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歷史學科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四川卷)04(全卷滿分:60分 考試時間:60分鐘)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得分答案 C D B C A C D A B A B A C A第Ⅰ卷(選擇題 共28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秦統一六國后,掌管監察的是(C)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刺史2.中國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彩。如圖王羲之的作品屬于(D)A.隸書 B.草書 C.楷書 D.行書3.元朝設立宣政院,掌管全國佛教事務,同時兼管地方,設置三路宣慰司,管理軍務、民事或兼管軍民。宣政院兼管的地方是(B)A.新疆 B.西藏 C.云南 D.臺灣4.2023年網劇《逃出大英博物館》里:“‘唐大馬,我是唐小馬,一眨眼,我們已經一百六十三年沒有見面了,每天洋人走后,我就會圍著這牢籠跑上幾圈,……’”回顧歷史,迫使唐小馬和唐大馬分離是因為(C)A.鴉片戰爭 B.八國聯軍侵華戰爭C.第二次鴉片戰爭 D.甲午中日戰爭5.如表中這些學會宣傳的主要觀點是(A)近代中國創辦的學會(部分)名稱 地點 備注強學會 北京 由康有為發起上海強學會 上海 創辦《強學報》南學會 長沙 由譚嗣同等倡建蜀學會 成都 創辦《蜀學報》A.維新變法 B.扶清滅洋 C.自強求富 D.民主共和6.“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文中的“會議”是(C)A.八七會議 B.古田會議C.遵義會議 D.中共“七大”7.“那一年的12月13日開始,持續整整6周的人間浩劫里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名同胞殞命,燒殺擄掠之下的城市尸橫遍野、滿目瘡痍,侵華日軍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極為黑暗的一頁,其滔天罪行,罄竹難書!”材料描述的是(D)A.火燒圓明園 B.旅順大屠殺C.九一八事變 D.南京大屠殺8.民主人士柳亞子先生曾贈毛澤東詩云:“闊別羊城(廣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重慶),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戰尚休。”從詩中可以看出毛澤東此行渝州的目的是(A)A.爭取國內和平與民主B.推動實現全民族抗戰C.達成國共的再次合作D.商討成立蘇維埃政府9.如圖是我國1953—1957年實施的重點工程建設的餅狀示意圖,這說明當時我國(B)A.實現國防現代化 B.大力發展重工業C.工農業協調發展 D.基本完成工業化10.史料是了解、認識歷史的重要材料。以下屬于研究美國內戰第一手史料的是(A)A.《解放黑人奴隸宣言》B.《亂世佳人》C.《湯姆叔叔的小屋》D.《論美國內戰》11.如下所示地圖反映的時空,表述正確的是(B)A.一戰后的歐洲 B.20世紀末的非洲C.二戰后的亞洲 D.冷戰結束后的歐洲12.冷戰主要表現為以美國與蘇聯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對峙。冷戰開始的標志是(A)A.杜魯門主義出臺B.馬歇爾計劃開展C.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D.蘇聯解體13.繪制時間軸能幫助我們梳理知識,理解歷史發展線索,把握時代發展主題。如圖某同學制作的時間軸反映的時代主題是(C)A.推翻封建專制統治B.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確立資本主義民主政治D.建立民主共和政體14.如圖是《20世紀50—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長率簡表》。當時促進其經濟發展的共同原因不包括(A)A.歐洲聯盟的建立B.政府大力發展科技、教育C.美國的援助或扶植D.政府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32分)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2分)15.(10分)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是古代中國經濟史的重要內容。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兩宋時期,墾田面積擴大、耕作技術提高。越南傳入的占城稻推廣到東南地區。由于朝廷的提倡和農民的辛勤培育,南方的水稻品種得以改良,且在北方較大推廣。清朝前期,大片土地得到開墾,荒地變農田。在莊稼種植方面,改進種植技術,改良新品種,推廣玉米、甘薯等外來高產作物,同時棉花、茶葉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改編自部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1)根據材料一,概括兩宋和清朝在農業發展方面的相似之處。(1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代中國農業發展的原因。(2分)相似之處:擴大墾田面積;改進耕種技術;改良種植品種;推廣外來作物;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任答1點1分)原因:統治者重視;農民辛勤勞動;推行墾荒政策;新航路開辟后,引進外來高產作物;生產工具和技術的進步;重視治理水患和興修水利工程;因地制宜等。(任答2點2分)材料二 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后來發展為瓷都。南宋后期,棉紡織業興起,且種類較多。清朝前期,棉織業等手工業都有很大的發展,出現了比較成熟的手工業工場。——改編自部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手工業工場”的特點。(2分)特點:比較成熟;雇傭關系;分工協作。(任答2點2分)材料三 宋代,興起了許多商業城市,放寬了城市中開設店鋪的條件。北宋時,四川地區出現“交子”。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繁榮,瓷器等物品大量出口。清朝前期,一些農村地區發展為工商業市鎮。在商業活動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幫,他們主要從事茶葉、糧食等行業的經營活動。——改編自部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朝至清朝商業發展的表現。(2分)表現:商業城市增多;商業活動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出現紙幣;海外貿易繁榮;出現工商業市鎮;商幫出現。(任答2點2分)(4)從以上三則材料的關系入手,自擬一個論題,(1分)并對擬定的論題進行闡釋說明。(2分)論題: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商業的發展。(1分)說明:宋代瓷器制造品種多、質量好,深受海內外歡迎,通過海上絲綢之路,瓷器大量出口;(1分)清朝前期,茶葉種植面積擴大,明清時期,茶葉大量出口,清代商幫主要從事茶葉貿易等經營活動。(1分)16.(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大約在1500—1800年間,世界各地區之間建立了廣泛的聯系,其中包括生物意義上的交流。跟隨著歐洲探險者漂洋過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煙草等在非洲、亞洲和歐洲生根發芽;與此同時,大量非洲的奴隸被運往美洲。1990年后,推動世界經濟走向一體化的力量促進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體已經將世界聯系在一起,并推動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經濟的迅速發展導致了環境的惡化、貧富差距加大等問題,這些全球問題需要全球共同解決。——摘編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 冷戰結束后,國際關系格局呈現“一超多強”的特點,被一些觀察家形容為“單極的世界”或“一個超級大國”的世界。但是,美國實質上并沒有比冷戰開始時更能單方面獨斷全部國際問題。美國表面上比十年前更占優勢,可實際上權力更加分散,這是一個頗具諷刺意味的現象。因此,美國能夠運用來改造世界其他地區的力量,實質而言是減弱了。——摘編自[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6世紀以來世界廣泛聯系的表現,(2分)并分別概括材料一中的兩個歷史時期世界廣泛聯系的原因。(2分)表現:物種的傳播;三角貿易;經濟全球化;信息化。(任答2點2分)原因:1500—1800年間:新航路的開辟;1990年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2分)(2)指出材料二中“單極的世界”出現的背景,(2分)并說明“美國實質上并沒有比冷戰開始時更能單方面獨斷全部國際問題”的原因。(2分)背景: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2分)原因:多極化趨勢加強,使得美國的霸權主義受到沖擊。(2分)(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人類文明交流和國際關系的認識。(2分)認識:文明交流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國際關系和諧發展的基石。(2分)17.(12分)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說“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書記的講話激動人心,回望歷史,展望未來,古老的中華民族必將走向復興。【探究主題一 輝煌的時期】材料一 7世紀的初唐,是中國專制時代歷史上最為燦爛光輝的一頁。當帝國對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際,其內部組織,按照當時的標準來看,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積月深。——摘編自黃仁宇《中國大歷史》(1)請用史實說明唐朝的“燦爛光輝”并談談你的感受。(2分)史實:創造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1分)感受:唐朝社會風氣開放,國力強盛,社會經濟繁榮,是一個繁榮的時代。(1分)【探究主題二 碰撞的世紀】材料二 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被套上《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枷鎖,像是一塊大石投入了晚清社會這潭積水,使之“激蕩”起來。中國人民在炮聲中逐漸覺醒,開始了早期“探索”。——摘編自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完善表格“▲”內容,(1分)并指出辛亥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1分)時間 重大事件 口號/綱領19世紀50年代— 60年代 太平天國運動 《資政新篇》19世紀60年代— 90年代 洋務運動 “自強求富”19世紀末 戊戌變法 “變法圖強”20世紀初 辛亥革命 __▲__內容:三民主義。(1分)成果: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任答1點1分)【探究主題三 勃興的年代】材料三 依照學術界的通行理解,五四運動有廣、狹義之分。狹義的五四運動指1919年因山東問題而引發的愛國熱潮;廣義的五四運動則指1919年前后長達十余年的新文化運動,其內涵與外延都相當廣泛,前后期的變化也明顯。正如孫中山所言:“其將來收效偉大且久遠”。——摘編自馬勇《重尋近代中國》等(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指出五四新文化運動思想上前后期的主要“變化”,(2分)并分析說明你對五四新文化運動“收效偉大且久遠”的理解。(2分)變化:五四新文化運動前一階段,主要是傳播資產階級思想文化。五四新文化運動后一階段,高舉馬克思主義大旗,宣傳馬克思主義。(2分)理解:五四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2分)【探究主題四 走向復興的時代】材料四1982年 鄧小平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由此,中國式現代化成為時代的命題2020年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1.6萬億元人民幣,是1978年的276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1978年的187倍——據馬敏《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歷史演進及前瞻》整理(4)根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列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具有中國特色的兩例具體史實,(2分)并簡述現代化建設產生的影響。(2分)史實: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展鄉鎮企業;國有企業改革;設立經濟特區;設立沿海開放城市;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任答2例2分)影響:國內生產總值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國際地位得到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等。(任答2點2分)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歷史學科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四川卷)04(全卷滿分:60分 考試時間:60分鐘)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得分答案 C D B C A C D A B A B A C A第Ⅰ卷(選擇題 共28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秦統一六國后,掌管監察的是(C)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刺史2.中國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彩。如圖王羲之的作品屬于(D)A.隸書 B.草書 C.楷書 D.行書3.元朝設立宣政院,掌管全國佛教事務,同時兼管地方,設置三路宣慰司,管理軍務、民事或兼管軍民。宣政院兼管的地方是(B)A.新疆 B.西藏 C.云南 D.臺灣4.2023年網劇《逃出大英博物館》里:“‘唐大馬,我是唐小馬,一眨眼,我們已經一百六十三年沒有見面了,每天洋人走后,我就會圍著這牢籠跑上幾圈,……’”回顧歷史,迫使唐小馬和唐大馬分離是因為(C)A.鴉片戰爭 B.八國聯軍侵華戰爭C.第二次鴉片戰爭 D.甲午中日戰爭5.如表中這些學會宣傳的主要觀點是(A)近代中國創辦的學會(部分)名稱 地點 備注強學會 北京 由康有為發起上海強學會 上海 創辦《強學報》南學會 長沙 由譚嗣同等倡建蜀學會 成都 創辦《蜀學報》A.維新變法 B.扶清滅洋 C.自強求富 D.民主共和6.“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文中的“會議”是(C)A.八七會議 B.古田會議C.遵義會議 D.中共“七大”7.“那一年的12月13日開始,持續整整6周的人間浩劫里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名同胞殞命,燒殺擄掠之下的城市尸橫遍野、滿目瘡痍,侵華日軍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極為黑暗的一頁,其滔天罪行,罄竹難書!”材料描述的是(D)A.火燒圓明園 B.旅順大屠殺C.九一八事變 D.南京大屠殺8.民主人士柳亞子先生曾贈毛澤東詩云:“闊別羊城(廣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重慶),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戰尚休。”從詩中可以看出毛澤東此行渝州的目的是(A)A.爭取國內和平與民主B.推動實現全民族抗戰C.達成國共的再次合作D.商討成立蘇維埃政府9.如圖是我國1953—1957年實施的重點工程建設的餅狀示意圖,這說明當時我國(B)A.實現國防現代化 B.大力發展重工業C.工農業協調發展 D.基本完成工業化10.史料是了解、認識歷史的重要材料。以下屬于研究美國內戰第一手史料的是(A)A.《解放黑人奴隸宣言》B.《亂世佳人》C.《湯姆叔叔的小屋》D.《論美國內戰》11.如下所示地圖反映的時空,表述正確的是(B)A.一戰后的歐洲 B.20世紀末的非洲C.二戰后的亞洲 D.冷戰結束后的歐洲12.冷戰主要表現為以美國與蘇聯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對峙。冷戰開始的標志是(A)A.杜魯門主義出臺B.馬歇爾計劃開展C.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D.蘇聯解體13.繪制時間軸能幫助我們梳理知識,理解歷史發展線索,把握時代發展主題。如圖某同學制作的時間軸反映的時代主題是(C)A.推翻封建專制統治B.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確立資本主義民主政治D.建立民主共和政體14.如圖是《20世紀50—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長率簡表》。當時促進其經濟發展的共同原因不包括(A)A.歐洲聯盟的建立B.政府大力發展科技、教育C.美國的援助或扶植D.政府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32分)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2分)15.(10分)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是古代中國經濟史的重要內容。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兩宋時期,墾田面積擴大、耕作技術提高。越南傳入的占城稻推廣到東南地區。由于朝廷的提倡和農民的辛勤培育,南方的水稻品種得以改良,且在北方較大推廣。清朝前期,大片土地得到開墾,荒地變農田。在莊稼種植方面,改進種植技術,改良新品種,推廣玉米、甘薯等外來高產作物,同時棉花、茶葉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改編自部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1)根據材料一,概括兩宋和清朝在農業發展方面的相似之處。(1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代中國農業發展的原因。(2分)相似之處:擴大墾田面積;改進耕種技術;改良種植品種;推廣外來作物;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任答1點1分)原因:統治者重視;農民辛勤勞動;推行墾荒政策;新航路開辟后,引進外來高產作物;生產工具和技術的進步;重視治理水患和興修水利工程;因地制宜等。(任答2點2分)材料二 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后來發展為瓷都。南宋后期,棉紡織業興起,且種類較多。清朝前期,棉織業等手工業都有很大的發展,出現了比較成熟的手工業工場。——改編自部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手工業工場”的特點。(2分)特點:比較成熟;雇傭關系;分工協作。(任答2點2分)材料三 宋代,興起了許多商業城市,放寬了城市中開設店鋪的條件。北宋時,四川地區出現“交子”。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繁榮,瓷器等物品大量出口。清朝前期,一些農村地區發展為工商業市鎮。在商業活動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幫,他們主要從事茶葉、糧食等行業的經營活動。——改編自部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朝至清朝商業發展的表現。(2分)表現:商業城市增多;商業活動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出現紙幣;海外貿易繁榮;出現工商業市鎮;商幫出現。(任答2點2分)(4)從以上三則材料的關系入手,自擬一個論題,(1分)并對擬定的論題進行闡釋說明。(2分)論題: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商業的發展。(1分)說明:宋代瓷器制造品種多、質量好,深受海內外歡迎,通過海上絲綢之路,瓷器大量出口;(1分)清朝前期,茶葉種植面積擴大,明清時期,茶葉大量出口,清代商幫主要從事茶葉貿易等經營活動。(1分)16.(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大約在1500—1800年間,世界各地區之間建立了廣泛的聯系,其中包括生物意義上的交流。跟隨著歐洲探險者漂洋過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煙草等在非洲、亞洲和歐洲生根發芽;與此同時,大量非洲的奴隸被運往美洲。1990年后,推動世界經濟走向一體化的力量促進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體已經將世界聯系在一起,并推動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經濟的迅速發展導致了環境的惡化、貧富差距加大等問題,這些全球問題需要全球共同解決。——摘編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 冷戰結束后,國際關系格局呈現“一超多強”的特點,被一些觀察家形容為“單極的世界”或“一個超級大國”的世界。但是,美國實質上并沒有比冷戰開始時更能單方面獨斷全部國際問題。美國表面上比十年前更占優勢,可實際上權力更加分散,這是一個頗具諷刺意味的現象。因此,美國能夠運用來改造世界其他地區的力量,實質而言是減弱了。——摘編自[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6世紀以來世界廣泛聯系的表現,(2分)并分別概括材料一中的兩個歷史時期世界廣泛聯系的原因。(2分)表現:物種的傳播;三角貿易;經濟全球化;信息化。(任答2點2分)原因:1500—1800年間:新航路的開辟;1990年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2分)(2)指出材料二中“單極的世界”出現的背景,(2分)并說明“美國實質上并沒有比冷戰開始時更能單方面獨斷全部國際問題”的原因。(2分)背景: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2分)原因:多極化趨勢加強,使得美國的霸權主義受到沖擊。(2分)(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人類文明交流和國際關系的認識。(2分)認識:文明交流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國際關系和諧發展的基石。(2分)17.(12分)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說“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書記的講話激動人心,回望歷史,展望未來,古老的中華民族必將走向復興。【探究主題一 輝煌的時期】材料一 7世紀的初唐,是中國專制時代歷史上最為燦爛光輝的一頁。當帝國對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際,其內部組織,按照當時的標準來看,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積月深。——摘編自黃仁宇《中國大歷史》(1)請用史實說明唐朝的“燦爛光輝”并談談你的感受。(2分)史實:創造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1分)感受:唐朝社會風氣開放,國力強盛,社會經濟繁榮,是一個繁榮的時代。(1分)【探究主題二 碰撞的世紀】材料二 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被套上《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枷鎖,像是一塊大石投入了晚清社會這潭積水,使之“激蕩”起來。中國人民在炮聲中逐漸覺醒,開始了早期“探索”。——摘編自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完善表格“▲”內容,(1分)并指出辛亥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1分)時間 重大事件 口號/綱領19世紀50年代— 60年代 太平天國運動 《資政新篇》19世紀60年代— 90年代 洋務運動 “自強求富”19世紀末 戊戌變法 “變法圖強”20世紀初 辛亥革命 __▲__內容:三民主義。(1分)成果: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任答1點1分)【探究主題三 勃興的年代】材料三 依照學術界的通行理解,五四運動有廣、狹義之分。狹義的五四運動指1919年因山東問題而引發的愛國熱潮;廣義的五四運動則指1919年前后長達十余年的新文化運動,其內涵與外延都相當廣泛,前后期的變化也明顯。正如孫中山所言:“其將來收效偉大且久遠”。——摘編自馬勇《重尋近代中國》等(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指出五四新文化運動思想上前后期的主要“變化”,(2分)并分析說明你對五四新文化運動“收效偉大且久遠”的理解。(2分)變化:五四新文化運動前一階段,主要是傳播資產階級思想文化。五四新文化運動后一階段,高舉馬克思主義大旗,宣傳馬克思主義。(2分)理解:五四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2分)【探究主題四 走向復興的時代】材料四1982年 鄧小平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由此,中國式現代化成為時代的命題2020年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1.6萬億元人民幣,是1978年的276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1978年的187倍——據馬敏《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歷史演進及前瞻》整理(4)根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列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具有中國特色的兩例具體史實,(2分)并簡述現代化建設產生的影響。(2分)史實: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展鄉鎮企業;國有企業改革;設立經濟特區;設立沿海開放城市;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任答2例2分)影響:國內生產總值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國際地位得到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等。(任答2點2分)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四川卷)04(原卷版).docx 2025年中考歷史5月模擬押題卷(四川卷)04(解答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