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沖刺押題預測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25 海東市二模)中世紀后期,《埃涅阿斯紀》這類以《荷馬史詩》為范本的拉丁文史詩,在西歐的課堂上被反復講授、背誦和抄寫。有學者估計,在當時的知識階層中,這類史詩的讀者總數僅次于讀過《圣經》的人的總數。以希臘文流傳的《荷馬史詩》反而一度被人們所遺忘。促成這一局面的重要因素是( )A.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B.希臘被奧斯曼帝國征服C.分裂割據的政治現實D.教會對文化教育的壟斷2.(2025 河南模擬)有學者指出,約翰 腓特烈一世——薩克森選帝侯(1532﹣1547),在其領地內借助宗教改革,加強了邦國的代議機構。1534年亨利八世通過宗教改革,確立了國王的最高宗教地位,但這一決定是在較會的支持下通過的。該學者意在強調,歐洲宗教改革( )A.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形成B.推動民族國家意識的出現C.促進了專制政體的發展D.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理論3.(2025 海南模擬)1757年,第一個農業協會“布列塔尼商業和技術協會”成立;1760年,法語中開始出現“農學家”這個詞匯。這一時期的農學家們希望創辦農業學校,將科學運用于農業,將神父變成農業教師,將花園土地作為試驗的場所,試驗新的農業技術,創造“農場典范”,近代法國的農業教育( )A.緩和了日益激烈的社會矛盾B.在政府的推動下逐漸發展C.為工業革命奠定了經濟基礎D.折射出啟蒙運動影響擴大4.(2025 河南模擬)1543年,維薩里通過秘密解剖人體,發表《人體的構造》,糾正了古羅馬醫生蓋倫的200多錯誤。羅馬教廷指責其“挑戰神創完美性”,維薩里被迫停止研究。1553年,塞爾維特提出肺循環理論,因觸犯“血液靈魂論”被加爾文教派以異端罪名燒死。這充分說明( )A.新教倫理需要適時調整B.宗教改革阻礙了科學的發展C.近代科學革命陷入停滯D.科學研究有待突破神學束縛5.(2025 煙臺一模)下表是意大利思想家馬希里奧 費希諾、托馬斯 康帕內拉的論述。二者的論述( )思想家 論述馬希里奧 費希諾 (1433—1499年) 正是人的精神重建了這個動搖的宇宙,正是通過人的行動,物質世界被不斷改變并趨向它曾由之產生的哪些精神的領域。托馬斯 康帕內拉 (1568—1639年) 人在世界中……是一個思考者。當人思考時,他想得比太陽更遠,甚至超越天堂;他思考許許多多的世界,它們的無限性。A.主張建立全新的宇宙觀念B.質疑天主教會的正統地位C.帶有鮮明的理性主義色彩D.強調探索人類的內心世界6.(2025 朝陽區校級一模)在馬丁 路德的支持下,德意志紐倫堡市政府推行假日改革,在新日歷中只有37%的天主教節日得到保留,并允許城市工人自己決定是否在宗教節日期間休假。紐倫堡市的假日改革( )A.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表明理性主義在德意志流行C.有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D.瓦解了普通民眾的宗教信仰7.(2025 駐馬店模擬)18世紀,英國學者休謨意識到人與自然的不同,但其創建的“人的科學”的方法仍然是自然科學的“經驗和觀察”。休謨提出:“當這類實驗材料經過審慎地搜集和比較后,我們就可以希望在它們這個基礎上,建立一門和人類知識范圍內任何其他的科學同樣確實、而且更為有用的科學。”這表明休謨( )A.崇尚科學,擺脫宗教束縛B.重視理性,探究人性規律C.倡導實驗,開創社會科學D.反思傳統,否定人類理性8.(2025 延邊州一模)笛卡爾(1596﹣1650 年)主張“我思故我在”,認為通過普遍懷疑的方法,可以使心靈擺脫感官的桎梏,進而依靠純粹理智來獲得正確的知識。由此說明( )A.宗教改革引發歐洲思想解放運動B.近代自然科學排斥人文主義精神C.理性主義為自然科學提供方法論D.啟蒙運動推動近代自然科學誕生9.(2025 泰安一模)18世紀,歐洲的一些科學家、修理工和自然哲學家堅信人類能夠取得進步,并將傳播可被他人運用的“有用知識”視為己任。基于此,眾多科學協會和科學學校紛紛建立;1797年,《自然哲學、化學和藝術期刊》出版發行,世界上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期刊就此誕生。這( )A.意味著科學革命達到高潮B.體現了科學理論的重大突破C.反映了科學研究的專業化趨勢D.表明科學知識開始向大眾普及10.(2025 江西模擬)有學者指出,啟蒙運動時期,“人們開始把理性應用于所有領域,不再被宗教和傳統所束縛。然而,在追求理性的過程中,對科學的過度推崇導致部分人認為一切問題都能用科學方法解決,進而忽略了人類情感、道德和藝術等領域的獨特價值”。這一現象反映了啟蒙運動( )A.借理性構建全新意識形態體系的局限B.推動科學主義盛行從而顛覆傳統道德C.以理性突破宗教禁錮卻陷入新的盲從D.因過度強調科學而否定傳統文化價值11.(2025 邵陽二模)中世紀和近代早期,厭惡一直是法國人對貓的主流態度,它不像狗那樣樂于取悅主人,這種與狗截然相反的獨立性被視為貓天然不忠誠的罪證。18—19世紀,寵物貓逐漸被法國人接受,許多法國文人甚至為了夸贊貓而貶低狗。這折射出( )A.近代科學革命提升人們認知B.啟蒙運動影響人們價值取向C.政治變革增強民族國家意識D.物質水平提高改變文人雅趣12.(2025 甘肅模擬)1764年,法國高等法院的法官們在給國王的抗議書中寫道:“每一個公民,自從其降生于一個君主國,就擁有他合法的自由權……這一自由是與財富或等級身份一樣真實的遺產,但自由比它們更加珍貴。”這說明,當時法國( )A.民主政治成為主流 B.封建等級制遭廢止C.君主制被徹底否定 D.啟蒙思想影響深刻13.(2025 安徽一模)霍布斯強調自然狀態下人與人必然處于戰爭狀態,因此必須形成一個人造的政治體,人民通過契約將權力讓渡給君主,這個政治體的首要目的是保證成員的安全;洛克指出,為了克服自然狀態下的諸多不便,人需要相互讓渡權力以形成一個人造的政治共同體。據此可知,二者都( )A.鼓吹人民主權 B.否定了君權神授C.強調自然權利 D.主張分權與制衡14.(2025 武漢模擬)蘇格蘭啟蒙思想家休謨指出,“手藝人和商人都掙了一筆錢,贏得了第二流人物的勢力和聲望他們既不肯像農民那樣,由于經濟上的貧困和精神上的自卑,而屈服于奴隸制統治的淫威,也不希望像貴族那樣,騎在別人頭上作威作福”,因此“形塑了不同于前商業社會的政治生態”。休謨意在強調( )A.政府應重視維護資產階級利益B.自由與理性精神滲透商業社會C.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必然性D.工商業發展是政治進步的基礎15.(2025 寧波二模)新教領袖加爾文認為修道院中的禁欲、獨身是不可取的;依靠遺產收入為生的懶習是一種罪惡。他提倡積極生產,奮發工作,同時又要過一種節制的、勤儉的合理化生活。這反映加爾文教( )A.因信稱義的教義 B.建立民族教會的追求C.反對教會的腐敗 D.蘊含著人文主義精神16.(2025 濟寧一模)17、18世紀的啟蒙大師們認為,自然界按照它本身的規律發展,會產生一個完美的世界,因此人類的政治干預和宗教干預應該越少越好。與文藝復興的主流思想相比,其觀點的超越之處在于( )A.肯定自然界的運轉規律B.反對宗教對人性的束縛C.明確提出反封建的目標D.理性地思考社會的發展17.(2025 江門一模)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薩盧塔蒂認為: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是祖國和朋友,人應該關心、愛護你的家庭、孩子、親戚、朋友,以及包容一切的祖國,并為他們效勞。這一觀點( )A.反映出人文主義思想廣泛傳播B.蘊含著世俗觀念和國家認同C.導致了新的經濟形態迅速發展D.推動了封建等級觀念的瓦解18.(2025 西寧二模)中世紀時期,經商、朝圣、傳教等是旅行的重要目的。到16世紀,法國人蒙田將旅行視為培養人的“學校”,是一種“有益的鍛煉”。歷史學家吉勒也認為,法國精英階層通過旅行實現自我教育的做法,逐漸成為“一種兼具知識性,社會性,審美性以及政治和道德意味的行為典范”。這一變化反映出( )A.精英人士娛樂活動豐富B.經濟發展拓展人類活動范圍C.人口流動傳播先進思想D.文藝復興促進了人性的覺醒19.(2025 蚌埠模擬)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劇“允許杜撰”,它們積極主動地參與了歷史建構,并影響著大眾對歷史的理解和認識。如刻畫因殘暴而遭上帝懲罰的波斯國王岡比西斯、凸顯民族認同感的《愛德華四世》,對歷史的形塑卻“更符合歷史學家的看法”。由此可見,這些歷史劇( )A.旨在培養全面發展的市民階層群體B.以服務于現實為價值導向C.表明人文精神是歷史發展主要動力D.突破作家自身視野的桎梏20.(2025 湖南模擬)有人曾提出:“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中一個最難以解釋的悖論,就是為何以理性為標志的偉大運動,竟表現出那么多的非理性!”對此理解準確的是( )A.理性本身也應受到批判B.理性并非啟蒙運動精神內核C.啟蒙思想沒有指導革命D.法國大革命超越了啟蒙運動二.材料題(共2小題)21.(2025 湖北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啟蒙運動研究專家安東尼 帕格頓指出,西方文藝復興運動意圖恢復古希臘文化藝術觀念,而宗教改革則希望恢復羅馬帝國早期的使徒教會道德;然而,啟蒙運動卻不是要復興這兩種變化傳統,帕格頓認為“啟蒙運動具有自身的歷史定位。它是現代性的真正開端,因為它最初就不愿拯救神圣的過去,反而以來來的名義攻擊過去”,其實質是擺脫舊制度的束縛而建立一個新的現代工業文明新體制。啟蒙運動帶來的思想觀念、社會體制、文化藝術和生活習俗的變革卻帶著明顯的現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時代精神的印記。——摘編自江寧康《啟蒙運動與西方現代文明的起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近現代史的知識,自擬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達清晰。)22.(2025 邯鄲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西方文藝復興的誕生與發展過程中,科學與思想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科技發展、人文主義復蘇,藝術家們尋找到了繪畫的突破口,確立了新的繪畫觀,使文藝復興藝術與中世紀藝術真正決裂。于是,西方藝術從無章可循的“黑暗時期”進入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文藝復興時期,諸多傳奇式人物——喬托、達 芬奇、波提切利、拉斐爾等嶄露頭角。——摘編自馮寧《從科技到思想:解碼西方文藝復興的內在動因》材料二“從音樂審美價值的角度看,音樂創作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文藝復興早期,受人文主義精神的影響,人的生活、人的情感成了音樂創作的主要表現對象。中世紀那種“上帝是音樂美的根源”的神話逐漸被打破,抒發人生意義的感受成了創作的來源。用人性反對神權的精神隱含在法國理論家、詩人和作曲家菲利普 德 維特里及其所著的《新藝術》中,他主張改革弗朗科記譜法,還在其文中闡述了音的計量并創造了新的音樂表現新的內容,可以說,創造這種新內容是為了與舊的反映基督教義思想的舊格利戈里圣詠相抗衡。法國新藝術代表作曲家瑪受認為作詩或作曲如不用心靈去感受,必害及詞名或曲調。尼德蘭樂派由于受到人文主義的影響,常用世俗曲調作為彌撒曲和經文歌的定旋律。尼德蘭樂派代表人物奧克岡的音樂思想就受到了人文主義影響,他認為復調音樂的展開應該自由化,不承認什么固定形式。這種追求個性自由,企圖擺脫宗教思想的禁錮的音樂思想,指引著他的創作。——摘編自葉德誠《重思人文主義在文藝復興早期音樂思想上的影響及其現實意義》(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歐洲文藝復興運動興起與發展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概括文藝復興的精神在當時音樂思想上的體現,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人文主義思想對音樂創作的意義。高考沖刺押題預測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25 海東市二模)中世紀后期,《埃涅阿斯紀》這類以《荷馬史詩》為范本的拉丁文史詩,在西歐的課堂上被反復講授、背誦和抄寫。有學者估計,在當時的知識階層中,這類史詩的讀者總數僅次于讀過《圣經》的人的總數。以希臘文流傳的《荷馬史詩》反而一度被人們所遺忘。促成這一局面的重要因素是( )A.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B.希臘被奧斯曼帝國征服C.分裂割據的政治現實D.教會對文化教育的壟斷【分析】本題考查中古西歐教會,要求學生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時期,教會全面掌控教育和文化傳播,拉丁語作為宗教和學術的官方語言,成為教學的核心載體。教會推崇拉丁文經典(如《埃涅阿斯紀》),而古希臘語因非教會語言逐漸被邊緣化,導致《荷馬史詩》等希臘作品被遺忘,D項正確;資本主義萌芽的影響更多體現在社會結構和思想解放上,而非直接導致拉丁文學的主導地位,排除A項;奧斯曼帝國征服希臘(1453年)發生在文藝復興中后期,而《荷馬史詩》的遺忘現象早在中世紀就已出現,排除B項;雖然西歐在中世紀處于政治分裂狀態,但分裂割據本身并未直接導致拉丁文學的流行,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中古西歐教會,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2025 河南模擬)有學者指出,約翰 腓特烈一世——薩克森選帝侯(1532﹣1547),在其領地內借助宗教改革,加強了邦國的代議機構。1534年亨利八世通過宗教改革,確立了國王的最高宗教地位,但這一決定是在較會的支持下通過的。該學者意在強調,歐洲宗教改革( )A.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形成B.推動民族國家意識的出現C.促進了專制政體的發展D.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理論【分析】本題考查宗教改革,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宗教改革。【解答】據本題材料“薩克森選帝侯腓特烈一世(新教支持者),在其領地內借助宗教改革,加強了邦國的代議機構”可知,通過宗教改革加強代議機構,代議機構是民主的體現,根據“1534年亨利八世通過宗教改革,確立了國王的最高宗教地位,但這一決定是在議會的支持下通過的。”并根據所學可知,英國通過宗教改革,加強了君主和議會的權力,議會是民主制的體現,故都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形成,A項正確;民族國家意識指生活在同一國家的居民在長期共同的生產生活中形成的國民身份認同,材料沒有涉及,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代議機構和議會是民主制的體現,并非專制政體,排除C項;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理論主要是啟蒙運動,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宗教改革,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3.(2025 海南模擬)1757年,第一個農業協會“布列塔尼商業和技術協會”成立;1760年,法語中開始出現“農學家”這個詞匯。這一時期的農學家們希望創辦農業學校,將科學運用于農業,將神父變成農業教師,將花園土地作為試驗的場所,試驗新的農業技術,創造“農場典范”,近代法國的農業教育( )A.緩和了日益激烈的社會矛盾B.在政府的推動下逐漸發展C.為工業革命奠定了經濟基礎D.折射出啟蒙運動影響擴大【分析】本題考查了啟蒙運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據題干“這一時期的農學家們希望創辦農業學校......試驗新的農業技術,創造‘農場典范’”及結合所學可知,18世紀法國的農學家希望發展農業教育,實驗新的農業技術。而18世紀法國爆發了啟蒙運動,啟蒙思想是以理性主義為核心,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因此這一時期的法國農業教育和科學的發展折射了法國啟蒙運動的作用,D項正確;這一時期是法國啟蒙運動時期,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的矛盾激化,排除A項;題干中只提到農業協會、農學家的希望,未涉及政府的作用,排除B項;18世紀后期英國率先發生工業革命,而不是法國,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啟蒙運動,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4.(2025 河南模擬)1543年,維薩里通過秘密解剖人體,發表《人體的構造》,糾正了古羅馬醫生蓋倫的200多錯誤。羅馬教廷指責其“挑戰神創完美性”,維薩里被迫停止研究。1553年,塞爾維特提出肺循環理論,因觸犯“血液靈魂論”被加爾文教派以異端罪名燒死。這充分說明( )A.新教倫理需要適時調整B.宗教改革阻礙了科學的發展C.近代科學革命陷入停滯D.科學研究有待突破神學束縛【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文藝復興,解題關鍵信息是“挑戰神創完美性”“1553年,塞爾維特提出肺循環理論,因觸犯‘血液靈魂論’被加爾文教派以異端罪名燒死”。【解答】A.材料不涉及新教的倫理,排除;B.材料科學家不僅受到新教的迫害,還受到羅馬教廷的迫害,排除;C.材料只涉及部分科學家遭到迫害,并不能看出科技停滯,排除;D.根據材料分析可知,部分科學家受到迫害,說明科學研究有待突破神學束縛,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文藝復興,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5.(2025 煙臺一模)下表是意大利思想家馬希里奧 費希諾、托馬斯 康帕內拉的論述。二者的論述( )思想家 論述馬希里奧 費希諾 (1433—1499年) 正是人的精神重建了這個動搖的宇宙,正是通過人的行動,物質世界被不斷改變并趨向它曾由之產生的哪些精神的領域。托馬斯 康帕內拉 (1568—1639年) 人在世界中……是一個思考者。當人思考時,他想得比太陽更遠,甚至超越天堂;他思考許許多多的世界,它們的無限性。A.主張建立全新的宇宙觀念B.質疑天主教會的正統地位C.帶有鮮明的理性主義色彩D.強調探索人類的內心世界【分析】本題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表格中費希諾提到人的精神重建了宇宙,強調了人類精神的重要性,康帕內拉則強調人作為一個思考者,能夠超越物理界限進行思考,這都體現了對人類理性和精神力量的重視,說明二者的論述帶有鮮明的理性主義色彩,C項正確;兩位思想家的論述雖涉及了對宇宙和個人關系的新視角,但并沒有主張建立全新的宇宙觀念,而是更多地強調人類精神和思考的重要性,排除A項;兩位思想家的論述中并未提及對天主教會的態度,因此無法判斷他們是否質疑天主教會的正統地位,排除B項;康帕內拉的“思考許許多多的世界”指向對外部宇宙的探索,而非純粹的內省,費希諾的“精神重建宇宙”雖涉及人的精神,但更強調其對外部世界的改造,而非內心情感的挖掘,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6.(2025 朝陽區校級一模)在馬丁 路德的支持下,德意志紐倫堡市政府推行假日改革,在新日歷中只有37%的天主教節日得到保留,并允許城市工人自己決定是否在宗教節日期間休假。紐倫堡市的假日改革( )A.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表明理性主義在德意志流行C.有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D.瓦解了普通民眾的宗教信仰【分析】本題考查宗教改革,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宗教改革。【解答】根據材料“在新日歷中只有37%的天主教節日得到保留,并允許城市工人自己決定是否在宗教節日期間休假”和所學可知,宗教改革期間,紐倫堡市進行的假日改革,使天主教的節假日受到打擊,同時給與城市工人修假的自主權,進一步沖擊了天主教會的權威,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進而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C項正確;《九十五條論綱》的發表,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排除A項;理性主義強調的是人的獨立思考、理性判斷的能力,材料未涉及相關說法,排除B項;宗教改革后的歐洲群眾仍然信仰宗教,瓦解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宗教改革,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7.(2025 駐馬店模擬)18世紀,英國學者休謨意識到人與自然的不同,但其創建的“人的科學”的方法仍然是自然科學的“經驗和觀察”。休謨提出:“當這類實驗材料經過審慎地搜集和比較后,我們就可以希望在它們這個基礎上,建立一門和人類知識范圍內任何其他的科學同樣確實、而且更為有用的科學。”這表明休謨( )A.崇尚科學,擺脫宗教束縛B.重視理性,探究人性規律C.倡導實驗,開創社會科學D.反思傳統,否定人類理性【分析】本題考查啟蒙運動,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解答】休謨用自然科學“經驗和觀察”的方法創建“人的科學”,并希望在此基礎上建立一門可靠且有用的科學。這體現了他重視通過理性的方式(即采用科學方法)去探究人性規律,符合啟蒙運動時期重視理性的特點,B項正確;題干中并沒有提及休謨擺脫宗教束縛的相關內容,僅圍繞他創建“人的科學”的方法及期望進行闡述,排除A項;雖然休謨倡導實驗,但不能就此說他開創了社會科學。在他之前,社會科學可能已經有一定的發展,“開創”一詞表述不準確,排除C項;休謨是想用自然科學方法建立關于人的科學,這是在運用理性,并非否定人類理性,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啟蒙運動,學生需了解啟蒙運動興起的背景、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張、啟蒙運動的影響。8.(2025 延邊州一模)笛卡爾(1596﹣1650 年)主張“我思故我在”,認為通過普遍懷疑的方法,可以使心靈擺脫感官的桎梏,進而依靠純粹理智來獲得正確的知識。由此說明( )A.宗教改革引發歐洲思想解放運動B.近代自然科學排斥人文主義精神C.理性主義為自然科學提供方法論D.啟蒙運動推動近代自然科學誕生【分析】本題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笛卡爾主張依靠純粹理智來獲得正確的知識,體現了理性主義為自然科學提供方法論,C項正確;宗教改革發生在16世紀,在材料所述時間之前,排除A項;笛卡爾認為理性主義為自然科學提供方法論,不能體現近代自然科學排斥人文主義精神,排除B項;文藝復興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和發展,且近代自然科學誕生的標志是1687年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出版,與材料中的1596—1650年不符,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閱讀材料分析材料和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作答。9.(2025 泰安一模)18世紀,歐洲的一些科學家、修理工和自然哲學家堅信人類能夠取得進步,并將傳播可被他人運用的“有用知識”視為己任。基于此,眾多科學協會和科學學校紛紛建立;1797年,《自然哲學、化學和藝術期刊》出版發行,世界上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期刊就此誕生。這( )A.意味著科學革命達到高潮B.體現了科學理論的重大突破C.反映了科學研究的專業化趨勢D.表明科學知識開始向大眾普及【分析】本題考查啟蒙運動,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啟蒙運動。【解答】材料中并未提及科學革命在18世紀達到高潮的相關內容,沒有證據表明當時科學革命的發展階段,也沒有與之相關的標志性事件等,無法得出意味著科學革命達到高潮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沒有提及科學理論有重大突破的具體信息,沒有指出有哪些新的科學理論出現并產生重大影響等,主要是在說科學研究的相關組織和期刊的出現,排除B項;根據材料“眾多科學協會和科學學校紛紛建立”“世界上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期刊就此誕生”可知,18世紀歐洲出現了專門的科學研究組織和科學期刊,這反映了科學研究不再是零散的、個人的行為,而是有了專門的機構和平臺,體現了科學研究的專業化趨勢,C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的是科學協會、科學學校的建立和科學期刊的誕生,這些更多的是體現科學研究的專業化,而不是科學知識向大眾普及,不能僅僅因為有科學期刊就表明科學知識開始向大眾普及,沒有足夠證據體現大眾對科學知識的獲取等情況,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啟蒙運動,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0.(2025 江西模擬)有學者指出,啟蒙運動時期,“人們開始把理性應用于所有領域,不再被宗教和傳統所束縛。然而,在追求理性的過程中,對科學的過度推崇導致部分人認為一切問題都能用科學方法解決,進而忽略了人類情感、道德和藝術等領域的獨特價值”。這一現象反映了啟蒙運動( )A.借理性構建全新意識形態體系的局限B.推動科學主義盛行從而顛覆傳統道德C.以理性突破宗教禁錮卻陷入新的盲從D.因過度強調科學而否定傳統文化價值【分析】本題考查啟蒙運動,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啟蒙運動。【解答】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可知,啟蒙運動以理性突破宗教禁錮,但又因過度推崇科學,陷入對科學方法的盲目相信,即陷入新的盲從,C項正確;材料重點并非構建全新意識形態體系,而是強調追求理性時過度推崇科學帶來的問題,排除A項;“顛覆傳統道德”表述過于絕對,材料只是說忽略道德領域獨特價值,并非顛覆,排除B項;材料強調忽略人類情感、道德和藝術等領域價值,不是否定傳統文化價值,范圍擴大,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啟蒙運動,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11.(2025 邵陽二模)中世紀和近代早期,厭惡一直是法國人對貓的主流態度,它不像狗那樣樂于取悅主人,這種與狗截然相反的獨立性被視為貓天然不忠誠的罪證。18—19世紀,寵物貓逐漸被法國人接受,許多法國文人甚至為了夸贊貓而貶低狗。這折射出( )A.近代科學革命提升人們認知B.啟蒙運動影響人們價值取向C.政治變革增強民族國家意識D.物質水平提高改變文人雅趣【分析】本題考查啟蒙運動,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解答】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18世紀法國開展了啟蒙運動,強調理性、自由、獨立等思想觀念。貓的獨立性在這一時期被重新審視和接納,契合了啟蒙運動所倡導的價值取向,使得法國文人對貓的態度發生改變,B項正確;近代科學革命主要涉及天文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領域的理論突破,其核心是對自然規律的探索和新科學理論的建立,排除A項;民族國家意識主要涉及對國家主權、民族認同等方面的認知和情感,強調的是個體對國家和民族的歸屬感和忠誠感,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法國文人對貓態度因價值觀念改變而發生的變化,并非單純因為物質水平提高改變了文人雅趣,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啟蒙運動,學生需了解啟蒙運動興起的背景、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張、啟蒙運動的影響。12.(2025 甘肅模擬)1764年,法國高等法院的法官們在給國王的抗議書中寫道:“每一個公民,自從其降生于一個君主國,就擁有他合法的自由權……這一自由是與財富或等級身份一樣真實的遺產,但自由比它們更加珍貴。”這說明,當時法國( )A.民主政治成為主流 B.封建等級制遭廢止C.君主制被徹底否定 D.啟蒙思想影響深刻【分析】本題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這段話出自1764年法國高等法院的法官們給國王的抗議書,其核心是在強調公民的合法自由權的重要性,并將其與財富和等級身份相提并論。結合所學可知,18世紀,法國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啟蒙思想強調自由、平等和理性。法官們在抗議書中提到的自由比財富或等級身份更加珍貴,反映了啟蒙思想對人們觀念的深刻影響,D項正確;在1764年的法國,君主專制依然是主要的政治體制,民主制度尚未成為主流,排除A項;根據材料中的“等級身份”和所學可知,當時法國封建等級制度仍然存在,并未被廢除,等級制度在法國大革命后才受到重大沖擊,排除B項;材料中的“君主國”說明當時法國并沒有否定君主制,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3.(2025 安徽一模)霍布斯強調自然狀態下人與人必然處于戰爭狀態,因此必須形成一個人造的政治體,人民通過契約將權力讓渡給君主,這個政治體的首要目的是保證成員的安全;洛克指出,為了克服自然狀態下的諸多不便,人需要相互讓渡權力以形成一個人造的政治共同體。據此可知,二者都( )A.鼓吹人民主權 B.否定了君權神授C.強調自然權利 D.主張分權與制衡【分析】本題考查啟蒙運動,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啟蒙運動。【解答】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霍布斯主張人民通過契約將權力讓渡給君主,洛克指出人需要相互讓渡權力以形成政治共同體,兩者都認為國家權力是人們通過契約讓渡權力形成的,而非君主權力是神授予的,這就否定了君權神授的觀念。B項正確;霍布斯的觀點更傾向于君主專制,人民將權力讓渡給君主后,君主擁有絕對權力,并非強調人民主權;洛克雖有人民主權的一些思想,但材料中未明確體現這一點,所以不能說二者都鼓吹人民主權,排除A項;材料中主要強調的是為了擺脫自然狀態的不便而通過契約形成政治體,對于自然權利的具體內容及強調程度在材料中體現不明顯,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提及將權力進行劃分并相互制約平衡的相關內容,所以二者都不主張分權與制衡。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啟蒙運動,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4.(2025 武漢模擬)蘇格蘭啟蒙思想家休謨指出,“手藝人和商人都掙了一筆錢,贏得了第二流人物的勢力和聲望他們既不肯像農民那樣,由于經濟上的貧困和精神上的自卑,而屈服于奴隸制統治的淫威,也不希望像貴族那樣,騎在別人頭上作威作福”,因此“形塑了不同于前商業社會的政治生態”。休謨意在強調( )A.政府應重視維護資產階級利益B.自由與理性精神滲透商業社會C.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必然性D.工商業發展是政治進步的基礎【分析】本題考查啟蒙運動,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解答】根據材料“不肯屈服于奴隸制統治的淫威,也不會騎在別人頭上作威作福”可知商業的發展使得資產階級思想覺悟提高,有利于政治民主化,D項正確;材料沒體現政府的作用,排除A項;B項“滲透”過于夸大,排除B項;材料沒涉及資產階級革命,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啟蒙運動,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15.(2025 寧波二模)新教領袖加爾文認為修道院中的禁欲、獨身是不可取的;依靠遺產收入為生的懶習是一種罪惡。他提倡積極生產,奮發工作,同時又要過一種節制的、勤儉的合理化生活。這反映加爾文教( )A.因信稱義的教義 B.建立民族教會的追求C.反對教會的腐敗 D.蘊含著人文主義精神【分析】本題考查宗教改革,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宗教改革。【解答】“因信稱義”是新教普遍教義,但題干未直接涉及信仰與行為的關系,排除A;“建立民族教會”涉及教會組織結構,題干未提及,排除B;“反對教會腐敗”雖符合新教背景,但題干重點在于生活方式而非直接批判腐敗,排除C;人文主義重視人的現世價值與努力。加爾文鼓勵積極工作、勤儉節制的生活方式,體現了對現世生活的重視和人的主動性,與人文主義精神相符,故選D。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宗教改革,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16.(2025 濟寧一模)17、18世紀的啟蒙大師們認為,自然界按照它本身的規律發展,會產生一個完美的世界,因此人類的政治干預和宗教干預應該越少越好。與文藝復興的主流思想相比,其觀點的超越之處在于( )A.肯定自然界的運轉規律B.反對宗教對人性的束縛C.明確提出反封建的目標D.理性地思考社會的發展【分析】本題考查啟蒙運動,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啟蒙運動。【解答】文藝復興雖然主要側重于人文領域,但也并沒有否定自然界的運轉規律,且肯定自然界規律不是啟蒙運動的核心和獨特貢獻,排除A項;文藝復興同樣強烈反對宗教對人性的束縛,例如薄伽丘的《十日談》等作品就鮮明地表達了這一觀點,排除B項;文藝復興在本質上也是反封建的,它沖擊了封建教會的思想統治等,只是啟蒙運動反封建更徹底、更全面,提出了具體的反封建的政治主張等,排除C項;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啟蒙思想家認為自然界有其自身規律,人類社會也應該遵循一定的理性原則來發展,主張用理性來構建理想的社會,這是對社會發展的一種理性思考和規劃,相比于此,文藝復興時期強調人性,重視人的價值和尊嚴,反對中世紀神學對人性的壓抑,倡導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等,沒有形成系統的、理性的對社會發展的思考和規劃,D項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啟蒙運動,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7.(2025 江門一模)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薩盧塔蒂認為: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是祖國和朋友,人應該關心、愛護你的家庭、孩子、親戚、朋友,以及包容一切的祖國,并為他們效勞。這一觀點( )A.反映出人文主義思想廣泛傳播B.蘊含著世俗觀念和國家認同C.導致了新的經濟形態迅速發展D.推動了封建等級觀念的瓦解【分析】本題考查了文藝復興,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根據材料“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是祖國和朋友,人應該關心、愛護你的家庭、孩子、親戚、朋友,以及包容一切的祖國,并為他們效勞”可知,學者薩盧塔蒂認為人們應該關注身邊的親戚朋友和祖國,蘊含著世俗觀念和國家認同,B項正確;人文主義思想廣泛傳播并非材料主旨,A項錯誤;由材料信息無法得出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C項錯誤;封建等級觀念的瓦解非材料主旨,D項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8.(2025 西寧二模)中世紀時期,經商、朝圣、傳教等是旅行的重要目的。到16世紀,法國人蒙田將旅行視為培養人的“學校”,是一種“有益的鍛煉”。歷史學家吉勒也認為,法國精英階層通過旅行實現自我教育的做法,逐漸成為“一種兼具知識性,社會性,審美性以及政治和道德意味的行為典范”。這一變化反映出( )A.精英人士娛樂活動豐富B.經濟發展拓展人類活動范圍C.人口流動傳播先進思想D.文藝復興促進了人性的覺醒【分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要求依據材料“一種兼具知識性,社會性,審美性以及政治和道德意味的行為典范”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解答】根據材料“一種兼具知識性,社會性,審美性以及政治和道德意味的行為典范”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宣揚人文主義,重視人的價值和尊嚴,強調人的全面發展和自我實現。受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旅行”一詞日漸被賦予以探險、發現、求知、好奇為導向的新意涵,是認識世界、獲取新知的手段,體現了對人自身發展和成長的重視,是人性覺醒的表現,故D項正確;A項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材料主要強調人們對旅行認識的變化,而不是人類活動范圍的拓展,故排除B項;材料并未涉及旅行者對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故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難度適中。19.(2025 蚌埠模擬)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劇“允許杜撰”,它們積極主動地參與了歷史建構,并影響著大眾對歷史的理解和認識。如刻畫因殘暴而遭上帝懲罰的波斯國王岡比西斯、凸顯民族認同感的《愛德華四世》,對歷史的形塑卻“更符合歷史學家的看法”。由此可見,這些歷史劇( )A.旨在培養全面發展的市民階層群體B.以服務于現實為價值導向C.表明人文精神是歷史發展主要動力D.突破作家自身視野的桎梏【分析】本題考查了文藝復興,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根據材料“它們積極主動地參與了歷史建構,并影響著大眾對歷史的理解和認識。如刻畫因殘暴而遭上帝懲罰的波斯國王岡比西斯、凸顯民族認同感的《愛德華四世》,對歷史的形塑卻‘更符合歷史學家的看法’”并結合所學可知,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劇“允許杜撰”,并積極參與歷史建構,反映了這些歷史劇以服務于現實為價值導向的特點。歷史劇通過刻畫歷史人物和事件,傳達道德教訓,如波斯國王岡比西斯因殘暴面遭上帝懲罰,警示避免類似行為,這反映出鮮明的政治勸勉和教海目的,意圖是為君王提供政治教海,以使他們能更好地治理國家;歷史劇如《愛德華四世》通過凸顯民族認同感、塑造民族國家觀念意識和重塑民族歷史記憶來建構英國近代民族國家,進而強化了英國人的民族國家認同意識。因此這類歷史劇服務于當時的政治或社會現實需要,具有鮮明的現實價值,故B項正確;根據材料可知,這些歷史劇具有鮮明的教化或警示意義,其價值觀服務對象多樣化,不僅僅是針對市民階層,故排除A項;材料只體現出人文精神在歷史劇創作中的作用,無法說明其對歷史發展的影響,故排除C項;D項材料無法體現,故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閱讀材料分析材料和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作答。20.(2025 湖南模擬)有人曾提出:“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中一個最難以解釋的悖論,就是為何以理性為標志的偉大運動,竟表現出那么多的非理性!”對此理解準確的是( )A.理性本身也應受到批判B.理性并非啟蒙運動精神內核C.啟蒙思想沒有指導革命D.法國大革命超越了啟蒙運動【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啟蒙運動,解題關鍵信息是“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中一個最難以解釋的悖論,就是為何以理性為標志的偉大運動,竟表現出那么多的非理性”。【解答】A.材料表明以理性之名指導的法國大革命出現了極多的不理性行為,這表明理性本身也是要批判的,即理性雖然極大地促進了思想解放,但它仍然有局限性,故正確;B.理性是啟蒙運動精神內核,排除;C.材料沒有涉及啟蒙運動與革命關系問題,排除;D.材料并沒有體現法國大革命超越了啟蒙運動,排除。故選:A。【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啟蒙運動,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二.材料題(共2小題)21.(2025 湖北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啟蒙運動研究專家安東尼 帕格頓指出,西方文藝復興運動意圖恢復古希臘文化藝術觀念,而宗教改革則希望恢復羅馬帝國早期的使徒教會道德;然而,啟蒙運動卻不是要復興這兩種變化傳統,帕格頓認為“啟蒙運動具有自身的歷史定位。它是現代性的真正開端,因為它最初就不愿拯救神圣的過去,反而以來來的名義攻擊過去”,其實質是擺脫舊制度的束縛而建立一個新的現代工業文明新體制。啟蒙運動帶來的思想觀念、社會體制、文化藝術和生活習俗的變革卻帶著明顯的現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時代精神的印記。——摘編自江寧康《啟蒙運動與西方現代文明的起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近現代史的知識,自擬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達清晰。)【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啟蒙運動,作答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解答】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本題考查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主要論題在于啟蒙運動,可圍繞啟蒙運動對西方近代文明發展的影響和對人類歷史文明發展進程的影響進行闡述。對西方近代文明發展的影響,在宗教觀上,通過反對上帝和宗教迷信,批判中世紀經院哲學。打擊了中世紀的天主教會,進一步使人們的思想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在政治方面,通過主張建立君主立憲政體或民主共和政體,提倡法治,反對人治,為推翻封建專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體提供了思想武器。同時,也推動了亞非拉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鼓舞了亞非拉反封建反殖民的斗爭。進一步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也促進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總之,啟蒙運動帶著明顯的現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時代精神的印記,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重大緣起。對人類歷史文明發展進程的影響,是一場破舊立新的歷史進程。是一場資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是繼文藝復興后的又一次偉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其主要內容理性、民主、平等、科學與其反對專制王權,貴族特權、等級制度和愚昧迷信,提倡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個人自由和科學精神等主張打擊了基督教會的專制統治和封建主義,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未來社會的發展架構出了基本框架。故答案為:論題:啟蒙運動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重大緣起。闡述:啟蒙運動時期的理性在宗教觀上,反對上帝和宗教迷信,批判中世紀經院哲學。主張在宗教上實行宗教信仰自由,反對政教合一。打擊了中世紀的天主教會,進一步使人們的思想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理性在政治方面,否定君權神授,主張建立君主立憲政體或民主共和政體,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提倡法治,反對人治,為推翻封建專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體提供了思想武器。同時,也推動了亞非拉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鼓舞了亞非拉反封建反殖民的斗爭。啟蒙運動進一步促進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啟蒙運動不僅猛烈沖擊天主教會對社會生活的控制,推動社會風俗趨向理性、文明;啟蒙運動也促進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總之,理性作為啟蒙運動的核心,有助于人類走出愚昧、迷信,有助于人類主體性的激發,有助于社會的進步,它帶著明顯的現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時代精神的印記,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重大緣起。【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啟蒙運動,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發現問題的能力。22.(2025 邯鄲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西方文藝復興的誕生與發展過程中,科學與思想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科技發展、人文主義復蘇,藝術家們尋找到了繪畫的突破口,確立了新的繪畫觀,使文藝復興藝術與中世紀藝術真正決裂。于是,西方藝術從無章可循的“黑暗時期”進入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文藝復興時期,諸多傳奇式人物——喬托、達 芬奇、波提切利、拉斐爾等嶄露頭角。——摘編自馮寧《從科技到思想:解碼西方文藝復興的內在動因》材料二“從音樂審美價值的角度看,音樂創作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文藝復興早期,受人文主義精神的影響,人的生活、人的情感成了音樂創作的主要表現對象。中世紀那種“上帝是音樂美的根源”的神話逐漸被打破,抒發人生意義的感受成了創作的來源。用人性反對神權的精神隱含在法國理論家、詩人和作曲家菲利普 德 維特里及其所著的《新藝術》中,他主張改革弗朗科記譜法,還在其文中闡述了音的計量并創造了新的音樂表現新的內容,可以說,創造這種新內容是為了與舊的反映基督教義思想的舊格利戈里圣詠相抗衡。法國新藝術代表作曲家瑪受認為作詩或作曲如不用心靈去感受,必害及詞名或曲調。尼德蘭樂派由于受到人文主義的影響,常用世俗曲調作為彌撒曲和經文歌的定旋律。尼德蘭樂派代表人物奧克岡的音樂思想就受到了人文主義影響,他認為復調音樂的展開應該自由化,不承認什么固定形式。這種追求個性自由,企圖擺脫宗教思想的禁錮的音樂思想,指引著他的創作。——摘編自葉德誠《重思人文主義在文藝復興早期音樂思想上的影響及其現實意義》(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歐洲文藝復興運動興起與發展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概括文藝復興的精神在當時音樂思想上的體現,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人文主義思想對音樂創作的意義。【分析】(1)本題考查歐洲文藝復興運動興起與發展的原因,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2)本題考查文藝復興,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1)本題是背景題。時空是近代的歐洲。原因:結合所學可知,歐洲文藝復興運動興起與發展的原因主要有西歐中世紀晚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新興資產階級力圖擺脫封建神權的束縛;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與發展;黑死病沖擊了傳統思想;根據材料“科學與思想扮演著重要角色”可得出西方近代科學的發展。(2)本題是特點題、影響題。時空是近代的歐洲。體現:根據材料“那種‘上帝是音樂美的根源’的神話逐漸被打破,抒發人生意義的感受成了創作的來源”可得出反對神權,宣揚人性;根據材料“這種追求個性自由,企圖擺脫宗教思想的禁錮的音樂思想,指引著他的創作”可得出主張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追求自由,破除禁錮。意義:根據材料“復調音樂的展開應該自由化,不承認什么固定形式”并結合所學可知,用人文主義思想對音樂進行創作,突破了思想桎梏;解放了音樂創作;根據材料“尼德蘭樂派由于受到人文主義的影響,常用世俗曲調作為彌撒曲和經文歌的定旋律”可知,創新了音樂形式;根據材料“尼德蘭樂派代表人物奧克岡的音樂思想就受到了人文主義影響,他認為復調音樂的展開應該自由化,不承認什么固定形式。這種追求個性自由,企圖擺脫宗教思想的禁錮的音樂思想,指引著他的創作”可知,豐富了音樂內涵。故答案為:(1)原因:西歐中世紀晚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新興資產階級力圖擺脫封建神權的束縛;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與發展;西方近代科學的發展;黑死病沖擊了傳統思想。(2)體現:反對神權,宣揚人性;主張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追求自由,破除禁錮。意義:突破了思想桎梏;解放了音樂創作;創新了音樂形式;豐富了音樂內涵。【點評】本題考查文藝復興,考查考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和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素養。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