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洛陽市2025年中招模擬考試(二)歷史試卷(開卷)】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卡兩部分,試題卷共6頁,滿分50分,考試時間50分鐘。2.試題卷上不要答題,請用0.5毫米黑色簽字水筆直接把答案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題卷上的答案無效。3.開卷考試,可查閱參考資料,但應獨立答題,禁止討論、交流資料等行為。4.答題前,考生務必將本人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0小題,20分)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的英文字母代號涂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1.中國古代的鼎既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以下圖片中鼎的變化體現了中原文明具有的特征是漯河賈湖罐形鼎鄭州裴李崗乳釘紋紅陶鼎洛陽二里頭網格紋銅鼎距今約9000一7500年距今約8700一6800年距今約3800-3500年A領先時代B.技術先進C.兼收并蓄D.一脈相承2.下列著作內容共同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管子》涉及分數運算、比例問題、面積問題、代數問題等多方面知識《墨經》記述了凹面鏡成像、杠桿原理、滑輪問題等光學、力學知識《考工記》記述了中國古代車輿、宮室、兵器和禮樂器等器物的制作工藝A.思想文化活躍B.手工技術進步C.數學迅猛發展D.科技水平卓越3.為了統一儒經版本,東漢將官版儒家經書刻到石碑上,立于太學,供人校對,這就是“熹平石經”。曹魏又刻寫了新的經石作為補充。這些措施有利于東漢“熹平石經”殘片三國·魏“正始石經”洛陽偃師佃莊鄉太學村出土洛陽偃師佃莊鄉太學村出土A.確立儒學正統地位B.雕塑技法不斷進步C.加強思想文化控制D.分科考試選拔人才歷史第1頁(共6頁)4.由下列信息可知.兩處工程都都江堰利用地勢環【本隋朝大送河利用了黃和河道建造而成,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發揮出防洪、灌形趨勢,貫通了不同水溉、水運等作用、《 州】系之間的水路交通,成使成都平原成為怒緊花(代納為連接富庶經濟地區都江堰示意圖“天府之國”隋朝大運河示意圖與國都的紐帶A.見證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B.便利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C.緩和了尖銳復雜的社會矛盾D.奠定了國家統一的物質基礎5.安史之亂中,中原各處兵荒馬亂,黃河流域人士紛紛南遷。兩宋之際,中原人口再次大規模南遷、人口之眾,遠超安史之亂。這些“南遷”都推動了A.中原社會的穩定B.局部統一的完成C.經濟重心的南移D.北方民族的交融6.李時珍深感歷代本草“品類既煩,名稱多雜”,錯漏頻發,乃搜書籍800余種,博采細勘,刪繁補缺,辨疑正誤,30多年的時間,三易其稿而成《本草綱目》。這體現了李時珍A.注重經驗傳承B.關心百姓疾苦C.治學態度嚴謹D.重視實踐研究7.下面示意圖反映了中國古代唐元明清上翠盛創立科舉制建立行省制度廢除丞相制度設立軍機處A.中央集權不斷強化B.政治制度趨于穩定C.君主專制逐漸削弱D.崇文抑武成為常態8.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都以中國為宰割的對象,爭先恐后地資本輸出,掠奪利權,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這一局面的出現主要是由于A.英法要求打開中國市場B.甲午戰爭中國戰敗C.義和團運動的迅猛發展D.八國聯軍開始侵華9.從“民不可一日無君”的帝王思想,到“民主共和”觀念的深人,再到“誰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的歷史事實與大勢。這些變化反映出辛亥革命A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B.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C.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D.激發了社會各階層革命熱情10.下面文章應該最先刊登在三年以來,吾人于共和國體之下,備受專制政治之痛苦。自此次之實驗,國中賢者,寶愛共和之心,因以勃發,厭棄專制之心,因以明確。一一陳獨秀《吾人最后之覺悟》節選A.《國聞報》B.《申報》C.《民報》D.《青年雜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