選D項。
(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市場最終形成時間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即20世紀初,D項正確;ABC項不符合史實,排除ABC項。故選D項。
(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最先完成工業革命,經濟實力強大,此時的英鎊處于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的中心地位;后來隨著美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美元成為世界貨幣。
(6)認識:根據所學知識,談對19世紀以來國際貿易結算及各國外匯儲備中心幣種地位變化的認識,言之有理即可,如一個國家(或經濟體)的經濟實力決定其貨幣的國際地位;反映了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的發展趨勢等等。
故答案為:
(1)A.唐;B.東羅馬(拜占庭帝國);C.阿拉伯帝國。
(2)B。
(3)D。
(4)D。
(5)英鎊、美元。
(6)地位變化:英鎊——美元——歐元、日元、人民幣影響上升,與英鎊、美元等構成結算與儲備幣種。(能梳理并準確表述地位變化)。
認識:從經濟發展、貿易交流與社會生活,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國際格局國際政治等多角度對上述變化說明認識,結合史實論證觀點。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絲綢之路、中西文化交流、新航路的開辟、世紀貨幣體系的形成等,考查考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和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素養。
2.(2024秋 青浦區校級期末)(1)14﹣19世紀,世界上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思想變革與社會變革,資本主義在全球范圍內擴展。
恩格斯說:“意大利人是現代歐洲各個民族中間的長子,是西方現代文化轉型中最先覺醒的民族?!边@主要是指意大利  C 
A.最早建立資本主義制度
B.率先開辟了新航路
C.首先倡導復興人文主義
D.最先開展了宗教改革
(2)啟蒙運動對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有重要作用,請將以下材料與思想家配對?!AB  (填涂字母)
A.要防止濫用權力……各種權力既調節配合,又相互制約。
B.以社會契約方式建立起來的國家,其最高權力是屬于人民。
C.一個很開明的國家的國王,有無限的權力做好事,卻無力為非作歹。
①伏爾泰: C 
②孟德斯鳩: A 
③盧梭: B 
(3)17﹣19世紀,世界主要國家往往以法律的形式建立資本主義制度、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請根據法律文獻的內容,在地圖上找出對應國家。
國家 法律文獻(節選)
① 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為非法權力
② 天皇召集帝國議會,命其開會、閉會、停會及解散眾議院
③ 人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的,在權利方面一律平等
④ 本憲法所授予的全部立法權均屬于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合眾國國會
⑤ 脫離了農奴依附身份的農民……可將份地贖買為私產,但須向地主繳納贖金
① B  ② D  ③ A  ④ E  ⑤ C 
(4)綜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思想變革與社會變革之間關系的認識。
【分析】本題考查了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1)據材料“意大利人是現代歐洲各個民族中間的長子,是西方現代文化轉型中最先覺醒的民族”和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意大利首先興起文藝復興運動,倡導復興人文主義,沖擊了封建神學對人們思想的束縛,是西方文化從中世紀向近代轉型中思想覺醒的表現,C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最早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是尼德蘭(今荷蘭等地),并不是意大利,排除A項;據所學知識可知,率先開辟新航路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并非意大利,排除B項;據所學知識可知,最早開展宗教改革的是德國的馬丁 路德,不是意大利,排除D項。故選C項。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伏爾泰主張實行開明君主制,希望有一個開明的國王,能在有限權力范圍內做好事,對應材料 C,所以①填 C;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學說,強調要防止濫用權力,讓各種權力既調節配合,又相互制約,對應材料 A,所以②填 A;盧梭提出社會契約論,認為以社會契約方式建立起來的國家,最高權力屬于人民,對應材料 B,所以③填 B。
(3)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①:“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為非法權力”出自英國《權利法案》,限制了王權,確立了議會至上原則,英國對應地圖中的 B;②:“天皇召集帝國議會,命其開會、閉會、停會及解散眾議院”描述的是日本明治維新后確立的君主立憲制中天皇的權力,日本對應地圖中的 D;③:“人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的,在權利方面一律平等”出自法國《人權宣言》,法國對應地圖中的 A;④:“本憲法所授予的全部立法權均屬于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合眾國國會”出自美國 1787 年憲法,規定了三權分立體制,美國對應地圖中的 E;⑤:“脫離了農奴依附身份的農民……可將份地贖買為私產,但須向地主繳納贖”出自俄國 1861 年廢除農奴制的法令,俄國對應地圖中的 C。
(4)認識:結合所學知識可從思想變革與社會變革之間相互促進的角度分析,具體分析可得:思想變革往往是社會變革的先導,為社會變革提供理論基礎和精神動力。如文藝復興倡導人文主義,沖擊封建神學思想,為歐洲社會向近代轉型奠定思想基礎;啟蒙運動提出民主、自由、平等、三權分立等思想,為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指導,推動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而社會變革又會進一步促進思想的發展與傳播,鞏固思想變革的成果。例如,資本主義制度在各國的確立,為啟蒙思想的廣泛傳播提供了政治保障,同時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了這些思想。兩者相互影響、相互推動,共同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
故答案為:
(1)C
(2)C A B
(3)①B;②D;③A;④E;⑤C。
(4)關系:思想變革與社會變革相互促進。思想變革是社會變革的先導,像文藝復興以人文主義沖擊封建神學,啟蒙運動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理論指引;而社會變革又能鞏固思想變革成果,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啟蒙思想傳播提供保障,還推動其發展;二者共同助力人類社會進步。
【點評】本題考查了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2024春 楊浦區校級期中)中國近代以來留學生情況統計簡表
階段 方向和群體 人數 留學生代表 官員選拔
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拓荒階段 留美幼童學生群 1872年起4批共120人 唐紹儀、詹天佑等 1905年清政府首次考察、任用留學生。金邦平等給予進士出身……曹汝霖等均著給予進士出身,按所習科學,以主事分部學習行走。陸宗輿等給予舉人出身,以內閣中書用。王守善等給予舉人出身,以知縣分省補用。 民國時期:《文官任用法草案》《考試法》《公務員任用條例》《公務員任用法》
福州船政學堂留歐學生群 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 嚴復、馬建忠等
甲午戰爭到民初:覺醒、救亡、革命階段 涌向日本的留學群 推算當在22000人以上 宋教仁、蔣介石、魯迅、陳獨秀等
留學歐美學生群 到辛亥革命前至少在600人左右 孫中山、蔡元培、竺可楨等
民初到20世紀20年代末:自由發展階段 留美學生群 推算人數達5362人 茅以升、聞一多、梁思成等
赴法勤工儉學學生群 共計有1700名以上 周恩來、聶榮臻、鄧小平等
留蘇的政治家群 總計在1600人左右 劉少奇、鄧小平、葉劍英等
留日學生群 當在20000人以上 郭沫若、蘇步青、李大釗等
留歐學生群 當在5000人以上 徐悲鴻、李四光、朱德等
——據周棉著《近代中國留學生群體的形成、發展、影響之分析與今后趨勢之展望》
(1)表格作者把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時期稱為留學的拓荒階段,他的主要依據是  BC 
A.該時期留學人數較少影響小
B.留學生主要集中在歐美國家
C.留學活動處于開始起步階段
D.留學主要為了尋求救國之道
(2)根據表格,指出民國初年留學方向有什么新動向?出現這種新動向的原因以及對中國歷史發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根據材料與所學知識,你如何看待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留學情況。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要結合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的特征來解答。
(2)本題主要考查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要結合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的影響來解答。
(3)本題主要考查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要結合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的特征來解答。
【解答】(1)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的留學情況被稱為拓荒階段,主要原因是此時留學活動處于開始起步階段,其主要留學國家集中在歐美國家,BC項正確;此時期留學人數雖然較少,但影響很大,推動了洋務運動的開展和中國近代化;此時留學主要為了學習西方先進技術,進而維護清朝統治。因此,A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D項。故選BC項。
(2)新動向:根據材料“留蘇的政治家群”等信息可知,民國時期留學生繼續保持了項西方和日本學習的趨勢,同時又增加了新的方向,即留學蘇聯。原因:根據材料時間“民初到20世紀20年代末”和所學知識可知,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國際無產階級運動和被壓迫民族解放運動以極大的鼓舞。作用:根據材料“留蘇的政治家群”“劉少奇、鄧小平、葉劍英等”和所學知識可知,加快馬克思主義傳播,為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培養大批人才。
(3)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甲午戰爭到民初、民初到20世紀20年代末等階段的留學原因、特點及影響等方面分析闡述,如鴉片戰爭失敗后,封建統治者中的有識之士認識到中國科技落后于歐美,希望實現教育強國理想;洋務運動的開展,清朝對新式人才的需求增多,出現了遠赴歐美留學的潮流,歸國的留學生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中日甲午戰爭之后,空前強烈的瓜分危機和亡國之禍刺激著中國人更加迫切地希望了解日本能夠迅速富強的原因,進而效仿日本改變國家命運,加之路近,費省、文字易通,所以出現了一股留學日本的浪潮。這次留學引進了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民主思想,直接影響了中國近代的政治變革和思想演變;為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礎;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清政府的統治危機。在孫中山發動反清革命中,留日生成為骨干力量,辛亥革命時留學生起到了關鍵作用。民國時期,從世界各國歸來的留學生成為社會變革的核心力量。他們中涌現出一批中國現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而且隨著中國革命的發展,產生了一些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革命家,也推動了中國文學藝術的發展等等。
故答案為:
(1)BC
(2)新動向:留學蘇聯。
原因: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國際無產階級運動和被壓迫民族解放運動以極大的鼓舞。
作用:加快馬克思主義傳播,為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培養大批人才。
(3)評價:鴉片戰爭失敗后,封建統治者中的有識之士認識到中國科技落后于歐美,希望實現教育強國理想;洋務運動的開展,清朝對新式人才的需求增多,出現了遠赴歐美留學的潮流,歸國的留學生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中日甲午戰爭之后,空前強烈的瓜分危機和亡國之禍刺激著中國人更加迫切地希望了解日本能夠迅速富強的原因,進而效仿日本改變國家命運,加之路近,費省、文字易通,所以出現了一股留學日本的浪潮。這次留學引進了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民主思想,直接影響了中國近代的政治變革和思想演變;為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礎;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清政府的統治危機。在孫中山發動反清革命中,留日生成為骨干力量,辛亥革命時留學生起到了關鍵作用。民國時期,從世界各國歸來的留學生成為社會變革的核心力量。他們中涌現出一批中國現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而且隨著中國革命的發展,產生了一些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革命家,也推動了中國文學藝術的發展。
【點評】本題考查了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4.(2024秋 房山區期中)諫議與納諫
材料一 給事中(門下省諫官)之職,凡制敕有不便于時者,得封奏之;刑獄有未合于理者,得駁正之。天下冤滯無告者,得與御史糾理之;有司選補不當者,得與侍中裁退之。
——白居易《鄭覃可給事中制》
材料二 唐代諫官進諫,有專用之紙,時稱“諫紙”,且有“月給諫紙”的制度。唐肅宗《令諫官言事制》云:“諫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陳時政得失。若不舉職事,當別有處分?!?br/>——摘編自傅紹良《唐詩中的“諫紙”“諫書”“諫草”與唐代諫議規范》
材料三 明萬歷十六年(1588年)某次經筵后,皇帝與內閣首輔申時行有一場討論,其大致內容如下:
皇帝:魏征此人如何?
首輔:魏征事唐太宗,能犯顏諫諍,賢臣也。
皇帝:魏征早年追隨李密,又追隨李建成,后來又侍奉唐太宗,忘君事仇之人,非賢也。
首輔:魏征所著《諫太宗十思疏》,至今也被視為正直之言,不可因人廢言。
皇帝:唐太宗弒兄屠弟、逼父退位,豈為賢德之君?
首輔:納諫一事為帝王盛美,故后世賢之。
皇帝:魏征大節已虧,縱有善言,亦是虛飾,何足采擇。
最終,皇帝決定經筵罷《貞觀政要》。
——摘編自樊樹志《重寫晚明史》
注:經筵是大臣定期為皇帝講授經史的活動,以“培養君德,成就帝業”。
《貞觀政要》記錄了唐太宗求諫納諫、任賢使能等德政,是明代經筵的重要內容。
(1)依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概括唐代諫官制度的特點和作用。
(2)閱讀材料三、簡述萬歷皇帝與內閣首輔的不同看法,并結合所學談談你的認識。
【分析】(1)本題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
(2)本題考查明朝的內閣,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
【解答】(1)特點:根據材料“給事中(門下省諫官)之職,凡制敕有不便于時者,得封奏之;刑獄有未合于理者,得駁正之。諫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陳時政得失。若不舉職事,當別有處分”得出對諫官管理規范、嚴格;諫官職責范圍廣,涉及監察、決策和行政等多方面。根據材料“天下冤滯無告者,得與御史糾理之;有司選補不當者,得與侍中裁退之”得出諫官與其他機構和官員存在協作關系。作用:根據材料“諫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陳時政得失。若不舉職事,當別有處分”及所學知識得出有助于澄清吏治;一定程度上約束皇權,減少決策和行政等方面的失誤。
(2)不同看法:根據材料“魏征事唐太宗,能犯顏諫諍,賢臣也”得出內閣首輔認為魏征是直言極諫的賢臣,唐太宗是虛懷納諫的明君,對他們持肯定態度。根據材料“魏征早年追隨李密,又追隨李建成,后來又侍奉唐太宗,忘君事仇之人,非賢也……皇帝決定經筵罷《貞觀政要》”得出萬歷皇帝認為魏征幾次易主,唐太宗脅父弒兄,均道德有虧,對他們持否定態度。最終萬歷皇帝決定經筵停講體現唐太宗德政的《貞觀政要》。
認識:萬歷皇帝和內閣首輔對魏征的不同看法,主要收到各自的地位影響,內閣作為輔政機構,肯定魏征和唐太宗,是秉承了崇德尚賢的傳統,也是委婉規勸皇帝虛心納諫,以更好發揮內閣輔政作用。而萬歷皇帝是站在皇權的角度,表面上指責魏征和唐太宗的道德問題,實則否定魏征的犯顏直諫,強調皇帝的權威。綜合信息可知,這場討論的過程和結果,都體現出明代皇權進一步強化。
故答案為:
(1)特點:對諫官管理規范、嚴格;諫官職責范圍廣,涉及監察、決策和行政等多方面;諫官與其他機構和官員存在協作關系。作用:有助于澄清吏治;一定程度上約束皇權,減少決策和行政等方面的失誤。
(2)看法:內閣首輔認為魏征是直言極諫的賢臣,唐太宗是虛懷納諫的明君,對他們持肯定態度。萬歷皇帝認為魏征幾次易主,唐太宗脅父弒兄,均道德有虧,對他們持否定態度。認識:內閣首輔肯定魏征和唐太宗,是秉承了崇德尚賢的傳統,也是委婉規勸皇帝虛心納諫,以更好發揮內閣輔政作用。而萬歷皇帝指責魏征和唐太宗的道德問題,實則否定魏征的犯顏直諫,強調皇帝的權威。這場討論的過程和結果,都體現出明代皇權進一步強化。
【點評】本題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學生需掌握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內容(重點)、演變、運行機制、特點以及影響。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寨沟县| 彭州市| 乌兰县| 竹溪县| 托里县| 阆中市| 徐州市| 资中县| 岳西县| 海盐县| 开阳县| 万载县| 永川市| 张家口市| 荣成市| 德惠市| 密山市| 驻马店市| 汪清县| 含山县| 阳山县| 葫芦岛市| 志丹县| 贵南县| 沈丘县| 依安县| 塔城市| 滦平县| 阜宁县| 柯坪县| 新宾| 克拉玛依市| 临夏市| 同仁县| 远安县| 冕宁县| 甘孜县| 汾阳市| 图木舒克市| 辽源市| 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