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高三年級試題歷史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西藏地區考古資料顯示:距今5000年前后的卡若遺址出現了粟的栽培和豬的飼養;在昌果溝遺址發現了距今3370年前后的炭化聚和上百粒青稞;在故如甲木和曲踏遺址發現了2-4世紀的茶葉、絲綢以及青銅與鐵等金屬制品遺存。這有力佐證了西藏地區()A.生態環境受到新物種引進的嚴重影響B.與其他地區存在持續的物質文化交流C.在舊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人類活動D.青銅鑄造是手工業生產中的主要部門2.孔子重視禮,主張“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老子認為“禮者,道之華而亂之首也”。兩者對禮的認識反映了()A.階級立場的不同 B.統治階級的要求 C.思想主張的趨同 D.目的上的相通性3.在北擊匈奴和南征百越之后,秦朝在這些地區設郡、縣進行管轄,大量內地民眾奉命遷往從匈奴手中收復的河套地區,開墾土地;前往嶺南的移民以軍人為主,但直到秦朝滅亡,中央都沒有將移民嶺南的軍人召回。秦朝對南、北邊疆的管理舉措A.蘊含“懷柔遠夷”思想 B.破壞了地方歷史傳統 C.有效緩解了人地矛盾 D.彰顯了“大一統”意識4.唐初,宰相的議政之所稱為政事堂,宰相們上午在此議事,下午各回本署辦公。政事堂初設于門下省。高宗時,裴炎由侍中改任中書令,遂將政事堂遷于中書省。唐玄宗開元年間,張說出任宰相,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下設吏房、樞機房、兵房、戶房、刑禮房等五房,分別處理有關事務。據此可知唐朝()A.宰相集體議政機制喪失B.皇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C.政府決策失誤明顯減少D.三省出現一體化趨勢5.宋代文書除手抄外,也推廣“摹印頒行”“鏤版宣布”。朝廷文書經遞鋪、郵驛機構下達到州郡,期間各個流通環節均需備案在冊。地方收文后要登記編號、歸檔保存。這些做法()A.表明活字印刷術成為主流 B.導致權力分割過細的局面C.加強了對地方的監控節制 D.體現了崇文抑武治國理念6.1851年出版的香港雜志《中國陸上之友》報道:人們輾轉流傳說,新皇帝是明朝后裔,是一位羅馬天主教徒,正用一個狂熱者的一切猛烈手段來摧毀偶像和新寺廟。”該報道涉及的事件()A.缺乏先進階級的領導 B.沖破了封建思想束縛 C.具有強烈的反帝傾向 D.遭到清政府控制利用7.下表是戊戌變法期間光緒帝頒布的部分詔書內容,據此分析可知戊戌變法()類別 內容政治 裁撤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經濟 中央設立農工商總局、獎勵工商業發展文化教育 廢除八股,普遍設立中小學堂,設立京師大學堂軍事 精練陸軍,改習洋操①沖擊了舊式官僚體制②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③促進了新思想的傳播④遭到了守舊勢力的反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張樂平與漫畫界同仁們發起成立了上海漫畫界救亡協會,并創辦了會刊《救亡漫畫》。張樂平與葉淺予等人組成了“救亡漫畫宣傳隊”,先后輾轉浙、贛、湘、鄂、閩、粵、桂等地,沿途以圖畫形式向民眾宣傳抗日。《候敵深入,一鼓殲滅》是張樂平抗戰漫畫名作,刊于1938年第9期《抗戰漫畫》的封面。這反映出()A.軍民合作抗日的態勢 B.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C.知識分子的愛國情懷 D.宣傳抗日方式多樣9.下表為20世紀晚期中國農業生產結構的情況(單位:%)。出現這些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項目 1978年 1985年 1990年農業結構 種植業 79.3 69.3 64.7牧業 15.5 22.1 25.8林業 3.6 5.2 4.3漁業 1.6 3.5 5.4種植業結構 糧食作物 80.4 75.8 76.5經濟作物 9.6 15.6 14.4A.國際市場向中國全面開放 B.高新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推廣C.農民經營自主權不斷擴大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10.亞里士多德認為:“君王們希望城邦長存,因為他們在臣民中享有應有的榮譽,貴族們樂于在長老院中有一席之地,平民則安于監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選的機會。”據此判斷該國家()A.寡頭政治是其典型特征 B.民主政治堪稱文明典范C.民主的主體具有廣泛性 D.公民法庭決策國家大事11.12世紀,十字軍將被稱作“甜鹽”的糖從阿拉伯帶回西歐。從此,糖由專業的藥師配制,用來治病。直到14世紀,糖還被西歐人列為珍貴的“皇家香料”。據此可知()A.奧斯曼帝國壟斷亞歐商路 B.中世紀西歐經濟相對落后C.阿拉伯帝國持續對外擴張 D.戰爭客觀上加速地區交流12.下表是部分國家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時間和方式。據此可知,資本主義制度()國別 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時間和方式英國 1640年爆發革命,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成為君主立憲國家。美國 1775年,獨立戰爭開始,1783年獲得英國承認,1787年頒布憲法。俄國 1861年,沙皇頒布二一九法令,廢除農奴制。德國 1864-1871年王朝戰爭,1871年,帝國成立,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A.萌芽于產業革命 B.遍及世界各大洲 C.確立形式多樣化 D.掃除了封建殘余13.下圖是1500-1800年英國、荷蘭,西班牙、比利時四國農業人口在本國總人口中所占比重的變化情況。這一情況反映出()A.生產力發展水平影響產業人口的分布 B.歐洲農業生產出現較大發展C.工業革命導致歐洲各國貧富分化加劇 D.殖民擴張加速歐洲人口外流14.馬克思在總結巴黎公社經驗教訓時指出:“工人階級在反對有產階級聯合權力的斗爭中,只有組織成為與有產階級建立的一切舊政黨對立的獨立政黨,才能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這里的“教訓”是()A.發展堅實的工農聯盟 B.建立統一的領導核心C.打碎舊式的國家機器 D.掌握革命的武裝力量15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從領導力量上看,可分為下表中的五種類型。綜合表中信息可知,這些民族民主運動()類型 典型代表無產階級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 中國新民主義革命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 土耳其凱末爾革命小資產階級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 尼加拉瓜桑地諾領導的抗美游擊戰爭愛國封建貴族領導的民族民主運動 塞拉西一世領導的埃塞俄比亞人民抗意戰爭愛國部落酋長領導的民族民主運動 克里姆領導里夫人民反對西班牙和法國侵略的獨立戰爭A.具有反法西斯戰爭的性質 B.進入政黨領導革命時期C.體現了經濟發展不平衡性 D.動搖了殖民體系的根基16.2023年9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啟動一項應急計劃,計劃籌集1.23億美元,向蘇丹17個糧食不安全形勢最嚴峻的州提供緊急援助。與此同時,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對烏克蘭扎波羅熱核電站開展實地訪問,再一次重申有關核電站的安全倡議。這表明()A.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即將建立 B.當今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已發生重大變化C.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提升 D.聯合國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教化與國家治理】(12分)材料一私學除有與官學相同的教化形式外,由于它本身的一些特征,更多地表現為潛移默化的影響。秦禁私學是教育史上的倒退,而漢朝官、私教育結合的方式無疑是統治術上的智慧。史料中也常見私學的老師、勤學修身的士人、居住于鄉間的舊吏、以及游俠、豪強、宗族長老等通過自己的行為影響鄉民,這勝過形式意義上的教令和勸說,而且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鄉民,勢必固化為鄉民內在的理念。在漢代,地方官吏的示范也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據《后漢書·李膺傳》說李膺“出補蜀郡太守,修庠序,設條教,明法令,思成并行,蜀之珍玩不入于門,益州紀其政化”。-摘編自王育《秦漢鄉里教化研究》材料二中國古代教化的客觀有效性是十分明顯的,起到了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為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民族性格的生長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傳統社會發展的后期,占主導地位的小農經濟和在此基礎上的教化活動成為了固化社會發展的障礙,導致社會發展滯后。古代的教化只有教化主體的主導性而無教化對象的主體性,教化對象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不起來,或者干脆就是懷著功利的目的,形成了對人的普遍壓抑,不利于社會的革新、思想的進步,從整體上有礙于中國社會前進的步伐另外,古代教化之下的人們普遍“重德性,輕知性”,從歷史經驗來看,這也不符合科學精神發展的要求。-摘編自王永祥《中國古代教化方式研究》(1)根據材料一,概括秦漢鄉里教化的主要形式。(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國古代教化的價值與局限性。(8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西方文官考試制度是工業革命和商品經濟的產物,是現代政黨制度催化下的嬰兒,它誕生于西方現代教育之后,并以之為基礎。這也是為什么科舉制度只能是現代文官考試制度的淵源而自身不能轉化為現代制度的原因。從理性上看,科舉制度作為一種選拔人才的方法并不失其合理性,科舉制度的領導組織,嚴格的科場紀律,試卷批閱中譽錄、復審、磨勘、落卷的搜集等嚴密的程序,對于舞弊行為嚴肅懲治等,都是無可非議和不能加以否定的。由于每次中額人數極為有限,非學而優者”不能入選,便造成了一種好學向上的良好社會風尚。凡經過科舉考試獲取功名的士子,毫無例外的受到社會尊重。科舉制度本身并無太多弊病,它所要革除的只是考試內容和八股文體。但是,中國社會在晚清末遇西方之前已陷入到“落日輝煌,長夜無歌”的深刻內在矛盾和危機之中,傳統制度憑本身內力已很難走出困境。隨著鴉片戰爭后一系列民族危亡的加劇,在外來因素誘發下,內部矛盾進一步激化,于是乎中國歷史上最具有現代理性平等精神和個體主義色彩的制度,卻在中國“現代化”起步之前,竟被最先廢除了。-摘編自李濤、李群《“最后的東學西漸”-十九世紀中國科舉對西方文官考試制度的影響及反思》(1)據材料概括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特點及影響。(7分)(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在近代中英兩國不同命運的原因。(8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西學東漸 中學西傳16世紀末,一些在歐洲受基督教新教改革沖擊的天主教派傳教士前來中國傳播宗教,也帶來了西方的科技知識和器物文明。中國受個于“天圓 16世紀末到18世紀,歐洲傳教主傳遞了大量的中華文化信息給歐洲,包括把不少的儒、道經典翻譯介紹回去。這一交流曾一度引起歐洲的“中國熱”,也影響了一批歐洲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家。法國重農學派魁奈認為“中國的專制君主不持偏見......一切官職均經科舉獲得,只把哲學作為宗派,把文人奉為貴族。法國啟蒙運動領袖伏爾泰則認為中國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地方”的說法。“地圓之說,直到利氏(瑪竇)西來而新知之”。清朝史學家趙翼則認為,“自鳴鐘、時晨表,皆來自西洋......貨絕技也......及其法更勝,可知天地之大,到處有開創之圣人。-摘編自袁行霈主編《中華文明史》等從材料中提取一組相互關聯的中外歷中信息,據此擬定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簡要論述。(要求:論題明確,中外關聯,論證充分,表述清晰。)19.(13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身處快速工業化進程的馬克思深刻洞悉了工業文明的積極意義和負面影響。一方面,工業化創造的生產力,極大提高了人類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能力,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征的工業文明。另一方面,馬克思也看到,在工業化主導下的自然遭到了破壞,同時,人成為一種獨特的物”。馬克思對這些現象給予了深刻的批判,從這一意義上說,馬克思工業文明思想既是工業化時代的產物,又是對工業化的批判與超越。-馮凱《馬克思工業文明思想的理論闡釋及其當代價值研究》材料二蘇俄的“新經濟政策”突破了傳統的社會主義觀念,把市場機制引進社會主義建設之中,這是無先例可循的創舉,只能摸索前進。在這一過程中有人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有人死守傳統觀念不放。列寧是前者的代表,經過約半年的實踐,列寧由否定商業到承認商業,要全黨學會市場經濟,在過渡時期利用商品市場機制來從事社會主義建設。(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馬克思工業文明思想產生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列寧推行新經濟政策的特點并指出其本質。(7分)2025屆高三年級試題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D D C A A C C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C A B C D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7.(1)學校教育;教化者言傳身教;地方官吏頒發法令和條教。(一點2分)(2)價值: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性格;順應了小農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文化傳承和人才培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任答兩點一點2分)局限:教化對象缺乏主體性,壓抑了人性;不利于思想解放,阻礙了社會進步;不利于近代科學的產生,使近代中國落后于西方。(任答兩點一點2分)18.(1)特點:組織嚴密、紀律嚴格、程序嚴密、嚴格懲治舞弊(處罰嚴厲);(312分)錄取人數少(1分);相對公平公正。1(分)影響:選拔了人才;形成了好學向上的社會風氣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3分)(2)英國:工業革命的發展;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政黨制度);現代教育的發展;建立職業官僚體系的需要。(4分)中國:清朝嚴重的社會矛盾與危機;封建專制下科舉制度缺乏發展條件;列強侵略加劇導致中國民族危機日趨嚴重;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國內部矛盾尖銳復雜。(4分)19示例:論題:明清之際的東西文化交流,促進了彼此的思想啟蒙。闡述:明清之際,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運動的開展,歐洲傳教士來華,不僅傳播天主教,還帶來了天文、地理、數學等領域的知識和手工藝品,開啟了西學東漸之路;開明的中國士大夫與西方傳教士翻譯的《幾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學著作,沖擊了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開闊了國人的視野,影響了中國科學的發展和務實學風的形成。儒家思想、中國歷史、文學、科技等加速傳入歐洲,為近代歐洲思想家的反封建斗爭提供了思想武器,推動了歐洲啟蒙運動的開展,促進了歐洲科技的發展;中國科舉制度也受到歐洲人的追捧,影響了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總之,西學東漸和中學西傳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進步和思想解放。20.(1)背景:對工業革命后快速發展的資本主義經濟現狀進行反思(對快速工業化進行反思);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進行分析(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產生的弊端進行分析);階級剝削和階級矛盾的尖銳;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任答3點得6分)(2)特點:突破性:把市場經濟引入社會主義建設;創造性:將馬克思主義原理與建設實際相結合;實踐性:按照現狀調整經濟政策,實事求是。(6分)本質: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