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A10聯盟2025屆高三5月最后一卷歷史試題本試卷分第【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請在答題卷上作答。第I卷選擇題(共48分)A.租庸調制廣泛推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B.時局變動影響商品經濟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C.北方人口大量南遷1.在仰韶文化的墓葬中,男女在墓穴中的位置有時是男左女右,有時是女左男右。而在大汶口D.南北經濟水平差距拉大文化的墓葬中,男左女右逐漸成為定制,且隨著時間推移,男性逐漸占據墓穴中心位置。4.南宋宋慈在《洗冤集錄·序言》中寫道:“獄事莫重于大辟(死刑),大辟莫重于初(初這一變化表明()始)情,初情莫重于檢驗…慈四叨臬寄,他無寸長,獨于獄案審之又審,不敢萌一毫慢易A.氏族社會走向瓦解之心。”其驗尸方法強調“體察人微”,以“孝子之心”對待死者。這反映了宋慈的司法實B.家庭式勞作方式普遍化踐()C.階級分化日益明顯A.兼顧到法理與人情D.農業發展提升男性地位B.借鑒了西方醫學科技2.表1是戰國時期部分思想家的思想主張。這些主張的共同出發點是()C.踐行知行合一理念D.推動了律令的儒家化表15.表2為清朝徽州地區社會情況的相關記載。據此可知,當時徽州地區()代表人物墨子孟子韓非表2主張“兼以易別“親親而仁民”“法不阿貴州記載出處沙披地楊柳雜木“毋得私伐”,違者照依禁約演戲。乾隆祁門考祥堂等議合文約A.維護貴族地位劉家村因爭水源械斗,知府判依古渠分水碑調節。乾隆徽州府衙檔案B.強化君主專制道光年間,汪氏宗族劃禁墾區,違者逐出族籍。2015年屯溪出土竹山契約C.重構社會秩序A.中央對基層社會的控制加強D.倡導以民為本B.人地矛盾尖銳3.曹魏的城鄉市場多以谷物、布帛為交易媒介,至北魏初期仍存在“谷帛為市”現象。同一時期C.自治因素影響鄉村社會治理D.商人群體活躍南方多以甘蔗、橘柚、高級奢侈品等換取北方的駱駝、馬等特產。這一現象折射出當時()6.《資政新篇》提出“設新聞館以收民心公議”;倡議建立類似西方議會的“士民公會”;允太地區重要航運樞紐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體現出()許民眾通過報紙表達政見;強調“以法法之”,主張制定系統的成文法典,反對連坐酷刑。A.對外開放推動了產業結構升級由此可見,《資政新篇》()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A.表達了農民革命的要求C.制度創新驅動開放型經濟發展B.開啟了中國近代化之路D.現代企業制度激發創新活力C.引發清廷權力結構變化11.兩河流域阿卡德王朝薩爾貢一世時期,王室通過任命官員管理神廟田產,將原屬神廟的“古D.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魯什”勞動力轉為王室征調對象。當時的一份泥板文書記載:“恩西(神廟管理者)需向7.1916年6月袁世凱死后,《申報》發表社論:“今大總統既逝,《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上國王繳納谷物和牲畜”。這反映出該時期()副總統繼任之規定,乃黎黃陂(黎元洪)依法就職之根據。”由此可知,該社論意在()A.神權與王權合一A.否定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政治合法性B.王室權力的增強B.推動責任內閣制度在實踐中完善C.賦稅制度的統一C.維護民國初年憲政框架的法統權威D.社會等級的固化D.左右社會輿情以影響總統的選舉12.有學者指出:“到1300年前后,歐洲的莊園制已有名無實,只剩下一個單純的框框兒,一8.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農業稅多次調整,1939年實行“累進稅制”,1941年轉變為“統一個空殼、一個骨架。新的經濟和社會力量已磨滅了它的實體,就像暴風雨的力量侵蝕了一累進稅”,1943年又推行“救國公糧制”。同時,晉察冀邊區于1940年頒布《減租減息條座建筑物那樣。”這一現象()例》,明確規定地租不得超過總收成的37.5%。上述舉措的主要目的是()A.表明歐洲民族國家紛紛建立A.平衡抗戰需求與民生保障B.源于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的發展B.構建戰時新型分配模式C.加劇了西歐的分裂割據局面C.推動根據地土地制度變革D.折射出傳統社會結構趨于解體D.打退國民黨的反共高潮13.意大利教育家維多里諾(1378一1446年)主張兒童的身心應在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愉快的氣9.1950年,河南各地土改中廢除保甲制,建立鄉人民政府,規定鄉長必須經農民代表會議選氛中得到和諧的發展,提倡身心兼顧、德智并重、發展兒童個性與培養社會責任感相結合舉產生;1951年,經過土地改革,河南全省原有1500個鄉調整為3200個,如郟縣將每個的教育。這一教育思想()鄉規模控制在300一500戶。這一做法()A.凸顯了人文精神A.促進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B.體現了新教教義B.有利于增強新政權的動員能力C.彰顯了理性至上C.掃除了中國工業化的障礙D.得益于科學革命D.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14.1871年,日本《戶籍法》頒布,其核心是將民眾按居住地而非傳統族屬劃分成“區”。每10.進入21世紀,廈門自貿片區以“航運金融創新”為核心,推出全國首創的“國際中轉集拼”個區約包含7一8個村,作為戶籍管理的基本單位,區設戶長。戶長由縣令任命,負責戶籍和“航空維修保稅監管”模式,該模式對解決跨境物流與資金流動瓶頸,推動廈門成為亞管理、征兵、征稅、教育等事務。這表明“區”的設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