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考押題卷】2025年高考歷史考前預測沖刺試題--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考押題卷】2025年高考歷史考前預測沖刺試題--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含解析)

資源簡介

高考沖刺押題預測 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
一.選擇題(共21小題)
1.(2025 五華區校級模擬)20世紀80年代,美國和日本圍繞半導體貿易展開多輪談判。1981﹣1985年,兩國談判焦點為相互削減乃至取消關稅,緊張關系一度緩和..1986年起,美國對日采取強硬態勢,接連發起反傾銷調查;至1992年,日本將美國半導體在日份額提高到20.2%,美國隨即撤銷對日關稅制裁。這說明(  )
A.逆全球化趨勢的抬頭
B.局勢變化影響關稅政策
C.日本科技領域的落后
D.美日同盟關系走向破裂
2.(2025 合肥二模)1988年,印度尼西亞外交部長在一次發言中說道,印尼是亞非會議的發起國和東道主,不結盟運動的發起國,東盟、七十七國集團以及其他國際組織的成員國,“現在是印尼在世界事務中扮演更為積極、自信角色的時候了”。這可用于說明(  )
A.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已經確立
B.印尼成為新興民族國家的領導者
C.第三世界國家謀求國際話語權
D.不結盟運動為亞非會議奠定基礎
3.(2025 黑龍江一模)圖是20世紀50年代蘇聯漫畫家所畫漫畫《“窒息的”英、法、意市場》
該漫畫意在說明(  )
A.美國援助促進西歐經濟復蘇
B.西歐試圖擺脫美國政治控制
C.美國資本搶占大片世界市場
D.蘇聯利用漫畫惡意丑化美國
4.(2025 甘肅一模)1945年10月,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海軍節紀念活動中發表演說,把“一切國家都應當享有海洋自由,以及在邊界河流、水道和流經多國的河流、水道航行的平等權利”確認為美國的外交基本原則之一。美國此舉意在(  )
A.加速太平洋戰爭對日作戰的進程
B.推動全球貿易的擴展
C.對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做出回應
D.構筑其世界霸權體系
5.(2025 和平區一模)二戰后美國對外援助十分廣泛,涵蓋了美國對眾多類型國家在安全、經濟社會治理和科教文衛等領域內的幫助。如表為戰后各時期美國對外援助情況。由此可知美國對外援助(  )
1949—2007年美國對外援助主要情況(單位:百萬美元)
時期 經濟援助 軍事援助 小計
馬歇爾計劃時期(1949一1952) 18634.30 100064.20 28698.50
共同安全法案時期(1953—1961) 24050.00 19302.20 43352.20
對外援助法時期(1962一2007) 465347.9 207352.8 672700.7
A.僅涉及經濟軍事領域 B.援助對象是歐洲國家
C.服務于國家戰略發展 D.持續進行且規模縮小
6.(2025 武漢模擬)20世紀50年代,“第三世界”很大程度上成為經濟貧困、發展落后和政治不穩定國家的“代名詞”;20世紀80﹣90年代,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組織用中性的“南方國家”代替“第三世界”一詞;21世紀初,“全球南方”成為國際熱詞,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這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
A.西方發達國家一直處于衰落的過程
B.發展中國家崛起逐漸改變國際格局
C.全球化浪潮沖毀了各區域集團組織
D.國際社會徹底拋棄了“歐洲中心論”
7.(2025 吳江區模擬)1959年1月,戴高樂就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首任總統,他奉行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強烈主張歐洲應是歐洲人的歐洲,主張歐洲聯合起來,擺脫美國人的控制。60年代在法國獲得很大發展的科技革命,特別是其中電子計算機、原子、火箭技術的廣泛運用,更加強了法國的獨立傾向。上述材料表明(  )
A.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逐漸分化
B.不結盟運動有力沖擊了兩極格局
C.戰后法國的社會結構出現多層次化現象
D.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與新興國家的發展
8.(2025 淄博一模)表為20世紀60到90年代非洲國家加入不結盟運動的情況統計表,造成表中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前宗主國為法國的非洲國家 前宗主國為英國的非洲國家
國家數量 20 18
立即加入數量 7 15
A.殖民國家外交策略差異
B.非洲各國獨立時間不同
C.不結盟運動影響力擴大
D.宗主國的實力存在差距
9.(2025 延慶區一模)1947年,丘吉爾問道:“現在的歐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礫,是一個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發源地。”二戰后的西歐荒蕪不堪,民窮財盡。美國認為復興歐洲乃是關系美國稱霸世界的全局問題。為此,美國采取的措施是(  )
A.提出杜魯門主義
B.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
C.實行馬歇爾計劃
D.建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10.(2025 羅湖區校級模擬)1964年9月至10月,戴高樂出訪拉美十國。發表演說五十多篇,主旨是抨擊美國推行霸權主義,強調維護民族獨立,并號召拉美國家“向法國看,向歐洲看”。他還呼吁美國“在適當的和確定的限期內從印度支那撤走,讓其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決定自己的命運”。這表明(  )
A.法國借國際輿論重塑殖民大國地位
B.歐洲聯合趨勢下法國拓展外交戰略
C.拉美已成為法國對抗美國的政治盟友
D.多極化格局形成凸顯法國外交自主性
11.(2025 南充模擬)拉美地區的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處于繁榮時期,但到20世紀80年代和20世紀末不少拉美學者拋棄了唯物史觀,接受新史學研究范式,致使馬克思主義史學陷入嚴重危機。引起這一變化的國際因素是(  )
A.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形成
B.第三世界的異軍突起
C.區域集團化進一步發展
D.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
12.(2025 華安縣模擬)1947年6月,在巴黎召開歐洲國家接受馬歇爾計劃的預備會議,蘇聯派團參加。英法在美國指示下,建議受援國就各自的經濟資源提出報告,再由美國提出援助方式和條件。7月2日,蘇聯以經濟安全為由予以拒絕并退出會議。這一事件(  )
A.體現了美蘇國家實力的均衡
B.加速了美蘇對抗局面的形成
C.確立了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
D.導致了西歐經濟主權的喪失
13.(2024 貴溪市校級模擬)有學者指出,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的解體從根本上說是經濟和科技發展大大落后于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的結果。此后,多極化趨勢中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賽。其中,經濟實力特別是科技發展水平起著決定性作用。據此可知(  )
A.國際競爭推動科技發展
B.科技革命深刻影響國際格局
C.多極格局代替兩極格局
D.世界格局突變激化科技競爭
14.(2024 市中區校級二模)1949年3月,美國國務院強調,促進東南亞與大西洋共同體以及其他“自由世界”的和諧發展,是我們持續的目標。1955年初,艾森豪威爾呼吁建立一個亞洲經濟發展總統基金,這得到了國會的批準,并作為共同安全法案的一部分。這些舉措說明美國(  )
A.力圖建立地區集體防御機制
B.意在爭奪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
C.承擔起重建戰后世界的責任
D.積極緩和日益緊張的國際局勢
15.(2024 廣東二模)1956年,美國國務卿發表演說,批判一些國家的政治中立,宣稱“自由世界比以往更強大,和平比以往更有保障”,大部分美國政要也認為國家在政治上選擇中立是負面行為。美國由此積極敦促中立國加入聯合國,要求它們配合所謂“自由世界”的戰略。材料表明(  )
A.聯合國發揮全球治理作用
B.合作共贏成為世界共識
C.不結盟運動沖擊兩極格局
D.美國積極謀求世界霸權
16.(2024 滄縣校級模擬)如表反映了1957年某機構在歐洲部分國家對“(在歐洲的)美國軍隊現在應該離開還是留下”的民調統計情況。據此可推知(  )
法國 西德 意大利 英國
回答人數 802 813 807 800
立即離開 38% 22% 34% 27%
留下 26% 66% 46% 56%
不知道 36% 12% 20% 17%
A.美國制約著歐洲國家一體化進程
B.資本主義陣營內部存在嚴重分歧
C.西歐大國有意改善對美外交關系
D.世界局勢影響西歐國家民意走向
17.(2024 岳麓區校級模擬)二戰后,在美國政府資助下,大量嶄新的美式英語科技術語傳播至海外,并直譯進多國民族語言。美國三大科技文獻檢索數據庫(SCI、EI、CPCI)也成為非英語國家科研工作者用美式英語發表科研成果,展示行業學術水平的權威平臺。這導致了(  )
A.全球文化多樣性加強
B.英語成為全球主導語言
C.美國霸權力量的增長
D.各國科技水平差距縮小
18.(2024 濱州一模)1951年,美國政府提出:“要使喜馬拉雅南麓的國家贊同并效忠于西方的民主制度。這些地方的人遠離政治和民主教育,必須要讓他們明白我們是關心他們的幸福安寧的。”同年,美國和尼泊爾簽訂了《技術合作總協定》,并向其提供援助。這主要反映了(  )
A.霸權主義阻礙民族自決
B.亞洲成為冷戰的主陣地
C.冷戰思維影響國家政策
D.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
19.(2024 榆林二模)如圖所示是20世紀50年代西歐關于舒曼計劃的宣傳海報:“發明家的驕傲和喜悅,希望它能比安全別針更好地把東西(西歐)固定在一起。”該計劃實施的關鍵是(  )
A.美國對歐洲的援助 B.西歐有共同的文化
C.美蘇對歐洲的爭奪 D.法國和德國的和解
20.(2024 江油市模擬)20世紀60年代,亞非拉地區新獨立的發展中國家通過建立不結盟運動和七十七國集團等形式,聯合反對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追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由此可知,不結盟運動和七十七國集團的重要作用是(  )
A.促成了多極化的深入發展
B.摧毀了世界殖民體系
C.推動了國際關系民主化
D.構建了區域經濟集團
21.(2024 新疆模擬)如圖是創作于1950年9月4日的一幅關于國際時政的漫畫。該作品揭示出(  )
A.美國調整對日扶持政策
B.中國周邊局勢趨向穩定
C.世界冷戰重心逐步轉移
D.美國蓄意擴大朝鮮戰爭
二.材料題(共1小題)
22.(2025 邵陽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美國外交史上,政策口號含有極大的隨機性和實用主義性質。楊生茂先生把美國外交政策史劃分為三大階段,即大陸擴張時期(1775—1897年)、海外擴張時期(1897—1945年)和全球稱霸時期(1946年至今)。
——摘編自楊令俠、朱佳寅《楊生茂關于美國外交政策史的學術實踐與思想》
材料二 二戰后美國開始了大規模的對外援助,但1947年開始的馬歇爾計劃是以重建西歐經濟為核心并不涉及對不發達國家的經濟援助。1949年,美國在蒙得維的亞召集16個拉美國家舉行會議,會上拉美各國一再要求美國幫助發展基礎工業,但美國代表強調其在拉美的投資重點是原料開采和粗加工、輕工業、裝配業等。1957年美國設立了“發展貸款基金”來對全世界發展中國家貸款,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僅針對可能與蘇聯發生沖突的國家。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援助重點轉向了亞非拉美不發達地區。
——摘編自周琪《冷戰時期美國對外援助的目標和方法》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海外擴張時期”提出的對外政策口號。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1946年以來美國的對外政策。
高考沖刺押題預測 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21小題)
1.(2025 五華區校級模擬)20世紀80年代,美國和日本圍繞半導體貿易展開多輪談判。1981﹣1985年,兩國談判焦點為相互削減乃至取消關稅,緊張關系一度緩和..1986年起,美國對日采取強硬態勢,接連發起反傾銷調查;至1992年,日本將美國半導體在日份額提高到20.2%,美國隨即撤銷對日關稅制裁。這說明(  )
A.逆全球化趨勢的抬頭
B.局勢變化影響關稅政策
C.日本科技領域的落后
D.美日同盟關系走向破裂
【分析】本題考查多極化趨勢加強,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多極化趨勢加強。
【解答】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20世紀60﹣80年代,日本經濟的快速崛起讓美國感到壓力,尤其在關鍵領域的科技優勢對美國的威脅巨大。80年代上半期,美蘇新冷戰加劇東西陣營的緊張關系,美國選擇緩和對日本高新技術領域的打壓,其目的是強化美日同盟,共同遏制蘇聯。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后對美關系緩和,蘇聯威脅下降,美國對日安全合作戰略需求下降,可以動用美國在美日不對稱同盟關系中的主導優勢對日本高新技術產業進行打擊。由此可見,國際局勢變化影響著關稅政策的調整,B項正確;
逆全球化趨勢抬頭通常表現為多個國家廣泛采取貿易保護主義等措施,阻礙全球貿易和經濟一體化進程。材料僅涉及美日兩國在半導體貿易領域的爭端,不能由此得出逆全球化趨勢抬頭的結論,排除A項;
日本在半導體領域發展迅速,對美國構成競爭威脅,才引發了兩國的貿易爭端,說明日本在科技領域并不落后,排除C項;
美日同盟關系是基于政治、軍事等多方面的戰略考慮而建立的,在貿易領域的爭端并不意味著美日同盟關系走向破裂,兩國在其他領域仍保持著一定的合作關系,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多極化趨勢加強,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2025 合肥二模)1988年,印度尼西亞外交部長在一次發言中說道,印尼是亞非會議的發起國和東道主,不結盟運動的發起國,東盟、七十七國集團以及其他國際組織的成員國,“現在是印尼在世界事務中扮演更為積極、自信角色的時候了”。這可用于說明(  )
A.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已經確立
B.印尼成為新興民族國家的領導者
C.第三世界國家謀求國際話語權
D.不結盟運動為亞非會議奠定基礎
【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不結盟運動,解題關鍵信息是“現在是印尼在世界事務中扮演更為積極、自信角色的時候了”。
【解答】A.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正在形成,排除;
B.材料只能看出印尼的國際地位提升,但是并不是新興民族國家的領導者,排除;
C.根據“現在是印尼在世界事務中扮演更為積極、自信角色的時候了”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國際地位明顯提升,謀求話語權,正確;
D.亞非會議召開于1955年,與材料時間不相符,排除。
故選:C。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不結盟運動,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
3.(2025 黑龍江一模)圖是20世紀50年代蘇聯漫畫家所畫漫畫《“窒息的”英、法、意市場》
該漫畫意在說明(  )
A.美國援助促進西歐經濟復蘇
B.西歐試圖擺脫美國政治控制
C.美國資本搶占大片世界市場
D.蘇聯利用漫畫惡意丑化美國
【分析】本題考查美國經濟霸權演變情況,結合所學知識對題干圖文信息的正確解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解答】依據漫畫內容可知,一個美國人把英國、法國、意大利的貨物坐在屁股底下,結合所學可知,二戰后,美國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大量輸出資本,搶占了包括英、法、意等在內的大片世界市場,導致這些國家的市場受到擠壓,C項正確;
漫畫標題為《“窒息的”英、法、意市場》,重點強調的是英、法、意市場被某種因素“窒息”,而不是美國援助促進西歐經濟復蘇,排除A項;
漫畫主要圍繞市場被影響展開,沒有涉及到西歐在政治方面對美國控制的態度和行動,排除B項;
漫畫反映的是當時的一種經濟現象,并非蘇聯惡意丑化美國,20世紀50年代美國資本擴張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美國經濟勢力擴張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難度適中。
4.(2025 甘肅一模)1945年10月,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海軍節紀念活動中發表演說,把“一切國家都應當享有海洋自由,以及在邊界河流、水道和流經多國的河流、水道航行的平等權利”確認為美國的外交基本原則之一。美國此舉意在(  )
A.加速太平洋戰爭對日作戰的進程
B.推動全球貿易的擴展
C.對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做出回應
D.構筑其世界霸權體系
【分析】本題考查美國霸權主義,要求學生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據本題材料,“一切國家都應當享有海洋自由,以及在邊界河流、水道和流經多國的河流、水道航行的平等權利”,結合所學可知,二戰后美國成為世界強國,試圖通過確立海洋自由和平等航行權等原則,擴大其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和控制力,構建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秩序,服務于其全球霸權戰略,D項正確;
“加速太平洋戰爭對日作戰的進程”不符合時間“1945年10月”,此時二戰已結束,排除A項;
“推動全球貿易的擴展”雖然可能,但美國此舉的主要意圖是構建霸權體系,排除B項;
“對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做出回應”不符合時間,古巴導彈危機發生在1962年,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美國霸權主義,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
5.(2025 和平區一模)二戰后美國對外援助十分廣泛,涵蓋了美國對眾多類型國家在安全、經濟社會治理和科教文衛等領域內的幫助。如表為戰后各時期美國對外援助情況。由此可知美國對外援助(  )
1949—2007年美國對外援助主要情況(單位:百萬美元)
時期 經濟援助 軍事援助 小計
馬歇爾計劃時期(1949一1952) 18634.30 100064.20 28698.50
共同安全法案時期(1953—1961) 24050.00 19302.20 43352.20
對外援助法時期(1962一2007) 465347.9 207352.8 672700.7
A.僅涉及經濟軍事領域 B.援助對象是歐洲國家
C.服務于國家戰略發展 D.持續進行且規模縮小
【分析】本題考查美國霸權主義,解答本題需要掌握美國霸權主義。
【解答】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的對外援助其實質是美國外交政策的工具,是實現美國國家戰略和尋求本國利益的手段,美國的對外援助服務于國家戰略發展,從來都以實現美國利益最大化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C項正確;
二戰后美國對外援助十分廣泛,涵蓋了美國對眾多類型國家在安全、經濟、社會治理和科教文衛等領域內的幫助,排除A項;
二戰后美國對眾多類型國家提供了援助,例如西歐國家、日本等,因此援助對象是歐洲國家說法片面,排除B項;
美國對外援助從戰后的馬歇爾計劃時期的28698.50百萬美元到對外援助法時期的672700.7百萬美元,說明美國的援助持續進行且規模不斷擴大,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美國霸權主義,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6.(2025 武漢模擬)20世紀50年代,“第三世界”很大程度上成為經濟貧困、發展落后和政治不穩定國家的“代名詞”;20世紀80﹣90年代,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組織用中性的“南方國家”代替“第三世界”一詞;21世紀初,“全球南方”成為國際熱詞,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這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
A.西方發達國家一直處于衰落的過程
B.發展中國家崛起逐漸改變國際格局
C.全球化浪潮沖毀了各區域集團組織
D.國際社會徹底拋棄了“歐洲中心論”
【分析】本題考查多極化趨勢,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多極化趨勢。
【解答】根據材料可知,從20世紀50年代經濟貧困等的代名詞到21世紀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體現了第三世界國家在二戰后地位逐步上升,并且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表明“第三世界”國家崛起改變了國際格局,B項正確;
二戰后初期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高速增長,且直到現在依然在經濟全球化中占據優勢地位,“一直衰落”說法錯誤,排除A項;
“第三世界”只是一個集體稱謂,并非區域集團組織,而且直到現在歐盟等區域集團組織依然活躍,并未被沖毀,該說法不符合實際,排除C項;
發展中國家的崛起有助于改變世人對其的看法,但不代表“國際社會”所有人的態度,且材料信息并未體現國際社會對歐洲的態度,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多極化趨勢,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
7.(2025 吳江區模擬)1959年1月,戴高樂就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首任總統,他奉行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強烈主張歐洲應是歐洲人的歐洲,主張歐洲聯合起來,擺脫美國人的控制。60年代在法國獲得很大發展的科技革命,特別是其中電子計算機、原子、火箭技術的廣泛運用,更加強了法國的獨立傾向。上述材料表明(  )
A.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逐漸分化
B.不結盟運動有力沖擊了兩極格局
C.戰后法國的社會結構出現多層次化現象
D.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與新興國家的發展
【分析】本題考查了多極化趨勢加強,題干提到戴高樂奉行獨立自主對外政策,主張歐洲聯合擺脫美國控制,還闡述了60年代法國科技革命發展強化了其獨立傾向,這意味著法國在外交等方面不再一味緊跟美國,是解題關鍵線索。
【解答】根據材料可知,法國作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中的重要國家,其奉行獨立自主政策,主張擺脫美國控制,這表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逐漸分化,A項正確;
法國不屬于不結盟運動成員國,排除B項;
材料中并未提及法國社會結構出現多層次化現象,主要圍繞法國對外政策和科技發展對其獨立傾向的影響,排除C項;
材料體現的是資本主義陣營內部力量變化,法國力量增強,沒有反映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與新興國家的發展,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多極化趨勢加強,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8.(2025 淄博一模)表為20世紀60到90年代非洲國家加入不結盟運動的情況統計表,造成表中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前宗主國為法國的非洲國家 前宗主國為英國的非洲國家
國家數量 20 18
立即加入數量 7 15
A.殖民國家外交策略差異
B.非洲各國獨立時間不同
C.不結盟運動影響力擴大
D.宗主國的實力存在差距
【分析】本題考查了不結盟運動的興起,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從“20世紀60到90年代非洲國家加入不結盟運動的情況統計表”據看,前宗主國為法國和英國的非洲國家在加入不結盟運動的情況上有不同表現,英國前殖民地立即加入數量較多,法國前殖民地相對較少。結合所學,二戰后法國注重加強對前殖民地的控制和影響,前宗主國為法國的非洲國家與法國存在難以割裂的利益紐帶,選擇加入不結盟運動時會有更多顧慮。相比于法國,二戰后英國在加強對非洲國家的控制力與影響力方面重視不夠、成效不佳,這使得前宗主國為英國的非洲國家在外交上的獨立自主性總體上要強于前宗主國為法國的非洲國家,從而在加入不結盟運動方面受限更少。可見英法兩國不同的外交策略導致其原殖民地在對待不結盟運動態度上的差異,A項正確;
材料“20世紀60到90年代非洲國家加入不結盟運動的情況統計表”所述為獨立后立即加入不結盟運動的國家數量,關鍵是獨立后是否立即加入,而非何時獨立,排除B項;
從所學知識可知,如果是“不結盟運動影響力擴大”這一共性因素導致,那么前宗主國為法國和英國的非洲國家加入情況應該較為相似,而不會出現明顯差異,排除C項;
從所學知識可知,當時英國的實力總體強于法國,理論上實力越強更有利于對非洲國家的控制,而實際上是前宗主國為英國的非洲國家紛紛不顧英國意愿、加入不結盟運動,表明主要影響因素并非宗主國的實力,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不結盟運動的興起,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9.(2025 延慶區一模)1947年,丘吉爾問道:“現在的歐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礫,是一個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發源地。”二戰后的西歐荒蕪不堪,民窮財盡。美國認為復興歐洲乃是關系美國稱霸世界的全局問題。為此,美國采取的措施是(  )
A.提出杜魯門主義
B.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
C.實行馬歇爾計劃
D.建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分析】本題考查了馬歇爾計劃的相關知識,解答本題需理解掌握馬歇爾計劃的背景、目的等知識。
【解答】1947年3月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核心是政治對抗和意識形態遏制,并非以經濟復興歐洲為目標,排除A項;
1949年由蘇聯主導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目的是對抗馬歇爾計劃,與題干中“美國采取的措施”矛盾,排除B項;
根據材料“1947年”“美國認為復興歐洲乃是關系美國稱霸世界的全局問題”及所學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歐洲帶來了極大的破壞,針對歐洲國家普遍出現的經濟困難,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了歐洲經濟援助計劃,即馬歇爾計劃,C項正確;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成立于1944年,職能是長期全球發展援助,非專門針對歐洲復興,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馬歇爾計劃的相關知識,考查了考生正確獲取解讀材料信息以及調動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0.(2025 羅湖區校級模擬)1964年9月至10月,戴高樂出訪拉美十國。發表演說五十多篇,主旨是抨擊美國推行霸權主義,強調維護民族獨立,并號召拉美國家“向法國看,向歐洲看”。他還呼吁美國“在適當的和確定的限期內從印度支那撤走,讓其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決定自己的命運”。這表明(  )
A.法國借國際輿論重塑殖民大國地位
B.歐洲聯合趨勢下法國拓展外交戰略
C.拉美已成為法國對抗美國的政治盟友
D.多極化格局形成凸顯法國外交自主性
【分析】本題考查多極化趨勢加強,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多極化趨勢加強。
【解答】20世紀60年代歐洲聯合趨勢加強,法國在這一背景下,戴高樂出訪拉美十國,通過發表演說抨擊美國霸權主義,強調維護民族獨立,號召拉美國家“向法國看,向歐洲看”,這是法國在歐洲聯合趨勢下拓展外交戰略,試圖在國際舞臺上增強自身影響力,擺脫美國控制,B項正確;
題干中戴高樂的行為主要圍繞抨擊美國霸權、強調民族獨立以及呼吁美國從印度支那撤軍等,并未體現法國借國際輿論重塑殖民大國地位,排除A項;
雖然戴高樂在拉美發表了相關演說,但僅從這些演說不能直接得出拉美已成為法國對抗美國的政治盟友,排除C項;
多極化格局至今尚未形成,只是呈現出多極化趨勢,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多極化趨勢加強,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
11.(2025 南充模擬)拉美地區的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處于繁榮時期,但到20世紀80年代和20世紀末不少拉美學者拋棄了唯物史觀,接受新史學研究范式,致使馬克思主義史學陷入嚴重危機。引起這一變化的國際因素是(  )
A.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形成
B.第三世界的異軍突起
C.區域集團化進一步發展
D.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
【分析】本題考查多極化趨勢演變的相關知識,要求依據材料“到20世紀80年代和20世紀末不少拉美學者拋棄了唯物史觀,接受新史學研究范式,致使馬克思主義史學陷入嚴重危機”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解答】根據材料“到20世紀80年代和20世紀末不少拉美學者拋棄了唯物史觀,接受新史學研究范式,致使馬克思主義史學陷入嚴重危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國際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化,馬克思主義史學陷入嚴重危機,D項正確;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形成是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
第三世界崛起于20世紀60年代,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
區域集團化進一步發展與馬克思主義史學陷入嚴重危機沒有直接聯系,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世界多極化趨勢演變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難度適中。
12.(2025 華安縣模擬)1947年6月,在巴黎召開歐洲國家接受馬歇爾計劃的預備會議,蘇聯派團參加。英法在美國指示下,建議受援國就各自的經濟資源提出報告,再由美國提出援助方式和條件。7月2日,蘇聯以經濟安全為由予以拒絕并退出會議。這一事件(  )
A.體現了美蘇國家實力的均衡
B.加速了美蘇對抗局面的形成
C.確立了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
D.導致了西歐經濟主權的喪失
【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馬歇爾計劃,解題關鍵信息是“英法在美國指示下,建議受援國就各自的經濟資源提出報告,再由美國提出援助方式和條件。7月2日,蘇聯以經濟安全為由予以拒絕并退出會議”。
【解答】A.材料無法體現美蘇實力均衡,排除;
B.根據“英法在美國指示下,建議受援國就各自的經濟資源提出報告,再由美國提出援助方式和條件。7月2日,蘇聯以經濟安全為由予以拒絕并退出會議”等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對歐洲進行援助以對抗蘇聯,這一計劃加速了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B正確;
C.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與材料不相符,排除;
D.“西歐經濟主權的喪失”說法過于絕對化,排除。
故選:B。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馬歇爾計劃,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
13.(2024 貴溪市校級模擬)有學者指出,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的解體從根本上說是經濟和科技發展大大落后于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的結果。此后,多極化趨勢中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賽。其中,經濟實力特別是科技發展水平起著決定性作用。據此可知(  )
A.國際競爭推動科技發展
B.科技革命深刻影響國際格局
C.多極格局代替兩極格局
D.世界格局突變激化科技競爭
【分析】本題考查兩極格局結束及其影響,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兩極格局結束及其影響。
【解答】據材料,在美蘇冷戰期間,科技實力是影響國家實力和冷戰態勢的重要因素。在冷戰結束后的世界多極化發展過程中,科技發展水平在國際競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表明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科技實力越來越重要,科技競爭越來越激烈,D項正確;
材料主旨是科技實力影響國家實力,科技競爭影響國際競爭和國際局勢,而非國際競爭推動科技發展,排除A項;
材料本意是科技競爭而非科技革命影響國際格局,排除B項;
當前多極化仍然只是趨勢,多極格局尚未建立,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兩極格局結束及其影響,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
14.(2024 市中區校級二模)1949年3月,美國國務院強調,促進東南亞與大西洋共同體以及其他“自由世界”的和諧發展,是我們持續的目標。1955年初,艾森豪威爾呼吁建立一個亞洲經濟發展總統基金,這得到了國會的批準,并作為共同安全法案的一部分。這些舉措說明美國(  )
A.力圖建立地區集體防御機制
B.意在爭奪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
C.承擔起重建戰后世界的責任
D.積極緩和日益緊張的國際局勢
【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美國的霸權主義,解題關鍵信息是“促進東南亞與大西洋共同體以及其他‘自由世界’的和諧發展,是我們持續的目標。1955年初,艾森豪威爾呼吁建立一個亞洲經濟發展總統基金,這得到了國會的批準,并作為共同安全法案的一部分”。
【解答】A.美國這些舉措是為了拉攏亞洲國家,并非為了建立地區集體防御機制,排除;
B.1949年,美國強調促進東南亞與“自由世界”的和諧發展,蘊含意識形態色彩,意圖遏制社會主義在東南亞的影響;1955年,美國呼吁建立基金推動亞洲經濟發展,并將其納入共同安全法案之中,意圖促進亞洲“自由”國家的經濟發展。美國意在通過這些舉措增強這些國家抵御社會主義擴張的能力,從而使它們愿意繼續保持與西方,尤其是與美國的關系。由此可知,正確;
C.材料措施不是為了為了幫助亞洲國家的戰后重建,排除;
D.美國這些舉措不僅沒有緩和當時美蘇冷戰的形勢,反而進一步加劇了局勢的緊張,排除。
故選:B。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美國的霸權主義,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
15.(2024 廣東二模)1956年,美國國務卿發表演說,批判一些國家的政治中立,宣稱“自由世界比以往更強大,和平比以往更有保障”,大部分美國政要也認為國家在政治上選擇中立是負面行為。美國由此積極敦促中立國加入聯合國,要求它們配合所謂“自由世界”的戰略。材料表明(  )
A.聯合國發揮全球治理作用
B.合作共贏成為世界共識
C.不結盟運動沖擊兩極格局
D.美國積極謀求世界霸權
【分析】本題考查美國霸權主義,結合題干“大部分美國政要也認為國家在政治上選擇中立是負面行為。美國由此積極敦促中立國加入聯合國,要求它們配合所謂‘自由世界’的戰略”及冷戰的歷程進行回答。
【解答】根據材料“大部分美國政要也認為國家在政治上選擇中立是負面行為。美國由此積極敦促中立國加入聯合國,要求它們配合所謂‘自由世界’的戰略”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期處于美蘇兩極對峙格局時期,美國敦促中立國配合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的戰略,是為了謀求世界霸權,D項正確;
材料涉及美國通過聯合國謀求世界霸權,但沒有涉及聯合國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排除A項;
此時期處于美蘇冷戰時期,合作共贏并非世界共識,排除B項;
不結盟運動興起于1961年,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美國霸權主義,考查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分析解答的能力。
16.(2024 滄縣校級模擬)如表反映了1957年某機構在歐洲部分國家對“(在歐洲的)美國軍隊現在應該離開還是留下”的民調統計情況。據此可推知(  )
法國 西德 意大利 英國
回答人數 802 813 807 800
立即離開 38% 22% 34% 27%
留下 26% 66% 46% 56%
不知道 36% 12% 20% 17%
A.美國制約著歐洲國家一體化進程
B.資本主義陣營內部存在嚴重分歧
C.西歐大國有意改善對美外交關系
D.世界局勢影響西歐國家民意走向
【分析】本題考查了兩極格局,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題干表明除法國之外的淇他介主要西歐大國的多數民眾都認為美國軍然應該留在歐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以及美蘇冷戰對抗的加劇使得西歐國家希望借助美國在歐洲的駐軍來抵御蘇聯的威脅,以便更好地保衛自身安全,即世界局勢影響西歐國家民意走向,D項正確;此時的美國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因為西歐國家的聯合,可以更好地維護資本主義秩序有助于鞏固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排除A項;材料反映出法國與其他幾個主要西歐大國在美國駐軍問題上存在分歧,不能體現出資本主義陣營內部存在著嚴重的分歧,排除B項;二戰后,美國通過實行馬歇爾計劃等措施,與西歐國家建立了較為密切的同盟關系,所以“西歐大國有意改善對美外交關系”是對材料信息的錯誤解讀,也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7.(2024 岳麓區校級模擬)二戰后,在美國政府資助下,大量嶄新的美式英語科技術語傳播至海外,并直譯進多國民族語言。美國三大科技文獻檢索數據庫(SCI、EI、CPCI)也成為非英語國家科研工作者用美式英語發表科研成果,展示行業學術水平的權威平臺。這導致了(  )
A.全球文化多樣性加強
B.英語成為全球主導語言
C.美國霸權力量的增長
D.各國科技水平差距縮小
【分析】本題考查美國霸權主義,解答本題需要掌握美國霸權主義的相關知識。
【解答】根據材料“二戰后,在美國政府資助下,大量嶄新的美式英語科技術語傳播至海外,并直譯進多國民族語言”和所學可知,二戰后,美國利用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向世界輸出美式英語,有利于美國霸權力量的增長,C項正確;
材料未涉及文化多樣性的增強,強調的是美國的影響力擴大,排除A項;
英語成為全球主導語言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
世界各國的科技水平差距越來越大,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美國霸權主義,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
18.(2024 濱州一模)1951年,美國政府提出:“要使喜馬拉雅南麓的國家贊同并效忠于西方的民主制度。這些地方的人遠離政治和民主教育,必須要讓他們明白我們是關心他們的幸福安寧的。”同年,美國和尼泊爾簽訂了《技術合作總協定》,并向其提供援助。這主要反映了(  )
A.霸權主義阻礙民族自決
B.亞洲成為冷戰的主陣地
C.冷戰思維影響國家政策
D.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
【分析】本題考查冷戰對國際關系的影響,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根據材料“要使喜馬拉雅南麓的國家贊同并效忠于西方的民主制度”可知,1951年處于冷戰時期,為了與蘇聯對抗,在不同地區擴大影響力,美國極力通過科技援助等方式輸出西方民主制度,體現了冷戰思維影響國家政策,C項正確;
材料并未體現喜馬拉雅南麓的國家本身的態度,且當時多數國家已經獲得獨立,排除A項;
材料中沒有對比信息,看不出亞洲成為冷戰的主陣地,排除B項;
民族解放運動興起與美國的對外援助關系不大,相反美國可能處于國家利益,阻止一些國家獲得解放,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冷戰對國際關系的影響,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9.(2024 榆林二模)如圖所示是20世紀50年代西歐關于舒曼計劃的宣傳海報:“發明家的驕傲和喜悅,希望它能比安全別針更好地把東西(西歐)固定在一起。”該計劃實施的關鍵是(  )
A.美國對歐洲的援助 B.西歐有共同的文化
C.美蘇對歐洲的爭奪 D.法國和德國的和解
【分析】本題考查馬歇爾計劃,解答本題需要掌握馬歇爾計劃。
【解答】據本題材料“(西歐)固定在一起”并結合所學可知,舒曼計劃由法國外交部長羅伯特 舒曼于1950年5月9日提出,旨在通過整合法國和德國的鋼鐵產業,建立一個共同控制的鋼鐵聯合體,從而促進兩國之間的經濟合作,避免過去敵對的關系再度升級,所以該計劃實施的關鍵是法國和德國的和解,D項正確;
美國對歐洲的援助即馬歇爾計劃有利于法國和德國經濟恢復發展,但不是法國和德國聯合的關鍵,排除A項;
文化有共同之處,可以為聯合提供歷史因素,但不是關鍵,排除B項;
美蘇對歐洲的爭奪加劇西歐國家的危機意識,為聯合提供外部原因,但不是法國和德國聯合的關鍵因素,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馬歇爾計劃,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
20.(2024 江油市模擬)20世紀60年代,亞非拉地區新獨立的發展中國家通過建立不結盟運動和七十七國集團等形式,聯合反對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追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由此可知,不結盟運動和七十七國集團的重要作用是(  )
A.促成了多極化的深入發展
B.摧毀了世界殖民體系
C.推動了國際關系民主化
D.構建了區域經濟集團
【分析】本題考查不結盟運動的興起,解答本題需要掌握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解答】據題干中“聯合反對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追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不結盟運動和七十七國集團的成立與發展,讓眾多新獨立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在國際舞臺上發出了自己的聲音,挑戰了傳統的由大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推動了國際關系向更加平等和民主化的方向發展,C項正確;
20世紀60年代多極化趨勢剛剛出現,且多極化的深入發展是一個長期進程,不僅僅是這兩個組織的直接影響,排除A項;
世界殖民體系的摧毀主要是二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的結果,排除B項;
不結盟運動和七十七國集團是全球性的政治經濟合作組織,并非區域經濟集團,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不結盟運動的興起,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1.(2024 新疆模擬)如圖是創作于1950年9月4日的一幅關于國際時政的漫畫。該作品揭示出(  )
A.美國調整對日扶持政策
B.中國周邊局勢趨向穩定
C.世界冷戰重心逐步轉移
D.美國蓄意擴大朝鮮戰爭
【分析】本題考查冷戰對國際關系的影響,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冷戰對國際關系的影響。
【解答】圖片中“1950年9月4日”“杜魯門”“麥克阿瑟”以及大炮指向亞洲等信息均表明美國企圖在亞洲發動一場戰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的朝鮮戰爭已經爆發,而美國則鼓勵向亞洲增兵,這說明美國正在蓄意擴大朝鮮戰爭規模,D項正確;
圖片反映的是美國增兵亞洲地區,蓄意擴大朝鮮戰爭,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就已經實現了對日政策的調整,排除A項;
美國向亞洲增兵,必將會加劇亞太地區的緊張與動蕩,對中國周邊局勢產生很大的消極影響,排除B項;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大陣營的對抗重心一直在歐洲,沒有發生轉移,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冷戰對國際關系的影響,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
二.材料題(共1小題)
22.(2025 邵陽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美國外交史上,政策口號含有極大的隨機性和實用主義性質。楊生茂先生把美國外交政策史劃分為三大階段,即大陸擴張時期(1775—1897年)、海外擴張時期(1897—1945年)和全球稱霸時期(1946年至今)。
——摘編自楊令俠、朱佳寅《楊生茂關于美國外交政策史的學術實踐與思想》
材料二 二戰后美國開始了大規模的對外援助,但1947年開始的馬歇爾計劃是以重建西歐經濟為核心并不涉及對不發達國家的經濟援助。1949年,美國在蒙得維的亞召集16個拉美國家舉行會議,會上拉美各國一再要求美國幫助發展基礎工業,但美國代表強調其在拉美的投資重點是原料開采和粗加工、輕工業、裝配業等。1957年美國設立了“發展貸款基金”來對全世界發展中國家貸款,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僅針對可能與蘇聯發生沖突的國家。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援助重點轉向了亞非拉美不發達地區。
——摘編自周琪《冷戰時期美國對外援助的目標和方法》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海外擴張時期”提出的對外政策口號。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1946年以來美國的對外政策。
【分析】本題考查了美國霸權主義、美蘇冷戰,第一問結合美國“海外擴張時期”提出的對外政策口號分析;第二問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1)根據材料一“海外擴張時期(1897—1945年)和全球稱霸時期(1946年至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在“海外擴張時期”(1897—1945年)的政策從20世紀之前的政策與20世紀前中期的政策來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在20世紀之前的外交政策是門戶開放,金元外交以及大棒政策;結合所學知識從20世紀前中期的外交政策來分析可知,十四點和平原則,中立政策以及參加世界大戰等。
(2)本題可以從對社會主義國家角度、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角度以及對亞非拉發展中國家角度分析。根據材料二“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僅針對可能與蘇聯發生沖突的國家。”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對社會主義國家角度分析可知,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冷戰遏制政策;根據材料二“1957年美國設立了‘發展貸款基金’來對全世界發展中國家貸款,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僅針對可能與蘇聯發生沖突的國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表現是提出杜魯門主義、實施“和平演變”、成立“北約”、敵視、包圍、封鎖中國等;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影響是,推動了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以及加劇了二戰后世界局勢的緊張。
根據材料二“但1947年開始的馬歇爾計劃是以重建西歐經濟為核心”結合所學知識從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角度分析可知,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實行扶持與控制政策;根據材料二“二戰后美國開始了大規模的對外援助,但1947年開始的馬歇爾計劃是以重建西歐經濟為核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表現是實施馬歇爾計劃,對德日進行軍事占領和民主改革以及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關貿總協定”等;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方面促進了西歐、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恢復與發展,穩定了資本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材料“馬歇爾計劃是以重建西歐經濟為核心并不涉及對不發達國家的經濟援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另一方面也加強了美國對西歐、日本等國家的控制,鞏固了在資本主義世界的霸權地位。
根據材料二“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援助重點轉向了亞非拉美不發達地區。”結合所學知識從對亞非拉發展中國家角度分析可知,對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實行拉攏政策;根據材料二“1957年美國設立了‘發展貸款基金’來對全世界發展中國家貸款”可知其表現是設立“發展貸款基金”,進行援助以及主動緩和與中國關系;根據材料二“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援助重點轉向了亞非拉美不發達地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影響是,有利于亞非拉地區經濟的恢復與發展,也為美國獲得了市場、原料產地和國際聲譽。
最后總結歸納。總之,二戰后美國的對外政策,是美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際格局的演變。
故答案為:
(1)門戶開放;金元外交;大棒政策;十四點和平原則;中立政策;參加世界大戰等。
(2)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冷戰遏制政策。表現在:提出杜魯門主義、實施“和平演變”、成立“北約”、敵視、包圍、封鎖中國等。推動了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加劇了二戰后世界局勢的緊張。
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實行扶持與控制政策。表現在:實施馬歇爾計劃;對德日進行軍事占領和民主改革;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關貿總協定”等。一方面促進了西歐、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恢復與發展,穩定了資本主義社會秩序;另一方面也加強了美國對西歐、日本等國家的控制,鞏固了在資本主義世界的霸權地位。
對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實行拉攏政策:設立“發展貸款基金”,進行援助;主動緩和與中國關系。有利于亞非拉地區經濟的恢復與發展,也為美國獲得了市場、原料產地和國際聲譽。
總之,二戰后美國的對外政策,是美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際格局的演變。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县| 香港| 股票| 乌拉特前旗| 万载县| 荆门市| 沾益县| 凭祥市| 天长市| 凉山| 南木林县| 自贡市| 陕西省| 巴彦县| 仁寿县| 通河县| 万州区| 屏山县| 兴仁县| 布拖县| 资源县| 新密市| 洪江市| 安福县| 湘潭市| 清丰县| 富阳市| 常山县| 林芝县| 南京市| 清镇市| 北票市| 邛崃市| 龙井市| 库车县| 固安县| 湟中县| 墨江| 星子县| 那曲县| 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