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考押題卷】2025年高考歷史考前預測沖刺試題--宋元時期(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考押題卷】2025年高考歷史考前預測沖刺試題--宋元時期(含解析)

資源簡介

高考沖刺押題預測 宋元時期
一.選擇題(共22小題)
1.(2025 柳州三模)據史料記載,宋真宗曾到國子監視察,問及書籍刊刻情況,官員邢吳答:“國初不及四千,今十余萬,經、傳、正義皆備?!碑敃r國子監所刻書籍,不僅“定價出售”,還“例許士人納紙墨錢自印”,且“工價低廉”。這說明當時( ?。?br/>A.商業發展促進了文學繁榮
B.國子監壟斷了書籍市場
C.技術進步推動了文化傳播
D.活字印刷術已廣泛使用
2.(2025 安徽一模)宋元時期,徽州人已將本土茶、木等物產運至浙江、江西一帶銷售。徽州文人方回描述:“厥土最宜杉,彌嶺亙岡麓。種杉二十年,兒女婚嫁足。杉杪以樊圃,杉皮以覆屋……聯筏下浙河,善價不輕騖。又有茗莽利,商販給南北?!辈牧戏从沉水敃r( ?。?br/>A.傳統經濟結構發生質變
B.地域性商人群體的興盛
C.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經濟重心南移已經完成
3.(2025 德陽模擬)兩宋時期,朝廷多次詔令嚴禁民間書坊私自刊印本朝會要、國史實錄和臣僚文集,違者施以重典。然而,民間書坊卻屢屢無視禁令,樂此不疲地孜孜于違禁圖書的編選出版。這一現象折射出當時( ?。?br/>A.印刷技術的進步 B.社會治理的失序
C.商品經濟的興盛 D.崇文國策的改變
4.(2025 貴州模擬)宋代有30多種關于花卉培育的著作,如《洛陽牡丹記》《揚州芍藥譜》《菊譜都頗負盛名。這些著作對種花、接花、澆花、養花、醫花的方法都有具體精到的記述。當時的花卉種植、新品種培育、栽培管理都有較高的技術水平。這可反映當時( ?。?br/>A.城市商品經濟高度繁榮
B.傳統自然經濟結構固化
C.重視總結農業生產經驗
D.政府推動農業技術發展
5.(2025 大連模擬)元代《析津志》記載:“大都城內外,商賈所聚,國族往來,百貨充溢,舟車輻耬,為天下第一都會?!毕铝性娋渲?,可與該描述互證的是(  )
A.九衢車馬如潮涌,漕舸連云接帝州
B.錢塘自古繁華地,十里珠簾映畫橋
C.九重宮闕參差見,四海衣冠拜冕旒
D.番舶遙通異域貨,潮平海闊競千帆
6.(2025 梅州模擬)兩宋時期,很多被貶到嶺南的官員,如黃庭堅、蘇軾、胡旦等成為改變嶺南地區社會面貌的有力推行者。據史料記載,廣南西路梧州“衣冠禮度并同中州”,廣南東路儋州亦“衣冠禮樂班班然”,海南瓊州“民俗以變,可與中州比”等。這反映了該時期( ?。?br/>A.嶺南民眾的民族認同感增強
B.全國文化重心南移至嶺南
C.貶官擔負移風易俗政治職責
D.嶺南社會面貌與中原一致
7.(2025 溫州二模)2021年,世界速產大今法定將“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下圖是宋元泉州城市平面布局示意圖,從圖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br/>①宋元泉州城的經濟職能突出
②坊市分區的傳統格局被打破
③外貿稅成為政府的首要財源
④多元文化匯聚并存和諧共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5 西安二模)宋代法律規定,對發生在民間的田宅、婚姻、債務之類的糾紛,每年十月一日后至次年正月三十日前把訴狀遞交官府,三月三十日前官府必須審理裁定完畢,其余時間官府不能受理。這一規定( ?。?br/>A.根源于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B.反映出以農為本的立法理念
C.有利于保障司法審判的公正
D.折射出司法效率低下的現實
9.(2025 武漢二模)在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的影響下,北方農牧交錯帶的界線不斷變遷。如圖所示的農牧交錯帶,大致由雁門關經今寄嵐、河曲,西渡黃河至無定河谷地,循橫山、隴山一線,沿青藏高原的東緣南下。據此可知,北宋時期( ?。?br/>A.百姓飲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B.南北區域經濟差距不斷擴大
C.農耕區域擴大影響生態環境
D.農牧交錯帶與邊防關系緊密
10.(2025 青海模擬)宋元時期,“平話”崛起,所謂“平話”就是現在所說的講史話本,只說不唱。宋元講史話本的代表作有《梁公九諫》《五代史平話》《全相平話五種》《新全相三國志平話》(如圖)等。宋元“平話”的崛起(  )
A.開創了章回體的寫作體裁
B.表明文學中反專制傾向出現
C.反映了市民文化訴求增強
D.標志著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
11.(2025 甘肅三模)下表為《文獻通考 國用一》記載的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經戶部尚書唐恪核實的各路上供數額。(主要是銅錢、紡織品和絲棉這三項,所以數字是以貫、匹、兩三種單位的數量合計而得。)這一趨勢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 ?。?br/>北方諸路 南方諸路
京東1772124 兩浙4435788 湖北427277 潼川52120
河北175464 江東3920421 湖南423229 成都45725
陜西150790 江西1276098 廣東180030 利州32518
京西96351 淮南1111643 夔州120389
福建722467 廣西91980
合計:2194729 合計:12839685
A.南方財供超越了北方 B.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
C.社會安定戰亂較少 D.經濟重心南移所致
12.(2024 蓮湖區校級模擬)如下圖是宋代嶺南人口密度與主要越嶺道路圖。據此可知,宋代嶺南地區( ?。?br/>A.社會經濟發展迅速 B.隔絕狀態開始被打破
C.族群認同意識強化 D.與內地聯系日益緊密
13.(2024 鹽城一模)如圖是南宋淳祐九年晦明軒刻本《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的目錄頁,左側有“晦明軒記”鐘式牌記和“平陽府張宅印”琴式牌記。這折射出,當時( ?。?br/>A.中醫藥學進入總結時期
B.活字印刷術已普遍使用
C.出版業的競爭較為激烈
D.政府加強商業活動規范
14.(2024 溫州模擬)北宋學者沈括在研讀唐詩時注意到,唐朝有不少“富貴詩”描寫當時的“奉養器服之盛”,但在他看來,這些描寫“乃貧眼所驚耳……此所謂不曾近富兒家”。沈括的話間接反映出( ?。?br/>A.唐詩的描述存在過度的文學虛構
B.宋人的消費水準明顯超過了唐朝
C.研讀唐詩是宋代科技成就的基礎
D.唐朝社會經濟的發展極其不平衡
15.(2024 岳麓區校級模擬)如圖為北宋糧食運輸示意圖。據此可推知,北宋(  )
A.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分離
B.朝廷賦稅主要來自江南地區
C.西北邊防面臨著嚴峻壓力
D.區域間的長途販運較為興盛
16.(2024 金壇區校級模擬)宋代詩人陸游曾看到浮于長江中的大型架田,這個架田的主體是一個大木筏,上有三四十戶人家,有的木筏上,還有菜園和酒店。元代王禎《農書》也有記載:“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種藝之”。由此可知,宋元時期( ?。?br/>A.開始出現土地承載能力危機
B.大一統推動了農業技術革新
C.利用生態資源拓展生存空間
D.吸收和借鑒美洲的文明成果
17.(2024 新疆模擬)如表為宋代部分路的地理面積及人口密度統計表(面積單位:平方公里;密度單位:戶/平方公里)
路 地理面積 1083年人口密度 1166年人口密度 1223年人口密度
兩浙路 122622 14.9 17.9 18.1
江南西路 131689 10.4 14.6 17.2
福建路 127326 7.8 11.2 12.1
荊湖南路 128222 6.3 7.6 9.8
成都府路 54818 14.1 19.1 20.8
廣南西路 238146 1.0 2.1 2.2
表中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經濟格局出現重大變化
B.政治中心轉移至南方
C.人多地少矛盾日趨突出
D.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
18.(2024 樂山三模)元朝寧波港出口朝鮮的商品主要是茶葉、瓷器、絲織品、書籍等,進口商品有松子、榛子、銅、漆、新羅參、高麗松花、香紅等;出口日本的商品主要是銅錢、香藥、經卷、書籍、文具、唐畫、瓷器等,進口的物品主要有金、銀、檀板、硫磺、烏木等。這得益于( ?。?br/>A.元朝經濟文化優勢明顯
B.東南沿海成為外貿重心
C.朝貢貿易體系日益完善
D.政府逐漸放松重農抑商
19.(2024 天心區校級二模)1283年,元代海上漕運航道開通,發展迅速。至1309年,通過海運輸入大都的糧食達到246萬石。此后,海運發展過程中雖然不時有低潮出現,但整體上仍呈持續發展之勢。延續至元末,海運歲運糧數一般維持在300萬石以上。這( ?。?br/>A.反映出我國航海技術領先世界
B.有利于北方地區的社會穩定
C.說明南北間經濟差距持續擴大
D.推動了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
20.(2025 龍崗區校級一模)宋代在人事管理制度上實行“文武分途”,“其遷次任使,皆不相參涉”。范仲淹曾再三上表宋仁宗,拒絕將自己的官銜從文官轉為武官。此現象反映了( ?。?br/>A.國家權力分配不均 B.選官制度不斷完善
C.冗官問題漸趨嚴重 D.理學思想影響擴大
21.(2025 江西模擬)耶律阿保機在征戰和立國時注重任用漢人儒十,選擇一批有政治才干和統治經驗的漢人,置于左右;西夏李乾順親政后,“﹣意治國學堯舜,一心育民循湯武”,始建“蕃學”與“漢學”時,二者并重,立養賢務,培養人才。這些舉措(  )
A.有利于推動遼夏民族社會的進步
B.旨在擴大中原文化的影響力
C.改變了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基礎
D.反映了中華文化的開放包容
22.(2025 佛山模擬)元朝統治者在撰修宋、遼、金三史時,關于以哪個政權為正統分歧較大。后元朝官方決定“三史并修,各與正統”,才有《宋史》《遼史》《金史》的問世。這( ?。?br/>A.彌合了民族之間的隔閨
B.體現了多元一體的文化認同
C.反映了元代學術的爭鳴
D.折射了元朝政權內部的矛盾
二.材料題(共3小題)
23.(2025 鹽城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是中國坐具轉型的關鍵時期。宋之前起居方式以“席地而坐”為主,席、床等低型坐具在日常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北宋前期,宋人高型坐具僅流行于上層階級及寺院中,且多出現于非正式場合。北宋中后期,宋人起居方式處于“席地而坐”向“垂足高坐”的過渡時期,此時椅、機凳及坐墩等高型坐具逐漸向市井生活中普及。南宋時期,高型坐具體現的性別差異逐漸消失,“垂足高坐”起居方式已經成型。宋代坐具包括桌、凳、涼床、交椅等,選材于木、竹、藤等,皇室貴族更常用線腳裝飾、雕刻及紋飾、泵漆與嵌螺知工藝,文人坐具崇尚雅致,市井長凳光滑清潔。另外宋代統治者及文人士大夫試圖通過椅、機凳及坐墩等高型坐具在吉禮、嘉禮、賓禮、兇禮中構建新的禮儀空間,從而使宋代的禮儀體系得以繼承和發展。
——摘編自李旺《坐具與宋代社會生活研究》
(1)據材料概括宋代坐具轉型的表現及影響。
(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宋代坐具發生轉型的原因。
24.(2024 江蘇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隋唐五代時期,普通民眾的宗教信仰除祖先崇拜、佛道崇拜之外,還信仰多種自然神靈,宗教活動的內容和方式豐富多彩,表現出若干新的時代特征?!?br/>道教和佛教仍然是宋代最主要的宗教。儒家的尊祖敬天、佛教的水陸道場、道教的齋醮法事,都被作為一種生活情趣而加以接受。但隨著社會的變化,民間所崇拜的神靈對象有了新的內容。中唐以前,在以荊州為中心的兩湖地區受崇拜的關羽,自宋元時代開始成為全民信仰。城隍被人們奉為專門守護一座城市的神祇,其崇拜幾乎達到與社神崇拜相等的程度。福建、浙江等東南沿海地區盛行媽祖信仰。巫術仍然十分流行,施展于相宅和卜葬的風水術也風靡社會。
——摘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
(1)據材料概括宋元在文化信仰方面的變化。
(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宋元文化信仰變化的原因及其影響。
25.(2024 青羊區校級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八思巴(1235—1280),生于吐蕃貴族之家,跟從伯父高僧薩班學習,精通藏傳佛教經典八思巴是尊稱,意為“圣者”。窩闊臺汗時,蒙古軍進入吐蕃引起震動。1244年,八思巴跟隨薩班北上涼州會盟,吐蕃各僧俗首領表示歸順。1251年,薩班去世。八思巴繼為藏傳佛教薩斯迦派首領。1253年,在六盤山謁見忽必烈,備受崇敬。中統元年(1260),忽必烈即帝位,封八思巴為國師,賜玉印,讓他統領天下釋教。至元元年(1264),立總制院(后改名宣政院)管轄全國釋教和吐蕃僧俗政務,以國師領之。至元六年,八思巴創制成以藏文字母為基礎的蒙古新字(即八思巴字)頒行。八思巴升號為帝師、大寶法王,元世祖把吐蕃十三萬戶指定為其供養地。十一年,八思巴祝賀元軍攻克南宋諸城,勸戒行善止殺。八思巴著有《彰所知論》等著作。
——摘編自《中國歷史大辭典》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八思巴被忽必烈封為國師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八思巴的歷史功績。
高考沖刺押題預測 宋元時期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22小題)
1.(2025 柳州三模)據史料記載,宋真宗曾到國子監視察,問及書籍刊刻情況,官員邢吳答:“國初不及四千,今十余萬,經、傳、正義皆備?!碑敃r國子監所刻書籍,不僅“定價出售”,還“例許士人納紙墨錢自印”,且“工價低廉”。這說明當時( ?。?br/>A.商業發展促進了文學繁榮
B.國子監壟斷了書籍市場
C.技術進步推動了文化傳播
D.活字印刷術已廣泛使用
【分析】本題考查宋元科技,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宋元科技。
【解答】據題干“國子監所刻書籍……定價出售……例許士人納紙墨錢自印,且工價低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時期雕版印刷技術成熟,書籍刊刻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使書籍數量激增(“今十余萬”),且能低價流通,推動了文化知識的傳播,C項正確;
材料強調書籍刊刻與傳播,未體現商業與文學繁榮的直接關聯,排除A項;
允許士人自印說明國子監未壟斷市場,排除B項;
活字印刷術雖在北宋發明,但雕版仍是主流,并且材料未明確涉及活字技術,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宋元科技,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2025 安徽一模)宋元時期,徽州人已將本土茶、木等物產運至浙江、江西一帶銷售。徽州文人方回描述:“厥土最宜杉,彌嶺亙岡麓。種杉二十年,兒女婚嫁足。杉杪以樊圃,杉皮以覆屋……聯筏下浙河,善價不輕騖。又有茗莽利,商販給南北。”材料反映了當時(  )
A.傳統經濟結構發生質變
B.地域性商人群體的興盛
C.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經濟重心南移已經完成
【分析】本題考查了宋元商業和城市的繁榮,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據材料“善價不輕鬻”“商販給南北”,徽州人將本土特產茶和木材等農產品銷往外地市場以賺取利潤,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項正確;
傳統經濟結構仍以小農經濟為主,沒有發生質變,排除A;
明清時期,地域性商幫興盛,于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
經濟重心南移已經完成是在南宋時期,材料中未體現,排除D。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宋元商業和城市的繁榮,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2025 德陽模擬)兩宋時期,朝廷多次詔令嚴禁民間書坊私自刊印本朝會要、國史實錄和臣僚文集,違者施以重典。然而,民間書坊卻屢屢無視禁令,樂此不疲地孜孜于違禁圖書的編選出版。這一現象折射出當時( ?。?br/>A.印刷技術的進步 B.社會治理的失序
C.商品經濟的興盛 D.崇文國策的改變
【分析】本題考查宋元科技,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宋元科技。
【解答】據材料可知,宋朝政府嚴禁民間書坊私自刊印本朝會要、國史實錄和臣僚文集等,但受到利益的驅使,民間卻無視禁令,樂此不疲地出版,體現了當時商品經濟的繁榮,C項正確;
材料描述的是商品經濟繁榮,而非印刷技術進步,排除A項;
圖書印刷僅僅是社會治理的部分內容,僅根據圖書印刷中出現的問題不能說明社會治理失序,排除B項;
兩宋時期,崇文抑武的國策沒有改變,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宋元科技,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2025 貴州模擬)宋代有30多種關于花卉培育的著作,如《洛陽牡丹記》《揚州芍藥譜》《菊譜都頗負盛名。這些著作對種花、接花、澆花、養花、醫花的方法都有具體精到的記述。當時的花卉種植、新品種培育、栽培管理都有較高的技術水平。這可反映當時( ?。?br/>A.城市商品經濟高度繁榮
B.傳統自然經濟結構固化
C.重視總結農業生產經驗
D.政府推動農業技術發展
【分析】本題考查了宋元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宋代有30多種關于花卉培育的著作,如《洛陽牡丹記》《揚州芍藥譜》《菊譜》都頗負盛名”可知宋代出現了多部關于花卉培育的著作,這些著作中記載了花卉培育的技術和經驗,是對生產經驗的總結,C項正確;
出現花卉培育的著作不代表城市商品經濟高度繁榮,排除A項;
花卉種植的繁盛就是對傳統自然經濟的突破,因此不能說“固化”,排除B項;
材料中沒有體現政府的作用,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宋元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5.(2025 大連模擬)元代《析津志》記載:“大都城內外,商賈所聚,國族往來,百貨充溢,舟車輻耬,為天下第一都會?!毕铝性娋渲?,可與該描述互證的是( ?。?br/>A.九衢車馬如潮涌,漕舸連云接帝州
B.錢塘自古繁華地,十里珠簾映畫橋
C.九重宮闕參差見,四海衣冠拜冕旒
D.番舶遙通異域貨,潮平海闊競千帆
【分析】本題考查了宋元商業和城市的繁榮,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宋元商業和城市的繁榮的相關知識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材料“大都城內外,商賈所聚,國族往來,百貨充溢,舟車輻耬,為天下第一都會?!笨芍?,《析津志》提到大都(今北京)作為商業中心,商賈云集,貨物充足,車船往來頻繁,被稱為天下第一都會,反映出元代大都的繁華景象,尤其是商業繁榮和交通繁忙?!熬裴檐囻R如潮涌,漕舸連云接帝州”此句生動展現了大都城內外水陸交通的繁忙與商業的興盛,可與材料描述互證,故A項正確;
“錢塘自古繁華地,十里珠簾映畫橋”描述的是杭州(錢塘)的江南水鄉景致,與大都無關,故B項錯誤;
“九重宮闕參差見,四海衣冠拜冕旒”強調政治中心與朝貢體系,雖符合大都的政治地位,但未體現商業與交通的繁榮主題,故C項錯誤;
“番舶遙通異域貨,潮平海闊競千帆”反映海外貿易,但元大都主要依賴內陸運河而非海運,且文獻未提及其作為海港的職能,故D項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以宋元商業和城市的繁榮為切入點,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6.(2025 梅州模擬)兩宋時期,很多被貶到嶺南的官員,如黃庭堅、蘇軾、胡旦等成為改變嶺南地區社會面貌的有力推行者。據史料記載,廣南西路梧州“衣冠禮度并同中州”,廣南東路儋州亦“衣冠禮樂班班然”,海南瓊州“民俗以變,可與中州比”等。這反映了該時期( ?。?br/>A.嶺南民眾的民族認同感增強
B.全國文化重心南移至嶺南
C.貶官擔負移風易俗政治職責
D.嶺南社會面貌與中原一致
【分析】本題考查了古代中國經濟的南移,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據材料可知,被貶到嶺南地區的官員本身文化素養極高,他們貶到嶺南,自然會把先進文化帶到領南地區,有助于嶺南地區文化的發展,客觀上增強了嶺南地區民眾對中州漢文化的認同,增強民族認同感,A項正確;
結合所學,兩宋時期,中國的經濟和文化重心依然在江南地區,排除B項;
結合材料可知,被貶到嶺南的官員成為嶺南地區移風易俗的推行者,但無法得出他們是否擔負移風易俗的政治職責,C項錯誤;
“嶺南社會面貌與中原一致”的說法無法體現,也不符合歷史事實,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7.(2025 溫州二模)2021年,世界速產大今法定將“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下圖是宋元泉州城市平面布局示意圖,從圖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br/>①宋元泉州城的經濟職能突出
②坊市分區的傳統格局被打破
③外貿稅成為政府的首要財源
④多元文化匯聚并存和諧共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題考查了宋元朝商業和城市,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從宋元泉州城市平面布局示意圖可以看出,有眾多與商業貿易相關的區域,如碼頭、市場、商業街等,這表明宋元泉州城的經濟職能突出,①正確;圖中并沒有明顯體現出嚴格的坊市分區界限,市場沿著街道進行分布,這說明坊市分區的傳統格局被打破,商業活動更加自由和繁榮,②正確;根據材料可知,泉州有清真寺、釋迦寺等多種宗教寺廟,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泉州作為宋元時期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吸引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匯聚于此,而多種宗教寺廟并存的布局,體系多元文化匯聚并存且和諧共處,④正確,B項正確;
僅從這一城市平面布局示意圖中,我們無法獲取有關外貿稅在政府財政收入中所占比重的信息,不能得出外貿稅成為政府首要財源的結論,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8.(2025 西安二模)宋代法律規定,對發生在民間的田宅、婚姻、債務之類的糾紛,每年十月一日后至次年正月三十日前把訴狀遞交官府,三月三十日前官府必須審理裁定完畢,其余時間官府不能受理。這一規定(  )
A.根源于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B.反映出以農為本的立法理念
C.有利于保障司法審判的公正
D.折射出司法效率低下的現實
【分析】本題考查了宋元至明清時期的法律與教化,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材料可知,宋代法律規定民事糾紛的受理和審理時間集中在農閑季節(十月至次年正月),農忙時期(二月至九月)則暫停受理。這種安排直接避免因訴訟耽誤耕作、收割等農事活動,這是以農為本的治理思想在法律制度中的體現,B項正確;
中央集權強調的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該規定涉及民事糾紛的時效管理,與中央集權無直接關聯,排除A項;
材料僅強調時效與農業的協調,據此并不能得出保障了司法審判的公正,排除C項;
該規定的主要目的是確保農民能專注農業生產,減少訴訟對勞動力的占用,維護國家經濟基礎,并不能得出司法效率低下的結論,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宋元至明清時期的法律與教化,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9.(2025 武漢二模)在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的影響下,北方農牧交錯帶的界線不斷變遷。如圖所示的農牧交錯帶,大致由雁門關經今寄嵐、河曲,西渡黃河至無定河谷地,循橫山、隴山一線,沿青藏高原的東緣南下。據此可知,北宋時期( ?。?br/>A.百姓飲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B.南北區域經濟差距不斷擴大
C.農耕區域擴大影響生態環境
D.農牧交錯帶與邊防關系緊密
【分析】本題考查了古代中國經濟的南移,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僅從北方農牧交錯帶的界線變遷,無法直接得出百姓飲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飲食結構的變化通常需要涉及到農產品種類、畜牧業產品供應以及社會消費習慣等多方面的信息,材料中并沒有相關內容,所以A選項錯誤;
材料主要圍繞北方農牧交錯帶的界線變遷展開,沒有關于南北區域經濟差距的比較內容,南北區域經濟差距的擴大或縮小需要從南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指標、產業結構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而材料中未提及,故B選項錯誤;
雖然提到了在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影響下農牧交錯帶界線變遷,但并沒有明確指出是農耕區域擴大以及對生態環境的具體影響,缺乏足夠的信息支撐,所以C選項錯誤;
北宋時期,北方的農牧交錯帶大致的范圍如材料所述,北宋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對峙,這些區域處于邊境地帶,農牧交錯帶的分布與邊防區域存在重合,其界線變遷很可能與邊防局勢、軍事活動等有關,所以可以推斷出農牧交錯帶與邊防關系緊密,D選項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古代中國經濟的南移,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0.(2025 青海模擬)宋元時期,“平話”崛起,所謂“平話”就是現在所說的講史話本,只說不唱。宋元講史話本的代表作有《梁公九諫》《五代史平話》《全相平話五種》《新全相三國志平話》(如圖)等。宋元“平話”的崛起( ?。?br/>A.開創了章回體的寫作體裁
B.表明文學中反專制傾向出現
C.反映了市民文化訴求增強
D.標志著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
【分析】本題考查了宋元文學藝術,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章回體小說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其特點是分回標目,段落整齊,首尾完整。章回體小說的定型是在明代,并不是宋元“平話”開創的,A錯誤;
題干中并沒有提及宋元“平話”內容中有反專制傾向,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也沒有足夠信息表明其存在反專制傾向,B錯誤;
宋元時期商業繁榮,城市經濟發展,市民階層壯大?!捌皆挕边@種通俗易懂、只說不唱的講史話本,適合市民階層的文化需求,它的崛起反映了市民文化訴求的增強,C正確;
元雜劇的出現標志著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而不是宋元“平話”,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1.(2025 甘肅三模)下表為《文獻通考 國用一》記載的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經戶部尚書唐恪核實的各路上供數額。(主要是銅錢、紡織品和絲棉這三項,所以數字是以貫、匹、兩三種單位的數量合計而得。)這一趨勢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 ?。?br/>北方諸路 南方諸路
京東1772124 兩浙4435788 湖北427277 潼川52120
河北175464 江東3920421 湖南423229 成都45725
陜西150790 江西1276098 廣東180030 利州32518
京西96351 淮南1111643 夔州120389
福建722467 廣西91980
合計:2194729 合計:12839685
A.南方財供超越了北方 B.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
C.社會安定戰亂較少 D.經濟重心南移所致
【分析】本題考查宋朝經濟發展,結合所學知識對題干表格信息的正確解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解答】題干顯示上供數額的總數南方明顯超過北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宋經濟重心南移提速,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故D正確;
A是經濟重心南移的結果,排除;
B項題干不能明確體現,排除;
北宋時期,時局并不太平,故排除C。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宋朝經濟發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難度適中。
12.(2024 蓮湖區校級模擬)如下圖是宋代嶺南人口密度與主要越嶺道路圖。據此可知,宋代嶺南地區( ?。?br/>A.社會經濟發展迅速 B.隔絕狀態開始被打破
C.族群認同意識強化 D.與內地聯系日益緊密
【分析】本題考查古代中國經濟的南移,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古代中國經濟的南移。
【解答】根據材料,宋代嶺南的人口密度逐漸加大,大量的內地人口不斷南遷,結合這一時期中國政治和經濟中心的南移,與內地人員和經濟聯系加強,D項正確;
材料反映了人口的南遷,沒有反映經濟發展程度,排除A項;
隔絕狀態開始被打破,該說法中的“開始”有誤,排除B項;
材料沒有提及族群認同意識強化,只是強調人口和經濟聯系的加強,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古代中國經濟的南移,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
13.(2024 鹽城一模)如圖是南宋淳祐九年晦明軒刻本《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的目錄頁,左側有“晦明軒記”鐘式牌記和“平陽府張宅印”琴式牌記。這折射出,當時( ?。?br/>A.中醫藥學進入總結時期
B.活字印刷術已普遍使用
C.出版業的競爭較為激烈
D.政府加強商業活動規范
【分析】本題考查宋元商業和城市的繁榮,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根據材料“左側有‘晦明軒記’鐘式牌記和‘平陽府張宅印’琴式牌記”及所學可知,南宋時期,刊刻的《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的目錄中標記著“牌記”(相當于現代圖書的版權頁),起到了避免盜用圖書“覆板”的作用,這從側面反映了當時商業出版業競爭比較激烈,C項正確;
材料未涉及中醫藥學的相關信息,其次中醫藥學進入總結是在明清時期,排除A項;
刻本屬于雕版印刷而非活字印刷,排除B項;
材料沒有涉及到政府對于圖書出版的管理,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宋元商業和城市的繁榮,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4.(2024 溫州模擬)北宋學者沈括在研讀唐詩時注意到,唐朝有不少“富貴詩”描寫當時的“奉養器服之盛”,但在他看來,這些描寫“乃貧眼所驚耳……此所謂不曾近富兒家”。沈括的話間接反映出( ?。?br/>A.唐詩的描述存在過度的文學虛構
B.宋人的消費水準明顯超過了唐朝
C.研讀唐詩是宋代科技成就的基礎
D.唐朝社會經濟的發展極其不平衡
【分析】本題考查了宋金元社會的變化,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材料“唐朝有不少‘富貴詩’描寫當時的‘奉養器服之盛’”“乃貧眼所驚耳……此所謂‘不曾近富兒家’”。”可知,沈括認為北宋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人民生活狀況得到改善,宋人的生活和消費水準明顯超過了唐朝,B項正確;唐詩的描述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存在過度的文學虛構”的說法不準確,排除A項;研讀唐詩與宋代科技成就的基礎無必然聯系,且與題意無關,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唐宋經濟發展的狀況,未涉及唐朝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特征,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5.(2024 岳麓區校級模擬)如圖為北宋糧食運輸示意圖。據此可推知,北宋( ?。?br/>A.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分離
B.朝廷賦稅主要來自江南地區
C.西北邊防面臨著嚴峻壓力
D.區域間的長途販運較為興盛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古代中國經濟的南移,作答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
【解答】據材料信息可知,北宋時期糧食主要運往西北地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北地區面臨少數民族政權的邊防壓力,向西北地區運送糧食有利于維持西北地區的邊防需要,C項正確;
材料中糧食主要運往西北地區,西北地區既不是政治中心也不是經濟中心,排除A項;
材料反映的是糧食運輸的情況,不能整體反映國家賦稅的情況,不能得知朝廷賦稅主要來自江南地區,排除B項;
明清時期區域間長途販運興盛,材料中的糧食運輸主要是為了應對邊防需要,而非區域間的長途販運,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古代中國經濟的南移,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16.(2024 金壇區校級模擬)宋代詩人陸游曾看到浮于長江中的大型架田,這個架田的主體是一個大木筏,上有三四十戶人家,有的木筏上,還有菜園和酒店。元代王禎《農書》也有記載:“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種藝之”。由此可知,宋元時期( ?。?br/>A.開始出現土地承載能力危機
B.大一統推動了農業技術革新
C.利用生態資源拓展生存空間
D.吸收和借鑒美洲的文明成果
【分析】本題側重于考宋代手工業和農業的發展,解題關鍵信息是“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種藝之”。
【解答】A.開始出現土地承載能力危機說法錯誤,排除;
B.宋朝并非大一統,排除;
C.題干描述了宋代和元代時期人們在水上架田種植的現象,這表明當時人們利用水域資源,通過創新的方式來拓展生存空間,正確;
D.吸收和借鑒美洲的文明成果不符合史實,排除。
故選:C。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宋代手工業和農業的發展,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
17.(2024 新疆模擬)如表為宋代部分路的地理面積及人口密度統計表(面積單位:平方公里;密度單位:戶/平方公里)
路 地理面積 1083年人口密度 1166年人口密度 1223年人口密度
兩浙路 122622 14.9 17.9 18.1
江南西路 131689 10.4 14.6 17.2
福建路 127326 7.8 11.2 12.1
荊湖南路 128222 6.3 7.6 9.8
成都府路 54818 14.1 19.1 20.8
廣南西路 238146 1.0 2.1 2.2
表中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br/>A.經濟格局出現重大變化
B.政治中心轉移至南方
C.人多地少矛盾日趨突出
D.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古代中國經濟的南移,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
【解答】根據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涉及的這些地理位置多位于南方地區。從1083年到1223年,南方地區的人口密度增大,說明南方的人口數目增多,這是南方進一步被開發,經濟重心南移,經濟格局變化的表現,A項正確;
人口密度的變化并不能說明政治中心移至南方,排除B項;
人口密度的變化并不能說明當時出現人地矛盾,排除C項;
人口密度的變化與商品經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無法體現,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古代中國經濟的南移,考查閱讀材料的能力和對基本歷史事件特征的再認再現能力。
18.(2024 樂山三模)元朝寧波港出口朝鮮的商品主要是茶葉、瓷器、絲織品、書籍等,進口商品有松子、榛子、銅、漆、新羅參、高麗松花、香紅等;出口日本的商品主要是銅錢、香藥、經卷、書籍、文具、唐畫、瓷器等,進口的物品主要有金、銀、檀板、硫磺、烏木等。這得益于(  )
A.元朝經濟文化優勢明顯
B.東南沿海成為外貿重心
C.朝貢貿易體系日益完善
D.政府逐漸放松重農抑商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宋元商業和城市的繁榮,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
【解答】根據材料可知,元朝向日本和朝鮮出口的商品大多數為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和文化產品,體現了元朝經濟文化優勢明顯,A項正確;
元朝對外貿易狀況得益于元朝經濟文化優勢明顯,B項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
元朝對外貿易狀況得益于元朝經濟文化優勢明顯,未涉及朝貢貿易體系狀況,排除C項;
僅憑材料內容,不能體現政府逐漸放松重農抑商,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宋元商業和城市的繁榮,考查閱讀材料的能力和對基本歷史事件特征的再認再現能力。
19.(2024 天心區校級二模)1283年,元代海上漕運航道開通,發展迅速。至1309年,通過海運輸入大都的糧食達到246萬石。此后,海運發展過程中雖然不時有低潮出現,但整體上仍呈持續發展之勢。延續至元末,海運歲運糧數一般維持在300萬石以上。這( ?。?br/>A.反映出我國航海技術領先世界
B.有利于北方地區的社會穩定
C.說明南北間經濟差距持續擴大
D.推動了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古代中國經濟的南移,要求考生在掌握識記的基礎上進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解答】根據材料可知,元代通過海上漕運航道持續向北方地區運送大批糧食,這有利于保障北方地區的糧食安全,促進北方地區的社會穩定,B項正確;
材料并未涉及我國與其他國家航海技術的比較,無法得出“領先世界”的結論,排除A項;
材料并未對南北之間經濟發展進行對比,體現不出南北間經濟差距的變化,排除C項;
元代海上漕運的發展與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沒有直接關系,推動北人南遷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戰亂,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古代中國經濟的南移,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20.(2025 龍崗區校級一模)宋代在人事管理制度上實行“文武分途”,“其遷次任使,皆不相參涉”。范仲淹曾再三上表宋仁宗,拒絕將自己的官銜從文官轉為武官。此現象反映了(  )
A.國家權力分配不均 B.選官制度不斷完善
C.冗官問題漸趨嚴重 D.理學思想影響擴大
【分析】本題考查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解答】根據材料概括可知:宋代“文武分途”,范仲淹拒絕轉武官,反映出當時文官和武官權力、地位等存在差異,宋朝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文人地位較高,呈現國家權力分配不均的現象,A項正確;
材料未涉及選官方式的論述,不能體現選官制度完善,排除B項;
材料未涉及宋朝機構設置上存在多余官吏的問題,不能得出冗官問題是否嚴重,排除C項;
材料未涉及理學思想影響,涉及是官員更傾向文官官銜的本質,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1.(2025 江西模擬)耶律阿保機在征戰和立國時注重任用漢人儒十,選擇一批有政治才干和統治經驗的漢人,置于左右;西夏李乾順親政后,“﹣意治國學堯舜,一心育民循湯武”,始建“蕃學”與“漢學”時,二者并重,立養賢務,培養人才。這些舉措( ?。?br/>A.有利于推動遼夏民族社會的進步
B.旨在擴大中原文化的影響力
C.改變了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基礎
D.反映了中華文化的開放包容
【分析】本題考查了遼的統治,解答本題根據“注重任用漢人儒王,選擇一批有政治才干和統治經驗的漢人,置于左右”“一意治國學堯舜,一心育民循湯武”進行分析。
【解答】根據材料“注重任用漢人儒王,選擇一批有政治才干和統治經驗的漢人,置于左右”“一意治國學堯舜,一心育民循湯武”,“蕃學”與“漢學”并重,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遼朝和西夏的統治者的這些舉措讓漢學和儒家文化植入遼和西夏國家的治國理政、教育和人才培養選拔中,這有利于促進遼夏少數民族社會的進步,A項正確;
“擴大中原文化的影響力”不是他們的根本自的,排除B項;
材料中雖涉及有少數民族政治家選拔一些漢族有政治才干的人進行任用,但是不能說這就改變了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基礎,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
材料的主體是少數民族政權,而非中華文化,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遼的統治,考查了考生正確獲取解讀材料信息以及調動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22.(2025 佛山模擬)元朝統治者在撰修宋、遼、金三史時,關于以哪個政權為正統分歧較大。后元朝官方決定“三史并修,各與正統”,才有《宋史》《遼史》《金史》的問世。這( ?。?br/>A.彌合了民族之間的隔閨
B.體現了多元一體的文化認同
C.反映了元代學術的爭鳴
D.折射了元朝政權內部的矛盾
【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元朝的統一和民族關系,解題關鍵信息是“三史并修,各與正統”。
【解答】A.材料只涉及修史,不涉及民族隔閡,排除;
B.根據“三史并修,各與正統”反映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和文化認同,正確;
C.材料不涉及學術爭鳴問題,排除;
D.材料僅涉及對政權合法性的爭論,不涉及元朝內部的政權矛盾,排除。
故選:B。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元朝的統一和民族關系,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
二.材料題(共3小題)
23.(2025 鹽城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是中國坐具轉型的關鍵時期。宋之前起居方式以“席地而坐”為主,席、床等低型坐具在日常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北宋前期,宋人高型坐具僅流行于上層階級及寺院中,且多出現于非正式場合。北宋中后期,宋人起居方式處于“席地而坐”向“垂足高坐”的過渡時期,此時椅、機凳及坐墩等高型坐具逐漸向市井生活中普及。南宋時期,高型坐具體現的性別差異逐漸消失,“垂足高坐”起居方式已經成型。宋代坐具包括桌、凳、涼床、交椅等,選材于木、竹、藤等,皇室貴族更常用線腳裝飾、雕刻及紋飾、泵漆與嵌螺知工藝,文人坐具崇尚雅致,市井長凳光滑清潔。另外宋代統治者及文人士大夫試圖通過椅、機凳及坐墩等高型坐具在吉禮、嘉禮、賓禮、兇禮中構建新的禮儀空間,從而使宋代的禮儀體系得以繼承和發展。
——摘編自李旺《坐具與宋代社會生活研究》
(1)據材料概括宋代坐具轉型的表現及影響。
(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宋代坐具發生轉型的原因。
【分析】本題考查了宋金元社會,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1)根據材料“席、床等低型坐具在日常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此時椅、機凳及坐墩等高型坐具逐漸向市井生活中普及”“皇室貴族更常用線腳裝飾、雕刻及紋飾、泵漆與嵌螺知工藝,文人坐具崇尚雅致”可概括出表現:坐具類型多樣化;高型坐具的普及;坐具的裝飾更加精致美觀。影響: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概括出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促進了宋代禮儀體系的傳承與發展。(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從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壯大;理學的發展;攢漆工藝等的進步;文人對雅致生活的追求;統治階層對禮儀規范的重視等角度分析。
故答案為:
(1)表現:坐具類型多樣化;高型坐具的普及;坐具的裝飾更加精致美觀。影響: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促進了宋代禮儀體系的傳承與發展。
(2)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壯大;理學的發展;攢漆工藝等的進步;文人對雅致生活的追求;統治階層對禮儀規范的重視等。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4.(2024 江蘇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隋唐五代時期,普通民眾的宗教信仰除祖先崇拜、佛道崇拜之外,還信仰多種自然神靈,宗教活動的內容和方式豐富多彩,表現出若干新的時代特征?!?br/>道教和佛教仍然是宋代最主要的宗教。儒家的尊祖敬天、佛教的水陸道場、道教的齋醮法事,都被作為一種生活情趣而加以接受。但隨著社會的變化,民間所崇拜的神靈對象有了新的內容。中唐以前,在以荊州為中心的兩湖地區受崇拜的關羽,自宋元時代開始成為全民信仰。城隍被人們奉為專門守護一座城市的神祇,其崇拜幾乎達到與社神崇拜相等的程度。福建、浙江等東南沿海地區盛行媽祖信仰。巫術仍然十分流行,施展于相宅和卜葬的風水術也風靡社會。
——摘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
(1)據材料概括宋元在文化信仰方面的變化。
(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宋元文化信仰變化的原因及其影響。
【分析】本題考查宋元文學藝術、宋明理學。第一問要結合宋明理學的特征來解答;第二問要結合宋元文學藝術的影響來解答。
【解答】(1)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元時期的中國。變化:根據材料“道教和佛教仍然是宋代最主要的宗教”可得,信奉傳統的儒道佛;根據材料“民間所崇拜的神靈對象有了新的內容”“在以荊州為中心的兩湖地區受崇拜的關羽”“城隍被人們奉為專門守護一座城市的神祇”“福建、浙江等東南沿海地區盛行媽祖信仰”可得,增加對關羽、城隍、媽祖的崇拜;根據材料“巫術仍然十分流行”并結合中國傳統宗教信仰可知,除宗教信仰,還流行巫術;根據材料中崇拜關羽、信奉媽祖等信息可知,普遍信奉的宗教與神祇,神靈崇拜呈現地區特點。
(2)本題是背景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元時期的中國。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發展使儒學的正統地位收到挑戰,北宋中期起,儒學復興運動興起,據此可得佛教、道教對儒學地位的沖擊;人們崇拜關羽的原因主要是因其被視為忠誠與義氣的象征,據此可得理學的興起;根據所學可知,人們崇拜城隍與守護城市的需要有關,據此可得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經濟功能的增強;東南沿海地區信仰媽祖是希望祈求出海航行者得到神祇保佑,據此可得海上貿易的繁榮;巫術的流行與相宅有關,也側面反映了土地買賣、遷居住所的頻繁,同時結合所學可得政府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影響:結合上述分析和所學可知,可從經濟、社會生活、思想文化和對后世影響等角度思考,可以得出推動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豐富了百姓的精神生活、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影響中華文化發展等影響。
故答案為:
(1)變化:由信奉傳統的儒道佛到增加對關羽、城隍、媽祖的崇拜;由宗教信仰到還流行巫術;由普遍信奉的宗教與神祇到神靈崇拜呈現地區特點。(任答2點)
(2)原因:佛教、道教對儒學地位的沖擊;理學的興起;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經濟功能的增強;海上貿易的繁榮;政府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任答5點)
影響:推動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豐富了百姓的精神生活;有助于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影響中華文化的發展。
【點評】本題考查宋元文學藝術、宋明理學,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5.(2024 青羊區校級模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八思巴(1235—1280),生于吐蕃貴族之家,跟從伯父高僧薩班學習,精通藏傳佛教經典八思巴是尊稱,意為“圣者”。窩闊臺汗時,蒙古軍進入吐蕃引起震動。1244年,八思巴跟隨薩班北上涼州會盟,吐蕃各僧俗首領表示歸順。1251年,薩班去世。八思巴繼為藏傳佛教薩斯迦派首領。1253年,在六盤山謁見忽必烈,備受崇敬。中統元年(1260),忽必烈即帝位,封八思巴為國師,賜玉印,讓他統領天下釋教。至元元年(1264),立總制院(后改名宣政院)管轄全國釋教和吐蕃僧俗政務,以國師領之。至元六年,八思巴創制成以藏文字母為基礎的蒙古新字(即八思巴字)頒行。八思巴升號為帝師、大寶法王,元世祖把吐蕃十三萬戶指定為其供養地。十一年,八思巴祝賀元軍攻克南宋諸城,勸戒行善止殺。八思巴著有《彰所知論》等著作。
——摘編自《中國歷史大辭典》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八思巴被忽必烈封為國師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八思巴的歷史功績。
【分析】本題考查八思巴。第一問要結合八思巴的特征來解答;第二問要結合八思巴的影響來解答。
【解答】(1)據材料“八思巴跟隨薩班北上涼州會盟,吐蕃各僧俗首領表示歸順”可知,參加涼州會盟,代表吐蕃歸順蒙古;據材料“精通藏傳佛教經典”“八思巴繼為藏傳佛教薩斯迦派首領”可知,精通佛教經典;僧俗身份高貴;據材料“忽必烈即帝位,封八思巴為國師,賜玉印,讓他統領天下釋教。至元元年(1264),立總制院(后改名宣政院)管轄全國釋教和吐蕃僧俗政務,以國師領之”可知,忽必烈對宗教與民族關系的重視。
(2)據材料“忽必烈即帝位,封八思巴為國師,賜玉印,讓他統領天下釋教。至元元年(1264),立總制院(后改名宣政院)管轄全國釋教和吐蕃僧俗政務,以國師領之”可知,加強元朝在西藏地區的管理,維護國家統一;據材料“統領天下釋教”及所學知識可知,領導全國釋教,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據材料“八思巴創制成以藏文字母為基礎的蒙古新字(即八思巴字)頒行”可知,創制八思巴字,加強蒙、藏、漢等民族的團結與文化交流,推動民族交融;據材料“八思巴祝賀元軍攻克南宋諸城,勸戒行善止殺”可知,減少戰爭對南方地區的破壞,有利于社會的安定。
故答案為:
(1)原因:參加涼州會盟,代表吐蕃歸順蒙古;精通佛教經典;僧俗身份高貴;忽必烈對宗教與民族關系的重視。
(2)歷史功績:加強元朝在西藏地區的管理,維護國家統一;領導全國釋教,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創制八思巴字,加強蒙、藏、漢等民族的團結與文化交流,推動民族交融;減少戰爭對南方地區的破壞,有利于社會的安定。
【點評】本題考查八思巴,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棋牌| 平顺县| 晋中市| 马山县| 同仁县| 鹤峰县| 商洛市| 肃宁县| 五峰| 屏东市| 巴彦县| 政和县| 周口市| 土默特右旗| 拉孜县| 婺源县| 健康| 镇坪县| 洞头县| 桐梓县| 宜君县| 南漳县| 怀安县| 浙江省| 东乌| 永年县| 阜平县| 海晏县| 广汉市| 崇义县| 六安市| 泰兴市| 军事| 岑溪市| 南宫市| 农安县| 大姚县| 伊吾县| 伊宁县| 尖扎县| 双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