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長征勝利萬歲》教學設計【課文提要】回憶錄是一段歷史的真實寫照,但又不像歷史那樣拘于形式和完備。它用第一人稱以敘述、描寫為主要手法通過回憶史實,真實形象地再現歷史本來面貌,表達作者的觀點和傾向。因此,它兼有歷史性和文學性的特點,融敘事、描寫、抒情和議論為一體。《長征勝利萬歲》作為一篇關于長征的回憶錄,節選自《楊成武回憶錄》。它展示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偉大壯舉,記述了紅軍勝利到達陜北、在吳起鎮伏擊并殲滅敵軍、召開全軍干部會議等事件,表達了對長征勝利結束的欣喜和激動之情。通過毛澤東關于長征的論述,高度贊揚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長征這一壯舉,從理論高度評價了長征的偉大意義,堅定了紅軍指戰員的革命信念,激發了他們對革命勝利的信心。作為親歷者,楊成武將軍選取了一些真實、熱烈的具體場面描寫和生動細致的細節描寫來記錄這一重大歷史時刻,并融入飽含情感的議論和抒情,烘托勝利的來之不易,讓讀者能更好地融入歷史的情境,感受紅軍將士對革命的堅定信念,為國為民不畏艱險、勇于犧牲的戰斗精神,閱讀時要多加體會。另外,文中多處引用了毛澤東關于長征的論述,朗讀這部分內容,加深對長征偉大意義的理解。【任務目標】閱讀本課時,要立足回憶錄這一文體特征,結合歷史背景,通過欣賞場面和細節描寫與議論抒情相融合的敘事技巧,還原歷史情境,體會長征勝利的欣喜和激動,從而領悟紅軍將士的樂觀主義和永不磨滅的革命情懷。其中,毛澤東關于長征的論述部分是全文的高潮部分,可嘗試用演講方式理解長征偉大意義,弘揚長征精神。本課的學習任務目標如下:1.品讀“長征記憶”, 學習本文宏大敘事的個性表達技巧。2.比較回憶錄不同敘述筆調,感受歷史情境中的革命情懷。3.了解長征,理解長征的偉大意義,傳承長征精神。【預習任務】有條件的,觀看《長征》紀錄短片,了解長征的背景和過程,明白“吳起鎮”的獨特意義,為更好地體會長征勝利的情感作準備。認真閱讀“學習提示”,在梳理概括全文主要事件的基礎上,選擇你感興趣的“長征記憶”進行點評,以供課上交流。毛澤東關于長征的論述部分是全文最激動人心的樂章,有感情地朗讀毛澤東講話部分,提煉歸納長征的偉大意義,并做好模擬演講的準備。【任務設計】任務一 跟隨紅色足跡 品讀“長征記憶”紀伯倫說,回憶是一種重逢。“吳起鎮”成為楊成武將軍對長征勝利最激動人心的回憶,我們也藉由他的回憶重回長征歲月。請選擇令你印象深刻的場景或細節描寫進行品讀、點評,談談你的認識和感悟。事件 場面或細節 點評抵達吳起鎮 示例:吳起鎮披著燦爛的陽光在歡迎我們。我們在藍盈盈的天空下,列隊進入了這個鎮子。 燦爛的陽光、藍盈盈的天空是環境描寫也是作者獨特的心理感受,烘托出抵達吳起鎮那份激動興奮之情。之所以激動,是因為長征歷經千難萬險,終于到達北上抗日根據地。只有親身經歷者,才能深切感受勝利不易,才會難抑激動,才能對當時的太陽和天空有如此獨特的記憶。吳起鎮戰斗 如:“紅軍長途行軍”“企圖進入陜北會合劉志丹”這話都不假,但卻是我們“相機包圍”了蔣介石的騎兵,并把他們給殲滅了。 繳獲密電這個歷史細節,本是蔣介石要集合兵力消滅紅軍,最后卻被紅軍“相機包圍了”,“并把他們給殲滅了”,這幾個“了”字表達了作者對勝利的無限自豪之感。吳起鎮戰斗是一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步兵戰勝騎兵的戰役,被稱為“切尾巴戰斗”,這個細節也從側面展現了我軍的團結一心、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吳起鎮會議 如:小平同志說:“關心一下宣傳隊的同志,給劇團的小鬼每人做套衣服怎么樣?” “長征萬歲!”會場里霎時升起歡呼聲。“二萬五千里長征萬歲!”口號此起彼伏。 小平借布,尤其是“小鬼”這一獨特的稱呼,見出紅軍領導的平易近人、對同志的關心和愛護。 “霎時升起”“此起彼伏”這兩個細節描寫,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毛澤東講話時那群情沸騰的場面,它既表現了將士們對長征勝利的狂喜和激動,也側面展現毛澤東無與倫比的領袖風采。任務闡述:課文篇幅較長,又存在年代隔閡,在預習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對長征記憶的品讀,可以拉近與作品的距離,感性地體會勝利的激動和興奮以及原因,感受紅軍將士身上的品質和精神,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字,領悟長征的精神。同時通過點評這一活動,也讓學生學習宏大的敘事如何借助具體的場面和細節描寫,使其鮮活生動。任務二:比較敘述 感受革命情懷比較探究:回憶錄是歷史的一段真實寫照,但又不同于史實的客觀,它帶有非常強烈的個人主觀色彩,不同的立場、個性、身份等都會影響他們在講述、選材、表達、情感等方面的不同。閱讀下面兩篇回憶錄的節選片段,比較兩者在敘述上的同與異。當然,戰爭不可能總是如此滑稽。事實上,每天都有人被炸斷腿,頭顱大開,胸部被打穿。我看到的人類痛苦不知凡幾。我聽說,德軍讓軍樂隊在戰場上吹奏送葬曲,美國的作戰部隊中有墳墓注冊處,但駐印軍一切付之闕如。我們的死者,如果算得上埋葬的話,只不過在尸身上覆蓋一層薄土。雨季時大雨沖刷新挖的墓地,凄涼的光景讓路人也覺感傷。大多數的日軍尸身橫在路旁,無人聞問。我在中學時,曾經讀過一篇反戰文章,作者描述他曾躺在死人旁邊,看到蛆在尸身上翻滾蠕動,我從沒想過自己會親自經歷他的描寫。在緬甸戰場上,我有非常類似的體驗,我還看到螞蟻從死人身上搬走米粒。——《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戰士們在一旁手里握著槍,眼睛緊盯著川里,從他們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誰都心里癢癢的,恨不得一下撲過去,將敵人徹底消滅。但是,這次是聯合行動,必須聽從統一指揮。我知道,現在兩邊山溝里,數百挺輕、重機槍都等著他們,只要一聲命令,便可見到萬馬奔騰、千鈞(jūn)雷霆之勢。這時,我習慣地轉過頭去,看看后邊陣地。突然“啪!”山谷里響起了清脆的槍聲。剎(chà)時間,兩邊山溝里的輕、重武器一齊吼叫起來,兩廂伏兵一起殺了出來。敵人此時才知道進了我們的伏擊圈,但已經晚了。我們一個迅猛突擊,把走在前面的那個團打了個七零八落。受驚的馬狂奔亂跳,敵人無法控制坐騎,紛紛從馬背上跌落下來。有的腿還掛在腳鐙(dèng)里,硬給馬拖著跑了。敵人后邊的三個騎兵團,陣勢還沒有擺定,一家伙就給他們自己的敗騎沖散了。真是人喊馬嘶,不打自垮。我們就這樣輕輕松松地消滅了敵人一個騎兵團,打垮了敵人三個騎兵團。——《長征勝利萬歲》楊成武《黃河青山》片段 《長征勝利萬歲》同 第一人稱,都注意細節描寫和議論抒情相融合回憶自身經歷的歷史異 缺少宏大場面的描寫,關注人在戰爭中的遭遇,充滿悲憫情懷 點面結合表現宏大戰爭場面; 關注戰爭過程,表現將士戰斗的英勇,對敵人的蔑視,洋溢革命樂觀主義,謳歌戰爭英雄主義任務闡述:《黃河青山》是黃仁宇的一本回憶錄,抗戰時期,他曾經作為國民黨參謀兼記者到緬甸和印度參加對日作戰,親身經歷了戰爭的殘酷。他的立場和個性使他從人道主義的角度去看待戰爭中人的遭遇,這和楊成武作為長征的先鋒團——紅四團政委看待戰爭,描述戰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選取黃仁宇的這一段戰場描寫與吳起鎮戰役中的戰場描寫進行比較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迅速地把握楊成武這一篇回憶錄的獨特之處,也能更深地體會特定歷史情境下的革命情懷。任務三:理解長征意義 弘揚長征精神活動1:毛澤東對長征偉大意義的論述部分是全文的高潮部分,也是最激動人心的部分,他以其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演講在歷史上第一次評價了長征的偉大意義,深深地感動和鼓舞了在座的紅軍將士。請以小組推薦的方式,選取其中一段進行模擬演講。任務闡述:作者引用毛澤東關于長征的論述,既旨在讓我們對長征的感性認識提升到理論的高度,也因為毛澤東的講話太富有感染力和鼓動性,幾十年之后,作者依然句句在耳。因此這一部分非常適合進行吟哦誦讀。歌德說: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模擬演講,以沉浸式體驗的方式,一則再現歷史情境,二則也加深學生對長征意義的理解。活動2: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吳起長征紀念園準備在廣場上立一條評價長征的標語。請再次朗讀毛澤東的講話,選出一句作為標語,并說明理由。任務闡述:毛澤東講話的核心句就是: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天,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而這句話也是今天吳起長征紀念園廣場上豎立的標語,它精準又生動地評價了長征的偉大意義:開創歷史、意志的勝利、粉碎敵人計劃、擴大影響、肯定黨的領導。真實的情境設置,避免單純地提煉歸納長征的偉大意義的死板單一,讓學生鏈接現實,在運用中深入理解長征的偉大意義。【課后任務】1.從北斗環繞到嫦娥奔月,從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中華民族的航天夢,承載的是中國人民“敢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而踐行航天夢,助力它們起航的就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讀了楊成武的《長征勝利萬歲》,你覺得中國航天人將運載火箭命名為“長征”的原因是什么?2.認識一支軍隊,從認識這支軍隊的將士開始。結合文本概括文中紅軍將士的精神品質。參考答案:1.長征作為中國革命歷史上的著名事件,是紅軍為了革命勝利目標,克服千難萬險,最終取得的階段性的勝利,是意志戰勝命運的奇跡,表現了為了自己的理想而犧牲奮斗與堅持到底的精神。而當時中國的航天事業從零開始起步,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因而航天人以長征來命名火箭,意在發揚長征精神,表達要克服困難、最終取得勝利的決心。2.(1)從經歷重重困難取得長征勝利看出紅軍的堅忍勇敢。(2)從對蘇維埃的情感看出紅軍對黨的忠誠、對革命的信念。(3)從吳起鎮戰役看出紅軍的有勇有謀、樂觀而富有組織性。(4)從打土豪、滅民團看出紅軍一心為民。(5)從小平借布、開干部會看出上下齊心、團結友善、以大局為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