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考押題卷】2025屆廣東省高考歷史模擬預測練習卷四(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考押題卷】2025屆廣東省高考歷史模擬預測練習卷四(含解析)

資源簡介

2025屆廣東省高考歷史模擬預測押題卷
一.選擇題(共16小題)
1.(2025 梅州模擬)春秋時期向君主諫諍之人還大多限于百官:諫官、工匠、樂師、近臣、卿大夫等,見于史籍中的平民直接向君主進諫也只限于曹劌論戰一例。到了戰國時期,只要有才能之人,都可以直接對君主進諫,于是士層極為活躍。這一變化說明當時(  )
A.傳統政治秩序遭到破壞
B.士社會地位的提高
C.君主專制制度逐漸形成
D.先秦儒家思想的影響
2.(2025春 廣州月考)南北朝時期,南方荊楚地區的臘、儺、寒食、端午、齋等歲時節慶,與廟堂禮典中的“五時讀令”之禮遙相呼應。雖然歲時節慶存在南北差異,但無論南北,都繼承了秦漢以來按時令運行節奏安排各種節日的傳統。這反映出當時(  )
A.大一統文化的發展 B.基層教化的強化
C.社會風俗的地域性 D.多元文化的發展
3.(2024春 湛江期末)唐代市舶機構的設置,經歷了由“中人充宮市使”到常務市舶使的設置,由購取宮廷御用品到抽解其利的變化,甚至在文宗時期規定市舶使“除舶腳、收市、進奉外,任其來往通流,自為交易,不得重加稅率。”這反映了唐代(  )
A.外貿管理趨于合理
B.較好解決了宦官干政弊病
C.主要收入來自商貿
D.經濟重心轉移到沿海地區
4.(2024秋 天河區期末)在宋人筆記中可以看到,不少父母因為心疼女兒在夫家過得不好而讓女兒離婚再嫁的例子,也有公公安排兒媳再嫁的為人所樂道的故事。如,王安石覺得自己兒子不成大器,不但支持兒媳與兒子離婚,還慷慨為兒媳“擇婿而嫁之”。據此可知,當時(  )
A.女性在婚姻家庭里缺乏自主權
B.理學的官方哲學地位受到挑戰
C.婚俗文化中存在實用主義傾向
D.文人的思想觀念十分開放寬容
5.(2024秋 清遠期中)元朝在行省區域劃定上,陜西行省越過秦嶺而有漢中盆地,江西行省跨過南嶺而有廣東,江浙行省從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這種設置(  )
A.擴大了統治疆域 B.妨礙了商品長途販運
C.縮小了貧富差距 D.促進了中央集權加強
6.(2024秋 深圳校級期末)京察和大計是清代對文職官員的考核制度,京察是對京師以內文官考核,大計則是對除京師以外的地方官員的考核。考核名義上由吏部負責,實際上吏部僅負責辦理手續,具體考察大權分散于各級各部長官手中。由此可見,該制度(  )
A.意在實現分權制衡 B.保證了政治局面穩定
C.提升了官吏的素質 D.具有一定的合理之處
7.(2025 高要區一模)1862年初,李鴻章統帥淮軍到達上海,與西人接觸后,自感“竟如李陵、王崎之于匈奴”,極力避免淮軍與“外國人摻雜”。但不及一年,他就不禁嘆服西方練兵制器“實非中國所能及”。李鴻章的這一轉變(  )
A.有利于近代化的轉型
B.反映了崇洋媚外的士人心理
C.導致洋務運動的開展
D.說明清政府已放棄閉關鎖國
8.(2024秋 東莞市月考)如圖是民國初年《新聞報》刊登的一幅名為“再造民國之最要著”的漫畫。畫面中是一個寫有“中華民國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鼎足分別寫有“立法”“行政”“司法”字樣,一名議員一手拉風箱,一手執勺,正在修補“立法”一足。該漫畫反映出(  )
A.民主共和得到一定維護
B.北洋軍閥統治基礎薄弱
C.護法運動取得最終成功
D.政黨政治嘗試遭到失敗
9.(2025 深圳模擬)太平洋戰爭爆發后,英軍服務團主動與活躍在香港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開展情報合作。1943年,在國民黨破壞下,“英團”突然單方面宣布與游擊隊停止聯絡,但游擊隊依舊給予其工作上諸多便利。這一舉措表明中國共產黨(  )
A.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B.積極捍衛反法西斯同盟
C.開始爭取促進國際援助
D.打退了國民黨反共高潮
10.(2024秋 東莞市月考)1956年6月,因務院做出決定,當年企業、事業和國家機關職工的平均工資提高 14.5%:重工業部分、重點建設地區、高級技術工人和高級科學技術人員的工資,可以有較大的提高。此次工資改革(  )
A.推動了各經濟部門的同步發展
B.糾正了工作中的“左”的錯誤
C.增強了工業化建設的社會動力
D.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11.(2023春 揭陽期末)1980﹣1992年,深圳經濟呈現高速增長,生產力得到巨大釋放,GDP年均增長37.4%,遠高于同期全國9.5%和全省14.1%的平均水平。深圳經濟的高速發展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
B.鄧小平“南方談話”
C.積極利用外資和先進技術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12.(2023秋 龍門縣校級期中)公元前29年,屋大維獲得“元首”稱號,不久元老院授予他“奧古斯都(意為至圣至尊)尊稱,取得了羅馬帝國的軍政大權。公元前12年,擔任作為宗教最高職務的大祭祀長,公元前2年,擔任執政官,并獲得“祖國之父”的榮譽稱號。這表明,屋大維建立的元首制(  )
A.強化了羅馬元老院的權力
B.實質是隱蔽的專制君主制
C.維護了羅馬國家共和傳統
D.標志著羅馬進入鼎盛時期
13.(2022秋 坡頭區校級月考)如圖所示是法國1789年的一幅漫畫。畫中三人分別代表貴族、平民和教士。結合所學判斷,漫畫所要表達的意愿是(  )
A.第三等級反對制定新憲法
B.三個等級聯合廢除君主制
C.三個等級合力制定新憲法
D.三個等級修改拿破侖法典
14.(2024春 佛山期末)1807年,英國國會通過了廢除奴隸販賣法案,將在大英帝國境內販賣奴隸定為非法,并向英國奴隸船征收每一個奴隸100英鎊的罰金。這(  )
A.加快了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
B.反映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C.體現了英國圈地運動的影響
D.保障了非洲奴隸的政治權益
15.(2025春 高州市期中)英國在殖民地印度引入資產階級代議制、法律制度和文官制度等,并興辦學校,強行普及英語。在這套制度下成長起來的印度精英階層,卻利用這套制度來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這說明了英國的文化侵略(  )
A.促進了英印兩國的文化交融
B.客觀上利于印度走向現代化
C.并未對印度帶來明顯的沖擊
D.使得印度喪失了傳統的文化
16.(2024 潮南區模擬)如圖是刊載于《中國日報》的漫畫《對比》,并有配文為“一邊給武器一邊發食物,美國表演荒謬”。該漫畫表明(  )
A.霸權主義加劇人道主義危機
B.地緣政治利益影響外交行為
C.國際政治力量對比嚴重失衡
D.美國是巴以沖突的幕后黑手
二.材料題(共4小題)
17.(2024秋 佛山期末)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春夏之交,閩北地區發大水,此時朱熹奉祠閑居崇安縣五夫里。在視察災情后,他寫下“阡陌縱橫不可尋,死傷狼藉正悲鳴”的詩句,朱熹向慈善戶勸幕余糧賑濟災民,上書知府徐瑞發放常平倉存糧。后又率民將米挑回,按丁口發放。1171年,當地五夫社倉(民間)在朱熹精心籌劃下賑濟百姓,大利于民。
——據《朱文公文集》整理
材料二:清代規定:州縣設常平倉,市鎮設義倉,鄉村設社倉。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諭令各省地方官:勸諭官紳士民捐輸常平倉米谷。公舉本地善良之人出陳易新,春貸秋還,以備賑濟。嘉慶五年(1800年),奉準社倉谷石不必官為經理,聽民公舉社長副,經管出納。遇水旱兵災大荒之年,社長或首事在稟請批示后,可不拘成例,通融辦理。
——摘編自任放《明清長江中游市鎮與倉儲》
材料三:今據傅敏陸續盤查,具奏前來,始知湖廣所屬州縣社倉一案原報甚多,而現貯無幾。此中情弊,想因不肖有司侵蝕人己,或挪移以掩其空。
——摘編自雍正《諭社倉之設務俾民間踴躍樂輸量力儲蓄不可繩以官法》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南宋時期朱熹設立五夫社倉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朝倉儲制度的特點。
(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中國古代倉儲制度。
18.(2024秋 廣州月考)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至1975年,是法國歷史上發展最快的一個時期,被稱為“光輝30年”。如表是這一時期主要的鄉村政策。
名稱 年份 規刻中的相關內容
莫內計劃 1947﹣1952 更新農用機械,報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科技
第二個國家計劃 1954﹣1957 推動鄉村勞動力從農業部門向工業部門轉移
鄉村行動區 1960 為鄉村設施建設提供貸款,支持鄉村小型工業
農業指導補充法 1962 建立農業結構行動基金;為農民提供退休養老金;開展鄉村青年培訓,建立生產合作組織
區域自然公園 1967 保護自然空間,維持生態保護和休閑之間的平衡
土地占用規劃 1970 明確土地的各功能區,避免城鎮空間的無序開發
中部山區規劃 1975 為發展中部山區而制定的規劃(以農業為主,兼顧山區)
——以上均摘編自湯爽爽、馮建喜《法國快速城市化時期的鄉村政策演變與鄉村功能拓展》
(1)結合材料一,指出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法國城鄉人口變化的趨勢,概括影響城鄉人口變化的因素。
(2)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法國“光輝30年”時期鄉村政策的理解。
19.(2025 深圳模擬)近代中國,人們對國民身體素質的認識發生了變化。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洋務運動時期,士大夫將西洋兵式體操引入新式軍隊和各種洋務學堂。在鎮壓太平軍和捻軍后,清政府在軍隊和軍事學堂大力推廣西式兵操,但是最終只停留在“隊列、隊形變換”等形式上。1895年,嚴復發表《原強》,主張“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把“力”放在首位,向世人揭示增強國民體質是“保種”的關鍵。新文化運動后,知識分子轉向以近代醫學、生理學、解剖學為基礎的體育,研究其對人體機能的作用,并希望用體育培養人們獨立的判斷力和思想。1917年,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指出,“國力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為此他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
——摘編自吳文峰《中國體育文化近代變遷的重新審視》等
結合材料,圍繞“體育文化與近代中國”自擬一個論題,運用中國近代史的具體史實予以闡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20.(2017秋 揭西縣校級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暴力作用在降低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表現。二戰以后雖然接連發生局部戰爭,但并未出現世界大戰的危險。美蘇冷戰對峙,曾幾次走到軍事對抗的邊緣,但最終都以妥協的方式得到緩解。大國間限制戰略性武器的談判。以及平息地區性戰爭問題的談判不斷進行,取得一定的進展。對話和妥協日益成為解決國際問題的首選手段。文明的進步還體現在各國各地區間相互依賴程度的加強。
﹣﹣《人的理性與法的精神》
材料二 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中國在變,世界也在變,20世紀80年代全球經濟展開了新一輪的競爭。……100年是漫長的也是短暫的,在人類告別風云變幻的20世紀時中國告別了上個世紀曾經的苦難,經過100多年的求索與奮斗,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中國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紀跨越,中國人跨越的絕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的節點,伴隨著國家一起邁入21世紀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
﹣﹣《復興之路)解說詞
請回答:
(1)二戰后,新中國在推動人類文明的交融,倡導用對話的方式解決國際、國內問題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舉例說明。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外交方面說明在新時期中國“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2025屆廣東省高考歷史模擬預測押題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6小題)
1.(2025 梅州模擬)春秋時期向君主諫諍之人還大多限于百官:諫官、工匠、樂師、近臣、卿大夫等,見于史籍中的平民直接向君主進諫也只限于曹劌論戰一例。到了戰國時期,只要有才能之人,都可以直接對君主進諫,于是士層極為活躍。這一變化說明當時(  )
A.傳統政治秩序遭到破壞
B.士社會地位的提高
C.君主專制制度逐漸形成
D.先秦儒家思想的影響
【分析】本題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材料可知,春秋時期,平民很少能進諫,到戰國時,只要有才能的人就能進諫。說明了階層流動加速,原有的等級秩序遭到破壞,A項正確;士社會地位的提高只是變化的表現,而非本質,排除B項;君主專制制度是指君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獨攬國家大權。材料描述了士人地位的變化,沒有提及君主專制制度的形成,排除C項;先秦儒家思想主張仁政、禮治,材料沒有提到先秦儒家思想的影響,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2025春 廣州月考)南北朝時期,南方荊楚地區的臘、儺、寒食、端午、齋等歲時節慶,與廟堂禮典中的“五時讀令”之禮遙相呼應。雖然歲時節慶存在南北差異,但無論南北,都繼承了秦漢以來按時令運行節奏安排各種節日的傳統。這反映出當時(  )
A.大一統文化的發展 B.基層教化的強化
C.社會風俗的地域性 D.多元文化的發展
【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魏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解題關鍵信息是“五時讀令”“雖然歲時節慶存在南北差異,但無論南北,都繼承了秦漢以來按時令運行節奏安排各種節日的傳統”。
【解答】A.根據材料,南北朝時期,南方荊楚地區的歲時節慶與廟堂禮典中的“五時讀令”之禮呼應,且無論南北都繼承了秦漢以來按時令安排節日的傳統。根據所學知識,南北朝時期雖然政治上南北分裂,但在文化方面,如歲時節慶等仍能體現出對秦漢傳統的繼承,反映了大一統文化的影響力和延續性。盡管存在南北差異,但共同的文化根基使得在某些方面仍有一致性,這體現了大一統文化的發展,正確;
B.題干中主要講述的是歲時節慶的傳承,并未著重強調基層教化的相關內容,排除;
C.題干先是指出南方荊楚地區的歲時節慶情況,然后強調了南北在繼承秦漢傳統上的共性,重點并非突出社會風俗的地域性差異,而是在差異中呈現出的文化共性,排除;
D.題干強調的是在一定差異基礎上對傳統的共同繼承,而非單純強調多元文化各自獨立發展,排除。
故選:A。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魏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
3.(2024春 湛江期末)唐代市舶機構的設置,經歷了由“中人充宮市使”到常務市舶使的設置,由購取宮廷御用品到抽解其利的變化,甚至在文宗時期規定市舶使“除舶腳、收市、進奉外,任其來往通流,自為交易,不得重加稅率。”這反映了唐代(  )
A.外貿管理趨于合理
B.較好解決了宦官干政弊病
C.主要收入來自商貿
D.經濟重心轉移到沿海地區
【分析】本題考查唐朝商業發展的相關知識,依據材料“經歷了由‘中人充宮市使’到常務市舶使的設置,由購取宮廷御用品到抽解其利的變化”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解答】據材料可知唐代市舶機構官員最初由宦官擔任,后來改為委任專門官員,有利于減少宦官貪瀆、侵害商民利益的現象。市舶機構的職能也由最初的購取宮廷御用品改為主要征收商稅,管理職能更加合理完備。甚至在唐文宗時期規定不得對海上貿易施加另外的限制阻礙和加重稅收,有利于為海外貿易發展創造有利政策環境。這些都體現唐代外貿管理趨于合理,A項正確;
材料涉及限制宦官參與海上貿易管理,未提及宦官參與其他方面政務的情況,實際上唐朝末年宦官干政問題嚴重,而非得到了較好解決,排除B項;
材料僅提及征收外貿商稅,未提及外貿商稅數額,不能斷定主要收入來自商貿,排除C項;
唐代經濟重心仍然在北方黃河流域,而非轉移到沿海地區,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唐朝商業發展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難度適中。
4.(2024秋 天河區期末)在宋人筆記中可以看到,不少父母因為心疼女兒在夫家過得不好而讓女兒離婚再嫁的例子,也有公公安排兒媳再嫁的為人所樂道的故事。如,王安石覺得自己兒子不成大器,不但支持兒媳與兒子離婚,還慷慨為兒媳“擇婿而嫁之”。據此可知,當時(  )
A.女性在婚姻家庭里缺乏自主權
B.理學的官方哲學地位受到挑戰
C.婚俗文化中存在實用主義傾向
D.文人的思想觀念十分開放寬容
【分析】本題考查宋明理學的影響,要求依據材料“不少父母因為心疼女兒在夫家過得不好而讓女兒離婚再嫁的例子,也有公公安排兒媳再嫁的為人所樂道的故事”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解答】據材料可知,宋代父母或者公婆支持婦女再嫁的原因包括心疼女兒、兒子無能等因素,這顯示宋代長輩支持婦女再嫁受到實際情況影響,印證當時婚俗文化中存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實用主義的傾向,故C正確;
女性在婚姻中得到家庭的支持,而非女性在婚姻中缺乏自主權,排除A項;
宋代理學官方哲學地位得到鞏固,而非挑戰,排除B項;
支持婦女再嫁的長輩并非全是文人,故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宋明理學的影響,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難度適中。
5.(2024秋 清遠期中)元朝在行省區域劃定上,陜西行省越過秦嶺而有漢中盆地,江西行省跨過南嶺而有廣東,江浙行省從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這種設置(  )
A.擴大了統治疆域 B.妨礙了商品長途販運
C.縮小了貧富差距 D.促進了中央集權加強
【分析】本題考查元朝行省制度,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
【解答】根據材料,元朝在行省區域劃定上打破了地形的隔絕,有利于破壞地方割據條件,促進中央集權加強,故選D項;
元代行省制是針對已有疆域如何管理而設立的行政制度,排除A項;
元代行省設立對于商品販運和縮小貧富差距沒有直接影響,排除B、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元朝行省制度,學生需掌握行省制度的原因、內容、職權、特點以及影響。
6.(2024秋 深圳校級期末)京察和大計是清代對文職官員的考核制度,京察是對京師以內文官考核,大計則是對除京師以外的地方官員的考核。考核名義上由吏部負責,實際上吏部僅負責辦理手續,具體考察大權分散于各級各部長官手中。由此可見,該制度(  )
A.意在實現分權制衡 B.保證了政治局面穩定
C.提升了官吏的素質 D.具有一定的合理之處
【分析】本題考查了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題干及結合所學可知,清代京察和大計制度是對京師內外官員的考核,各級各部長官掌握考核大權,這有利于發揮地方行政長官的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D項正確;
該制度并非意在實現分權制衡,因為各級各部長官的考核權最終還是服務于皇權統治,排除A項;
“保證了”說法絕對,有利于穩定政治,排除B項;
僅從材料難以直接得出必然提升官吏素質的結論,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7.(2025 高要區一模)1862年初,李鴻章統帥淮軍到達上海,與西人接觸后,自感“竟如李陵、王崎之于匈奴”,極力避免淮軍與“外國人摻雜”。但不及一年,他就不禁嘆服西方練兵制器“實非中國所能及”。李鴻章的這一轉變(  )
A.有利于近代化的轉型
B.反映了崇洋媚外的士人心理
C.導致洋務運動的開展
D.說明清政府已放棄閉關鎖國
【分析】本題考查洋務運動,結合題干“與西人接觸后,自感‘竟如李陵、王崎之于匈奴’,極力避免淮軍與‘外國人摻雜’。但不及一年,他就不禁嘆服西方練兵制器‘實非中國所能及’。”及洋務運動的歷程進行分析。
【解答】根據材料“與西人接觸后,自感‘竟如李陵、王崎之于匈奴’,極力避免淮軍與‘外國人摻雜’。但不及一年,他就不禁嘆服西方練兵制器‘實非中國所能及’。”可知,李鴻章到達上海與西人接觸后,對西人的認識出現了由鄙視西方技術到嘆服西方技術的變化,這一變化有利于洋務運動的開展,有利于近代化的轉型,是理性的認識,A項正確
;B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崇洋媚外的士人心理,材料主要強調李鴻章在1862年接觸西人的背景下認識到西方技術的先進,排除B項;
1861年洋務運動即已開啟,排除C項;
材料沒有關于清政府對外政策的信息,僅涉及李鴻章對待西方科技的態度,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洋務運動,考查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分析理解的能力。
8.(2024秋 東莞市月考)如圖是民國初年《新聞報》刊登的一幅名為“再造民國之最要著”的漫畫。畫面中是一個寫有“中華民國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鼎足分別寫有“立法”“行政”“司法”字樣,一名議員一手拉風箱,一手執勺,正在修補“立法”一足。該漫畫反映出(  )
A.民主共和得到一定維護
B.北洋軍閥統治基礎薄弱
C.護法運動取得最終成功
D.政黨政治嘗試遭到失敗
【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袁世凱復辟帝制和護國戰爭,解題關鍵信息是
【解答】A.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1916年7月,一名議員一手拉風箱,一手執勺,正在修補“立法”一足,其意在維護三權分立政治體制,結合《再造民國之最要著》的題目名字,說明民主共和成果得到一定程度維護,正確;
B.據材料“一名議員一手拉風箱,一手執勺,正在修補‘立法’一足”可知主體不是北洋軍閥,主體不符,排除;
C.護法運動開始于1917年,民國五年是1916年,時間不符,排除;
D.根據“一名議員一手拉風箱,一手執勺,正在修補‘立法’一足”可知,材料不涉及政黨政治,主體不符,排除。
故選:A。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袁世凱復辟帝制和護國戰爭,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
9.(2025 深圳模擬)太平洋戰爭爆發后,英軍服務團主動與活躍在香港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開展情報合作。1943年,在國民黨破壞下,“英團”突然單方面宣布與游擊隊停止聯絡,但游擊隊依舊給予其工作上諸多便利。這一舉措表明中國共產黨(  )
A.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B.積極捍衛反法西斯同盟
C.開始爭取促進國際援助
D.打退了國民黨反共高潮
【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依據材料“1943年,在國民黨破壞下,‘英團’突然單方面宣布與游擊隊停止聯絡,但游擊隊依舊給予其工作上諸多便利”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是世界反法西斯聯盟中的重要成員國,據此依據材料“年,在國民黨破壞下,‘英團’突然單方面宣布與游擊隊停止聯絡,但游擊隊依舊給予其工作上諸多便利”等可知中國共產黨積極捍衛反法西斯同盟,故B正確;
A說法片面,排除;
C項“開始”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
1941年1月發生的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皖南事變的國民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反共高潮,此時早已經解決,故排除D。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難度適中。
10.(2024秋 東莞市月考)1956年6月,因務院做出決定,當年企業、事業和國家機關職工的平均工資提高 14.5%:重工業部分、重點建設地區、高級技術工人和高級科學技術人員的工資,可以有較大的提高。此次工資改革(  )
A.推動了各經濟部門的同步發展
B.糾正了工作中的“左”的錯誤
C.增強了工業化建設的社會動力
D.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分析】本題考查“一五”計劃,結合題干“1956年6月,因務院做出決定,當年企業、事業和國家機關職工的平均工資提高 14.5%......高級技術工人和高級科學技術人員的工資,可以有較大的提高”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歷程進行回答。
【解答】根據材料“1956年6月,因務院做出決定,當年企業、事業和國家機關職工的平均工資提高 14.5%......高級技術工人和高級科學技術人員的工資,可以有較大的提高”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務院普遍上調工資,特別是“一五”計劃重點領域工作人員的工資,有利于調動干部群眾參與工業建設的積極性,C項正確;
“一五”計劃強調優先發展重工業,排除A項;
材料所述工資改革與“左”傾錯誤無關,排除B項;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一五”計劃,考查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分析解答的能力。
11.(2023春 揭陽期末)1980﹣1992年,深圳經濟呈現高速增長,生產力得到巨大釋放,GDP年均增長37.4%,遠高于同期全國9.5%和全省14.1%的平均水平。深圳經濟的高速發展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
B.鄧小平“南方談話”
C.積極利用外資和先進技術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分析】本題考查對外開放及影響,作答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
【解答】1980﹣1992年,深圳經濟高速發展,結合所學可知處于改革開放初期,深圳成為經濟特區,因此得益于積極利用外資和先進技術,C項正確;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農村,而深圳是經濟特區,排除A項;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時間不符合,排除B項;
21世紀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時間不符合,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對外開放及影響,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12.(2023秋 龍門縣校級期中)公元前29年,屋大維獲得“元首”稱號,不久元老院授予他“奧古斯都(意為至圣至尊)尊稱,取得了羅馬帝國的軍政大權。公元前12年,擔任作為宗教最高職務的大祭祀長,公元前2年,擔任執政官,并獲得“祖國之父”的榮譽稱號。這表明,屋大維建立的元首制(  )
A.強化了羅馬元老院的權力
B.實質是隱蔽的專制君主制
C.維護了羅馬國家共和傳統
D.標志著羅馬進入鼎盛時期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古代羅馬的政治制度,作答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
【解答】從材料信息看,屋大維獲得“元首”稱號后,掌握了國家的絕大部分權力,表明屋大維的“元首”制實質是隱蔽的專制君主制,B項正確;
元首制下,元老院的權力被弱化,排除A項;
元首制的建立,沒有維護共和傳統,排除C項;
元首制的確立,不是羅馬進入鼎盛的標志,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古代羅馬的政治制度,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13.(2022秋 坡頭區校級月考)如圖所示是法國1789年的一幅漫畫。畫中三人分別代表貴族、平民和教士。結合所學判斷,漫畫所要表達的意愿是(  )
A.第三等級反對制定新憲法
B.三個等級聯合廢除君主制
C.三個等級合力制定新憲法
D.三個等級修改拿破侖法典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法國大革命相關知識的掌握。
【解答】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夕,階級關系處于十分尖銳的對立狀態。法國社會被分成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是教士、第二等級是貴族,他們屬于特權等級,而廣大的第三等級卻承擔著國家的賦稅和其他封建義務,第三等級的代表決意反對專制統治,他們要求制訂一部憲法,限制王權,實行社會改革,排除A;B在材料中無從體現,而且法國大革命爆發后,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君主立憲派在人民的支持下掌握了政權,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并沒有廢除君主制,排除B;拿破侖法典為1797年拿破侖在法國上臺執政后公布,時間不符,排除D;圖片中三個等級的代表聚在一起,圍著象征新憲法的鐵床上,喊著“趁熱打鐵”“努力工作”等,可見C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本題旨在通過讀圖的形式考查學生對法國大革命相關知識點的識記。
14.(2024春 佛山期末)1807年,英國國會通過了廢除奴隸販賣法案,將在大英帝國境內販賣奴隸定為非法,并向英國奴隸船征收每一個奴隸100英鎊的罰金。這(  )
A.加快了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
B.反映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C.體現了英國圈地運動的影響
D.保障了非洲奴隸的政治權益
【分析】本題考查英國工業革命,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1807年的英國正在進行工業革命,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勞動效率提升,需要更多的市場,同時國內反對奴隸制的呼聲日益高漲,因此英國政府宣布奴隸貿易非法,這是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結果,B項正確;
英國的做法并不能加快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排除A項;
英國的圈地運動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勞動力、市場、資本條件,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
英國的做法并不能保障非洲奴隸的政治權益,因為其它國家依然在進行奴隸貿易,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英國工業革命,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5.(2025春 高州市期中)英國在殖民地印度引入資產階級代議制、法律制度和文官制度等,并興辦學校,強行普及英語。在這套制度下成長起來的印度精英階層,卻利用這套制度來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這說明了英國的文化侵略(  )
A.促進了英印兩國的文化交融
B.客觀上利于印度走向現代化
C.并未對印度帶來明顯的沖擊
D.使得印度喪失了傳統的文化
【分析】本題考查英國的殖民擴張,解答本題需要掌握英國的殖民擴張。
【解答】根據材料可知,印度上層精英得益于英國在印度推行的教育,而這些印度精英利用學來的西方制度文化等來作為武器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這在客觀上有利于印度近代化的發展,B項正確;
英國的文化侵略促進了英印兩國的文化交融,在題干中無法找到依據,排除A項;
英國在印度引入資產階級代議制、法律制度和文官制度,并興辦學校,強行普及英語,這勢必會對印度社會帶來一定的沖擊,排除C項;
使得印度喪失了傳統文化說法絕對,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英國的殖民擴張,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
16.(2024 潮南區模擬)如圖是刊載于《中國日報》的漫畫《對比》,并有配文為“一邊給武器一邊發食物,美國表演荒謬”。該漫畫表明(  )
A.霸權主義加劇人道主義危機
B.地緣政治利益影響外交行為
C.國際政治力量對比嚴重失衡
D.美國是巴以沖突的幕后黑手
【分析】本題考查了霸權主義,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漫畫可知,美國給以色列的支援的大量先進武器,而給巴勒斯坦的則是少得可憐的糧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以色列作為美國在中東的重要支點,對美國的國家利益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處理巴以沖突時,美國表現出明顯的“拉偏架”的姿態,B項正確;
材料不涉及“人道主義危機”,排除A項;
材料只涉及美國對巴以態度的差異,這與“國際政治力量對比”無關,排除C項;
材料反映的是美國對巴以態度的差異,并未表明美國是導致巴以沖突的幕后黑手,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霸權主義,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材料題(共4小題)
17.(2024秋 佛山期末)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春夏之交,閩北地區發大水,此時朱熹奉祠閑居崇安縣五夫里。在視察災情后,他寫下“阡陌縱橫不可尋,死傷狼藉正悲鳴”的詩句,朱熹向慈善戶勸幕余糧賑濟災民,上書知府徐瑞發放常平倉存糧。后又率民將米挑回,按丁口發放。1171年,當地五夫社倉(民間)在朱熹精心籌劃下賑濟百姓,大利于民。
——據《朱文公文集》整理
材料二:清代規定:州縣設常平倉,市鎮設義倉,鄉村設社倉。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諭令各省地方官:勸諭官紳士民捐輸常平倉米谷。公舉本地善良之人出陳易新,春貸秋還,以備賑濟。嘉慶五年(1800年),奉準社倉谷石不必官為經理,聽民公舉社長副,經管出納。遇水旱兵災大荒之年,社長或首事在稟請批示后,可不拘成例,通融辦理。
——摘編自任放《明清長江中游市鎮與倉儲》
材料三:今據傅敏陸續盤查,具奏前來,始知湖廣所屬州縣社倉一案原報甚多,而現貯無幾。此中情弊,想因不肖有司侵蝕人己,或挪移以掩其空。
——摘編自雍正《諭社倉之設務俾民間踴躍樂輸量力儲蓄不可繩以官法》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南宋時期朱熹設立五夫社倉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朝倉儲制度的特點。
(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中國古代倉儲制度。
【分析】本題考查了中國古代社會救濟,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1)原因:南宋時期,閩北地區遭遇大水災,民眾受災嚴重,需要緊急賑濟;朱熹作為地方官,有責任和義務幫助民眾渡過難關;朱熹希望通過設立社倉,積累糧食,以備不時之需,同時也希望借此機會推動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2)特點:清朝的倉儲制度具有多層次性,包括常平倉、義倉和社倉等不同層級的倉儲設施;同時,該制度具有官民合辦的特點,政府鼓勵民間捐輸糧食,共同管理倉儲;此外,倉儲制度還具有靈活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通融辦理,以應對災荒等緊急情況。
(3)評價:中國古代倉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災荒帶來的社會壓力,保障了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對于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該制度也體現了政府對民生問題的關注和重視,以及民間力量的參與和支持。然而,倉儲制度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如管理不善、腐敗等問題,需要不斷完善和改進。總體來說,中國古代倉儲制度在歷史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積極的意義。
故答案為:
(1)原因:南宋時期,閩北地區遭遇大水災,民眾受災嚴重,需要緊急賑濟;朱熹作為地方官,有責任和義務幫助民眾渡過難關;朱熹希望通過設立社倉,積累糧食,以備不時之需,同時也希望借此機會推動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2)特點:清朝的倉儲制度具有多層次性,包括常平倉、義倉和社倉等不同層級的倉儲設施;同時,該制度具有官民合辦的特點,政府鼓勵民間捐輸糧食,共同管理倉儲;此外,倉儲制度還具有靈活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通融辦理,以應對災荒等緊急情況。
(3)評價:中國古代倉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災荒帶來的社會壓力,保障了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對于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該制度也體現了政府對民生問題的關注和重視,以及民間力量的參與和支持。然而,倉儲制度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如管理不善、腐敗等問題,需要不斷完善和改進。總體來說,中國古代倉儲制度在歷史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積極的意義。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8.(2024秋 廣州月考)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至1975年,是法國歷史上發展最快的一個時期,被稱為“光輝30年”。如表是這一時期主要的鄉村政策。
名稱 年份 規刻中的相關內容
莫內計劃 1947﹣1952 更新農用機械,報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科技
第二個國家計劃 1954﹣1957 推動鄉村勞動力從農業部門向工業部門轉移
鄉村行動區 1960 為鄉村設施建設提供貸款,支持鄉村小型工業
農業指導補充法 1962 建立農業結構行動基金;為農民提供退休養老金;開展鄉村青年培訓,建立生產合作組織
區域自然公園 1967 保護自然空間,維持生態保護和休閑之間的平衡
土地占用規劃 1970 明確土地的各功能區,避免城鎮空間的無序開發
中部山區規劃 1975 為發展中部山區而制定的規劃(以農業為主,兼顧山區)
——以上均摘編自湯爽爽、馮建喜《法國快速城市化時期的鄉村政策演變與鄉村功能拓展》
(1)結合材料一,指出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法國城鄉人口變化的趨勢,概括影響城鄉人口變化的因素。
(2)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法國“光輝30年”時期鄉村政策的理解。
【分析】本題考查了城市化,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1)趨勢:根據材料一圖表可概括出鄉村人口下降;城市人口上升。因素: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醫療衛生條件的進步;國家政策的調整;交通和基礎設施的改善等。
(2)理解:可從背景、特點和影響等角度分析,如背景:二戰后,法國百廢待興,需要迅速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重塑其大國地位,但在法國的鄉村地區,農業機械化程度低、農業技術落后;戰后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通過立法和制定經濟計劃等手段加強對經濟的干預,特點:此時期法國的鄉村政策呈現出階段性、多樣性特點;政策覆蓋面廣,注重發展生產力和保護自然相結合等。影響:法國光輝三十年時期的鄉村政策促進了鄉村經濟發展:縮小了城鄉差距:拓展了鄉村功能。
故答案為:
(1)趨勢:鄉村人口下降;城市人口上升。因素: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醫療衛生條件的進步;國家政策的調整;交通和基礎設施的改善等。
(2)理解:背景:二戰后,法國百廢待興,需要迅速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重塑其大國地位,但在法國的鄉村地區,農業機械化程度低、農業技術落后;戰后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通過立法和制定經濟計劃等手段加強對經濟的干預,特點:此時期法國的鄉村政策呈現出階段性、多樣性特點;政策覆蓋面廣,注重發展生產力和保護自然相結合等。影響:法國光輝三十年時期的鄉村政策促進了鄉村經濟發展:縮小了城鄉差距:拓展了鄉村功能。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9.(2025 深圳模擬)近代中國,人們對國民身體素質的認識發生了變化。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洋務運動時期,士大夫將西洋兵式體操引入新式軍隊和各種洋務學堂。在鎮壓太平軍和捻軍后,清政府在軍隊和軍事學堂大力推廣西式兵操,但是最終只停留在“隊列、隊形變換”等形式上。1895年,嚴復發表《原強》,主張“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把“力”放在首位,向世人揭示增強國民體質是“保種”的關鍵。新文化運動后,知識分子轉向以近代醫學、生理學、解剖學為基礎的體育,研究其對人體機能的作用,并希望用體育培養人們獨立的判斷力和思想。1917年,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指出,“國力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為此他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
——摘編自吳文峰《中國體育文化近代變遷的重新審視》等
結合材料,圍繞“體育文化與近代中國”自擬一個論題,運用中國近代史的具體史實予以闡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分析】本題考查了中國近代史綜合,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本題較開放,言之有理即可。根據材料“洋務運動時期,士大夫將西洋兵式體操引入新式軍隊和各種洋務學堂。在鎮壓太平軍和捻軍后,清政府在軍隊和軍事學堂大力推廣西式兵操”“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可概括出論題為體育文化在近代中國的傳播和發展反映了國家危機的加深與民族意識的覺醒。闡述可結合近代不同時期體育發展和民族意識的覺醒的關系進行分析。
故答案為:
論題:體育文化在近代中國的傳播和發展反映了國家危機的加深與民族意識的覺醒。
闡述:體育文化在近代中國的傳播和發展,不僅關乎國民身體素質的提升,更深層次地反映了國家危機的加深與民族意識的覺醒。
一、洋務運動時期:體育引入與國家自強意識:洋務運動時期,面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清朝士大夫階層開始意識到自身的落后。他們積極引入西洋兵式體操,試圖通過新式軍隊和學堂的建立來強化國家的軍事力量。這一時期的體育引入,雖然停留在較為初級的隊列變換等形式上,但已經體現了國家自強的迫切愿望。
二、維新變法時期:體育與民族存亡的聯系:1895年,嚴復發表《原強》,將增強國民體質提升到“保種”的關鍵高度。這一觀點反映了當時民族危機的嚴重性,以及知識分子對于通過體育提升國民整體素質、進而挽救民族危亡的深刻認識。嚴復的主張,標志著體育在近代中國的發展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軍事訓練范疇,與民族命運緊密相連。
三、新文化運動時期:體育與思想解放的結合:新文化運動后,知識分子開始轉向以近代醫學、生理學、解剖學為基礎的體育研究,希望用體育培養人們獨立的判斷力和思想。這一轉變不僅體現了對體育科學性的追求,更反映了當時社會對思想解放和個性自由的強烈需求。體育在這一時期成為了推動社會進步和思想解放的重要力量。
四、五四運動前后:體育與民族精神的振奮:1917年,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的著名論斷。這一觀點將體育提升到了塑造民族精神的高度,體現了五四運動前后知識分子對于通過體育鍛煉來振奮民族精神、增強國家實力的迫切愿望。毛澤東的論斷,不僅在當時產生了深遠影響,也為后來的體育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綜上所述,體育文化在近代中國的傳播和發展,不僅是對國民身體素質的提升,更是對國家危機加深和民族意識覺醒的反映。從洋務運動到五四運動前后,體育在不同歷史階段都承載著不同的歷史使命,共同構成了近代中國體育文化發展的豐富畫卷。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0.(2017秋 揭西縣校級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暴力作用在降低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表現。二戰以后雖然接連發生局部戰爭,但并未出現世界大戰的危險。美蘇冷戰對峙,曾幾次走到軍事對抗的邊緣,但最終都以妥協的方式得到緩解。大國間限制戰略性武器的談判。以及平息地區性戰爭問題的談判不斷進行,取得一定的進展。對話和妥協日益成為解決國際問題的首選手段。文明的進步還體現在各國各地區間相互依賴程度的加強。
﹣﹣《人的理性與法的精神》
材料二 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中國在變,世界也在變,20世紀80年代全球經濟展開了新一輪的競爭。……100年是漫長的也是短暫的,在人類告別風云變幻的20世紀時中國告別了上個世紀曾經的苦難,經過100多年的求索與奮斗,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中國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紀跨越,中國人跨越的絕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的節點,伴隨著國家一起邁入21世紀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
﹣﹣《復興之路)解說詞
請回答:
(1)二戰后,新中國在推動人類文明的交融,倡導用對話的方式解決國際、國內問題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舉例說明。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外交方面說明在新時期中國“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分析】(1)本題考查倡新中國在導用對話的方式解決國際、國內問題方面作出積極貢獻。主要結合20世紀50年代與80年代的相關知識進行歸納,
(2)本題考查中國改革開放時期時期的外交成就。主要結合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外交進行分析歸納。
【解答】(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50年代,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關系問題的基本準則。80年代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國兩制”理論,成功地解決了我國的香港、澳門問題,也為解決國際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和范例。
(2)結合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外交建樹歸納如下:積極參加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活動,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活動,擴大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改善和發展同世界大國之間的關系。
故答案為:
(1)20世紀50年代,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關系問題的基本準則。80年代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國兩制”理論,成功地解決了我國的香港、澳門問題,也為解決國際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和范例。
(2)積極參加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活動,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活動,擴大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改善和發展同世界大國之間的關系。
【點評】本題考查新中國的外交成就,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知識再現能力。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總體難度適中。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子长县| 宁强县| 揭阳市| 恩平市| 调兵山市| 盐池县| 山西省| 西乡县| 镇坪县| 威海市| 苗栗市| 射阳县| 临清市| 资中县| 股票| 眉山市| 定结县| 日喀则市| 白沙| 江口县| 安顺市| 平武县| 云和县| 康保县| 深水埗区| 阿鲁科尔沁旗| 云霄县| 客服| 玉田县| 房产| 华坪县| 七台河市| 和平县| 元江| 通州市| 铜山县| 河间市| 霍城县| 伊春市| 天峻县| 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