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狼牙山五壯士》第二課時核心素養目標:文化自信: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狼牙山五壯士痛殲敵寇、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語言運用:能借助詞典,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并能辨別它們的感彩,體會其表達效果。思維能力:通過快速閱讀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提高表情達意的能力。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殲敵人、英勇跳崖的動作和神態的語句,體會五壯士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的獻身精神。審美創造:體會五壯士偉大的獻身精神,以及忠于黨和人民的崇高品質,從中受到思想教育。教學重難點:在閱讀中感受“點面結合”寫場面的好處。教學過程:一、聚焦單元整體,走進革命歲月1. 導入:同學們,在喜迎黨的二十大之際,我們也進入了革命文化單元的學習。出示單元頁,學生齊讀導語:重溫革命歲月,把歷史的聲音留在心里。2. 過渡:我們通讀了本單元的五篇課文(出示時間軸,學生讀課題,回憶任務群教學下的本單元的課文),這組文章記錄了從長征到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再到抗美援朝時期所發生的幾件事情。3.我們以前還學過哪些革命文化類的課文,還記得它們是講誰的故事的嗎?(梳理教材中的革命題材課文,放入時間軸)同學們,看來你們已經記住了革命歲月中的這些人和事。4.揭題、讀題:這節課我們將繼續重溫革命歲月,走進第6課《狼牙山五壯士》。5.課文講了哪五位壯士的故事呢?6.我們一起牢牢地記住他們。齊讀名字。聚焦課文整體,理清故事脈絡過渡:《狼牙山五壯士》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讀懂這個故事并且試著講好它。出示大任務:讀懂故事 講好故事。要想讀懂故事,就要知道它講了些什么?學習任務一: 默讀課文,用簡要的語言概括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2.交流反饋。(點評:你們已經大致了解了課文,并把長長的內容讀成了幾句話,了不起。)3.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就嘗試著用小標題概括內容,接下來也請你們嘗試將長內容讀成幾個詞。(出示課后第一題,以“接受任務”“英勇跳崖”為例,指導學生用“抓關鍵句和關鍵詞”的方法概括小標題。)課文已經給出了兩個詞“接受任務”“英勇跳崖”,看看它們分別講的哪幾個自然段的內容?找找看,這兩個詞語是怎么概括出來的?學習任務二:細讀課文,用小標題概括課文內容。4.交流反饋,知道每個小標題對應的段落。聚焦點面結合,講好英雄故事。過渡:大致了解了故事內容,接下來我們試著講好這個故事。講故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還記得如何講故事嗎?預設1: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來講故事。(四上神話故事單元)相機了解課文的起因、經過、結果。預設2:展開想象,創造性地講故事。(五上民間故事單元)……六年級了,我們想象畫面來講五壯士的故事。(一)指導講好“痛擊敵人”1.學做小導演:《狼牙山五壯士》是一部電影,其中“痛擊敵人”這部分特別精彩。如果讓你們來拍這個場景,你們準備怎么拍?預設1:先拍五位壯士群體作戰的場面,再給五壯士一個一個地拍。預設2:最后再拍山路上橫七豎八地躺著的敵人的尸體。2.一個一個地拍就要把鏡頭拉近、放大,對準了拍人物特寫。到劇本里找一找,拍了哪幾個人物?在他們的名字下畫橫線。3.除了一個一個地拍,我們還要拍——群體。怎么拍群體的?看看劇本怎么寫的?出示相關句子,引導學生發現有“五個壯士”“他們”這樣標志性詞語的句子描寫的就是群體。4.我們先把遠鏡頭給五位戰士,他們此刻——把鏡頭拉近,給每個戰士來個特寫——自己讀,你發現了什么?預設1:每個戰士作戰時的動作神態是不一樣的。板書:抓住特點(動作、神態)預設2:是按照班長、副班長、老戰士,小戰士的順序來寫的。板書:有序講述5.最后再把遠鏡頭給敵人,為什么最后要拍敵人的尸體?預設1:這是五壯士作戰的成果。預設2:更能看出五壯士的英勇無畏。6.這樣既關注到群體,又有個體特寫,就叫做“點面結合”。板書:點面結合7.想象著拍攝的畫面,講一講“痛擊敵人”的故事。點評:通過你的講述,既讓我們看到了五個人群體作戰的情景,也讓我們看到了每個人各自作戰的特點。8.我們來回顧下,剛剛是如何講好“痛擊敵人”這個故事的?小結方法:想象畫面,講好故事,關注群體和個體,抓住每個人的特點。(二)自主練習講故事片段。過渡:運用這樣的方法,選擇一個部分來講一講,提醒學生可以圈畫出表示群體描寫和個體特寫的標志性詞語。學習任務三:運用“關注點面結合,想象畫面”的方法,練講故事的其他片 段。重點指導:1.講好“頂峰殲敵”部分。(1)學生講。(2)比較閱讀:同樣是作戰,這部分和“痛擊敵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預設1:相同點——都運用了點面結合的方法,先寫五位壯士群體作戰的場面,再進行個體特寫。預設2:不同點——“痛擊敵人”部分對每個戰士都進行了特寫,而“頂峰殲敵”只對班長馬寶玉進行了特寫。預設3:對馬寶玉的特寫上除了有動作外,還有人物的語言。……(3)為什么只寫馬寶玉一個人?預設:他是班長,是整個隊伍的核心,是靈魂人物。板書:突出重點。(4)這位靈魂人物是怎么做的?指導講好描寫馬寶玉的部分,抓動詞感受人物的英雄氣概。(班長馬寶玉負傷了,子彈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還剩下一顆手榴彈。他剛要擰開蓋子,馬寶玉搶前一步,奪過手榴彈插在腰間,猛地舉起一塊大石頭,大聲喊道:“同志們!用石頭砸!”)(5)指名講故事。小結:通過你的講述,我們既看到了五壯士英勇作戰的身影,更加牢牢記住了這位奮勇殺敵,不怕犧牲的班長。2.講好“引上絕路”部分。(1)學生講故事。(2)這段文字哪里打動了你們?(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講好“斬釘截鐵”“走!”“熱血沸騰”“緊跟”,感受班長的堅決果斷,戰士們的毫不猶豫,舍身取義。(三)小組合作練習講這個故事。(學習任務四:小組合作,練習完整地講述故事。)(四)記錄感受,升華情感我們讀懂了課文,也學講了故事。狼牙山五壯士一定深深地印在了你們的腦海里,讓我們再次拉近鏡頭,仔細端詳他們每一個人,此時此刻,你們一定有很多的感觸,拿起筆將它寫下來。學習任務五:用一句話記錄下你此刻最深的感受。小結:五位壯士,五座豐碑,頭頂藍天,腳踩巨石,他們和狼牙山融為一體,永遠地屹立在狼牙山上,屹立在中華大地上,也永遠屹立在我們的心里。四、回歸單元整體,聚焦比較閱讀。1.(出示思維導圖)重溫革命歲月,我們認識了很多像狼牙山五壯士一樣的英雄人物,本單元的《我的戰友邱少云》就是抗美援朝戰斗中涌現出的一位英雄人物。2.比較課題:同樣是寫人,這兩篇文章有什么不一樣呢?(一群人和一個人)3.提問留懸念:《狼牙山五壯士》是寫人物群體的文章,但是課文中有大量的人物特寫;《我的戰友邱少云》是介紹一個人的文章,它的里面有沒有群體描寫呢?同學們回家后讀一讀,找一找,再和《狼牙山五壯士》比較比較,我們下節課將繼續——重溫革命歲月,把歷史的聲音留在心里。板書設計:狼牙山五壯士抓住特點(動作、神態、語言……個體特寫 有序表達 點面結合突出重點 想象畫面群體描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